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編制說明_第1頁
《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編制說明_第2頁
《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編制說明_第3頁
《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編制說明_第4頁
《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團體標準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1工作簡況1.1任務來源根據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中輕聯標準[2022]89號文件《關于下達<輕工業(yè)企業(yè)品牌競爭力評價>等8項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團體標準計劃的通知》,計劃制定標準“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計劃編號:2022002,計劃完成時間為2023年。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提出并歸口,由昆山阿基里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等負責制定。1.2主要工作過程根據中國輕工業(yè)聯合會中輕聯標準[2022]89號要求,成立了由昆山阿基里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等參加的《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標準制定工作組,由昆山阿基里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協(xié)調工作組職責分工,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承擔主要編制工作。具體編制過程如下:(1)標準起草階段2022年6月,成立了標準制訂工作組,;2022年7-8月,標準制訂工作組開展文獻調研和資料調研,并梳理國內外相關標準,完成前期準備工作;2022年9-10月,研究分析人造革合成革產品從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運輸、能源生產、產品生產等環(huán)節(jié)碳排放情況,草擬了《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工作組討論稿);2023年6月6日,標準制訂工作組在江蘇蘇州召開了標準制定討論會,與會代表對標準工作組討論稿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多項修改意見和建議;2023年6月-7月,標準工作組根據專家組意見對文本和編制說明進行了修改,形成《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報批階段1.3主要參加單位和工作組成員及其所做的工作等本標準由昆山阿基里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等共同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所做的工作:任起草工作組組長,全面協(xié)調標準起草工作,并負責對各階段標準的審核。負責本標準的具體起草與編寫工作。負責收集、分析國內外相關技術文獻和資料,對生產企業(yè)進行現場調研、工藝了解,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分析,對調研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負責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分析。負責本標準其他材料的編制。2標準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的論據,解決的主要問題2.1標準編制原則(1)標準編制的意義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人造革合成革生產第一大國、消費大國和進出口貿易大國。2021年我國人造革合成革產量為287.6萬噸。人造革與合成革行業(yè)上下游產業(yè)鏈長。人造革與合成革生產使用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聚氨酯、尼龍、滌綸、聚乙烯、聚苯乙烯以及增塑劑、各類助劑等高分子化學原料;還包括紡織行業(yè)產業(yè)用布,造紙行業(yè)特種離型紙等。其大宗原料商品主要是聚氯乙烯、聚氨酯以及革基布等。同時,人造革合成革為人們日常鞋服、箱包、家具等的基礎原材料,隨著人造革合成革工藝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行業(yè)下游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展,逐漸擴大到汽車內飾、戶外運動、家居裝飾、電子產品等新興領域。產品碳足跡是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表現企業(yè)所生產或銷售產品的碳排放。通過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企業(yè)不僅可以發(fā)現自身的碳排放情況,還能發(fā)現其上下游的碳排放情況,企業(yè)可以真正了解其產品對于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開展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的碳足跡評價。(2)標準編制的原則=1\*GB3①協(xié)調性。本標準與已發(fā)布的國內外相關標準,如《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ISO14067:2018)的方法論具有一致性,促進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結果的國際交流和互認。=2\*GB3②適用性。充分考慮我國人造革合成革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生命周期的特點的基礎上,建立碳足跡核算方法,使標準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適用性。=3\*GB3③內容編寫規(guī)范。標準文本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GB/T1.1-2020)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2.2國內外相關政策、標準研究(1)我國“3060”雙碳目標自20世紀中葉以來,因CO2等溫室氣體持續(xù)高排放導致全球氣候持續(xù)變暖,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在此背景下,碳中和戰(zhàn)略是實現社會生態(tài)轉型的重要推手,低碳經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佳模式。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陸續(xù)承諾,將在2050年前后實現凈零碳排放。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币虼?,從雙碳目標角度,有必要開展碳足跡評價工作,有利于強化企業(y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主體責任,提升品牌價值,增強公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發(fā)展的良好氛圍,同時也有利于推動我國重點產品出口和提升相關產業(yè)國際市場競爭力。(2)產品碳足跡政策進展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建立重點企業(yè)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022年4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統(tǒng)計局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快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碳排放統(tǒng)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發(fā)改環(huán)資〔2022〕622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由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會同行業(yè)主管部門研究制定重點行業(yè)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優(yōu)先聚焦電力、鋼鐵、電解鋁、水泥、石灰、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及現代煤化工等行業(yè)和產品,逐步擴展至其他行業(yè)產品和服務類產品。推動適用性好、成熟度高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國家標準,指導企業(yè)和第三方機構開展產品碳排放核算?!?022年10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表示:將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的方法,研究產品碳排放核算通則和重點行業(yè)產品碳排放的核算細則。2022年10月,深圳印發(fā)了全國首個碳足跡工作方案—《創(chuàng)建粵港澳大灣區(qū)碳足跡標識認證推動綠色低碳發(fā)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完成100個產品碳足跡應用示范。2022年10月,浙江衢州上線了首個工業(yè)產品碳足跡核算平臺,應用包括碳足跡追溯、低碳供應鏈、低碳創(chuàng)建、減碳服務等四個場景。應用對企業(yè)免費開放,可實現多用戶同時在線核算。2023年2月,我國首個汽車產業(yè)鏈碳公示平臺(CPP)發(fā)布,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汽車全產業(yè)鏈的碳足跡信息公示平臺。2023年3月,山東省印發(fā)了碳足跡工作方案—《山東省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點企業(yè)產品碳足跡核算。(3)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和標準=1\*GB3①碳足跡評估方法從方法層面來看,碳足跡的量化和評估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法:一是以生命周期評價(LifeCycleAnalysis,LCA)為代表的“自下而上”計算方法,二是以投入產出分析(Input-OutputAnalysis,IOA)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計算方法,結合兩種方法可引申出第三種方法——混合生命周期評價(HybridLCA)。LCA碳足跡評估方法考察了產品或服務在原材料開采、生產加工、儲運、使用、廢棄物處理等“從搖籃到墳墓”的碳排放。該方法適合于微觀對象的碳足跡評估,如供水設施、社區(qū)小鎮(zhèn)、工業(yè)產品、農副產品等。LCA法計算過程詳細、準確,但需要大量高精度的數據支撐,且易受邊界限制及生命周期確定等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在劃定系統(tǒng)邊界過程中產生的截斷誤差難以完全消除,致使評估結果具有一定不確定性。IOA碳足跡評估方法是基于投入產出表構建計算模型,從而核算不同區(qū)域、不同部門為滿足自身最終消費而引起的碳排放。該方法能夠定量刻畫經濟系統(tǒng)內部各部門間的投入產出關系,更適用于中、宏觀系統(tǒng)的分析?;贗OA的碳足跡評估方法具有原理明確、中間過程清晰、結構完整性強等優(yōu)點,一旦模型建立完成,所需的時間和人力就會少得多。然而,該方法假設同一部門不同產品之間完全無差異,因部門歸并差異可能嚴重影響其核算結果,即產生集聚偏差,在核算微觀對象的碳足跡時尤其如此。同時,由于投入產出表編制周期較長,實際研究通?;谕甑臄祿?,從而造成分析結果產生系統(tǒng)性誤差。=2\*GB3②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目前,國際上現行的產品碳足跡評估標準都是基于LCA方法,主要有3個:《產品與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的評價規(guī)范》(PAS2050—2011)、《產品生命周期核算與報告標準》(GHGProtocol—2011)和《產品碳足跡量化與交流的要求與指導技術規(guī)范》(ISO14067—2013)。3個標準在目的、范圍、評估原則、評估步驟、系統(tǒng)邊界劃分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其中,在評估步驟方面,3個標準都可以按照目標和范圍界定、清單分析、影響評價、結果解釋4個基本步驟,但在各步驟的具體內容上有一定區(qū)別。PAS2050和ISO14067的主要目的是規(guī)定統(tǒng)一的碳足跡計算步驟,而GHGProtocol的目標是提供關于評估和報告的詳細規(guī)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06年發(fā)布了ISO14040和ISO14044,為LCA方法提供了基本框架結構和概念。我國的《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GB/T24040-2008)和《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GB/T24044-2008)分別為ISO14040和ISO14044的翻譯版,于2008年發(fā)布。2.3解決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人造革合成革行業(yè)還沒有產品碳足跡核算的相關方法標準。2023年4月,國家標準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草局共同印發(fā)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國標委聯〔2023〕19號),在標準重點建設內容-碳監(jiān)測核算核查標準規(guī)范中,明確提出“研制產品碳足跡量化和種類規(guī)則等通用標準,探索制定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跡標準?!币虼?,本標準的制訂彌補了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的缺位。2.4主要技術內容及說明2.4.1適用范圍本標準在《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GB/T24040-2008)、《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GB/T24044-2008)的指導下,對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提出技術要求。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的《人造革與合成革術語》(GB/T34443-2017)進一步規(guī)范了人造革與合成革行業(yè)的相關術語定義。根據該標準,人造革是以壓延、流延、涂覆、干法工藝在機織布、針織布或非織造布等材料上形成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合成樹脂膜層而制得的復合材料;合成革是以濕法工藝在機織布、針織布或非織造布等材料上形成聚氨酯樹脂微孔層,再經干法工藝或后處理工藝制得的復合材料。人造革合成革產品類型見表1。表1人造革合成革產品類型類型具體產品類型人造革聚氯乙烯人造革、聚氨酯干法人造革等合成革聚氨酯合成革、超細纖維合成革等本文件規(guī)定了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的目標、核算范圍、功能單位、系統(tǒng)邊界、數據收集與處理、核算、報告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各類人造革、合成革生產企業(yè),用于指導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活動。2.4.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根據標準技術內容的需要,本標準引用了部分現行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等作為本標準的延伸技術規(guī)定,引用文件的技術要求視為本標準的一部分。本文件引用了人造革合成革行業(yè)術語、碳足跡核算指導性文件、能源計算等標準,具體的:GB/T213煤的發(fā)熱量測定方法GB/T11062天然氣發(fā)熱量、密度、相對密度和沃泊指數的計算方法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22723天然氣能量的測定GB/T24040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GB/T24044環(huán)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GB/T32150工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GB/T34443人造革與合成革術語2.4.3術語與定義根據本標準的內容,給出了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碳足跡、功能單位、單元過程等術語和定義。依據《人造革與合成革術語》(GB/T34443-2017),給出了人造革與合成革的定義。人造革是指以壓延、流延、涂覆、干法工藝在機織布、針織布或非織造布等材料上形成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合成樹脂膜層而制得的復合材料。合成革是指以濕法工藝在機織布、針織布或非織造布等材料上形成聚氨酯樹脂微孔層,再經干法工藝或后處理工藝制得的復合材料。對產品碳足跡、功能單位和單元過程進行定義。產品碳足跡是指基于生命周期評價,以CO2e表示的產品系統(tǒng)中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之和。功能單位是指用來作為基準單位的量化的產品系統(tǒng)性能。單元過程是指進行生命周期清單分析時為量化輸入和輸出數據而確定的最基本部分。2.4.4具體技術要求在開展碳足跡核算時,需明確核算范圍、功能單位、系統(tǒng)邊界,同時需明確數據收集與處理的相關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產品碳足跡核算的具體計算方法。最后,對產品碳足跡報告進行規(guī)定。2.4.4.1核算范圍在確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范圍過程中,應考慮并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1)產品(系統(tǒng))范圍:需明確產品名稱、型號、功能、功能單位和系統(tǒng)邊界。(2)時間范圍:需選擇核算碳足跡有代表性的時間段。與產品生命周期中具體單元過程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隨時間變化,選擇的時間范圍應可以確定產品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平均值,如:季節(jié)性生產的產品應覆蓋產品生產的整個時間周期,不能僅適用部分時間段的數據進行核算。(3)溫室氣體范圍: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2.4.4.2功能單位核算產品碳足跡應確定功能單位。功能單位的表述中應包含影響碳足跡核算的產品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的計量單位有噸、萬米等,如2016年國家發(fā)改委、國家環(huán)境部和國家工信部聯合發(fā)布的《合成革行業(yè)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的單位是噸標準煤每萬米合成革,《合成革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36887-2018)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的單位是千克標準煤每噸合成革。因此,在確定功能單位時要結合碳足跡評價目的進行選擇。2.4.4.3系統(tǒng)邊界產品系統(tǒng)邊界計算范圍有“從搖籃到大門”、“從搖籃到墳墓”兩種類型。在本標準中選擇的類型為“從搖籃到大門”,包括從原材料生產和運輸、能源供應、產品生產到產品出廠為止,不包括產品出廠后的使用和廢棄階段。系統(tǒng)邊界圖如圖1所示。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生產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生產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運輸供電蒸汽生產供水圖1系統(tǒng)邊界圖2.4.4.3數據收集與處理(1)數據質量要求數據收集與處理是產品碳足跡評價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據的質量關系到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本標準明確提出數據收集與處理過程中,相關數據應滿足以下數據質量要求:技術代表性、時間代表性、地理代表性、數據完整性、數據一致性。在此基礎上,明確了數據收集原則:活動水平數據優(yōu)先采用直接計量、測量獲得的原始數據,其次采用通過原始數據折算獲得的二次數據,以上數據均不可獲得時可采用來自相似單元過程的替代數據。使用階段可使用統(tǒng)計數據、設計數據或估算數據。(2)分配原則在邊界設置或數據收集時,應盡量避免進行數據分配。若發(fā)現至少有一個過程的輸入和輸出包含多個產品,則總排放量需要在產品生命周期內進行分配。分配的原則如下:=1\*GB3①優(yōu)先使用物理關系參數(包括但不限于生產量、生產工時等)進行分配;=2\*GB3②無法找到物理關系時,則依經濟價值進行分配;=3\*GB3③若使用其他分配方法,須提供所使用參數的基礎及計算說明。(3)數據取舍原則在產品碳足跡核算過程中,可規(guī)定一套數據取舍準則,舍棄產品碳足跡影響較小的因素,簡化數據收集過程。小于產品重量1%的原輔料引起的排放可舍棄,同類原輔料應按合計重量判斷,但總共舍棄的重量不宜超過產品重量的5%。產品生產、使用等過程中人員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舍棄。2.4.4.4核算方法人造革與合成革產品碳足跡的核算應包括原材料生產和運輸、能源供應和產品生產涉及的所有單元過程?!?)式中:CFP——產品碳足跡,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kgCO2e);E原料生產——原料生產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E原料運輸——原料運輸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E能源——能源供應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E生產——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針對原材料生產和運輸單元過程,本標準明確了原材料生產階段和運輸階段的碳足跡計算方法和公式。針對能源供應單元過程,本標準明確了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凈購入電力排放、凈購入熱力排放的計算方法,包括計算公式、活動水平數據、排放因子等。針對產品生產單元過程,對生產工藝過程和企業(yè)污染物產生、排放過程進行梳理分析,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甲烷等溫室氣體,本標準明確了廢水處理排放的計算方法,包括計算公式、活動水平數據、排放因子等,考慮了甲烷的產生和回收。2.4.4.5產品碳足跡核算報告本標準明確了產品碳足跡報告需包含的內容,至少應包括產品名稱、規(guī)格、型號和功能描述,功能單位,系統(tǒng)邊界,核算期,核算依據,生命周期階段描述,數據取舍準則描述,產品碳足跡,結論和不確定性說明,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等。在此基礎上,本標準給出了產品碳足跡報告模板。3主要驗證情況分析根據標準主要技術要求,起草工作組選取了13種有代表性的人造革合成革產品開展碳足跡核算。結果表明,本標準可以滿足人造革合成革產品碳足跡核算的需要,各項技術要求合理、可靠。表113種典型產品的碳足跡核算結果匯總序號產品名稱產品規(guī)格系統(tǒng)邊界結論11萬米“艾可納”聚氨酯生態(tài)合成革1.38m*1.0mm,520g/m2從資源開采到1萬米生態(tài)革出廠7.38*104kgCO2eq21萬米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從原料生產、能源供應、原料運輸、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生產到產品出廠為止,不包括產品出廠后的使用和廢棄階段143213.86kgCO2eq31萬米聚氨酯生態(tài)合成革1.38m*1.0mm,520g/m2從資源開采到1萬米生態(tài)革出廠77.45tCO2eq41kgECONA生態(tài)合成革/從搖籃到大門,不包括使用階段和報廢階段13.6590kgCO2eq51萬米水性無溶劑聚氨酯合成革1.38m*1.0mm,520g/m2上游資源開采和能源的生產階段、原料生產、原料運輸以及產品生產,不包括產品運輸、產品使用和廢棄階段4.87*104kgCO2eq61m基于生物基技術的聚氨酯復合材料總厚度1.1+0.1mm,重量580+100g/m2包括上游資源開采和能源的生產階段、原輔料生產、原輔料運輸、產品生產階段4.2kgCO2eq71m基于低碳技術的聚氨酯無溶劑復合材料厚度0.8-1.2/1.0-1.3mm幅寬1370-1450m包括上游資源開采和能源的生產階段、原輔料生產、原輔料運輸、產品生產階段2.79kgCO2eq8基于低碳技術可發(fā)泡的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復合材料厚度1.0+0.05mm幅寬≥1.40m包括上游資源開采和能源的生產階段、原輔料生產、原輔料運輸、產品生產階段5.01kgCO2eq91m2基于低碳技術的PVC復合材料厚度3.8mm+0.38mm重量540+10%g/m2(單革)650+10%g/m2(復合品)包括上游資源開采和能源的生產階段、原輔料生產、原輔料運輸、產品生產階段5.86kgCO2eq101kgHaptex無溶劑2K聚氨酯合成革(面層為溶劑型)/從搖籃到大門,不包括使用階段和報廢階段10.3671kgCO2eq111kgHaptex無溶劑2K聚氨酯合成革(面層為水性)/從搖籃到大門,不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