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熱點題型之“句子的鑒賞與分析”專題訓練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熱點題型之“句子的鑒賞與分析”專題訓練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熱點題型之“句子的鑒賞與分析”專題訓練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熱點題型之“句子的鑒賞與分析”專題訓練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熱點題型之“句子的鑒賞與分析”專題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各個板塊中都有考查“句子”知識的題目,如信息類文本閱讀要求分析寓意深刻句子的作用,文學類文本閱讀要求賞析生動形象句子的藝術(shù)效果,語用題要求比較原句與改寫句的表達效果,等等。除了文言文中的主觀斷句、翻譯文言句子和語用中的修改病句,其他“句子”題都要求在具體語境中分析鑒賞句子,基本可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手法等角度具體分析。具體呈現(xiàn)方式與考查重點如下:考查類型考查重點信息類中的“句子”①文中表假說、判斷的句子(作者表達主旨或闡述觀點);②文中的多重復句和長單句(表意準確,邏輯嚴密)文學類中的“句子”①運用描寫手法的句子,如景的描寫、人物描寫;②處于段首、段尾的句子或過渡句;③在語法上看似矛盾的句子;④重復出現(xiàn)的句子文言文中的“句子”文中主觀斷句的句子,文中畫線需要翻譯的句子古代詩歌中的“句子”畫面生動的寫景句,簡潔深刻的主旨句,情真意切的抒情句,富有新意的翻新句,藝術(shù)獨特的結(jié)構(gòu)句語用題中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比較“改寫句”的表達效果,比較“同一句式”的不同含義,仿寫“相似句式”考生在作答“句子”題時主要存在的問題:①對句子知識了解不充分;②不能靈活鑒賞各個題型中的“句子”,如信息類中的句子也會涉及文學類中的術(shù)語(引用詩句,增強文采)。一、信息類文本閱讀(2024·重慶八校聯(lián)考,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材料二:中國古典園林以“可居可游”、多功能的宅園式為大宗:早期的寺廟園林都是皇家或貴族士大夫們舍出的住宅或郊外的別墅,皇家園林也是以宮館為主的離宮為主要形式,士大夫文人的園林則追求“園日涉以成趣”,因此更是與住宅連在一起。所以可以說,私家園林是士大夫的家園、皇家園林是皇帝的家園,反映了“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東亞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主體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文化,無論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的,它們形成于農(nóng)業(yè)區(qū),也隨著農(nóng)業(yè)區(qū)的擴大而傳播。盡管傳統(tǒng)文化也吸取了牧業(yè)民族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但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chǔ)始終沒有改變,這種吸收便都以能否適應(yīng)農(nóng)業(yè)文明的需要為前提。萬里長城體現(xiàn)的正是中華民族試圖把農(nóng)耕區(qū)圍護起來的防御心態(tài)。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反映出的自然式封閉和內(nèi)向的心態(tài)也和中國古代穩(wěn)健儒雅的自然經(jīng)濟的發(fā)達有一定的關(guān)系。中國內(nèi)陸遼闊,空間巨大的環(huán)境,為民族生存、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臺,在西方近代文明興起以前,中國是東亞乃至當時全世界最強大、最富足的國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它的文化發(fā)展也無須借助他人的土地。私家園林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往往也是建立在宗族色彩十分濃烈、封建自然經(jīng)濟經(jīng)營方式的地主莊園經(jīng)濟基礎(chǔ)上的。人民長期棲息在廣袤的大陸上獨立發(fā)展,面積廣大,先秦的人們習慣上把“中國”與“天下”“四?!薄昂?nèi)”等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生活方式,似乎與世隔絕,聚族而居,無法沖破人類原有的血緣關(guān)系。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社會政治結(jié)構(gòu),是以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的高度完備的系統(tǒng),它與封建的專制制度相結(jié)合,形成了一種“家國同構(gòu)”的社會政治結(jié)構(gòu)。古希臘,多島海洋型地理環(huán)境,從事海上工商業(yè)貿(mào)易活動,流動性很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地域和財產(chǎn)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的城邦社會,古印度血親關(guān)系存在于家庭甚至種姓內(nèi)部,但在整個社會結(jié)構(gòu)方面卻基本上不起作用,它不存在“家國同構(gòu)”;在古代的歐洲,貴族、平民、奴隸之間,存在著十分鮮明的等級差別,中世紀的僧侶、貴族、平民的層次更為分明,血緣政治基本上被等級政治、地緣政治沖垮了,所以更談不上“家國同構(gòu)”。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族權(quán)始終是政權(quán)的補充,張載“立宗子法”,“以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程頤“若宗子法立,則人知尊祖重本;既重本,則朝廷之勢首尊”。這種宗族觀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著廣大的民眾。梁啟超在《新大陸游記》中說:“吾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所謂家齊而后國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边@就是中國文化為什么那么富有安土、愛土、敬土、樂天、思鄉(xiāng)、懷舊、尋根、問祖等情趣的根本原因,也是與追求冒險和刺激的西方民族的區(qū)別所在。(摘編自曹林娣《中國園林藝術(shù)風格論》)1.如何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作用?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技法指津★1.分析關(guān)鍵詞語,理解概念意思。這里的關(guān)鍵詞語主要指語句中的“概念”,理解“概念”要從內(nèi)涵和外延兩個角度進行分析。2.把握句法結(jié)構(gòu),辨析重要信息。分為兩個角度:①如果是長單句,就從句子的基本成分入手分析。如可以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的基本成分入手,分析句子的主體和客體(主語和賓語)、修飾限制的內(nèi)容(定語、狀語)等。②如果是段落或句群,就從結(jié)構(gòu)層次的角度分析,可以從并列、遞進和總分的角度來把握其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3.把握語言特點,感知語句的效果。①用詞準確,表述嚴謹。②直觀形象。(以上三點都從句子內(nèi)部來賞析)4.關(guān)注句子外部,聯(lián)系上下文。一是注意句子外部的邏輯關(guān)系,看句子是觀點句,還是論證句,或是闡釋句,句子不同,作用也不同。二是注意語段的整體風格,看句子的語言特色、句式特征等。解析:①此句之前有“這種宗族觀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著廣大的民眾”,之后舉梁啟超的話為例證明之,所以此處作者借梁啟超的觀點意在說明宗族觀念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廣大民眾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②句子之后有“這就是中國文化為什么那么富有安土、愛土、敬土、樂天、思鄉(xiāng)、懷舊、尋根、問祖等情趣的根本原因,也是與追求冒險和刺激的西方民族的區(qū)別所在”,可見作者引用梁啟超的觀點指出了中國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而注重鄉(xiāng)土的根本原因,深刻地總結(jié)全文。答案:①作者借梁啟超的觀點意在說明宗族觀念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廣大民眾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②作者引用梁啟超的觀點指出了中國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而注重鄉(xiāng)土的根本原因,深刻地總結(jié)全文。二、文學類文本閱讀(2024·福建福州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殺樓孫犁秋收完畢,轉(zhuǎn)眼就到了中秋節(jié)。雖說兵荒馬亂,人們不能像平常那么心里干干凈凈地過節(jié),可是因為近來圍困炮樓,鬼子既不敢輕易下來,再加上莊稼也收割得差不多了,想一想這一年過得真不容易,格外愿意熱熱鬧鬧。差不多的人家全買了豬肉、月餅,窮些的也置些鴨梨、葡萄過節(jié)。炮樓上的鬼子偽軍看得眼紅,饞得流涎,不敢下來搶,城里又沒接濟,實在苦惱。就三番兩次托人捎信給“維持村長”柳老新,說無論如何,八月十五這天,給送點東西上來。十四這天夜里,有一隊穿便衣的隊伍開到五柳莊里來了。輕輕叫開一家的大門,進去住了。十五這天,吃了早飯,柳老新置備了二十斤梨,五只殺好的雞,十斤月餅,十五斤葡萄,裝好四個大籃子,兩個小籃子,派了四個年輕人提著大籃子,他和十三歲的小星提了小籃子到炮樓上去送節(jié)禮。到炮樓跟前,打了個照面。炮樓上的鬼子偽軍一見柳老新帶著人來送禮,心里早就高興得了不得。小隊長金田在炮樓上嚷道:“什么的干活?”柳老新說:“給皇軍送過節(jié)禮的干活?!惫碜影训鯓蚍畔聛?,讓柳老新和小星先過去,鬼子獺尾上來,氣勢洶洶地把他兩個渾身上下搜了一遍,又把籃子翻上翻下地搜查一遍,看看沒有暗藏武器,才抓了一把葡萄,往嘴里塞。金田在上面招呼柳老新快上去。柳老新回頭一看,那四個人跟上來了,就指揮著說:“這兩籃子是給警備隊先生們吃的?!闭f著把他和小星手里的兩個小籃子,放在地下。平房里的偽軍趕緊出來,拿回去吃,獺尾也跟進去。柳老新這才帶著四個人上樓。在樓頂上站崗的木田,看見小星送東西來了,一個勁招呼小星上去。小星在籃子里抓了一些葡萄和月餅捧著,上樓頂去了。柳老新領(lǐng)著四個青年人到了炮樓上,對金田說:“小隊長,你看看吧,今天送來的東西,都是好成色。你先看看這幾只雞肥不肥?”那個提雞籃子的青年趕緊把雞提到金田面前,拿出一只來叫金田過目。金田一看,忍不住臉上的笑容。金田以外,樓上還有四個鬼子。柳老新指揮著,叫皇軍們吃。鬼子們有的守著一個籃子往嘴里塞梨,有的守著一個籃子往嘴里塞月餅,有的守著一個籃子往嘴里填葡萄。柳老新大聲笑著說:“今年這個中秋節(jié),你們可過美了!”一句話沒了,只見提雞的那個青年,不知道從什么地方抽出一把明亮亮、冷森森的宰豬刀來,左手揪住金田的衣領(lǐng),右手一按一抹,金田的半個脖子已經(jīng)下來。那青年一面輕輕把金田放倒,回頭一看,只見他的三個伙伴也已經(jīng)把四個鬼子殺倒在地,簡直沒出一點聲音。大家趕緊把樓上的槍支武器收好,就見小星手里拿著一枝三八槍從樓頂跑下來,木田嚼著月餅在后面緊追;進屋一看,并排放著四個鬼子的死尸,嚇得回頭就跑,一個青年上去把他一抓,殺豬刀在他臉上一晃,說:“乖乖的,不要動!”木田也實在動不了了,就立在那里。兩個青年和小星在鐘樓看守,兩個青年搬著一挺輕機槍輕輕走下樓來,對準偽軍的平房。這時候柳老新已經(jīng)上到樓頂放哨的地方,吶喊一聲,說道:“偽軍弟兄們,八路軍已經(jīng)把金田和上面的鬼子全殺了,你們快快反正,誰反抗誰就倒霉!”偽軍們正在房里搶東西吃,一聽這話,往外就跑,一陣機槍掃射,把他們打回去。一齊嚷:“我們反正,我們反正!”忽然獺尾端著槍從平房里竄出來,沒命地往外跑,機槍一掃沒掃住,他跑過吊橋,奔著城里跑去了。一會就聽見炮樓南面的野地里響了一槍。柳老新望著那里拍手大笑說:“我估計你這兔崽子就跑不脫!”原來埋伏在村里的正規(guī)軍,全開出來截擊城里出來的敵人。隊伍在街上這么一走,站在街上的人們才看出,領(lǐng)隊的就是本村那個在十七團當連長的柳英華。再往隊伍里看看,很多是他們的子弟。到了晚上,大圓大亮的月亮升起來,五柳莊的人們和他們的子弟兵,就在那祠堂門前廣場上開了一個慶祝會。在五年前,柳英華率領(lǐng)了全村二十個青年伙伴,參加了我們的隊伍,冀中有名的十七團。這些青年成分好,進步快,幾年部隊生活,改變了他們幼小時的樣子,站在爹娘面前,爹娘只有目不轉(zhuǎn)睛地微笑著望著他們。祠堂門前這片廣場,搶秋的時候,碾成了一個大場,四邊堆著一大堆的秫秸、豆秸、棒子,子弟兵就靠在上面休息了。在三個月以前,炮樓上的鬼子屠殺了五柳莊的人,就在這個廣場上刀砍柳英華年老的父親,槍挑死他七歲的孩子,推進那廣場旁邊的死水坑里,只剩下孩子的母親整天在家里哭泣。幾個長輩勸英華家去看看,都說:“英華,家去看看吧。你家里不知道你負著這么大責任,也不好意思來叫你。自從你爹和那孩子叫鬼子殺了,她夠難受的了。你家去勸解勸解她們也好。”英華苦笑著說:“雖說拿了炮樓,明天的情況還不能估計。外面又放著哨,不時要有事情,今天我不家去了,以后再說吧!”老人們也只好嘆氣稱贊。夜深了,柳英華把隊伍整理好,就命令靠在柴禾堆上休息。大家也就散了。在回家的路上,那些父親勸想給孩子送被子的母親們說:“算了吧,他們是這樣慣了的。孩子就像小鳥,長全了毛出了窩,你就叫他隨便到處飛去吧!”真的,他們的孩子們,背靠著那綿軟的柴禾,懷抱著上好子彈的槍支,不久就舒舒服服地睡著了,睡得那么香甜。月亮轉(zhuǎn)到西北角,落到村邊大柳樹的陰影里去了,銀河斜斜地橫在他們的頭頂,把半夜以后的清涼的露水,慢慢滴下來,落在他們的臉上、衣服上、槍膛上,他們也沒有覺得……1945年4月于延安(有刪改)2.小說開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技法指津★(1)用詞。詞語的選用往往取決于作者要表達的目的和情感。如形容人很多,可以用“熙熙攘攘”,也可以用“黑壓壓一片”,但前者典雅,后者生動形象。因此,可從詞語的情感、色彩、意義、音節(jié)等角度分析。(2)句式。簡短的語句顯得生動活潑,簡潔有力;復雜的長句顯得嚴謹、典雅、穩(wěn)重。常式句顯得平實、自然;變式句具有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整句結(jié)構(gòu)整齊,利于抒情;散句句式靈活,有參差變化。(3)表達技巧。運用修辭的語句和不運用修辭的語句相比,前者生動形象,表達效果好;后者語言平實,但表達效果卻不突出。記敘的語言可能只是描述了某個現(xiàn)象或場面,而抒情的語言卻飽含情感。說明的語言較為平實,而議論的語言則較為深刻。(4)結(jié)構(gòu)中所起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會有所不同。如開頭的句子往往交代環(huán)境背景,引出下文;中間的句子往往描寫人物形象或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承上啟下;結(jié)尾的句子往往能引發(fā)讀者思考;等等。答案:①人們熱鬧過節(jié)的場景,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時節(jié)和八路軍圍困炮樓這一背景。②與鬼子偽軍看得眼紅,饞得流涎,實在苦惱形成對比。③為下文端掉鬼子炮樓作鋪墊。三、文言文閱讀(2024·廣東廣州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11分)材料一:先君嘗言: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稱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亂,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蓋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歸,桓公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議為非,此固嫡庶爭奪之禍所從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與桓公為身后之計,知諸子之必爭,乃屬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間,至使他人與焉,智者盍至此乎?《傳》曰:“管仲病且死,桓公問誰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唬骸籽篮稳??’對曰:‘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唬骸_方何如?’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唬骸Q刁何如?’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苤偎溃腹挥闷溲?,卒近三子,二年而禍作。”夫世未嘗無小人也,有君子以間之,則小人不能奮其智?!墩Z》曰:“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惫苤僦∪酥豢捎?,而無以御之,何益于事?內(nèi)既不能治身,外復不能用人,舉易世之憂而屬之宋襄公,使禍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節(jié)選自蘇轍《管仲》)材料二:嘗讀《周官》《司馬法》,得軍旅什伍之數(shù),其后讀管夷吾書,又得管子所以變周之制。蓋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勝敵也故其為法要以不可敗而已。至于桓文,非決勝無以定霸,故其法在必勝。繁而曲者,所以為不可敗也;簡而直者,所以為必勝也。若夫管仲之制其兵,可謂截然而易曉矣。三分其國,以為三軍,萬人為一軍,三軍三萬人,疏暢洞達,雖有智者無所施其巧。三代之制,至于列國猶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諸侯,威震天下,而其軍壘陣法,不少概見者,何哉?蓋管仲欲以歲月服天下,故變古司馬法而為是簡略速勝之兵,是以莫得而見其法也。(節(jié)選自蘇軾《管仲論》)3.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寫出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3分)()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勝E敵也F故其為法G要H以不可敗而已★技法指津★對于文言斷句,要掌握準確斷句的兩個原則:(1)結(jié)構(gòu)原則。瀏覽材料不加標點的句子,找出句中的動詞、名詞,從而確定語句的大概意思,即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什么人經(jīng)歷了什么,人物之間有哪些重要的關(guān)聯(lián)。瀏覽時要先找到句中的動作,由動作推測動作的發(fā)出者。(2)意義原則。準確理解句意,回到句中具體比較,比較的重點放在間隔處的字詞上,判斷其是歸上還是歸下,通過不同的歸屬來比較語意的連貫性。注意:排除可斷可不斷的干擾位置,判斷的標準就是影響句意的完整表達與否。解析:“不得已”是“出于”的原因,中間不斷開,B處斷開;“非……也”是否定式判斷句,“也”后F處斷開;“為法”是動賓結(jié)構(gòu),后面G處斷開。答案:BFG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夫父子之間,至使他人與焉,智者盍至此乎?(2)故變古司馬法而為是簡略速勝之兵,是以莫得而見其法也?!锛挤ㄖ附颉?1)通過“對譯法”逐字落實,將大量文言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白話雙音節(jié)詞?!皩ψg”即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對應(yīng)“組詞”。在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傾向性的基礎(chǔ)上,看看需要翻譯的語句中有哪些單音節(jié)詞,按白話習慣的雙音節(jié)說法逐字落實,逐字對應(yīng)翻譯,字字落實,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譯與上下文意對應(yīng)即可。(2)通過“保留法”,使文言內(nèi)容保持原汁原味。即對文言中的人名(姓、名、號)、地名(歷史沿革、地理名稱)、官職(朝廷官職、地方官職、不同朝代稱呼)、器物(朝代、年代)、典章(朝廷更迭、典章變化、制度沿襲)、謚號(褒貶)、紀年(干支和年號)、科舉(文化沿革)、宗法(宗族演變)等不必翻譯。解析:(1)“使”,讓;“與”,參與,介入;“盍”,同“何”,何必,怎么。(2)“為”,制定、創(chuàng)建;“速勝”,迅速取勝;“是以”,因此;“莫得”,不能夠。答案:(1)父子之間的事,竟然要由別人來介入,明智的人難道會這樣做嗎?(2)(管仲)所以改變古代的“司馬法”,而制定出了這種簡單快速取勝的軍隊建制,因此我們就看不到他運用古代“司馬法”的事跡了。[參考譯文]材料一:先君曾經(jīng)說過:管仲多次召集諸侯會盟,統(tǒng)一了天下,憑借齊桓公而成為霸主,孔子稱贊他的仁德,但沒能阻止五個公子爭奪君位,導致桓公死后無法安葬,說:“管仲大概有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吧!”管仲家中擁有三處豪華的住宅,桓公寵愛如同夫人般的內(nèi)侍有六人,卻不認為這是錯誤,這本來就是嫡子庶子爭奪皇位的禍患的開始。然而當桓公年老時,管仲與桓公商量身后之事,知道諸子必定會爭奪君位,就讓世子托付給宋襄公。父子之間的事,竟然要由別人來介入,明智的人難道會這樣做嗎?《傳》中說:“管仲病重將死,桓公問誰可以接替他做國相。管仲說:‘了解臣下的沒有比君主更明智的?!腹f:‘易牙怎么樣?’回答說:‘殺死自己的兒子來迎合君主,不符合人之常情,不能用他?!腹f:‘開方怎么樣?’回答說:‘背棄親人來迎合君主,不符合人之常情,難以親近。’桓公說:‘豎刁怎么樣?’回答說:‘自宮刑來迎合君主,不符合人之常情,難以親近?!苤偎篮?,桓公沒有采納他的建議,最終親近了這三個兒子,兩年后禍患就發(fā)生了?!笔郎喜⒎菦]有小人,如果有君子從中阻隔,那么小人就不能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墩Z》中說:“舜擁有天下,從眾人中挑選,推舉了皋陶,不仁的人就遠離了。湯擁有天下,從眾人中挑選,推舉了伊尹,不仁的人就遠離了?!惫苤僦佬∪瞬豢捎?,卻無法駕馭他們,這對事情有什么幫助呢?內(nèi)部既不能治理好自身,外部又不能正確使用人才,把改變世代交替的憂慮托付給宋襄公導致禍患已經(jīng)形成,后來宋國人用戰(zhàn)爭來矯正它。唉,危險??!材料二:曾經(jīng)讀《周官》《司馬法》,了解了軍隊編制的什伍之數(shù)。后來閱讀管夷吾的書,又了解了管子改變周朝制度的原因。王者之兵,是出于不得已,而不是為了求得戰(zhàn)勝敵人,所以他們的法制,最重要的是不可敗。至于齊桓公、晉文公,如果不是決戰(zhàn)勝負就無法確立霸主地位,所以他們的法制在于必勝。繁復而曲折的法制,是為了不可敗;簡單而直接的法制,是為了必勝。至于管仲編制軍隊的方式,可以說是非常簡潔明了。他將國家分成三部分,每部分成立一個軍隊,每萬人組成一個軍隊,三個軍隊共三萬人,軍隊編制簡單明了,即使有智者也無法施展他們的狡猾。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到了春秋列國仍有保存的。然而到了管仲輔佐齊桓公時,南伐楚國,北伐孤竹,多次召集諸侯會盟,威震天下,但他的軍隊編制陣法,卻沒有一點流傳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管仲想要用時間來使天下服從,所以改變古代的“司馬法”,而制定出了這種簡單快速取勝的軍隊建制,因此我們就看不到他運用古代“司馬法”的事跡了。四、古代詩歌閱讀(2024·遼寧沈陽模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西江月·丹陽湖張孝祥[注]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注】張孝祥:南宋詞人,積極主張收復中原,卻屢遭排擠。5.請簡要賞析最后兩句?!锛挤ㄖ附颉镨b賞句子可從句子內(nèi)部和句子外部(著眼全篇)來具體分析。內(nèi)部:結(jié)合語句具體內(nèi)容分析。①詞句語言之美,可以從字詞的運用、語言的風格等方面入手,思考作者運用這些字詞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②意象運用之巧,可以從意象的選擇、意象的組合、意象的表現(xiàn)力等方面入手,思考作者是如何通過意象來營造意境的。③作者情感之深,體會句子所寄予的情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過句子來表達情感的,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④藝術(shù)手法之高,思考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設(shè)意境、表達情感時所采取的特殊技巧。外部:著眼全篇分析語句,感知結(jié)構(gòu)布局之妙??煞治銎涫欠窈魬?yīng)標題,是否呼應(yīng)前后文,是否為后文作鋪墊等。要立足詩歌整體的布局,分析該句采用了何種手法,達到了何種效果。在鑒賞句子時,還可以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詩歌主題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主觀臆斷和過度解讀。答案:①最后兩句動靜結(jié)合,遼闊的藍天碧水之上飛起一群沙鷗,給人以寥廓飛動之感;②以景結(jié)情,意境深遠,詞人將沉郁之情寄于令人陶醉的美景之中,余味無窮。五、語言文字運用(2024·福建福州二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在樹木的世界里,絢麗多姿的樹皮也如衣裳一般,給不同的樹木賦予了不同的“穿衣風格”。每一種樹木都像是一個“綠色精靈”,被多彩的樹皮裝點,這賦予了林界多元的美感。例如,著一身“迷彩服”的白皮松,其幼樹樹皮呈灰綠色,待其脫落后露出淺黃色,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yōu)辄S褐、紅色,展現(xiàn)出迷人的色彩;彩虹桉樹,則身披五顏六色的外衣,水分充足時,它毫不吝嗇自己的美麗,用“撞色拼接”向人們展示自然魅力;而“火燒木”羅浮柿,則以黑褐色的樹皮傲視群芳,宛如穿著黑天鵝晚禮服的公主,顯得高貴冷艷。除了色彩之美,樹皮的不同形態(tài)特征還賦予了樹皮紋理之美。樸樹的樹皮光滑無痕,展現(xiàn)出平滑之美;黃連木的外皮呈現(xiàn)出鱗狀開裂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獨特的開裂之美。此外,還有些樹皮的形態(tài)各異,如眼睛狀的枝痕、圓環(huán)形的葉痕等,都散發(fā)出象形之美。形態(tài)各異的樹皮是樹木與自然環(huán)境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自然產(chǎn)物,這也使樹皮形態(tài)整體上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