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重點古詩詞必背知識點(二)

1.《飲酒(其五)》2.《春望》3.《赤壁》4.《雁門太守行》

5.《漁家傲》6.《浣溪沙》

1.《飲酒(其五)》

一、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

世稱靖節(jié)先生,得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杰出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

園詩派之鼻祖”。陶淵明詩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很

多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

二、詩歌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

三、詩歌翻譯

【注釋】

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何能爾:為什么能這樣。爾:如此、這樣。

悠然:自得的樣子。

見:看見(讀jidn),動詞。

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

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相與還:結伴而歸。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第1頁共12頁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

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田園生

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

俗的交往來打擾。陶淵明早歲滿懷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幾度出仕正是為了要實現(xiàn)匡時濟

世的抱負。但官場風波險惡,世俗偽詐污蝕,整個社會腐敗黑暗,于是便選擇了潔身

自好、守道固窮的道路,隱居田園,躬耕自資。

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步說,是遠

離塵俗,超凡脫俗。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

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

所求的心境。“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

的情趣?!耙姟弊謱懗隽瞬删諘r無意間偶見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xiàn)了詩人內

心的自由與愜意。這兩句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表現(xiàn)手法:以景物襯托詩人悠閑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

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

在勉勵自己“還”,含蓄寄托了與山林為伍的情意,還在規(guī)勸其他人;兩句雖是寫景,

實是抒情悟理。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娔﹥删?,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

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閑的

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

說。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安貧樂賤、勵志守節(jié)的高尚品德。

五、詩歌主題

《飲酒》(其五)通過對隱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高

尚節(jié)操,表現(xiàn)了詩人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2.《春望》

第2頁共12頁

一、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員外郎之職,故

世稱杜工部。后世尊他為“詩圣”,其詩為“詩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

有“三吏”“三別”。杜甫風格沉郁頓挫,融合眾長,兼?zhèn)渲T體。

二、詩歌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

至德。杜甫聞訊,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后因官職卑

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三、詩歌翻譯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

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勝:經受,承受。

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

免散開。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因為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因為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

驚膽戰(zhàn)。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第3頁共12頁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p>

詩歌開篇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

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

人滿目凄然。“城春”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jié),可是由于“國破”,

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

荒蕪破敗,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xiàn)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本聯(lián)以“感時”承上,以“恨別”啟下,章法分明。

煉字:“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詩人移情于物,見花開而落

淚,聞鳥鳴而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感時傷世的深沉感情?!案袝r”

“恨別”都凝聚著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愁思。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家書抵萬金”

與''恨別”相照應,寫出了詩人因戰(zhàn)事使消息隔斷,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達

了詩人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也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zhàn)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

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頭”是寫實,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

可以想見詩人的蒼老之態(tài)。“搔”字是詩人想要排解憂愁而不得的細節(jié)描寫,“更短”

可見愁的程度,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國、傷時、思家之情。

5.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沉

郁頓挫”的藝術風格。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

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huán)環(huán)相

生、層層遞進,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

五、詩歌主題

《春望》描寫了背叛軍攻陷的長安城中殘破混亂的局面,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

念家、悲己的感懷,表達了處境傷神、憂國思家的痛苦感情。

3.《赤壁》

一、作者簡介

第4頁共12頁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進士。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號樊川居士,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學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

二、詩歌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

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

感而發(fā)。

三、詩歌翻譯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

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

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

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

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

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借物起興,以古戰(zhàn)場上的遺物興起對

前朝英雄人物和戰(zhàn)事結果的慨嘆,暗寓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嘆,引出對古人和古事

的感慨,為后兩句的論史抒懷作鋪墊。

第5頁共12頁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

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兩句發(fā)議論,抒感慨,深刻警策。

它化用典故,以“二喬”可能的命運來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以小

見大,含蓄、形象而又頗見風致。從反面落筆,假設周瑜失敗的后果,表露出歷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種機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含蓄蘊藉。

五、詩歌主題

詩人借“折戟”引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嘆,抒發(fā)了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

郁不平之情。

4.《雁門太守行》

一、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

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

“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

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

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

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二、詩歌背景

關于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chuàng)作于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

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jié)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

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jù)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

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后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三、詩歌翻譯

【注釋】

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

黑云:此形容戰(zhàn)爭煙塵鋪天蓋地,彌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

摧:毀。

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fā)出的閃光。

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第6頁共12頁

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

開:打開,鋪開。

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燕脂,即胭脂,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xiàn)出暗紫色。

凝,凝聚?!把嘀?、“夜紫”暗指戰(zhàn)場血跡。

臨:逼近,至IJ,臨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

不起:是說鼓聲低沉不揚。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zhàn)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

報:報答。

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zhàn)國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

君:君王。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戰(zhàn)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

閃爍。

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1.一二句描寫敵軍云集而來,官軍戒備森嚴。

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黑云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

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襯托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和

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修辭: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借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

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fā),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第7頁共12頁

2.三、四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zhàn)地氣

氛,渲染戰(zhàn)場的悲壯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場面,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鋪墊。

表現(xiàn)手法:從側面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慘烈,用“角聲滿天”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將雙方

收兵后戰(zhàn)場上的景象進行點染,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之感。

3.五六后句寫寫夜晚官軍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先以“半卷紅旗”寫乘夜奔襲

之狀,“臨易水”表明地點正是燕、趙英雄慷慨悲歌之地,暗示將士們具有悲壯激烈

的豪情。接著寫苦戰(zhàn)的場面:援軍到來立即投入戰(zhàn)斗,無奈夜寒霜重,連戰(zhàn)鼓也擂不

響?!肮暮钡穆曇艏毠?jié),使悲壯的氣氛更濃了。

4.“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庇醚嗾淹觞S金臺上延攬?zhí)煜轮康牡?/p>

故,寫出了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表達了詩人忘身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詩歌主題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表現(xiàn)了守城戰(zhàn)士英勇殺敵,誓死報國的決心。同

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誓死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5.《漁家傲》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一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

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詩歌背景

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盡風濤之險。

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

有關。

朗讀節(jié)奏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三、詩歌翻譯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星河:銀河。

第8頁共12頁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云濤:如波濤翻滾的云。一說指海濤。

殷勤:情意懇切。

嗟(ji@),慨嘆、慨嘆。

謾:同“漫”空、徒然。

九萬里風鵬正舉:我要像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舉:高飛。

蓬舟:如飛蓬般輕快的船。

三山: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譯文】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天庭,

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

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

?。≌埱f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四、內容理解,重點賞析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

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1.詞作開頭寫夢中所見景象。詞人用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似夢似幻、美妙神奇、

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詞人在夢中穿過云濤、曉霧、星河,來到天帝居住的宮殿,用

一個“歸”字,好像她本是從天上宮闕來到人間,經歷了千辛萬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回到“帝所”聽到天帝殷勤的垂問,多少心愿終于得到了訴說的機會,于是自然地引

出下片。

煉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

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二字化靜為動,變平凡為神奇,

既生動地描繪了繁星的閃爍流逝,也傳神地寫出了詞人魂魄的昂揚飛動,又將詞人在

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

2.詞人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長,天色卻已黃昏,前程遙遠,難以到達。我

學習作詩,空自寫出驚人的詩句,又有什么用呢?“學詩謾有驚人句”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慨嘆自己空有才華,但畢竟是個弱女子,難有作為;二是正值戰(zhàn)亂年代,國難當

頭,詩詞文章無用。現(xiàn)實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虛幻的想象。

第9頁共12頁

煉字: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詞人對日暮途遠的嘆息。這兩句把詞人晚年

孤苦無依的痛苦經歷,以及空有才華卻遭逢不幸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情感:借用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以喻騰飛之志。詞人以記夢的特殊方

式,抒發(fā)心中抑郁不平之氣,反映了她對現(xiàn)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五、詩歌主題

本詞通過記夢,展示了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fā)了詞人內心的苦悶,也表現(xiàn)詞人不

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詞想象豐富,意境壯闊,帶有氣魄雄壯的豪放詞風,

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6.《浣溪沙》

一、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

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

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

“大晏”和“小晏”。

二、詩歌背景

這是晏殊《珠玉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

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閑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

虛而產生的年華易逝、遲暮落寞的感傷?!朵较场愤@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

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雖然這是古代詩詞中屢見不鮮的主題,但是,由于

作者對此懷有獨到的體會,有新穎的構思,有屬對工巧的名句,所以這首詞也因之成

為千古流傳的名篇了。

三、詩歌翻譯

【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

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

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

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

第10頁共12頁

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

時。

⑷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