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語文】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語文】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語文】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語文】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臨俯瞰,共賞詩情《望岳》《登飛來峰》對比賞析學習目標1.學習并了解“登臨詩”的基本特點。2.學習用“品情”的方法進行詩歌對比閱讀。3.理解“登高”這一文化現(xiàn)象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學習目標一:關(guān)于“登臨詩”學習一種題材:登臨詩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臨某處(山、亭、樓、閣等)而生發(fā)某種或某些情思的詩詞。題目主要有“登某處”“上某處”“望某處”等。齊誦詩歌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登飛來峰杜甫正青春宦海沉浮王安石《望岳》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現(xiàn)實,故他的詩被譽為“詩史”。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年代。他的詩風格多沉郁頓挫。因他的詩多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后人尊稱他為“詩圣”。把握節(jié)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fú五言詩二三斷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遠望泰山的整體形象:綿延、蒼翠、高大)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樣子的嗎?泰山橫跨齊魯,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寫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高大巍峨)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寫細望泰山的景物、詩人感受

)山中層云生起,使心胸震蕩;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心中的愿望

)終要登上泰山頂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巒都顯得渺小了。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設問的修辭,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知識點歸納:1.品味“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鐘”或“割”字的妙處?!扮姟笔蔷奂囊馑迹\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割”是分割的意思,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點。流露了詩人對泰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了什么景象?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描繪了山中層云生起,傍晚時分飛鳥歸林的景象,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3.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作賞析。直抒胸臆。它不僅是詩人要攀登泰山頂峰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樂觀自信、積極向上,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蘊含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主旨: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樂觀自信、積極向上,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練習1、《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1.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

氣勢和

的景色。中考鏈接望高大巍峨2.“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

的特點。高大巍峨3.“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的特點。神奇秀麗4.“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皼Q眥入歸鳥”一句蘊涵了().神奇秀麗參天聳立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選出對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此句寫近望所見,未了,有綿綿不盡之意。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秀美,用是虛筆,下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C、"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富有哲理,表達作者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A21.選出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全詩緊扣“望”字來寫,“望”的角度是由遠望到近望。B.“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對仗工整,表達了作者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C.最能體現(xiàn)詩人希望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D.詩歌的前六句寫詩人遠望泰山,描繪了泰山的神奇與秀麗;后兩句是寫詩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D《登飛來峰》作者簡介王安石,字

,晚號

。朝代家、家、家,

之一。著有

。宋神宗時,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現(xiàn)了他勇于革新,不畏眾議的精神。介甫半山唐宋八大家《臨川先生文集》北宋政治文學思想

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厩に糠浅8叩乃?。古代以八尺為一尋。【浮云】浮云:飄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比喻奸邪之臣。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薄就邸浚哼h望的眼睛?!揪墶恳驗??!咀罡邔印?最高處?!旧怼浚鹤陨?,自己。一座高聳入云的寶塔矗立在飛來峰上,十分壯觀。每當雄雞報曉時,站在高高的寶塔上,就能看到太陽升起的壯美景象。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只因為自己身處最高處。從描寫角度賞析“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這兩句也點出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喻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也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飛來山上千尋塔”為正面描寫,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塔之高;“聞說雞鳴見日升”通過聞雞鳴見日升的想象虛寫塔之高。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說說你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解?!案≡啤北扔骷樾靶∪?。既寫了眼前之景,又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表現(xiàn)了詩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因為自己身處最高處。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主旨:

表現(xiàn)作者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以及大無畏的精神。1.王安石《登飛來峰》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迸c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練習: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當時的保守勢力)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實力。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D分組合作,填寫表格創(chuàng)作年齡地點景物特點詩人境遇詩人性格時代背景《望岳》《登飛來峰》學習目標二:學習“品情”品情登高望遠不同情詩詞特點杜甫(沉郁頓挫)王安石(含蓄深沉)

關(guān)鍵詞:一往無前,鴻鵠之志《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剛涉京城官場的作品,正值國家改革時期。關(guān)鍵詞:意氣風發(fā),壯志凌云,《望岳》寫于詩人24歲,詩人落榜不久。二者結(jié)合創(chuàng)作年齡登臨地點景物詩人境遇詩人性格時代背景《望岳》二十多歲泰山高大,巍峨,神奇,秀麗剛剛落榜不久豪邁豁達盛唐《登飛來峰》三十多歲飛來峰高大,遼遠出涉京城官場曠達勇敢北宋改革時期學習目標二:學習“品情”詩人的共同之“情”壯志凌云VS鴻鵠之志

豪情詩人的不同之“情”落榜無畏VS宦海激流

“坐標”不同而“情”不同回顧:《望岳》這組詩就是在杜甫24歲時寫成的,詩人剛剛落榜不久?!兜秋w來峰》這首詩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意氣風發(fā)。生命的坐標賦予兩個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沉郁頓挫充滿“唐情”,含蓄深沉合乎“宋理”情

-杜甫之情:雖考場失意,仍充滿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

-王安石之情: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登高【作者】杜甫(56歲)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賞析練習(品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