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5500字(論文)_第1頁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5500字(論文)_第2頁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5500字(論文)_第3頁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5500字(論文)_第4頁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55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目錄TOC\o"1-2"\h\u27980前言 15893一、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的現狀及表現 213770(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219864(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體現 24618二、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410386(一)學校方面 425358(二)家庭方面 431823(三)社會方面 419872三、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523778(一)學校方面 522061(二)家庭方面 58966(三)社會方面 518564四、結語 620831參考文獻 6摘要在如今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慢慢重視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了。有一些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叛逆、沒有信心等不良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他們沒有接收到在這個時期內應該擁有的愛與溫暖,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合適的監(jiān)督與教養(yǎng),監(jiān)護人與兒童之間的溝通又不多,同時農村小學受制于資源配置的差異,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想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應該從家庭、社會以及學校三個方面著手,要求學校錄取優(yōu)秀的心理老師來給學生定期上課,臨時監(jiān)護人以及親戚朋友等人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進行監(jiān)督管理。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對策前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擴大與發(fā)展,城市的就業(yè)機會大幅度增加,吸引了很多農村打工人員,很多家里的成年人為了好的生計就出去工作,被要求呆在家里的孩子就被稱之為“留守兒童”。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隨著人們的認知有慢慢提升了,生活質量有了改善,人們關心的就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和日常的衣食住行,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要,開始越來越關注內心世界,也就是心理健康[1]。像是這些比較不同的群眾的心理問題需要社會更加去注意,一般出現在他們身上的都是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心理問題。一、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分析的現狀及表現(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現在我國社會中,留守兒童的存在是一個普遍問題,四十年的時光流轉,曾經在家中盼望父母早日歸來的小小少年,如今長大成人、為人父母,“留守二代”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傲羰匾淮迸c“留守二代”二者雖然在時代遭遇、經濟環(huán)境上存在差異,但本質上都有著留守經歷。吳霓[2]等人在調研時發(fā)現,留守兒童長時間得不到爸爸媽媽的關心與愛護,其心理、性格等方面產生諸多不良變化。周宗奎等[3]人在對多所農村中小學進行調研時發(fā)現,一些缺少父母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容易表現出上課開小差,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差等缺點。于慎鴻[4]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留守兒童的實地實時觀察發(fā)現,處于道德教育“真空”狀態(tài)的留守兒童在行為表現和思想認識上會產生偏頗。田錄梅等[5]對吉林省琿春市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進行了比較調查發(fā)現,在幸福感指數上,明顯留守兒童的指數比較低,在自我評價方面也低于非留守兒童,而在身心負擔方面高于非留守兒童。根據全國婦女聯盟的數據,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已經超過了6100萬,而且還在持續(xù)增長。所謂心理健康指的是與心理相關的所有方面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的。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只是簡單的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是遠遠不夠的,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要受到關注。身心都健康成長的兒童,才能協(xié)調發(fā)展,健康成長。我們有個要注意的地方,對于那些留守兒童來說,并不是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兒童中,有的能夠在這種環(huán)境下發(fā)憤圖強,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學,并且心態(tài)樂觀向上,還有一部分兒童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并且這還不是少許孩子的結果,是大部分孩子存在的問題,能占到總人數的30%以上,需要去關注和疏導他們,讓他們健康的成長。通常情況下,心理不太健康的人會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為,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體現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兒童時期的發(fā)展是最關鍵的。在這個階段,兒童還沒有健全的心理,都還在繼續(xù)發(fā)展,一切還沒有定型。把握住時機,用正確的方法教育指導他們,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質,對他們隨后的成長與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沒有好好把握這一可塑時期,沒有提供孩子所需要的關心和教育,這會伴隨兒童從小到大的成長[6]。留守兒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隔代教養(yǎng)。隔代教養(yǎng)具有很多弊端,很多年紀大的人認為吃飽穿暖就行了,不懂得給予孩子成長需要的心理關懷,讓孩子沒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也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在很多的研究者看來,在農村,大部分兒童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主要是是內心的焦慮不安、孤寂、抑郁、缺乏愛等原因所導致的。(1)焦慮不安等原因。父母外出打工與自己的兒女分居兩地生活會讓他們十分的焦慮不安,因為這種分開生活不是短時間內的,因此相比正常兒童,他們格外焦慮。焦慮問題對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長期處在焦慮中會影響工作學習的效率[7]。對于兒童而言,長期處在焦慮中,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造成不好影響,并且長期的處在焦慮中,會讓兒童的心理承受特別大的負擔。緊張不安的感覺經常伴隨他們左右,當然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2)存在消極的情緒體驗。留守兒童的爸爸和媽媽都在較遠的地方工作,一年當中能和父母見面的次數特別少,很容易造成兒童情感的缺失。在需要父母關心和愛護的時候,父母都不在身邊,兒童會很容易感受到孤獨,進而也會滋生委屈難過的情緒。在學校,不可避免的有同輩群體的存在,小孩子之間是互相喜歡攀比的,當和父母陪伴身邊的孩子進行比較時,他們會產生自卑的情緒,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其他人。就好比有時候學校要求家長去開會的時候,別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去,自己爸爸媽媽卻不在身邊,覺得自己不同別人,心理就會沒自信。孤獨感是留守兒童最多的情緒體驗,委屈難過和敏感自卑也是留守兒童群體的“代表”情緒感受[8]。(3)人格存在缺陷。愛的缺失會影響兒童的人格的形成。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母去愛他們的孩子,這種愛是別人沒法幫忙給予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遠離自己,缺少與父母溝通的機會,很難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也很難取得父母的及時幫助,所以留守兒童更容易封閉自己,不愿意或者很少與外界接觸,長此以往,一部分留守兒童就會表現出封閉、淡漠、孤僻、懦弱等人格特征。較非留守兒童而言,一些留守兒童會表現出內向、容易緊張,喜歡掩飾自己等人格特征。(4)社交生活中的問題。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留守兒童的性格會存在一些缺陷,而這些性格的缺陷會影響他們的同伴交往[9]。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有一個招人喜歡的性格,就會擁有很多的好朋友,相反,的性格有一些瑕疵,比如比較自私或者是特別敏感,周圍的人接觸久了,會自然而然遠離,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兒童,會更容易出現交往問題。二、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留守兒童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在這段時間里,兒童的發(fā)展速度如雨后春筍般,這個時間段里,他們也沒有一個沉穩(wěn)的情緒,認知發(fā)展也還在不斷地發(fā)展完善中,還不成熟。像是學習的地方學校,他們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復雜的社會都會影響著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一)學校方面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在學校里邊孩子們能夠接觸到特別多的同輩群體。在這個時期內,大部分孩子都喜歡把自己和身邊的同學、伙伴進行比較。因此,在學校生活里邊,留守兒童可能會因為家庭原因,和別的同學有差異,導致造成不平衡的心理,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從[10]。一般上來說,大部分農村學校是不舍友專業(yè)心理課程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課程和兼職輔導學生,更沒有合適的方法來幫助兒童解決問題。(二)家庭方面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多年不會陪伴他們身邊,孩子很難和父母建立密切的關系,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父母和兒童長期分離,會導致兒童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長時間在一個比較低下的環(huán)境中生活,十分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多留守兒童是隔代教養(yǎng),而隔代教養(yǎng)有很大的局限性。隔代教養(yǎng)的教養(yǎng)者,是兒童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占據比較大,他們雖承擔了監(jiān)護人的角色,但是孩子的教育是有限的,因為祖輩沒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在許多情況下使用相同的工具來教育孩子,他們不滿足學生的教育和愛的需要,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三)社會方面社會的力量是巨大的。社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處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的,她養(yǎng)大的大多數人是什么樣子的。因為知識有一定的約束,大部分人不知道心理健康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性,更沒有察覺到心理健康問題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11]。地方政府也沒有給與任何幫助扶持,沒辦法去幫忙解決實際問題。三、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一)學校方面學校應該做好學生家庭情況的調查,了解學校里邊有多少學生是留守兒童,對留守兒童提供契合實際的幫助。學校需要定期的制作一個調查表,調查兒童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況,成立心理咨詢室,對有需要的孩子進行幫助,并且在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相關主題的團體輔導,加強兒童的心理成長。當給這些兒童進行心理治療的時候,需要完整的記錄他們的心理治療階段,這樣對后續(xù)觀察他們會帶來方便。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是除了父母之外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角色,班主任的素質提高也很有必要,需要應該開展相關學習培訓讓班主任老師參與,提高班主任心理咨詢的能力,讓班主任密切關注班級里留守兒童并對他們進行幫助,通過不知不覺的變化,將兒童的心理素質大幅度提升,幫助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快樂長大[12]。作為這些孩子的老師而言,需要特別注意在自己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導向教育,在教學中滲透面對困難時,面對逆境時我們應該要自強不息、積極面對等積極的觀念,為孩子的成長指引方向,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正確發(fā)展。(二)家庭方面家庭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大因素,父母撫養(yǎng)孩子的不同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為了讓孩子健康生長,父母必須承擔責任。因此,長期陪伴孩子的父母應該慶幸自己有機會給予孩子他們需要的關心和幫忙,其余的父母要想辦法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聯系,可以通過定期給孩子開視頻,一年多抽幾次回家看孩子等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被愛,使得他們盡可能地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讓這些兒童的心理健康可以大幅度上升,讓孩子快樂成長[13]。(三)社會方面所生活的環(huán)境會對所處之人造成一定影響,好環(huán)境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因此,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孩子成長來說也有不可或缺的獨特影響。如果在整個社會層面上,大家都明白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影響至關重大,都主動去關注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14]。通常上,所謂的關心就是對這些兒童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樣他的成長就會被愛包圍,灌溉愛的孩子也會心理健康。當然,相關地方政府的扶持與幫助也是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辦法,在各級政策的支持下,情況會好得多。四、結語對兒童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被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是沒辦法取代家庭教育的。在兒童主動去探索世界以獲得成長的時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與支持會給兒童心理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一些情節(jié)嚴重會做出特別不好的事情。一部分人會覺得留守兒童“缺少管教”,從而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甚至把他們當作“問題少年”。但是,對于這些留守兒童而言,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沒良心,他們所表現出的放縱任性等不良心理現象,只是他們對缺少陪伴、想要引起他人關注的一種情感宣泄。留守兒童問題不是單單依靠一方力量就可以解決的,需要依靠社會各方的力量來合力解決[15]。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視起來,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拋棄,引導他們積極樂觀的思考題,用真情驅散他們內心的陰霾,就可以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心理品格。留守兒童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條件雖然不是理想狀態(tài),但這也不代表著在這種狀態(tài)下一定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們只有對于這些兒童更多的關心與照顧,為他們制備正確的成長之路,家長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建立情感聯系;學校積極加強心理健康等素質教育;全社會應該主動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文明、健康的環(huán)境,就會幫助他們戰(zhàn)勝心理問題,讓每一位兒童都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下,在同一片大地上,一同成長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參考文獻[1]襲開國.農村留守兒童焦慮現狀及其個體差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04).[2]王良鋒,張順,孫業(yè)桓,等.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現況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07).[3]魯學涵.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文淵(高中版),2020,(1):514.[4]周鋒.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探討[J].中外交流,2020,27(26):256-257.[5]國家統(tǒng)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yè)統(tǒng)計司.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tǒng)計資料〔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20.[6]胡春霞.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18):42-44.[7]鄒琳.農村留守兒童學前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J〕.核農學報,2020,34(11):2643.[8]周宗奎,孫曉軍,劉亞,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9]胡義秋,朱翠英.不同學齡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5,167(1):105-110.[10]任寧,沈莉.小學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現狀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7):754-756.[11]程灶火.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