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梭倫改革時強調,“我所給予平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增多;即使是對那些有財有勢的人也一樣,我不使他們遭受不當的損失?!庇绊懰髠愡@一態(tài)度的主要因素是A.雅典公民國家觀念增強B.全民平等的民主制度C.財產等級制的嚴格限制D.改革初衷和階級地位2、康有為在變法運動之前,做了很多理論準備。他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兩部書。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學者卻把它們視為異端學說。這反映了A.當時新舊思想的沖突B.康有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點,C.維新變法的艱難曲折D.維新變法以儒家思想為指導3、馬丁在《美國史》中寫道,羅斯福新政時期,為防止盲目競爭,生產過剩,“企業(yè)界、勞工組織和政府的代表將確立一些公平行事的準則,依法確定各行業(yè)的價格、生產水平、最低工資和最長工作時間”。這表明了美國政府A.希望企業(yè)主擴大生產規(guī)模B.允許外國人到美國就業(yè)C.鼓勵美國民眾勤儉節(jié)約D.加強對工業(yè)的計劃指導4、下表是《英國社會各階層(職業(yè))1560—1700年識字率變動趨勢分類統(tǒng)計表》(表中數據為具備識字能力的成員占該階層(職業(yè))全部成員的百分比)。這一變動趨勢。

。階層(職業(yè))年代。

1560年。

1700年。

貴族;紳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師、政府官員。

100%

100%

(倫敦)店主;制造業(yè)者。

60%

90%

(鄉(xiāng)村)店主;制造業(yè)者。

30%

60%

農場主(含自耕農)

50%

75%

農牧業(yè)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農(含牧民)

20%

20%

A.說明社會上層政治地位穩(wěn)定B.表明工業(yè)資產階級迅速崛起C.有利于英國生產方式的變革D.反映出英國基礎教育已普及5、下面這幅漫畫反映的雅典民主制度。

A.進一步擴大城邦公民權力B.按財產多少分配政治權力C.成為維護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D.推動雅典的民主進入黃金時代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6、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

(1)確立:公元前6世紀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發(fā)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紀,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2年的壬戍學制改革;集中體現了“五四”以來教育改革的要求。新學制提出了發(fā)揮平民教育精神;注意個性之發(fā)展、力圖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等標準。同時,新學制增強了職業(yè)教育,設立了分別招收高小畢業(yè)生和初中畢業(yè)生的職業(yè)學校,另在高中設立職業(yè)科。新學制初、中級教育總體上采用了美國“六三三制”的形式,但并非是對美國學制的簡單抄襲,而是結合了我國當時的實際。

——摘編自雷頤《新文化運動助推新教育改革》材料二1951年;教育部擬定了改革學制方蒙。新學制增加了各政治學校和政治訓練班加強政治學習。結合老解放區(qū)經驗,允許各級政府根據需要設立各類補習學校;工農速成學校和函授學校,給予工農群眾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機會。為讓孩子接受完整初等教育,特別將小學由四二制變?yōu)槲迥暌回炛啤?/p>

——摘編自高奇《中國教育史研究·現代分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壬戌學制改革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初期學制改革的意義。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學制改革的認識。8、材料公元前685一前643年;齊桓公在位,他任用管仲為相,一方面“作內政以寄軍令”,改革內政將全國分為21鄉(xiāng),其中有15個士鄉(xiāng),6個工商鄉(xiāng)。士鄉(xiāng)即為農鄉(xiāng),以五家為一軌,十軌就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xiāng),五鄉(xiāng)為一軍。平時,農夫耕田,士食田:戰(zhàn)時農夫當兵,士當家士和小軍方。每家出一人,五人為伍。伍有軌長;五十人為小戎,小戎有里有司,二百人為卒,卒有連長,二千人為旅,旅有良鄉(xiāng)人:五旅一萬人為一軍,一國有三軍,而工商自然專心本業(yè),免服共役。士經過三次審選,可為“上御之贊”。管仲還以土地的好壞,分等定賦稅的輕重:主張適當征發(fā)力役禁止掠奪家畜,規(guī)定了以軍器和金屬贖罪的辦法;設鹽官;鐵官發(fā)展鹽鐵生產;鑄造和管理貨幣以調劑物價,幾年之間,國力大振。

——摘編自《古代中期政治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管仲改革產生的影響。9、(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太宗即位;于貞觀元年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修訂新律,至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完成,仍為十二篇,五百條,稱《貞觀律》。《貞觀律》克服隋代法律《開皇律》的不足,對《武德律》(唐初律法)作了較大修改,增設加役流作為死罪的減刑,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減刑較為現實的辦法。同時還區(qū)分兩類反逆罪,縮小緣坐處死的范圍,規(guī)定“反逆者,祖孫與兄弟緣坐;惡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縮小了舊律株連的范圍。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請、減、贖等斷罪量刑的主要原則。

——據葉孝信《中國法制史》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貞觀律》修訂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貞觀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10、(歷史一選修1:歷更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8年;國務院先后批準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遼寧省全部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并在一些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逐步試點并推廣。1978年,《憲法》第一次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市管縣體制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20世紀80年代初,“市管縣”體制在中國全面興起。1983年《關于地方黨政機關機構改革的若干問題的通知》以及1986年《民政部關于調整設市標準和市領導具條件的報告》這兩個中央重要文件的相繼發(fā)布,將“市管縣”從提出一直到明確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時的設市條件等都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并提出“一個市領導多少縣,要從實際出發(fā),主要應根據城鄉(xiāng)之間的經濟聯系狀況,以及城市經濟實力大小決定,要求各地認真總結經驗,合理規(guī)劃布局”。

——賈紅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地方行政層級改革研究》

(1)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市管縣”行政改革的主要特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80年代我國“市管縣”行政改革的影響。11、【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丙午(1906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清朝中央主要的機構有內閣、軍機處、六部、九卿。所謂九卿,多半是無用的衙門。六部采用委員制,每部有滿漢尚書各一,滿漢侍郎各二,共6人主政,責任不專,遇事推讀,并且自道光、咸豐以后,各省督撫權力大,六部成為審核機關,本身幾乎全不舉辦事務丙午年的改革,將過去舊有機構理藩院改為理藩部,大理寺改為大理院,都察院改為都御史、副都御史。將職事交叉的機構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并入禮部;將工部并入商部,更名為農工商部。此外,保存了軍機處,另設立11部,每部以一個尚書為最高長官.這種改革雖不圓滿,比舊制實在好多了。但11名尚書發(fā)表以后,漢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滿漢各一的比例還差了。所以,這種改蘋不但未緩和漢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運動力量。丙午(1906年)九月,厘定中央官制。清朝中央主要的機構有內閣、軍機處、六部、九卿。所謂九卿,多半是無用的衙門。六部采用委員制,每部有滿漢尚書各一,滿漢侍郎各二,共6人主政,責任不專,遇事推讀,并且自道光、咸豐以后,各省督撫權力大,六部成為審核機關,本身幾乎全不舉辦事務丙午年的改革,將過去舊有機構理藩院改為理藩部,大理寺改為大理院,都察院改為都御史、副都御史。將職事交叉的機構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并入禮部;將工部并入商部,更名為農工商部。此外,保存了軍機處,另設立11部,每部以一個尚書為最高長官.這種改革雖不圓滿,比舊制實在好多了。但11名尚書發(fā)表以后,漢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滿漢各一的比例還差了。所以,這種改蘋不但未緩和漢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運動力量?!幾允Y廷黻《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背景及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末厘定中央官制的影響。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朝初年,賦稅以征收實物為主,但民間白銀的使用逐漸成為一種潮流。明成祖遷都北京后,“京師百官月俸,皆持俸帖(領取俸祿的票據)赴領南京。米賤時,俸帖七八石,僅易米一兩”。1433年,“江南巡撫周忱,請減重額官田極貧下戶,兩稅準折金花銀,每兩當米四石,解京充俸,民出甚少,而官俸長足”?!案倍加分茔尳ㄗh于南直隸、浙江、湖廣、江西不通舟楫處,將稅糧折收布絹白銀,解京充俸。”江西巡撫趙新亦以為言,戶部尚書黃福復條以請。帝以問行在戶部尚書胡濙,濙對以太祖嘗折納稅糧于陜西浙江,民以為便。遂仿其制。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米麥共四百余萬石折銀百萬余兩入內承運庫;謂之金花銀?!捌浜蟾判杏谔煜拢煲糟y為正賦矣?!苯鸹ㄣy送往內庫,一部分用于發(fā)放官俸,一部分供皇帝賞賜和揮霍。金花銀給明代財政制度及社會經濟帶來很大的變化。明朝初年,賦稅以征收實物為主,但民間白銀的使用逐漸成為一種潮流。明成祖遷都北京后,“京師百官月俸,皆持俸帖(領取俸祿的票據)赴領南京。米賤時,俸帖七八石,僅易米一兩”。1433年,“江南巡撫周忱,請減重額官田極貧下戶,兩稅準折金花銀,每兩當米四石,解京充俸,民出甚少,而官俸長足”?!案倍加分茔尳ㄗh于南直隸、浙江、湖廣、江西不通舟楫處,將稅糧折收布絹白銀,解京充俸。”江西巡撫趙新亦以為言,戶部尚書黃福復條以請。帝以問行在戶部尚書胡濙,濙對以太祖嘗折納稅糧于陜西浙江,民以為便。遂仿其制。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米麥共四百余萬石折銀百萬余兩入內承運庫;謂之金花銀?!捌浜蟾判杏谔煜拢煲糟y為正賦矣。”金花銀送往內庫,一部分用于發(fā)放官俸,一部分供皇帝賞賜和揮霍。金花銀給明代財政制度及社會經濟帶來很大的變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金花銀制度出現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金花銀制度帶來的影響。——摘編自《明史·周忱傳》《續(xù)文獻通考·卷二·田賦考》等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54年春,英國為維護自己在東方的利益介入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歷時較長,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英國而言,克里米亞戰(zhàn)爭成為近代英國陸軍軍事發(fā)展史的一個分水嶺。這次戰(zhàn)爭暴露了英軍長期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英國軍中沒有護理隊、后勤保障匱乏、醫(yī)療混亂、士兵地位低下;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疾病流行,英軍戰(zhàn)斗力因此被大大削弱等。戰(zhàn)地記者的報道第一次讓民眾了解了士兵在戰(zhàn)爭中的生活實況,在英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并導致阿伯丁政府倒臺。最終,英國政府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在陸軍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和護理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推動下,啟動了軍中的醫(yī)療改革。通過改革,南丁格爾在軍中首創(chuàng)了近代護理制度,成為英國軍隊醫(yī)療改革的先鋒。通過了《陸軍醫(yī)療保障法》,該法規(guī)定:士兵的健康必須與普通病人一樣受到尊重和照顧。成立了陸軍統(tǒng)計局、陸軍健康委員會和陸軍醫(yī)療部、陸軍醫(yī)學院。這次改革對英國的軍隊、醫(yī)療及世界醫(yī)療領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也成為英國軍隊醫(yī)療體制適應現代化進程的一種標志。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陸軍醫(yī)療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陸軍醫(yī)療改革的影響?!幾酝鮽ァ⑼跗G芬《克里米亞戰(zhàn)爭背景下英國的陸軍醫(yī)療改革》14、【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和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使得中國傳統(tǒng)審判制度與現實社會的行進很不協(xié)調。伴隨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政府統(tǒng)治下的社會矛盾激化,民變不斷,民眾呼吁更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出臺。新興資產階級希望政府通過法律形式保護他們的一切,以便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與此同時,西學翻譯著作進入了中國人的視域,使中國人從學識上認識到了西方審判制度的先進。清末新政期間,朝廷派出考察團隊學習西方審判制度,出臺了效法西方的實體法律,比如《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等。經過法部和大理院的爭論和博弈,最終明確了獨立審判制度不受任何機構的干涉?!洞笄逍淌旅袷略V訟法草案》明確規(guī)定,法官審案務必根據證據進行斷案,所有證據必須在法庭上檢驗辨別真?zhèn)危灰?guī)定了所有審判務必公開進行。《大清法院編制法》中規(guī)定了判案中原告與被告均可以請律師辯護的原則。清末審判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我國審判制度和審判機構最基礎性的框架體系,推動了我國審判制度和司法實踐的近代化發(fā)展。——摘編自周海燕《清朝末期我國審判制度改革的歷史考察》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審判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審判制度改革的措施。15、(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15分)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將是最好的證人;

因為正是我;為她拔掉了眾多的債權標;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獲自由。

許多被出賣的人們;

我都使他們獲得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魏亡之禍;成于六鎮(zhèn);輕薄六鎮(zhèn),實自太和。夫變夷從夏,人孰不以為美?至一家門戶緊切利害,乃忽棄不顧,可乎?然則自古公亶父陶復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積而后成,非文勝其質也。遷洛之舉,群臣不順,孝文設術以詐之,示威以脅之。不知厭忽累世安樂之余,經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舊業(yè)盡棄,欲以何為?嗟夫!孝文誠非玩歲月而茍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實,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則好治與念亂同科,可不悲哉!

──《魏書》卷三十四《習學記言序目》

材料四。

請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別反映了梭倫、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內容?(6分)

(2)你認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現象出現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為此作為一名改革者應堅持何種態(tài)度?(2分)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梭倫改革;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質分別是什么?(3分)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以上改革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國馬漢的《海權論》認為;以貿易(指商品輸出)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并保持制海權,特別是與國家利益和海外貿易有關的主要交通線上的制海權,是國家強盛和繁榮的主要因素。要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具有占優(yōu)勢的海上實力,即強大的艦隊和商船隊以及發(fā)達的基地網。而在近代中國,兩次鴉片戰(zhàn)爭慘敗之后,經洋務派中堅力量推動,中國近代海軍建設發(fā)展比較快,各方面都勝日本一籌。但李鴻章作為興辦近代海防的領軍人物,仍堅持“守疆土,保和局”的海防戰(zhàn)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zhàn)清朝大敗,這種失敗,實際上是傳統(tǒng)海防體系的全面崩潰。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海權與國家發(fā)展”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關于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比較。從表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邏輯清晰,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1題,共10分)20、請從下面表格列舉的改革措施中選擇三項;

(1)說明它屬于哪項改革(3分);簡單解釋該項改革措施的內容(3分)。

(2)說明三項改革分別代表的歷史發(fā)展趨勢。(6分)

。序號。

改革措施。

1

軍功爵制。

2

因信稱義。

3

解負令。

4

廢除包稅制。

5

易服裝;講漢話。

6

先定論。

7

設京師大學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贖買。

10

殖產興業(y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梭倫的觀點是他要保證平民的榮譽同時也使貴族不遭受不當損失,由此可得出他主張兼顧平民和貴族的利益,體現了其中庸的思想特點,這與改革前,梭倫的上臺主要得益于貴族的支持,而改革也主要維護了貴族的階級利益,正是因為梭倫親貴族的立場,才使得改革沒有改變雅典政治的貴族性質,故與梭倫的改革初衷和階級地位有直接關系,故D選項正確;材料內容提問的是影響梭倫在改革中兼顧平民和貴族利益的主要因素,與雅典公民國家觀念增強沒有直接關系,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不主張全民平等,故B選項說法有誤;財產等級制是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與梭倫在改革中體現的中庸思想沒有直接關系,故C選項錯誤。2、A【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康有為借助經學外衣和孔子的權威來宣傳維新變法,受到了正宗儒家學者的批判,這反映了當時新舊思想的沖突,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康有為托古改制受到正宗儒家學者的批判,并非主要體現康有為托古改制的特點;C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變法運動之前康有為宣傳維新思想與傳統(tǒng)思想的沖突,并非主要反映維新變法的艱難曲折;D選項錯誤,康有為借助孔子的權威宣傳變法,并非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3、D【分析】【詳解】

從羅斯福政府要“企業(yè)界;勞工組織和政府的代表”,“確立一些公平行事的準則”;依法規(guī)范“各行業(yè)”的生產、銷售和分配等,結合所學可知,這體現了加強對工業(yè)的計劃指導,D項正確;“防止盲目競爭,生產過?!迸c“擴大生產規(guī)模”矛盾,A項錯誤;“外國人到美國就業(yè)”與解決本國就業(yè)問題是對立的,B項錯誤;鼓勵美國民眾勤儉節(jié)約對于解決“生產過?!辈焕珻項錯誤。

【點睛】

《工業(yè)復興法》的意圖是通過緩和勞資矛盾和產銷矛盾,治理經濟危機。4、C【分析】【詳解】

從材料數據可以看出制造業(yè)者的識字率在上升,結合材料時間1560-1700,此時正處于工場手工業(yè)階段,有利于技術積累,進而推動英國生產方式的變革,選項C正確;選項A不符合題干設問,排除;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崛起是在工業(yè)革命之后,與材料時間不符,選項B排除;選項D不符合史實,農牧業(yè)群體識字率較低,可見當時并未實現基礎教育普及。5、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了陶片放逐法。根據漫畫內容可知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提出的陶片放逐法。該項措施主要是限制了某些別有企圖的野心家,維護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擴大公民權力,故排除A項;按財產多少分配政治權力的是財產等級制,故排除B項;推動雅典的民主進入黃金時代的是伯利克里改革,故排除D項。陶片放逐法能夠驅逐不受到公民歡迎的某些野心家,是維護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選C。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6、略

【分析】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劃分十個地區(qū)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chuàng)立的四百人會議,創(chuàng)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為貧苦公民參加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故答案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窘馕觥靠死固崮岵死锶?、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7、略

【分析】【詳解】

(1)背景;根據材料一“‘五四’以來教育改革的要求平民教育精神職業(yè)教育總體上采用了美國‘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新文化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美國影響、中國人探索等方面說明壬戌學制改革的背景。

(2)意義,根據材料二“加強政治學習給予工農群眾和干部接受再教育的機會孩子接受完整初等教育”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培養(yǎng)人才、人民文化水平、鞏固新政權、國家教育事業(yè)等方面簡析新中國初期學制改革的意義。認識,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本國實際、教育目的、他國經驗等方面回答對我國學制改革的認識。【解析】(1)背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國教育理念的傳入;先進中國人的探索。

(2)意義:培養(yǎng)了一批建設人才;提高了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增強了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保障了人民受教育的權利;推動了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認識:要結合本國實際;為全體人民服務;借鑒他國先進經驗。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材料“一方面“作內政以寄軍令””得出進行內政改革;加強齊國的軍事力量:寓兵于農;發(fā)展工商業(yè)以增強齊國的經濟實力:依據才能選拔官員;按照地力分等級征收賦稅;重視農業(yè)發(fā)展;設置專職官員發(fā)展鹽鐵業(yè);國家壟斷貨幣的鑄造權。

(2)增強了齊國的綜合國力,為春秋初期齊國的稱霸奠定了基礎:對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后來的改革樹立了典范,如商鞅變法、漢武帝的改革等【解析】(1)進行內政改革;加強齊國的軍事力量:寓兵于農;發(fā)展工商業(yè)以增強齊國的經濟實力:依據才能選拔官員;按照地力分等級征收賦稅;重視農業(yè)發(fā)展;設置專職官員發(fā)展鹽鐵業(yè);國家壟斷貨幣的鑄造權。

(2)增強了齊國的綜合國力,為春秋初期齊國的稱霸奠定了基礎:對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后來的改革樹立了典范,如商鞅變法、漢武帝的改革等9、略

【分析】本題考查唐朝《貞觀律》修訂的背景;以及《貞觀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材料信息的概括歸納能力。

(1)《貞觀律》修訂的背景;應當聯系所學當時的社會背景,從唐太宗吸取隨朝滅亡的教訓;民本思想的影響、當時政治和社會經濟狀況、社會矛盾相對緩和等方面來回答。

(2)《貞觀律》的主要特征,根據材料中的“增設加役流作為死罪的減刑,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減刑較為現實的辦法”“同時還區(qū)分兩類反逆罪,縮小緣坐處死的范圍”“確定了五刑、十惡、八議、請、減、贖等斷罪量刑的主要原則”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減輕刑罰、減少死刑和連坐范圍、區(qū)別對待犯罪種類、受儒家倫理影響等特點。《貞觀律》的影響應當根據材料信息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從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封建統(tǒng)治、促進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有利于“貞觀之治”的出現等方面來回答?!窘馕觥浚?)背景:唐太宗吸取隨朝滅亡的教訓;民本思想的影響;當時政治較為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濟恢復發(fā)展較快;社會矛盾相對緩和。

(2)特征:減輕刑罰;減少死刑和連坐范圍;區(qū)別對待犯罪種類;受儒家倫理影響。

影響:緩和了階級矛盾,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有利于“貞觀之治”的出現。10、略

【分析】(1)主要特征根據材料“1958年;國務院先后批準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遼寧省全部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并在一些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逐步試點并推廣。”“20世紀80年代初,“市管縣”體制在中國全面興起?!笨梢缘贸鰧彆r度勢、循序漸進;“1978年,《憲法》第一次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市管縣體制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笨梢缘贸鲆詰椃ㄐ问郊右源_認;“1983年《關于地方黨政機關機構改革的若干問題的通知》以及1986年《民政部關于調整設市標準和市領導具條件的報告》這兩個中央重要文件的相繼發(fā)布,”可以得出不斷規(guī)范;“一個市領導多少縣,要從實際出發(fā),主要應根據城鄉(xiāng)之間的經濟聯系狀況,以及城市經濟實力大小決定”可以得出堅持行政區(qū)劃的經濟發(fā)展價值取向。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城市;農村、城鄉(xiāng)差距等角度來回答影響。

點睛:對于選修改革題中的特征、影響類問題,要注意總結一些常用的概念詞,如循序漸進、以法律形式確認、近代化、促進經濟發(fā)展等等。【解析】(1)特征:審時度勢;循序漸進;以憲法形式加以確認;不斷規(guī)范;堅持行政區(qū)劃的經濟發(fā)展價值取向。(答出三點即可)

(2)影響:“市管縣”體制旨在以城市帶動周圍農村經濟發(fā)展,有利于形成以城市為依托的城鄉(xiāng)共同發(fā)展的局面;對縮小城鄉(xiāng)差距,消滅城鄉(xiāng)對立.加速推進農村工業(yè)化、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的作用。(答出三點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1、略

【分析】【詳解】

(1)本題考查結合相應歷史背景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據改革時間(1906年)及材料“所謂九卿;多半是無用的衙門。本身幾乎全不舉辦事務”信息,結合教材八國聯軍及《辛丑條約》的影響等相關信息可得出改革背景。依據材料信息“丙午年的改革,將過去舊有機構理藩院改為理藩部將職事交叉的機構予以合并,如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并入禮部;保存了軍機處,另設立11部,每部以一個尚書為最高長官”分析可得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內容。

(2)依據材料“這種改革雖不圓滿,比舊制實在好多了。但11名尚書發(fā)表以后,漢族人只占5人,比以前六部滿漢各一的比例還差了。所以,這種改革不但未和緩漢族人的不平,反而增加了革命運動力量”分析從改革了舊官制的弊端,激化滿漢官員矛盾,增加革命力量等角度進行作答。【解析】(1)背景:舊官制難以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八國聯軍入侵和《辛丑條約》的簽訂;激化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清政府為挽救統(tǒng)治危機和阻止革命力量的發(fā)展。

內容:廢除部分舊有機構;合并重組部分機構;增設新的國家機構。

(2)影響:改變了官制混亂的局面,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引起漢族官員不滿,激化其與中央的矛盾;壯大了革命力量,加速清王朝的瓦解。12、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民間白銀的使用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得出商品經濟發(fā)展;白銀貨幣化的趨勢已經出現;根據“京師百官月俸,皆持俸帖(領取俸祿的票據)赴領南京。米賤時,俸帖七八石,僅易米一兩”得出政治中心轉移后“北俸南支”損害了官員的切身利益;根據“請減重額官田極貧下戶”得出官田賦稅重,農民貧困;根據“江南巡撫周忱,請減重額官田極貧下戶,兩稅準折金花銀,而官俸長足”得出國家其他方面的折銀舉措有先例可循;根據“江西巡撫趙新亦以為言,戶部尚書黃福復條以請”得出官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2)根據“遂以銀為正賦矣”得出改革了賦稅制度;推動了田賦貨幣化;根據“金花銀給明代財政制度及社會經濟帶來很大的變化”得出促進了農產品商品化,推動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根據“金花銀送往內庫,一部分用于發(fā)放官俸”得出解決了京官異地兌俸的弊端,并緩解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根據“一部分用于發(fā)放官俸,一部分供皇帝賞賜和揮霍”得出送往內庫,公私并用,助長了宮廷用度奢靡之風,加重了百姓負擔。

【點睛】【解析】(1)商品經濟發(fā)展;白銀貨幣化的趨勢已經出現;政治中心轉移后“北俸南支”損害了官員的切身利益;官田賦稅重,農民貧困;國家其他方面的折銀舉措有先例可循;官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2)改革了賦稅制度,推動了田賦貨幣化(成為白銀為正賦的開始,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化);促進了農產品商品化,推動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解決了京官異地兌俸的弊端,并緩解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但送往內庫,公私并用,助長了宮廷用度奢靡之風,加重了百姓負擔13、略

【分析】【詳解】

(1)背景:根據材料“這次戰(zhàn)爭暴露了英軍長期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英國軍中沒有護理隊;后勤保障匱乏、醫(yī)療混亂、士兵地位低下;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疾病流行,英軍戰(zhàn)斗力因此被大大削弱等”可知,克里米亞戰(zhàn)爭暴露了英軍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諸多弊瑞;根據材料“戰(zhàn)地記者的報道第一次讓民眾了解了士兵在戰(zhàn)爭中的生活實況,在英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并導致阿伯丁政府倒臺”可知,戰(zhàn)地記者的報道和輿論的壓力;根據材料“在陸軍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和護理學創(chuàng)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推動下,啟動了軍中的醫(yī)療改革?!笨芍詹睾湍隙「駹柕热说耐苿?。內容:根據材料“通過改革,南丁格爾在軍中首創(chuàng)了近代護理制度,成為英國軍隊醫(yī)療改革的先鋒”可知,實施軍隊護理;根據材料“成立了陸軍統(tǒng)計局、陸軍健康委員會和陸軍醫(yī)療部、陸軍醫(yī)學院”可知,成立專職機構;根據材料“通過了《陸軍醫(yī)療保障法》,該法規(guī)定:士兵的健康必須與普通病人一樣受到尊重和照顧”可知,推動立法保障。

(2)影響:根據材料可知,首創(chuàng)了近代護理制度,促進了英國軍隊醫(yī)療現代化的轉型;陸軍醫(yī)療改革完善了軍隊建設,減少了軍隊的傷亡,提高了士兵的地位和軍隊的戰(zhàn)斗力;英國的改革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為確立現代醫(yī)療體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窘馕觥?1)背景:克里米亞戰(zhàn)爭暴露了英軍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諸多弊瑞;戰(zhàn)地記者的報道和輿論的壓力;赫伯特和南丁格爾等人的推動。

內容:實施軍隊護理;成立專職機構、推動立法保障。

(2)首創(chuàng)了近代護理制度,促進了英國軍隊醫(yī)療現代化的轉型;完善了軍隊建設,減少了軍隊的傷亡,提高了士兵的地位和軍隊的戰(zhàn)斗力;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為確立現代醫(yī)療體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4、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準確的時空是:清末的中國。關于清末審判制度改革的背景,根據材料進行概括,根據材料“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與現實社會的行進很不協(xié)調”得出傳統(tǒng)審判制度不適應形勢的發(fā)展;根據材料“清政府統(tǒng)治下的社會矛盾激化”得出政府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根據材料“新興資產階級希望政府通過法律形式保護他們的一切”得出清末社會結構的變化;根據“中國人從學識上識到了西方審判制度的先進”得出西方審判方式傳入;根據材料“清末新政期間效法西方的實體法律”得出晚清政府在憲政改革中推行新式法律。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準確的時空是:清末的中國。根據材料“出臺了效法西方的實體法律獨立審判制度不受任何機構的干涉”得出學習西方法律,推行西方的先進審判方式與原則;根據材料“斷案所有證據檢驗辨別真?zhèn)巍钡贸鰧徟袆毡匾揽咳嬲鎸嵉淖C據;根據材料“審判務必公開進行”得出審判過程面向公眾和堅持透明公開原則;根據材料“原告與被告均可以請律師辯護的原則”得出律師辯護制度讓律師參與審判過程?!窘馕觥?1)傳統(tǒng)審判制度不適應形勢發(fā)展;政府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清末社會結構的變化;西方審判方式傳入;晚清政府在憲政改革中推行新式法律。(答出4點)

(2)推行西方的先進審判方式與原則;規(guī)定審判務必依靠全面真實的證據;推行審判過程面向公眾和堅持透明公開原則;推行律師辯護制度,讓律師參與審判過程。15、略

【分析】試題分析:(1)根據材料一“因為正是我;為她拔掉了眾多的債權標”;材料二“廢井田開阡陌”,材料三“遷洛之舉”可知分別反映了內容:梭倫的“解負令”、商鞅廢除井田制、孝文帝遷都洛陽。(2)根據材料三“遷洛之舉,群臣不順,孝文設術以詐之,示威以脅之”說明改革遭受的阻力很大,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因此改革者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3)結合所學知識,梭倫改革屬于奴隸主階級改革;商鞅變法屬于新興地主階級改革;孝文帝改革屬于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4)結合所學知識,改革成敗的原因主要是從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改革,力量對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從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兩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從內外兩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考點:古代中外的改革。

點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在古代進行了多次改革。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改革有王安石變法、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等。改革都是生產關系的變革,都是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或者是社會矛盾尖銳所致。在西方古代史上的改革有梭倫改革等,梭倫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軌道。【解析】(1)內容:梭倫的“解負令”;商鞅廢除井田制、孝文帝遷都洛陽。(6分)

(2)共同原因: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2分)態(tài)度:堅定不移的決心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2分)

(3)性質:奴隸主階級改革;新興地主階級改革;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3分)

(4)共同因素:順應了歷史潮流;改革者敢于沖破阻力的堅強決心;有堅強的后盾;采取正確的策略。(任意兩點即可,2分)四、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6、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解析】觀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17、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題型,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依據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據材料和所學對于提出的觀點進行闡釋。本小問,首先依據材料“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觀點是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闡述結合商鞅變法的背景、影響解答即可。【解析】觀點:歷史人物的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闡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導致各國進行改革,鍥而不舍、不畏強權、主張嚴刑峻法的商鞅順應時勢,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促使秦國實力增強,迅速崛起,為秦國完成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18、略

【分析】本題要求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海權與世界強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題進行簡要闡述。據材料“奪取并保持制海權,特別是與國家利益和海外貿易有關的主要交通線上的制海權,是國家強盛和繁榮的主要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即可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定題進行簡要闡述。例如,論題:英國海上霸權的確立。闡述:新航路開辟以后,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588年,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基石。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航海條例》,遭到了荷蘭的強烈反對,雙方爆發(fā)了三次戰(zhàn)爭,結果荷蘭戰(zhàn)敗。接著,英國又同法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法國。英國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在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國。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主的地位?!窘馕觥渴纠唬?/p>

論題:對海防的重視。海防力量的強大。有利于推動國家的發(fā)展和強大。

論證:新航路開辟后;荷蘭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進入大發(fā)展時期。荷蘭的造船業(yè)非常發(fā)達,商船數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總和,荷蘭人因此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成千上萬的荷蘭商船販運著世界各地的商品。為荷蘭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荷蘭政府支持下,一些資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等壟斷性的貿易公司。積極參與殖民爭奪。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業(yè)殖民帝國。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一帶奪取了廣闊的殖民地。

同樣;新航路開辟以后,美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588年,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了英國海上霸權的基石。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航海條例》遭到了荷蘭的強烈反對。雙方爆發(fā)了三次戰(zhàn)爭結果荷蘭戰(zhàn)敗。接著,英國又同法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