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jié) 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1_第1頁
《第4節(jié) 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1_第2頁
《第4節(jié) 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1_第3頁
《第4節(jié) 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1_第4頁
《第4節(jié) 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而優(yōu)·教有方學而優(yōu)·教有方PAGE10PAGE9第4節(jié)化學反應的調控綜合練習一、單選題(共18題)1.低溫脫氮技術可用于處理廢棄中的氮氧化物。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4NH3(g)+6NO(g)5N2(g)+6H2O(g)+Q。在恒容密閉容器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將縮短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B.其他條件不變,使用高效催化劑,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化率增大C.4mol氨氣與足量的NO充分反應,放出的熱量為QD.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動2.某溫度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X(g)+bY(g)cZ(s)+dW(g),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容積的一半,當達到新平衡時,物質Y的濃度是原來的1.8倍。則正確的是()A.可逆反應的系數:a+b>c+d B.壓縮容器的容積時,v(正)=v(逆)C.達到新平衡時,物質X的轉化率減小 D.達到新平衡時,混合物中W的質量分數增大3.已知CoCl2·6H2O(粉紅色)CoCl2(藍色),要使二氯化鈷水合物的顏色由粉紅色變成藍色,可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溫度 B.增大濕度 C.研磨 D.加入吸水劑4.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fā)生反應:Sn(s)+Pb2+(aq)Sn2+(aq)+Pb(s),體系中c(Pb2+)和c(Sn2+)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ΔH<0D.增大壓強,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5.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溫度不變,上述平衡移動A.向右 B.向左 C.不 D.無法判斷6.一個真空密閉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熱到200℃發(fā)生如下反應:PCl5(g)PCl3(g)+Cl2(g)。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中PCl5所占體積分數為M%。若同一溫度的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2molPCl5,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中PCl5所占體積分數為N%。則M和N的關系是()A.M>N B.M=N C.M<N D.無法確定7.下列敘述及解釋正確的是()A.,在達到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縮小容積、增大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體系顏色變淺B.,在達到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增大容積、減小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不移動,故體系顏色不變C.,在達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在達到平衡后,保持壓強不變,充入,平衡向左移動8.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測得不同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如表所示:t/℃515253550K110084168953340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I2(aq)+I-(aq)I(aq)的ΔH>0B.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溶液中c(I)減小C.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D.25℃時,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體,平衡常數K小于6899.SO2與O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SO3的反應,達到平衡時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的方程式為2SO2+O22SO3B.達到平衡時SO2與O2的轉化率之比為1:1C.達到平衡時,斷開SO2的硫氧鍵的個數是斷開O2的氧氧鍵個數的4倍D.達到平衡時,增大SO2的物質的量濃度可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10.一定條件下,在體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按體積比1:3充入和發(fā)生如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增大反應物濃度,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化學反應速率加快B.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C.達到平衡后,增大壓強可導致化學平衡常數增大D.達到平衡時,反應放出的熱量可達11.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再緩慢壓入,發(fā)生如下反應:、,若維持容積與溫度不變,且壓入的速率比反應速率要慢,則下列關于氣體總壓強(p)與體積[]的關系圖像中,趨勢正確的是()A.B.C. D.12.工業(yè)上用催化氧化法制取SO3,再用濃硫酸吸收SO3得到發(fā)煙硫酸(H2SO4·SO3),發(fā)煙硫酸加水可以得到濃硫酸。催化氧化法制取SO3的反應為:kJ·mol-1,下列關于工業(yè)上制取濃硫酸的說法正確的是()A.工業(yè)上用濃硫酸吸收SO3時是將SO3從吸收塔底部通入,濃硫酸從塔頂噴淋下來,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為了提高SO3的吸收率B.2molSO2(g)和1molO2(g)所含化學鍵的鍵能總和比2molSO3(g)大196.6kJ·mol-1C.催化氧化法制取SO3能夠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S>0D.將1molH2SO4·SO3全部轉化為H2SO4需消耗水2mol13.利用CH4可消除NO2污染,反應原理為CH4(g)+2NO2(g)?N2(g)+CO2(g)+2H2O(g),在10L密閉容器中分別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測得不同溫度下n(CH4)隨時間變化的有關實驗數據見表。組別溫度/K010204050①T1n(CH4)0.500.350.250.100.10②T2n(CH4)0.500.300.180.150.1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B.組別①中0~10min內,NO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03mol·L-1·min-1C.若組別②改為恒壓裝置,則平衡時n(CH4)大于0.15D.當有1molC-H鍵形成同時有1molO-H鍵形成,則達到平衡狀態(tài)14.甲、乙是容積均為1.0L的恒容密團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0.1molCO2和0.3mol碳粉,向乙容器中加入0.4molCO,在不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CO2(g)+C(s)?2CO(g)。達到平衡時,CO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曲線II對應的是乙容器B.a、b兩點對應平衡體系中的壓強之比pa:pb=14:9C.c點對應的平衡體系中,CO的體積分數大于D.900K時,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碳粉各2mol,此時v正>v逆15.1,3—丁二烯與HBr發(fā)生加成反應分兩步:第一步H+進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離子();第二步Br-進攻碳正離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應進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H2=CHCH=CH2(g)+HBr(g)→CH3CHBrCH=CH2(g)△H1CH2=CHCH=CH2(g)+HBr(g)→CH3CH=CHCH2Br(g)△H2已知在0℃和40℃時,1,2—加成產物與1,4—加成產物的比例分別為70:30和15:85。A.△H1<△H2B.1,2—加成產物比1,4—加成產物穩(wěn)定C.無論哪種加成方式,第一步反應速率均小于第二步反應速率D.與0℃相比,40℃時反應速率快且1,3—丁二烯的平衡轉化率增大16.600℃時,在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發(fā)生反應:。反應過程中的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n/molt/mol01.200.6050.80100.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5min用CO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B.該反應在5min時恰好達到平衡C.溫度升高至800℃時,反應平衡常數為0.64,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D.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達平衡時17.可逆反應在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下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B.反應物濃度:a點大于b點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時,的轉化率:段一定大于段18.一定溫度下,在三個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正反應放熱),測得反應的相關數據如下:容器1容器2容器3反應溫度T/K700700800反應物投入量2molSO2、1molO24molSO32molSO2、1molO2平衡v正(SO2)/mol/(L·s)v1v2v3平衡c(SO3)mol/Lc1c2c3平衡體系總壓強p/Pap1p2p3物質的平衡轉化率/αα1(SO2)α2(SO3)α3(SO2)平衡常數KK1K2K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v1<v2,c2<2c1 B.K1>K3,p2>2p3C.v1>v3,α1(SO2)>α3(SO2) D.c2>2c3,α2(SO3)+α3(SO2)<1二、綜合題(共3題)1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反應對緩解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具有重要意義。(1)CO還原NO的反應為2CO(g)+2NO(g)?2CO2(g)+N2(g)ΔH=-dkJ/mol(d>0)部分化學鍵的鍵能數據如表(設CO以C≡O鍵構成):化學鍵C≡ON≡NC=OE/(kJ·mol-1)abc①由以上數據可求得NO的鍵能為_______kJ/mol(用含a、b、c、d的代數式表示)②寫出兩條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轉化率的措施_______。(2)一定條件下,向體積為1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xmolCO2和ymolH2,發(fā)生的反應CO2(g)+3H2(g)?CH3OH(g)+H2O(g)ΔH=-50kJ·mol-1①如圖中能表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之間的變化關系曲線為_______(填“a”或“b”),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②若x=2、y=3,測得在相同時間內(5min)不同溫度下H2的轉化率如圖所示,則在該時間段內,恰好達到化學平衡時的點為_______(填a、b、c),此時,用H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容器內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的壓強之比為_______。20.SO2是大氣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某溫度下,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A.根據反應自發(fā)性判斷,反應在___________(填“高溫”“低溫”或“任何溫度”)條件下可能有自發(fā)性,逆反應的活化能為___________。(2)將0.1molO2和0.2molSO2通入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進行反應:。測得SO2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壓強的變化如圖B。①p1___________(填“>”“<”或“=”)p2。②若在300℃、壓強為p2時,反應達到平衡,容器容積恰好為10L,則此狀態(tài)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__。③反應在t1時刻達到平衡后,在t2時刻速率發(fā)生如圖C所示變化,此刻改變的反應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填標號)。A.加壓B.向體系中再通入一定量SO2C.升高溫度D.加催化劑(3)常溫下,向1LH2S的水溶液中緩慢通入SO2氣體(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該溶液的pH與通入SO2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的關系如圖D,則a=___________。(4)用電解法處理CO2和SO2的混合污染氣的原理如圖所示,電解質為熔融碳酸鹽和硫酸鹽,通電一段時間后,Ni電極表面形成摻雜硫的碳積層,則與Ni電極相連的是電源的___________(填“正極”或“負極”);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21.(1)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學工業(yè),反應N2(g)+3H2(g)2NH3(g)?H=akJ?mol-1①判斷a_______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在獲得氨氣的同時,可以獲取能量B.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等物質的量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當N2體積分數不變時,體系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C.其他條件不變時,選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提高生產效率D.在工業(yè)生產過程中,不斷將氨液化并移去液氨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對“碳達峰,碳中和”提出了具體目標。研究人員對CO2的綜合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如CO2和H2在Pd催化作用下,可發(fā)生如下反應:I.CO2(g)+3H2(g)CH3OH(g)+H2O(g)?H1=-49.0kJ?mol-1II.CO2(g)+H2(g)CO(g)+H2O(g)?H2=+41.5kJ?mol-1在2MPa密閉反應容器中按n(H2):n(CO2)=3:1投入H2和CO2,進行上述反應。實驗中溫度對平衡組成中的CO和CH3OH的影響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①表示CH3OH平衡組成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②在圖上畫出壓強為0.2MPa時,反應體系中CH3OH平衡組成隨溫度變化的趨勢圖______。③當CO和CH3OH的平衡物質的量分數均為0.1時,該溫度下的反應II的平衡常數Kp為______。(對于氣相反應,用某組分B的平衡壓強p(B)代替物質的量濃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數,記作Kp,如p(B)=p?x(B),p為平衡總壓強,x(B)為平衡體系中B的物質的量分數)。學而優(yōu)·教有方學而優(yōu)·教有方PAGE12PAGE11參考答案1.D【詳解】A.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反應達到平衡時間增長,故A錯誤;B.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化學平衡,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化率不變,故B錯誤;C.該反應是可逆反應,4mol氨氣與足量的NO充分反應,4mol氨氣不可能全部轉化,故放出的熱量應小于Q,C錯誤;D.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有化學計量數可知,正反應方向是氣體物質的量增大,逆反應方向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D正確;故選D。2.D【詳解】A.由于壓縮容器的體積為原體積的一半后,反應物Y的濃度變?yōu)樵瓉淼?.8倍,說明Y被消耗了,平衡正向移動,所以a+b>d,但由于C為固體,所以無法確定a+b和c+d的大小關系,故A錯誤;B.壓縮容器容積時,由于平衡正向移動,故v(正)>v(逆),故B錯誤;C.壓縮容器容積時,由于平衡正向移動,因此反應物X的轉化率增大,故C錯誤;D.壓縮容器容積時,由于平衡正向移動,因此生成物W的質量分數增大,故D正確。故選D。3.D【詳解】要使二氯化鈷水合物的顏色由粉紅色變成藍色,說明平衡正向移動,即失水,故可加入吸水劑。故選D。4.C【詳解】A.由于鉛是固體,故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平衡不移動,c(Pb2+)不變,A錯誤;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動,故c(Pb2+)變大,B錯誤;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反應逆向移動,而升高溫度平衡向著吸熱反應方向移動,說明該反應正向是一個放熱反應方向,故該反應的ΔH<0,C正確;D.增大壓強,對平衡體系沒有影響,c(Pb2+)不變,D錯誤;故答案為:C。5.A【詳解】Fe3+和I-在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2I-+2Fe3+?2Fe2++I2(水溶液),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水溶液中I2的濃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動,選A。6.C【詳解】真空密閉恒容容器中,加熱到200℃發(fā)生如下反應:PCl5(g)PCl3(g)+Cl2(g),投入2molPCl5與1molPCl5相比,相當于增大壓強,使容器的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种?,此時反應物的起始濃度變?yōu)樵瓉淼亩叮胶饽嫦蛞苿?,反應物的物質的量增大,混合氣的總物質的量減小,所以混合氣體中PCl5所占體積分數增大,故選C。7.D【詳解】A.縮小容積、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二氧化氮的濃度仍然增大,所以體系顏色加深,錯誤;B.增大容積、減小壓強,平衡不發(fā)生移動,但氣體體積增大,各氣體濃度均減小,混合氣體顏色變淺,錯誤;C.為固體,加入碳后,平衡不移動,錯誤;D.合成氨時保持壓強不變,充入,則容器容積增大,相當于反應體系的壓強減小,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向左移動,正確。故選D。8.B【詳解】A.溫度升高,平衡常數減小,因此該反應是放熱反應,ΔH<0,A錯誤;B.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c()減小,B正確;C.K=,C錯誤;D.平衡常數僅與溫度有關,25℃時,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體,平衡正向移動,但平衡常數不變,仍然是689,D錯誤。故選擇B。9.D【分析】由圖可知開始時SO2和O2分子數之比=6:3,反應消耗SO2、O2分子數之比為2:1?!驹斀狻緼.由圖可知反應開始到最終平衡時消耗的SO2、O2和生成的SO3個數比=(6-2):(3-1):(4-0)=2:1:2,則反應方程式計量數為2,1,2,平衡時SO2、O2、SO3共存,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2+O22SO3,A正確;B.達到平衡時SO2與O2的轉化率之比==1:1,B正確;C.由方程式可知,相同時間內斷開SO2的硫氧鍵的個數永遠是斷開O2的氧氧鍵個數的4倍,C正確;D.達到平衡時,增大SO2的物質的量濃度可提高O2的轉化率,但SO2的轉化率減小,D錯誤;選D。10.D【分析】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根據勒沙特列原理和活化分子理論解析?!驹斀狻緼.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反應物濃度是通過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目,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故A錯誤;B.升高溫度,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增大,故B錯誤;C.達到平衡后,增大壓強如溫度不變,化學平衡常數不變,故C錯誤;D.達到平衡時,如果生成2molNH3,反應放出的熱量可達,故D正確;故選D。11.D【詳解】由于正反應體積減小,因此隨著反應的進行,壓強逐漸減小,當到達平衡后再通入氧氣,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容器中的壓強增大程度大于反應正向移動的程度,所以壓強又逐漸增大,選項D符合。答案選D。12.A【詳解】A.工業(yè)上用濃硫酸吸收SO3時是將SO3從吸收塔底部通入,濃硫酸從塔頂噴淋下來,使?jié)饬蛩岷腿趸虺浞纸佑|,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吸收效率,故A正確;B.該反應為放熱反應,說明2molSO2和1molO2中的化學鍵鍵能總和小于2molSO3中的化學鍵鍵能總和,故B錯誤;C.2SO2(g)+O2(g)?2SO3(g)△H=-196.6kJ?mol-1在一定條件下可自發(fā)進行,則△G=△H-T?△S<0,該反應的△H<0,△S<0,只有在低溫下才能使△G<0,能夠自發(fā)進行的原因不是△S>0,故C錯誤;D.SO3+H2O=H2SO4,將1molH2SO4?SO3全部轉化為H2SO4需消耗1mol水,故D錯誤;故選A。13.C【詳解】A.由表中數據可知,T2下反應速率大于T1,故T2高于T1,平衡時甲烷的物質的量是T2大于T1,即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A正確;B.由表中數據可知,組別①中0~10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03,B正確;C.分析反應可知正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若組別②改為恒壓裝置,相當于增大體積,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M值一定小于0.15,C錯誤;D.當有1mol鍵斷裂此時有1mol鍵斷裂,而同時有1mol鍵形成,表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故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D正確;故答案為:C。14.C【分析】根據圖象,升高溫度,K增大,結合等效平衡的原理和Qc與K的關系分析判斷?!驹斀狻緼.向甲容器中加入0.1molCO2和0.3mol碳粉,發(fā)生CO2(g)+C(s)?2CO(g),氣體的物質的量增大,極限轉化生成0.2molCO;向乙容器中加入0.4molCO,則乙中CO的濃度大,則曲線Ⅰ對應的是乙容器,曲線II對應的是甲容器,故A錯誤;B.a、b兩點CO的濃度均為0.16mol/L,則,a、b兩點對應平衡體系中的壓強之比為=,故B錯誤;C.a點時CO的體積分數為=,a比c點壓強大,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c點CO的體積分數大于,故C正確;D.升高溫度,K增大,且1100K時平衡常數K==0.21,900K時,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碳粉各2mol,Qc==2>K(1100K)>K(900K),平衡逆向移動,可知此時v正<v逆,故D錯誤;故選C。15.C【詳解】A.根據蓋斯定律,焓變只與反應的起點和終點有關,∣ΔH1∣<∣ΔH2∣,兩個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所以,ΔH1<0,ΔH2<0,所以,ΔH1>ΔH2,故A項錯誤;B.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由圖像知,1,4-加成產物的能量低,更穩(wěn)定,故B項錯誤;C.由圖像知,兩個反應中,第一步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應的活化能高,反應速率要比第二步慢,故C正確;D.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但是兩個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平衡逆向進行,所以,1,3-丁二烯的平衡轉化率減小,故D項錯誤;故答案為:C。16.D【詳解】A.0~5min用CO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A錯誤;B.0~5minCO該變量為1.2-0.8=0.4mol,根據方程式分析,水的改變量為0.4mol,則5分鐘時水的物質的量為0.6-0.4=0.2mol,10分鐘時水的物質的量仍為0.2mol,說明反應在5分鐘時已經達到平衡,但不能確定是否在5分鐘恰好到平衡,B錯誤;C.平衡時,一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8mol水的物質的量為0.2mol,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4mol,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4mol,則平衡常數為,升溫后平衡常數為0.64,說明升溫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C錯誤;D.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平衡時一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0.6-x)mol,水的物質的量為(1.2-x)mol,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xmol,氫氣的物質的量為xmol,則根據平衡常數為1計算,x=0.4mol達平衡時,D正確;故選D。17.B【詳解】A.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實質是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c點對應的正反應速率還在改變,未達平衡,A項錯誤;B.a到b時正反應速率增加,反應物濃度隨時間不斷減小,即反應物濃度:a點大于b點,B項正確;C.從a到c正反應速率增大,之后正反應速率減小,說明反應剛開始時溫度升高對正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濃度減小對正反應速率的影響,說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項錯誤;D.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增大,△t1=△t2時,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D項錯誤;答案選B。18.D【分析】以容器1為參照系,容器2相當于容器1加壓,并使其容積縮小到原容積的二分之一,此時反應速率加快,SO3的轉化率降低,平衡常數不變,但平衡時c(SO3)比容器1中c(SO3)的二倍還大;容器3相當于容器1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SO2的轉化率減小,但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常數減小?!驹斀狻緼.容器2相當于容器1加壓,并使其容積縮小到原容積的二分之一,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c(SO3)比容器1中c(SO3)的二倍還大,即c2>2c1,A不正確;B.容器3相當于容器1升高溫度,p3>p1,容器2相當于容器1加壓,并使其容積縮小到原容積的二分之一,平衡正向移動,p2<2p1,所以p2<2p3,B不正確;C.容器3相當于容器1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所以v1<v3,C不正確;D.由A中分析可知,c2>2c1,而c1>c3,所以c2>2c3;若容器2中SO3的投入量為2mol,則α(SO3)+α1(SO2)=1,現α(SO3)>α2(SO3),而α3(SO2)<α1(SO2),所以α2(SO3)+α3(SO2)<1,D正確;故選D。19.(1)增大壓強、降低溫度、增大CO與NO的投料比(2)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b0.48mol/(L·min)17∶25【分析】(1)①CO還原NO的反應為2CO(g)+2NO(g)?2CO2(g)+N2(g)ΔH=-dkJ/mol(d>0),設NO的鍵能為xkJ/mol,根據反應可知反應的ΔH=2a+2x-2×2c-b=-d,解之得x=kJ/mol;②該反應為氣體總體積減小的放熱的可逆反應,因此若要提高NO平衡轉化率,可以采用增大壓強、降低溫度,或者增大CO與NO的投料比的方法達到目的;(2)①反應CO2(g)+3H2(g)?CH3OH(g)+H2O(g)ΔH=-50kJ·mol-1,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左移,平衡常數減小,因此圖中能表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與溫度T之間的變化關系曲線為a;②由圖2可知,溫度為T2時,氫氣的轉化率最高,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在平衡狀態(tài)前,氫氣的轉化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大,但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繼續(xù)升高溫度,反應向逆向進行,到最后氫氣的轉化率降低,由圖可知,b點為恰好達到化學平衡時的點;可逆反應CO2(g)+3H2(g)?CH3OH(g)+H2O(g),列三段式進行計算:在溫度為T2時,氫氣的轉化率為80%;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的壓強之比與物質的量成正比,故b點時對應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的壓強之比為:3.4:5.0=17∶25;用H2表示的反應速率v(H2)==0.48mol/(L·min)。20.(1)低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