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蘇州市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版)_第1頁
2024年蘇州市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版)_第2頁
2024年蘇州市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版)_第3頁
2024年蘇州市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版)_第4頁
2024年蘇州市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史記》自是中國第一部史書,但我們最當(dāng)注意的是,“為作史而作史”,不過是近代

史學(xué)家的新觀念;從前,史家作史,大都另有一“超史的”目的,而借史事為其手段。

此在各國舊史皆然,而中國為尤甚也。孔子所作《春秋》,表面上像一部二百四十年的

史,但其中實蘊含無數(shù)“微言大義”,所以后世學(xué)者不謂之史而謂之經(jīng)。司馬遷是當(dāng)時

春秋家大師董仲舒的受業(yè)弟子,他作《史記》蓋竊比《春秋》,故其《自序》開頭引仲

舒所述孔子之言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币馑枷袷钦f:

“我本有種種理想,將以覺民而救世,但憑空發(fā)議論,難以警切,不如借現(xiàn)成歷史上的

事實做個題目,使讀者更為親切有味云爾?!薄洞呵铩分既ぜ热绱耍瑒t竊比《春秋》之

《史記》可知。故司馬遷《報任安書》說:“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

言?!薄蹲孕颉氛f:“略以拾遺補藪,成一家之言,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

諸名山,副在京師,俟后世圣人君子?!庇纱擞^之,其著書最大目的,乃在發(fā)表司馬氏

“一家之言”,與荀卿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質(zhì)正同。不過其“一家之

言”,乃借史的形式以發(fā)表耳。故僅以近代史的觀念讀《史記》,非能知《史記》者也。

(摘編自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史記》)

材料二:

《史記》雖然竊比《春秋》,卻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書法,只據(jù)事實錄,使善惡自見。

書里也有議論,那不過是著者牢騷之辭,與大體是無關(guān)的。原來司馬遷自遭李陵之禍,

更加努力著書。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身廢名裂,要發(fā)抒意中的郁結(jié),只有這一條通路。他在

《報任安書》和《史記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韓非諸賢圣,都是發(fā)憤才著書的。他自

己也是個發(fā)憤著書的人。天道的無常,世變的無常,引起了他的慨嘆;他悲天憫人,發(fā)

為牢騷抑揚之辭。這增加了他的書的情韻。后世論文的人推尊《史記》,一個原因便在

這里。

《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jì),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

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

史家稱為“紀(jì)傳體”,因為“紀(jì)傳”是最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斷片的雜記,便是順案

年月的纂錄;自出機杼,創(chuàng)立規(guī)模,以駕馭去取各種史料的,從《史記》起始。司馬遷

的確能夠貫穿經(jīng)傳,整齊百家雜語,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齊”的必要,并知道怎樣去

“整齊”:這不只是祖述,實在是創(chuàng)作,是以述為作。他這樣將自有文化以來三千年間

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爐而冶之”,卻反映著秦漢大一統(tǒng)的局勢?!洞呵镒笫蟼鳌冯m

也可算通史,但是規(guī)模完具的通史,還得推《史記》為第一部書。班固根據(jù)他父親班彪

的意見,說司馬遷“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

惡,故謂之實錄"?!爸薄笔恰昂喪 钡囊馑?;簡省而能明確,便見本領(lǐng)。《史記》共

一百三十篇,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shù);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他最長于描寫;

靠了他的筆,古代許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還活現(xiàn)在紙上。

(摘編自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史記漢書》)

材料三:

《史記》為正史中第一部,后來的史書,都系沿襲它的體例。然而,《史記》的體例,

也有其由來。蓋當(dāng)太史公時,前代所留遺的史材,除述制度的典禮以外,其述人事的,

可分為《春秋》《系世》《語》三者?!妒酚洝返哪瓯?、世表,系據(jù)《春秋》《系世》

制成;本紀(jì)、世家,有兼據(jù)《春秋》及《系世》的,亦有更益之以《語》的;而列傳則

大致系根據(jù)于《語》。知此,則知《史記》之記事,以人為綱,以致將事實寸寸割裂,

要看一件大事,必須兼閱本紀(jì)及許多篇傳,殊覺不便,其咎實不在于太史公。因為太史

公所據(jù)的材料,是各有來源,本不相干的。照古人“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法則,異

來源的材料,本不以之互相訂補,并不使之錯居一簡。譬如《齊世家》和《管晏列傳》,

《魯世家》和《孔子世家》,便是各有來源,不能攙雜的?!妒酚洝返亩鄰?fù)重、矛盾,

即由于此。而《史記》的列傳,所以忽詳忽略,或分或合,莫名其妙的,亦由于此。譬

如管仲、樂毅,是何等大人物?然而《管晏列傳》中,所詳敘的,只有管仲和鮑叔的關(guān)

系,述其相桓公、霸諸侯之事反甚略。樂毅亦然,于其外交及軍事,并沒有詳敘,而只

備載其和燕惠王往返的書函。老子為什么要和韓非同傳?《孟子荀卿列傳》中,為什么

要兼載這許多人?而又語焉不詳?后世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想出許多說法來,總不能使人滿

意。如其不用私智穿鑿,而但就古書之義例求之,則可以一語斬盡葛藤,目:其所據(jù)之

材料,本來如是而已。普通列傳,傳者以人為主,則史公亦以人為主而傳之。類傳的傳

者,以事為主,則史公亦以事為主而傳之。這種體例,如其說是好的,史公不應(yīng)盡冒其

功;如其說是壞的,史公亦不能盡尸其咎,正和后來的史家,襲用《史記》的體例,只

負模仿的責(zé)任,不負創(chuàng)作的責(zé)任一樣。

(摘編自呂思勉《古史家傳記文選?導(dǎo)言》)

L下列對材料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是一部有著“超史的”目的的史書,蘊含無數(shù)“微言大義”,后世稱之為經(jīng)。

B.司馬遷《自序》中引述孔子之言,他對孔子借《春秋》寄托儒家理想的旨趣是認同的。

C.司馬遷將《史記》比《春秋》,旨在闡發(fā)議論,因此不能以近代史的觀念讀《史記》。

D.讀懂《史記》,應(yīng)透過書中的史實去把握司馬遷的“一家之言”,了解其著書的目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認為《史記》與《春秋》在寫法上有不同,《史記》中的議論是司馬遷的牢騷。

B.材料二認為《史記》之所以受到肯定與推崇,就是因為司馬遷的牢騷增加了書的情韻。

C.材料:對《史記》的體例也有所論述,肯定了“列傳”中人物寫法上的長處及其效果。

D.材料三對《史記》的列傳“忽詳忽略,或分或合”安排的原因,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3.根據(jù)材料,下列解說及推斷不正確一項是()

A.《史記》的性質(zhì)與荀卿的《荀子》相同,由此可見《荀子》的思想與《史記》的觀點

是一致的。

B.《史記》是第一部規(guī)模完備的紀(jì)傳體通史,因“紀(jì)傳”是書中最重要的部分,故史家

稱之為“紀(jì)傳體”。

C.《史記》中的“列傳”在具體的寫作安排上有令人費解的地方,后世有不少學(xué)者試圖

對此作出解說。

D.個人的慘痛遭遇對司馬遷影響很大,也正是這遭遇讓“據(jù)事實錄”的《史記》多了他

自己的“聲音”。

4.下列有關(guān)《史記》的評論,適合作為材料三論據(jù)的一項是()

A.凡史官記事,善惡必書。遷所著《史記》,但漢家不善之事,皆為謗也。(《后漢書》)

B.至于采經(jīng)摭傳,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務(wù)欲以多聞廣載為功,論議淺

而不篤。(《后漢書》)

C.若乃同為一事,分在數(shù)篇,斷續(xù)相離,前后屢出,……此其所以為短也。(《史通》)

D.當(dāng)遷之時,……得書之路未廣,亙?nèi)曛芳?,而局踏于七八種書,所可為遷恨者,

博不足也。(《通志》)

5.朱自清認為司馬遷著《史記》是“以述為作”,這一觀點與材料一中梁啟超對《史記》

的認識有相同之處。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談?wù)勀愕睦斫狻?/p>

(二)現(xiàn)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滑竿㈤

蕭紅

黃河邊上的驢子,垂著頭的,細腿的,穿著自己的破爛的毛皮的,它們“劃”著無邊蒼

老的曠野,如同枯樹根又在人間活動了起來。

它們的眼睛永遠為了遮天的沙土而垂著淚,鼻子的響聲永遠攪在黃色的大風(fēng)里,那沙沙

地足音,只有在黃昏以后,一切都停息了的時候才能聽到。

而四川的轎夫,同樣會發(fā)出那沙沙的足音。下坡路,他們的腿,輕捷得連他們自己也不

能夠止住,蹣跚地他們控制了這狹小的山路。他們的血液驕傲的跳動著,好像他們停止

了呼吸,只聽到草鞋觸著石級的聲音。在山澗中,在流泉中,在煙霧中,在凄慘的飛著

細雨的斜坡上,他們喊著:左手!

迎面走來的,擔(dān)著草鞋的擔(dān)子,背著青菜的孩子,牽著一條黃牛的老頭,趕著三個小豬

的女人,他們也都為著這下山的轎子讓開路。因為他們走得快,就像流泉一樣的,一刻

也不能夠止息。

一到拔坡的時候,他們的腳步聲便不響了。迎面遇到來人的時候,他們喊著左手或右手

的聲音只有粗嘎,而一點也不強烈。因為他們開始喘息,他們的肺葉開始擴張,①發(fā)出

來好像風(fēng)扇在他們的胸膛里扇起來的聲音,那破片做的衣裳在吱吱響的轎子下面,有秩

序的向左或向右擺動。汗珠在頭發(fā)梢上靜靜的站著,他們走得當(dāng)心而出奇的慢,而轎子

仍舊像要破碎了似的叫。像是迎著大風(fēng)向前走,②像是海船臨靠岸時遇到了潮頭一樣困

楚。

他們并不是巨象,卻發(fā)出來巨象呼喘似的聲音。

早晨他們吃了一碗四個大銅板的面,晚上再吃一碗,一天八個大銅板。甚或有一天不吃

什么的,全靠抽一點大煙來支撐自己。所以瘦弱蒼白,③有的像化石人似的,還有點透

里。若讓他們自己支持著自己都有點奇怪,他們隨時要倒下來的樣子。

可是來往上下山的人,卻擔(dān)在他們的肩上。

有一次我偶爾和他們談起做爆竹的方法來,其中的一個轎夫,不但曉得做爆竹的方法,

還曉得做槍藥的方法。他說用破軍衣,破棉花,破軍帽,加上火硝,硫磺,就可以做槍

藥。他還怕我不明白槍藥。他又說:

“那就是做子彈?!?/p>

“你怎么曉得做子彈?”

他說他當(dāng)兵,還當(dāng)過班長。

這時候,前邊的那個轎夫一聲不響。轎桿在肩上,一會兒換換左手,一會兒又換換右手。

后邊的就接連著發(fā)了議論:

“小日本不可怕,就怕心不齊。中國人心齊,他就治不了。前幾天飛機來炸,炸在朝天

門。那好做啥子呀!飛機炸就占了中國?我們可不能講和,講和就白亡了國。日本人壞

呀!日本人狠哪!報紙上去年沒少畫他們殺中國人的圖。我們中國人抓住他們的俘虜,

一律優(yōu)待。可是說日本人也不都壞,說是不當(dāng)兵不行,抓上船就載到中國來……”

“是的……老百姓也和中國老百姓一樣好。就是日本軍閥壞……”我回答他。

就快走上高坡了,一過了前邊的石板橋,隔著這一個山頭又看到另外的一個山頭。④云

煙從那個山慢慢的沉落下來,沉落到山腰了,仍舊往下沉落,一道深灰色的,一道淺灰

色的,大團的游絲似的縛著山腰。我的轎子要繞過那個有云煙的尖頂?shù)纳?。兩個轎夫都

開始吃力了。我能夠聽得見的,是后邊的這一個,喘息的聲音又開始了。我一聽到他的

聲音,就想起海上在呼喘著的活著的蛤蟆。因為他的聲音就帶著起伏、擴張、呼煽的感

覺。他們腳下刷刷的聲音,這時候沒有了。伴著呼喘的是轎桿的竹子的鳴叫。坐在轎子

上的人,隨著他們沉重的腳步的起伏在一升一落的。在那么多的石級上,若有一個石級

不留心踏滑了,連人帶轎子要一齊滾下山澗去。

因為山上的路只有二尺多寬,遇到迎面而來的轎子,往往是彼此摩擦著走過。假若摩擦

得厲害一點,誰若靠著山澗的一面,誰就要滾下山澗去。山峰在前邊那么高,高得插進

云霄似的。山壁有的地方掛著一條小小的流泉,這流泉從山頂上一直掛到深澗中。再從

澗底流到另一面天地去,就是說,從山的這面又流到山的那面去了。同時流泉們發(fā)著唧

鈴鈴的聲音。山風(fēng)陰森的浸著人的皮膚。這時候,真有點害怕,可是轉(zhuǎn)頭一看,在山澗

的邊上都掛著人,在亂草中,耙子的聲音刷刷地響著。原來是女人和小孩子在集著野柴。

后邊的轎夫說:

“整天忙生活……連報紙也不??矗ㄋf過他在軍隊??磮蠹垼┱烀ι顚τ趪?/p>

家就疏忽了”

正是拔坡的時候,他的話和轎桿的聲響攪在了一起。

對于滑竿,我想他倆的肩膀,本來是肩不起的,但也肩起了。本來不應(yīng)該擔(dān)在他們的肩

上的,但他們也擔(dān)起了。就如黃河北的驢子,垂著頭的,細腿的,使馬看不起的驢子,

也轉(zhuǎn)運著國家的軍糧。

1939年春

(有刪改)

【注】滑竿:是一種舊式的交通工具,由兩個人抬著走。文中的轎子即滑竿。

6.下列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輕捷得連他們自己也不能夠止住”,以夸張的口吻寫轎夫們下坡時的速度之快,反

映了他們?yōu)樯嫸Χ喔苫畹臓顟B(tài)。

B.轎夫一天只吃兩頓,有時一天什么都不吃,以抽大煙來支撐自己去抬滑竿掙錢,這些

細節(jié)真實再現(xiàn)了轎夫艱苦生活的境況。

C.從“我”和轎夫關(guān)于“小日本”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到當(dāng)時百姓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和自己不能去前線抗日的遺憾。

D.文章通過描寫各種聲音,如轎夫上坡時的喘息、沉重的腳步、轎子破碎似的鳴叫,表

現(xiàn)了轎夫討生活的艱難。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①以風(fēng)扇扇動的聲音來寫拔坡時轎夫喘息的急促強烈,表現(xiàn)他們抬轎上山的艱難。

B.句②把轎夫抬轎上坡比作“海船靠岸時遇到了潮頭”,表現(xiàn)轎夫行走于險境的困難和

謹慎。

C.句③以“化石人”形容轎夫,生動地寫出了轎夫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瘦弱蒼白的形象特點。

D.句④以“游絲”寫山腰,強調(diào)了山路的狹窄、曲折、陡峭,突出轎夫工作環(huán)境的危險。

8.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都寫到了黃河邊上的驢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9.有人評價說,蕭紅從不強行拔高筆下的人物,她的散文中沒有高大的英雄,只有閃爍

著人性光輝的底層小人物。請結(jié)合文章,談?wù)勀銓@一評價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軾每讀《詩》至《鵡鵑》,讀《書》至《君燕》,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

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見匪虎,

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狈蜃佑腿欢υ唬骸盎?!使?fàn)柖嘭?,吾為爾宰?!狈蛱?/p>

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

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

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茍其

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shù)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

不尤人。”蓋“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執(zhí)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

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愿與聞焉。

(節(jié)選自蘇軾《上梅直講書》)

材料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日:“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篋;由也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p>

“赤!爾何如?”

對目:“非日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p>

夫子喟然嘆目:“吾與點也!”

(節(jié)選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

號涂黑。

茍其A僥一時之幸B從車騎C數(shù)十人D使閭巷小民E聚觀F贊嘆之G亦何以易H此

樂也

1L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書》至《君爽》”的“書”與《諫逐客書》《答司馬諫議書》中的“書”意思

相同。

B.竊,私自、私下。與“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中的“竊”的意思相同。

C.執(zhí)事,對對方的敬稱?!稜T之武退秦師》“敢以煩執(zhí)事”的“執(zhí)事”也是這個意思。

D.聞,聽見。與“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聞”含義相同,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認為周公富貴不如孔子之貧賤,其原因是周公身邊的人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

B.蘇軾認為孔子雖然貧賤,但是有理解自己的賢能弟子陪伴,這就足夠快樂了。

C.蘇軾認為既不奢求富貴,也不安于貧賤,要與有賢能的人為友,生活才是值得的。

D.子路志在強國;冉有志在富民;公西華志在相禮;曾皙言志得到了孔子的認可。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然,不容何?。坎蝗萑缓笠娋?。

(2)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14.簡要分析材料一中孔子對顏淵“油然而笑”的原因。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單門稀。

綠竹含新粉①,紅蓮落故衣②。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注】①新粉,新生的竹子,在筍殼脫落處有一層白色粉末。②故衣,指枯萎的花瓣。

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寂寞掩柴扉”,有人認為是寫詩人“關(guān)門不出”的寂寞生活,但從全詩所寫之景看,

解作詩人“關(guān)門外出”似更合理。

B.“蒼茫對落暉”,即“對蒼茫落暉”,其中“蒼?!币徽Z寫出了詩人面對落日產(chǎn)生的

曠遠、迷茫、空落而又清寂的感受。

C.“鶴巢松樹遍”,意思是詩人隱居之地的松林里,到處都是歸巢的仙鶴,這與陶淵明

的“羈鳥戀舊林”一句的意思相近。

D.“人訪草門稀”,是說很少有人前來造訪詩人,以致詩人門前車馬冷落,這種境況與

詩歌首句中的“寂寞”相呼應(yīng)。

16.有人認為這首詩“寂寞中景色鮮活”。請結(jié)合詩歌最后兩聯(lián)簡述“景色鮮活”的表

現(xiàn)。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戰(zhàn)國時的六國,擁“五倍之地,十倍之眾”,卻亡于秦國。蘇洵認為六國滅

亡的理由是“”;杜牧則認為“”,就能抵御秦國。

(2)蘇軾《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描寫作者乘一葉扁舟浮

于浩瀚水面,境界高遠,與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

兩句所寫景致十分相似。

(3)“空山”,是古典詩詞中文人喜用的語境,以此來描繪自然景色并展現(xiàn)內(nèi)心

世界,比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小說史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從單一到復(fù)雜的發(fā)展歷程。“背面敷粉”在《三國演義》

和《水滸》里還沒有被廣泛運用。到了《紅樓夢》里,成為塑造主要人物的基本手法之

-O《紅樓夢》開筆寫作之前,作者已對全書結(jié)構(gòu)有了通盤考慮,雖然后四十回是別人

續(xù)補的,但并不妨礙這部小說成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峰,一部沒有寫完的小說,達到

這么高的成就,這主要得力于作家把人物塑造放在第一位。①,

在很大程度上又歸功于對人物正面的和“背面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寫,眾多的人物成

為名副其實的圓形人物。

《紅樓夢》的作者要突出林黛玉的單純、真摯,卻處處寫她的嫉妒、尖刻,越是寫她嫉

妒、尖刻,越顯得她單純、真摯。要突出薛寶釵的胸有城府,卻處處寫她的寬厚、隨和,

越是寫她寬厚、隨和,越顯得她胸有城府。在《紅樓夢》之前、同時和之后的許多才子

佳人小說,里面的主人公無一例外的是才子佳人,結(jié)果只是使讀者生厭。而《紅樓夢》

里,林黛玉第一天出現(xiàn)在榮國府,眾人觀察她“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卻怯弱不勝,

卻有一段自然的風(fēng)流態(tài)度”——如此而已。這么一個怯弱少女,②O

這種人物描寫技巧的依據(jù)是什么呢?現(xiàn)實生活里的人就是這樣,沒有一個完全單色調(diào)的

人。人性、人心總是③,其中包括彼此對立的方面。

18.請根據(jù)語段內(nèi)容,解釋“背面敷粉”的內(nèi)涵。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

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一有警報,

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報”。也有叫“逃警報”或“躲警報”的,都不如“跑

警報”準(zhǔn)確。

跑警報大都漫山遍野,但也有幾個比較集中的點。一個點在古驛道右側(cè)一處橫斷的山溝

(大概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有人在溝壁上修了一些私人專用的防空洞。這些防空洞

不僅表面光潔,而且有的還用碎石子或碎光片嵌出圖案,綴成對聯(lián)。對聯(lián)大都有新意。

我至今記得一副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

對聯(lián)嵌綴者的閑情逸致是很叫人佩服的。

警報有三種。預(yù)行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機已經(jīng)起飛??找u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

機進入云南省境了,但是不一定到昆明來。等到汽笛拉了緊急警報,這才可以肯定是朝

昆明來的??找u警報到緊急警報之間,有時要間隔很長時間,溝里沒有太陽,過早地像

云岡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無聊,所以到了這里的人都不忙下溝,先在溝上看書、閑聊、

打橋牌。聯(lián)大的學(xué)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對跑警報太有經(jīng)驗了,從來不倉皇失措。

緊急警報過后,日本飛機轟炸已畢,人們就輕松下來。不一會兒,大家就起身拍拍塵土,

絡(luò)繹不絕地返回市里。

日本人派飛機來轟炸昆明,用意不過是嚇唬嚇唬昆明人。他們不知道,我們這個民族,

長期以來,生于憂患,已經(jīng)很“皮實”了,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zāi)難,都用一種“儒道

互補”的精神對待。其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20.下列句子中的“不過”和文中加點的“不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上得岡子,當(dāng)不過這熱,權(quán)且在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涼了行。

B.我派人到無錫打聽過。一一不過也許湊巧你會知道。

C.這里所舉中醫(y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

D.你還是逃不過讒人的誹謗。

21.為什么“跑警報”比“逃警報”“躲警報”好?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分析。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對聯(lián)使用了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兒童游樂園里,一個中年婦女正在兜售氣球。忽然,狂風(fēng)吹來,系在自行車后座的一大

把氣球不翼而飛。婦女束手,眼巴巴地看著氣球向空中飄去……

有人拍下了氣球飄走的瞬間,將它傳在網(wǎng)上,并配了一段文字:抓不住就放手吧,你看

那放手的一瞬間有多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zhǔn)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C“因此不能以近代史的觀念讀《史記》”錯誤。根據(jù)材料一“故僅以近代史的觀

念讀《史記》,非能知《史記》者也”,可知是只以近代史的觀念讀《史記》,不能深

入了解《史記》,而不是“不能以近代史的觀念讀《史記》”。

2.B.B.“就是因為司馬遷的牢騷增加了書的情韻”錯誤。根據(jù)“他悲天憫人,發(fā)為牢騷

抑揚之辭。這增加了他的書的情韻。后世論文的人推尊《史記》,一個原因便在這里",

可知這只是“受到肯定與推崇”的一個原因。

3.A.A.“由此可見《荀子》的思想與《史記》的觀點是一致的”錯誤。根據(jù)“由此觀之,

其著書最大目的,乃在發(fā)表司馬氏'一家之言',與荀卿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

露》,性質(zhì)正同”,可知《史記》的性質(zhì)與荀卿的《荀子》相同,但不能推導(dǎo)出《荀子》

的思想與《史記》的觀點是一致的,二者之間不是充分必要條件。

4.C.材料三的主要觀點是:《史記》的體例和內(nèi)容上的多復(fù)重、矛盾以及詳略失當(dāng),是

由于司馬遷所依據(jù)的原始材料來源不同、各自獨立,因此不應(yīng)完全歸咎于太史公本人。

5.材料二中,“以述為作”的“述”是指司馬遷根據(jù)前代遺留的史料,據(jù)事實錄;“作”

則是指司馬遷將實錄的史料,即散見于經(jīng)傳中的百家雜語,按照他的意圖加以“整齊”,

使“述”具有“創(chuàng)作”意味,以表達他的“一家之言”。

材料一中,梁啟超認為司馬遷寫《史記》有“超史的”目的,即借史事來發(fā)表“一家之

-,,

日。

因此,可以說梁、朱關(guān)于《史記》的觀點有相同之處。

6.C此處借轎夫之口反映出老百姓的想法,既有對日本侵略者(軍閥)的痛恨,還有不

能講和,要團結(jié)抗日的愿望,并沒有提到自身不能去抗日和遺憾。

7.D山之高、陡峭,馬上就要爬這么高的山,突出的是轎夫工作的艱辛。

8.①開頭寫黃河邊上瘦弱、疲憊的驢子,引出下文的轎夫,展現(xiàn)了他們負重前行、吃苦

耐勞的形象。

②結(jié)尾把轎夫比作黃河邊上體格單薄、遭受輕視卻運轉(zhuǎn)著國家軍糧的驢子,贊美了轎夫

任勞任怨的精神。

③首尾呼應(yīng),形成完整的結(jié)構(gòu)。

9.作品以不為人們關(guān)注的轎夫為描寫對象,他們生活貧苦、生存艱難,是社會最底層最

普通的百姓。為了謀生,他們自食其力,從事著辛苦而危險的工作。在這樣的境遇中,

他們堅強生存,同時又關(guān)心國事,有團結(jié)抗日的愿望。

10.BDG

1LA.A.錯誤,不同,《尚書》;/奏書,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或進言勸諫的一種文書;

/書信。句意:讀到《尚書》的《君爽》篇。/勸諫(秦王)不要逐客的奏書。/回給司

馬諫議大夫的信。

12.C.C.“蘇軾認為既不奢求富貴,也不安于貧賤”錯誤。根據(jù)“人不可以茍富貴,亦

不可以徒貧賤”,可知在蘇軾看來,人不能無條件地享有富貴,也不能無理由地守著貧

賤,而不是“既不奢求富貴,也不安于貧賤”。

13.(1)雖然這樣,不被容納又有什么擔(dān)憂的呢?正因為不被容納,這才體現(xiàn)出君子本

色。

(2)(你們)平日說:“沒有人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

怎么做呢?

14.顏淵的話表明了他對孔子學(xué)說價值的理解和孔子人格的肯定,孔子為此感到欣慰。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我每次讀到《詩經(jīng)》的《鵡鶉》篇,讀到《尚書》的《君夷》篇,總是私下悲嘆周公沒

有遇到知己。等到讀了《史記》,才看到孔子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時候,彈琴唱

歌的聲音依舊沒有斷絕,并且與顏淵、仲由等學(xué)生相問答。孔子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