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4/23/wKhkGWefItCAaa8eAAIJTQEe6uE644.jpg)
![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4/23/wKhkGWefItCAaa8eAAIJTQEe6uE6442.jpg)
![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4/23/wKhkGWefItCAaa8eAAIJTQEe6uE6443.jpg)
![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4/23/wKhkGWefItCAaa8eAAIJTQEe6uE6444.jpg)
![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4/23/wKhkGWefItCAaa8eAAIJTQEe6uE64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屆全國新高考語文熱點(diǎn)沖刺復(fù)習(xí)文言句式句子的六種成分主語、謂語、賓語;——三種主要成分(主干)定語、狀語、補(bǔ)語;——三種附屬成分(枝葉)
語法精講句子成分標(biāo)識符號主語:“====”劃在主語下面謂語:“——”劃在謂語下面賓語:“~~~~”劃在賓語下面定語:“()”用在定語前后狀語:“[]”用在狀語前后補(bǔ)語:“〈
〉”用在補(bǔ)語前后主謂句主語定語謂語定語賓語狀語補(bǔ)語①
主語是陳述的對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詞、代詞充當(dāng)。②
謂語是對主語的陳述,回答主語“怎么樣”,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動詞及形容詞來當(dāng)。③
賓語是謂語動詞涉及的對象,就文言文而言,常用名詞、代詞來充當(dāng)。④
狀語是修飾,限制謂語的,就文言文而言,常用介詞短語、副詞來充當(dāng)。⑤補(bǔ)語:對動詞、形容詞起補(bǔ)充說明作用。1、主語:就是謂語陳述的對象,主要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及其短語也可充當(dāng)主語。
如:回家的感覺又不知不覺涌上心頭。
2、謂語:是陳述主語的,一般由動詞和形容詞充當(dāng),其他實(shí)詞和短語也可以充當(dāng)謂語。
如:戰(zhàn)士們英勇頑強(qiáng)。你是學(xué)生。3、賓語:是動詞中心詞支配的對象,一般由名詞和代詞充當(dāng),其他實(shí)詞和短語也可以充當(dāng)賓語。
如:大家喜歡游泳。他給我一本書。4、定語:是名詞中心語的修飾成份,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和短語充當(dāng)定語。“的”是定語的標(biāo)志。
如:(淺淺的)月光流進(jìn)了村子。
注意:定語后置。“荷塘的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狀語:是動詞、形容詞中心語的修飾成份。副詞、形容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和短語充當(dāng)狀語?!暗亍笔菭钫Z的標(biāo)志。
如: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介賓短語)6、補(bǔ)語:是對動詞、形容詞中心語起補(bǔ)充說明作用的成份。形容詞、動詞、代詞、副詞、數(shù)量詞和短語可以充當(dāng)補(bǔ)語?!暗谩笔茄a(bǔ)語的標(biāo)志。
如:轆轤上那長滿黑斑的麻綆(ɡěnɡ),依然牢牢地吊著。
我的心事,繃得<像調(diào)緊的弦>。備考目標(biāo)梳理文言特殊句式的常見標(biāo)志,學(xué)會準(zhǔn)備辨別句式類型。01在翻譯時,能夠準(zhǔn)確將文言句式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方式。02學(xué)會分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準(zhǔn)確理解詞類活用的意義表達(dá)。03岳飛者,南宋抗金名將也。為奸人秦檜所殺,魂赴天庭,訴冤于靈霄殿。飛曰:“吾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以血肉之軀往來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扶社稷于將傾,拯生靈于涂炭,士民之有識者,云集麾下。繩兀術(shù),搗黃龍,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誠,人神共鑒。孰料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為奸人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翻譯下面的文言小故事。帝曰:“檜安在?”乃命拘檜。曰:“夫飛,何罪之有?何以殺之?虛言之務(wù)去!”對曰:“莫須有!”怒言:“此等奸臣,雖生,何面目以歸宋!宜杖而死?!痹唬骸皺u知罪矣,乞見恕?!痹唬骸白镆阎良?,定不相從許。”乃廷杖之,檜死。帝嘆曰:岳飛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乃曰:“夫飛,爾復(fù)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養(yǎng)也。”帝乃命養(yǎng)其子,以慰其靈。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動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等為謂語,對主語進(jìn)行判斷的句式。
文言文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古文中“是”往往用作代詞)。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1.用“者”和“也”的組合表判斷。(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者,……也(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者也……者,…………,……也①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司馬遷《鴻門宴》)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③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④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⑤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⑥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⑦環(huán)滁皆山也。(歐陽修《醉翁亭記》)例如:2.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pǔpǔ《五人墓碑記》)
所以現(xiàn)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個人。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的《陋室銘》)④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⑤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譯文:敲擊后發(fā)出響亮聲音的石頭,到處都有這樣的。3.用副詞“即、乃、則、耳、必、皆、本、悉、誠、亦、素”等表肯定判斷,兼加強(qiáng)語氣。例如:①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jì)》)②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④田橫,齊之壯士耳。(《赤壁之戰(zhàn)》)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察今》)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⑦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⑧此悉忠良死節(jié)之臣。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⑩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且相如素賤人。4.用否定副詞“非、莫、不、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④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⑤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鐘山記》)⑥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劉基《賣柑者言》)(譯文: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nèi)心破敗得像破棉絮呢?)⑦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魚我所欲也》)/自愧弗如。5.直接表示判斷?!啊?,……”(即:無標(biāo)志判斷句,通過語意,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例如:①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②劉豫州王室之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③臣本布衣。(《出師表》)④今臣亡國賤俘。(《陳情表》)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在使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中,主語和動詞之間,有施、受兩種關(guān)系:主語是動作行為的施動者,這叫做主動句;主語是動作行為的受動者,就叫做被動句。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在使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中,主語和動詞之間,有施、受兩種關(guān)系:主語是動作行為的施動者,這叫做主動句;主語是動作行為的受動者,就叫做被動句。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1.“于”“受……于……”表被動
(“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班固《漢書·陳勝傳》)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張溥《五人墓碑記》)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例如: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過秦論》)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dú)悲?(《歸去來兮辭并序》)3.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見”的特殊用法:
即“見”用在動詞前,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譯為“我、自己”。
A、冀君實(shí)或見恕也。B、生孩六月,慈父見背。C、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D、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太祖被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chuàng)。(陳壽《三國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不怨乎?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5.無標(biāo)志被動句。句中沒有表示被動的標(biāo)志詞,但從語意上可以判定主語是受動者,動詞本身表示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別。(句式:“主動者+動詞”)
例如: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戍卒叫,函谷舉。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哆^秦論》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由是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而劉夙嬰疾病。(被…纏繞。)//則告訴不許。(申訴苦衷不被允許)
文言文中,某些句子的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我們稱之為倒裝句。其倒裝現(xiàn)象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主謂倒裝①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司馬遷
《魏公子列傳》)
【公子為別人的困難而焦急(的精神)表現(xiàn)在哪里呢?】③渺渺兮予懷。(蘇軾《赤壁賦》)④賢哉,回也。(《〈論語〉十二章》)賓語前置
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一般處于謂語之后,用來回答是“誰”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漢語中,卻常常出現(xiàn)賓語放置在謂語之前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就叫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句在文言倒裝句中較為復(fù)雜,判斷方式主要是找準(zhǔn)標(biāo)志,辨清類型。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文言文1、翻譯下列句子。①大王來何操? ②沛公安在?③客何為者?
賓語前置特點(diǎn)一②沛公在哪里?①大王來時攜帶了什么?③客人是干什么的?2、歸納句式特點(diǎn)。①大王來何操?
②沛公安在?③客何為者?
操何在安為何分析句子的特點(diǎn):1、都是疑問句。2、疑問代詞分別是“何”“安”“何”,它們分別作“操”“在”“為”的賓語。特點(diǎn)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疑問代詞:誰、孰、何、胡、奚、曷、安、惡、焉等。賓語前置特點(diǎn)一格式:
主+賓[誰、孰、何、胡、奚、曷、安、惡、焉]+動?判斷句式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疑問代詞。
第二:整個句子必須是疑問句。當(dāng)堂訓(xùn)練:下列句子中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豫州今欲何至?B、臣實(shí)不才,又敢誰怨?C、若事之不濟(jì)(成功),此乃天也。D、何言復(fù)來還!CA、劉豫州現(xiàn)在想要去哪里?B、我確實(shí)沒本事,又能怨恨誰呢?C、如果事情不能夠成功,那是天意??!D、說什么再回來!1、翻譯下列句子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前置特點(diǎn)二鄒忌不相信自己。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古時候的人沒有欺騙我呀。2、歸納句式特點(diǎn)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信自未有之不欺余分析句子的特點(diǎn):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詞;2、都由人稱代詞(“自”“之”“余”)充當(dāng)賓語。特點(diǎn)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否定詞:不、未、莫、無等賓語前置特點(diǎn)二格式:主語+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吾、余、爾、自、之]+動
下列句子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句是()
A、城中皆不之覺B、時人莫之許也C、人馬燒溺死者甚眾D、未之多見也C
當(dāng)堂訓(xùn)練A、城中的人都沒有發(fā)覺。B、當(dāng)時的人都不承認(rèn)這件事。C、被燒死和溺死的人和馬很多。D、(我)沒有見過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定語后置句1、翻譯下列句子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晉,何厭之有?3、唯命是從4、唯利是圖賓語前置特點(diǎn)三不懂得斷句,不明白疑難問題。晉國,怎么會滿足呢?服從命令。貪圖利益,就干任何事。特點(diǎn)三:用“之”、“是”或“唯……是”或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2、歸納句式特點(diǎn)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夫晉,何厭之有?3、唯命是從4、唯利是圖不知句讀、不解惑有何厭唯從命唯圖利這時的“是”或“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無實(shí)在意義。賓語前置特點(diǎn)三格式:主+賓+之(是)+動無乃爾是過與?1、下列句中不是賓語前置的一句是(
)A、沛公安在?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舉。D、爾何知?B當(dāng)堂訓(xùn)練沛公在哪里?雖然我死了,但還有我的兒子。你知道什么推舉的只有有才能的人2、下列各句中不是賓語前置的一句是()A、何陋之有?B、唯余馬首是瞻。C、時不我待。D、馬之千里者D有什么簡陋的呢?看著我馬頭的方向(來決定進(jìn)退)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日行千里的馬
文言文中,當(dāng)相與見放在動詞前面時,一般視作為賓語前置現(xiàn)象,此時相與見一般翻譯為人稱代詞“我”“你”等。例如:
不得便相許誓天不相負(fù)
登即相許和會不相從許
及時相遣歸還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將
嬉戲莫相忘渠會永無緣
誓不相隔吏
誓天不相負(fù)君既若見錄不得便相許登即相許和躡履相逢迎賓語前置特點(diǎn)四
文言文中,常見介詞“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介詞的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下會放在介詞之前。賓語前置特點(diǎn)五一、疑問句格式:主+賓[誰、奚、胡、何、安、惡、焉]+介+動?例1、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譯:不這樣,我(項羽)憑什么到這個地步呢?例2、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譯:我能同誰在一起呢?例3、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
譯:即使活著,(我)憑什么臉面回漢朝去呢!賓語前置特點(diǎn)五二、陳述句
格式:主+賓+介+動
1、一言以蔽之
譯:用一句話來概括它2、夜以繼日
譯:用夜晚來接著白天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譯:希望你不要生氣,我們就把秋天作為婚期。介賓短語中的賓語前置二、陳述句中的介詞賓語前置
特殊的一類:方向詞+介詞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譯:項王、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侍。介賓短語中的賓語前置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取到動詞前,以突出強(qiáng)調(diào)賓語。
四、相、見放在動詞前面,可視作賓語前置。
五、介詞賓語,有時也放在介詞的前面。
總結(jié):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形式1、不是賓語前置的一句是()
A、之二蟲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廣廈千萬間。D、宋何罪之有?C當(dāng)堂訓(xùn)練2、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晉,何厭之有?D、何故而至此?A
D項,①為賓語前置句,②為定語后置句。D
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放在中心詞后。定語后置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2.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3.楚人有涉江者。/客有吹洞簫者4.馬之千里者(《馬說》)5.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荊軻刺秦王》)6.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7.一食或盡粟一石。8.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9.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10.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1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12.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13.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翻譯句子并歸類。1、92、5、103、4、6、117、8、12、13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荊軻刺秦王》)④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⑤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⑥馬之千里者(《馬說》)⑦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⑧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⑨楚人有涉江者。/客有吹洞簫者⑩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一食或盡粟一石。?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②中心詞+定語+者③中心詞+之+定語+者④中心詞+而+定語+者⑤中心詞+有+定語+者①中心詞+之+定語⑥中心語+數(shù)量詞定語狀語(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修飾、限制謂語,文言文中的狀語常用介詞短語、副詞來充當(dāng)。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bǔ)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bǔ)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在翻譯時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常見的狀語后置有如下形式:一般句子的語序:主語+狀語(以、于、乎)+謂語(動詞或形容詞)+賓語狀語后置句的語序:謂語(動詞或形容詞)+
狀語(以、于、乎)+賓語狀語(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①動+以(于、乎)+狀語張良具告以事申之以孝悌之義能謗譏于市朝月出于東山之上青,取之于藍(lá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生乎吾前風(fēng)乎舞雩②形+于(乎)+狀語而青于藍(lán)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異乎三子者之撰動詞或形容詞
+以(于、乎)+狀語文言文語句中根據(jù)習(xí)慣,省略某詞或某種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承賓省略、對話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辨析省略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jìn)行辨析。如果沒有把省略成分補(bǔ)充出來,就會影響句意的準(zhǔn)確性和連貫性。省略句主要有四種形式:省略句1.省略主語。例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黑質(zhì)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說》)沛公謂張良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鼻貢r(
)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2.省略謂語。例如: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缶。——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蒙后省略3.省略賓語。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
)斗卮酒。(《鴻門宴》)豎子不足與(
)謀。(司馬遷《鴻門宴》)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4.省略介詞。例如:將軍戰(zhàn)(
)河北,臣戰(zhàn)(
)河南。今以鐘磬置(
)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晉軍(
)函陵,秦軍(
)氾南。有碑仆(
)道。
文言小故事岳飛者,南宋抗金名將也。為奸人秦檜所殺,魂赴天庭,訴冤于靈霄殿。飛曰:“吾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以血肉之軀往來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扶社稷于將傾,拯生靈于涂炭,士民之有識者,云集麾下。繩兀術(shù),搗黃龍,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誠,人神共鑒。孰料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為奸人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帝曰:“檜安在?”乃命拘檜。曰:“夫飛,何罪之有?何以殺之?虛言之務(wù)去!”對曰:“莫須有!”怒言:“此等奸臣,雖生,何面目以歸宋!宜杖而死。”曰:“檜知罪矣,乞見恕?!痹唬骸白镆阎良?,定不相從許?!蹦送⒄戎?,檜死。帝嘆曰:岳飛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乃曰:“夫飛,爾復(fù)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養(yǎng)也?!钡勰嗣B(yǎng)其子,以慰其靈。文言小故事
岳飛者,南宋抗金名將也。為奸人秦檜所殺,魂赴天庭,訴冤于靈霄殿。飛曰:“吾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以血肉之軀往來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任人唯才是舉,用事唯命是從。扶社稷于將傾,拯生靈于涂炭,士民之有識者,云集麾下。繩兀術(shù),搗黃龍,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誠,人神共鑒。孰料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為奸人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氣不張,則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愿帝拘之?!?/p>
帝曰:“檜安在?”乃命拘檜。曰:“夫飛,何罪之有?何以殺之?虛言之務(wù)去!”對曰:“莫須有!”怒言:“此等奸臣,雖生,何面目以歸宋!宜杖而死?!痹唬骸皺u知罪矣,乞見恕?!痹唬骸白镆阎良?,定不相從許?!蹦送⒄戎?,檜死。帝嘆曰:岳飛之不余欺也。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乃曰:“夫飛,爾復(fù)何憾?”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養(yǎng)也?!钡勰嗣B(yǎng)其子,以慰其靈。
固定句式(固定結(jié)構(gòu))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既然是固定句式,那就是說搭配是固定的,翻譯也是固定的。只要記住其固定搭配和譯法即可。它的語法特點(diǎn)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dá)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固定句式安所(……地方)。將軍迎曹,欲安所歸乎?將軍要是迎順曹操,到底是想要得到一個什么歸宿呢?何所
[“所……者為何”,可譯為“……的(人、事、物)是什么”]。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思念什么。何以(用什么辦法、為什么、憑借什么)。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君何以知燕王?1.表疑問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怎么、怎么樣、怎么辦)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憑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樣呢?”②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司馬遷《鴻門宴》)現(xiàn)在出來了,沒有告辭,這個事怎么辦?③景公問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春秋·問上十八》)景公問晏子說:“明白的君王教化民眾是怎么樣的?”1.表疑問“如……何”
“若……何”
“奈(之)……何”:(“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么對付(處置、安頓)……”)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②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鄭伯克段于鄢》)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您將怎么處理這件事?③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jì)》虞姬啊,虞姬啊,我該把你怎么辦啊?④則較死為苦也,(這)將奈之何?(林覺民《與妻書》)那么(這種離散)比死要痛苦啊,(這)將怎么辦呢?1.表疑問(補(bǔ)充)
“何也”
“何哉”(“為什么呢”)①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自己死在別人手中,被天下人恥笑,(這是)為什么呢?③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蘇軾《石鐘山記》)可是唯獨(dú)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1.表疑問(補(bǔ)充)
不亦……乎?(不是……嗎?
不也……嗎?
難道不……嗎?);①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學(xué)習(xí)并時常溫習(xí),不也是(很)愉快嗎?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莊周《逍遙游》)但是彭祖現(xiàn)在獨(dú)以長壽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這不是很可悲嗎?2.表反問何……為、何以……為、奚以……為(還要……干什么、何必……呢、哪里用得著……呢)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現(xiàn)在人家好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們是魚和肉,還要告辭干什么呢?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周《逍遙游》)哪里用得著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2.表反問何……之有【有什么……呢,是“有何……”的倒裝(賓語前置)】①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過錯呢?何有(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關(guān)系)何有于……(對于……來說,又有什么呢)①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默默地記住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有什么難呢?2.表反問庸……乎(哪管……呢、難道……嗎);①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我(是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2.表反問其……乎(難道……嗎、大概……吧);①其皆出于此乎?(《師說》)難道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嗎?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東西,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2.表反問如之何、奈何
(怎么能……呢)。①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王風(fēng)·君子于役》)我的丈夫服役遠(yuǎn)在異鄉(xiāng),我怎么能不想念呢!②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君臣間的禮儀,怎么能把它廢掉呢?③奈何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為什么搜刮人民的財物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時卻象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2.表反問豈……乎、豈……哉、豈……耶(邪)(怎么……呢、哪里……呢、難道……嗎)①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鴻門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關(guān)中,您怎么能輕易進(jìn)關(guān)呢!②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即使一萬次被殺戮,難道我還會后悔嗎?③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盛衰變化的規(guī)律,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guān)的嗎!2.表反問不為……乎、
非……歟
(不是……嗎)①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這不就是說離我們遠(yuǎn)的東西看起來小,離我們近的東西看起來大嗎?②子非三閭大夫歟?(司馬遷《屈原列傳》)你不是三閭大夫嗎?2.表反問獨(dú)……哉(乎、耶)、
顧……哉
(
難道……嗎
)①相如雖駑,獨(dú)畏廉將軍哉?(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我雖然無能,難道怕廉將軍嗎?②縱彼不言,籍獨(dú)不愧于心乎?縱使他們什么都不說,我難道就不會有愧于心嗎?③獨(dú)不憐公子姊邪?(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難道公子就不可憐公子您的姐姐嗎?④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這個和尚么?2.表反問“……乎”"安……乎"“安……哉”("怎么……呢"
"哪里……呢")①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但是劉豫州剛敗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勢呢?
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哪里知道鴻鵠的遠(yuǎn)大志向呢!2.表反問安能
、何能、
何得(“怎么能”)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呢?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2.表反問得非……歟、豈非……歟(難道不是……嗎)①得非諸侯之盛強(qiáng),末大不掉之咎歟?(柳宗元《封建論》)(這)難道不是諸侯勢力太強(qiáng)大(而指揮不動),(就像)尾巴太大以至搖擺不動(所造成)的過失嗎?2.表反問能無……乎
(怎么不……呢)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司馬遷《屈原列傳》)誠信卻被懷疑,忠誠卻被毀謗,能沒有怨恨嗎?況……乎
(何況……呢)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現(xiàn)在把鐘磬(兩種樂器)放在水中,即使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們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2.表反問得無……乎、無乃……乎、無乃……與(莫非……吧、能沒有……嗎、該不會……吧、恐怕……吧);①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③無乃爾是過與(歟)?(《季氏將伐顓臾》)恐怕該責(zé)備你吧?3.表推測、商榷……之謂……(也、乎)(說的就是……吧;這就叫做;就是)。①此之謂失其本心。這說的就是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②夫子之謂也?!洱R桓晉文之事》說的就是先生你這樣的人。③世之英雄,其飛之謂乎!當(dāng)世的大英雄,大概說的就是岳飛吧!3.表推測、商榷3.表推測、商榷……之謂(也、乎)(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②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guó)之謂也。(《左傳·僖公五年》)諺語中說的“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大概說的就是虞國與虢國的關(guān)系吧?!鼛住瓪e
(……或許……吧、大概……吧)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我們君王大概沒有什么病吧?其……歟
(兼表反問,不是……嗎)
①其可怪也歟?不是很奇怪嗎?3.表推測、商榷4.表感嘆(1)“何其……”(“多么”,“怎么那么……”、“為什么這么……”)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灾劣趯μ彀l(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4.表感嘆(2)“一何”
(“何等”
“多么”)①使君一何愚!(《陌上?!?使君(你是)多么愚蠢啊!②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差役吼得多么兇狠啊!老婦人啼哭得多么可憐啊!(3)“直……耳”
(“只不過……罷了”)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只不過沒有(跑)百步罷了,這也是逃跑啊。4.表感嘆孰與、
與……孰……(“跟……比較,哪一個……”
“……比……怎么樣”)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你認(rèn)為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②吾與徐公孰美?孰若
(“哪里比得上”)①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后漢書·逸民傳·龐公》)只保護(hù)自身,哪里比得上保全全天下呢?5.表比較非……則
(不是……就是……);①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dú)存。(柳宗元《捕蛇者說》)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墒俏覅s憑借捕蛇這個差事才存活了下來。其……其……
(是……還是……)。①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天色深藍(lán),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地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6.表示選擇(1)“有以”(“有用來……的東西、辦法)“無以”(“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①項王未有以應(yīng)。(司馬遷《鴻門宴》)項王沒有用來回答的(話)。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勸學(xué)》)所以不累積一小步,就沒有用來到達(dá)千里之地(的辦法)。7.表示陳述、指代、認(rèn)定(2)“有所”
(“有……的人、物、事、地方、原因、方法”)①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司馬遷《鴻門宴》)我(率軍)進(jìn)入函谷關(guān),財物絲毫不敢據(jù)為己有?!盁o所”
(“沒有……的人、物、事、地方、原因、方法)②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F(xiàn)在進(jìn)了關(guān)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③質(zhì)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shù)十騎,幾無所逃死。(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天剛亮(的時候),(到)竹林中躲避哨兵,(遇到)幾十名巡邏的騎兵,幾乎沒有地方逃避而(差點(diǎn))死掉。7.表示陳述、指代、認(rèn)定(3)“是故”
“是以”(表示結(jié)果,可譯為“因此、所以”)①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因此不分地位顯貴或是低下,無論年齡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②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蘇軾《石鐘山記》)我因此寫下了這篇記,感嘆酈道元(記敘)的(過分)簡單,并且嘲笑李渤的鄙陋。7.表示陳述、指代、認(rèn)定(補(bǔ)充)雖然
(雖然這樣、即使如此)。雖然,猶有未樹也。(莊子《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2024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成長的時空第四課幸福和睦的家庭情境基礎(chǔ)小練新人教版
- 2025年臨時租房協(xié)議考研范文(2篇)
- 2025年倉儲租賃合同例文(三篇)
- 游戲廳裝修工程協(xié)議
- 主題公園商鋪居間合同
- 體育館裝修施工合同協(xié)議書
- 鹽田古典聲學(xué)裝修施工方案
- 機(jī)場候機(jī)廳墻面裝修協(xié)議
- 木材短途運(yùn)輸協(xié)議
- 服裝店內(nèi)部裝修項目協(xié)議
- 父母贈與協(xié)議書
- 2025節(jié)后復(fù)工安全工作重點(diǎn)(培訓(xùn)課件)
- 員工之愛崗敬業(yè)培訓(xùn)課件1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路徑研究
- 《宗教與文化》課件
- 醫(yī)療機(jī)構(gòu)依法執(zhí)業(yè)自查管理辦法
- 《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及對策研究》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xì)v史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專題14 中國古代史(非選擇題)(原卷版)
- JGJT46-2024《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shù)標(biāo)準(zhǔn)》條文解讀
- 2022年云南省公務(wù)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縣鄉(xiāng)卷)及答案解析
- 大學(xué)輔導(dǎo)員崗位考核參考指標(biāo)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