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和副詞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和副詞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和副詞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和副詞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和副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什么叫疑問代詞疑問代詞,即用來詢問的代詞。比如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哪兒、誰、多少,怎么等等。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誰、孰、何、奚、胡、安、焉、惡(音屋)、幾何等等。

2.疑問代詞的類型(1)指人(2)指事物(3)指處所(4)指原因

3.疑問代詞(教材部分例句+課外)指人的疑問代詞“誰”、“孰”、“何”、“胡”、“曷”①吾誰與歸(《岳陽樓記》)分析:疑問代詞“誰”作介詞“與”的前置賓語?!罢l與”應為“與誰”,譯作“和誰”。②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分析:疑問代詞“孰”譯為“誰”、“哪一個”。③何欲置(《戰(zhàn)國策》)分析:疑問代詞“何”作動詞“欲置”的前置賓語?!昂斡谩睉獮椤坝煤巍保g作“想要立誰”。④胡肯為此辭乎(《曹操集》)分析:疑問代詞“胡”譯為“誰”。⑤藐藐孤女,曷依曷恃(《陶淵明集》)分析:疑問代詞“曷”作動詞“依”和“恃”的前置賓語。“曷依曷恃”應為“依曷恃曷”,譯作“依靠誰”。(2)指事物的疑問代詞“何”、“孰”、“奚”、“曷”、“胡”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分析:疑問代詞“何”作動詞“操”的前置賓語。“何操”應為“操何”,譯作“拿了什么”。②禮與食孰重(《孟子》)分析:疑問代詞“孰”譯為“什么”。③曰:“奚冠?”(《孟子》)分析:疑問代詞“奚”作動詞“冠”的前置賓語?!稗晒凇睉獮椤肮谵伞?,譯作“戴什么帽子”。④非天曷司歟(《劉禹錫集》)分析:疑問代詞“曷”譯為“什么”。⑤胡得焉(《詩經(jīng)》)分析:疑問代詞“胡”作動詞“得”的前置賓語?!昂谩睉獮椤暗煤?,譯作“得到什么”。(3)指處所的疑問代詞“焉”、“安”、“何”、“孰”、“惡”、奚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分析:疑問代詞“焉”譯為“哪里”。②沛公安在(《鴻門宴》)分析:疑問代詞“安”作動詞“在”的前置賓語。“安在”應為“在安”,譯作“在哪里”。③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五代史伶官傳序》)分析:疑問代詞“何”作動詞“之”的前置賓語?!昂沃睉獮椤爸巍保g作“到哪里”。④孰城?城衛(wèi)也(《公羊傳》)分析:疑問代詞“孰”譯為“哪里”。⑤道惡乎往而不存(《莊子》)分析:疑問代詞“惡”(這里讀wū)作動詞“往”的前置賓語?!皭汉跬睉獮椤巴鶒汉酢?,譯作“往哪里呢”。⑥彼且奚適也(《莊子》)分析:疑問代詞“奚”作動詞“適”的前置賓語?!稗蛇m”應為“適奚”,譯作“到哪里”。(4)指原因的疑問代詞“何”、“胡”、“曷”、“奚”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分析:疑問代詞“何”作謂語,譯為“為什么”。②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并序》)分析:疑問代詞“胡”譯為“為什么”。③曷予靖之(《詩經(jīng)》)分析:疑問代詞“曷”譯為“為什么”。④子奚乘是車也(《韓非子》)分析:疑問代詞“奚”作狀語,譯為“為什么”或“怎么”。

(5)詢問數(shù)量的疑問代詞:幾、幾何(多少)

如: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意思是:頭也怕尾也怕。身子還剩下多少不怕呢?

雖有壽夭,相去幾何?(6)詢問時間的疑問代詞:曷(什么時候)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意思是:夫君在外面服勞役,不知道歸期,什么時候回來呀?(7)詢問方式方法的代詞:如何、何如、若何、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怎么樣怎么辦)劉邦遇到問題,經(jīng)常問身邊的張良,“那怎么辦?”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年饑,用不足,如之何?可以總結出: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把什么怎么辦?/對什么怎么樣?)副詞一、程度副詞(常用的意義變化不大)1、表程度較深甚、最、太、至、尤、良、極、絕、孔(很、特別、非常、最)例:良可痛也/獫狁孔棘其中,“良”也可作情態(tài)副詞,意為“確定、真是”,例: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2、表程度較淺略、少、小、差(稍微)例:略知其意/太后之色少解/其為人也小有才/差強人意/糧儲差積注:“頗”①程度深(現(xiàn)代常見):很、甚。例:他對此觀點見解頗深。②程度淺(古義常見):略、稍微。例:諸侯頗有叛者。3、表程度加深(變化的量)益、愈、滋、彌、加(更加、越發(fā))例:不治將益深/而貪取滋甚/欲蓋彌彰/其至又加少矣/則爵祿厚而愈勸二、范圍副詞(一般修飾動詞,表事物范圍)1、表總括皆、盡、悉、俱、咸、率、勝、舉、畢、并例:不可勝數(shù)/率以七升為限/原形畢露/悉聽尊便/舉國歡騰2、表僅止才、僅、特、只、但、第、獨、直、徒、唯(只是,僅僅)例: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唯手熟耳/君第重射/不但,但愿注:(1)“徒、特、但”也可作情態(tài)副詞,意為“白白地,徒然”。例:未有但已者也/特與嬰兒戲耳/徒見欺(2)“僅”①表僅止,言其少②唐代表示多的量(在數(shù)詞前)“幾乎、差不多、將近”例:僅萬人/僅十人圍(3)“獨”①范圍副詞:獨其言在耳②語氣副詞:表反問,獨畏廉將軍哉/獨可耕且為與3、表共同共、相、相與(一起、共同、互相)例:兩虎共斗/莫相知4、表各別各、每三、時間副詞(副詞中最多的一種)1、表過去既、既已、已、業(yè)、業(yè)已、曾、嘗、向(曾經(jīng)、已經(jīng)、過去、從前)注:“曾”①表時間:曾經(jīng)。例:孟嘗君曾待客夜食。②表情態(tài),強調(diào)并加強否定語氣:竟,居然。例:老臣病足,竟不能疾走。2、表將來將、且、行、欲、行將、方將、方且例:吾攻趙,旦暮且下/彼且奚適也3、表現(xiàn)在今、正、方、會、適(正,恰好)例:正獾(喧嘩)不可止/血氣方剛/適與羽船相會注:“方、適”還表示行為發(fā)生在不久之前,意為“剛才、剛剛”4、表才始才、適、始、方、甫(才、剛剛……)例:此印者才畢/傷痍者甫起/今始入秦5、表終究終、竟、卒、迄(最終、終于)例: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終亡其酒/迄無成功/竟為秦所滅/秦兵竟敗注:“竟”也可作情態(tài)副詞,表轉折,意為“竟然”。例:而竟賜死。6、表偶然偶、或、間、時、時或、間或(偶然、碰巧)例:偶遇足下相知/云霞明滅或可睹/間或一輪7、表經(jīng)常恒、常、素、宿(向來、一貫、經(jīng)常)例:吳廣素愛人/宿服養(yǎng)備/恒雨少日/人恒過8、表姑且始、聊、且、權、暫、姑且(暫且)例:余方有事,子姑去/聊以舒吾憂心/縣官且順群臣言/凡諸土木之費,可權停9、表急促忽、突、趄、驟、卒、乍、急、亟、疾、立、頃、登例:景公趄起/君亟定變法之慮/立誅殺曹無傷10、表逐漸漸、稍、浸、漸浸(逐漸)例:年齒漸長/其后秦稍蠶食魏/言孳乳而浸多也11、表緊接即、遂、乃、旋、隨、尋、隨尋、既而、已而、俄而(才、于是、隨即)例:兵乃出/遂得水/旋亦悔之/隨目之/既而縫合/俄而不見/尋病終12、表持續(xù)仍、猶、尚(仍然、還)例:半銷宿酒頭仍重/猶為棄井也/尚可用否再:專指兩次或第二次復:又一次,不限于兩次仍:重復、頻仍四、情態(tài)副詞(人們對其所持態(tài)度或本身自有的狀態(tài))1、表確定必、信、誠、果、確、的、篤、務、固(的確、果然、一定)例:沛公誠欲倍項羽邪/果為所殺/賞務速而后有勸,罰務速而后有懲2、表估計殆、庶、庶幾、大抵、率、如、似、若(可能、大概)例:殆君子也/庶免于難/庶幾乎民有廖乎3、表狀態(tài)自、漫、專、徒、空、枉(表限制范圍)例:汝休枉殺南飛鴻/檻外長江空自流/漫卷詩書喜欲狂/舉事而材自練者,功分明五、語氣副詞1、表反問豈、寧、其、獨、詎、豈其、庸例:子之道豈足貴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華亭鶴唳詎可聞/庸必能用之乎2、表猜測蓋、其、無乃、得無例:日食飲得無衰乎3、表祈使唯、其、尚例:唯君圖之/尚饗4、表肯定乃、蓋六、否定副詞不、弗、毋、勿、未、非、否、微1、不弗:否定2、毋(無)、勿:禁止/勸阻/勸勉/約束3、未:表事情還沒實現(xiàn),將來可能實現(xiàn),比“不”委婉未嘗:不曾,沒有過,簡單否定過去4、非:若非/若無,否定整個謂語,可表假設5、否:能否/可否/是否,可表假設6、微:表示否定的假設微獨:表一般否定7、莫①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什么: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沒有誰: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②否定副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七、表敬副詞(對人表示尊敬)尊人:請、幸、謹、敬、惠、煩、辱自謙:竊、忝、猥、敢、伏2025年2月青桐鳴大聯(lián)考高三語文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文言文中提到了“相彼雨雪,先集維霰”,這句話的意思是“觀察那天象,下雪之前,水汽必定先凝結成霰”。大到自然界的雨雪風霜、人類社會的興衰變遷,小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事情的發(fā)生往往都有先兆。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寫作指導】這是一道基于古詩句引發(fā)聯(lián)想與思考的材料作文題,破題關鍵在于準確理解“事情的發(fā)生往往都有先兆”這一核心內(nèi)涵。綜合材料,主旨為倡導人們培養(yǎng)敏銳觀察力,通過留意先兆,洞察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提前謀劃或應對。自然現(xiàn)象常以先兆示人。如地震前的動物異常、氣候異常變化等。從這個角度,可立意為“關注自然先兆,守護生態(tài)家園”,論述人類對自然先兆的忽視會導致生態(tài)危機,重視則有助于防災減災、維護生態(tài)平衡。社會變革、行業(yè)興衰都有跡可循?;ヂ?lián)網(wǎng)興起前,計算機技術初步發(fā)展、網(wǎng)絡雛形初現(xiàn)便是先兆??蓢@“洞察社會先兆,把握時代脈搏”立意,闡述企業(yè)、國家關注社會發(fā)展先兆,對在競爭中取勝、制定戰(zhàn)略的重要性。個人學習、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也有先兆。成績波動前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職業(yè)機遇出現(xiàn)前的行業(yè)趨勢變動等。據(jù)此可立意為“捕捉成長先兆,成就精彩人生”,探討個人如何借觀察先兆規(guī)劃學業(yè)、職業(yè),實現(xiàn)自我提升??蛇x用近年來極端天氣增多,科學家通過氣候數(shù)據(jù)異常先兆預警全球變暖危害等自然方面的例子。也可列舉傳統(tǒng)零售忽視電商崛起先兆而衰落,反之電商巨頭把握趨勢成功轉型等社會發(fā)展方面的例子。運用素材時,要緊扣先兆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分析觀察或忽視先兆帶來的不同影響,論證“重視先兆”的論點。但我們也需要辯證地看待先兆的作用,先兆并不總是準確地預示著事件的發(fā)生,很多時候它們只是一種可能性。比如,身體出現(xiàn)一些輕微的不適癥狀可能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先兆,但也可能只是暫時的生理反應。如果過度依賴先兆,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恐慌和誤判。過度關注先兆也可能引發(fā)負面心理暗示,例如,看到一些不吉利的先兆后,就會在心里不斷強化這種負面預期,影響自己的情緒?!緟⒖剂⒁狻竣俣床煜日祝盐找?guī)律,贏得主動。②培養(yǎng)洞察力,從先兆中謀未來,從先兆中挖掘機遇。③辯證看待先兆,理性判斷事實。

洞察先兆,贏得主動

燧人氏仰望星空時,發(fā)現(xiàn)啄木鳥敲擊樹干迸出火星。這個細微的自然現(xiàn)象,讓人類第一次掌握了主動取火的密碼。從那時起,觀察、發(fā)現(xiàn)、預見的智慧便深植于文明的基因中,正如《周易》所言:"知幾其神乎",洞察先兆的智慧如同黑暗中的火種,照亮人類前進的方向。

古代先賢早已深諳洞見未來的智慧?!吨芤住穼?幾"字闡釋為"動之微,吉之先見者",商湯在桑林禱雨時,觀察到螞蟻遷徙的軌跡便知雨水將至;張衡目睹地震后的斷壁殘垣,研制出候風地動儀,在災異初現(xiàn)時便能捕捉微不可察的震動。蘇軾登臨超然臺寫下"春未老,風細柳斜斜"時,正是從風中柳條的微妙擺動中,預見了季節(jié)更迭的軌跡。這種見微知著的智慧,如同中醫(yī)診脈時指尖感受的微弱搏動,讓文明在瞬息萬變中始終保持著前瞻的姿態(tài)。

現(xiàn)代科學將這種預見性智慧推向新的高度。牛頓在蘋果墜地的瞬間洞察萬有引力,魏格納在病房地圖前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奧秘,居里夫人在瀝青鈾礦的微弱輻射中預見新元素的存在。正如法國科學家龐加萊所說:"預見不是猜測,而是對自然法則的解讀。"當"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時,科學家們精確計算著霍曼轉移軌道的每個參數(shù),將六百年前萬戶飛天的夢想化為精準的太空芭蕾。這種建立在嚴密邏輯上的預見能力,讓人類得以突破認知的邊界。

在當今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洞察先兆的智慧顯得尤為重要。氣象衛(wèi)星通過云圖變幻預見臺風的軌跡,大數(shù)據(jù)算法從消費趨勢中勾勒經(jīng)濟走勢,北斗系統(tǒng)在毫秒級時差中守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