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心素養(yǎng)目標】第18課辛亥革命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表格式)課題第18課辛亥革命
學科歷史學段高中年級高一
相關領域中國近代史課型新授課課時2課時(80分鐘)
教材書名:《中外歷史綱要(上)》
高中歷史教材分析
一課不可無中心,不可無靈魂,一節(jié)課若無立意,再豐富的學生活動,再精妙的教學技巧都將變得空洞無物。
本課將教學立意確定為“走向共和的革命道路”,今時回首當年,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這是一條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道路,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并將線索為“究革命之因”“尋革命之路"探革命之果”步步深入,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將辛亥革命發(fā)生的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辛亥革命的歷程,歷程包括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重要內容,以及辛亥革命的進步性與局限性層層分析,展開這“走向共和的革命之路"的教學,從教學線索可以看出,“走向共和”是辛亥革命的“靈魂"所在,也是辛亥革命的史學價值。
歷史是一個圓,辛亥革命不是一個孤立的歷史事件,想讓學生明白“共和制是歷史的必然,是歷史的選擇?!睉搹亩嘟嵌热⑹觯诘谝蛔幽康慕虒W中,采用史料教學,從政治根源、物質基礎、階級基礎、組織基礎、軍事基礎、思想基礎六個方面來展開線索教學,即“究革命之因"同時也使得學生把握了第一子目關于掌握清政府的自救運動、資產階級的興起的史實。
在第二個子目的教學中,采用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的方式,帶學生感受辛亥革命具體的發(fā)展歷程,一共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再到“民國建立”的建立新政體階段。第二階段是從“南北議和"、“清帝退位”、“袁世凱就職"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的階段。特別是第二個階段,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同學們感受在當時情境下,孫中山先生和袁世凱兩邊勢力的對比,以及孫中山先生無奈讓位的原因,這也是第二線索的教學,“尋革命之路"。
在第三子目的教學中,對于“辛亥革命的意義”的教學是個難點問題,歷史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歷史的反思來觀照現實。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思考:辛亥革命對今天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義?換言之,今天的學生為什么要學習辛亥革命的歷史。有人說“辛亥革命是一朵沒有果實的花”,這個問題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子目中,決定采用歷史小組討論的形式,以教材內容和史料為依托,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即展開教學教學“究革命之果。”引導學生得出辛亥革命多角度的不同意義,但是在諸多的意義中,學生應該認識到,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義是推翻帝制、走向了共和。
縱觀辛亥革命一百多年之后的歷史,辛亥革命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就是“走向共和。"但是基于歷史的、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有不足、有遺憾、又曲折、有反復,但是其歷史功績也不該忽略,它全面加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習俗、外交乃至軍事近代化的進程,引導學生在評價具體歷史事件時,應該擁有多元視角,真正看清其歷史發(fā)展的方向。
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感性思維高于理性思維,普遍希望課堂生動有趣,所以教學中要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對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構建知識、理性思考。
同時,作為高中生,并且學期課程已經過半,學生對以史料研讀的形式來掌握知識的過程并不陌生,在教學過程中,仍要重視史料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史學研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學生在初中階段通過《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三課對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等有所把握,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
因此,本課的教學應該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回憶、補充相關基礎知識,將教學重點放在理性思考、能力提升方面。與初中相比,第一,初中階段對“三民主義”并未做嚴格要求,教材也只是在“知識拓展"這一輔助欄目進行了簡要的解釋,因此要加強對“三民主義”這一概念內涵、關系的闡釋。第二,對于辛亥革命的評價問題,初中停留在表面,未對其歷史局限性進行分析,并且結論多于史實,教學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把握、分析、評價等能力。
教材分析
隨著高中歷史課標的修訂,《中外歷史綱要》成為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載體,高中歷史又重新回到了通史的時序框架下。本課是部編版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第19課。
從課文編排分析,本課共有三個子目,分別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第一個子目概括了辛亥革命發(fā)生的原因;第二個子目是辛亥革命發(fā)生的過程;第三個子目對辛亥革命的性質、意義和局限性做了闡述。三個子目的內容層層相連,主要講述了在19世紀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之下,清政府實行新政、立憲等一系列自救行動以求得維持統治,這場騙局很快就被拆穿,與此同時,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在不斷地興起,他們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抓準機會發(fā)起武昌起義,建立民國等一系列的行為,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成為了歷史,但是由各種主客觀因素,辛亥革命的果實讓袁世凱竊取,因此,辛亥革命是一場進步性與局限性兼具的革命,在歷史長河中,它又是一場“走向"共和的革命。由此可知,教學容量巨大,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對課文內容進行取舍,講解時詳略得當,重新構建邏輯,形成教學線索,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從初高中課文對比分析,高中的課本一課的內容對應初中課文三課的內容,做出了一些取舍。初中課文第8課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早年的革命活動和同盟會、三民主義,大致對應部編版高中課文第19課的第一子目,由于初中知識的鋪墊,高中課本在結構、篇幅上對孫中山先生的早年的革命活動簡略概括,但是同盟會和三民主義仍是要點。初中課文第9課介紹了革命志士的奮斗和武昌起義,對應高中課文第一子目和第二子目,高中課本作出的取舍是革命志士的奮斗為略、武昌起義為詳。初中課文第10課介紹了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以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應高中課文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這些內容是歸屬重難點內容,高中課文介紹的還是詳細的,有了初中知識的鋪墊,有利于學生加深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把握。但是,初中階段對“三民主義”并未做嚴格要求,教材也只是在“知識拓展"這一輔助欄目進行了簡要的解釋,因此要加強對“三民主義”這一概念內涵、關系的闡釋;對于辛亥革命的評價問題,初中停留在表面,未對其歷史局限性進行分析,并且結論多于史實,教學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把握、分析、評價等能力。
從單元體系分析,第六單元一共兩篇課文:第19課辛亥革命,第20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單元以歷史發(fā)展順序為脈絡,展示中國自清政府統治晚期、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時期、北洋軍閥獨裁統治時期我國民族革命發(fā)展的過程。本課是第六單元第一課,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角度來講,它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近代化探索的角度來講,它邁出了近代化的探索有實質性的一步。就教科書而言,本課上承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中第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中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的旨在救亡圖存的戊成維新運動,下啟本單元第2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由資產階級激進派掀起的拯救國家、改造舊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史來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卻因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而失敗,但它卻對整個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給后人提供了經驗教訓。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通過展現社會的巨變而導致不同的社會階層的選擇,理解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必然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通過辛亥革命后革命的困局、革命的破局,感悟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時空觀念】能夠運用歷史地圖從時空上把握武昌起義以及全國響應革命的具體情況,說明清政府的統治已土崩瓦解,提高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能夠運用相關史料,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挽救民族危機所做的種種努力的視角闡述辛亥革命的發(fā)生與帝制的終結、建立民國的艱辛,以及辛亥革命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歷史解釋】學生通過本課教材中的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的解讀,提高歷史解釋能力,理解歷史解釋具有時代性、主觀性,歷史認知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認識到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是無數仁人志士用鮮血換來的,是有識之士的艱苦努力得來的,認識辛亥革命所反映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教學難點
1.重點: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
2.難點: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六、教學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課件的方式輔助教學
七、教學方法
講授法;師生互動的課堂討論;圖示教學法。
教學資源
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張海鵬、翟金懿《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馬敏《三種視野拓展辛亥革命時研究》、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袁時偉《昨日的中國》、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專著。
九、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課堂導入(3min)教師引導學生簡要回顧從上世紀初的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日甚一日,中國一步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史實,以及中華民族不同階級一路的抗爭和探索,并提出問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中國人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苦苦追尋著,而此時,路又在何方?順勢導入新課《辛亥革命》,并對辛亥革命概念做解讀。追尋老師的思路,回顧前期所學的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程以及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所作過的探索,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赝麃頃r的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探索國家出路的努力還在繼續(xù),通過回顧舊知引出新知識,引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歷史聯系意識,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對辛亥革命的概念做廣義和狹義的解讀,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新課講授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究革命之因(15min)教師講述,在19世紀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清政府展開了自救活動。教師展示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內容以及史料,提出問題:清末自救運動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出示圖片)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內閣就職表:(出示史料)1906年夏秋之交,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先后回國復命。他們將所見所聞向朝廷報告外,同時也請朝廷準備立憲,以為當日的中國只有走立憲的路,才能使清廷拜托危機,皇位永固?!嬲M軌虼騽游魈蟮目峙戮褪恰盎饰挥拦?四個字。——張海鵬、翟金懿《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辛亥革命的政治根源: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不但沒有達到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反而客觀上壯大了反封建的力量,加深了自身的危機,加速了辛亥革命的進程。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以及史料、課文內容思考回答清末自救運動的目的及后果,掌握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政治根源。通過圖片和史料解釋清政府自救運動的騙局,培養(yǎng)學生從圖表中提出歷史信息的能力和史料研究能力,更好的理解孫中山先生及許多的立憲派人士是想轉變的原因,中華民族已經到了不得不走民族革命的道路,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政治根源。
教師展示史料,提出:辛亥革命的物質基礎是什么?(出示史料)“1895—1913年,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新建工礦企業(yè)全國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資本工業(yè)發(fā)展的速度為15%。這促使中國資產階級真正形成一個獨立的階級?!Y產階級利用商會有組織的參與地方或全國性的經濟與政治活動?!苯處熞龑W生得出結論:物質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教師展示一則史料和三張革命黨人的圖片,提問:辛亥革命的階級基礎是什么?(出示史料)“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u容《革命軍》(出示圖片)從左到右依次為林覺民,徐錫麟,秋瑾。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階級基礎:仁人志士、知識分子的選擇,壯大了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教師請學生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史料閱讀”,了解林覺民以及其寫下的《與妻書》之后講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中,許多的革命黨人前仆后繼,投入革命之中,林覺民先生在寫下絕筆《與妻書》之后,毅然投入了廣州的黃花崗起義,不久就獻身革命,不僅是林覺民先生,還有許多的革命烈士都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只為求中華之光明!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史料和圖片思考辛亥革命的物質基礎、階級基礎,閱讀課本第109面的史料閱讀,了解林覺民先生與其絕筆《與妻書》,感悟先生和同先生一樣的革命當人的偉大。關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課本中沒有涉及,但是為了探究革命之因的完成,做了簡要的補充,通過史料中資產階級經濟的發(fā)展以及鄒容先生的《革命書》的節(jié)選內容以及仁人志士照片的展示,鍛煉自身分析史料問題的能力,把握辛亥革命發(fā)生的物質基礎和組織基礎。通過了解林覺民先生和其絕壁《與妻書》的故事,感受林覺民和與其同時代的共產黨人的偉大,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用高貴的身軀與崇高的靈魂,鋪就了共和之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感悟先輩的付出和偉大,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歸納孫中山先生接受西式教育、后又創(chuàng)辦興中會、同盟會的歷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辛亥革命的組織基礎: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的成立。學生根據書本知識歸納總結孫中山先生的歷程,思考辛亥革命的階級基礎。通過歸納總結對課本中孫中山先生的接受西式教育到創(chuàng)建革命團體的歷程,培養(yǎng)學生提出信息、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感悟孫中山先生領導民主革命的不易。
教師展示孫中山先生的題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币来伟凑疹}詞內容,向學生解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內容。(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掌握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三民主義的前提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屬于民族革命,主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三民主義的核心是民權主義,民權主義屬于政治革命,主張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三民主義的保障是民生主義,民生主義屬于社會革命,主張核定低價、漲價歸公,國民共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三民主義)學生根據教師所展示的孫中山先生的題詞和老師的講解,掌握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思考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礎。通過孫中山先生的題詞分析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圖片信息提取能力,把握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礎。
教師展示1895年到1911年資產階級的反清武裝起義表,以及部分武裝起義的圖片。提問:辛亥革命的軍事基礎是什么?(出示表格)(出示圖片)依次為1906年12月萍瀏醴起義、1907年5月廣東黃岡起義、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軍事基礎:革命黨人動員新軍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和教師的講解,感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艱辛、思考辛亥革命的軍事基礎。通過表格和圖片分析辛亥革命的軍事基礎,培養(yǎng)圖表信息提取能力,同時感受革命黨人堅持不懈發(fā)動反清起義,為了中國的未來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的偉大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總結辛亥革命的六大必然因素。之后教師講述:根據上述我們總結的種種原因,我們可以了解到,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是歷史的必然,走向共和是一場不可逆的歷史潮流,那么除了這些必然的因素之外,革命的發(fā)生也需要契機,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探討什么樣的機會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發(fā)生,辛亥革命的發(fā)生又經歷了什么樣的歷程呢?學生跟隨老師歸納總結,得出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條件,即必然因素,理解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是歷史的潮流,勢不可擋。再現思維導圖,學生整體感知辛亥革命發(fā)生的必然因素,理解革命一觸即發(fā)的必然性。
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尋革命之路(27min)教師向學生簡要介紹四川保路運動的史實,向學生說明:四川保路運動發(fā)生之時,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保路運動,導致湖北防務空虛,而此時,正是發(fā)動起義的良好時機,于是,革命力量雄厚的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歷史地圖、課文內容歸納武昌起義發(fā)生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出示地圖)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學生根據地圖、課文內容、教師講解,一步步歸納初武昌起義、各省獨立、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對四川保路運動的歷史事實作必要的補充,學生了解此時正是發(fā)動起義的良好時機,了解辛亥革命發(fā)生契機。從時空觀念入手,通過地圖和課文分析,起義如同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已然讓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時空觀念。
教師講述,1911年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舉行會議,每省一票,以16票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墒窃谶@之后不久,孫中山卻將位置讓位于袁世凱,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展示史料及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出示史料)袁世凱具備孫中山缺少的財力、武力。在立憲派心中袁世凱是“統一"和“秩序”的象征?!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出示課本內容)袁世凱在英國等列強的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軍南下攻陷漢口、漢陽、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又利用革命黨人急于完成統一的愿望,誘其開展議和。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史料,并向學生講述當時的帝國主義、袁世凱、立憲派、舊官僚地方的態(tài)度做必要的知識補充。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原因:帝國主義的支持;軍隊優(yōu)勢;革命黨人基于完成革命;立憲派和舊官僚的擁護;袁世凱的政治詐騙等,其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史料分析,以及教師口頭的補充,思考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原因。將舊官僚、立憲派的投機性以及西方列強的態(tài)度等知識作簡要補充,再由史料和課文分析歸納辛亥革命的浩大聲勢下隱藏失敗的隱患,構建歷史情境,讓學生明白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之間,在當時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背景之下猶如不平衡的秤,寡不敵眾,孫中山先生迫于無奈,只好讓位于袁世凱,袁世凱才得以竊取辛亥革命的成果。
教師講述,迫于壓力,孫中山只能發(fā)表聲明:“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保谑?,袁世凱向清政府施壓,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不久之后,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就這樣落到了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述,掌握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的過程:南北議和、清帝退位、袁世凱就職、臨時政府遷都北京。通過課本知識的歸納,掌握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的史實、培養(yǎng)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教師講述,為了防止袁世凱專權,在正式退位之前,孫中山先生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教師展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內容,提出問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什么?這是一部帶有什么性質的憲法?有什么樣的意義?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得出結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體現了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性質以及意義:中華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學生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歸納總結其內容體現、性質、意義。通過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部分內容的解讀,感悟憲法的性質和意義,對內容的解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探革命之果講授(15min)課堂討論(5min)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討論: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朵沒有果實的花?!蹦阍趺纯创@個觀點,并說明理解。教師提供史料、圖片以及結合課文內容作為討論的素材。(出示史料和圖片)材料一:辛亥革命不僅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槍”,邁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發(fā)了諸多社會革新和移風易俗的“第一回"。_________——馬敏《三種視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實業(yè),制定和頒行了一系列振興實業(yè)的法令條例?!爸灰Y本實業(yè)”“于民生主義,國計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準,“力為保護”。_________——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時代意識。____________——袁偉時《昨天的中國》材料四:材料五:正如參加過中國同盟會的董必武所說:“辛亥革命……為新的革命斗爭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钡案緵]有打碎封建軍閥和官僚的國家機器。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基礎,更是原封未動。中國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就這個意義說,辛亥革命是失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小組討論之后,教師總結學生的觀點,分成贊成和不贊成兩類。總結:同意此觀點。因為辛亥革命的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的手里。辛亥革命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同意此觀點。因為辛亥革命后袁世凱雖然控制了政權,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教師講述:同學們的各有各的觀念,這也告訴我們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也尤其局限性,我們需要明白它的性質一分為二,理性看待。教師展示辛亥革命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教師講述:縱觀辛亥革命一百多年之后的歷史,它全面加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習俗、外交乃至軍事近代化的進程,但是基于歷史的、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有不足、有遺憾、又曲折、有反復,但是辛亥革命給我們留下的最高貴的財富就是“走向共和”,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是一條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道路,是當時的勇敢的中國人為我們開拓的新的道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和課文內容進行五分鐘的小組討論,交流觀點,并選派代表發(fā)言。以小組討論以及史料分析的方法型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鍛煉自身歷史解釋與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基于歷史史實進行發(fā)散、多元的探究,提高史料實證的能力,同時,在小組討論中和教師的歸納總結中,有助于學生正視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也正確認識其最終失敗的根源,剖析近代民主革命的性質和民族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設立的原因,為后面的授課的中共領導中國革命的知識作鋪墊。
課堂小結(5min)教師帶領學生按照“究革命之因"尋革命之路”“探革命之果"的歷史線索,共同總結這條“走向”共和的革命之路。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和提問總結課文知識結構。通過師生的共同總結,學生形成歷史知識網絡,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課堂練習(8min)教師出示課堂練習時,學生作答時,教師進行巡視指導。1.有不少學者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熵基科技】2025多模態(tài)生物識別白皮書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Alberto in Germany-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低壓電器-項目式教學》教案 16.單元三 任務三 任務一 自動循環(huán)控制線路的制作
-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
- 【大單元教學】人教部編版語文五上第三單元(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作業(yè)設計)
- 酒店消防設施維護合同范本
- 商貿公司合作協議范本
- 光纖敷設安全合同
- 交易合同范本
- 2025國際服務貿易的合同
- 婚姻保證忠誠協議書
- GB/T 17591-2025阻燃織物
- 2025年中國白高粱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詳解家庭教育指導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長沙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合同版本)
- 制造業(yè)生產成本控制與優(yōu)化策略
- 2025年OTC市場分析現狀
- GB/T 31015-2024公共信息導向系統基于無障礙需求的設計與設置原則和要求
- 2025年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答案
- 老有所學-家庭教育的內涵及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 2025江蘇省鐵路集團限公司春季招聘24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