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實驗步驟(檢測員)_第1頁
重點實驗步驟(檢測員)_第2頁
重點實驗步驟(檢測員)_第3頁
重點實驗步驟(檢測員)_第4頁
重點實驗步驟(檢測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砂子有害雜質(zhì)包括哪些?其各自含義是什么?對混凝土的危害是什么?分別用什么方法進行檢測?答:混凝土用細集料用采用級配良好,質(zhì)地堅硬,顆粒潔凈的天然砂,也可以用機制砂。配制混凝土時,對細集料的品質(zhì)有以下要求。有害雜質(zhì)含量包括1)含泥量:砂中小于0.08mm的顆粒含量,由于它妨礙了集料與水泥漿的粘結,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通常用水洗法測定。2)、云母含量:云母呈薄片狀,表面光滑,且極易沿節(jié)理面開裂,它與水泥漿的粘附性極差,影響混凝土的和易性,對混凝土的抗凍、抗?jié)B也不利。檢測方法是用放大鏡下用針挑揀。3)、輕物質(zhì):指相對密度小于2的顆粒,可用相對密度為1.95~2.00的重液來分離測定。4)有機質(zhì)含量:指砂中混有動植物腐殖質(zhì)、腐殖土等有機物,它會延緩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并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多采用比色法測定。5)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以質(zhì)量計。它會同混凝土中水化鋁酸鈣反應生成結晶、體積膨脹,使混凝土破壞。常用硫酸鋇進行定性試驗。2、簡述土的擊實試驗步驟1)根據(jù)工程要求按規(guī)定選擇輕型、重型試驗方法。根據(jù)土的性質(zhì),選擇干土法或濕土法。2)試樣擊實:將擊實筒放在堅硬的地面上,在筒壁抹一層凡士林,并在筒底小試筒或大試筒墊塊上放置蠟紙或塑料薄膜。取制好的土樣按照所選擇的擊實方法分3次或5次倒入筒內(nèi)。每層按照規(guī)定的擊數(shù)進行擊實,要求擊完后余土高度不超過筒頂面5mm。用修土刀齊筒頂削平試樣,稱筒和擊實樣土重后用推土器推出筒內(nèi)試樣,測定擊實試樣的含水量和測算擊實后土樣的濕密度和干密度。依次重復上述過程,將所備不同預定含水率的土樣擊實完畢。3)對與干土法和濕土法,將試樣搓散,進行灑水、拌合,每次約增加2%~3%的含水率,其中兩個大于和兩個小于最佳含水率。3、簡述石油瀝青延度的實驗條件及注意事項。試驗條件:試件形狀尺寸,8字形試樣,中心斷面尺寸為1立方厘米;溫度:試驗溫度為25或15℃;拉伸速度:非經(jīng)注明為5cm/min.。注意事項:隔離劑要調(diào)配適當,確保側模及玻璃板不粘瀝青,隔離劑不能涂的太多,以免擠占試樣體積。2)當室溫同試驗溫度相差太大時,為保證試樣中心斷面尺寸,試樣應先恒溫后鏟平。3)鏟平時鏟刀不能過熱,也不能用力太大,以免試驗老化或底面受拉變形;4)當試樣出現(xiàn)上浮或下沉時,應調(diào)整水的密度,重新試驗。5)確保水面不受擾動。4、混凝土在硬化期間受到干燥后,對強度的瞬時影響是什么?長期影響是什么?重新受潮影響又如何?答:混凝土是一種水硬性材料,在其凝結硬化過程中,要有充分的外部水供給,保持表面潮濕。當在硬化器期受到干燥時,如果這種受干燥是瞬時的,將不會對混凝土的最終強度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如果干燥較長,將會對最終強度產(chǎn)生較大影響。對于受干燥后又受潮的情況一般強度不同程度可以恢復,干燥時間越短恢復越多,但都不能達到標準養(yǎng)生的最終強度。5、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瀝青用量的常規(guī)指標包括那幾個?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分別表征瀝青混合料的那些性質(zhì)?答:用馬氏法確定瀝青用量的常規(guī)指標包括穩(wěn)定度、流值、空隙率和飽和度四個指標。穩(wěn)定度是指標準尺寸的試件在規(guī)定的溫度和荷載速度下,在馬歇爾穩(wěn)定度儀上測得的試件最大破壞荷載,KN;流值是達到最大破壞荷載時試件的徑向壓縮變形值,0.1mm,穩(wěn)定度和流值表示混合料的熱穩(wěn)定性。空隙率是指試件中孔隙體積占試件總體積的百分數(shù);飽和度是指瀝青填充礦料間隙的程度。空隙率和飽和度表征混合料的耐久性。6、連續(xù)級配的優(yōu)點和缺點新拌混凝土較為密實,特別具有優(yōu)良的工作性,不易產(chǎn)生離析,為經(jīng)常采用的級配;缺點是配制相同強度的混凝土,比間斷級配所需的水泥用量高。7、間斷級配的優(yōu)點和缺點空隙率低,可以制成密實、高強的混凝土,而且水泥的用量低;缺點:間斷級配混凝土拌合物容易產(chǎn)生離析現(xiàn)象,適宜于配制稠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并需要采取強力振搗。8、閃點與燃點試驗閃點是加熱瀝青至揮發(fā)出的可燃氣體和空氣的混合物,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雨火焰接觸,初次閃火有藍色閃光時的瀝青溫度。閃點和燃點的高低表明瀝青引起火災或爆炸的可能性大小,它關系到運輸、貯存和加熱使用的呢個方面的安全。測定瀝青閃點,開始加熱時使升溫速度迅速達到14~17℃/min,待試樣溫度達到預期閃點前56℃,迅速調(diào)節(jié),使升溫速度在預期閃點前28℃時升溫速率達到5.5±0.5℃。注意記錄閃點,之后保持這個升溫速度繼續(xù)加熱,進行燃點的測定。試述采用網(wǎng)籃法測定粗集料的表觀密度、表干密度和毛體積密度的試驗步驟及結果計算方法答:(1)試驗步驟如下:①試樣用標準篩過篩除去其中的細集料,用四分法或分料器縮分至要求的質(zhì)量,分兩份備用。②將每份集料試樣分別浸泡在水里,仔細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塵土和石粉,經(jīng)多次漂洗干凈至水清澈位置,清洗過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顆粒③取試樣一份裝入干凈的搪瓷盤中,注入潔凈的水,水面至少高出試樣20mm,輕輕攪動石料,使附著石料上的氣泡逸出,在室溫下浸水24h④將吊籃掛在天平的掛鉤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為止,將天平調(diào)零⑤調(diào)節(jié)水溫在15℃~25℃的范圍內(nèi),將試樣移入吊籃中,溢流水槽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維持不變,稱取集料的水中質(zhì)量mw⑥提起吊籃,稍稍滴水后,將試樣倒入淺搪瓷盤中,或直接將粗集料倒在擰干的濕毛巾上。稍稍傾斜搪瓷盤,用毛巾吸走漏出的自由水。用擰干的濕毛巾輕輕擦干顆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發(fā)亮的水跡,即為飽和面干狀態(tài)。⑦立即在保持表干狀態(tài)下,稱取集料的表干質(zhì)量mf。⑧將集料置于淺盤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取出淺盤,放在帶蓋的容器中冷卻至室溫,稱取集料的烘干質(zhì)量ma。(2)結果計算:①表觀密度Pa=ma/(ma-mw)×PT③表干密度Ps=mf/(mf-mw)×PT③毛體積密度Pb=ma/(mf-mw)×PTPT為粗集料密度。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有幾種檢測方法?試述其試驗步驟。答:1)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檢測方法有:規(guī)準儀法、游標卡尺法。2)試驗步驟如下:(1)規(guī)準儀法(適用于測定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①將來樣在室內(nèi)風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或回分料器法縮分至規(guī)定的質(zhì)量,稱量mo,然后師分成規(guī)定的粒級備用。②目測挑出接近正方體形狀的規(guī)則顆粒,將目測有可能屬于針片狀顆粒的集料按規(guī)定的粒級用規(guī)準儀逐粒對針狀顆粒進行鑒定,挑出顆粒長度大于針狀規(guī)準儀上相應間距而不能通過者,為針狀顆粒。③將通過針狀規(guī)準儀上相應間距的非針狀顆粒逐粒對試樣進行片狀顆粒鑒定,挑出厚度小于片狀規(guī)準儀上相應孔寬能通過者,為片狀顆粒。④稱量由各粒級挑出的針狀和片狀顆粒的總重量m1。⑤結果計算:碎石或卵石中針、片狀顆粒含量Qe=m1/mo×100,精確至0.1%。(2)游標卡尺法(主要適用于測定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①隨機取樣并按四分法或分料器法選取1kg左右的試樣。對每一種規(guī)格的粗集料,應按照不同的公稱粒徑,分別取樣檢驗。②用4.75mm標準篩將試樣過篩,取篩上部分供試驗用。稱取試樣的總質(zhì)量mo,準確至1g,試樣數(shù)量應不少于800g,并不少于100顆。③將試樣平攤于桌面上,首先用目測挑出接近立方體的符合要求的顆粒,剩下可能屬于針狀(細長)和片狀(扁平)的顆粒。④將欲測量的顆粒放在桌面上成一穩(wěn)定的狀態(tài),按規(guī)定顆粒平面方向的最大尺寸為L,側面厚度的最大尺寸為t,顆粒最大寬度為W(t<W<L),用卡尺逐顆測量石料的長度L及t,將L/t≥3的顆粒(即最大長度方向與厚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的顆粒)分別挑出,即為針片狀顆粒。稱取針片狀顆粒的質(zhì)量m1,準確至1g。⑤結果計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Qe=m1/mo×100,精確至1%。試述粗集料壓碎值試驗的操作步驟。答:(1)試樣準備①風干石料采用13.2mm和9.5mm標準篩過篩,選取9.5~13.2mm的試樣3組各3kg,供試驗用。②每次試驗的集料數(shù)量應滿足按下述方法夯擊后,集料在試筒內(nèi)的深度為100mm。在金屬筒中確定集料數(shù)量的方法如下:將試樣分三次裝入試筒中,每次均將試樣表面整平,用金屬棒的半球面端從集料表面上均勻搗實25次。最后用金屬棒作為直刮刀將表面仔細整平,稱取試筒中的試樣質(zhì)量mo。以相同質(zhì)量的試樣進行壓碎值的平行試驗。(2)將試筒安放在底板上。將要求質(zhì)量的試樣分三次裝入試筒中,每次均將試樣表面整平,用金屬棒的半球面端從集料表面上均勻搗實25次。最后用金屬棒作為直刮刀將表面仔細整平。(3)將裝有試樣的試筒放到壓力機上,同時將壓柱放入試筒內(nèi)集料面上,注意使壓柱擺平,勿楔擠試筒側壁。(4)開動壓力機,均勻地施加荷載,在10min左右的時間內(nèi)達到總荷載400KN,穩(wěn)壓5s,然后卸荷。(5)將試筒從壓力機上取下,取出試樣。(6)用2.36mm標準篩篩分經(jīng)壓碎的全部試樣,可分幾次篩分,均需篩到在1min內(nèi)無明顯的篩出物為止。(7)稱取通過2.36mm篩孔的全部細料質(zhì)量m1,準確至1g。(8)結果計算:集料壓碎值Qa=m1/mO×100,精確至0.1%。試述采用水煮法檢驗瀝青與粗集料粘附性的試驗步驟(1)將集料過13.2mm、19mm的篩,取粒徑13.2~19mm形狀接近立方體的規(guī)則集料5個,用潔凈水洗凈,置溫度為105℃±5℃(2)將集料逐個用細線在中部系牢,再置105℃±5℃烘箱內(nèi)lh。(3)按標準方法加熱瀝青試樣(石油瀝青130~150℃、煤瀝青100~110℃)。逐個取出加熱的礦料顆粒用線提起,浸入加熱的瀝青試樣中45s后,輕輕拿出,使集料顆粒完全為瀝青膜所裹覆。(4)將裹覆瀝青的集料顆粒懸掛于試驗架上,下面墊一張紙,使多余的瀝青流掉,并在室溫下冷卻15min。(5)將大燒杯中盛水,并置加熱爐的石棉網(wǎng)上煮沸。(6)待集料顆粒冷卻后,逐個用線提起,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燒杯中央,調(diào)整加熱爐,使燒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狀態(tài),但不允許有沸開的泡沫。(7)浸煮3min后,將集料從水中取出,觀察礦料顆粒上瀝青膜的剝落程度,并評定其粘附性等級。(8)同一試樣應平行試驗5個集料顆粒,并由兩名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試驗人員分別評定后,取平均等級作為試驗結果試述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的操作過程(1)準備工作①測定試驗輪接地壓強。測定在60℃時進行,在試驗臺上放置一塊50mm厚的鋼板,其上鋪一長毫米方格紙,上鋪一張新的復寫紙,以規(guī)定的700N荷載后試驗輪靜壓復寫紙,即可在方格紙上得出輪壓面積,由此求出接地壓強,應符合0.7MPa±0.05MPa。如不符合,應適當調(diào)整荷載。②按輪碾法成型試件后,連同試模一起在常溫條件下放置時間不得少于12h。對聚合物改性瀝青,以48h為宜。試件的標準尺寸為300mm×300mm×50mm,也可從路面切割得到300mm×l50mm×50mm的試件。(2)試驗過程①將試件連同試模一起,置于達到試驗溫度60℃±l℃的恒溫室中,保溫不少于5h,也不多于24h,在試件的試驗輪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貼一個熱電偶溫度計,控制試件溫度穩(wěn)定在60℃±0.5℃②將試件連同試模移置車轍試驗機的試驗臺上,試驗輪在試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須與試件碾壓方向一致。開動車轍變形自動記錄儀,然后啟動試驗機,使試驗輪往返行走,時間約1h,或最大變形達到25mm為止。試驗時,記錄儀自動記錄變形曲線及試件溫度。對300mm寬且試驗時變形較小的試件,也可對一塊試件在兩側1/3位置上進行兩次試驗取平均值。試述瀝青針入度試驗的操作方法。答:瀝青針入度試驗的操作方法如下:(1)將按規(guī)定方法加熱的瀝青試樣一次灌入盛樣皿中,試樣深度應超過預計針入度值10mm,蓋上盛樣皿,以防落入灰塵。盛有試樣的盛樣皿在15~30℃室溫中冷卻1~1.5h(小盛樣皿)、1.5~2h(大盛樣皿)或2~2.5h(特殊盛樣皿),后移入保持規(guī)定試驗溫度土0.1℃的恒溫水槽中1~1.5h(小盛樣皿)、1.5~2h(大盛樣皿)或2~2.5h(特殊盛樣皿)。(2)調(diào)整針入度儀使之水平。檢查針連桿和導軌,以確認無水和其他外來物,無明顯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劑清洗標準針,并拭干。將標準針插入針連桿,用螺絲固緊。按試驗條件,加上附加砝碼。(3)取出達到恒溫的盛樣皿,并移入水溫控制在試驗溫度±0.1℃(可用恒溫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腳架上,試樣表面以上的水層深度不少于10mm。(4)將盛有試樣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針入度儀的平臺上。慢慢放下針連桿,用適當位置的反光鏡或燈光反射觀察,使針尖恰好與試樣表面接觸。拉下刻度盤的拉桿,使與針連桿頂端輕輕接觸,調(diào)節(jié)刻度盤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針指示為零。(5)開動秒表,在指針正指5s的瞬時,用手緊壓按鈕,使標準針自動下落貫入試樣,經(jīng)規(guī)定時間,停壓按鈕使針停止移動。當采用自動針入度儀時,計時與標準針下落貫入試樣同時開始,5s時自動停止。(6)拉下刻度盤拉桿與針連桿頂端接觸,讀取刻度盤指針或位移指示器的讀數(shù),準確至0.5(0.1mm)。同一試樣平行試驗至少三次,各測試點之間及與盛樣皿邊緣的距離不應少于10mm。每次試驗后應將盛有盛樣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溫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溫保持試驗溫度。每次試驗應換一根干凈的標準針或?qū)藴梳樔∠掠谜河腥纫蚁┤軇┑拿藁ɑ虿伎珒?,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7)測定針入度指數(shù),可按同樣方法分別測定15℃、25℃、30℃(或5℃)三個溫度條件下的針入度。(8)測定針入度大于200的瀝青試樣時,至少用三支標準針,每次試驗后將針留在試樣中,直至三次平行試驗完成后,才能將標準針取出。試述瀝青軟化點試驗的操作方法答:瀝青軟化點試驗的操作方法如下:(1)制備試樣:將試樣環(huán)置于涂有隔離劑的試樣底板上,將按規(guī)定方法準備好的瀝青試樣緩緩注入試樣環(huán)內(nèi)至略高出環(huán)面為止。試樣在室溫冷卻30min后,用環(huán)夾夾著試樣環(huán),并用熱刮刀刮除環(huán)面上的試樣,務必使瀝青試樣與環(huán)面齊平。(2)實際試驗操作時,根據(jù)瀝青實際軟化點的高低采用兩種不同方式進行。試樣軟化點在80℃以下者,試驗步驟如下;①將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連同金屬板置于5℃±0.5℃水的恒溫水槽中至少15min;同時將金屬支架、鋼球、鋼球定位環(huán)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②燒杯內(nèi)注入新煮沸并冷卻至5℃的蒸餾水,水面略低于立桿上的深度標記。③從恒溫水槽中取出盛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放置在支架中層板的圓孔中,并套上定位環(huán);然后將整個環(huán)架放入燒杯中,調(diào)整水面至深度標記,并保持水溫為5℃±0.5℃。環(huán)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氣泡。將溫度計由上層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測溫頭底部與試樣環(huán)下面齊平。④將燒杯移至放有石棉網(wǎng)的加熱爐具上,然后將鋼球放在定位環(huán)中間的試樣中央,立即開動振蕩攪拌器,使水微微振蕩,并開始加熱,使杯中水溫在3min內(nèi)調(diào)節(jié)至維持每分鐘上升5℃±0.5℃。在加熱過程中,應記錄每分鐘上升的溫度值,如溫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圍時,則試驗應重做。⑤試樣受熱軟化逐漸下墜,與下層底板表面接觸時,立即讀取溫度,準確至0.5℃。試樣軟化點在80℃以上者,試驗步驟如下:①將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連同金屬底板置于裝有32℃±1℃甘油的恒溫槽中至少15min;同時將金屬支架、鋼球、鋼球定位環(huán)等亦置于甘油中。②在燒杯內(nèi)注入預先加熱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桿上的深度標記。③從恒溫槽中取出裝有試樣的試樣環(huán),按上述方法進行測定,準確至1℃。試述瀝青延度試驗的操作方法答:瀝青延度試驗的操作方法如下:(1)制備試樣①將隔離劑拌和均勻,涂于清潔干燥的試模底板和兩個側模的內(nèi)側表面,并將試模在試模底板上裝妥。②按規(guī)定方法(同瀝青針入度試驗準備試樣方法)準備試樣,將試樣仔細自試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數(shù)次緩緩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試模。注意:灌模時勿使氣泡混入。③試件在室溫中冷卻30~40min,然后置于規(guī)定試驗溫度土0.1℃的恒溫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熱刮刀刮除高出試模的瀝青,使瀝青面與試模面齊平。瀝青的刮法應自模的中間刮向兩端,且表面應刮得平滑。將試模連同底板再浸入規(guī)定試驗溫度的水槽中1~1.5h。(2)檢查延度儀拉伸速度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然后移動滑板使其指針正對標尺的零點。將延度儀注水,并保溫達試驗溫度土0.5℃。(3)將保溫后的試件連同底板移入延度儀的水槽中,從底板上取下試件,將試模兩端的孔分別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屬柱上,取下側模。水面距試件表面應不小于25mm。(4)開動延度儀,并注意觀察試樣的延伸情況。在試驗時,如發(fā)現(xiàn)瀝青細絲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時,則應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鹽調(diào)整水的密度至與試樣密度相近后,再重新試驗。(5)試件拉斷時,讀取指針所指標尺上的讀數(shù),以cm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試件延伸時應成錐尖狀,拉斷時實際斷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這種結果,則應在報告中注明。試述采用標準法(雷氏法)測定水泥安定性的試驗步驟。答:雷氏法測定水泥安定性的試驗步驟:(1)測定前的準備工作每個試樣成型兩個試件,在玻璃板表面和雷氏夾內(nèi)表面要稍稍涂上一層油。(2)雷氏夾試件的成型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的小刀插搗數(shù)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立刻將試件移至濕氣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24h±2h。(3)沸煮①調(diào)整好沸煮箱內(nèi)的水位,使能保證在整個煮沸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內(nèi)升至沸騰。加熱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②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到0.5mm,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箅板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5min內(nèi)加熱水至沸騰,并恒沸3h±5min。③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判別。(4)結果判定·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準確至0.5mm。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簡述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ISO法)的操作步驟。答: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方法(ISO法)操作步驟如下:(1)試件的制備①成型前將試模擦凈,四周的模板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涂黃油,緊密裝配,防止漏漿,內(nèi)壁均勻地涂一薄層機油。②水泥與標準砂的質(zhì)量比為1:3,水灰比為0.5。每成型三條試件需稱量的材料及用量為:水泥450g±2g;標準砂1350g±5g;水225mL±1mL。③攪拌:將水加入鍋中,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④膠砂制備后立即進行成型。⑤在試模上作標記或加字條標明試件編號。(2)試件的養(yǎng)護①編號后,將試模放入養(yǎng)護箱養(yǎng)護。②脫模:脫模應非常小心。對于24h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20min內(nèi)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24h之間脫模。③試件脫模后立即放入水槽中養(yǎng)護,試件之間間隔或試體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④除24h齡期或延遲至48h脫模的試件外,任何到齡期的試件應在試驗(破型)前15min從水中取出。抹去試體表面沉積物,并用濕布覆蓋。(3)強度試驗①抗折強度試驗。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將試件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件長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荷圓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直至試件折斷,記錄破壞荷載Ft,保持兩個半截棱柱體處于潮濕狀態(tài)直至抗壓試驗?!あ诳箟簭姸仍囼灐?拐墼囼灪蟮臄鄩K應立即進行抗壓試驗。將折斷的半截試塊放在抗壓夾具里,直接受壓面為側面,然后放在壓力機上,壓力機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試件破壞,記錄破壞荷載Fc。簡述測定水泥凝結時間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答:1)水泥凝結時間的試驗方法:(1)測定前的準備工作調(diào)整凝結時間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標尺零點。(2)試件的制備①在玻璃底板及試模內(nèi)側稍稍涂上一層機油,然后將試模放在玻璃底板上。②以標準稠度用水量拌制標準稠度水泥凈漿(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并一次裝滿試模,振動數(shù)次刮平,立即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3)初凝時間的測定①試件在濕氣養(yǎng)護箱中養(yǎng)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yǎng)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shù)。②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tài)。③達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初凝狀態(tài)。④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作為初凝時間,用min計。(4)終凝時間的測定①為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huán)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yǎng)護箱中繼續(xù)養(yǎng)護。②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huán)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tài)。③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終凝狀態(tài)。④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tài)的時間為終凝時間,用min計。2)注意事項:①最初測定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圓模內(nèi)壁10mm。每次測定不得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yǎng)護箱內(nèi),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振動。②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達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達到初凝或終凝狀態(tài)。③可以使用能測出與標準中規(guī)定方法相同結果的凝結時間自動測定儀,使用時不必翻轉試體。如何按技術性質(zhì)來判斷水泥為不合格品和廢品?答:我國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規(guī)定:凡氧化鎂、三氧化硫、初凝時間、安定性中的任一項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均為廢品。凡細度、終凝時間、不溶物和燒失量中的任一項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或混合材摻加量超過最大限度,或強度低于商品強度等級規(guī)定的指標時,稱為不合格品簡述普通鋼筋冷彎性能試驗的步驟。結果如何判定?答:(1)冷彎試驗步驟如下:①試樣放置于兩個支點上,將一定直徑的彎心在試樣兩個支點中間施加壓力,使試樣彎曲到規(guī)定的角度,或出現(xiàn)裂紋、裂縫、斷裂為止。②試樣在兩個支點上按一定彎心直徑彎曲至兩臂平行,可一次完成試驗,也可先彎曲至90°,然后放置在試驗機平板之間繼續(xù)施加壓力,壓至試樣兩臂平行。③試驗時應在平穩(wěn)壓力作用下,緩慢施加試驗力。④卸除試驗力以后,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檢查并進行結果評定。(2)結果判定標準如下:鋼材試件按規(guī)定的彎曲角和彎心直徑進行試驗,若試件彎曲處的外表面無裂斷、裂縫或起層,即認為冷彎性能合格。試述采用負壓篩析法檢測水泥細度的試驗步驟及試驗結果修正方法。答:(1)負壓篩析試驗方法:①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檢查控制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nèi)。②稱取試樣m=25g,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xù)篩析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輕輕地敲擊篩蓋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的質(zhì)量ms。③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nèi)水泥,使負壓恢復正常。(2)試驗結果計算及修正方法:①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F=ms/m×100,結果精確到0.1%。②篩余結果的修正如下:為使試驗結果可比,應采用試驗篩修正系數(shù)方法修正。試驗篩修正系數(shù)測定方法:用一種已知80um標準篩篩余百分數(shù)Fn的粉狀試樣(該試樣不受環(huán)境影響,篩余百分數(shù)不發(fā)生變化)作為標準樣。按上述試驗步驟測定標準樣在試驗篩上的篩余百分數(shù)Ft.試驗篩修正系數(shù)C=Fn/Ft,修正系數(shù)計算精確至0.01。C應為0.80~1.20,否則試驗篩不能檢驗水泥細度。③水泥試樣篩余百分數(shù)結果修正如下:水泥試樣修正后的篩余百分數(shù)Fc=C×F水泥混凝土試述新拌水泥混凝土坍落度的試驗步驟(1)先用濕布抹濕坍落度筒、鐵鍬和拌和板。(2)拌和混凝土??梢圆捎冒韬蜋C拌和,也可以采用人工拌和。(3)將漏斗放在坍落度筒上,腳踩踏板,將拌制的混凝土試樣分三層均勻地裝入筒內(nèi),每層裝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l/3。每層用搗棒均勻插搗25次,插搗應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進行,插搗底層時插至底部,插搗其他兩層時,應插透本層并插入下層竺20~30mm。插搗應垂直壓下,不得沖擊。(4)澆灌頂層時,混凝土應灌到高出筒口。插搗過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則應隨時添加。頂層插搗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5)清除筒邊底板上的混凝土后,立即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操作過程應在5~10s內(nèi)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橫向及扭力作用。從開始裝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個過程應在150s內(nèi)完成。(6)將坍落度筒放在已坍落的拌和物一旁,筒頂平放直尺,用鋼尺量出直尺底面到坍落后混凝土試樣最高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即為該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以mm為單位,精確至1mm。(7)當混凝土試樣的一側發(fā)生崩坍或一邊剪壞現(xiàn)象,則應重新取樣另行測定;如第二次試驗仍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則表示該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應記錄。(8)對坍落的拌和物進一步觀察粘聚性。用搗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錐體側面輕輕敲打,如果錐體逐漸下沉,則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錐體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發(fā)生石子離析,則表示粘聚性不好。(9)觀察整個試驗過程中水分從拌和物中析出程度,評價保水性。若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較多的水分從底部析出,錐體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漿而集料外露,則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坍落度筒提起后無稀漿或僅有少量稀漿自底部析出,則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良好。試述影響水泥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原因及提高強度的主要措施。影響硬化后水泥混凝土強度的因素包括:水泥的強度和水灰比;集料特性;漿集比;濕度、溫度及齡期;試件形狀與尺寸、試件溫度及加載方式等試驗條件。提高混凝土強度的措施主要包括:選用高強度等級水泥和早強型水泥;采用低水灰比和漿集比;摻加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合料;采用濕熱處理(如蒸汽養(yǎng)護和蒸壓養(yǎng)護);采用機械攪拌和振搗等。試述影響水泥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原因及提高強度的主要措施。答:(1)影響硬化后水泥混凝土強度的因素包括:①水泥的強度和水灰比;②集料特性;③漿集比;④濕度、溫度及齡期;⑤試件形狀與尺寸、試件溫度及加載方式等試驗條件。(2)提高混凝土強度的措施主要包括:①選用高強度等級水泥和早強型水泥;②采用低水灰比和漿集比;③摻加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合料;④采用濕熱處理(如蒸汽養(yǎng)護和蒸壓養(yǎng)護);⑤采用機械攪拌和振搗等。簡述搓條法測土塑限的方法。答:搓條法步驟如下:取土樣50g,使含水量接近塑限,取一小塊試樣,先用手搓成橢圓形,然后用手掌在毛玻璃板上輕輕搓滾,直至土條直徑達3mm時,產(chǎn)生裂縫并開始斷裂為止,收集3—5g合格的斷裂土條放入稱量盒內(nèi),測其含水量,即為塑限。什么叫土的CBR值?測土CBR值時,泡水測膨脹量試驗的步驟是什么?土CBR值的取值方法?答:(1)CBR值:指試料貫入量2.5mm時,單位壓力對標準碎石壓入相同貫入量時標準荷載強度的比值。(2)泡水測膨脹量試驗的步驟如下:試件制成后,試件頂面放一張濾紙,并在上安裝附有調(diào)節(jié)桿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4塊荷載板。將試筒與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內(nèi),安裝百分表,并讀取初讀數(shù)。向水槽內(nèi)放水,槽內(nèi)水面應保持在試件頂面以上大約25mm。飽水終了時,讀取試件上百分表的終讀數(shù)。從水槽中取出試件,倒出試件頂面的水,靜置15min,卸去附加荷載稱量。(3)CBR值計算方法:①一般采用貫入量為2.5mm時的單位壓力與標準壓力之比作為材料的承載比:CBR=p/7000×100。②貫入量為5mm時的承載比:CBR=p/10500×100。如貫入量為5mm時的承載比大于2.5mm時的承載比,則試驗要重做。如結果仍然如此,則采用5mm時的承載比。簡述灌砂法現(xiàn)場試驗步驟(1)選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