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不包括()A.骨B.關節(jié)C.骨骼肌D.神經2、我國婚姻法禁止近親結婚,因為近親結婚()A.后代易得傳染病B.后代都會得遺傳病C.后代存活率很低D.后代得遺傳病的機率增加3、關于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關系的描述錯誤的是()A.染色體位于基因上B.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C.基因是攜帶一定遺傳信息的DNA片段D.染色體位于細胞核內4、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如果發(fā)現(xiàn)物象偏向左下方,要使物象到達視野中央,移動玻片標本的方向是()A.向左下方移動B.向左上方移動C.向右下方移動D.向右上方移動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說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著()

A.生殖和發(fā)育現(xiàn)象。

B.進化現(xiàn)象。

C.超自然現(xiàn)象。

D.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6、在白蟻的群體中;負責產卵;繁殖后代的是()

A.雄蟻。

B.雌蟻。

C.工蟻。

D.兵蟻。

7、下列哪一項承擔著綠色植物的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A.導管。

B.篩管。

C.營養(yǎng)組織。

D.表皮。

8、下列疾病中,不屬于遺傳病的是()A.先天性聾啞B.色盲C.艾滋病D.血友病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9、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____到達____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____傳播,____傳播。10、如果用D和d分別代表顯、隱性基因,那么表示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是____;表示隱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是____.11、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獲得的過程來看,可以分為____行為和____行為.其中____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是由動物體內的____所決定的.12、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循環(huán).13、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把供實驗的綿羊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綿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們感染后沒有發(fā)??;乙組沒有注射。十天后,對甲、乙兩組綿羊同時注射毒性極強的炭疽病病原菌,經過一段時間,甲組綿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組的綿羊全部死亡,請回答:實驗中,甲組綿羊第二次注射后沒有發(fā)病的現(xiàn)象屬于免疫;乙組綿羊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14、【題文】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如____、適宜的溫度、____。15、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性染色體只存在于精子與卵細胞中。()17、防止食品腐敗依據(jù)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18、最簡單的動作可只由一塊骨骼肌參與完成,如上頜不動,下頜運動。19、如圖是眼球結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對26-30題做出判斷.

能將物像的刺激轉變?yōu)樯窠洓_動的細胞位于眼球的[5]視網(wǎng)膜上.______(判斷對錯)20、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______.(判斷對錯)21、使用顯微鏡對光時應該使用高倍鏡.______(判斷對錯)22、一對正常毛發(fā)的孟加拉虎生下一只白色的幼虎,這肯定是基因發(fā)生的突變()

。A.對B.錯A.對B.錯23、細菌與植物細胞最大的區(qū)別是細菌沒有細胞壁,有莢膜()24、(2016?宿遷)生物體在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全部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在ATP中(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4題,共20分)25、請將下列動物與其主要運動方式用線段連接起來:金絲猴跳躍袋鼠蠕動蚯蚓行走和奔跑獵豹飛行蝴蝶攀援26、發(fā)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與中亞和歐洲各國共同的愿景,如圖為我國部分地區(qū)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原長安)所在的地理區(qū),是我國重要的____農業(yè)區(qū).(2)沿“絲綢之路”走進西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____和荒漠,這里距____較遠,又有重重山嶺阻隔,濕潤空氣難以到達,西北地區(qū)____地最多(農業(yè)用地類型),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當?shù)刂饕l(fā)展____業(yè),河套平原引黃河水,發(fā)展了____農業(yè),被譽為“塞外江南”.(3)“絲綢之路”走廊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____資源豐富,集聚了幾乎所有的城鎮(zhèn),盆地內交通線呈____狀將一個個城鎮(zhèn)串聯(lián)起來.(4)“絲綢之路”沿線可以考察“大散居、小聚居、____雜居”的我國民族分布特征,可以領略眾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____族呼麥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____

27、【題文】請將下列現(xiàn)象與行為方式相連。

一群螞蟻搬家覓食行為。

羚羊依靠嗅覺尋找食物社群行為。

兩只狗為爭奪骨頭打架爭斗行為。

孔雀東南飛繁殖行為。

孔雀開屏節(jié)律行為28、【題文】連線題:

(1)胚盤A供胚胎發(fā)育用的養(yǎng)料。

(2)卵黃B胚胎發(fā)育所需的氧氣。

(3)卵白C起保護的作用。

(4)卵殼;殼膜D供胚胎發(fā)育所需的水分及養(yǎng)料。

(5)氣室E發(fā)育的部位評卷人得分五、實驗探究題(共1題,共9分)29、在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某同學為了“探究池水中是否含有細菌嗎?”設計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步驟B;相當于培養(yǎng)細菌過程中叫______。

(2)該同學挑取少量細菌的菌落;制作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與酵母菌相比,其細胞中不具有的結構是______,因此被稱為原核生物。

(3)實驗前將培養(yǎng)基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原因______。

(4)將C培養(yǎng)皿放在恒溫箱中培養(yǎng);說明細菌的生存條件需要______。

(5)該同學的實驗弊端______。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6分)30、(5分)現(xiàn)代地球上生活的各種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進化來的??茖W家根據(jù)親緣關系的遠近,用生物“進化樹”(如下圖所示)形象而簡明地表示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請據(jù)圖回答:(1)進化樹中標號③、④所代表的植物及桫欏的共同特征是生殖過程離不開。(2)標號②代表的動物,大多數(shù)成體用____呼吸,皮膚有輔助呼吸功能。(3)進化樹上標出的屬于我國一級保護的哺乳動物是。(4)進化樹上標出的屬于我國一級保護的蕨類植物是。(5)觀察進化樹,圖中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種生物是。31、【題文】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及時趕赴災區(qū)指導救災工作。面對如此嚴重的天災,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種抗震救災活動一浪高過一浪地震災害后,隨時都可能爆發(fā)多種傳染病,如炭疽、霍亂、鼠疫等。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對疫區(qū)進行大范圍的消毒、加強監(jiān)督食品和飲用水衛(wèi)生、注射疫苗等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人民日報》于5月18日介紹了地震災后動物疫病防控知識;見下圖。請依據(jù)材料和圖中信息回答問題:

(1)各種傳染病能夠在疫區(qū)流行,必須具備的環(huán)節(jié)是()。A.傳染源B.傳播途徑C.傳染源、易感人群D.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2)上述資料提到的預防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____;

如圖________所示(填字母序號)。

(3)注射疫苗可以是人體獲得________性免疫。圖C告知:疫情一旦發(fā)生;對發(fā)生疫情的________區(qū)要采取強制________措施,提高疫病免疫率。

(4)圖A告訴我們,一旦確診疫情,應馬上按規(guī)定采取隔離、________等措施,這在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屬于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解答】哺乳動物運動系統(tǒng)包括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痉治觥坎溉閯游锏倪\動系統(tǒng)包括骨、骨連接和骨骼肌,所以神經不屬于在內。2、D【分析】【解答】解:近親是指的是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我國婚姻法已明確規(guī)定;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這是為什么呢?原因是近親帶有相同隱性遺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較大,近親結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隱性遺傳病的可能性較大,如近親結婚時所生的子女中,單基因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比非近親結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產的機率比一般群體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許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顯著.

故選:D.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禁止近親結婚.解答時可以從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方面來切入.3、A【分析】解: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和卵細胞,即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因此選項A;B、C的敘述是錯誤的.

故選:A.

此題考查的是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基因是位于染色體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DNA片段.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

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解析】【答案】A4、A【分析】解:要將顯微鏡視野中“左下方”的物像移動到視野的“中央”;物像應該向右上方移動.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移動玻片標本的方向是左下方.

故選:A.

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發(fā)現(xiàn)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的中央.

關鍵是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解析】A5、D【分析】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反映的是親子代間的具有相同的性狀,是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是通過生殖細胞將控制性狀的基因傳給下一代而實現(xiàn)的.因此“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說明自然界普遍存在遺傳現(xiàn)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體現(xiàn)了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具有不同的性狀,因此體現(xiàn)了生物的變異現(xiàn)象.

故選D

【解析】【答案】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叫變異.

6、B【分析】

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白蟻群體中有工蟻;兵蟻、蟻后、雄蟻之分.蟻后主要職責是產卵、繁殖后代和統(tǒng)管這個群體大家庭;雄蟻有發(fā)達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職能是與蟻后交配;工蟻的主要職責是建造和擴大保衛(wèi)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蟻及蟻后等;兵蟻是負責保護蟻巢以及蟻巢中所有白蟻的安全,特征是雙腭很大.成員之間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維持群體的正常生存,因此屬于社會行為.

故選:B.

【解析】【答案】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行為;解答時可以從社會行為的特點方面來切入.

7、A【分析】

導管是由一種死亡了的;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根所吸收的無機鹽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植物體所吸收,并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器官.

故選A

【解析】【答案】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解答時可以從導管的位置;功能方面來切入.

8、C【分析】【分析】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包括染色體畸變以及在染色體水平上的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疾病,統(tǒng)稱為遺傳?。滩∈怯砂滩《疽鸬膫魅静?,患者的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因而不是遺傳?。幌忍煨悦@??;色盲和血友病都是由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的疾病,都屬于遺傳病。因此,不屬于遺傳病的是艾滋?。?/p>

【點評】對于此類題目,學生應該知道遺傳病的概念,知道常見的遺傳病,同時還可以考察常見的傳染病,激素異常癥,營養(yǎng)缺乏癥等。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9、傳染源健康人水飲食接觸生物媒介【分析】【解答】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為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散播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它組織中都能生存和繁殖,并能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有些傳染病可以經水和食物通過消化道傳播,經蚊蟲等叮咬,即蟲媒傳播,以及血液和體液等途徑也是傳染病的重要傳播方式,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其他人所經過的途徑或各種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群。

【分析】掌握傳染病的概念、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預防措施等基礎知識。10、略

【分析】

當控制某一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當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都是顯性時,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當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表現(xiàn)為隱性性狀.若用D和d分別代表顯、隱性基因,則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是DD或Dd;隱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是dd.

故答案為:DD或Dd;dd

【解析】【答案】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xiàn)出來.

11、略

【分析】

動物行為從行為獲得的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如蜘蛛結網(wǎng);鳥的育雛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如黑猩猩把桌子疊放取香蕉吃等.

故答案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遺傳物質.

【解析】【答案】本題考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12、略

【分析】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故答案為:物質.

【解析】【答案】此題考查的是對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的認識.動物不斷地從周圍環(huán)境中攝取食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消費者;動物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其排泄物或遺體被分解后,釋放二氧化碳;含氮無機鹽等也可被植物重新利用,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據(jù)此解答.

13、略

【分析】【解析】試題分析: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一種病原體,是獲得免疫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抵抗感染能力,實驗中甲組綿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體注射,它進入羊體刺激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抗體),它們感染后沒有發(fā)病,表明體內已經產生了抗體并且抗原已被消滅,在第二次注射時,炭疽病的病原體已侵入,抗體立即與之結合,從而消滅抗原,因此沒有發(fā)病,這屬于特異性免疫,本實驗的變量為是否注射毒性已減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甲組注射了用毒性已減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為實驗組,乙組未注射,起到對照作用,因此為對照組,故乙組綿羊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键c:本題考查的是特異性免疫?!窘馕觥俊敬鸢浮刻禺愋浴φ?4、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細菌外面有莢膜保護;遇到不良環(huán)境時看可以形成芽孢來度過不良環(huán)境,有些細菌(多為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質高度濃縮脫水所形成的一種抗逆性很強的球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芽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抗性強,對高溫;紫外線、干燥、電離輻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學物質,都有很強的抵抗性,個體微小,生殖能力強,因此細菌真菌分布廣泛,細菌、真菌沒有葉綠體必須依靠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繁殖,因此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條件,解題需熟記細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窘馕觥俊敬鸢浮坑袡C物水分15、氮磷鉀【分析】【解答】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氮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對莖葉的生長和果實的發(fā)育有重要作用,是與產量最密切的營養(yǎng)元素,在第一穗果迅速膨大前,植株對氮素的吸收量逐漸增加,以后在整個生育期中,特別是結果盛期,吸收量達到最高峰,磷肥能夠促進番茄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背面紫色,鉀能促進植株莖稈健壯,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實的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況一樣,缺鉀癥狀首先出現(xiàn)于老葉,鉀素供應不足時,碳水化合物代謝受到干擾,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強,因此,缺鉀時植株抗逆能力減弱,易受病害侵襲,果實品質下降,著色不良。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6、×【分析】試題分析:認為男性的染色體只存在于精子中,或者女性的染色體只存在于卵細胞,這種觀點可能只考慮到染色體與遺傳有關,而遺傳信息是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后代的,所以就誤以為染色體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之中了.其實人體內的體細胞中染色體一半來自于父方的精子,另一半來自于母方的卵細胞,所以體細胞中就有來自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了,而且每個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是相同的,而且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也是完全一樣的.考點:染色體與遺傳有關,但與遺傳有關的染色體不僅存在于生殖細胞中,還存在于受精卵、和正常有核的體細胞內.【解析】【答案】錯17、√【分析】試題分析:由于各種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觸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機物,發(fā)育繁殖,期間會產生很多的生長代謝產物,產生各種各樣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jù)的主要原理是殺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長、繁殖。【解析】【答案】√18、×【分析】【解答】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骨和骨連接構成骨骼,骨與骨之間的連接有三種形式,不活動的連接、半活動的連接、活動的連接,關節(jié)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關節(jié)三者協(xié)調配合,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和其他系統(tǒng)的輔助下完成的,因此,單是一塊骨骼肌不能完成一個動作.

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骨、關節(jié)、骨骼肌的協(xié)調配合與運動的產生.19、√【分析】解: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晶狀體的折射,最終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象刺激,將物象信息轉變成神經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由上可知:能將物像的刺激轉變?yōu)樯窠洓_動的細胞位于眼球的[5]視網(wǎng)膜上.

故答案為:√

圖中的1是角膜;2瞳孔,3睫狀體,4脈絡膜,5視網(wǎng)膜,6視神經,7鞏膜,8晶狀體,9虹膜,10玻璃體.

明確視覺的形成過程是解答此題的關鍵.【解析】√20、√【分析】解: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密切.

故答案為:√

科學家根據(jù)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是生物的七個分類單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往下依次減小,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生物分類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解析】√21、×【分析】解: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選擇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視目鏡,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光就對好了.

故答案為:×.

顯微鏡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和觀察等步驟;據(jù)此回答.

熟練掌握顯微鏡的操作使用方法.【解析】×22、×【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解答】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xiàn)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xiàn)出來。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xiàn)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xiàn)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一對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表明白色是隱性性狀,正常毛發(fā)是顯性性狀。假設控制正常毛發(fā)的基因是A,則控制白色的基因是a。遺傳圖解如圖:

從遺傳圖解看出,一對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這可能是基因重組的結果,不一定是基因發(fā)生了突變的結果。因此題干的說法不正確,B符合題意。故選B?!窘馕觥緽23、×【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qū)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必須依靠現(xiàn)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分解者.(只有少數(shù)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獲得能量自養(yǎng).)而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生產者;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扮演消費者.因此細菌與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和葉綠體.考點: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解析】【答案】錯24、×【分析】【解答】解:呼吸作用反應式表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另一部分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在一種ATP的物質中.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細胞中,它與ADP的相互轉化實現(xiàn)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證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生成ATP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生成ATP;另一條是所有活細胞都能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生成ATP,故此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另一部分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在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中,直接提供維持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四、連線題(共4題,共20分)25、【分析】此題考查動物的運動形式。因為動物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所以具有不同結構的動物,它們的運動方式也不同。金絲猴生活在樹上,靠攀援進行運動;袋鼠的后肢發(fā)達,運動方式為跳躍;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剛毛的協(xié)助進行蠕動;獵豹的四肢發(fā)達,運動方式是行走和奔跑;蝴蝶屬于昆蟲,用翅飛行。解決此題的關鍵是多了解周邊的動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窘馕觥?6、(1)灌溉(2)半荒漠海草畜牧灌溉(3)水環(huán)(4)交錯蒙古【分析】本題考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的分布特點。(1)“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在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這里土壤疏松肥沃,氣候溫和適中,加之河渠縱橫,灌溉便利,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灌溉農作區(qū),盛產小麥、棉花等。(2)沿“絲綢之路”走進西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半荒漠和荒漠,這里距海較遠,又有重重山嶺阻隔,濕潤空氣難以到達,西北地區(qū)草地最多,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當?shù)刂饕l(fā)展畜牧業(yè),內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場是重要的畜牧基地。河套平原引黃河水,發(fā)展了灌溉農業(yè),被譽為“塞外江南”。(3)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發(fā)展農業(yè)。在塔里木河沿岸、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業(yè)區(qū),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這里,并由盆地內交通線呈環(huán)狀將一個個城鎮(zhèn)串聯(lián)起來。(4)西北地區(qū)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區(qū),“絲綢之路”沿線可以考察“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我國民族分布特征,可以領略眾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蒙古族呼麥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窘馕觥浚?)灌溉(2)半荒漠海草畜牧灌溉(3)水環(huán)(4)交錯蒙古27、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猴王帶領一群猴子在叢林中活動;有一定的組織,等級制度,屬于社群行為,羚羊依靠嗅覺尋找食物屬于覓食行為(捕食行為),兩只狗為了爭奪食物;配偶、占領繁殖的區(qū)域而發(fā)生的戰(zhàn)斗,屬于爭斗行為,壁虎斷尾是為了吸引敵害的注意,掩護自己逃跑,屬于防御行為,織布鳥筑巢是為了產卵、孵卵、育雛的需要,屬于繁殖行為,孔雀東南飛屬于節(jié)律行為。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動物行為的類型和特點?!窘馕觥俊敬鸢浮?/p>

28、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鳥卵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卵殼;卵殼膜、氣室、系帶、卵黃膜、卵黃、胚盤等,雛鳥由胚盤發(fā)育而來,胚盤是由受精卵分裂發(fā)育而來,為卵黃表面中央一盤狀小白點,是胚胎發(fā)育的部位,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是由卵黃提供,卵黃是胚胎發(fā)育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來源,卵白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水,系帶主要是固定卵黃。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胚盤的功能,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胚盤的結構和功能?!窘馕觥俊敬鸢浮?1)E(2)A(3)D(4)C(5)B五、實驗探究題(共1題,共9分)29、接種成形的細胞核殺死培養(yǎng)基中的細菌真菌,避免干擾實驗結果適宜的溫度沒有設置對照組【分析】解:(1)(3)將制備好的培養(yǎng)基先進行高溫滅菌;把培養(yǎng)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然后再將少量的細菌和真菌放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接種,所以B過程為接種過程。

(2)酵母菌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細胞中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區(qū)。屬于原核生物。

(4)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和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將C培養(yǎng)皿放在恒溫箱中培養(yǎng),說明細菌的生存條件需要適宜的溫度。

(5)改實驗沒有設置對照組。

故答案為:(1)接種。

(2)成形的細胞核。

(3)殺死培養(yǎng)基中的細菌真菌;避免干擾實驗結果。

(4)適宜的溫度。

(5)沒有設置對照組。

此題一是考查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養(yǎng)基;②高溫滅菌,③接種,④恒溫培養(yǎng)。二是探究考查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細菌和真菌的實驗設計,包括控制單一變量,設計對照實驗。

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控制單一變量,設置對照實驗?!窘馕觥拷臃N成形的細胞核殺死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