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北京朝陽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北京朝陽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北京朝陽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北京朝陽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北京朝陽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qū)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高一語文試卷2025.1(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本試卷共10頁??忌鷦毡貙⒋鸢复鹪诖痤}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jīng)驗。一個在鄉(xiāng)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nóng)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zhuǎn)換,而不是時代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jīng)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是“禮治”一詞不會像“人治”一詞那樣容易引起誤解,以致有人覺得社會秩序是可以由個人好惡來維持的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tǒng)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tǒng),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取材于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如果說差序格局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外在結(jié)構(gòu),那么禮治秩序便是鄉(xiāng)土社會的內(nèi)在規(guī)則。通常人們以“人治”和“法治”兩個相對詞語形容中國與西方的社會。在費孝通看來,法治的意思是說社會上人和人的關系是根據(jù)法律來維持的,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沒有人的因素。人治,是指掌握權力者不依法而治,而是依自己的喜好、想法來實行統(tǒng)治,根據(jù)貲孝通對法治的說法,人治就是“天子依權而治”。人治和法治的區(qū)別,關鍵不在“人”和“法”兩字,而在實行統(tǒng)治時所依的力量和規(guī)范的不同。高一語文試卷第1頁(共10頁)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與法治不同,但鄉(xiāng)土社會并不是“無需規(guī)則”或者“無法無天”的杜會。鄉(xiāng)土社會看起來是“無法”的,但是它有一套合適的行為規(guī)范去約束人們的行為。這種社會公認合適的行為規(guī)范就是“禮”。在鄉(xiāng)土社會,人們遵守的是一種天然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人的行為和秩序的維持受這種規(guī)范的規(guī)制,其社會關系既不是靠法律,也不是靠天子的權力來調(diào)節(jié),而是靠“禮”這種社會規(guī)范來調(diào)節(jié)。法律同樣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禮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權力推行的;禮依靠的是傳統(tǒng)的力量,依靠的是人們自覺的遵守,是一種由個人推展至社會的規(guī)范準則,它正是與鄉(xiāng)土社會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適應的,通過不斷重疊、蛛網(wǎng)式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影響到其他人,進而在整個社會營造一種合適的統(tǒng)治秩序。法律靠外力維持,人可以逃避法;而禮卻不是靠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道德靠輿論維持,人是逃不出輿論的:這樣看來,中國基層社會秩序的維持是更加穩(wěn)定的。(取材于韓致寧、喬芳琦的相關文章)材料三禮治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維持方式。費孝通所說的禮治,并非王朝政治中的禮制。在王朝政治中,禮制是一種外在的制度規(guī)范,是維系國家政治的剛性力量。而鄉(xiāng)土社會里的禮治,則是一種貫穿日常生活的傳統(tǒng):“如果我們對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不加推究,只按著規(guī)定的方法做,而且對于規(guī)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時,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禮字本是從豐從示。豐是一種祭器,示是指一種儀式?!弊鳛橐环N傳統(tǒng)力量,鄉(xiāng)土社會的禮是無形的,但是無形并不代表著無力。傳統(tǒng)積累得太多,就會形成一種巨大的約束力量,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禮治社會與法治社會的最大不同,是前者不需要外在力量推動。盡管有時得靠懲罰性儀式賴以維持,但禮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個人自覺遵從:“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痹卩l(xiāng)土社會中,由于人們長期共處一地,禮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個人的一種習慣。個人在遵從習慣或約束時,表現(xiàn)出一種與身份相應的姿態(tài)或行為。每個人的姿態(tài)或行為,都與家庭、村里的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的外在表現(xiàn)形態(tài),就是費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以個人為中心,像水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形成一個個的同心圓;所有人的同心圓相互交錯,就形成了鄉(xiāng)土中國的社會關系結(jié)構(gòu)。(取材于賈永梅、胡其柱的相關文章)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關于“鄉(xiāng)土社會”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很多人會一輩子不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B.個人經(jīng)驗沒有前輩的經(jīng)驗值得信賴。C.社會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保證了傳統(tǒng)的延續(xù)。D.社會秩序不能靠統(tǒng)治者的好惡維持。高一語文試卷第2頁(共10頁)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對“西漢時期一位與家人發(fā)生了爭吵的農(nóng)民,最不可能首先采取的解決措施”的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依照禮指責對方B.請家族長輩評理C.參考鄉(xiāng)鄰的做法D.去官府告發(fā)對方3.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法治的核心因素是“法”,人治的核心因素是“權”。B.禮制是強制的制度規(guī)范,禮治是人主動的服從。C.差序格局與禮治相互配合適應,維持社會秩序。D.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以個人為中心的同心圓結(jié)構(gòu)。4.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法律的手段是維護社會安定的唯一方式。B.鄉(xiāng)土社會中沒有懲罰手段,卻有一套行為規(guī)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C.人可以逃避法治卻無法逃避禮治,所以禮治比法治的約束力更強。D.人們自覺遵守基于共同傳統(tǒng)的禮儀,有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5.有同學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綱,請你填寫①—⑤處,幫他補充完整。要求簡要概括。(6分)禮治法治含義①根據(jù)國家制定、認可的法律來維持社會秩序的方式呈現(xiàn)出的特點內(nèi)在的、生活化的②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③④所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⑤快速變遷、需要明確規(guī)則的社會環(huán)境二、本大題共9小題,共30分。按要求完成6—9題。(共12分)6.下列對《荀子·勸學》的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雖有槁暴槁:暴曬②金就礪則利就:完成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參考④聲非加疾也疾:音調(diào)高⑤君子生非異也生:生來⑥故不積跬步跬:跨出一腳⑦金石可鏤鏤:磨穿⑧用心一也一:專一A.①③B.②⑤C.④⑦D.⑥⑧高一語文試卷第3頁(共10頁)7.下列對韓愈《師說》的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與例句中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孔子師郯子A.吾從而師之B.吾師道也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D.師道之不傳也久矣8.下列對蘇軾《赤壁賦》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酒屬客舉起酒杯,勸客人飲酒B.縱一葦之所如任憑岸邊的蘆葦一望無際地生長C.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從那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萬物時刻在變,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9.下列對姚鼐《登泰山記》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shù)勒?,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A.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B.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C.少雜樹/多松/生石(/皆平頂D.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共18分)嗚呼!用人之難,難矣,未若聽言之難也。若聽其言則可用,然用之有輒敗人之事者;聽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為聽言之難也。請試舉其一二。戰(zhàn)國時,趙將有趙括者,善言兵,自謂天下莫能當。其父奢,趙之名將,老于用兵者也,每與括言,亦不能屈。然奢終不以括為能也,嘆曰:“趙若以括為將,必敗趙事?!逼浜笊菟?,趙遂以括為將。其母自見趙王,亦言括不可用。趙王不聽,使括將而攻秦。括為秦軍射死,趙兵大敗,降秦者高一語文試卷第4頁(共10頁)四十萬人,坑于長平。蓋當時未有如括善言兵,亦未有如括大?者也。此聽其言可用,用之輒敗人事者,趙括是也。秦始皇欲伐荊,問其將李信用兵幾何。信方年少而虜,對曰:“不逑二十萬足矣?!笔蓟蚀笙?。又以問老將王翦,翦曰:“非六十萬不可。”始皇不悅,曰:“栟軍老矣,何其怯也!”因以信為可用,即與兵二十萬,使伐荊。王翦遂謝病,退老于頻陽。已而信夫為荊人所敗,亡七都尉而還。始皇大慚,自駕如頻陽謝翦,因強起之。翦曰:“必欲用臣,非六十萬不可?!庇谑亲渑c六十萬而往,遂以滅荊。夫初聽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王翦是也。且聽計于人者宜如何?聽其言若可用,用之宜矣,輒賧事;聽其言若不可用,舍之宜矣,然必如其說則成功。此所以為難也。予又以謂秦、趙二主,非徒失于聽言,亦由樂用新進之士,忽棄老成之人,此其所以朘也。大抵新進之士喜勇銳,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聽勇銳之語則易合,闡持重之言則難入也。若趙括者,則又有說焉。予略考《史記》所書,是時趙方遣廉頗攻秦。頗,趙名將也。秦人畏頗,而知括虛言易與也,因行反間于趙曰:“秦人所畏者,趙括也。若趙以為將,則秦懼矣?!壁w王不悟反間也,遂用括為將以代頗。藺相如力諫,以為不可。趙王不聽,遂至于敗。由是言之,括虛談無實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趙之諸臣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敵國亦知之,獨其主不悟爾。夫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獨其主不知者,莫大之患也。前世之禍亂敗亡由此者,不可勝數(shù)也。(取材于歐陽修《為君難論》)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老于用兵者也王翦遂謝病A.B.忽棄老成之人自駕如頻陽謝翦亡七都尉而還自駕如頻陽謝翦C.D.前世之禍亂敗亡由此者然必如其說則成功1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請試舉其一二然奢終不以括為能也A.B.何其怯也遂用括為將以代頗因以信為可用已而信大為荊人所敗C.D.因行反間于趙曰此所以為難也1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亦不能屈B.使括將而攻秦也說服不了他派趙括領兵,攻打秦國C.予略考《史記》所書D.而知括虛言易與也我粗略地了解《史記》所寫的內(nèi)容知道趙括只會空談,容易結(jié)交高一語文試卷第5頁(共10頁)13.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為君之難在于用人難,用人之難在于聽言難。B.趙王誤用了言行不一的趙括,導致趙國大敗、被迫降秦。C.秦始皇及時糾正了自己的用人之誤,靠王翦挽回了敗局。D.本文體現(xiàn)了歐陽修“史論結(jié)合”“以史為鑒”的史學思想。14.從趙王和秦始皇的過失中,我們能獲得哪些啟示?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筒要概括。(6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5—17題。(共12分)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陶淵明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1]。不言春作苦,??重撍鶓?。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曰余作此來,三四星火頹[2]。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遙謝荷葆翁[3],聊得從君棲。注釋:【1】隈:角落?!?】三四星火頹:指過了十二年?!?】荷葆翁:《論語》中記載的隱士。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林隈”寫耕田位于林中偏僻之地,并非易于耕種的良田。B.“司田”兩句寫掌管農(nóng)事的朋友捎信來,記掛著秋收的情形。C.“饑者”兩句寫詩人期待豐收后的飽餐,勒緊腰帶盼望天亮。D.“曰余”兩句寫詩人自從辭官歸隱田園,已經(jīng)過去了十二年。16.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是詩人歸隱多年后田園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B.“揚楫越平湖”中“越”字流露出詩人收獲途中的急切心情。C.“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兩句以靜寫動,以樂景襯哀情。D.結(jié)尾荷蓧翁的典故,豐富了詩歌內(nèi)涵,情感表達含蓄雋永。17.本詩蘊含的情感豐富,有“苦”也有“歡”。簡要概括詩中抒發(fā)了詩人哪些“苦”與“歡”。(6分)高一語文試卷第6頁(共10頁)18.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字跡清晰。(共12分)(1)“月”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有極為豐富的寄寓。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明明如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我欲因之夢吳越,”,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別時茫茫江浸月”,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樓昨夜又東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和《赤壁賦》中的“月出于東山之上,”。(2)詩人筆下的飛鳥形色各異。例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池魚思故淵”,杜甫《登高》中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雁過也,正傷心,”,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可堪回首,佛貍祠下,”。(3)古人常在詩歌中賦予“采擷”這一舉動浪漫的色彩,借采擷美草香花傳達豐富細膩的感情。例如:“,?!彼?、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9—22題。右玉看堡融雪的春天,在山西右玉已近四月。每到這時,來自京津冀魯?shù)漠嫾冶銜炔患按刈哌M右玉縣右衛(wèi)鎮(zhèn)。他們放下行囊,背起畫板,走向城墻外面的原野。他們匆匆離去的背影,讓我想到一個農(nóng)民在春暖花開時突然記起去年冬天遺留在土豆地里的那把鐵鍬,那份急于找回工具的心情,一如畫家去看望那一座座沉浸在春風里的古堡。右玉多堡,且多是古堡。掐指算來,差不多每座堡都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年齡了。它們在右玉的土地上星羅棋布,這里有一座,那里也有一座,梅花間竹般錯落有致。仔細看,每座堡都像是從泥土里硬生生扯拽出來,自帶一種渾然天成的優(yōu)越。有些隨性了,也有些意趣了,還有些超然獨處的孤傲,卻由里而外透著金戈鐵馬的鏗鏘氣勢。我的故鄉(xiāng)也是一座堡,名字叫威遠堡。這個充滿霸氣的村子,同樣是右玉百八十座古堡之一。幾百年了,故鄉(xiāng)一直被高高的堡墻圍攏著,齋醮嫁娶,開市修造,乃至繁衍生息,人世間的大事小情,莫不在堡墻內(nèi)宛轉(zhuǎn)輪回。尤為村人樂道的是那種與生俱來的安逸、那種超然避世的大智慧。我記得,每年冬天刮大風的時候,堡里的風勢明顯小于堡外;在堡內(nèi)聽風,如鼓琴瑟。當然,現(xiàn)在右玉冬天的風是小多了,鋪天蓋地的白毛風被層層綠植阻擋在十三邊長城的外面了,而我的故鄉(xiāng)也被密密匝匝的森林所遮掩,同時被遮掩的還有藍瓦白墻、雞鳴犬吠。高一語文試卷第7頁(共10頁)我的畫家朋友以飽滿的色彩和凌厲的筆觸描摹過無數(shù)座右玉的古堡,而他營造在畫布上的堡,總是穿透我們被世俗包裹起來的遲鈍的靈魂,顯得悲壯而曠遠。有一年,他的一個學生也慕名從山東趕來。以后的每一年春天或是秋天,這位學生就像守時的候鳥,總會出現(xiàn)在那一座座歷盡滄桑的古堡前,并洋洋灑灑皴染出許多幅關于古堡的畫,一幅比一幅畫得出彩——那是時間與頓悟的層層累疊。后來,他的畫筆轉(zhuǎn)向了右玉的羊群,右玉的丘陵,還有右玉的小老楊,但時不時地總會從他濃淡相宜的色塊里找到古堡的影子。右玉的古堡深深浸潤了畫家們的思想與神韻。比方那座矗立在荒野上的鐵山堡,朋友說鐵山堡的神韻不在于內(nèi)核,而在于表象。于是,他很少一個人走進空蕩蕩的鐵山堡里寫生,只是遠遠地觀望和想象。十多年前,最后一戶人家搬離鐵山堡,屬于凡間的聲息就此落下帷幕。鐵山堡仿佛一個被時代遺棄了的披堅執(zhí)銳的戍士,在晴空之下,屹立了幾百年。幾百年的長度我們一眼望不到底,沒有誰記得從那扇堡門里呼嘯而出的一哨人馬后來去了哪里。多少興盛過的家族,衰落后又東山再起;多少豆蔻年華的青春,垂暮后又枯木逢春。每一座堡,其實都成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右玉的古堡大多來自遙遠的明朝。洪武年間修筑的右衛(wèi)城是定邊衛(wèi)的衛(wèi)城,一座武裝到牙齒的壁壘。右衛(wèi)城面積并不大,一面城墻平均不足兩里半,徒步走也就一炷香的時間。右衛(wèi)城其實就是一座被堡墻圈起來的城堡,只不過多了四座城門而已。在右玉,僅在明朝嘉靖年間修筑的城堡,據(jù)說就不下一百座。堡門外往往嵌有一塊青石門匾,匾上陰刻著諸如紅土堡、破虎堡、云石堡、云陽堡之類的堡名,也有鐫刻“鐵塞金湯”之類門額的。明清以降,隨著疆域的拓展,刀槍漸漸入了庫,蕭蕭的戰(zhàn)馬也被放養(yǎng)到了南山,右玉的軍堡自然而然都轉(zhuǎn)化成了民堡。多少兵戎成往事,只剩下柳門竹巷,炊煙裊裊。歲月如同一把鋒利的雕刀,把每一座古堡的墻垣都剝蝕出形態(tài)各異的浮雕。斷壁殘垣處,留有明顯的夯筑層,宛如樹木的年輪。墻身與墻根的土壤泯然一色,枯黃里夾一點點焦墨,像是畫師隨意勾勒出的枯筆。一棵落光葉子的榆樹,從墻腳下面伸出,突兀地拐一個彎兒,呈九十度角向外生長。堅硬的春風纏繞在搖曳的樹枝上,嗡嗡作響。一些零星的如同蛇窟一樣的小洞點綴在殘墻上——這是漫長的光陰烙印在右玉古堡上最明顯的痕跡。右玉的土壤多為中厚層黃土質(zhì)地的栗鈣土和風沙土。鄉(xiāng)人們記不住那么長的一串學名,他們會把腳下的泥土泛稱為黃沙土。黃沙土多簡單啊!顏色、形狀和質(zhì)地,幾乎都一目了然,既簡約,又全面。就像我們的祖先用這種土,在右玉古老的大地上,夯筑起一座座土堡一樣明智,留下的是筒潔明了的敦實與厚樸,以及世代不朽的堅不可摧。而這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總是讓那些不修邊幅的畫家、那些噴噴稱奇的游客,對歷史的右玉滋生恒久的癡迷。高一語文試卷第8頁(共10頁)在右玉看堡,顯然是一件極稀松平常的事。無論拙樸如一件老式農(nóng)具的土堡,坯是精致如一件青銅器的磚堡,抑或是那些敦實如山崗的石堡,都敞開了心扉等待遠方的客人蒞臨。只要你走進右玉,走近那些渾厚的古堡,你就會發(fā)現(xiàn),被炊煙或岑寂覆蓋著的古堡并未缺失最初的原色,那些沉睡在鐵馬冰河里的古堡也并未被時光所幽閉。這一切就像我信步走過古堡的長街短巷,邂逅幾個田里鋤草的老者一樣,他們笑瞇瞇地看著我走來,又笑瞇瞇地看著我遠去……(取材于郭虎的同名散文)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梅花間竹般錯落有致梅花間竹:形容交錯分布,富有美感的樣子。B.從他濃淡相宜的色塊里找到古堡的影子濃淡相宜:形容色彩搭配恰到好處,精妙和諧。C.只剩下柳門竹巷,炊煙裊裊柳門竹巷:形容普通民居幽靜儉樸的生活場景。D.那些沉睡在鐵馬冰河里的古堡也并未被時光所幽閉鐵馬冰河:形容壯志未酬的歷史情懷。2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多處寫畫家們對右玉堡的癡迷,突出了右玉堡的美學價值。B.鐵山堡的現(xiàn)狀,反映出右玉堡因時代進步被淘汰和遺忘的落寞。C.文中寫威遠堡數(shù)百年來的幾度變遷,融入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情。D.結(jié)尾描寫田里的老者,畫面親切溫馨,生活氣息濃郁,余韻悠長。21.請分析第十段中畫線句的表達效果。(6分)22.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標題“右玉看堡”的“看”包含了哪幾層涵義。(6分)高一語文試卷第9頁(共10頁)五、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23.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收藏”是人們在網(wǎng)絡平臺上常用的功能。一直想讀的書、將來可能會用得上的知識、有趣的聊天記錄、好看的照片,都可以一鍵放入收藏夾。有人用“收藏”給自己帶來便利、留住回憶,有人“收藏”后就很少再打開觀看……對這類“收藏”現(xiàn)象,你有什么看法?請說明你的觀點和理由。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理。(2)年級準備開展“走進語文課本中的世界”主題研學活動,計劃在課文中寫到的一處地方進行研學,從而讓同學們在語文學習上有新收獲。你建議去哪里?請說說理由。要求:明確寫出課文題目及地點,重點陳述理由,理由合理。(3)請以“心有一團火”為題目,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24.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對于眾口一詞地抨擊或贊美的對象,孔子的態(tài)度是“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認為要特別仔細地考察,做出自己的判斷??鬃舆@種處世態(tài)度,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朋友間的意見分歧、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集體的重大決策,都需要大家一起好好商量,從而找到最優(yōu)解。請以“有事好商量”為題目,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展開聯(lián)想或想象,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合理,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高一語文試卷第10頁(共10頁)北京市朝陽區(qū)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高一語文參考答案2025.1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1.(3分)B2.(3分)D3.(3分)D4.(3分)D5(6分)參考答案:①依靠個人自覺遵從的禮所形成的傳統(tǒng)來維持社會秩序的方式②外在的、制度化的③傳統(tǒng)和輿論④國家權力⑤傳統(tǒng)的、內(nèi)在化的、形成差序格局的鄉(xiāng)土社會【評分參考】①2分,②—⑤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二、本大題共9小題,共30分。6.(3分)D7.(3分)A8.(3分)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