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考點09植被與土壤題型一森林例題1:福建省福州市別稱“榕城”,榕樹在福州種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樹被大風所吹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榕樹屬于()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2.推測榕樹樹冠和樹根的特點是()A.樹冠扁窄、樹根淺 B.樹冠扁窄、樹根深C.樹冠廣展、樹根深 D.樹冠廣展、樹根淺3.下列月份中,榕樹被吹倒的月份最可能為()A.2月 B.5月 C.8月 D.11月【答案】1.B2.D3.C【分析】1.福建位于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qū),典型的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題中提到榕樹廣泛種植,因此榕樹應屬于常綠闊葉林,B正確。落葉闊葉林為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樹種,常綠硬葉林為地中海氣候典型樹種,針葉林為亞寒帶氣候典型樹種。故選B。2.榕樹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冠較大;材料中提到,每年有很多榕樹被大風吹倒,說明榕樹根系淺。故選D。3.榕樹被吹倒的月份應是風力較大的季節(jié),結合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東南沿海臺風頻發(fā)的日期,可知8月份福州受臺風影響頻繁且風力較大,此時榕樹最容易被吹倒。故選C。例題2:下圖示意2021年3月拍攝于湖南省長沙市某道路的景觀照片,路邊的樹為數年前同時種植,但樹種不同。拍攝當日,緊靠機動車道的樹木僅存枯枝敗葉,毫無生機,道路外側的樹木枝繁葉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當地自然植被主要為()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常綠針葉林5.圖示枯枝敗葉樹木的特征是()A.多革質葉片 B.群落結構復雜 C.有寬闊的葉片 D.具有莖花現象【答案】4.B5.C【分析】4.材料中得知該地為我國湖南省長沙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且3月份路邊有植物枝繁葉茂,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B項正確;落葉闊葉林位于溫帶季風和溫帶海洋氣候分布區(qū),A項錯誤;常綠硬葉林位于地中海氣候區(qū),C項錯誤;常綠針葉林位于亞寒帶地區(qū),D錯誤,故選B。5.在3月份枯枝敗葉樹木應為落葉闊葉林,具有寬闊的葉片,C項正確;多革質葉片是常綠闊葉林的特征,A項錯誤;群落結構復雜一般為常綠闊葉林或雨林,B項錯誤;莖花現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項錯誤,故選C?!窘忸}技巧提煉】1.熱帶雨林: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和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這里終年高溫、降雨豐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長,森林呈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有數量豐富的藤本植物等,各月都有花開。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2.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這里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與熱帶雨林相比,垂直結構較簡單,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較少,少板根和莖花現象。3.落葉闊葉林:也稱夏綠林,主要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這里溫暖生長季節(jié)達4-6個月,冬季寒冷3-4個月,且降水適宜。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fā)芽,秋冬季落葉。4.亞寒帶針葉林,主要是耐寒的落葉松、云杉等。生長于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緯度,北緯50°以北至北極圈左右的地區(qū)。題型二草原與荒漠例題1:下圖是陸地自然植被類型分布與水熱條件關系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對圖示自然植被分布規(guī)律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沿X方向熱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熱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7.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類型為()A.熱帶草原 B.熱帶雨林 C.熱帶荒漠 D.常綠闊葉林8.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類型為()A.溫帶草原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 D.亞寒帶針葉林【答案】6.D7.A8.B【分析】6.依據圖示自然植被的分異狀況可知,沿X方向,熱帶荒漠向溫帶荒漠的變化,可以推出熱量減少,沿Y方向,由荒漠向草原的植被變化推出降水增加,D項正確,ABC項錯誤。故選D。7.沿Y方向降水增加,結合圖中熱帶荒漠分布位置可以推出甲應為熱帶草原,A項正確,熱帶雨林應該位于甲上面位置,熱帶荒漠位于甲下面位置,常綠闊葉林應該位于熱帶植被和溫帶植被之間,應該位于乙左邊位置,BCD項錯誤。故選A。8.根據沿X方向植被變化規(guī)律,可以推出乙為溫帶地區(qū)植被,根據沿Y方向植被變化規(guī)律,可以推出乙應為溫帶落葉闊葉林,B項正確,溫帶草原在圖中乙下面位置,常綠闊葉林位于圖中乙左邊位置,亞寒帶針葉林位于圖中乙右邊位置,ACD項錯誤。故選B。例題2: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學考察隊從東北平原向西,經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最后到達塔里木盆地。讀圖回答沿途自然植被變化依次為()A.亞寒帶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B.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C.溫帶草原—溫帶荒漠—溫帶落葉闊葉林D.亞寒帶針葉林—溫帶荒漠—溫帶草原【答案】B【詳解】圖文信息表明,科學考察隊從東北平原向西,經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最后達到塔里木盆地。東北平原及大興安嶺東側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以半濕潤地區(qū)為主,一般形成溫帶落葉闊葉林,越過大興安嶺,進入我國半干旱地區(qū),水分條件變差,很難生長森林,形成溫帶草原,到達內蒙古高原西部和塔里木盆地時,離海遠,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往往形成溫帶荒漠,因此沿途自然植被變化依次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B正確,A、C、D錯誤。故選B?!窘忸}技巧提煉】(一)熱帶草原:一般分布在熱帶雨林一帶的南北兩側。這里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濕季降水豐沛,植物生長旺盛,草原蔥綠。干季為4-6個月,降水稀少,草類枯黃。(二)溫帶草原地區(qū)夏季溫暖,冬季寒冷,氣候干燥。草原夏綠冬枯,植被高度較熱帶草原低,也會見到一些較為矮小的灌木。(三)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為主,具有忍耐長期干旱的形態(tài)和結構。也有非旱生的短命植物,當迎來合適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動的周期。題型三土壤的組成和結構例題1:(2021·湖南·衡陽市八中高一期末)某地理研究小組在晉西北某地做了一個關于土壤入滲的實驗,選擇有雜草覆蓋的撂荒地、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夵木三種不同植被覆蓋狀況地方下墊面,測量不同深度的初始合水量(實驗前測量的土壤含水量)和入滲后含水量(連續(xù)灌水兩個小時后的土壤含水量)。下表為本次實驗所得到的相關數據。完成下面小題下墊面有雜草覆蓋的撂荒地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喬木深度/cm0-2020-4040-6060-8080-1000-2020-4040-6060-8080-1000-2020-4040-6060-8080-100初始含水量/%13.0512.3110.3513.7914.717.739.4511.2911.3512.058.628.5510.769.0811.49入滲后含水量%24.8917.1915.2314.3414.7220.6224.0418.0911.5112.4218.9717.0410.7710.712.6410.本次實驗表明,表層土壤(0~20cm)和深層土壤(80~100cm)含水量增加最顯著的植被類型分別是()A.灌木林地、撂荒地 B.灌木林地、喬木C.撂荒地、喬木 D.喬木、灌木林地11.從水土保持的角度,該研究小組建議當地適度提高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的覆蓋率,控制喬木數量,主要原因是()①喬木過度生長會嚴重消耗當地地下水②三種植被中喬木涵養(yǎng)水土的能力最弱③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地表水下滲量最?、芤詸帡l為主的灌木林地土壤保水能力最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0.B11.C【分析】10.由表格可知,0-20cm的土壤含水量,有雜草覆蓋的據荒地增加了11.84,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增加了12.89,喬木增加了10.35。80-100cm的土壤含水量,有雜草覆蓋的據荒地增加了0.01,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增加了0.37,喬木增加了1.15。故本題選B。11.喬木的土壤入滲后含水量低,可知其吸水量大,過度生長會嚴重消耗當地地下水,①正確。三種植被中有雜草覆蓋的據荒地涵養(yǎng)水土的能力最弱,②錯誤。喬木地表水下滲量最小,③錯誤。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地,入滲后含水量與初始含水量差異最大,土壤保水能力最強,④正確。故本題選C。例題2:(2021·江蘇常熟·高一期中)2021年2月27日,"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正式入藏國博,成為GB93484號藏品。月壤置于專用水晶容器內,重量為100克,放置于展廳的正中央。專家介紹,在月球上月壤其實是一層沙,看起來像細細的水泥,平均粒徑為100微米,厚度大約為幾米到十幾米。成分主要是橄模石、輝石、鈦鐵礦、斜長石等礦物以及膠結質玻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2.下列推測月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可能和隕石撞擊有關 B.部分物質先氣化,再重新凝結C.月壤中含有熔融物質 D.受風化、侵蝕作用形成13.月球上的土壤不能用來種菜是因為()A.富含金屬元素 B.不含礦物質 C.水分、空氣很少 D.不含任何有機養(yǎng)分【答案】12.D13.D【分析】12.月球上沒有大氣,故不存在外力侵蝕等外力作用,D說法不正確;月壤可能與隕石撞擊有關,長期的撞擊累積形成了月壤,撞擊的過程中,部分物質先氣化,再重新凝結,故含有熔融物質,表面越古老的區(qū)域,經歷的撞擊就越多,因此月壤層也就越厚,ABC說法正確。故選D。13.月壤中富含多種金屬元素,但與能否種菜無關,A錯誤;月壤中含有金屬等礦物質,B錯誤;月壤中不含水分和空氣,C錯誤;因有機質來源于動物尸體和植物枯枝落葉,故月壤中不含有任何有機質,也就沒有肥力,不能用來種菜,D正確;故選D。【解題技巧提煉】1.土壤是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自然因親和人類活動練合作用下的產物。它不僅具有自身的發(fā)生、發(fā)展史,而且是一個在形態(tài)、組成、結構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質實體。地球表面的土壤之所以存在著性質的變異,就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位置上,上述成土因子的變異所造成的。2.土壤的物質組成:3.土壤各層的特點:①有機層,是土壤表層的植物殘體堆積層,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機質為主;②腐殖質層,是土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色或黑色;③淋溶層,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有機質含量低;④淀積層,常與淋溶層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質沉淀、積累的層次;⑤母質層和母巖層,是土壤形成發(fā)育的原始物質基礎,母質層為疏松的風化碎屑物質,母巖層為堅硬的巖石。題型四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例題1:下圖為某地殘積物(巖石風化后殘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質)、坡積物(較高處的巖石風化后沿斜坡向下運移,滾落在坡腳和坡麓的堆積物)、洪積物(由山洪攜帶的沙礫、石塊等在山前谷口一帶形成的堆積物)、沖積物(河流沉積物質)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4.下列關于圖示四類沉積物影響局部土壤特征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 B.影響土壤的礦物養(yǎng)分元素C.影響土壤的質地特性 D.影響土壤的微生物15.從山頂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著()A.礫質土、壤土、砂土和黏土 B.黏土、壤土、砂土和礫質土C.黏土、壤土、礫質土和砂土 D.礫質土、砂土、壤土和黏土【答案】14.C15.D【分析】14.A.四類沉積物不含有機質,不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故A選項錯誤;B.四類沉積物對土壤的礦物養(yǎng)分元素影響很小,四類沉積物中并沒有明顯的礦物質,故B選項錯誤;C.圖示四類沉積物分布位置不同,可以看出其沉積顆粒大小的差異,這會影響土壤的質地,故C選項正確;D.四類沉積物對土壤的微生物影響較小,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不是伴隨沉積物而存在,是土壤固有的,故D選項錯誤。15.同一地區(qū),山頂氣溫較低、水分較少,風化作用較弱,細小風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質顆粒粗;山前平原氣溫較高,水分較多,風化作用較強,且易堆積細小風化物,成土母質顆粒較細。因此,從山頂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質顆粒存在由粗到細的變化規(guī)律,土壤類型依次分布著礫質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正確答案為D。例題2:(2021·江蘇南通·高一月考)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累積量主要取決于有機質的輸入數量及其周轉速度。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其主峰黃崗山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帶譜分布完整。下圖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下列有關武夷山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少 B.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高C.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層越深,含量越少 D.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層越深,含量越高17.武夷山植被垂直帶譜中,土壤有機碳累積量最高的植被類型是()A.常綠闊葉林 B.針闊混交林 C.針葉林 D.高山草甸18.能夠使武夷山山麓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的人類活動是()①過度放牧②種植速生豐產林③秸稈還田④免耕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6.C17.D18.B【分析】16.讀圖可知,下列有關武夷山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敘述,正確的是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層越深,含量越少,C正確。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多,A錯。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低,B錯。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層越深,含量越低,D錯。故選C。17.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累積量主要取決于有機質的輸入數量及其周轉速度。武夷山植被垂直帶譜中,土壤有機碳累積量最高的植被類型是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由于容易腐爛,有機質的輸入數量較多,及其周轉速度快,D正確。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的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較少,有機碳含量較低,ABC錯,故選D。18.能夠使武夷山山麓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的人類活動是③秸稈還田④免耕制度,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有機碳含量。①過度放牧②種植速生豐產林都會是土壤肥力下降,有機碳含量減少,③④對,①②錯,故選B?!窘忸}技巧提煉】(一)土壤的形成因素:1.成土母質:巖石的風化產物叫母質,它是土壤發(fā)育物質的基礎。2.氣候因素:氣候影響土壤的組成、形成速度、有機質的積累。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最活躍因素。沒有生物作用,就不可能有土壤的形成。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機質,其中一部分一有機殘體的形式聚集在母質表層,經過微生物分解、合成與轉化,豐富城成土母質表層的營養(yǎng)物質,產生肥力,推動土壤形成與演化。4.地形因素:地形影響水熱條件,從而影響土壤發(fā)育。5.時間因素:土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隨著時間的增加,土壤的成熟度逐步增大。但是由于氣候等條件的變化,時間越長,土壤的復雜性以及土壤的疊置性越強。(二)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土壤凍結時間長,微生物分解作用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土壤肥沃;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于減少,土壤貧瘠。地形平坦的地區(qū),土壤侵蝕作用弱,以堆積作用為主,土層深厚肥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全年高溫多雨,雨水對土壤的淋濾作用強,使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肥力低。(三)我國東北地區(qū)黑土肥沃的主要原因:緯度高,氣溫低,有機質分解緩慢,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所以土壤肥沃。我國南方丘陵地區(qū)的紅壤特點及改良措施:土壤呈酸性,可添加熟石灰進行酸堿中和;土質黏重,可摻沙子進行改善;土壤貧瘠,可增施有機肥。題型一森林如圖為一張反映“有孔葉片排水”現象的照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現象常年出現在()A.熱帶雨林 B.常綠闊葉林 C.針葉林 D.落葉闊葉林2.該現象在我國較普遍出現于()A.長白山天池湖畔 B.重慶嘉陵江沿岸 C.西雙版納瀾滄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邊【答案】1.A2.C【分析】1.根據材料和圖示“有孔葉片排水”,說明該地常年高溫,降水量非常大且相對穩(wěn)定,應為為熱帶雨林的景觀,常年出現在熱帶雨林地區(qū)。故選A。
2.我國西雙版納瀾滄江畔緯度低,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有熱帶季雨林分布,較普遍出現圖示現象;長白山天池湖畔是溫帶季風氣候,重慶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邊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不會普遍出現圖示現象。故選C。(2021·陜西·綏德中學高一月考)城市綠化樹種的生態(tài)效益大多集中在降溫、增濕、固碳放氧、降噪、抗污染、生態(tài)保健、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榕樹是福建省省樹、福州市市樹,是福建省各城市中常見的綠化樹種,樹干挺拔,樹冠較大,生長期枝葉茂盛。一般在福州市區(qū)的公園、廣場出入口處多栽種榕樹。據此完成下列小題。3.為了夏季防曬,冬季采光,我國華北地區(qū)居民在房屋前宜栽種()A.季雨林樹種 B.常綠林樹種 C.硬葉林樹種 D.落葉林樹種4.福州市區(qū)的公園、廣場出入口處多栽種榕樹,其主要原因是()①夏季遮陰納涼②防御臺風災害③美化裝飾園林④防治植物病蟲害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3.D4.A【分析】3.夏季防曬,冬季采光,說明夏季枝葉要茂盛,冬季要落葉,華北地區(qū)為溫帶季風氣候,地帶性的植被為溫帶落闊葉林,D正確;季雨林樹種適合種在熱帶季風氣候區(qū),A錯誤;常綠林樹種適合種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B錯誤;硬葉林樹種適合種在地中海氣候區(qū),C錯誤。所以選D。4.樹干挺拔,樹冠較大,生長期枝葉茂盛,所以夏季可遮陰納涼,①正確;市區(qū)的公園、廣場出入口處等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栽種榕樹有美化、裝飾園林的作用,③正確;公園、廣場不是臺風、洪澇災害及植物病蟲害的集中發(fā)生地,所以在公園、廣場出入口處多栽種榕樹與防御臺風、防治植物病蟲害無關,②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所以選A。題型二草原與荒漠(2020·遼寧·阜新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一月考)讀我國部分地區(qū)三種天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區(qū)略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甲、乙、丙三種天然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6.引起這種植被景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減少 B.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增多C.氣溫從東向西逐漸升高 D.海拔從東向西逐漸升高【答案】5.A6.A【分析】5.甲、乙、丙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水分條件越來越差,所以三種天然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故本題選A。
6.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引起這種植被景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減少,A正確;距海越來越遠,所以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減少,B錯誤;從東到西,距海遠近的變化,影響的主要是降水,不是氣溫,C錯誤;這種植被景觀變化和海拔無關,D錯誤。故本題選A。下圖為45oN附近某區(qū)域的遙感影像,圖中深色部分為植被覆蓋區(qū),淺色部分為高原荒漠區(qū);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約180千米。讀圖,完成下列小題。7.該區(qū)域位于()A.亞歐大陸太平洋沿岸地區(qū) B.亞歐大陸大西洋沿岸地區(qū)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qū)8.導致圖示區(qū)域內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大氣環(huán)流 B.地形 C.緯度位置 D.洋流9.該區(qū)域中山脈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A.常綠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C.溫帶落葉闊葉林 D.草原【答案】7.D8.B9.C【分析】7.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區(qū)域位于45°N,地處中緯西風帶。該區(qū)域西部地區(qū)植被覆蓋率高,降水更多,東部地區(qū)植被覆蓋率低,降水更少。同時,該區(qū)域距海約180千米,離海洋相對較近,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由此可推斷,該區(qū)域最有可能位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西部地區(qū)地處盛行西風迎風坡,降水更多,植被覆蓋率更高;受西部地區(qū)山脈的影響,東部地區(qū)降水少,為高原荒漠區(qū),D正確;亞歐大陸太平洋沿岸地區(qū)以及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均位于大陸東岸,其東部降水應比西部更多,AC錯;該區(qū)域距海相對較近,亞歐大陸大西洋沿岸地區(qū)在該緯度并不存在圖示的地形和植被覆蓋差異的分布,B錯。故選D。8.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區(qū)域地處中緯西風帶,西部地區(qū)地處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受西部地區(qū)山脈的影響,東部地區(qū)降水少,所以導致該區(qū)域內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地形,B正確;該區(qū)域受西風的影響,但降水的東西差異是由于地形因素導致,而不是大氣環(huán)流導致,A錯;該區(qū)域東西緯度位置差異不大,C錯;洋流不是主要影響因素,D錯。故選B。9.該區(qū)域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區(qū)域西部山麓地區(qū)最可能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山麓地區(qū)的自然植被應為溫帶落葉闊葉林,C正確;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葉林應位于亞熱帶地區(qū),AB錯;該區(qū)域山脈西部地處西風迎風坡,降水較多,山麓地帶自然植被最可能為森林而不是草原,D錯。故選C。題型三土壤的組成與結構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三種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紅壤的土壤構成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a,b,c代表的三種土壤正確的排序組合是()A.黑土、水稻土、紅壤 B.水稻土、黑土、紅壤C.紅壤、水稻土、黑土 D.紅壤、黑土、水稻土11.關于a,b,c三種土壤的正確敘述是()A.a土壤可通過摻入砂子、施用石灰等方法進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松嫩平原和江漢平原等地C.c土壤和黑鈣土是在人類長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a,b,c三種土壤中,c土壤的透氣性最好【答案】10.D11.A【分析】10.三種土壤中紅壤有機質含量最少,故a為紅壤;黑土因有機質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質較疏松,空氣含量較大,故b為黑土;c中水分含量與其他兩種土壤比較,相對較多,故為水稻土。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
11.a紅壤土質較黏重而通氣性能較差,且土壤呈酸性,可以通過摻入沙子來改良黏性,通過施用熟石灰中和的方法來改良其酸性土質,A正確;b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平原地區(qū),B錯誤;c水稻土和北方的黑壚土是人類耕作、培育下形成的,C錯誤;透氣性能最好的是空氣含量最高的黑土,是b土壤,D錯誤。故選A。
讀所示土壤剖面的分層劃分圖,完成下面小題。12.觀察土壤剖面后,同學們發(fā)表了下列不同觀點,其中正確的是()A.甲同學:有機層厚度大,質地粗 B.乙同學:腐殖質層顏色偏暗黑C.丙同學:淋溶層富含枯枝落葉 D.丁同學:淀積層色澤呈灰黑色13.當地森林土壤顏色偏紅,說明該地氣候()A.溫暖多雨 B.炎熱干燥 C.寒冷潮濕 D.寒冷干燥【答案】12.B13.A【分析】12.腐殖質層是土壤腐殖質積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層,呈灰黑或黑色,B正確。森林植被下,有機質主要以地表枯枝落葉的形式進入土壤,明顯集中在土壤表層,有機層厚度不大,A錯誤。淋溶層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質遷移和損失的土層,不會含有枯枝落葉,C錯誤。淀積層是土壤物質沉淀、積累的層次,因不含腐殖質,顏色不會呈灰黑色,D錯誤。故選B。13.本題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發(fā)紅是因為土壤中礦物質的淋溶作用強烈,氧化鐵等含量較高。溫暖多雨的氣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強,A項正確。BCD錯誤。故選A。題型四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牛肝地”是指在紅層軟巖分布地區(qū)形成的以密集侵蝕溝和風化殼裸露為標志的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下圖示意位于我國某區(qū)域“牛肝地”形成過程中不同演替階段下的植物群落與土壤特征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4.“牛肝地”所在地區(qū)的土壤類型可能為()A.黑土 B.黃土 C.紅壤 D.紫色土15.“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變異 B.地表形態(tài)變化 C.過度農業(yè)活動 D.土壤肥力變化16.在該地區(qū)植物群落由常綠闊葉林到牛肝地演替的過程中,土壤特征發(fā)生的變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礦物質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14.C15.C16.B【分析】14.據材料信息“紅層軟巖”和圖中信息“常綠闊葉林”可知,該地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土壤類型最可能為紅壤,C項正確;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qū),黃土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qū),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ABD項錯誤。故選C。15.據材料可知,“牛肝地”是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說明缺少植被保護。讀圖可知,“牛肝地”演化過程中,植被逐漸減少,造成植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過度農業(yè)活動,C項正確,氣候變異的過程是比較緩慢的,不是“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A項錯誤;該處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及土壤肥力的變化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蓋減少,而植被覆蓋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類活動,BD項錯誤。故選C。16.根據圖二,該地區(qū)植物群落由常綠闊葉林到牛肝地演替的過程中,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說明土壤中礦物質比重增大,土壤肥力下降,B項正確,C項錯誤;土壤含水率下降,D項錯誤;土壤侵蝕加劇,土壤厚度減小,A項錯誤。故選B。土壤的淋溶作用與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圖一為不同氣候(濕潤、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發(fā)育示意圖。圖二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與有機質的質量百分比關系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圖一中土壤剖面與氣候的組合,正確的是()A.甲—濕潤,乙—干旱,丙—半干旱 B.甲—半干旱,乙—濕潤,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濕潤 D.甲—濕潤,乙—半干旱,丙—干旱18.圖二中土壤剖面與植被的組合,正確的是()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 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 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答案】17.A18.C【分析】17.根據材料信息,土壤的淋溶作用與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據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強,淋溶層越厚。讀圖可知,甲淋溶層最厚,說明甲的環(huán)境條件為濕潤,BC錯誤;乙沒有淋溶層,故乙的環(huán)境條件為干旱,丙的淋溶層居中,故丙的環(huán)境條件為半干旱,A正確,D錯誤。故選A項。18.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最低,故①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多,但從總體上看,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于森林較低,故②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強,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但從總體上看,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故③為森林;ABD錯誤,C項正確。故選C。一、單項選擇題(2021·河南·高一期中)植被生長期是指一個地區(qū)在一年內適合植被生長的時間。植被生長期因緯度、海拔和植物種類而異。亞寒帶針葉林一般以日均溫連續(xù)5天≥10℃的天數計算其生長期。下圖示意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亞寒帶針葉林在沿海、內陸、平原、高原與山地都有分布,主要是因為其()A.耐寒的生長習性 B.分布帶內灰化土肥沃C.養(yǎng)分主要來自自身落葉 D.分布區(qū)內降水豐富2.以下不屬于亞寒帶針葉林生長特點的是()A.全年生長緩慢 B.根系橫向生長C.葉片有蠟質 D.四季常綠3.影響亞寒帶針葉林帶在南半球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是()A.海陸分布 B.地形 C.土壤 D.洋流【答案】1.C2.A3.A【分析】1.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廣,受地形、土壤、降水等因素影響??;其養(yǎng)分來自自身落葉分解,生命力強,C正確。耐寒不是在沿海、內陸、平原、高原與山地都有分布的主要原因。C正確,ABD錯誤,故選C。2.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區(qū)凍土層分布,橫生根系;所處地區(qū)氣候寒冷,葉片有蠟質,四季常綠,生長期生長速度快。不屬于亞寒帶針葉林生長特點的是A項。故選A。3.根據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及同緯度南半球沒有陸地分布可知,影響亞寒帶針葉林帶在南半球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分布,屬于非地帶性因素。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1·河北·滄州市一中高一開學考試)地處非洲西南部的納馬夸蘭地區(qū)被稱為是“荒漠中的野生多肉王國”。多肉植物葉小、肉厚,能儲存大量水分,具有明顯的生長期和休眠期。宜居室盆裁,近年來風靡全國。下圖為納馬夸蘭地區(qū)自然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多肉植物葉小、肉厚反映當地氣候特點是()A.終年寒冷 B.全年多雨 C.雨熱同期 D.氣候干旱5.國內多肉愛好者種植的多肉植物在夏季特別容易死亡,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我國夏季溫度普遍較高 B.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過多C.多肉植物夏季休眠,持續(xù)澆水過澇 D.受夏季伏旱影響【答案】4.D5.C【分析】4.多肉植物葉小、肉厚反映當地氣候特點是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葉面小,減少蒸發(fā),肉厚儲存水源,所以多肉植物很耐旱,D正確,ABC錯誤,故選D。5.國內多肉愛好者種植的多肉植物在夏季特別容易死亡,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多肉植物夏季進入休眠,但愛好者卻持續(xù)澆水過澇,導致多肉植物死亡,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1·山西·臨汾第一中學校高一期末)讀我國四幅著名林木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關于圖中各景觀所在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冬冷夏熱,氣候干旱 B.乙——雪域高原,凍土廣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風力侵蝕,千溝萬壑7.關于圖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根系發(fā)達一一常年太陽輻射強 B.乙地葉呈針狀常年降水豐富C.丙地四季常青一一常年溫度較高 D.丁地生長較快常年高溫多雨【答案】6.A7.C【分析】6..A胡楊位于我國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內,該地區(qū)冬冷夏熱、氣候干旱。乙地景觀屬于亞寒帶針葉林,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而雪域高原、凍土廣布是對青藏地區(qū)的描述。丙地景觀屬于熱帶季雨林,我國海南的典型土壤為磚紅。丁地景觀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山所處區(qū)城流水侵蝕作用強,風力侵蝕作用弱。A正確,BCD錯,故選A。7.甲地植被根系發(fā)達,是當地水資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壤深處尋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該地區(qū)夏季降水較多,不是全年降水豐富。丁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丙地是海南,四季常青一一常年溫度較高。C正確,ABD錯,故選C。(2021·江蘇蘇州·高一期末)下圖中左圖為不同地區(qū)的自然景觀圖,右圖為局部世界地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若①、②兩地的海拔相同,有關兩地自然環(huán)境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①地降水比②地貧乏 B.①地蒸發(fā)量較②地少C.②地緯度比①地高 D.②地植被比①地豐富9.局部世界地圖中的點與景觀能正確匹配的是()A.A-④ B.B-② C.C-③ D.D-①【答案】8.C9.D【分析】8.據圖可知,②處為亞寒帶針葉林帶景觀,屬于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qū),分布緯度高;①處為熱帶雨林景觀,分布在赤道附近,處于終年高溫多雨地區(qū),兩地對比,①地降水比②地豐富,A錯誤;①地蒸發(fā)量較②地高,B錯誤;②地緯度比①地高,C正確;②地植被比①地少,D錯誤,故選C。9.根據美洲、南極洲的簡圖可知對應地點、景觀是:a-②,b-③,d-①,c-④。故選D。(2021·云南·昭通市昭陽區(qū)第一中學高一開學考試)每當秋風吹起,一片片銀杏葉由綠變黃,成為秋天最絢爛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釣魚臺銀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轉戰(zhàn)浙江的長興十里古銀杏長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騰沖銀杏村游玩的好時節(ji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銀杏林屬于()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11.近年來銀杏葉變黃的時間偏晚,原因可能是()A.氣候變干 B.氣候變暖 C.溫差增大 D.光照減弱【答案】10.A11.B【分析】10.從材料和銀杏葉的葉片圖可知,銀杏葉屬于闊葉林。每當秋風吹起,一片片銀杏葉由綠變黃,且從圖片中可以觀察出有大量落葉,顏色變化明顯,典型屬于落葉闊葉林,A對。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區(qū)的典型植被,樹葉更替顏色變化不明顯,B錯。常綠硬葉林是地中海氣候的典型植被,且樹葉更替顏色變化不明顯,不符合我國分布的銀杏林植被特點,C錯。針葉林是是亞寒帶氣候,一般分布在氣候較為寒冷地區(qū),樹葉多為針狀,D錯。故選A。11.結合材料可知,影響銀杏樹葉變黃主要是溫度因素,氣溫越高,銀杏葉變黃的時間越晚,近年來銀杏葉變黃的時間偏晚,說明氣候變暖可能是其影響的主要原因,B對。氣候變干反映的是水份因素,和溫度無關,A錯。溫差增大,說明最高和最低溫度的差值變大,銀杏葉樹葉變黃是秋天的溫度變低到一定程度即會出現的現象,和溫差無關,C錯。光照減弱可能會帶來氣候溫度變低,可能會使銀杏葉變黃時間提前,D錯。故選B。(2020·江蘇·新沂市棋盤中學高一期中)下圖示意從赤道到極地的典型植被景觀類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季節(jié)最容易辨別甲乙兩種植被類型的是()A.春夏季 B.盛夏季 C.夏秋季 D.秋冬季13.徐州地區(qū)主要的自然植被是圖中()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2.D13.B【分析】12.讀圖可知,圖中植被示意從赤道到兩極的典型植被景觀,其中甲位于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乙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丙為寒溫帶針葉林;丁為極地苔原。熱帶雨林分布區(qū)終年高溫多雨,景觀的季節(jié)變化不明顯;溫帶落葉闊葉林夏季生長茂盛,秋冬季節(jié)植被落葉,景觀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因此冬季兩種植被最容易辨別。故選D。13.徐州位于淮河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發(fā)育的自然植被景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由上題分析可知,乙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故選B。14.(2020·遼寧錦州·高一期末)下圖為“錦州市南山隧道景觀圖”,隧道穿過覆蓋茂密植被的低緩小山丘,推測該低緩小山丘的天然植被類型最可能是()A.亞寒帶針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 D.熱帶雨林【答案】B【詳解】錦州市是溫帶季風氣候,對應的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故B正確。15.(2020·遼寧·凌源中學高一月考)讀我國部分地區(qū)自然帶分布略圖,回答下題。圖中甲、乙、丙的自然帶依次是(
)A.草原、荒漠、森林 B.森林、草原、荒漠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答案】B【分析】圖中從甲到乙再到丙地,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由溫帶季風氣候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自然帶依次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B正確。(2020·甘肅·天水市第一中學高一期末)我國很多古詩詞和成語蘊含著豐富的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完成下面小題。1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
)①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②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③土壤肥力與植物生產量有關④熱帶雨林中的土壤最肥沃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7.下列詩句中,體現了緯度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是(
)①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②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③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④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16.A17.B【解析】1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說植物從土壤中吸取養(yǎng)分,又通過枯枝落葉的形式,將養(yǎng)分元素歸還給土壤,說明土壤肥力與植物生產量有關,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的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性特征,①③對。差異性是體現出環(huán)境的不同點,②錯。熱帶雨林植物生長迅速,淋溶作用強,土壤有機質含量少,較貧瘠,④錯。故選A。17.“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詩中“塞北”到“江南”描述我國南北自然景觀的差異,因緯度差異形成自然景觀的差異,故為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達的是不同海拔開花時間不同,為垂直地帶性;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表達了我國西北地區(qū)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少,為經度地帶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明荔枝主要產在南方地區(qū),北方地區(qū)不能生長,主要是熱量差異造成的,為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①④符合,故選B。下表為我國兩個自治區(qū)首府部分地理資料統(tǒng)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甲所在自治區(qū)植被類型主要是A.溫帶荒漠 B.溫帶草原 C.常綠闊葉林 D.落葉闊葉林19.乙所在自治區(qū)植被分布特點是A.東部以溫帶草原為主,西部以溫帶荒漠為主B.東部以溫帶荒漠為主,西部以溫帶草原為主C.北部以溫帶荒漠為主,南部以溫帶草原為主D.北部以溫帶草原為主,南部以溫帶荒漠為主【答案】18.A19.B【分析】18.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由于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重重山嶺阻隔,海洋中的水汽難以深入,因此降水少,氣候干旱,形成荒漠景觀。由表可知,甲為烏魯木齊,位于新疆,而新疆的植被類型主要是溫帶荒漠,故本題選A。19.由表可知,乙為呼和浩特,位于內蒙古,而內蒙古東部植被以溫帶草原為主,西部以溫帶荒漠為主,故本題選B。2021年3月4日我國國家航天局發(fā)布了由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火星大氣稀薄,其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完成下面小題。20.與地球相比,火星表面布滿撞擊坑的原因有()①距太陽遠②離小行星帶近③大氣稀?、芪锢盹L化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火星土壤是指火星巖石受風化后產生的碎屑物質,火星土壤中()A.不含礦物質 B.無成土母質 C.不含有機質人 D.有腐殖質層【答案】20.B21.C【分析】20.與地球相比,火星距太陽遠并不會對隕石坑的數量產生影響,①錯;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火星離小行星帶近,被隕石撞擊的可能性大,②正確;地球有濃密的大氣,隕石在掉落過程中與大摩擦、燃燒,基本都燒完或者解體成小塊了,真正能夠落到地面并形成隕石坑的非常少,火星雖然同樣有大氣層,但因火星的體積和質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大氣層稀薄得多,所以不以將隕石燃燒怠盡,③正確。物理風化強弱與夠撞擊坑關系較小,④錯誤。B項的②③正確,ACD錯誤。故選B。21.巖石風化之后產生的碎屑物質,具有巖石的一些屬性,含有礦物質,A錯誤;成土母質是在巖石風化之后產生的碎屑物質的基礎上形成的,火星巖石風化之后土壤中有成土母質,B錯誤;土壤中的有機質和腐殖質層都主要來自于生物的枯枝落葉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火星上沒有生物生存,所以火星土壤中不含有機質和腐殖質層,C正確,D錯誤。故選C。(2021·廣東東莞·高一期末)富鋁土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土體中的鋁硅酸鹽礦物受到強烈分解,鹽基不斷淋失,而氧化鐵、鋁在土壤中殘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類土壤的總稱。富鋁土在我國廣泛分布,包含多種土壤類型,并具有下圖所示的過渡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下列土壤中,鐵、鋁相對含量最高的是()A.赤紅壤 B.黃紅壤C.磚紅壤 D.燥紅土23.富鋁土在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地形區(qū)是()A.東北平原 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 D.東南丘陵【答案】22.C23.D【分析】22.由材料“富鋁土是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土體中的鋁硅酸鹽礦物受到強烈分解,鹽基不斷淋失,而氧化鐵、鋁在土壤中殘留和聚集所形成的一類土壤的總稱”可知,土壤所處地區(qū)氣候越濕潤、熱量條件越高,越容易使得氧化鐵、鋁成分聚集,對應圖示可知,磚紅壤地區(qū)緯度低,更加濕潤,說明氣候濕熱,土壤中的鐵鋁相對含量最高,C正確,ABD錯誤,故選C。23.讀材料及上題分析可知,氣候越濕熱,越容易形成富鋁土,選項中東南丘陵地區(qū),氣候最為濕熱,富鋁土分布最為廣泛,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同學們繪制的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不同的土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A.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 B.淀積層、腐殖質層、淋溶層C.淋溶層、腐殖質層、淀積層 D.淀積層、淋溶層、腐殖質層25.影響土壤發(fā)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是()A.氣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質【答案】24.A25.C【分析】24.甲靠近有機層,為腐殖質積累形成的腐殖質層;乙位于腐殖質層之下,由于溶解于水的礦物質隨水的下滲向下運移,本層礦物質淋失,為淋溶層;丙靠近成土母質層,上層土壤淋失的物質在此沉淀、積累,本層為淀積層,A正確,BCD錯誤;故選A。25.生物是促進土壤發(fā)生發(fā)展的最活躍的因素,通過生物的循環(huán),才能把大量的太陽能納入成土過程,才能使分散于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的多種養(yǎng)分物質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斷更新,因此,成土過程實質上就是母質在一定條件下為生物不斷改造的過程,沒有生物的作用便沒有土壤的形成,故影響土壤發(fā)育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物因素,C正確,ABD錯誤。故選C。下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影響土壤形成最活躍的要素是()A.成土母質 B.氣候 C.地貌 D.生物27.據圖判斷土壤與自然要素關系正確的是()A.從山頂到洼地土壤顆粒由細到粗 B.成土時間與土壤厚度呈負相關C.枯枝落葉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D.地下徑流會降低地表土壤肥力【答案】26.D27.C【分析】26.成土母質是巖石的風化產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A錯誤;氣候決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過程,影響土壤形成過程的方向和強度,B錯誤;地形地貌影響成土母質的分配,影響土壤的發(fā)育過程,C錯誤;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它們是土壤有機質的制造者,也是分解者,是土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最活躍因素,D正確;故選D。27.從山頂到洼地土壤顆粒由粗到細,A錯誤;成土時間與土壤厚度呈正相關,B錯誤;枯枝落葉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C正確;地表徑流會降低地表土壤肥力,D錯誤;故選C。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土壤有機質隨土層深度的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8.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是()A.成土母質 B.氣候 C.生物 D.地形29.據圖推測,該地土壤()A.20cm處為淋溶層 B.40cm處為腐殖質層C.60cm處為有機層 D.80cm處為母巖層【答案】28.C29.B【分析】28.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是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即來源于生物,C正確;成土母質主要提供土壤無機鹽,A錯誤;氣候、地形會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fā)育,但不直接提供有機質,BD錯誤。故選C。29.森林土壤自上而下的分層為: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結合圖中信息可推測,40cm處有機質含量高,為腐殖質層,B正確;20cm處有機質含量較高,為有機層,AC錯誤;母巖層為最下面一層,D錯誤。故選B。(20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第六中學高一期中)蘋果為落葉喬木,生長季為4-10月。蘋果園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為定期松土、清除雜草(簡稱清耕),近年來土壤覆蓋技術得以廣泛應用。不同覆蓋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溫度和有機質差異顯著。下圖示意黃土高原南部某蘋果園3-9月不同生產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變化。(注:地膜覆蓋選用厚度為0.08mm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蓋指的是人工種植特定的草類來覆蓋土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與地膜覆蓋相比,7-9月該果園生草覆蓋下土壤水分較少的原因是()A.草類生長耗水 B.徑流流失較多C.土壤蒸發(fā)較多 D.果樹生長繁盛31.推測該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是()A.黑膜覆蓋區(qū) B.白膜覆蓋區(qū) C.生草覆蓋區(qū) D.清耕區(qū)【答案】30.A31.C【分析】30.讀圖可知,不同覆蓋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溫度和有機質差異顯著,與其他生產方式相比,該果園生草覆蓋下7~9月氣溫高,草類植物生長速度快,需水量大,導致土壤水分較少,A正確。如果是由于徑流流失多,則四種覆蓋方式水分含量應該相差無幾,B不符合題意。如果土壤蒸發(fā)水分多,則四種狀況下土壤水分含量相差無幾,C不符合題意。如果是果樹生長旺盛所致,則和地表覆蓋無關,則四種覆蓋方式水分含量應該相差無幾,D不符合題意。A正確,BCD錯誤,故選A。31.生草覆蓋指的是人工種植特定的草類來覆蓋土壤,草類植物殘骸等受微生物作用會轉化為有機質,因此該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是生草覆蓋區(qū),故C正確;其它膜覆蓋區(qū)或者清耕區(qū),就沒有外來的有機質,有機質含量偏低,ABD錯誤。故選C。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的土壤與外界的熱交換量稱之為土壤熱通量,正值表明土壤獲得熱量,負值表明土壤喪失熱量。下圖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熱通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2.地表至地下40cm范圍內,隨著深度的增加,土壤的()A.吸熱量增加 B.散熱量增加C.日均溫減小 D.日溫差減小33.土壤溫度日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土溫日較差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地面熱收支狀況(如土壤熱通量大小)和土壤熱特性,下列關于土壤溫度日較差大小判斷正確的是()A.淺色土壤大于深色土壤 B.陽坡小于陰坡C.干土大于濕土 D.平地小于山地【答案】32.D33.C【分析】32.由圖可知,地表至地下40cm范圍內,隨著深度的增加,土壤熱通量隨時間變化越小,可推測土壤的日溫差減小,D正確;隨著深度的增加,白天土壤熱通量減小,說明吸熱量減少,A錯誤;夜晚土壤表層土壤熱通量為負值,且其絕對值大,表明散熱量最多,B錯誤;由圖可知,表層土壤白天吸熱最多,晚上散熱最多,低層土壤,土壤熱通量晝夜變化很小,故不能推測出土壤的日均溫減小,C錯誤。故選D。33.干土的比熱容小,濕土比熱容大,吸收同樣的熱量,干土增溫快,增溫幅度大,熱量散失時,干土降溫快,降溫幅度大,故土壤溫度日較差干土大于濕土,C正確;淺色土壤對太陽輻射反射率高,白天溫度低于深色土壤,散熱時淺色與深色土壤差異小,故土壤溫度日較差淺色土壤小于深色土壤,A錯誤;陽坡白天接受的熱量多,溫度高,夜晚散熱與陰坡差異小,土壤溫度日較差大于陰坡,B錯誤;山地空氣流動性強,土壤溫度變化小,D錯誤。故選C。(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學高一期中)下圖為“某土壤剖面示意圖”。該地年平均氣溫-4~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表植被以針葉林為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4.圖中土壤剖面()A.表層為母質層 B.淀積層厚度最大C.淋溶層與母質層相鄰 D.腐殖質層之上為枯枝落葉層35.圖中腐殖質含量有較多的有機質,主要原因是()A.熱帶雨林生長量極為龐大 B.氣候干旱利于有機質積累C.氣溫低造成有機質分解慢 D.水土流失增加有機質含量【答案】34.D35.C【分析】34.圖中土壤剖面腐殖質層之上為枯枝落葉層,D正確。底層為母質層,A錯誤。淀積層厚度較小,B錯誤。淋溶層與母質層隔著淀積層,C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35.該地年平均氣溫-4-0℃,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地表植被以針葉林為主,應該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qū),圖中腐殖質含量有較多的有機質,主要原因是氣溫低造成有機質分解慢,C正確、A錯誤。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屬于半濕潤氣候,B錯誤。水土流失會減少有機質含量,D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1·浙江慈溪·高一期末)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植物吸收和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下圖示意我國武夷山4種不同海拔典型植被下表層(0—10cm)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季節(jié)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6.武夷山四種不同海拔典型植被下表層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A.與海拔高度變化呈負相關 B.與土壤溫度變化呈負相關C.與大氣降水變化呈正相關 D.與太陽輻射變化呈正相關37.夏季武夷山表層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①氣溫較高②光照較強③風速較大④降水較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6.B37.D【詳解】36.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壤濕度、土壤溫度是影響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季節(jié)變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季節(jié)變化與土壤溫度的季節(jié)變化呈顯著負相關,說明植物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的低溫季節(ji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積累;與海拔高度變化呈正相關。故選B。37.土壤微生物量磷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植物吸收和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氣溫降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積,氣溫升高和流水侵蝕增強會導致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積量減少。武夷山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緯度較低,夏季氣溫較高,植被茂盛,植物吸收磷多,土壤微生物量磷積累減少,①對;另外夏季降水量較大,流水侵蝕增強導致表層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磷減少,④對。故選D。二、綜合題38.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綠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綠肥以豆科作物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棵(見下圖)等。綠肥作物經過一定時間生長之后,將其綠色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可以節(jié)省人力,減少運輸費用,也可漚制土肥施用。綠肥作物一般與主產作物輪作,多數可兼作飼料。(1)從植被形成的角度看,圖片中綠肥作物所屬植被都為____________植被。(2)簡述將綠肥作物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的好處。(3)綠肥作物一般與主產作物輪作,指出這種耕作方式的優(yōu)點。(4)多數綠肥作物可兼作飼料,說明這種做法的好處。【答案】(1)人工(2)減少運費,節(jié)省人力;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加速土壤的形成過程;等。(3)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等。(4)充分發(fā)揮綠肥作物的優(yōu)勢,一種作物,多種用途,在強化其環(huán)境效益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痉治觥浚?)基于植被形成的角度(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判斷綠肥作物的植被類型為人工植被。(2)由材料可知,將綠肥作物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的好處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一個角度是就地翻入土中,節(jié)省時間和勞動力,減少運費;另外,這些翻入土中的莖葉給土壤帶來的好處(生態(tài)改良作用),即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結構;加速土壤的形成過程(熟化)等。(3)輪作能夠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的品種,增加收入等。(4)綠肥作物能夠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的使用,具有環(huán)境效應,同時能作為飼料,利于畜牧業(yè)發(fā)展,可以增加收入,獲得經濟效益。39.(2021·北京·101中學高一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題。城市森林關鍵在于營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位于西城區(qū)菜市口的廣陽谷城市森林公園是北京核心區(qū)首個城市森林公園。園中共種植79種木本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直播帶貨主播與平臺傭金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間廣告合作保密期限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農村道路建設征地補償合同
- 2025年便攜式振動分析儀項目建議書
- 我國居住權制度適用法律問題研究
- 2025年半包覆型鍍鋁玻璃纖維合作協(xié)議書
- 內鏡治療與外科手術在上消化道早癌中診療和安全性的研究
- 陶瓷店裝修免租合同樣本
- 2025黑龍江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煤炭運輸旺季增援服務合同
- 口服降糖藥物分類詳解課件
- 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建造與運行管理指南
- 圍手術期疼痛護理課件
- 外國新聞傳播史-張昆課件
- 圓圈正義:作為自由前提的信念
- 一次性纖維環(huán)縫合器
- 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
- 兒科抗生素使用
- 綠化工程承包合同 綠化工程承包合同范本(二篇)
- 建筑財務出納年終總結PPT模板下載
- GB/T 9574-2001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合件試驗壓力、爆破壓力與設計工作壓力的比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