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_第1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_第2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_第3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_第4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六年級科學教案

六年級科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

應用。尤其是結(jié)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

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jié)構(gòu)》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

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tài)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自然

界中的物質(zhì)可以相互轉(zhuǎn)化,能量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自然規(guī)律,使學生養(yǎng)成爰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

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

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

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

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qū)域的生物種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教學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

的興趣,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

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發(fā)

言不夠積極,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

力。

三、教學目標

㈠科學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jié)構(gòu),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jié)合的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jié)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I搬。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

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zhuǎn)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

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

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jié)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wǎng)絡、報刊等直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shù)據(jù)、敢于質(zhì)疑的

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

代科技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

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弓I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jié)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教學關鍵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年級科學教案2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50。倍左右。

2)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彳髏提高到一萬倍。2

0世紀9。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

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在現(xiàn)有的

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制顯微鏡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shù),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

它放大倍數(shù)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么辦?

2)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diào)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

次看到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借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制一

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

夠)

3)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E勺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混,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jié)

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

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板書設計:

六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的特點和形狀,銀河系的直徑和厚度,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

2.通過計算體會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長度單位。

3.通過上網(wǎng)、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銀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過動手制作銀河系模擬示意圖進一步體會銀河系的形狀。

5.使學生意識到宇宙之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生均搜集相關銀河系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網(wǎng)頁等。

2.小組活動材料:硬紙板、沙、抹布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學生對銀河系的了解情況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并回答。

(3)教師提問: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發(fā)現(xiàn)天上有一條比較明亮的光帶,它是什

么?

(4)教師談話:人們把這條光帶叫"銀河",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銀河的情況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

(2)小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資料得到的有關銀河的情況寫下來,然后進

行小組討論,小組內(nèi)將大家認同的看法歸為一類,將有爭議的看法歸為另一類。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4)根據(jù)小組的匯報,將匯報結(jié)果匯編成的班級記錄:

對于銀河相同的看法對于銀河的不同意見......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3.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文字、圖片、有條件的可用視頻),學生學習

(1)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資料供學生學習。

(2)提問:根據(jù)這些資料,你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簡單歸納并且板書銀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學們對銀河系了解的記錄,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

4.學習課本上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許多銀河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

課本上給我們的資料。通過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學生看課本上的資料。

(3);口艮自己的收獲。

(4)教師提問:誰能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5)教師談話:銀河大約包含20xx億顆星體,其中恒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

典型的一顆。人們把由眾多恒星組成的這一天體系統(tǒng)稱為銀河系。

(6)提問:銀河系有什么特點?

(主要讓學生了解銀河系形狀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更像運動員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中心被一

龐大而近于球形的暈所包圍。

(7)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旋渦狀星系?

(銀河系的直徑約為80000光年。中間部位厚度約為6000光年)

(8)談話:通過上面的研究,大家對銀河系的了解現(xiàn)在是怎樣的?

(9)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5.教師介紹目前人們對銀河系探索的狀況,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

6.布置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搜集銀河系的資料,了解更多銀河系的信息。

第二課時

1.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渴裁词枪饽??

3.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

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9460800000000

4.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

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匚報計算結(jié)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x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x60x60x24x365x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尢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

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

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

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jù)我們所學到的銀

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雨介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

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六年級科學教案4

科學概念: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

過程與方法:

L調(diào)查家鄉(xiāng)水環(huán)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2、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增強保護家鄉(xiāng)水環(huán)境的責任感。

2、水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調(diào)查家鄉(xiāng)水環(huán)境污染和治理情況。

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1、教師課前實地踏勘家鄉(xiāng)可供學生考察的'河流、池塘或湖泊,選定地點。

2、有關家鄉(xiāng)水域狀況的錄像或照片。

3、采集水樣的瓶子,放大鏡或顯微鏡。

本課活動的開展最好是跟學?;蛘呱傧汝犎〉寐?lián)系,一起組織活動,特別要做好安全工作,

并在后續(xù)活動中做好學生考察報告的撰寫。

一、制訂計劃:

1、談話導入:

家鄉(xiāng)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沒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

狀況,就要去實地考察,考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這一次,我們將一起到去考察家鄉(xiāng)的

自然水域,地點就定在***2

2、討論:考察前我們應做些什么呢?考察時要注意什么?(確立考察主題,設計考察自然

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3、小組討論制訂考察計劃。

計劃包括這些內(nèi)容:目的、地點、時間、器木才、考察程序、考察內(nèi)容、人員分工、注意事

項……

可參考教材84面的樣稿。

二、實地考察:

1、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取樣。考察地點宜離學校較近??疾爝^程強調(diào)紀律。

2、考察時先看水域周圍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有沒有廢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顏色怎樣,水里有

沒有動植物,水面有沒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樣,帶回學校進行檢驗觀察。

3、對采回的水樣進一步觀察。

(1)把水樣靜置一段時間后,看有沒有雜質(zhì)沉淀下來,雜質(zhì)是什么?

(2)用顯微鏡檢驗水中有沒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

三、觀察討論:

1、回學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報告"提示觀察水樣,填寫報告。

我的考察報告

水域名稱

地點

水域周圍的環(huán)境

有沒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著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著什么雜物

水質(zhì)情況

顏色

氣味

是否渾濁

水中雜物

其他

2、與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較,判斷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

如果未污染,討論為什么?

3、請學生就如何保護家鄉(xiāng)的水環(huán)境提一提建議??梢越M織學生撰寫相關的環(huán)保小論文。

六年級科學教案5

教材分析

杠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

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是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

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1、認識杠桿;2、研究杠桿的秘密。其中第

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運用杠桿尺開

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認識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guī)

律,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發(fā)展學生利用數(shù)據(jù)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

排正體現(xiàn)"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工作

規(guī)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

空間,有利于學生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

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jié)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jīng)

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

材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學生有

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利于學生觀察并引發(fā)思考。書中示意圖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

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杠桿,先由撬棍引入杠桿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桿的

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fā)揮作用的位置,并標出它們

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后利用書中的'圖,對于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

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二是研究杠桿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后,利用杠桿尺研究

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也

就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1)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杠桿能省力,

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杠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

費力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教學難點:(1)杠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

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原理。

六年級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夠有依據(jù)的自行劃分人的生命周期。

2、知道可以將人的一生分為幼年期、青春發(fā)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體會到人在嬰幼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

難點:能夠有依據(jù)的自行劃分人的一生

教學過程:

導入:(聽你們的老師說咱們班是學校的智慧之班,我來到這里上課感到非常高興,不過

要想讓我承認你們的智慧我還要簡單的考驗你們一下)

1、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么同學們聽老師給你們講故事,但是要仔細聽,因為我有問題要

古希臘曾記載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是在庇t匕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個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

獅身的女妖。她向每個路過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個謎語:有一種動物,在開始的時候用四條

腿走路,后來用兩條腿走路,最后用三條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數(shù)目的腳走路

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對于這個謎語,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過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

了,這時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過此地,會見了女妖,并猜出了謎底。

(在俄狄浦斯說出答案之前,誰想試著猜一下)

(哇!同學們不簡單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這個秘'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但是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嗎?)

說的真好,這正人啊,在人生旦晨的時候,人是軟弱無助的孩子,他用兩手兩腳爬行,在生

命的中午,他成為壯年,用兩只腳走路;到了老年,臨到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拐

杖,作為第三只腳?!?/p>

2、從這個謎語我們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幾個階段?(板書幼年、成年、

老年)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生之旅》(板書課題)

思考一下,人在這幾個階段的特點是什么?

二、劃分人生

1、對于人生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為若干時

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2、劃分之前,同學們先看一個短片,只有幾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們一定要瞪

大眼睛仔細看,不要錯過人物的每一個變化。

3、下面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短片和我分給你們手中的圖片,小組內(nèi)觀看、討論、交流,一會

兒把你們小組的劃分結(jié)果和理由由小組長匯報給我。

4.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每種結(jié)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jù)就可通過。

5、同學們劃分的真不錯,可是我們?nèi)松拿總€階段應該做些什么呢?

6、同學們現(xiàn)在處于人生的哪個時期呢?知道這個時期的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嗎?課前老師讓

你們搜集了你最喜歡的科學家年少的小故事,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7、這幾位科學家年少時的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

說得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人生,我們總感覺今天和昨天沒有什么變化,甚至是

身邊的長輩,也是在不經(jīng)意間才發(fā)現(xiàn)了他的皺紋,他的銀發(fā),如果每年與父母合一次影,幾年后,

也許我們會有新的感悟。

三、看組圖,學生觀察圖片

1、談話:我們再來看這組照片,認識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感想?

2、我們發(fā)現(xiàn)周杰倫個子越來越高了,你們想不想長高?想不想知道長大后你會有多高?

3.老師教給你預測方法好不好,課件展示預測方法。

4、下面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為最可靠的方法計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師發(fā)給你的第一張表,

表1是第二張,表2是第三張。

5、對你的身高滿意嗎?

6、同學們把表收起來吧,老師把它送給你,你可以給親戚或鄰居家的‘小朋友預測一下。

7、其實預測結(jié)果并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殿煉和營養(yǎng)

等。

8、看同學們的表情就知道我們都期待著能長得更高些,個子高了強壯了有什么好處?

9、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大后我們不再讓父母去照顧我們了,而

且可以去照顧別人了,對嗎?刃觸們都應該去照顧誰?

10、只有自己的親人需要你去照顧嗎?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階段的人需要照顧?

11、孟子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12、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四、總結(jié):

課就上到這里,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什么?暢談收獲

五、作業(yè)(寫一份調(diào)查報告)

1、你們家里或鄰居家里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

2、你家里或者鄰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里,他們是什么樣的?

3、把你的觀察和想法寫下來。

六年級科學教案7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人鐵架臺、1個大輪、1

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清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

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zhuǎn)動

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nèi)裝上棉

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shù)據(jù),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zhuǎn)。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L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

刪侖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T,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

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組內(nèi)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填

入書本(P11)的表格內(nèi)。

4、交流討論數(shù)據(jù)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shù)據(jù)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

越費力的規(guī)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鉆轆、門把手、扳手、

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zhuǎn)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六年級科學教案8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zhì)的一種氣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jié)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chǎn)生氣體的判斷。

對于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一、觀察小蘇打和白醋導入: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征,判斷物品(事先

不告訴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聯(lián)系生活)板書:4逐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征,判斷。板書:白醋

二、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實驗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zhì)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么?說說

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了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3、實驗:

A我們該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B混合的比例大約多少呢?可以參閱課本。

C仔細觀察發(fā)生峻(看、聽、摸等)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chǎn)生、來源和性

質(zhì))

三、驗證產(chǎn)生氣體

1、推測:究竟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怎么驗證你的設想?教師對于學生猜想和驗證方法作出評

價和調(diào)整。(重點是和空氣的區(qū)別。顏色、輕重、是否含有氧氣能等)

2、引導實驗一:燃燒的細木條放杯內(nèi),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

3、引導實驗二:將收集氣體倒在正在燃燒的蠟燭上面??吹绞裁此??說明什么?

4、根據(jù)實驗所得信息,再次判斷產(chǎn)生的氣體,并說明為什么。

5、小結(jié)并延伸閱讀:并不是僅僅因為以上我們驗證的.兩個特點就可以斷定就是二氧化碳的

本質(zhì),但是經(jīng)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就是二氧化碳,它還存在很多地方。閱讀33頁,思考科

學家是怎樣確定氣體成分的?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混合實驗,通過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產(chǎn)生氣體二氧化碳,相對于豆子

和沙子的混合來講,是一個有趣的化學變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質(zhì)會是什么呢?課外搜集。

六年級科學教案9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重在研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即是前兩課的延伸與擴展又是后一課的鋪墊,地位很重

要。本科內(nèi)容逐漸遞進,從生物間廣泛的"伙伴"關系和"競爭”關系入手,深入到具體的食物

關系,引入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概念.展現(xiàn)生物間復雜的食物關系,再由此啟發(fā)學生思考食物關系

的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以及人類在其中可能發(fā)揮的破壞作用,為下一課學習生態(tài)平衡做好

準備。

教學內(nèi)容分兩部分:一是研究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初步了解食物網(wǎng)。二是思考

破壞自然界食物關系斷裂將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科學已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探究學習。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

接觸《科學課》已有3年多的時間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充滿著好奇,喜

歡多方位的觀察與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在教學中老師如何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進行有組織、

有目的的觀察探究將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為此,我對本課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對學

生進行科學地探究思考起到有效地引導。而自然界中動植物間的食物鏈與食物網(wǎng)對于學生來收有

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各種食物鏈的資料。

2、能夠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wǎng)。

2、知道食物鏈的組成。知道食物鏈的營養(yǎng)來自于綠色植物并會書寫食物鏈。

3、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huán)境,又影響環(huán)境。

2、知道食物鏈被破壞的后果,能自覺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生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

(二)教學難點:能夠完整的找出、寫出食物鏈。

五、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一)選擇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本課宜采用由直觀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的教學方法。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

通過圖片、動畫及影視等手段把各種動物之間食物關系演示出來,變得直觀、具體、形象,

學生易于理解。

(三)媒體、網(wǎng)絡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

讓學生人人動手畫出幾種動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

演繹、歸納總結(jié)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運用問題驅(qū)動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發(fā)揮"整合”的作用。

讓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使更多的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兒童身

心、智力發(fā)展的有效活動。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區(qū)域里往往生活著許多不同的生物,它們有的是相互合作

的“伙伴”,像蜜蜂和花。有的是相互敵對的“競爭者",像田鼠和貓頭鷹。但是,到底是什么

把這些不同種類的生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

2.探究新授:

(1)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蝿赢?,請同學們在看地過程中思考,在這個故事中有幾種動物?

這些動物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結(jié)果怎樣?(課件播放)動畫看完了,誰能回答剛才老師提出

的問題?你能給這段故事用一個成語起個名字嗎?螳螂以蟬作為自己的食物黃雀以螳螂作為自

己的食物,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板書:蟬螳螂黃雀)科學上,規(guī)定了用箭頭來表示這

種吃與被吃的關系。箭頭要指向吃者。(統(tǒng)一用"T表示"誰被誰吃"的關系)

(2)那蟬又吃什么呢?(完善板書)這樣我們的食物關系就完整了,就像這些動植物一樣,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鏈"。(板書:食物鏈)

(3)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的食物鏈,像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說出幾個嗎?看來同學們的生活經(jīng)

驗不是很豐富,大家還需要多用心觀察生活。

(4)這次,老師請來了3位生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漿果、田鼠、貓頭鷹),咱們

來看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組同學合作找到他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小組討論1分鐘、生匯

報)

(5)我們來觀察一下這幾組食物鏈,它們有什么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這幾條食物鏈是從

什么開始到什么結(jié)束的?學生討論1-2分鐘。

(6)(食物鏈的源頭都是植物,終點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每條食物鏈里,植物充當什

么角色,我們同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科學家把像綠色植物這樣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命名為生

產(chǎn)者。(課件出示)那么兇猛的食肉動物呢?咱們也來給它起個名字!科學家把像動物這樣以其

他生物為食的生物叫做消費者。但是,植物的養(yǎng)料又從哪里來的呢?(生答:陽光、水分、空氣

等)除了大家介紹的這些無生命物質(zhì),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在植物養(yǎng)料供給上的重要角色,

它就是分解者。(媒體介紹什么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僅分解小動物的糞便,還分解一些動植物的

殘骸,把它們分解為植物可以吸收的養(yǎng)料。哪些生物可以充當分解者呢?同學們了解地真多,比

如說:蘑菇、蚯蚓、細菌、屎殼郎等等它們都是分解者。但是,我們在食物鏈中并不能發(fā)現(xiàn)它們。

因為他們無"捕食"行為,也沒有“被捕食”行為,所以不寫進食物鏈。

3.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咱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些生物之中,哪些是生產(chǎn)者?(生

答)哪些是消費者?(生答)哪些又是分解者?(生答)先請一名同學說說都有哪些植物?(1

名同學發(fā)言)

(2)在清楚了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之后,我們來個小競賽,有信心獲勝嗎?老師給大

家?guī)砹藥追N生物,(鷹、青草、蛇、鳥、牛、老鼠、谷物、兔、鹿、狐貍)請一名同學說說它

們都是什么?請小組同學合作在記錄單上畫、寫食物鏈。比一比,哪組畫地多。

匯報:很好,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

同學畫出了這么多的食物鏈,老師課前也畫好了,同學想看嗎?

4.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觀察這些連接在一起的食物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交叉的食物鏈構(gòu)成了什么形狀呢?

科學家給它取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網(wǎng)。特別注意一下老鼠和鳥,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

多少種食物?也就是說,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

(2)說一說:萬一其中的一種生物滅絕了,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如何維護生態(tài)平衡,下節(jié)

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

(3)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和更復雜的一些食物網(wǎng)而相互聯(lián)系,如果,在這張圖上我

們再增加人,你還能找出一些包括人在內(nèi)的食物鏈嗎?這個研究任務就留給同學們課后去完成好

嗎?

5.板書設計

食物鏈

樹葉一蟬一螳螂―黃雀

(學生舉例)

漿果T田鼠T貓頭鷹

六年級科學教案10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結(jié)構(gòu)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L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發(fā)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jié)

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gòu)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資料

一、奇特的身體構(gòu)造

1、科學家故事導入:

師: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shù)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gòu)造與

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有一些執(zhí)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

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

在田野里對昆蟲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F(xiàn)代的研究者運

用更為先進的攝影設備對昆蟲世界進行拍攝,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

(師播放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gòu)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2、用肉眼觀察昆蟲肢體

1)師: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

記錄本上。

2)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

3、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肢體

1)師:這些家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同樣把你的發(fā)現(xiàn)用

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通

過觀察發(fā)現(xiàn),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勺即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研究昆蟲世界

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

二、昆蟲的生活習性

1、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蠅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2、課外觀察實踐: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

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可供觀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蟬螂、蚱螭、

蠅蟲、瓢蟲、蜜蜂……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奇特的身體構(gòu)造:復眼一由小眼組成

觸角——形狀結(jié)構(gòu)各異

足一密布細毛,有鉤爪

實踐活動:借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

教學后記:

六年級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zhuǎn)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

動,特殊情況另行調(diào)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兩介,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

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nèi)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

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

“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

個單元、7課書;“物質(zhì)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4俐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3日執(zhí)行時間9月日總序第(1)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qū)τ^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zhì)地一

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nèi)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nèi)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

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nèi)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nèi)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注:三個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執(zhí)行時間9月日總序第(2)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雌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jié)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六年級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級火箭的發(fā)射過程。

4.通過實驗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發(fā)射的原理。

5.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了解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6.體會航天事業(yè)對人類所產(chǎn)生的影響。

7.意識到太空探索是一項光榮而危險的任務。

8.能讓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

1.發(fā)射火箭的錄像或圖片

氣球、噴氣車,可旋轉(zhuǎn)的大塑料瓶、水、打氣筒。

第一課時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播放視頻——20xx年10月12日9點整神舟六號飛船成功發(fā)射的精彩瞬間。

2.學生描述發(fā)射瞬間火箭運動狀態(tài)。

3.觀看一些火箭圖像。使學生知道飛向太空是人類千年的夢想,要進入太空就必須有足夠

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進工具是火箭。

二、教師提出問題。

火箭能升空,大家認為它的力量從哪里來?

三、學生進行假設,教師對大家的假設做整理。

四、驗證假設。

1.師:小結(jié)大家的假設,我們看到的火箭在飛行時,總是一部份向前運動,另一部份向反

方向運動,在我們生活中有這種類似的運動現(xiàn)象嗎?

2.師:我們能借助這些現(xiàn)象,做實驗來證明我們的'假設嗎?

3.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師生對提出方法作適當評優(yōu)

4.教師演示自動噴水器。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嗎?制作自動噴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們做實驗時要注意觀察那些現(xiàn)象?

5.學生討論并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要認真觀察實驗并提出問題:

如:向筒內(nèi)倒水后有什么現(xiàn)象?水從噴口向哪個方向噴出?筒朝哪個方向轉(zhuǎn)動?

五、制作、實驗,搜集證據(jù)并作記錄。

六、交流觀察現(xiàn)象,并作解釋。

學生描述,并上臺畫示意圖,也可以.畫箭頭并說明意思。

七、對反沖現(xiàn)象進行小結(jié)。

1.如果從物體內(nèi)噴出的不是水而是氣,物體會不會運動?運動方向又怎樣呢?還可以做哪

些實驗?

2.演示實驗:反沖小船

3.教師小結(jié):當水、空氣從一種物體中向某個方向快速噴出時,這種物體會向相反的方

向運動起來,這種現(xiàn)象叫做反沖。

4.師生解釋、交流:火箭飛離大氣層,它的飛行與反沖作用有關。

八、拓展應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還知道那些反沖現(xiàn)象?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揭示任務。

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反沖現(xiàn)象,今天我們來做模擬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觀察"火箭”的結(jié)構(gòu),明確模擬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組觀察并討論,并作記錄:

"火箭”有哪些部分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飛的動力從哪里來?

2.分小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師要求:

(1)記錄時力求文字簡練,提倡圖文并茂。

(2)提倡記錄預測結(jié)果。

(3)思考:需要裝多少水?水的多少影響火箭的飛行嗎?需要打多足的氣?空氣的多少影

響火箭的飛行嗎?

3.小組交流方案,并相互質(zhì)疑。教師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先要明確學生的意圖,針對核心

問題進行質(zhì)疑。對不能達成共識的方面可做記錄。

4.小組按設計方案做火箭。

5.分小組放飛火箭

教師要求:

(1)裝水,打入氣體,增大封閉氣體的壓強,在水火箭尾部加接T艮輕繩,便于實驗安全

和回收方便。

(2)請仔細觀察"水火箭”起飛后的現(xiàn)象,作好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果的記錄。

(3)按照設計方法反復做幾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設計方法。

(4)實驗結(jié)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準備。

6.小組交流放飛火箭中的現(xiàn)象,提出更好的改進方法。

7.解釋火箭飛行的道理。

火箭飛離大氣層,必須自帶氧化劑,火箭的飛行主要靠向后噴出燃氣的反沖作用。

六年級科學教案13

科學知識:

通過親自觀察認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氣溫。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nèi)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

一溫度”表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信息和數(shù)據(jù),逼供內(nèi)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日期一

溫度"表中。

教學難點

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

教學準備:

1.畫有天氣符號的圖片一張

2.學生畫天氣符號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氣日歷一張

4.氣溫柱形圖表一張

5.溫度計每組一支

6,科學記錄本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一些天氣符號

1.分類介紹每一種天氣符號的含義。

2.使用天氣符號記錄云量、云的種類(次項可以選學)、降水量、風速和風向、溫度等天

氣現(xiàn)象。

3.每個學生在小紙卡上畫幾個天氣符號,制成天氣記錄卡。并提示學生在今后一個月的時

間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在"天氣日記”上記錄每天觀察到的天氣現(xiàn)象。

4.可以小組分工,每人畫一類天氣符號的小紙卡,小組內(nèi)不畫重復的。注意提示學生在卡

片的上方寫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氣日歷可以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天氣日歷,但全班共同完成一個天氣日歷的記錄可能會

t盛現(xiàn)實。

6.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天氣。因為,從這一次開始,學生將持續(xù)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并在

觀察的過程中對天氣情況進行判斷。此時的學生對天氣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還不強,教師應重點對在

什么地方測量溫度最合適?如何判斷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陰天等方法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并作初

步的指導。

7.回到教室后,教師可將"天氣日歷"貼在黑板上。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p>

今天的云量?各小組舉起前面畫好的相應的小卡比請一名同學把小記錄卡粘在“天氣日歷"今

天的日期欄內(nèi)。

8.依次提問學生哪一張?zhí)鞖夥栕钅芊从辰裉斓慕涤炅?、風向、風級?

9.出示“溫度記錄表”,指導學生用填充圖(描豎條)的方法記錄今天的氣溫。

10.討論怎樣安排每天的記錄任務?明確分配任務的方案,確定每天在什么時間來觀察天

氣。

六年級科學教案14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能夠在解釋中

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

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