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和法在中醫(yī)中的應用
“和法”是中醫(yī)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是中醫(yī)的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重要
的應用價值。它也是傳統(tǒng)文化中“和”思想在中醫(yī)中的具體體現。但較之其它七法,“和
法”的概念相對模糊,作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不太明晰,歷代爭議頗多,至今仍沒有一個
統(tǒng)一的認識和明確的定義,現代學者研究中醫(yī)“和法”,多側重于其理論和臨床應用方面
的研究,對中醫(yī)“和法”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和法”的內涵、“和法”的配儕特
點、和解劑、“和法”的實驗研究等。對中醫(yī)“和法”的臨床運用,現代學者研究范聞很
廣,“和法”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于兒科、老年科、消化科、心內科、血液科、肛腸科等
科,學者們認為運用“和法”辨證論治,在臨床上都能獲得滿意療效。學者們在“和法”概
念的內涵與外延、“和法”的歷史源流、如何解決''和法”提法模糊的問題、“和法”的
臨床運用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爭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和法”的概念研究
1.1和法治“和法”
對于“八法”的概念定義在中醫(yī)藥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結構中,主要是通過《中醫(yī)方劑學》的
教材教學來實現。所以,對于“和法”的概念認識,主要體現在教材《中醫(yī)方劑學》中。
南京中醫(yī)學院主編的《中醫(yī)方劑學》認為“和法”是通過和解、調和,使表里寒熱虛實的
復雜證候,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歸于平復。此外,在《傷寒論》中對某些經過汗、吐、
下后,或吐瀉之后而余邪未解的病證,不用發(fā)汗、瀉下峻劑,但用藥以緩和病勢、清除余邪,
亦稱為“和”O(jiān)
許濟群主編的《方劑學》認為“和法”是通過和解或調和的作用以袪除病邪為目的的一種
治法?!秱摗分袑δ晨战涍^發(fā)汗、涌吐、攻下,或自行吐利而余邪未解的病證,宜用緩
劑或峻劑小量分服,使余邪盡除而不重傷其正的,亦稱為“和法”。
段富津主編的《方劑學》認為,“和法”是通過和解與調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
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的?種治法。《傷寒淪》中尚有和營衛(wèi)、和胃氣及“消息和
解其外”等,亦都屬于“和法”的范疇。李冀主編的《方劑學》認識與段氏相同。
現代方劑學,把和解劑從屬于“和法”,分為和解少陽、調和肝脾、調和腸胃、表里雙解等。
例如,許濟群主編的《方知學》將和解劑分為和解少陽(代表方為小柴胡湯、蒿苓清膽湯、
柴胡達原飲)、調和肝脾(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調和腸胃(半夏瀉心湯)。段盲津
主編的《方劑學》將和解劑分為四類,和解少陽(代表方為小柴胡湯、蒿苓清膽湯)、調和
肝脾(代表方為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調和寒熱(代表方為半夏瀉心湯)、表里雙解
(代表方為大柴胡湯、防風通圣散、疏鑿飲子、葛根黃苔黃連湯)。以上的定義不過是歷代
醫(yī)家觀點的匯合。諸家均將《傷寒論》中的內容單列,說明和法的概念尚未完備,對于《傷
寒論》相關內容尚無確切的定位。
可見,教材對于“和法”的概念界定不甚清晰,這阻礙了“和法”的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
系統(tǒng)總結、研究“和法”的發(fā)展歷史,界定“和法”的概念。
1.2現代科學家對“和法”的概念的研究
準確定位中醫(yī)“和法”的內涵與外延是深入研究“和法”的基礎工作,目前學術界對口醫(yī)
“和法”的概念爭鳴廣泛,
1.2.1廣義、廣義之“和法”
部分學者認為可將“和法”分為廣義與狹義兩層含義,但諸家對于廣義與狹義的具體理解
又存在較大差異。王端義認為,“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秲冉洝贰ⅰ秱摗防锏?/p>
“和”是廣義的,指總的治療原則;現代方劑學中的“和法”是狹義的“和”,不是某一方
面的偏盛偏衰,而是兩個方面或多個方面失于調和,較為復雜,沒有與其相對應的一類藥物。
和,有疏通、調和之意。并認為“和法”還應包括調和營衛(wèi)、調和肝胃、調和膽胃、調和
心脾、調和心腎、調和陰陽C
聶惠民認為廣義指以調和的治療作用,祛除寒熱,調其偏勝,扶其不足,達到祛邪愈病為目的
的一種治療法則,廣義之“和法”是指治療法則,包括治則與治法。狹義專指治法,即八法
之一的“和”法,是指通過和解的治法達到治療目的,狹義之“和法”包括了治療大法和具
體治法。
初杰認為廣義泛指總的治療原則,《內經》中有關“和”的論述都是這層含義。戴北”及
程鐘齡的論述均屬于廣義之和。狹義之“和法”是有其特異性的,專指小柴胡湯而言。
1.2.2調和法在近代的內涵
巢因慈認為:張仲景所說的“和法”,是個含義廣泛的治法概念,泛指治療三陽病證的諸多
方法?!昂头ā钡耐庋邮加诖鞅鄙剑麑ⅰ昂头ā毖由鞛檎{和諸法,盡管實際上它和傳統(tǒng)上
的“和法”不能混為一談:但拓寬了“和法”的思路,以致近代有把調和肝脾、調和腸胃、
疏和膽胃以及一些治瘧之法統(tǒng)統(tǒng)納入“和法”范疇,都是宗調和之旨的結果。
時樂認為:“和法”的內涵即狹義的“和法”,是治療少陽經證或半表半里證的一種治法,
以小柴胡湯為代表方劑。“和法”的外延即廣義的“和法”,是指一切能達到“陰平陽秘”
這一目的的所有治法,因而“和法”又可以成為八法之總則.
1.2.3和緩時以和法為主
戈敬恒認為《傷寒論》中的“和胃氣”“以溫藥和之”不屬于“和法”,這是把生理的
“協(xié)和”與方劑學的“和法”這兩個概念混淆了。提出了“和法”當具備三個條件:和緩
性、對立統(tǒng)一性、符合“和法”運用的原則。指出“寒熱并用就是和法,補瀉合劑就是和
法,表里雙解就是和法,氣血兼治就是和法”這種認識有誤。
王雯氤認同戈敬恒提出的“和法”三條件,并區(qū)分了“和”與“和法”。潘光明認為“和
法”是用和緩的手段,即和緩的方劑針對失調的兩個或多個病理對立面,從對立面的雙方面
來調整人體功能使之歸于平復的方法。
何新慧等認為“和法”是糾正人體失和狀態(tài)的微調法,其包含多方面的緩和的調整,以達到
“中和”狀態(tài)。
2《黃帝內經》與《傷寒論》“和”、“和法”關系的研究
2.1“和法”的含義
孫榕、胡永軍等認為《內經》、《傷寒論》中雖未明確提“和法”二字,但對以“和”作
為指導思想的治法則有不少論述,是“和法”提出的思想基礎。如孫榕認為:《內經》所論
“和法”屬廣義“和法”之范疇,其“和”的特點主要可以概括為自和、調和、和緩等方
面。胡永軍通過對《內經》的系統(tǒng)整理和分析,提出《內經》從健康、疾病、治療諸方面
奠定了“和法”的理論基礎,對后世“和法”的明確提出和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C
2.2金代學“和”的內涵
也有學者提出相反的意見:認為《內經》《傷寒論》中雖然提到“和”,但并不是作為一種
治法提出的,作為一種具體的治法,用特定的術語提出“和解”這一概念的是金代成無己。
這種觀點割裂了《內經》、《傷寒論》之“和”與后世“和法”的聯(lián)系。如柴可夫認為在
《內經》、《傷寒論》中雖然使用了“和”,但并不是作為一種具體的治療方法提出的,而
主要是指機體生理機能的諧和、平和,或者是指使處于病理狀態(tài)的機體恢復到協(xié)調、和諧
的生理狀態(tài)這一治療的根本要求。
2.3理解和法帶來的困難
亦有學者認為《內經》、《傷寒論》中的“和”表述不當,給后世理解和法帶來了困難。
如李飛主編的《方劑學》認為《傷寒論》未明確指出小柴胡湯為和解劑之主方,反認為小
承氣場、桂枝湯等有“和”的作用……這多少給后世對和解劑的理解和應用帶來了歧義。
2.4和法即培養(yǎng)孔“法”
路永平認為,《傷寒論》的“和法”,就是和調寒熱,燮理陰陽,疏利樞機,使人體出入升降
復常的一種治療大法。“和法”并不專為治療半表半里的少陽而設,還應包括治療痞證的
和調脾胃法。路永平還進一步提出,張仲景并未明確指出治療少陽病的小柴胡湯是“和法”
的代表方,而是成無己的一家之言。認為仲景明示的“和法”應為較緩和的祛邪方法,并非
單用于少陽經病。仲景以小柴胡湯治少陽病之法,未必為成氏所名之“和法”,究竟應為何
法,尚有待商榷。仲景在《傷寒論》明言之“和法”,為隨某證提出之和緩治法,不足以成
為與汗、下、溫等并列的治法。
汪滿珍等認為《傷寒論》與后世“和劑”的概念不同,后世醫(yī)家在“和解”涵義上,應追本
溯源,遵守經義。仲景所言的“和法”,乃是遵《內經》調和陰陽之大法,將“和法”貫穿
在汗、吐、下、溫等法之中,其涵義較廣。
也有學者用后世“和法”的概念來研究《傷寒論》中的方藥,如:閻振立《〈傷寒論〉和法
探微》、鄭學龍《芻議張仲景運用和法》等論文。
從以上論述可知諸家府于《內經》、《傷寒論》之“和”與后世“和法”的認識尚存在較
大的分歧。單純從中醫(yī)本身入手已很難解決這一問題,尤其是難以解決《傷寒論》中的
“和”以及小柴胡湯的定位問題。
3傳統(tǒng)文化的“和法”思想
鄧磊認為先秦古典哲學中自然和諧的思想是中醫(yī)學“和法”的理論淵源,“和其不和”是
辨證論治的核心和靈魂,調和致中,“務在調平元氣”是“和法”的準則和目的。“和法”
是中醫(yī)學治則中的總綱,八法統(tǒng)之于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蘊含豐富的“和”的思想,是《內經》、《傷寒論》之和的思想土壤。如果
不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無法深入理解《內經》《傷寒論》之和。從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入手,
必將為《內經》、《傷寒論》之和以及后世中醫(yī)所說之“和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4“和法”的理解與錯誤的研究
與“和法”有關的認識誤X較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4.1和法還是和法
戈敬恒認為“寒熱并用就是和法,補瀉合劑就是和法,表里雙解就是和法,氣血兼治就是和
法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錯誤的。“和法”方劑常常寒熱并用,但寒熱并用的方劑并不都
是“和法”,如滋腎丸就是寒熱并用,它在寒劑中少佐熱藥,是寒因熱用的反佐法,并不是調
和寒熱的“和法”。王雯策繼承了戈氏的觀點,進一步討論了藥物緩和和對立不是確定
“和法”的標準的問題。藥物只和緩而不對立的方劑不是“和法”方劑,如桔梗湯作用緩
和,藥性亦和緩,卻不屬于“和法”方劑,藥物只對立而不能和緩的方劑也不是“和法”方
劑,如三黃石膏湯既清里又解表,既有表藥又有里藥,而它是發(fā)表清里雙管齊下、平其亢厲
的峻劑,藥物既和緩又對立但不符合“和法”運用原則的方劑,也不是“和法”方齊U,如烏
梅丸寒熱并用,作用和緩,卻是安蛔劑,當歸補血湯氣藥與血藥同用,作用平和,卻是補血劑。
王端義等也認為“和法”中用藥雖多寒熱并用,補瀉兼施,但不等于寒熱并用或補瀉合劑就
是“和法”;雖然“和法”中用藥可解表清里并用,但不是表里雙解就是“和法”,二者是
有區(qū)別的。“和法”可以和其他法兼用,如和而兼下等,但是一定要以“和法”方劑為主,
一定要符合“和法”的基本含義。
4.2客邪、病證整理
許濟群等主編的《方劑學》指出和解劑寓有“調和”之義,作用比較平穩(wěn),但終究是祛除客
邪,調其偏盛的方劑。若邪不在半表半里,或虛實各有所急,誤用和解劑后,輕者貽誤病情,
遷延難愈,甚至引邪入里,或變生他證。所以切不可因其平穩(wěn)而用于病證疑似之際。多本
《方劑學》均持此觀點。
4.3飽和劑的療效
何賽萍認為“和法”在效用上具有和緩的特點,因而使用“和法”,病人不會有明顯的汗、
吐、下等表現,一般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正氣旺盛,全身機能的恢復而痊愈。
筆者認為,諸多學者僅強調和解劑作用的緩和性,而這種強調往往使得學習者認為和解劑無
明顯副作用而濫用。進而認為和解劑療效緩慢,而誤將作用緩與療效緩慢劃等號,從而使得
和解劑的療效及制方精神被忽視。實則二者沒有相關性,以小柴胡湯為例,小柴胡是傷寒家
手中退熱的神方,療效迅速C
5“和法”的臨床應用
“和法”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于兒科、老年科、消化科、心內科、血液科、肛腸科等科,
以及亞健康、慢性腎功衰竭、癲癇、變應性鼻炎、骨折、惡性腫瘤等疾病,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如:傅宗翰《和法的臨床運用與體會》、王其芳《和法臨證應用》、程站《和法治
癇芻議》、張保榮、潘義斌《淺談和法的臨床運用和體會》、杜天植《談談和法的運用》、
王春才《運用和法辨證治療慢性胃痛》、王端義《試論和法及其臨床運用》、潘光明《試
論和法的含義與運用范圍》、張立娟、劉金星、王康鋒《和法在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治療
中的應用》、周永學《和法在疑難病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劉立昌《和法在肝病運用中
舉隅》、田養(yǎng)年《和法治療消化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張治祥《和法臨床運用芻議》、皇
甫禮《和解法及其臨床運用》、荊素華《和解少陽法臨證思辨》等學術期刊論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固定連接金具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 22.2氣象萬千 教學設計
- 2025至2030年中國重型模具架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12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2025年嬰幼兒手腳印工藝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瓶裝泡白椒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濕平整機潤滑站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MM-42842-free-acid-生命科學試劑-MCE
- Me-S-R-S-AHPC-CO-CH2-Br-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至2030年中國櫥柜鉸鏈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醫(yī)藥企業(yè)防范商業(yè)賄賂風險合規(guī)指引》解讀課件
- 2025年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丹參原藥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物理(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度高二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試題和答案
- 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 6.3.3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烏魯木齊 說課稿
- 綜合材料繪畫課程設計
- 數學史簡介課件
- 八年級 下冊《黃河兩岸的歌(1)》課件
- 春季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T-CIAPS 0035-2024 儲能電池液冷散熱器
- 《ZN真空斷路器》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