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針灸治療》課件_第1頁
《臨床針灸治療》課件_第2頁
《臨床針灸治療》課件_第3頁
《臨床針灸治療》課件_第4頁
《臨床針灸治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針灸治療本課件旨在系統(tǒng)介紹臨床針灸治療的理論基礎、操作規(guī)范及常見病癥的治療方法,為學習者提供全面、實用的針灸知識體系。針灸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針灸的奧秘,掌握其臨床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針灸概述定義針灸是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通過刺激人體腧穴,以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法是指用金屬制成的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深度刺入人體腧穴,運用捻轉、提插等手法,以達到治療目的。理論基礎針灸的理論基礎是中醫(yī)的經(jīng)絡學說。經(jīng)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內聯(lián)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上下,聯(lián)系內外。通過刺激腧穴,可以調整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從而影響臟腑的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治療強調辨證論治,根據(jù)不同的病癥和體質,選擇不同的腧穴和針刺手法。針灸的歷史淵源1起源針灸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針具是砭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針具逐漸由砭石發(fā)展為骨針、竹針、金屬針等。早期的灸法是用艾草或其他易燃材料直接燒灼皮膚,后來逐漸發(fā)展為艾條灸、溫針灸等。2發(fā)展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針灸理論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的經(jīng)絡學說、腧穴學說和針刺手法。歷代醫(yī)家對針灸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針灸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3現(xiàn)代現(xiàn)代針灸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現(xiàn)代醫(yī)學的理論和技術,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針灸在治療疼痛、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針灸也逐漸被納入現(xiàn)代醫(yī)學體系,成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針灸的作用機制神經(jīng)調節(jié)針刺可以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釋放內啡肽等物質,從而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針刺還可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的功能,改善內臟器官的活動。1免疫調節(jié)針刺可以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針刺可以促進白細胞的增殖,提高吞噬細胞的活性,增強機體對病原體的清除能力。2血液循環(huán)針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針刺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促進炎癥的消退,加速組織的修復。3經(jīng)絡調節(jié)針刺可以調節(jié)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疏通經(jīng)絡,平衡陰陽。針刺可以通過刺激腧穴,調整經(jīng)絡的功能,從而影響臟腑的活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4針灸的適應癥與禁忌癥適應癥疼痛性疾?。侯^痛、頸椎病、腰痛、肩周炎、關節(jié)炎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褐酗L后遺癥、面癱、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內分泌疾?。涸陆?jīng)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糖尿病等消化系統(tǒng)疾?。何竿?、腹瀉、便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焊忻啊⒖人?、哮喘等禁忌癥妊娠期婦女,尤其是有流產(chǎn)史者嚴重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皮膚有感染或潰瘍者精神病發(fā)作期患者腫瘤患者,尤其是在放化療期間針灸常用腧穴定位腧穴是人體經(jīng)絡氣血匯聚、輸注的特殊部位,也是針灸治療的刺激點。準確的腧穴定位是針灸治療的基礎。腧穴的定位方法主要有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和經(jīng)驗定位法。骨度分寸法是以骨骼為標志,將一定長度的骨骼分為若干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分寸,用于測量腧穴的位置。體表標志法是以體表的自然標志,如乳頭、臍、發(fā)際等,作為腧穴定位的參考。經(jīng)驗定位法是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結合患者的體型、年齡等因素,進行腧穴定位。頭面部腧穴百會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主治頭痛、眩暈、失眠、中風等。太陽位于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主治頭痛、偏頭痛、目疾等。印堂位于兩眉之間中點處。主治頭痛、鼻炎、失眠等。上肢部腧穴1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牙痛、面癱、感冒等。2曲池位于肘橫紋外側端。主治高血壓、中風后遺癥、皮膚病等。3內關位于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主治心悸、失眠、胃痛、惡心嘔吐等。胸腹部腧穴膻中位于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主治胸悶、氣短、咳嗽、乳腺增生等。中脘位于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關元位于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主治月經(jīng)不調、遺尿、陽痿、早泄等。下肢部腧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主治胃痛、腹脹、便秘、下肢痿痹等。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后緣。主治月經(jīng)不調、失眠、更年期綜合征等。涌泉位于足底,屈趾時,足前部凹陷處。主治頭痛、眩暈、失眠、高血壓等。背部腧穴1大椎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主治感冒、發(fā)熱、頸椎病等。2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咳嗽、哮喘、胸悶等。3腎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腰痛、遺尿、陽痿、早泄等。針刺方法毫針刺法用毫針刺入腧穴,通過捻轉、提插等手法,以達到治療目的。毫針刺法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針刺方法。電針刺法將毫針刺入腧穴后,連接電針儀,通過電刺激,以增強針刺的療效。電針刺法適用于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肌肉萎縮等。皮膚針刺法用皮膚針叩擊皮膚表面,以達到治療目的。皮膚針刺法適用于治療皮膚病、神經(jīng)衰弱等。毫針的選擇與消毒毫針的選擇毫針的選擇要根據(jù)患者的體型、病情和腧穴的部位來決定。一般來說,體型瘦弱者宜選用較短的毫針,體型肥胖者宜選用較長的毫針。病情較輕者宜選用較細的毫針,病情較重者宜選用較粗的毫針。頭面部、胸腹部等部位宜選用較短、較細的毫針,四肢部、背部等部位宜選用較長、較粗的毫針。毫針的消毒毫針的消毒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毫針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消毒、化學消毒等。煮沸消毒是將毫針放入沸水中煮沸15-20分鐘。高壓蒸汽消毒是將毫針放入高壓蒸汽消毒器中,在121℃的溫度下消毒20分鐘?;瘜W消毒是將毫針浸泡在75%的酒精或0.1%的新潔爾滅溶液中30分鐘。進針的角度與深度1進針的角度進針的角度要根據(jù)腧穴的部位和治療目的來決定。常用的進針角度有直刺、斜刺、平刺等。直刺是指毫針與皮膚表面垂直進針。斜刺是指毫針與皮膚表面呈一定角度進針。平刺是指毫針沿皮下進針。2進針的深度進針的深度要根據(jù)腧穴的部位和患者的體型來決定。一般來說,頭面部、胸腹部等部位宜淺刺,四肢部、背部等部位宜深刺。體型瘦弱者宜淺刺,體型肥胖者宜深刺。進針的深度以達到得氣為宜。針刺得氣的概念定義得氣是指針刺腧穴后,患者出現(xiàn)的酸、麻、脹、重等感覺。得氣是針刺療效的關鍵。沒有得氣,針刺的療效就會大打折扣。1表現(xiàn)得氣的表現(xiàn)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出現(xiàn)酸脹感,有些人會出現(xiàn)麻木感,有些人會出現(xiàn)沉重感,有些人會出現(xiàn)放射感。一般來說,得氣的感覺越明顯,針刺的療效就越好。2影響因素影響得氣的因素有很多,如腧穴的部位、針刺的深度、針刺的手法、患者的體質等。熟練的針灸師可以通過調整針刺的手法,以達到得氣的目的。3針刺補瀉手法補法補法是指通過針刺的手法,以增強機體的功能。常用的補法有:順經(jīng)迎隨法、緩慢捻轉法、輕刺激法等。瀉法瀉法是指通過針刺的手法,以祛除病邪。常用的瀉法有:逆經(jīng)迎隨法、快速捻轉法、強刺激法等。針刺意外的處理1暈針暈針是指患者在針刺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頭暈、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針刺,將患者平臥,注意保暖,必要時可飲用糖水。2滯針滯針是指毫針刺入腧穴后,不能順利拔出。應緩慢捻轉毫針,待肌肉放松后,再輕輕拔出。3斷針斷針是指毫針在針刺過程中,突然折斷。應立即用鑷子或血管鉗將斷針取出。如果斷針位置較深,應及時請外科醫(yī)生處理。灸法介紹定義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點燃后熏灼腧穴,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灸法具有溫經(jīng)散寒、扶陽補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分類灸法主要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直接灸是將艾絨直接放在皮膚上點燃。間接灸是將艾絨放在藥物或介質上,再熏灼皮膚。直接灸瘢痕灸將艾絨直接放在皮膚上點燃,使皮膚形成瘢痕。瘢痕灸的刺激性較強,適用于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無瘢痕灸將艾絨直接放在皮膚上點燃,但不使皮膚形成瘢痕。無瘢痕灸的刺激性較弱,適用于治療體質虛弱者。間接灸隔姜灸將艾絨放在姜片上,再熏灼皮膚。隔姜灸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隔蒜灸將艾絨放在蒜片上,再熏灼皮膚。隔蒜灸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適用于治療瘡瘍腫痛。隔鹽灸將艾絨放在鹽上,再熏灼皮膚。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適用于治療虛脫、厥逆等癥。艾條灸1懸灸將點燃的艾條懸于腧穴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進行熏烤。懸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2雀啄灸將點燃的艾條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熏灼腧穴。雀啄灸的刺激性較強,適用于治療疼痛性疾病。3溫針灸將艾絨搓成小團,放在針柄上點燃,通過針身的熱力,溫煦腧穴。溫針灸具有針刺和灸法的雙重作用,適用于治療寒濕痹痛等癥。拔罐療法定義拔罐療法是用罐具吸附于皮膚表面,使局部產(chǎn)生負壓,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拔罐療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等作用。原理拔罐療法通過負壓作用,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拔罐療法還可以刺激皮膚感受器,調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拔罐的種類與方法火罐用火燒去罐內的空氣,使其產(chǎn)生負壓,吸附于皮膚表面。火罐的吸力較強,適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等癥。氣罐用抽氣筒將罐內的空氣抽出,使其產(chǎn)生負壓,吸附于皮膚表面。氣罐的吸力較弱,適用于治療體質虛弱者。留罐法將罐具吸附于皮膚表面,留置一定時間。留罐法適用于治療局部疼痛、麻木等癥。走罐法在皮膚表面涂抹潤滑劑,將罐具吸附于皮膚表面,然后沿著經(jīng)絡或肌肉走向,進行滑動。走罐法適用于治療面積較大的疼痛、肌肉痙攣等癥。拔罐的適應癥與禁忌癥1適應癥風濕痹痛腰肌勞損頸椎病感冒咳嗽哮喘瘡瘍腫痛2禁忌癥皮膚有破損或潰瘍者嚴重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高熱患者妊娠期婦女的腹部、腰骶部腫瘤患者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頭痛1辨證明確頭痛類型2選穴根據(jù)辨證結果選擇穴位3針刺進行針刺治療頭痛的辨證分型風寒頭痛表現(xiàn)為頭痛劇烈,惡風寒,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宜疏風散寒,止痛。肝陽頭痛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治宜平肝潛陽,息風止痛。血虛頭痛表現(xiàn)為頭痛隱隱,時作時止,伴有心悸失眠,面色蒼白,舌淡脈細。治宜養(yǎng)血益氣,緩中止痛。針灸治療頭痛的選穴太陽穴位于眉梢與外眼角連線中點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主治各種類型的頭痛。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牙痛、面癱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主治頭痛、胃痛、腹脹等。針灸治療頭痛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25mm或0.30mm×40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風寒頭痛宜用瀉法,肝陽頭痛宜用平補平瀉法,血虛頭痛宜用補法。艾灸法用艾條懸灸太陽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每次15-20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風寒頭痛。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頸椎病評估評估頸椎病病情選穴選取合適的治療穴位治療實施針灸治療方案頸椎病的病因病機病因頸椎病的病因主要有:長期伏案工作、頸椎外傷、慢性勞損、風寒濕邪侵襲等。病機頸椎病的病機主要為: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韌帶鈣化、神經(jīng)根受壓等。針灸治療頸椎病的選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主治頸椎病、感冒、發(fā)熱等。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主治頸椎病、肩周炎、乳腺增生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牙痛、面癱、頸椎病等。針灸治療頸椎病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25mm或0.30mm×40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頸椎病宜用平補平瀉法。艾灸法用艾條懸灸大椎穴、肩井穴、合谷穴,每次15-20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風寒濕痹型頸椎病。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腰痛1診斷確定腰痛的類型2選穴選擇對應的穴位治療3治療開始針灸方案腰痛的辨證分型寒濕腰痛表現(xiàn)為腰痛重著,遇寒加重,活動不利,舌淡苔白膩,脈沉遲。治宜散寒除濕,溫經(jīng)通絡。腎虛腰痛表現(xiàn)為腰痛酸軟,喜按喜揉,勞累加重,伴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舌淡脈細。治宜補腎益精,強腰壯骨。瘀血腰痛表現(xiàn)為腰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針灸治療腰痛的選穴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腰痛、遺尿、陽痿、早泄等。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暑等。腰陽關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處。主治腰痛、下肢痿痹、月經(jīng)不調等。針灸治療腰痛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40mm或0.30mm×50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寒濕腰痛宜用瀉法,腎虛腰痛宜用補法,瘀血腰痛宜用平補平瀉法。艾灸法用艾條懸灸腎俞穴、委中穴、腰陽關穴,每次15-20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寒濕腰痛。拔罐法在腰部進行拔罐治療,每次10-15分鐘。拔罐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瘀血腰痛。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肩周炎診斷肩周炎的診斷要點選穴選取肩周炎的治療穴位針灸執(zhí)行針灸治療過程肩周炎的病因病機病因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肩部外傷、慢性勞損、風寒濕邪侵襲、內分泌失調等。病機肩周炎的病機主要為: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粘連、攣縮、炎癥等。針灸治療肩周炎的選穴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平舉時,肩峰前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主治肩周炎、上肢不遂等。肩髎穴位于肩部,肩髃穴后方,臂外展時,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主治肩周炎、上肢不遂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牙痛、面癱、肩周炎等。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25mm或0.30mm×40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肩周炎宜用平補平瀉法,并配合肩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艾灸法用艾條懸灸肩髃穴、肩髎穴、合谷穴,每次15-20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風寒濕痹型肩周炎。拔罐法在肩部進行拔罐治療,每次10-15分鐘。拔罐具有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瘀血型肩周炎。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1評估評估中風后遺癥2選穴選取治療穴位3治療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病因病機病因中風后遺癥的病因主要有:中風后腦組織損傷、氣血瘀滯、經(jīng)絡不通等。病機中風后遺癥的病機主要為:肢體癱瘓、語言不利、感覺障礙等。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選穴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主治中風后遺癥、頭痛、眩暈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中風后遺癥、頭痛、牙痛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主治中風后遺癥、胃痛、腹脹等。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25mm或0.30mm×40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中風后遺癥宜用補法,并配合肢體的被動或主動活動。電針法將毫針刺入腧穴后,連接電針儀,用疏密波刺激,每次20-30分鐘。電針法可以增強針刺的療效,適用于治療肢體癱瘓。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面癱檢查評估面癱癥狀選穴選擇面癱治療穴位針刺進行針刺治療面癱的病因病機病因面癱的病因主要有:風寒侵襲、病毒感染、外傷等。病機面癱的病機主要為:面神經(jīng)受損、氣血瘀滯、經(jīng)絡不通等。針灸治療面癱的選穴頰車穴位于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肌肉隆起處。主治面癱、牙痛、口眼歪斜等。地倉穴位于口角旁開0.4寸。主治面癱、流涎、口眼歪斜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面癱、頭痛、牙痛等。針灸治療面癱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13mm或0.30mm×25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面癱宜用平補平瀉法,并配合面部肌肉的按摩。艾灸法用艾條懸灸頰車穴、地倉穴,每次10-15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治療風寒型面癱。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失眠診斷檢查失眠類型選穴選擇對應的穴位進行治療治療開始執(zhí)行針灸方案失眠的辨證分型心脾兩虛型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弱。治宜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肝郁化火型表現(xiàn)為煩躁易怒,難以入睡,多夢,口苦咽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疏肝解郁,清熱瀉火。心腎不交型表現(xiàn)為心煩不寐,入睡困難,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降火,交通心腎。針灸治療失眠的選穴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主治失眠、頭痛、眩暈等。內關穴位于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主治失眠、心悸、胃痛等。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趾時,足前部凹陷處。主治失眠、頭痛、眩暈等。針灸治療失眠的操作方法毫針刺法選用0.30mm×13mm或0.30mm×25mm的毫針,快速刺入腧穴,得氣后,留針30分鐘。心脾兩虛型宜用補法,肝郁化火型宜用瀉法,心腎不交型宜用平補平瀉法。艾灸法用艾條懸灸百會穴、內關穴、涌泉穴,每次15-20分鐘。艾灸具有溫經(jīng)散寒、安神定驚的作用,適用于治療虛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