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yōu)練專題08 光的反射與平面鏡成像(解析版)_第1頁
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yōu)練專題08 光的反射與平面鏡成像(解析版)_第2頁
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yōu)練專題08 光的反射與平面鏡成像(解析版)_第3頁
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yōu)練專題08 光的反射與平面鏡成像(解析版)_第4頁
八年級物理寒假培優(yōu)練專題08 光的反射與平面鏡成像(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8\o"4.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與\o"4.3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內容早知道?第一層鞏固提升練(6大考點)考點一實驗\o"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考點二光的反射光路圖考點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考點四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考點五平面鏡成像的應用考點六凸面鏡和凹面鏡?第二層能力提升練?第三層拓展突破練實驗\o"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光的反射現象: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或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來的介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1)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同在同一個平面內(共面)。(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分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角)。3、實驗中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并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保證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1.(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將附有量角器的半圓形白紙板豎立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貼著紙板分別沿AO、BO、CO入射,在紙板上觀察到的光路如圖甲所示,說明反射角入射角。光束CO繞O點順時針轉過后的反射角為度;(2)圖甲中,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入射,反射光沿OA射出,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的;(3)圖乙中,要在右側紙板上看到反射光,需將右側紙板向折。【答案】等于30可逆前【詳解】(1)[1]使一束光貼著紙板分別沿AO、BO、CO入射,在紙板上觀察到的光路如圖甲所示,由圖中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束CO繞O點順時針轉過后,入射角變成了,故反射角為。(2)[3]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入射,反射光沿OA射出,光線可以沿原光路返回,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4]圖乙中,要在右側紙板上看到反射光,需將右側紙板向前折,此現象說明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2.(2024·吉林·中考真題)下圖是“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次數130°30°245°45°360°60°(1)實驗中要保持紙板ENF上的直線ON于鏡面。(2)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得: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入射角。(3)把紙板NOF繞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紙板上都看不到反射光,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內?!敬鸢浮看怪钡扔谕黄矫妗驹斀狻縖1]實驗中,紙板ENF要與平面鏡垂直,因此,法線ON也垂直于鏡面。[2]分析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數據發(fā)現,反射角總是與對應的入射角大小相等,由此可知,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把紙板NOF繞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紙板上都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決定的平面內,即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3.(2024·河南·中考真題)如圖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紙板ENF豎直立在鏡面上,ON垂直于鏡面。(1)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多個角度射到O點,在紙板上記錄每次的光路。記錄時,為了區(qū)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2)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每次的入射角和,并記錄下來。(3)在圖甲實驗的基礎上,以ON為軸,把紙板NOF向后折,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圖乙所示,這表明: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小明想:當紙板折到圖乙位置時,反射光還存在嗎?請設計一種驗證方法:?!敬鸢浮繐Q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路徑反射角同一平面內用噴霧器在紙板右側噴水霧,觀察反射光線是否存在【詳解】(1)[1]記錄時,為了區(qū)分每次的光路,可以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入射和反射路徑。(2)[2]為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應該用量角器測量每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記錄。(3)[3]由題意得,當顯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的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都能同時看見;當把顯示反射光線的紙板NOF向后折,這時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用噴霧器在紙板右側噴水霧,水霧可以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就可以驗證反射光線是否存在。4.(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如圖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將激光筆發(fā)出的一束激光緊貼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1)在紙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徑,是因為激光在紙板表面發(fā)生反射;(2)圖甲中,激光與平面鏡成40°角入射,則反射角為;(3)紙板上可以同時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說明它們和法線在內;(4)如圖乙所示,紙板繞CD軸向后轉動一定角度,再將激光緊貼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此時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保持平面鏡和入射光線位置不變,要在紙板上同時顯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應怎樣調整紙板?。【答案】(1)漫(2)50°(3)同一平面(4)調整紙板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且垂直于水平桌面【詳解】(1)紙板比較粗糙,在紙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徑,是因為激光在紙板表面發(fā)生漫反射。(2)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由圖可知,入射角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為(3)紙板上可以同時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說明它們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紙板繞CD軸向后轉動一定角度,再將激光緊貼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此時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不在同一平面內;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法線的位置沒有改變,始終垂直平面鏡,保持平面鏡和入射光線位置不變,則要在紙板上同時顯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應調整紙板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且垂直于水平桌面,直到能看到反射光線,使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光的反射光路圖?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包括兩點:

(1)一是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可記作“三線共面,法(線)居中間”。

(2)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見對于一條確定的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是唯一的。5.(2024·陜西·中考真題)如圖,請畫出入射光線AO反射光線OB。【答案】【詳解】如圖所示,AO為入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入射點作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如圖所示:6.(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如圖甲是隨嫦娥六號一起發(fā)射的角反射器的示意圖,其三個反射面相互垂直,其中兩個反射面如圖乙所示,一束光只在這兩個反射面發(fā)生了反射,請在圖乙中畫出這束光反射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敬鸢浮俊驹斀狻肯冗^第一次入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到達第二個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線,再作反射光線,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線與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7.(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題)2023年9月17日,我國墨子巡天望遠鏡正式啟用,它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望遠鏡,如圖甲所示。一束星光入射到望遠鏡,經主鏡反射后到達成像裝置,如圖乙所示,是反射光線,請畫出其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大?。ūA糇鲌D痕跡)?!敬鸢浮俊驹斀狻肯犬嫵龇ň€,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則反射角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是37°,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左側畫出入射光線,如下圖所示:8.(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如圖甲,小孟利用一面小鏡子隔墻看到院里的小貓要偷吃魚。如圖乙所示,AO表示來自小貓的入射光線,O點為入射點,B點為小孟眼睛所在位置。請在圖乙中完成作圖:①畫出反射光線OB;②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鏡面。(鏡面用表示,保留作圖痕跡)【答案】【詳解】由于人眼看到的光是從入射點反射過來的,所以連接OB為反射光線,由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做∠AOB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由于法線垂直于鏡面,所以過O點做法線的垂線,即為鏡面,如下圖所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反射面是光滑平面,光線平行反射的叫鏡面反射;如鏡子、平靜的水面等;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照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叫漫反射。當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線射到粗糙的表面時,表面會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線雖然互相平行,由于各點的法線方向不同,造成反射光線向不同的方向無規(guī)則地反射,這種反射稱之為“漫反射”。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當平行光照射時,鏡面反射的反射光仍然是平行,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線是發(fā)散的,向各個方向都有。4、光反射時,若光逆著原來反射光線的方向照射到反射面上,則反射光線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照射出去。這說明,光路是可逆的。9.有一種自行車裝有激光尾燈,在晚上騎車時,該燈發(fā)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虛擬自行車道”,它可以提醒來往車輛注意行車安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司機看見“虛擬車道”是漫反射現象B.司機看見“虛擬車道”是鏡面反射現象C.當入射光線與路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為20°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詳解】AB.“虛擬自行車道”,它可以提醒來往車輛注意行車安全,說明從各個方向都能看到,是漫反射,故A正確,B錯誤;C.入射角為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入射光線與路面的夾角為20°時,入射角為90°-20°=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70°,故C錯誤;D.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故選A。10.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所示,則從側面看去()A.鏡子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C.白紙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fā)生了漫反射【答案】B【詳解】鏡子表面光滑,發(fā)生鏡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電筒的光,反射后幾乎還是向上的,人眼在側面看,幾乎接收不到鏡子的反射光線,因此鏡子比較暗;白紙表面粗糙,發(fā)生漫反射,手電筒的光反射后,各個方向都有,人眼在側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線,因此白紙比較亮。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11.(2024·廣東深圳·中考真題)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愛思考的樂達達同學去巴黎旅游,發(fā)現奧運五環(huán)被擋住看不見是因為光沿傳播,埃菲爾鐵塔無燈的欄桿被人看見是因為欄桿的光進入達達同學的眼睛?!敬鸢浮恐本€反射【詳解】[1][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愛思考的樂達達同學去巴黎旅游,發(fā)現奧運五環(huán)被擋住看不見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埃菲爾鐵塔無燈的欄桿不是光源,埃菲爾鐵塔無燈的欄桿被人看見是因為欄桿反射的光進入達達同學的眼睛。12.(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夏日的午后,陽光明媚。同學們在校園內的濃密樹蔭下乘涼時,看到地面上的圓形光斑如圖所示,這是由光的形成的;同學們從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宣傳板上的安全警示信息,這是因為光在宣傳板上發(fā)生了(選填“鏡面”或“漫”)反射?!敬鸢浮恐本€傳播漫【詳解】[1]樹葉間有空隙,形成一個個小孔,樹蔭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陽經小孔成的實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2]同學們從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宣傳板上的安全警示信息,這是因為光在宣傳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朝向四面八方。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積累與運用1、?積累與運用1、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大小相等。(2)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與物左右位置顛倒。(5)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偨Y:等大、等距、垂直、對稱、虛像。2、虛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線,其反向延長線的集合點形成的像;虛像能用眼睛直接觀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實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看。13.(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小時候,赫侖同學常常聽姥爺說,“照鏡子要離鏡子近些,離鏡子遠了,鏡子里的像就變小啦”。當他學完光學后,回去給姥爺演示了如下實驗。為讓實驗更準確,請完成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選填“薄”或“厚”)玻璃板豎直地架立于白紙上;(2)將兩個完全相同的跳棋棋子A和B分別立于玻璃板前后,并移動B直至與A的像重合,測量并記錄相關數據。多次改變A的前后位置,重復以上實驗。他多次實驗的目的是(選填“得到普遍規(guī)律”或“減小實驗誤差”);(3)分析相關數據,發(fā)現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與實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照鏡子要離鏡子近些,離鏡子遠了,鏡子里的像就變小啦”,這種說法是(選填“正確”或“錯誤”)的?!敬鸢浮?1)薄(2)得到普遍規(guī)律(3)錯誤【詳解】(1)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實驗時用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若玻璃板太厚,前后兩個面都能成像,會對實驗造成干擾。(2)通過一次實驗就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多次改變A的前后位置,重復實驗,得到普遍規(guī)律。(3)分析相關數據,發(fā)現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與實物等大,所以像的大小與物體距離平面鏡的距離遠近無關,所以“照鏡子要離鏡子近些,離鏡子遠了,鏡子里的像就變小啦”的說法是錯誤的。14.(2024·北京·中考真題)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及完全相同的電子蠟燭A、B等器材,探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距與物距是否有關。其中薄透明玻璃板與水平紙面垂直。主要實驗步驟如下:(1)將點亮的A放在玻璃板前,用刻度尺測量;將未點亮的B放在玻璃板后,不斷調整B的位置,直到從各個角度觀察B與A的像,用刻度尺測量B到玻璃板的距離。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2)改變,仿照步驟(1)再做1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敬鸢浮?1)A到玻璃板的距離完全重合(2)A的位置【詳解】(1)[1]探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距與物距是否有關,需要測量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用刻度尺測量B到玻璃板的距離。[2]將未點亮的B放在玻璃板后,不斷調整B的位置,直到從各個角度觀察B與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物體B可以替代蠟燭A的像。(2)改變蠟燭A的位置,仿照步驟(1)再做1次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需要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guī)律。15.(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小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1)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為順利完成實驗,MN應選擇(透明玻璃板/平面鏡),并將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將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MN前面,將外形相同、沒有點燃的蠟燭B在MN后面移動,直至與A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現象說明。此時,蠟燭B所處的位置即為像的位置;(3)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步驟(2),可得三組像與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鏡成像時,;(4)為判斷平面鏡成像的虛實,用光屏替代蠟燭B,然后(直接/隔著MN)觀察光屏上有無像,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敬鸢浮客该鞑AО遑Q直像與物大小相等見解析直接虛【詳解】(1)[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為了方便確定像的位置,應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直接通過玻璃板既可觀察到成像情況,又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透明玻璃板應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以確保物體和像都在水平桌面上。(2)[3]蠟燭B與A外形相同,B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B與A的像大小相等,則A的像與A大小相等,所以在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4]圖乙中,測量每組對應的A及其像與鏡面距離,可得:在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5]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隔著MN觀察時,有反射光線進入眼睛,仍能觀察到像,所以應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6]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在光屏上能呈現,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直接在光屏上觀察不能看到平面鏡所成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16.(2024·山西·中考真題)小明照鏡子時,看到鏡中自己的像,這個像有什么特點呢?為此他進行了實驗探究。實驗思路:(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關鍵是要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可選用作為平面鏡觀察像,先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鏡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點燃的蠟燭在鏡后移動,通過是否與像重合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進而得到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過程:(3)按照實驗思路進行操作,觀察蠟燭與像完全重合后,在紙上分別標記平面鏡、蠟燭和像的位置,并測量蠟燭和像到平面鏡的,記錄在表格中。試著用光屏承接平面鏡后面的像,觀察光屏上能否呈現點燃蠟燭的像;(4)換用兩個相同的跳棋子、兩塊相同的橡皮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實驗結論:(5)平面鏡所成的像為(選填“實”或“虛”)像,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敬鸢浮坎AО寰嚯x使結論具有普遍性虛【詳解】(2)[1]實驗過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蠟燭A的蠟燭B,當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3)[2]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因此當蠟燭與像完全重合后,在紙上分別標記平面鏡、蠟燭和像的位置,并測量蠟燭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4)[3]實驗中換用兩個相同的跳棋子、兩塊相同的橡皮重復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單次試驗結果造成的偶然性,使用多次實驗讓結論具有普遍性。(5)[4]由上述實驗過程可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如果透過玻璃板觀察,有可能會把蠟燭的像誤認為在光屏上成像,因而需要不透過玻璃板來觀察光屏上有無像,從而確定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平面鏡成像的應用?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體溫計:體溫計是專門用來測量人體體溫的,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2、體溫計也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3、體溫計結構(1)體溫計的玻璃管很細,讀數更精確。(2)側壁呈圓弧形,相當于放大鏡,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3)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很細的細管,即縮口,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水銀會在縮口處斷開。

4、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溫度計時不必甩。

5、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體溫計離開人體以后溫度會下降,這樣水銀以彎曲的管子為界(因為彎曲的管子很細,比其它地方細,管子冷卻最快,收縮最快,就斷開了)分開,溫度下降,兩邊的水銀向兩邊收縮而使水銀柱斷開,這樣使玻璃管中的水銀不會退回到玻璃泡內,所以即使離開人體,體溫計顯示的還是人體的溫度,這樣體溫計才可以離開人體而讀數!17.(2024·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走進裝有拋光不銹鋼墻面的電梯,會在墻面中看到“自己”,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自己”是由于光的折射產生的 B.“自己”總比真實自己小一些C.面向“自己”走,“自己”卻后退 D.“自己”與水中“倒影”原理相同【答案】D【詳解】A.“自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自己”和真實自己大小相等,故B錯誤;C.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同,面向“自己”走,“自己”向前走,故C錯誤;D.“自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兩者原理相同,故D正確。故選D。18.(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戲劇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瑰寶。戲劇演員對著平面鏡畫臉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B.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C.演員靠近平面鏡時像變大 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答案】A【詳解】AB.平面鏡成像是光在平面鏡上發(fā)生反射,其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于一點形成一個像,所以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正確,B錯誤;C.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所以演員靠近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是虛像,故D錯誤。故選A。19.(2024·吉林·中考真題)小明同學身高1.65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正前方0.6m處,他在平面鏡中所成像高度為m,他的像到鏡面的垂直距離為m?!敬鸢浮?.650.6【詳解】[1]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故他在鏡中像的高度為1.65m。[2]平面鏡成像中,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故他在鏡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0.6m。20.(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夜幕降臨,橫跨成都錦江兩岸的安順廊橋燈火璀璨,槳聲燈影里,夜色讓人陶然而醉,正所謂“錦江燈月遙相近,煙火市井三千年”。如圖,水中“燈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錦江水面上漲,水中“燈影”到水面的距離變?!敬鸢浮糠瓷湫 驹斀狻縖1]水中“燈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因為光照射到水面上發(fā)生光的反射形成的。[2]若錦江水面上漲,則燈距離水面的距離減小,即物距減小,由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距變小,故水中“燈影”到水面的距離變小。凸面鏡和凹面鏡?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1、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反射面為平面的叫平面鏡,反射面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鏡。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做凸面鏡;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常用作汽車觀后鏡來擴大視野。3、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鏡叫做凹面鏡;凹面鏡對光有匯聚作用,常用作太陽灶、探照燈等。21.一束平行光入射到一反射鏡上,經鏡面反射后又射到墻上出現一圓形光斑,當鏡子慢慢向遠離墻面方向平移過程中,墻面光斑逐漸增大,由此可以判斷此鏡為()A.凸面鏡或平面鏡 B.平面鏡或凹面鏡C.凸面鏡或凹面鏡 D.一定是凹面鏡【答案】C【詳解】(1)當一束平行光入射到鏡面上,反射光線仍然平行,如下圖所示:因此在鏡子慢慢向遠離墻面方向平移過程中,墻面光斑大小保持不變,不符合題意;(2)當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凸面鏡上,反射光線變得發(fā)散,如下圖所示:因此鏡子慢慢向遠離墻面方向平移過程中,墻面光斑逐漸變大,符合題意;(3)當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凹面鏡上,反射光線變得會聚,如下圖所示:由圖可見,在焦距之內光線是會聚的,在焦距之外光線是發(fā)散的,此時符合鏡子慢慢向遠離墻面方向平移過程中,墻面光斑逐漸增大,符合題意。因此符合條件的有凸面鏡和凹面鏡。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2.對下列光學鏡子的描述或解釋正確的是()A.凸面鏡能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B.凹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可應用于汽車后視鏡C.潛望鏡是用三塊平面鏡組合使用的D.凸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應用于汽車后視鏡【答案】A【詳解】A.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應用在汽車的觀后鏡上和街頭路口的反光鏡,凸面鏡成正立、縮小的虛像,能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故A正確;B.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故B錯誤;C.潛望鏡是用兩塊平面鏡組合使用的,故C錯誤;D.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A。23.如圖所示,學校車庫的出口位置是一處交通拐點,設立有一塊鏡子——街道拐角鏡,通過鏡子可以擴大視野,加強校園交通安全。這種鏡面,物理學上稱之為鏡,它對光有(選填“會聚”或者“發(fā)散”)作用?!敬鸢浮客姑姘l(fā)散【詳解】[1][2]街道拐角鏡是凸面鏡,可以發(fā)散光線,從而擴大視野,起到加強校園交通安全的作用。24.在“走進西藏”活動中,小明對藏民用面積很大的凹面鏡制成的太陽灶燒水(如圖甲)很好奇。于是他去實驗室借來一個凹面鏡,將太陽光正對凹面鏡照射,發(fā)現光路如圖乙所示。(1)由圖乙可知,凹面鏡對光具有作用。(2)請再舉出一個利用凹面鏡的實例:?!敬鸢浮?1)會聚(2)手電筒的反光碗【詳解】(1)由圖乙可知,一束平行光經凹面鏡反射后,會聚于一點,所以,凹面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2)在手電筒中,燈泡位于凹面鏡的焦點附近。當光源發(fā)出的光照射到凹面鏡上時,凹面鏡會將這些光線反射并平行的向前射出。這樣,手電筒就能發(fā)出明亮且集中的光束,照亮前方的物體。1.夜晚,汽車行駛在坑洼的積水路面上,大燈照射路面時部分光路簡圖如圖①、②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①A處為積水路面 B.圖①中,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到A處路面更亮C.圖②B處為積水路面 D.圖②中的光路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詳解】AB.圖①A處為積水路面,由于光射到潮濕的瀝青路上容易發(fā)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線進入駕駛員眼睛,所以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故A正確,B錯誤;C.由圖可知,光射到干燥的瀝青路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容易發(fā)生漫反射,故C錯誤;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發(fā)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圖②中的光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故選A。2.如圖所示,某日午后太陽發(fā)出的一條光線AO,照射到一塊平面鏡上,反射光線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東側的墻面形成一個光點P,光線AO與OB的夾角為12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入射角為60°B.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C.若平面鏡繞O逆時針轉過10°,反射角會減小10°D.當太陽向西下落時,照射在墻壁上的光點P向下移動【答案】B【詳解】A.入射角為入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此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為12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為120°÷2=6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60°,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90°-60°=30°故B錯誤,符合題意;C.若平面鏡繞O逆時針轉過10°,則入射角減小1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會減小10°,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當太陽向西下落時,光線AO向西移動,靠近平面鏡,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線也靠近平面鏡,照射在墻壁上的光點P向下移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3.平面鏡MN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變的速度v移向點光源S,移動中鏡面始終保持與移動方向成30°角,如圖所示,則S在鏡中的像S'移動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動 B.以速度水平向右移動C.以速度v沿SS'連線向S移動 D.以速度沿SS'連線向S移動【答案】C【詳解】如題圖所示,平面鏡MN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變的速度移向點光源S,移動中鏡面始終保持與移動方向成30°角,根據數學三角函數知識可知,平面鏡相對于光源S移動的速度為,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S在鏡中的像S'相對于光源S移動的速度為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則S在鏡中的像S'移動的方向是沿連線向S移動。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如圖所示的是小明購買的照鞋鏡,這樣方便自己平時全方位查看自己穿鞋后的樣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為了更方便查看,可以將鏡子放置得更陡一些B.當小明穿鞋遠離鏡子時,鏡子中的像變小C.鏡子中所成的像是虛像D.照鞋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答案】C【詳解】A.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照鞋鏡要確保鏡中的像與人眼的連線經過鏡子,因此為了更方便查看,可以將鏡子放置得更緩一些,故A錯誤;B.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因此當小明穿鞋遠離鏡子時,鏡子中的像不變,故B錯誤;C.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故C正確;D.照鞋鏡的成像原理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錯誤。故選C。5.(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夜晚,小華通過可左右推拉的豎直窗戶玻璃觀察發(fā)光吊燈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燈的亮度,觀察到吊燈的像更。小華靠近玻璃窗觀察,她像的大小,她與像之間的距離。向右推動玻璃窗,吊燈像的位置。(本題后3空填變化情況)【答案】清晰不變變小不變【詳解】[1]吊燈是光源,夜晚,光源越亮,與周圍的環(huán)境對比度越大,因此吊燈的像會更清晰。[2][3][4]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小華靠近玻璃窗觀察,她像的大小不變,她與玻璃窗之間的距離減小,因此她與像之間的距離減小,向右推動玻璃窗,因吊燈位置不變,因此吊燈像的位置也不變。6.(24-25八年級上·山東濟南·期中)如圖,一束太陽光經過梳妝鏡反射后恰好照射到室內的花上,請你在圖中根據反射定律畫出反射光線?!敬鸢浮俊驹斀狻扛鶕獾姆瓷涠?,首先通過入射點做垂直于鏡面的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反射光線,見下圖7.(2024·云南·中考真題)如圖所示,一束光經平面鏡發(fā)生反射,請畫出反射光線?!敬鸢浮俊驹斀狻肯冗^入射點垂直于鏡面作出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中作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8.(2024·福建·中考真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裝置如圖1。讓一束光貼著光屏射向平面鏡的O點,改變入射光線多次實驗,數據記錄于下表。序號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反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入射角i反射角r1左右30°30°2左右45°45°3左右60°60°4右左60°60°(1)能從不同方向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反射;(2)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②反射角入射角;(3)光熱電站利用追日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吸熱塔用于發(fā)電。圖2為上午某時刻的光路圖,根據上述實驗結論推斷,隨著太陽的運動,追日鏡應沿時針方向旋轉,使反射光線射向吸熱塔。【答案】漫兩側等于逆【詳解】(1)[1]因為光在光屏上發(fā)生漫反射,所以能從不同方向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2)①[2]分析表格中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反射光線相對法線的位置,總是左右相反的,所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②[3]分析表格中多組入射角i和反射角r,他們的大小相等,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4]根據圖2可知,此時上午某時刻的光路圖,說明太陽要逆時針方向運動,入射角變小,反射角也要變小,為了保證使反射光線射向吸熱塔,追日鏡也要沿逆時針方向旋轉。9.(2024·廣東·中考真題)(1)測量地圖上A、B兩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讀數為cm。(2)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N。(3)自制液體溫度計利用了液體的性質。為提高溫度計的精確度,應選擇內徑更的玻璃管。(4)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如圖所示。①點燃蠟燭A,眼睛應在圖中(選填“a”或“b”)處觀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移動與A外形相同的蠟燭B,發(fā)現B與A的像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像與物的大??;②得到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后,若換用面積較大的玻璃板進行實驗,蠟燭A的像的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352.4熱脹冷縮細a相等不變【詳解】(1)[1]如圖所示,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需要估讀,故讀數為2.35cm。(2)[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2.4N,即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為2.4N。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f=F=2.4N(3)[3]液體具有遇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性質,液體溫度計就是利用這一性質制成的。[4]玻璃泡內的液體膨脹或收縮一定的體積時,玻璃管內徑越細,液體升高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溫度計的精確度就越高。(4)①[5]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虛像,所以眼睛應在圖中a處觀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6]選用兩只等大的蠟燭,是為了研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與A外形相同的蠟燭B與A的像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像與物的大小相等。②[7]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所以換用面積較大的玻璃板進行實驗,蠟燭A的像的大小不變。10.明明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和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A、B是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M是有一面鍍膜的玻璃板,鍍膜玻璃也稱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鍍一層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鍍膜后增強了對光的反射,又能保證一定的透光性,將鍍膜那面玻璃板靠近蠟燭A。(1)用鍍膜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確定的位置;(2)將白紙放在水平桌面上,將玻璃板與紙面(選填“垂直”或“平行”)放置,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透過玻璃板看到了兩個蠟燭A的像,仔細辨認發(fā)現(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的像更亮,應選取更亮的像記錄位置;(3)將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用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在蠟燭A上靠近玻璃板的一側記下物體的位置,應該在蠟燭B上(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的一側記下像的位置;(4)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實驗,三次實驗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把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如圖-2所示。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對折,發(fā)現點和,和,和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像與物連線與鏡面;(5)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反思實驗過程,提出一個質疑:實驗中利用玻璃板鍍膜的那一面成像,應該在鍍膜那一面下邊劃線,作為平面鏡的位置,怎樣判斷玻璃板哪面鍍膜呢?小組同學討論出一種方法:將鉛筆尖分別貼在玻璃板的左右兩面。觀察到鉛筆較清楚的像如圖-3所示,由此可以判斷鍍膜在玻璃板的(選填“左”或“右”)面?!敬鸢浮?1)像(2)垂直靠近(3)靠近(4)相等垂直(5)左【詳解】(1)用鍍膜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實驗,可以同時看到像和物,因此用鍍膜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方便確定像的位置。(2)[1]實驗時,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否則成的像偏高或偏低,不易確定像的位置。[2]把蠟燭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透過玻璃板看到了兩個蠟燭A的像,前面反射面反射的光多,靠近玻璃板的像更亮。(3)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圖2所示,在蠟燭A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物體的位置A1,應該在蠟燭B靠近玻璃板一側記下像的位置B1。(4)[1][2]將白紙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線對折,發(fā)現點B1和A1,B2和A2,B3和A3基本重合,結合數學知識,可以得出的結論是:①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5)鍍膜那一面反射效果好,為反射面,將鉛筆尖分別貼在玻璃板的左右兩面,觀察到鉛筆較清楚的像如圖3左所示,由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可知,左側為反射面,由此可以判斷鍍膜在玻璃板的左面。11.小徐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此實驗選用(選填“無色”或“茶色”)玻璃板,成像效果更好;(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另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此時人眼在(選填“A側”或“B側”)進行觀察,直到蠟燭B跟蠟燭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ㄟx填“相同”或“不相同”)。上述比較像與物大小的物理實驗方法叫法;(3)小徐進行實驗時,選用了一塊厚玻璃板,此時明顯出現了與兩個像。小徐按照如圖乙所示距離進行測量,他測得A到玻璃板的距離、到玻璃板的距離。根據數據可以推算像與之間的距離為。接著,小徐在玻璃板與之間放置一塊不透明但足夠大的擋板,再從蠟燭A一側進行觀察,此時透過玻璃板看到的情景是(選填“一個像”“兩個像”或“沒有像”)?!敬鸢浮?1)確定像的位置茶色(2)A側相同等效替代(3)1.2兩個像【詳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因為通過玻璃板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能準確地找到像的位置。[2]在選擇玻璃板時,茶色玻璃板成像效果更好。因為無色玻璃板透光性強,容易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等物體,而茶色玻璃板反射光的能力相對較強,成像更清晰。(2)[1][2][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人眼應在點燃的蠟燭A的一側(即A側)進行觀察,這樣可以通過玻璃看到蠟燭A的像,同時移動蠟燭B來找到像的位置;實驗中蠟燭B與蠟燭A相同,通過移動蠟燭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這種比較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用蠟燭B等效替代蠟燭A的像來比較大小。(3)[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A到玻璃板的距離、到玻璃板的距離。根據數據可以推算像與之間的距離為[2]由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玻璃板后面的像是由玻璃板前表面反射形成的,像是由玻璃板后表面反射形成的,放擋板在玻璃板與之間,不會影響光的反射成像,所以從蠟燭A一側進行觀察,還是能看到兩個像。1.(新情景)萬花筒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的一個三棱鏡,在一端放上一些彩色玻璃碎片,這些碎片經過三面玻璃鏡子就會出現對稱的圖案,看上去像一朵朵盛開的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萬花筒的玻璃鏡面所成的像是虛像B.萬花筒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C.萬花筒內放置的可能是凹面鏡D.“一朵朵盛開的花”是太陽光經過三棱鏡發(fā)生光的色散而形成【答案】A【詳解】A.萬花筒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的,這三面玻璃鏡子屬于平面鏡,所以萬花筒里的玻璃鏡面所成的像是虛像,故A正確;B.萬花筒原理是利用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B錯誤;C.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萬花筒內看上去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放置的可能是凸面鏡,故C錯誤;D.“一朵朵盛開的花”是彩色玻璃碎片反射的光經過凸面鏡發(fā)散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A。2.(新情景)在地鐵站等候列車進站的時候,小華透過站臺屏蔽門的玻璃看到了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