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講義)(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6講大氣的組成、垂直結構及受熱過程

目錄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3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

考點一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3

知識梳理.................................................................3

知識點1大氣的組成...............................................................3

知識點2大氣的垂直分層...........................................................4

核心突破.................................................................7

考點逆溫........................................................................7

題型01大氣組成與垂直分層.......................................................11

題型02逆溫......................................................................12

考點二大氣受熱過程........................................................13

知識梳理................................................................13

知識點大氣受熱過程原理.........................................................13

核心突破............................................................16

考點1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16

考點2氣SB響因素..............................................................18

題型01大氣受熱過程.............................................................21

題型02氣溫影響因素............................................................21

熱點應用................................................................22

01云底高度......................................................................22

02有效輻射......................................................................23

03晨昏蒙影與白夜現(xiàn)象............................................................24

考情清視?目標導航

考點要求考題統(tǒng)計+考點提取

2023廣東卷,10題,3分,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

大氣的垂

是因為隨高度增加,大氣成分組成和垂直分層

直分層

2022上海卷,5題,2分,神舟返回艙在一次經過平流層和對流層的時候溫度的變化,

大氣垂直分層

2024廣東卷,3-4題,6分,2—4月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林冠層之上大氣逆輻射值較低

原因,大氣受熱過程

大氣受熱2024安徽卷,9-11題,9分,我國某地面觀測站連續(xù)4天太陽輻射、地面反射太陽輻射、

過程地面長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的通量逐小時觀測結果為情境,大氣受熱過程

2024浙江1月卷,3題,2分,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氣

受熱過程

2023浙江1月,25題,2分,造成夜間海面上云強烈對流的原因有,大氣受熱過程

2023全國乙卷,10-11題,8分,輝春的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shù)卣绲臅r間長于

氣溫與遼源的原因,氣溫影響因素

逆溫2023浙江6月卷,24題,3分,霧區(qū)地面以上氣溫垂直變化最接近的是,氣溫垂直變

化與逆溫

2021廣東卷,12-14題,9分,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逆溫常出現(xiàn)的時間和天氣

狀況、黃河源地區(qū)冬季輻射逆溫多發(fā)是由于,逆溫

命題趨勢:考查內容集中在上氣垂直分層、逆溫、氣溫日變化的判斷,考查方向注重圖表數(shù)據(jù)的判

讀和應用。備考過程中要注重圖表弼敢判讀技巧和大氣相關知識原理的掌握,結合案例進行分析,

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低層大氣由、和組成

干潔空氣主要包含氮氣、氧氣、二氧化碳、臭氧等,______是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

使氣溫升高;—吸收紫外線,使大氣增溫,減少到達地面的

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能量來源:根本來源一.直接來源.

件,吸收長波輻射,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雜質作為凝結

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大三大環(huán)節(jié):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

兩大作用:大氣的削弱作用包括_.;大氣的保溫

對流層:o-18km,氣溫隨高度升高而____;對流運動顯大

著;天氣現(xiàn)象氣作用:大氣逆輻射越—,大氣保溫作用越強,與大氣中CO2和水

垂汽含量有關。大氣中云層越厚、濕度越大、大氣污染越嚴重,大氣

平流層:對流層頂至千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

50-55程

直的兩個作用越強

;水平運動為主;天氣

大氣的組原理應用:利用大氣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寡,大氣

高層大氣:平流層頂至大氣邊緣,氣溫隨高度增加先層

削弱作用越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少;利用大氣保溫作用原

下降后上升;大氣密度—

成、垂直理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然燒秸稈制造煙

①輻射逆溫:經常發(fā)生在______的夜間,由于地面有結構及受霧預防霜凍、覆蓋地膜、鋪砂石增甜等。

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大氣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

影響因素:受_____、地形、海陸位置、洋流、天氣系統(tǒng)、下墊面性

層降溫較慢熱過程

質、人類活動影響

②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地面或氣團上日變化:一天中氣溫最低,地方時_____點氣溫最高;晝夜

③地形逆溫: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溫差大?。旱途暥取呔暥?,內陸〉沿海、晴天〉陰雨、高原

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空氣被較冷的空氣平原、凹地>凸地

拾擠上升

溫季節(jié)變化:」匕半球陸地7月氣溫最高,1月最低;氣溫年較差:低緯

④鋒面逆溫:鋒面之上的暖空氣與鋒面之下的冷空氣之度____高緯度,內陸〉沿海、少云雨區(qū)〉多云雨區(qū)、高原平

間溫度差異顯著原、凹地—凸地

有利影響:—沙塵暴;逆溫出現(xiàn)在高空,利于飛機飛

行;是一種氣候資源加以利用,提高冬季地面溫度。不

利影響:加重______;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對交通產

生不利影響,能見度降低;危害人體健康

考點一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

-----------HWu

知識梳理

知識點1大氣的組成

低層大氣由干潔空氣、水汽和雜質組成。

在25千米以下的干潔空氣中氮氣、氧氣占總體積的99%

干潔空氣組成

大氣組成主要作用

干氮氣氮是地球上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潔氧氣氧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強,使氣溫升高

氣:臭氧吸收紫外線,使大氣增溫;減少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1

1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吸收長波輻射,影響地面和大氣的溫度

雜質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知識點2大氣的垂直分層

(1)分層依據(jù)

分層依據(jù):根據(jù)地球大氣的溫度、密度和運動狀況,可將其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高度(km)人覆衛(wèi)星

/有若干電離層,

對無線電短波通

/

800信有重要作用

火箭臭氧吸收太陽

層極光1.

大紫外線,氣溫隨

流、星

氣海拔升高而升高

802.空氣運動以平

流運動為主,適

平50合航空飛行

短波

流3.天氣晴朗

對121.厚度隨緯度升

流積雨云高而降低,平均

層厚度12km

02.海拔每升高

-100-80-60-40-2002040601000米,氣溫約

溫度(?降低

3.空氣對流運動

顯著,天氣現(xiàn)象

多變

(2)大氣垂直分層

厚度變化8?18千米,因緯度和季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低緯17?18km,高緯度8?9km

大氣運動空氣對流運動顯著(該層上部冷、下部熱)

天氣狀況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對流運動易成云致雨)

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對流層的厚度與對流運動的強弱有關,地面溫度越高,對流運動越強,對流層的高度越高。

在空間上,低緯〉中緯〉高緯;在季節(jié)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高度(缽

|厚度變化j對流層頂至50-55千米;臭氧層在15-35千米處

i大氣運動|水平運動為主(上熱下冷,大氣穩(wěn)定)

天氣狀況1天氣晴朗,能見度好(水汽雜質少,氣流平穩(wěn))

氣溫變化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

高度(吊菊一

III-----------------------

項目特點成因與人類的關系

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

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遞減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

對流層源

類關系最密切

空氣對流運動顯著該層上部冷、下部熱

集中了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

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部的水汽與雜質;對流運動易成

云致雨

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無云雨現(xiàn)象,能見度好,適合

平流層水平運動為主上熱下冷,大氣穩(wěn)定航空飛行;臭氧層有保護地球

「天與瞎前水汽雜質少,氣流平穩(wěn)生命的作用

80-500千米有若干電離層,

高層大氣溫隨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

距地面遠,受到引力小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

氣升;大氣密度極小

信有重要作用

(3)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①氣象因素

_風速風速小,污染物不易擴散;大風天氣,利于污染物擴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海一.十彘天有麗町?至有蒜寂施下訪而麗埔而天詢蒙——一一…一—一—一

一蕨~~匚而言,彘耐7K礴I

W施踞素:山間盆地、谷地以及三面環(huán)山的地區(qū),大氣污染物受地形阻礙,不易擴散,加劇冷冥

2)人為因素

①人口因素:人口集聚度越高,經濟活動越頻繁,環(huán)境污染越重。

②經濟因素:第二產業(yè)比重越高,對環(huán)境的壓力越大,空氣質量越差;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會加重大氣

污染。

3)技術進步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環(huán)境管理水平,從而降低大氣污染,提高空氣質量。

考點逆溫

(1)逆溫現(xiàn)象

逆溫: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會出現(xiàn)實際氣溫高于理論氣溫,甚至是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的現(xiàn)象,實際氣溫高于理論氣溫,稱為逆溫。

正常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但在不同地點及不同時間,可能會小于06c或大于06c

(其中小于06c情況為逆溫)。

逆溫的重要特征判斷一“上暖下冷”

(2)逆溫的形成與消亡過程

逆溫的生消過程——近地面先發(fā)生,后逐步向上發(fā)展,近地面先結束。無論其形成還是結束都是從近地面

開始的。

(3)逆溫的類型

①輻射逆溫

晴朗無云的夜間或黎明,由于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輻射散失熱量多,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從而出現(xiàn)上

暖下冷的逆溫現(xiàn)象。這種逆溫現(xiàn)象黎明前最強,日出后逆溫層自下而上消失。這種逆溫在中高緯地區(qū)大陸

上都能發(fā)生,尤以冬季最強,特別是在沙漠地區(qū)經常出現(xiàn)。

②平流逆溫

由于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卻的地面、水面或氣層之上時,底層空氣因受下墊面的影響迅速降溫,上層空氣

因距離較遠,降溫較少,于是產生逆溫。該逆溫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中緯度沿海地區(qū)。

比如,冬季從海而來的氣團平流到陸地冷的下墊面上?;蚴乔锛究諝庥傻途暤貐^(qū)平流到高緯地區(qū)時,都有

可能產生平流逆溫。

-----------------------------0IC

暖空氣

-----------------------------5V

101

:平流WWWW底部W

逆溫層氣溫下降

m5°C

③地形逆溫

常發(fā)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熱快,山坡上的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

暖的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升,從而出現(xiàn)溫度的倒置現(xiàn)象,稱為地形逆溫。

如天山北坡從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層會存在一層深厚的逆溫層,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氣受阻積累的,

在形成的“冷空氣湖”上有較暖的空氣層。天山北坡的逆溫層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這種

冬季逆溫層在青藏高原東部和北部邊緣是普遍存在的。

④鋒面逆溫

對流層中,暖空氣運移到冷空氣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鋒面。暖氣團位于鋒面之上,冷氣團在下。在冷暖

氣團之間的過渡帶上,若鋒面上下暖冷空氣的溫差較大,便形成逆溫。由于鋒是從地面向冷空氣上方傾斜

的,逆溫層也隨鋒面的傾斜而呈傾斜狀態(tài)。因此逆溫只能在冷空氣所控制的地區(qū)內觀察到,在冬半年有時

會形成凍雨一些惡劣性天氣。鋒面逆溫離地的高度與觀測點相對于鋒線的位置有關,距地面鋒線越近,逆

溫層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類型i發(fā)生的條件i出現(xiàn)的地區(qū)

經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由于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

輻射逆溫中高緯度大陸冬季黎明前

大氣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慢

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團上中緯度沿海地區(qū)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

地形逆溫盆地和谷地中夜間

谷底原來較暖空氣被較冷的空氣抬擠上升

鋒面逆溫鋒面之上的暖空氣與鋒面之下的冷空氣之間溫度差異顯著鋒面活動地區(qū)

(4)逆溫的影響

①有利影響:阻礙空氣對流,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逆溫出現(xiàn)在高空,可減弱對流,飛機飛行不易顛簸;可

當成一種氣候資源加以利用,如在我國新疆伊犁河谷,逆溫出現(xiàn)在10月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有效地

提高了冬半年坡地的溫度,利于多年生果樹越冬。

②不利影響

成霧早晨易出現(xiàn)多霧天氣,降低大氣能見度,影響人們的出行,甚至出現(xiàn)交通事故

大氣逆溫使空氣垂直對流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內,將

污染會更加嚴重

航空低空逆溫造成的多霧天氣不利于飛機起降

(2023?浙江6月選考)貴州中西部地區(qū)冬季多出現(xiàn)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鋒面雨霧,霧區(qū)位于鋒線

附近。下圖為貴州某次鋒面雨霧發(fā)生過程中,大致呈緯向分布的三個測站測得的能見度變化圖。這次雨霧

形成的氣象條件是西南氣流沿鋒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霧隨鋒面緩慢東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題。

天--

---

1.本次鋒面雨霧出現(xiàn)時,霧區(qū)地面以上氣溫垂直變化最接近的是()

海拔(m)/SS(m)

9000r9000r

B我

w艇

A0-20-40200-20-40

氣溫(℃)氣溫(℃)

(2021?廣東卷)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黃河源

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xiàn)象多發(f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

3.黃河源地區(qū)輻射逆溫常出現(xiàn)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

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

4.黃河源地區(qū)冬季輻射逆溫多發(fā)是由于()

A.鋒面氣旋多B.下沉氣流盛行C.準靜止鋒強D.熱力對流強盛

題型01大氣組成與垂直分層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圈的最底層,該層大氣上部冷、下部熱,有利于大氣的對流運動。下圖示意1957-

1993年南極布倫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約75對,30°W)1月和7月,低層大氣平均氣溫隨高度變化。據(jù)此完成

下面小題。

高度/km

1.1月份,哈雷站對流層上界高度約為()

A.1.5kmB.8.5km

C.12.5kmD.22.5km

2.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氣溫垂直變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氣削弱太陽輻射B.冰面強烈輻射冷卻

C.冰架融化消耗熱量D.冰面反射太陽輻射

題型02逆溫

貼地逆溫是指起始高度為0米(地面)的逆溫,如圖為青海格爾木地區(qū)2015-2017年貼地逆溫發(fā)生頻率

的月變化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影響該地貼地逆溫發(fā)生頻率存在季節(jié)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植被差異

C.晝夜長短D.人類活動

4.關于該地逆溫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夏季早晨,適宜開展戶外活動B.冬季早晨,山腰凍害較山麓小

C.夏季傍晚,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D.冬季傍晚,污染物擴散作用強

識總結?構建網絡

概念對流層中隨海拔升高氣溫上升的現(xiàn)象,形成"上暖下冷"/實際氣溫高原理論氣溫

輻射逆溫: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卻,貼近地面的大氣層也隨之降溫,

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離地面越遠降溫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中高緯地

區(qū)黎明前最強。

平流逆溫:暖空氣運動到冷的地面上空時,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不斷進行熱量交換,暖

空氣下層受冷地面影響大,氣溫下降較快,上層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出現(xiàn)中緯沿

海地區(qū)。

逆鋒面逆溫:鋒面是冷暖氣團之間狹窄的過渡帶,暖氣團位于鋒面上部,冷氣團在下部,

:日型

inn.所以自下而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形成逆溫。出現(xiàn)在冷暖氣團之間的過渡帶。

地形逆溫:由于夜晚山坡散熱快,山坡上的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的

空氣被冷空氣抬升,從而出現(xiàn)溫度的倒置現(xiàn)象,即地形逆溫。出現(xiàn)在盆地谷地。

早晨易出現(xiàn)多霧天氣,降低大氣能見度,影晌人們的出行,甚至引發(fā)交通事故

逆溫使空氣垂直對流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響逆溫多出現(xiàn)在低空,多霧天伺給給飛機起降帶來不便

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因地形產生的逆溫,谷地冷空氣堆積不利于農作物生長,而山坡溫

度較高利于農作物生長

考點二大氣受熱過程

(知識梳理J)

知識點大氣受熱過程原理

太陽正大地H大地暖大氣H大W還大地

地面

地大氣增溫后形成

大部分太陽輻射

地大氣

到達地面,地面

被下的

吸收太陽輻射后

氣逆輻射,它

增溫分熱量還給地面

熱源

太陽輻射II地面輻射II大氣輻弱

(1)能量來源

(1)大氣最根本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

(2)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地面輻射

(2)三大環(huán)節(jié)

名稱參與輻射直接熱量來源具體過程

大部分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吸收

太陽暖大地太陽輻射太陽輻射

后增溫

地面增溫后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

大地暖大氣地面輻射地面輻射

量,大氣吸收后增溫

大氣輻射

大氣增溫后形成大氣輻射,其中大氣逆輻射射

大氣還大地太陽輻射(大氣大氣輻射

向地面,對近地面大氣熱量起補償作用。

吸收)

王招展近而i一」—一………...............------'

(1)物體溫度越低,輻射波長越長,因此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和大氣逆輻射為長波輻

射。

(2)地面長波輻射,除少部分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使大氣增溫。

(3)任何物體溫度最高時,其輻射最強。就某一地區(qū)而言,地方時12點時,太陽輻射最強;地方時13點時,

地面溫度最高,地面輻射最強;地方時14點時,大氣溫度最高,大氣輻射(包括大氣逆輻射)最強。

(3)兩大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輻射能W[焦/(厘域分?微米)]

12-

10-

8-

6-

i區(qū)

4-III

太陽輻射能量隨波長的分布

表現(xiàn)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

削弱強度:對流層大氣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

①吸收: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卻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

平流層大氣中的臭氧(03),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H2O)和二氧

化碳(CO。等,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

②反射:云層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強,云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

③散射: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便以這些質點為中心,向四

面八方彌散,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大氣的散射??諝夥肿踊蛭⑿m埃散射作用最為顯著。

大氣散射有時無選擇性,有時具有選擇性。

大氣散射無選擇性時,如樹蔭下以及室內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也能看到光亮;陰雨天沒有見到太陽依然有

光亮;高緯度地區(qū)的白夜現(xiàn)象;晨昏蒙影;曙光和暮光等。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其散射強度與入射光的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入射光的波長越短

越容易被散射,波長越長,越不容易被散射(穿透性強)。

藍紫光最易被散射,紅黃光最不易被散射。

案例:紅橙色的朝霞;火紅色的晚霞;蔚藍色的天空;紅綠燈原理等。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隨緯度、時間而變化:

1)隨緯度變化: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到達地面

的太陽輻射越多;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得越多,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少。

2)隨時間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輻射作用越強;

反之,被大氣削弱得越多,輻射作用越弱。

作用形式參與作用的大氣成分被削弱的光線作用和特點

臭氧(平流層)

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得很少,故太陽輻射不是

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對流

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云層(作用最顯著)、云層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強。

反射全部光線

塵埃(較大顆粒的)反射沒有選擇性,因而反射光呈白色。

有選擇性可見光中

空氣分子、微小塵埃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波長較短的藍紫光

散射

無選擇性各種波長的太

較大顆粒的塵埃等陰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陽輻射

2.大氣對ith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逆輻射對近地面大氣熱量的補償作用。如月球基本上沒有大氣,赤道處中午高達127℃,晚上最低達

-183℃,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于地球表面。

大氣逆輻射越強,大氣保溫作用越強,與大氣中CO2和水汽含量有關。

案例:全球氣候變暖與溫室氣體(主要是CO2)劇增有關;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節(jié),霜凍多出現(xiàn)在晴朗的

夜晚;秋冬季節(jié)燃燒稻草、秸稈等制造煙霧防霜凍;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等。

影響大氣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天氣一陰雨天氣,云霧多,大氣的反射作用越強,大氣削弱作用強;

②大氣潔凈度一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大氣潔凈度高,散射越少,大氣削弱作用越弱。

③干燥度一大氣濕度越大,大氣的削弱作用越強。

影響大氣保溫作用因素:①天氣一陰雨天氣,云霧多,大氣保溫作用強;

②大氣的潔凈度一大氣雜質越多,空氣越渾濁,大氣保溫作用越強;

③干燥度一大氣濕度越大,所吸收和輻射的熱量越多,大氣保溫作用越強。

大氣的兩個作用同步變化

考點1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

L利用大氣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寡

高海拔地區(qū)(如青藏高原地區(qū))

大氣的削太陽能

地勢高-A空氣稀薄——?------------?

弱作用弱豐富

內陸地區(qū)(如我國西北地區(qū))

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2.利用大氣保溫作用原理分析生產、生活現(xiàn)象

⑴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溫室氣大氣吸收大氣逆輻射氣溫升高,

體排放---------?地面輻射—?增強,保溫——>全球氣候

增多增多作用增強變暖

(2)分析農業(yè)實踐中的一些現(xiàn)象

①我國北方地區(qū)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

②深秋農民利用燃燒秸稈制造煙霧預防霜凍。(濃煙可以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起到保溫

作用,提高地表溫度。)

③華北地區(qū)早春農民利用地膜覆蓋進行農作物種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反射太陽輻射,

增強光合作用,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

解釋玻璃溫室、大棚保溫的原理

溫室的玻璃頂和玻璃窗,能讓太陽短波輻射透射進來,使室內地面溫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卻很少

能穿透玻璃,從而把熱量保留在溫室中。人們把玻璃溫室的這種作用,稱為溫室效應。

射「

玻璃(或塑料薄膜)不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是阻止室內外的空氣對流和熱量交換。大氣保溫作用主要

是大氣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在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3)與青藏高原有關的大氣熱力作用

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強度大;②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削弱的太

陽輻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時間長。

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地勢高,空氣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陽輻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增溫快,

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損失的熱量多。

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孩俚貏莞?,空氣稀薄,大氣保溫作用差,因此夏季氣溫低;②冬季受冷空氣影響

?。虎劬暥鹊?,冬季太陽高度大,日照時間較長,因此冬季氣溫較高。

青藏高原比同緯度長江中下游平原氣溫低:由于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而青藏高原地勢高,

空氣稀薄,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熱量的積累。且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損失的熱量

多,所以年均溫較低。

(2024?浙江1月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該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

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溫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題。

1.從受熱過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輻射減少B.大氣輻射減少

C.太陽輻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答案】1.D

【解析】L地面吸收的輻射量增多,增溫幅度加大,導致土壤溫度上升,D正確;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溫

度升高,地面輻射增多,大氣輻射也增多,AB錯誤;太陽輻射量沒有明顯變化,C錯誤。故選D。

考點2氣溫影響因素

(1)影響氣溫變化的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氣溫高,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響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晴天,

氣白天氣溫高,夜晚氣溫低,氣溫日較差大。此外,大氣環(huán)

溫流通過熱量的輸送和降水的影響,導致氣溫的變化

人類通過改變下墊面(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排放溫室氣體和人為余熱等影響

活動氣溫。如城市氣溫高于郊區(qū),出現(xiàn)"熱島效應”

(2)氣溫日變化

以熱量傳遞環(huán)節(jié)為依托,說明溫度變化的主體,日出前后,氣溫最低,太陽出來之后,地面溫度上升,大

氣溫度上升。地方時12時當?shù)卣缣柛叨冉亲畲?,太陽輻射最強;地面溫度?3時達到最高;大氣溫

度(氣溫)在地方時14時達到最高。最高峰之后,地面和大氣的溫度均會下降,一直持續(xù)到日出之前。日

落之后,太陽輻射消失,地面失去主要補給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