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全一冊)_第1頁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全一冊)_第2頁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全一冊)_第3頁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全一冊)_第4頁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全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數乘法》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3頁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5題。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會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2.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yǎng)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3.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重點:掌握小數乘整數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一)課件呈現,尋找信息1.課件呈現“放風箏”的情境以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風箏。2.課件呈現“買風箏”的情境(例1的主題圖),畫面上醒目地顯示四種形狀各異、價格不同的風箏。3.設問: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些數學信息?(二)提出問題,揭示課題你能列出算式嗎?(教師板書或PPT課件呈現:3.5×3=)2.追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3.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一)感知算理1.算一算:3.5×3,可以怎樣計算?給足時間,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獨立計算出買3學生的計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進行計算;改寫為復名數進行計(二)重點分析、研討化“元”為“角”算法的算理1.組織全班學生對上述多種不同解法逐一進行分析、評價和充分(1)師:上述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單?這種算法(2)學生分析、對比、討論后,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話總結、概括:先把3.5元轉化為35角,再計算35角×3,最后將結果105角轉化成10.5元。(3)教師邊小結邊適時板書(或PPT課件動態(tài)呈現)如下豎式計算過程:(4)小結:剛才我們在解決“買3個蝴蝶風箏多少錢”的問題想到了各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我們發(fā)現以“元”作單位的小數乘整數,可以轉化成以“角”(或“分”)作單位的整數乘整數來進行計算?!驹O計意圖】依托現實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自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三)鞏固化“元”為“角”的計算方法1.第2頁“做一做”第1題。(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指名演板。(2)重點評價“把4.6元看作46角”進行計算的方法。2.第2頁“做一做”第2題。(1)學生獨立完成。(2)組織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要關注下面兩種方方法一:先算出具體的錢數6.4元×7=44.8元,再與40元進行方法二:直接通過估算解決,一個燕子風箏的價格是6.4元,超過了6元,買7個就超過了42元,所以40元不夠。(3)拓展:50元夠嗎?(一)動態(tài)呈現小數乘整數的過程1.出示算式0.72×5=?,提問:“0.72不是錢數,怎樣計算?”2.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學生提出:“能不能轉化成整數來計算?”3.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方法。)5.學生全班集體交流轉化過程和計算方法,教師適時板演(或PP課件演示)乘法豎式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算法。(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因數0.72轉化成整數?乘得的積應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由于因數0.72化成整數72必須“×100”,所以要使積不變,積360應“÷100”。EQ\*jc3\*hps28\o\al(\s\up15(2),0)(二)將乘得的積化成最簡小數請學生觀察乘得的積“3.60”,提問:3.60是最簡小數嗎?(不是!)提醒學生,乘得的積如果不是最簡小數,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積中小數末尾的0去掉。(三)小結小數乘整數的一般方法1.引導學生回顧3.5×3、0.72×5的計算過程。2.提問:“想一想,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1)先將小數轉化為整數;(2)按整數乘法算出積;(3)再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因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若積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一)專項練習1.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的對比。(第3頁“做一做”第1題)7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小數乘整數中有一個因數是小數,整數乘整數中兩個因數都是整數;小數乘整數的積中,若小數末尾有0,這個0可以去掉,但整數乘整數的積末尾的0不能去掉。2.確定積的小數點。(第3頁“做一做”第2題)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1)學生獨立完成。(2)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的?積末尾的0是怎樣處理的?(二)計算練習(第3頁“做一做”第3題)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計算情況。2.組織學生交流,著重交流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兩道小數乘法計算題(2.3×12和3.13×53)是怎樣計算的。(三)趣味練習(智慧島)1.小狗登城堡。2.小金魚戲水。3.小蜜蜂采蜜。(四)應用練習1.練習一第3題。(1)引導學生正確用合適的方法估計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程。如:用步測的方法估計,知道自己的步長約為0.6m,從自己家到學校約走多少步,用步長0.6m乘走的步數,就得到自己家到學校的大(2)通過計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學要走的路程,鞏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對一千米有多長的具體的感受。2.練習一第4題。(1)第4題是根據第一列的積,寫出其他各列的積。(2)本題利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在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逐列寫出積的過程中,自覺地應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并打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的聯系,體會到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五、課堂總結,深化新知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1.練習一第1、5題。2.練習一第2題,是聯系學生的主要學習資源——課本進行的計算活動,應讓學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門學科課本的單價,然后再計算、《小數乘法》教學設計(第2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6頁例3、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5題。1.通過舊知遷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2.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時,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引導學生發(fā)現一個因數比1大(或小)時,積和另一個因數的大小關系。3.培養(yǎng)學生運用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教學準備:課件、課本。教學過程:教學例3。1.出示例題。(1)師:同學們,最近我們要給學校宣傳欄刷油漆,你能幫忙算(2)師: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2.4×0.8=2.嘗試計算。(1)師:同學們,請觀察這個小數乘法算式,它與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2)師: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那兩個因數都是小數又怎么計算呢?(3)師:小數乘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2.4×0.8呢?如果能,應該怎樣做?(4)指名學生口答,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學生的討引導學生得出:先把第一個因數2.4乘10變成24,積就乘了10;再把第二個因數0.8乘10變成8,積就又乘了10,這時的積就乘了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得的積192除以100,得1.92。4.進一步明確算理(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不同)。(1)計算出了宣傳欄的面積后,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1.92×0.9=(3)師:這道題也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嗎?積里的小數點應該【設計意圖】在給宣傳欄刷油漆的問題背景下,遷移已有的小數二、深化探究,總結算法(一)探究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1.學生獨立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計算下面各題。2.師:觀察例3及“做一做”各題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你能發(fā)現什么?(二)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1)師:你是怎樣計算的?(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2)師:怎樣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點小數點時,先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出幾位,再點上小數點。)3.根據學生的討論和交流,逐步歸納概括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將教材第6頁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補充完整。【設計意圖】教材上安排了計算方法的小結,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概括能力。(一)教學例4(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0.56×0.04=(二)及時鞏固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2.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的計算。33目(1)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2)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怎么樣?3.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并結合具體例子明【設計意圖】“乘得的積的小數數位不夠,怎么點小數點?”是例4的計算,意圖就是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促成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一)基本練習1.練習二第1題(基本計算)。(1)學生獨立練習。(2)組織學生交流和訂正。(其中有第一個因數的位數比第二個因數的位數少、積的小數末尾有0和積的小數位數不夠等多種類型同予指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2.練習二第2題(基本應用)。21.00元/千克1.60元/千克21.00元/千克1.60元/千克7.20元/千克(1)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指導學生看懂每種商品各有多少千克。(2)引導學生回顧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3)學生獨立完成。(二)拓展練習補充題:在下面算式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嗎?)()【設計意圖】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旨在讓學生通過基本計算全面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通過基本應用感受小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拓展練習進一步體會因數與積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能力。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六、課堂練習練習二第3、4、5題?!缎党朔ā方虒W設計(第3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7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第6~8題。教學目標:1.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獲取信息的過程,會正確利用小數倍2.掌握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形成3.形成獨立思考、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教學過程: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將答案按順序記錄在口算本上,再集體訂正。)2.解答:一支鉛筆0.5元,一支水性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3倍。一支水性筆多少錢?(指名學生回答:為什么用乘法計算?)3.回顧:前面我們學習了關于小數乘法的哪些知識?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以及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等。)【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1.呈現教材主題情境圖(PPT課件),讓學生獨立收集信息。5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時?2.交流整理: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適時強調、突出相關的數學信息。)(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時;(2)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3)要求的問題是“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時”。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乘法——利用小數倍解決問題?!舶鍟n題:小數乘小數(2)〕(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1)學生獨立嘗試,在練習本上列式并解答。(2)教師巡視,收集個案,并指名演板。(1)為什么用乘法計算?(2)怎樣計算小數乘法56×1.3?(3)你算得對嗎?(1)以前學習的“求一個數的整數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那么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計算。(板書:求一個數的(2)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點(3)集體交流、核對?!驹O計意圖】在情境中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舊知遷移領悟用小數(三)回顧檢驗,適當修正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計算過程(PPT課件)。(師:同學們,計算后我們往往需要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瞧!)請驗算一下。2.請你幫這位小女孩驗算一下,她算得對嗎?(獨立完成。)3.交流匯報,明確方法。(教師巡視。)(1)把因數的位置交換一下,乘一遍,看對不對。(PPT課件呈現驗算過程。)(2)用計算器來驗算。(投影演示。)(3)根據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來驗算。由于56乘1.3的積應該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計算錯了。(1)師:同學們,在計算時我們往往先入為主,如果再算一遍,(2)師: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除了要檢查計算是否正確以外,還要檢查橫式的得數寫了沒有,寫對了沒有?得數的單位名稱是否正確?5.隨堂鞏固。(第7頁“做一做”。)下面各題計算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3.2×2.5=0.82.6×1.08=(1)獨立完成。(2)集體訂正。針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學【設計意圖】利用教材中小女孩的計算錯誤,激活學生對整數乘(一)基本練習1.練習二第6題(第二排的3道小題)。(1)先計算,再驗算。(2)展示匯報,集體訂正。(3)訂正時注意0.072×0.15的計算過程與驗算方法。(按照整數乘法算出72乘15的積是1080,由于兩個因數中一共有五位小數,最后將積的小數末尾的“0”去掉,得0.0108。)2.練習二第8題的第一問:這只長頸鹿高多少米?(2)獨立思考,解決問題。(3)交流匯報,集體訂正。(強調用小數倍直觀地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二)提高練習練習二第8題的第二問:梅花鹿比長頸鹿矮多少米?(1)獨立思考,自主解題。(2)思考: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長頸鹿矮多少米”,你還能用【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促使學生不斷鞏固小數乘法(一)回顧2.你是用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來解決今天遇到的新問題?(二)梳理2.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并用小數倍解決問題,用3.計算后一定要驗算,針對不同的計算類型可以靈活地選擇合適的驗算方法,發(fā)現錯誤要及時改正?!驹O計意圖】通過課堂總結與梳理,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養(yǎng)成及時梳理知識、總結學習方法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1.練習二第6題(第一排)。2.練習二第7題《小數乘法》教學設計(第4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頁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3題。1.使學生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需要和題目要求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2.培養(yǎng)學生靈活、合理地運用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教學重點: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是小數時的近似數。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教學過程:(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集體訂正。(2)說一說小數乘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保留一位小數:3.12;5.549;0.3814。保留兩位小數:4.036;7.7963;8.42378。(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2)7.7963的近似數為什么是7.80?(3)我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來求小數的近似數的?用這種方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么?【設計意圖】由于本課學習內容涉及小數乘法計算和用“四舍五(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導入: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PPT課件呈現談話內容。)2.揭示課題: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積的近似數)(二)了解信息,解決問題小狗正在做什么?人們訓練小狗緝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點?2.出示例6(PPT課件)。(1)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2)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怎樣解答?(3)題目中對解答這個問題有什么特殊要求?(4)這里的“得數保留一位小數”表示要求出積的近似數,那么條件中的“0.049億”是近似數還是準確數呢?為什么不用準確數?5.組織學生交流、反饋自己的解答過程。(教師適時演示PPT課件。)(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2)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3)你是怎樣將“得數保留一位小數”的?(4)寫橫式的得數時要注意什么?【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除了通過例題中對得數的要求來揭示中“0.049億”是近似數還是準確數?為什么不用準確數?進一步讓(一)求“積的近似數”的基本練習1.第11頁“做一做”第1題。(1)出示題目(PPT課件)。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2)全班齊練,指名兩人演板。(3)集體訂正。(1)出示題目(PPT課件)。小數,所得的近似數是()。A.1.29(2)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判斷和選擇。(3)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自己是怎樣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教師強“0”必須保留,不能隨意去掉。)(二)求“積的近似數”的實際應用1.第11頁“做一做”第2題。(1)出示問題(PPT課件):一種大米的價格是每千克3.85元,買2.5kg應付多少錢?(2)全班齊練,教師巡視。(選擇兩名同學演板,一人的得數是準確數,一人的得數是近似數。)(3)集體訂正,追問質疑。質疑一(對得數是準確數的同學):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求“積的近似數”,你為什么用準確數表示求得的積?質疑二(對得數是近似數的同學):這一題的問題沒有保留幾位(1)再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2)通過這道題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實際應用中,應【設計意圖】用“做一做”的第1題和補充的選擇題來鞏固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題中,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1.課堂作業(yè):練習三第1題第(2)小題、第3題。2.家庭作業(yè):練習三第1題第(1)小題、第2題?!缎党朔ā方虒W設計(第5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2頁教學內容、例7及“做一做”,練習三第4~6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教學難點:能根據數據特點,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教學過程:5(1)指名學生口答。(2)說明連線理由。2.指名學生說一說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1)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個乘法運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演示課件。3.師:我們知道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數乘法計算變得更為簡便,那么在小數乘法計算中是否也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今天【設計意圖】通過相等算式連線和用字母表示乘法運算定律,復(一)引導觀察,提出猜測1.出示教材第12頁的教學內容(PPT課件演示)。(0.8×0.5)×0.4(1)師:這里有三組算式,有的是小數乘法計算,有的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那么,你知道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嗎?你(2)師:你能說一說第二組中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嗎?第三組的(1)師:仔細觀察這三組算式,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特點?(2)師:根據算式的特點,你能猜一猜每組的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由于是猜測,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不一樣。)(二)明確計算,驗證猜測1.教師引導。(1)師:同學們都仔細觀察了每組中的兩個算式,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測。那么,你的猜測對嗎?怎樣驗證你的猜測對不對呢?(引導學生提出可以用實際計算進行驗證。)(2)師:我們剛才已經知道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下面就請同學們實際計算一下,看看你的猜測對不對?看看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相不相等?2.學生通過實際計算進行驗證。3.學生交流驗證結果。(三)舉例驗證,概括規(guī)律(1)師:通過同學們的實際計算,我們發(fā)現這三組算式中每組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這說明什么呢?(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2)師:對于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我們剛才都是只用了一個小數乘法的例子進行驗證,那能不能就說明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一定適用呢?(還需要用更多的舉例來進行驗證。)2.指導學生任意舉例,進一步加以驗證。(1)師:對,我們還應該舉更多的小數乘法的例子來加以驗證。那么,你想進一步驗證哪條運算定律呢?請同學們參照上面的算式任意舉例,看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是不是適用?(2)師:誰來說一說你舉了一個什么例子?(注意指導舉例算式的結構。)(3)師: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注意理解算式和運算定律之間的關系。)(1)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相互交流交流,通過這些例子你發(fā)現了什么?(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數既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2)師:通過我們對這些算式的觀察猜測、計算驗證和同學們自己的舉例說明,現在誰能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3)揭示課題。(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整數(一)談話導入我們已經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了小數。應用乘法的運算(二)教學例70.25×4.78×43.學生在練習本上自主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學生板演。)4.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簡便計算方法,感受運算定律的(1)怎樣使計算簡便?(2)應用了哪條運算定律?(一)基本練習1.第12頁“做一做”第1題。做一做1.根據運算定律填空。(1)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2)全班集體訂正,著重交流各小題分別是根據哪條運算定律進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1)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對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掌握情況。(2)全班集體訂正,著重交流簡便計算的思維順序,明確要根據數據的特點應用乘法運算定律,才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二)實際應用練習三第5題。(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解答。(2)小組交流,引導學生感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設計意圖】通過“做一做”兩道題的分層練習,既使學生更加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根據數據的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第一步應該怎樣做?應用哪條運算定律?并且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既使學生體會1.提問:這節(jié)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在本節(jié)課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有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教師可以1.課堂作業(yè):練習三第4題。2.家庭作業(yè):練習三第6題?!缎党朔ā方虒W設計(第6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頁例8,練習四第1~5題。教學目標:1.經歷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能正確運用小數乘法估算解決簡單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1)學生獨立完成。3.8×3<□1.78×3.98<口2.5×4.12>(1)學生獨立完成。(2)師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數是多少?你是怎樣思考的?(3)小結:像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先將式子中的因數“放大”(二)揭示課題1.談話引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法的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2.板書課題:解決問題(1)【設計意圖】由于本課是緊隨“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一)閱讀與理解1.出示例題,呈現問題情境(PPT課件演示)。她買了2袋大米,每袋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夠買一盒20元的嗎?(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是什么?(2)引導學生根據圖文敘事:媽媽去超市購物,買了2袋大米和(1)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2)學生匯報交流。(3)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適時強調、突出相關的數學信息。(條件:①媽媽有100元錢;②每袋大米30.6元,買了2袋;③肉每千克26.5元,買了0.8千克。問題: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夠買一盒20元的嗎?)(1)題中有這么多的信息,這里的“30.6元”“26.5元”“10元”“20元”都是單價,這里的“2袋”“0.8千克”都是數量。用價、數量之間的關系呢?(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2)教師歸納:當信息較多時,我們就需要對信息進行適當的整的關系。在這個問題里,我們就需要將各種信息按不同物品的單價、看清楚各種物品的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教師用PPT課件出示表格。)(3)學生用表格表示和整理各種信息。單價數量總價大米肉雞蛋(4)學生交流、匯報表格里填寫的各種信息。(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回答表格中的信息,并適時用PPT課件演示。)【設計意圖】本課作為解決問題的教學,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自(二)分析與解答從表格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量關系?(教師演示PPT課件。)(2)要解決“剩下的錢夠不夠買一盒10元或者20元的雞蛋”這個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呢?(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同桌相互交流。)(3)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思路一:先算出買大米和肉這兩件物品的總價,再算出剩下的錢數,然后將剩下的錢數分別與10元和20元相比較,看超不超過10元或者20元。思路二:先算出買大米、肉和雞蛋這三件物品的總價,再將這個總價與100元相比較,如果超過100元就不夠買,不超過100元就夠(1)明確自主活動要求。(教師用PPT課件出示。)自主活動要求想一想: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做一做: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解答過程。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2)學生根據“自主活動要求”,嘗試解決問題。3.集體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教師適時用PPT課件演示解答過程。)(1)預設一。生:我是先算出買2袋大米和0.8kg肉這兩件物品的總價,算式是30.6×2+26.5×0.8=82.4(元);再算出剩下的錢100-82.4=17.6(元);因為17.6元比10元多,但比20元少,所以剩下的錢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但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引導評價: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怎么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生: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很清楚,但是計算比較麻煩。在購(2)預設二。生:我是用估算解決的。1袋米不到31元,2袋米就不到62元;肉不到27元。如果買一盒10元的雞蛋,總共不超過62+27+10=99(元)。所以,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我是這樣表示的:大米:<31元大米:<31元肉:<27元雞蛋:10元總價不超過:31+31+27+10=99(元)教師追問:這種方法一定能判斷出剩下的錢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師生交流:這種方法是將大米和肉的價錢都適當地估大,估大以后所有物品的總價不超過99元,所以剩下的錢一定夠買一盒10元的(3)預設三。1kg肉超過25元,0.8kg肉就超過25×0.8=20(元);如果買一盒20元的雞蛋,總共就超過60+20+20=100(元)。所以,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我是這樣表示的:大米:>30元大米:>30元肉:>20元雞蛋:20元教師追問:這種方法一定能判斷出剩下的錢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嗎?師生交流:這種方法是將大米和肉的價錢都適當地估小,估小以后所有物品的總價超過100元,所以剩下的錢肯定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驹O計意圖】由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環(huán)節(jié)對問題有了較深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解決比較簡便?顯然,在不需要知道準確計算結果其二,題目中的數據怎樣估比較合適?怎樣利用估算的結果進行判斷?(三)回顧與反思1.理一理、議一議。(教師用PPT課件出示問題。)(1)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問是通過把物品的錢數估大,發(fā)現估大后的總錢數不超過100元,判斷出“夠買”;第二問是通過把物品的錢數估小,發(fā)現估小后的總錢數已超過100元,判斷出“不夠買”。)(2)我們剛才解決的這個問題有什么特點?(只需要判斷出錢數夠不夠,不需要進行準確計算。)(3)解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更簡便?(可以用估算解答,用估算解答更簡便。)(1)我們剛才用了兩種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這兩種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教師用PPT課件出示。)(2)師生交流:第一種方法是將物品的錢數估大,這樣得出的總(3)教師歸納:通過這兩種估算方法的對比,我們發(fā)現用估算解適度,要能解決問題。(教師適時用PPT課件歸納。)【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理一理、議一議”和“想一想、說一說”,引導學生回顧用估算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思兩種不同的估(一)基本應用1.25元/袋1.60元/瓶3.70元/盒6.60元/條(1)學生獨立完成。(2)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3)全班集體交流: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算的?(可以用筆算或用擇用簡便方法解決問題的靈活性。)2.例題的改編題。媽媽帶95元去超市購物。她買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還買(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能否運用經驗解決此類問題。(3)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用估算解決這個問題的?(二)變式應用個面積的大小?(房間面積和100塊地磚的面積。)(2)學生獨立完成。(3)全班集體交流:怎樣比較房間面積和100塊地磚面積的大小?2.練習四第4題。(本題是變式應用,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再用0.25小時,家離學校有多遠?如果他改為步行,每小時走5km,用0.8小時能到學校嗎?(一)課堂作業(yè)1.練習四第1題(第二行)。2.練習四第4題。(二)課外作業(yè)1.練習四第1題(第一行)。2.練習四第5題?!缎党朔ā方虒W設計(第7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6頁例9,練習四第6~9題。1.經歷分段計費問題的解決過程,自主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分段計算的方法正確解答這類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摘錄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3.通過回顧與反思,積累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初步體會函數思教學重點:運用分段計算的方法正確解答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探究分段計費問題的數量關系,初步體會函數思想。教學準備:將例題與相關習題制成PPT課件。一、聯系生活,提出問題1.同學們,你們都乘坐過出租車吧!你知道出租車是怎樣收費的嗎?(PPT課件演示。)2.出租車的收費標準是采用分段計費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3.板書課題:解決問題(2)?!驹O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提煉具體(一)閱讀與理解(2)提問:這一情境中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出租車的收費標準。)(3)出示收費標準(PPT課件演示)。(1)收費標準:超過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計算)。(2)行駛里程:6.3km。(1)“3km以內7元”是什么意思?(出租車從起步到行駛3km里程,應付的車費都是7元。)(2)你為什么認為“3km以內7元”包括3km呢?(因為“超過”3km,每千米就要按1.5元收費。)(3)超過3km后就要按每千米1.5元的標準收費,并且不足思呢?你能舉例說明嗎?(4)問題中行駛里程是6.3km,根據收費標準,應按多少千米收費呢?(用“進一法”取整數,按7km收費。)(2)超過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計算,也就是要用“進一法”取整千米數。(二)分析與解答(2)學生嘗試解答。預設一:7+1.5×4=7+6=13(元);預設二:1.5×7=10.5(元),7-1.5×3=2.5(元),10.5+2.5=13(元)。(1)預設一(分段計算):生:我是分兩段計算的,前面3km為一段,應付車費7元;后面4km為一段,每千米1.5元,應付車費是1.5×4=6(元);再師(質疑):后面一段里程為什么是4km,計算后面一段車費(2)預設二(先假設再調整):都按每千米1.5元計算,結果是10.5元;而這樣前面3km的費用少算了7-1.5×3=2.5(元);再來調整,用10.5元加上少算的2.5(1)變換例題條件:如果行駛里程是8.4km,你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計算出車費嗎?如果行駛里程是9.8km呢?(PPT課件演示。)我要付多少錢?我要付多少錢?行駛里程行駛里程超過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計算)(3)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板書或PPT課件呈現解答過程。)行駛8.4km=7+9=16(元)行駛9.8km=7+10.5=17.5(元)1.5×9=13.5(元)7-1.5×3=2.5(元)13.5+2.5=16(元>1.5×10=15(元)7-1.5×3=2.5(元)15+2.5=17.5(元)(三)回顧與反思(2)這些問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1)呈現例題及變式題的解答過程。(PPT課件呈現。)(3)揭示規(guī)律(PPT課件演示):應付車費=7+1.5×(總里程(4)質疑:為什么總是用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車費?(引導學生(1)呈現例題及變式題的解答過程。(PPT課件呈現。)(3)揭示規(guī)律(PPT課件演示):應付車費=1.5×總里程+2.5。(4)質疑:為什么總是用假設車費再加上2.5元?(引導學生說上2.5元才是應付的車費。)(1)通過同學們剛才的討論和交流,我們發(fā)現了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規(guī)律,找到了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兩種一般方法。(PPT課件演示。)解決分段計費問題的一般方法(規(guī)律):應付車費=7+1.5×(總里程-3)前段后段應付車費=1.5×總里程+2.5下假設調整(2)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都應該像這樣對解答的過程與方法進行5.拓展(制作、應用出租車價格表)。(1)這節(jié)課,我們用兩種方法解決了乘出租車付費的實際問題。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制作價格表的方法來解(3)學生完成出租車價格表。(教材第16頁。)行駛的1234567890出租車費/元(4)思考:觀察表中的數據,你發(fā)現行駛里程與出租車費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的變化情況又是怎樣的?(PPT課件呈現。)(5)應用出租車價格表解決問題。(PPT課件呈現。)①媽媽坐出租車行駛了7.2km,應付車費多少錢?②王叔叔乘坐出租車,下車后付了16元車費,他至少乘坐了多少千米?至多呢?【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與反思”,引導學生分別反思用“分段(一)基本應用練習四第7題。共需付多少錢? (1)理解題意:你怎樣理解“合影價格表”中的信息?問題“一(2)學生獨立完成。(3)全班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二)拓展應用1.練習四第8題。過3分鐘每分鐘收費0.11元(不足1分鐘按1分鐘計算)。媽媽一次通話時間是8分29秒,她這一次通(1)理解題意:這道題是實際生活中的一個什么問題?它的收費標準是怎樣的?(2)學生獨立完成。(3)全班集體交流:通話時間8分29秒應該按幾分鐘計算?你是怎樣解答的?2.練習四第9題。9收費標準/元 外埠100g及以內的,每20g(不足100g,按100g計算)(1)理解題意:這道題里有幾種收費標準?解答這道題除了考慮(2)學生獨立完成。(3)全班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解答第(1)問的?第(2)問呢?(4)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設計意圖】直接選用教材提供的練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分段計2.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節(jié)課,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什么收(2)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位置》教學設計(第1課時)做”,練習五第1~5題。教學目標:的位置。2.使學生經歷由語言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抽象成用數對表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理解要用兩個數來表示物體在平面上的教學準備:將本課教學內容制成PPT課件。教學過程:(一)激活經驗1.導入:我們在以前學習了用方位確定位置,我們在生活中還常2.提問:這有一排同學,舉手的是張亮同學。你能描述張亮同學的位置嗎?(演示PPT課件)3.引導:有的同學從左往右數,還有的同學從右往左數,但都是出張亮同學的位置呢?(演示PPT課件)4.提問:怎樣表示出周明同學的位置?趙雪同學的位置呢?(演示PPT課件)(二)引入新課1.提問: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學,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還能只用一個數就表示出某個同學的位置嗎?(演示PPT課件)位置)【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學生“用一個數可境,由“線”擴展到“面”,將一維空間生長為二維空間,產生新的(一)認識平面上確定位置的必要條件1.觀察:多媒體教室中學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課件)2.思考:你現在怎樣描述張亮同學的位置呢?(預設學生回答:第幾組第幾個;第幾排第幾個;第幾行第幾個;第幾條第幾個……)3.引導:同學們的描述各不相同,雖然說法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你們發(fā)現哪一點相同?(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板書:兩個數、確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內表示出某個同學的位置,只用一個數是這就是在平面上確定位置的條件。(演示PPT課件)(二)認識行與列1.統(tǒng)一行與列的名稱。(1)講述:同學們剛才在描述張亮的位置時,所說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橫排,在數學里統(tǒng)一稱為“行”;所說的組、條等,都是指“列”)(2)嘗試:同學們,你現在能用行數和列數兩個數來描述張亮同學的位置嗎?(演示PPT課件)(3)預設:預設學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師適時追問:你是怎樣數的?)2.統(tǒng)一行、列的順序和方向。(1)設疑:剛才,同學們都說張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學幾列時,有同學說是第2列,也有同學說是第5列,張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幾列呢?(2)歸納:看來還需要統(tǒng)一行、列的順序和方向,在確定第幾列往后數。(三)在平面圖上確定行與列1.將座位情境圖抽象成座位平面圖。(演示PPT課件)2.在平面圖上標明行、列的順序和方向。(演示PPT課件)3.在平面圖上標出張亮同學的位置。(演示PPT課件)(四)認識數對(2)反饋交流: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表示方法。(用黑板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記錄方法)2.評價歸納:同學們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想法都很好,都想的建議呢?(統(tǒng)一表示方法)3.統(tǒng)一位置的表示方法。(1)呈現統(tǒng)一的表示方法:對,應該用統(tǒng)一的表示方法!在數學里是怎樣統(tǒng)一、怎樣規(guī)定的呢?張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數學里就用(2,3)表示。(教師板書或演示PPT課件)(2)理解(2,3)的含義: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兩個數中間的逗號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號起什么作用?(教師演示PPT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3)揭示數對的名稱:像這樣用兩個數分別表示列和行,前面的面添上小括號表示是一個整體,像這樣的兩個數稱為“數對”,這節(jié)課學習的就是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師板書或演示PPT課件)山山中山中山山中山中小山山口中心叫叩心叫中山巾山山用數對確定位置(1)以張亮的位置為例,可以直接讀(2,3),也可以讀作數對(2)任意舉一例?!驹O計意圖】延伸復習導入時的情境,承接復習導入中的問題,產生新的收獲和體會,直觀感受到用兩個數(一)數對與位置的對應練習1.在圖中找出數對(1,2)、(5,3)的位置。2.數對(6,4)表示的是王樂同學的位置,你能指出哪個是王樂(二)體會相關數對之間的聯系1.王艷同學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趙雪同學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匆豢从惺裁?.用數對表示出周明、張亮、趙雪三個同學的位置,你發(fā)現了什3.用數對表示出李小冬、孫芳、張亮三個同學的位置,你發(fā)現了(一)生活舉例(第19頁“做一做”)(二)實際應用1.練習五第2題。5山石田土沙4日月星火水3雨雪雷風電2春夏秋冬天1枝葉花竹芽(1)像這樣,說一說“春““雪”“花”"土”的位置。(2)數對(4,2)和(2,4)分別表示哪個漢字?表中的"山"用數對(1)理解題意:第(1)問是用數對表示指定漢字的位置,第(2)問根據數對找對應漢字。(2)學生獨立完成。(3)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4)組織開展“根據數對找對應漢字”的游戲活動。生寫縣屬中生寫縣屬中名稱白棋子黑棋子6543國a(1)她是怎樣確定棋子位置的?像她那樣說一說。你能分別標出它們移動后的位置嗎?兒燈口石后車馬象兵B8(1)理解題意,介紹國際象棋。(2)理解國際象棋在棋盤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規(guī)則。(3)集體完成第(1)問,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個棋子并描述它在棋盤上的位置,體會數對也可以用字母表示。(4)獨立完成第(2)問,標出棋子移動后的位置,然后集體反(一)課堂小結1.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2.教師歸納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二)提煉延伸1.引導:我們這節(jié)課從在“一排座位”里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到在“教室平面”里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你個數據,也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數對”。(演示PPT課件)3.延伸:想一想,如果在一個立體空間里確定一個點,需要幾個白量2E子cTe平面兩個數據(數對)立體空間?個數據(1)生活中的數學:經緯線的知識。(2)知識小介紹:介紹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笛卡爾(1596-笛卡爾(1596-1650)原點xX軸1.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1、4題。2.課外作業(yè):練習五第3題?!段恢谩方虒W設計(第2課時)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0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五第6~8題。1.在經歷把具體情境中的物體抽象成點的過程中,在方格紙上用2.在綜合應用位置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點與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滲透平面直角坐標系。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感受數學的簡潔美。教學重點:在方格圖上用數對準確表示點的位置。教學難點:發(fā)現同一行、同一列等特殊數對的特征。教學準備:將本課教學內容制成PPT課件。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一)回顧舊知1.教師談話:這是我們昨天留給大家的一道利用數對涂色的練習題,你們都完成了嗎?(PPT課件出示練習五第3題)2.提問:題中小精靈說“(9,8)這個格已經涂好了”,請回答(1)這里的“(9,8)”表示什么意思?(2)你能在圖中指出第9列嗎?能指出第8行嗎?3.呈現涂色完成后的結果。(PPT課件演示)985(9,8)這個格已(二)引入新課1.教師談話: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場館,為了便于游客找到各個格來統(tǒng)一距離,用格點(方格紙上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來表示場館。(PPT課件出示“動物園示意圖”)2.質疑:在這幅示意圖中,哪些是它的列?它的第1列在哪里?哪些是它的行?它的第1行在哪里?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數對與位置的知識。(板書:位置)【設計意圖】利用教材上的一道趣味練習,幫助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中進行比較和遷移。在引入新課時,直接利用例2的“動物園示(一)教學例21.認識“動物園示意圖”中的列與行,明確起點。(1)觀察比較:這幅“動物園示意圖”和我們上節(jié)課認識的涂色方格圖有什么不同?(PPT課件演示)(2)引導歸納(著重歸納以下幾點)。①示意圖中每條豎線都按順序標上了數,而涂色方格圖中是把每課件演示)②示意圖中每條橫線也都按順序標上了數,而涂色方格圖中是把每橫行(行)小方格標上數,說明在示意圖中是把每條橫線看作行。 (PPT課件演示)③示意圖中的0既是列的起點,也是行的起點,說明列的順序還是從左往右,行的順序還是從前往后。(PPT課件演示)④涂色方格圖中的每個小方格都可以用數對來確定它的位置是在(3)教師概括:通過觀察和比較,我們發(fā)現示意圖就是要我們在課件演示)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用數對表示轉化平面上點的位置數學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動物園示意圖”與涂色方格圖的不同,引導學生把方格紙的豎線和橫線分別與涂色方格圖的列和行建立起位置,明確“0”既是列的起點,又是行的起點,既使學生初步感受2.理解數對表示的含義和方法。(1)引導學生觀察大門在方格紙上的位置。(2)組織學生交流如何用數對表示大門的位置。(4)結合情境交流反饋:這位小朋友和我們很多同學一樣,用數對(3,0)表示大門的位置。這里的“3”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為什么用數對(3,0)來表示?(PPT課件演示)(5)歸納小結:大門的位置在第3列的起始行,也就是第0行,所以用數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既是行的起點,也是3.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熊貓館的位置。(1)引導:在方格紙上,第3列的起始行是大門,看一看在第3列的其他行有沒有什么動物場館呢?(PPT課件演示)(2)提問:你能用數對表示熊貓館的位置嗎?(PPT課件演示)(3)組織交流:你是怎樣表示的?為什么這樣表示?4.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的位置。(1)提問:我們已經用數對表示了大門和熊貓館的位置,你能用數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PPT課件演示)(2)組織交流:你是怎樣表示的?為什么這樣表示?【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次的教學作用。首先以“大門”為例(其位置最具有本節(jié)課的特點,即起始位置),組織學生觀察大門的位置,交流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明確“0”既是列的起點,又是行的起后,指定熊貓館(其位置與“大門”聯系最為緊密,都是第3列,再由起始行接著往上數),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在方格紙上怎樣用數(二)應用延伸1.根據給出的數對標出場館的位置。(1)在示意圖中標出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2)組織交流:你是怎樣確定這些場館的位置的?2.看圖討論同列數對的特點。(PPT課件適時演示)(1)請同學們看示意圖,我們已經知道大(2)這一列上還有許多其他的點,它們的列數都是3,但它們的行數沒有確定,你能用一個數對來表示這一列上所有點的位置嗎?〔可以用(3,a)、(3,y)表示〕3.看圖討論同行數對的特點。(PPT課件適時演示)(1)請同學們再看示意圖,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位置,你又有(2)這一行上同樣也有許多點,它們的行數都是4,但列數不確定,你用一個什么樣的數對來表示這一行上所有點的位置呢?〔可以用(b,4)、(x,4)(3)猩猩館(0,3)和獅虎山(4,3)在同一行嗎?你是怎樣判4.看圖討論行、列交換數對的特點。(PPT課件適時演示)(1)我們比較了猩猩館和獅虎山的位置,再來比較猩猩館和大門(2)講述:用數對表示位置時,一定要按照規(guī)定先寫列數,后寫1.第20頁“做一做”第1題。987654321ABDC(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2)反饋交流:引導學生觀察A、C點的2.第20頁“做一做”第2題。2.描出圖9876543210下列各點并依此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3)展示學生作業(yè)并進行評價。3.練習五第8題。北。9EQ\*jc3\*hps14\o\al(\s\up6(0),7)EQ\*jc3\*hps14\o\al(\s\up11(9),5)3EQ\*jc3\*hps14\o\al(\s\up6(2),1)局圖書(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確學校的位置為(0,0),方格圖中每一格表示的實際距離是100m,理解圖書館所在位置(4,3)的含(2)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建筑物進行描述,進行反饋。(3)獨立完成第(2)、(3)兩問,指名回答,并組織全班反饋(一)學生小結1.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二)教師歸納1.學會了用數對表示位置。(1)根據點的位置用數對表示出來;(2)根據給出的數對尋找點的位置。2.找到了數對中數的特點跟位置變化之間的關系。3.用數對描述建筑物的方位及行走路線。五、作業(yè)練習1.課堂作業(yè):練習五第7題。2.課外作業(yè):(1)練習五第6題;(2)閱讀本單元“生活中的數學”;(3)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4~25頁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六第1~6題。1.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類推能力。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問題。教學準備:將本課教學內容制成PPT課件。1.用豎式計算:268÷4、224÷4、252÷6、345÷15。2.說一說:224÷4這道題是怎樣計算的?(教師適時板書或演示PPT課件。)3.引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同學們掌握的整數除法的知識來學【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數除法,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計算方法和計算步驟的回憶,為新知的教學打好基礎。(一)教學例11.出示例1,引導理解題意。(PPT課件演示。)(1)題目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堅持晨練可以鍛煉身體,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km。)(2)題目中要我們求什么?(按計劃他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2.嘗試列式,分析數量關系。(1)要求“他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應該怎樣列式?(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或PPT課件演示:22.4÷4。)(2)引導思考:為什么用“22.4÷4”?(路程÷時間=速度)3.揭示新課,感受學習價值。(1)請同學們觀察這道除法算式,和我們前面復習的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除數還是整數,但被除數是小數。)(2)揭示課題:看來,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數除法計始,我們就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小數除法(板書單元課題:小數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習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板書本節(jié)課課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4.提出問題,自主思考算法。(1)提出問題:我們已經會計算整數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數是了解學生思維活動,參與小組交流,給予適當指導。)5.教師引導,交流不同算法。(1)我們已經會計算整數除法,在不改變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樣把小數變成整數呢?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預設一:把被除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變成224,把除數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變成40,再來計算。(雖然變成了整數除以整數的形式,但在計算時仍然會遇到小數除法的問題,學生無法完成計算。)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呢?想法一:把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預設二:把22.4km改寫成22400m,再來計算。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呢?(3)交流對想法二的感受:這樣雖然可以算出結果,但是計算時你有什么感覺呢?6.分步探討,理解豎式算(1)引導談話:想法二雖然可以算出結果,但是計算過程比較麻(2)指導學生列出除法豎式。(教師板書或PPT課件演示。)(3)引導學生計算4)22,并適時提問:這個余下的“2”表示什么?(教師用小紙片遮擋住被除數的小數部分,并適時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4)引導學生理解除到被除數十分位的算理,并適時提問:這個“24”又表示什么呢?(教師揭去遮擋的小紙片,并適時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 (5)引導學生完成計算4)22.4,并適時提問:用24個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怎樣在商上面表示6個十分之一?(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6)引導學生比較列豎式計算和將22.4km改寫成22400m計算的結果,提問:這兩種算法的結果相同嗎?說明了什么?7.觀察對比,歸納計算方法。(1)引導學生觀察小數點的位置,提問:觀察豎式中被除數和商的小數點,你發(fā)現了什么?(PPT課件演示。)(2)引導學生對比“22.4÷4”和“224÷4”的豎式計算,提問:你發(fā)現它們在豎式計算中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師用PPT課件呈現上面兩題的豎式。)(3)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提問:經過上面的探討,你認為應該怎樣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①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②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8.及時鞏固,形成計算能力。(1)完成第24頁“做一做”。(可以讓學生任選一題計算。)做一做做一做列豎式計算。(2)展示學生作業(yè),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設計意圖】例1的教學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所在,通過例1(二)教學例21.出示例2。(PPT課件演示。)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教師板書或PPT課件演示:3.學生嘗試豎式計算,然后小組里相互交流。(1)你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2)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1)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2)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余數時,為什么可以添0繼續(xù)除?(3)除得的7為什么寫在十分位上?(4)除得的5為什么寫在百分位上?(三)教學例3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教師板書或PPT課件演示:(1)你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2)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1)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2)為什么商的個位要寫0呢?【設計意圖】例2和例3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中的兩種特殊情況,例2是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需要添0繼續(xù)除;例3是被除數比除數小,整數部分不夠商1。在例2、例3的教學中,不是(四)小結和驗算1.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PPT課件演示)(1)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3)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末尾添0再繼續(xù)除;(4)整數部分不夠除,在個位商0,點上小數點繼續(xù)往下除。2.引導學生自己嘗試驗算。(1)引導:要檢驗小數除法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可以怎么辦?(2)學生自主驗算:請同學們從三道例題中任選一題進行驗算。(3)組織學生交流驗算方法?!驹O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計算體會,引導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進一步歸納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一)基本練習第25頁“做一做”。1.26÷28可以讓學生從每組中各選擇一題進行計算練習。(二)提高練習比較每組中的兩題,你發(fā)現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嗎?(1)指導學生按題組計算,在計算中比較每組的兩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它們的計算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商的小數點的處理。(1)學生獨立判斷。(2)組織學生交流“錯在哪里”,并改正。(三)解決問題練習六第3題。(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2)引導學生根據“一共花的錢÷分鐘數=每分鐘花的錢”的數量關系列式。(3)學生列豎式計算,然后交流訂正。1.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要注意什么?2.閱讀課本第24、25頁,關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你還有什么疑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給大家聽一聽!【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和梳理,再次強化重點,并質疑解惑。(一)課堂作業(yè)1.練習六第4題(第一行)。2.練習六第5題。(二)課外作業(yè)1.練習六第2題。2.練習六第4題(第二行)?!兑粋€數除以小數》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8頁例4及“做一做”、第29頁例5及“做一做”,練習七第1~6題。1.使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2.在探究一個數除以小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轉化和歸納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中獲得積極的價值體驗。教學重點:利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教學難點: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正確地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教學準備:將本課教學內容制成PPT課件。(一)故事激趣(回顧商不變性質)“給你6個桃,平均分給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著:“那么點!”“真小氣!”猴王把手一揮:“好,給你600個桃,平均分給300只(二)鋪墊新知(運用商不變性質填空)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PPT課件演示)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三)引入新課1.教師談話:我們在前面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除法,學習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教師由復習題引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2.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驹O計意圖】故事激趣,既幫助學生回顧了商不變的性質,又為(一)教學新知,探究算法1.出示例4情境圖。(PPT課件演示)2.簡單介紹“中國結”。3.將例4補充完整,明確條件和問題。(1)教師補充條件:大家知道編一個這樣的中國結要多少絲繩嗎?這里有7.65m絲繩。這些絲繩可以編【設計意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版)》在“教學建議”開發(f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例44.明確解答方法。(1)學生獨立列式: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列式解答?(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或PPT課件演示:7.65÷0.85。)(2)分析數量關系:為什么用“7.65÷0.85”?(絲繩的總長度÷每個中國結的長度=中國結的個數)5.探究計算方法。(1)明確問題:這里除數是“0.85”,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2)教師引導: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怎樣想辦法計算呢?(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PPT課件演示。)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m絲繩。轉化: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3)教師評價:對!我們已經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那就可以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在數學里,“轉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索新知識時,我們常常將沒有學過的知識(未知)轉化為已經學過的知識(已知)來解決。 (PPT課件演示)(4)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轉化的方法,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5)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轉化方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6.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討論和評價嘗試轉化的方法。(1)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轉化的?(2)在這些不同的轉化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商不變性質)(3)利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要注意什么?(要注意除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被除數也要擴大到原來的幾倍。)【設計意圖】這里有兩個意圖,一是結合編“中國結”的具體情7.討論豎式的書寫形式。(1)提出問題:在轉化時要注意除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被除數數。這一轉化過程如何在除法豎式中體現呢?(PPT課件演示)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m絲繩。擴大到它的100倍擴大到它的100倍(2)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逐步演板(或PPT課件演示)豎【設計意圖】為了保證豎式計算的完整性和書寫過程的示范性,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轉化的方法(“一看、二移”),以及在豎式中的(二)嘗試練習,總結算法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前3道小題是第28頁的“做一做”,第4小題是第29頁的例5;PPT課件演示。)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1)說出上面各題的除數和被除數需要同時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2)怎樣移動小數點?(重點討論例5,即第4小題。)(3)計算上面各題。(重點討論例5,即第4小題。)(4)想一想,怎樣驗算上面各題?2.總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除數是小數的除法(2)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加以完善,并提煉成“一看、二移、三計算”。(用PPT課件完善計算法則。)的除法是怎樣計算的?1.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2.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補足:3.然后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驹O計意圖】將例5的教學融入“做一做”的嘗試練習之中,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遇到小數除法的各種情況,通過遷移解決被除數位數不夠的問題,通過充分練習積累小數除法的計算經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歸納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然后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加以完善和提煉,促進學生小數除法計算技能的形成,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三、運用新知,鞏固算法(一)基本訓練1.把下面的算式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式。1.把下面的算式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式。÷1.列豎式計算。3.第29頁“做一做”第2題。(判斷練習)2.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錯在哪里?蜜(2)同桌相互交流。(3)匯報、小結。(二)拓展應用1.練習七第4題。(鞏固小數除法計算,體會商的變化規(guī)律。)從上面的算式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2.練習七第5題。(小數除法的實際應用。)蘋果冠軍蘋果冠軍我這個蘋果只有0.25kg.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嗎?(1)根據題目中所給的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2)誰能把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3)學生獨立解答,交流訂正?!驹O計意圖】在鞏固中先進行轉化練習、基本計算、判斷練習等基本訓練,在基本計算中包括“位數夠”(包括兩類:位數相同、位數不同)、“位數不夠需添0再除”、“整數部分不夠商1"、“商中間有0”、“商末尾有0”等不同情形,以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小數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哪些地方你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錯,需要引起重視?(一)課堂作業(yè)1.練習七第2題(第一行)。2.練習七第3題。(二)課外作業(yè)1.練習七第2題(第二行)。2.練習七第6題?!渡痰慕茢怠方虒W設計(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求商的近似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