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專題2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2024·甘肅·中考真題)“一五”計劃時,國家在甘肅布局了一批大型工業(yè)項目和國防建設項目。1953年到1957年,全省工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達19.4%,至1957年底,工業(yè)總產值達6.35億元,比1952年增長了143%。這表明“一五”計劃A.解放了甘肅農村的生產力 B.實現了東西部地區(qū)均衡發(fā)展C.改善了甘肅工業(yè)落后面貌 D.促進了甘肅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一五’計劃時,國家在甘肅布局了一批大型工業(yè)項目和國防建設項目。1953年到1957年,全省工業(yè)總產值年均增長率達19.4%,至1957年底,工業(yè)總產值達6.35億元,比1952年增長了143%?!笨芍晃逵媱澊龠M了甘肅地區(qū)工業(yè)的發(fā)展,改變了甘肅工業(yè)落后的面貌,C項正確;土地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排除A項;實現了東西部地區(qū)均衡發(fā)展,說法錯誤,我國發(fā)展東西部不平衡,排除B項;1992年,我國才開始實行市場經濟,排除D項。故選C項。2.(2024·湖北武漢·中考真題)“當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試車成功,當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zhàn)斗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當新中國工業(yè)無數個‘第一’層出不窮的時候,中國人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B.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C.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yè)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fā)展,捷報頻傳。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C項正確;土地改革是關于土地制度的改革,與工業(yè)生產無關,排除A項;抗美援朝是一場立國之戰(zhàn),屬于戰(zhàn)爭范疇,不是工業(yè)生產,排除B項;三大改造是制度建設,不屬于生產領域,排除D項。故選C項。3.(2024·安徽·中考真題)下圖是1956年的一幅宣傳畫,描繪了紡織工人生產的場景。該作品(
)《提高技術,爭取更大的節(jié)約》A.宣傳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表達了人民工業(yè)建設的熱情C.展現了農業(yè)合作化的成就 D.揭示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意義【答案】B【解析】據題干“1956年的一幅宣傳畫,描繪了紡織工人生產的場景”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到1957年底完成。圖片信息《提高技術爭取更大的節(jié)約》表達了人民工業(yè)建設的熱情,B項正確;宣傳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工業(yè)建設與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項;展現了農業(yè)合作化的成就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人民工業(yè)建設的熱情,排除C項;揭示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意義與題意不符,圖片信息不涉及教育發(fā)展反映的是工業(yè)建設的積極性,排除D項。故選B項。4.(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1957年全國工業(yè)總產值達到783.9億元,比1952年增長128.3%……重工業(yè)生產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重工業(yè)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實施 B.“大躍進”的開展C.三大改造的實行 D.“一五”計劃的完成【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1957年底,“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因此重工業(yè)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計劃的完成,D項正確;土地改革的實施是1950——195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題干的時間是1957年,而大躍進的開展是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違背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排除B項;三大改造的實行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排除C項。故選D項。5.(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一首歌一座城。與下面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直接相關的是(
)歌曲《老司機》轉一轉這黑黝黝的方啊方向盤那……看一看儀表上的中國字啊,按一按小喇叭也清澈的又嘹亮啊,這聲音啊叫的我眼發(fā)溫啊心發(fā)慌啊?!膊恢獓a汽車有股啥力量。這首歡快的歌曲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國產汽車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既表達了司機馬國范即將開上國產車的激動之情,又展現了長春人的驕傲和幸福。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中共八大成功召開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國產汽車”“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生產了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A項正確;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排除B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2001年,與題干信息時間不符,排除C項;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6.(2024·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難忘的一天》中寫道:“六億的人民,加上無限大的權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社會主義的實現?!边@反映出當時(
)A.新中國工業(yè)化建設起步 B.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封建剝削制度已消滅【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難忘的一天》中寫道:‘六億的人民,加上無限大的權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社會主義的實現?!焙退鶎W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guī)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以國家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項正確;新中國工業(yè)化建設起步從1953年一五計劃實施開始,排除A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排除B項;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地主階級,排除D項。7.(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湖南雷鋒紀念館介紹:“1955年的春天……雷鋒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張入社申請書……雷鋒堅定地回答:“這些田都是黨分給我的,我堅決聽黨的話,走合作化的道路?!辈牧戏从吵隼卒h參加了(
)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 C.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D.包產到戶【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1955年的春天……雷鋒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張入社申請書……,走合作化的道路?!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農業(yè)生產合作活動情形。土地改革以后,農民分到了土地。但當時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一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為此,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C項正確;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A項;“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不涉及農業(yè)生產合作化的問題,排除B項;包產到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D項。故選C項。8.(2024·河南·中考真題)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魯山縣某劇團排演了《蘇殿選和互助組》一劇后,許多農民提高了思想認識,紛紛轉入常年互助組。下列史事與該劇內容密切相關的是(
)A.籌建新中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常年互助組”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分散經營影響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當時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的要求。為此,國家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故題干信息與三大改造有關,D項正確;籌建新中國與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有關,排除A項;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項;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和平環(huán)境,排除C項。故選D項。9.(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圖是1956年發(fā)行的宣傳畫,其標語為“農村婦女們,積極參加農業(yè)勞動,爭取合作社的農產豐收”。據此推斷,當時(
)A.土地改革順利地起步 B.抗美援朝得到了保障C.農業(yè)集體化火熱開展 D.“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農村婦女們,積極參加農業(yè)勞動,爭取合作社的農產豐收”和所學可知,由于農業(yè)合作化的優(yōu)越性,促使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農業(yè)合作化開始時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它經歷了由農業(yè)互助組、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yè)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C項正確;全國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排除A項;抗美援朝于1953年7月已經結束,與材料時間“1956年”不符,排除B項;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實行,到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我國的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與材料時間“1956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中共八大的召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經濟特區(qū)的建立【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C項正確;中共一大的召開是在1921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中共八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但不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排除B項;經濟特區(qū)的建立,以減免關稅等優(yōu)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qū)所在國經濟技術發(fā)展的目的,并不是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4·重慶·中考真題)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歷史學習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反映了A.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B.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C.國家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 D.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和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國家通過調控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來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使國家進入到社會初級階段,反映了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A項正確;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主要是指生產力是生產關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礎,生產關系是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其性質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狀況,與題干圖片信息不符,排除B項;“一五”計劃中,國家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在題干圖片中沒有提及,排除C項;1961年起,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在題干圖片中沒有反映,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4·吉林·中考真題)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變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D項正確;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排除A項;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排除B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項。故選D項。13.(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從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范。正是他們的艱苦奮斗和激情創(chuàng)業(yè),成就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偉業(yè)。這其中就有被稱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
)A.鄧稼先 B.王進喜 C.焦裕祿 D.袁隆平【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1960年春,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他們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送鉆機用水,使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當井噴的險情發(fā)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B項正確;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排除A項;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排除C項;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排除D項。故選B項。14.(2024·天津·中考真題)蘭考人把焦裕祿帶領大家種植的防治風沙的泡桐稱為“焦桐”。焦裕祿被人民稱頌為(
)A.“最可愛的人”B.解放軍好戰(zhàn)士 C.黨的好干部 D.“鐵人”【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焦裕祿帶領大家種植的防治風沙”和所學可知,焦裕祿在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期間,身患癌癥仍頑強工作,帶領蘭考人民與內澇、鹽堿、風沙作斗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C項正確;“最可愛的人”指的是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排除A項;解放軍好戰(zhàn)士指的是雷鋒,排除B項;“鐵人”指的是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排除D項。故選C項。15.(2019·山東濰坊·中考真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鄧稼先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和象征。他們身上共同體現了(
)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精神 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精神C.保家衛(wèi)國、英雄主義精神 D.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精神【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王進喜被譽為鐵人;鄧稼先被稱為“兩彈元勛”;雷鋒是黨的好戰(zhàn)士;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他們都是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出現的英模人物,體現的時代精神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不懈,故D符合題意;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精神、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精神、保家衛(wèi)國、英雄主義精神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6.(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哈爾濱火了,帶火了整個東北的旅游業(yè)。某同學來東北參加研學活動,他收集到以下資料,請你為他答疑解惑。材料一:“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每當人們唱起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時,仿佛看到當年在日軍鐵蹄蹂躪下的東北父老鄉(xiāng)親,看到遙望白山黑水,背井離鄉(xiāng)、有家難歸的東北婦孺學子?!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zhàn)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沈陽等城市,解放東北全境。——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三:中國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車制造廠,生產出自己的汽車。1956年,一座宏偉的汽車城建立起來了?!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四: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x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東北父老鄉(xiāng)親背井離鄉(xiāng)、有家難歸”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影響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場戰(zhàn)役?(3)材料三中所說的“汽車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誕生于哪一時期?(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被稱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是誰?在他身上體現了什么時代精神?(5)該同學在研學活動中聽到很多英雄人物故事,請你寫出一位東北抗日英雄。【答案】(1)歷史事件:九一八事件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2)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3)城市:長春時期:第一個五年計劃(4)工人:王進喜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5)抗日英雄:楊靖宇【解析】(1)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一“每當人們唱起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時,仿佛看到當年在日軍鐵蹄蹂躪下的東北父老鄉(xiāng)親,看到遙望白山黑水,背井離鄉(xiāng)、有家難歸的東北婦孺學子”結合所學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因此,“東北父老鄉(xiāng)親背井離鄉(xiāng)、有家難歸”相關是歷史事件是九一八事變。影響: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發(fā)生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2)戰(zhàn)役:根據材料二“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zhàn)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沈陽等城市,解放東北全境”結合所學可知,1948年9月,遼沈戰(zhàn)役打響。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zhàn)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一舉切斷了敵人向關內的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因此,材料二中的戰(zhàn)役是遼沈戰(zhàn)役。(3)城市:根據材料三“中國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車制造廠,生產出自己的汽車。1956年,一座宏偉的汽車城建立起來了”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因此,材料三中說的“汽車城”建立在長春。時期: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yè)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fā)展:捷報頻傳。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因此,“汽車城”誕生的時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4)工人:根據材料四“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結合所學可知,1960牛春,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zhàn)。他們在茫茫大草原上露營,就著鹽水吃野菜,以頑強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送鉆機用水,使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當井噴的險情發(fā)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因此,被成為“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是王進喜。精神:根據所學可知,以王進喜為代表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因此,在他身上體現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精神。(5)抗日英雄:根據所學,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zhàn)開始了。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zhàn)斗在白山黑水之間。因此東北抗日英雄是楊靖宇。17.(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東北,我熱愛的家鄉(xiāng)!曾經的你備受屈辱苦難,后來成長為無私奉獻的“共和國長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北近代史大事記(部分)1858年
俄國通過《瑗琿條約》割占東北6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1894年
甲午中日戰(zhàn)爭,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19世紀末
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其“勢力范圍”包括東北等地1931年
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2年
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1945年
日本投降1947年
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qū)推行土地改革1948年
遼沈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全境——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1)根據材料一,指出與“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存在因果關系的事件。除上述兩個事件外,再從材料中任選一例列強的侵略罪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它給東北帶來怎樣的危害?(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47年與1948年的兩個事件之間的聯系。材料二:(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創(chuàng)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1956年,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二)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特產豐富。到20世紀40年代末,大約有人口3000余萬,東、北、西三面與朝鮮、蘇聯、蒙古相鄰,交通便利,重工業(yè)較為發(fā)達,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幾浴吨腥A人民共和國史》(3)根據材料二(一),推斷當時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任務是什么?根據材料二(二),歸納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qū)成為重點建設地區(qū)的原因。材料三:圖一
八女投江雕像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zhàn)士陷入敵人包圍后,舍身投入冰冷的烏斯渾河,英勇殉國。——摘編自李穎著《文獻中的百年黨史》圖二
王進喜當井噴的險情發(fā)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浴读x務教育教科書》(4)根據材料三中的兩幅圖片及文字信息,分別概括東北地區(qū)在“重振雄風,再創(chuàng)佳績”的路上,哪些“精神密碼”是我們繼續(xù)前行的力量?【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變。侵略罪行、危害:“19世紀末,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勢力范圍’包括東北等地”,加深了俄國對東北的侵略程度。(2)聯系: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qū)推行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zhàn),為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原因: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特產豐富;交通便利;工業(yè)基礎較好,重工業(yè)較為發(fā)達;具有人口資源優(yōu)勢;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等。(4)“精神密碼”:東北抗聯精神、堅定的信仰、高尚的愛國情操、偉大的犧牲精神、英勇無畏、敢于斗爭等;鐵人精神、大慶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等?!窘馕觥浚?)事件:根據材料一“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薄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因此,與“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存在因果關系的事件為九一八事變。侵略罪行、危害:根據材料一“19世紀末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其‘勢力范圍”包括東北等地’和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造成東北領土的喪失,加大對東北的侵略,給東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等角度作答。例如“19世紀末,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勢力范圍’包括東北等地”,加深了俄國對東北的侵略程度。(2)聯系:根據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qū)推行土地改革”“遼沈戰(zhàn)役,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全境”和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土地改革調動人民積極性,推行遼沈戰(zhàn)爭的勝利等進行分析,所以,1947年與1948年的兩個事件之間的聯系為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qū)推行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zhàn),為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3)基本任務:根據材料二“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可知,以上均屬于重工業(yè)領域。推斷當時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原因:根據材料二“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特產豐富”可得出,東北地區(qū)幅員遼闊,特產豐富;根據材料二“交通便利,重工業(yè)較為發(fā)達,鋼鐵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可得出,交通便利;工業(yè)基礎較好,重工業(yè)較為發(fā)達;根據材料二“到20世紀40年代末,大約有人口3000余萬,東、北、西三面與朝鮮、蘇聯、蒙古相鄰,交通便利”可得出,具有人口資源優(yōu)勢;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等。(4)“精神密碼”:根據材料三“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zhàn)士陷入敵人包圍后,舍身投入冰冷的烏斯渾河,英勇殉國”和所學知識可知,體現出北抗聯精神、堅定的信仰、高尚的愛國情操、偉大的犧牲精神、英勇無畏、敢于斗爭等;根據材料三“王進喜當井噴的險情發(fā)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焙退鶎W知識可知,體現出鐵人精神、大慶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等。1.(2023·江蘇常州·中考真題)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計劃經濟建設和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階段。此階段的建設和改造是為了(
)A.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C.保障抗美援朝的勝利 D.適應工業(yè)化建設需要【答案】D【解析】依據“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計劃經濟建設和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階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解決工業(yè)發(fā)展遇到的矛盾,我國進行了對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的社會主義改造,以適應工業(yè)建設的需要,D項正確;1952年底,土地改革已經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已經取得勝利,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2.(2023·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這樣寫道:“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贝淀懥诵轮袊I(yè)化建設號角的歷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 B.第一個五年計劃C.公私合營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1953年”“工業(yè)化建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B項正確;土地改革的時間是1950年,排除A項;公私合營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C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978年召開,排除D項。故選B項。3.(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边@里的“一橋”位于(
)A.南京 B.沈陽C.武漢 D.長春【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苯Y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五計劃時期修筑的武漢長江大橋,C項正確;“南京、沈陽、長春”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4.(2023·山東青島·中考真題)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6%;發(fā)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序開展 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正式確立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6%;發(fā)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笨芍牧戏从澄覈毓I(yè)發(fā)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一五計劃的實施,1953-1957年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A項正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不是當時我國重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排除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A項。5.(2023·遼寧阜新·中考真題)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這兩項成就的取得是在(
)A.國共十年內戰(zhàn)時期 B.“一五”計劃時期C.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上述建設成就的取得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B項正確;國共十年內戰(zhàn)時期在1927年到1937年,排除A項;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在1956年到1966年,排除C項;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6.(2023·山東聊城·中考真題)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52年至1954年,全國抽調16萬多名優(yōu)秀干部充實到工業(yè)部門。全國高校1952、1953兩屆理工科大學生全部提前一年畢業(yè)奔赴建設崗位。一批在海外的科學家,先后回到祖國參加建設。與上述現象的出現關系最為密切的史實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C.“雙百”方針的提出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全國抽調16萬多名優(yōu)秀干部充實到工業(yè)部門?!薄袄砉た拼髮W生全部提前一年畢業(yè)奔赴建設崗位?!笨芍獓壹薪ㄔO人才服務于工業(yè)建設,1953—1957年一五計劃實施,國家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B項正確;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排除A項;“雙百”方針是毛澤東提出的在文化藝術領域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與工業(yè)建設無關,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外交領域的成就,排除D項。故選B項。7.(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下圖是毛澤東同志為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題詞。該廠建成于(
)A.一五計劃期間 B.“大躍進”運動中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A項正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投產,不是在大躍進期間、文革期間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BCD項。故選A項。8.(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題)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圖是哪一時期工業(yè)交通建設成就示意圖(
)A.一五計劃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解放戰(zhàn)爭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示圖“工業(yè)交通建設成就”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交通運輸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qū)的聯系;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A項正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7年8月中共中央起草《湖南運動大綱》,強調武裝奪取政權,實行土地革命,排除B項;圖中武漢長江大橋在1957年建成,解放戰(zhàn)爭是在新中國成立前,排除C項;圖中武漢長江大橋在1957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D項。故選A項。9.(2023·四川內江·中考真題)下表是1953-1957年我國部分工業(yè)門類的產值增長情況。這些成就得益于(
)輕工業(yè)重工業(yè)糖棉布鋼機床92%32%300%1770%A.土地改革 B.對外開放 C.一五計劃 D.城市改革【答案】C【解析】根據“1953-1957年我國部分工業(yè)門類的產值增長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3-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五年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促進了重工業(yè)產值的大幅度增長,C項正確;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進行,排除A項;1978年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后,排除B項;城市改革是在1984年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工業(yè)基礎,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材料意在說明(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計劃 D.三大改造【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建立了工業(yè)基礎,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這有利于推進我國的工業(yè)化,C項正確;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11.(2023·甘肅蘭州·中考真題)王樹恩《新中國“一五計劃”出臺的臺前幕后》中談到:“1952年,現代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边@表明建國初我國(
)A.工業(yè)水平很高 B.工業(yè)水平很低C.工業(yè)門類齊全 D.農業(yè)水平高【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52年,現代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笨芍?,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現實國情是工業(yè)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低,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低,我國的工業(yè)水平很低,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未體現工業(yè)門類齊全,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未闡釋農業(yè)水平高,排除D項。故選B項。12.(2023·新疆·中考真題)1953年,《人民日報》發(fā)表元旦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國家工業(yè)化而積極奮斗。由此,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
)A.一五計劃建設B.社會主義改造 C.民主政治建設 D.社會主義改革【答案】A【解析】為了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1953年,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由此可知,題干中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一五計劃建設,A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題干和民主政治建設無關,排除C項;題干不能反映社會主義改革,排除D項。故選A項。13.(2023·甘肅金昌·中考真題)1957年,我國工業(yè)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平均每年增長18.4%;農業(yè)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4.8%,平均每年增長4.5%,出現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發(fā)展黃金期。這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運動的開展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C.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 D.改革開放持續(xù)深入推進【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1957年,我國工業(yè)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平均每年增長18.4%;農業(yè)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4.8%,平均每年增長4.5%,出現了新中國的第一個發(fā)展黃金期”可知,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的成就。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B項正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1950年10月,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決定入朝作戰(zhàn),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zhàn)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zhàn),經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議上簽字,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1957年尚未開始改革開放,排除D項。故選B項。14.(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列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
)A.建成武漢長江大橋 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建設大慶油田 D.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等等。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zhí)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A項正確;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與題干時間信息不一致,排除B項;大慶油田于1959年發(fā)現,1960年投入開放,是我國最大的油田,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戈壁,伴隨著一聲霹靂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宣告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題干時間信息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A項。15.(2023·湖北武漢·中考真題)“一五計劃”期間,新的工業(yè)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新式機床制造業(yè)、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yè)等。在建設沿海地區(qū)工業(yè)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qū)的新工業(yè)區(qū)也初步形成。這主要說明“一五計劃”(
)A.加速推進航空業(yè),注重自主研發(fā) B.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兼顧區(qū)域均衡C.突出建設交通業(yè),關注協(xié)調發(fā)展 D.大力投資制造業(yè),完成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由材料“新的工業(yè)部門紛紛建立,主要有飛機制造業(yè)、汽車制造業(yè)、新式機床制造業(yè)、重要有色金屬冶煉業(yè)等”可知,“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由材料“在建設沿海地區(qū)工業(yè)的同時,華中、西北等地區(qū)的新工業(yè)區(qū)也初步形成?!笨芍?,“一五計劃”兼顧區(qū)域均衡,B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航空業(yè)和自主研發(fā),排除A項;題干沒有體現突出建設交通業(yè)和協(xié)調發(fā)展,排除C項;題干和三大改造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2023·湖北隨州·中考真題)下圖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yè)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它表明(
)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B.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C.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yè)交通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項。故選C項。17.(2023·山西·中考真題)數據統(tǒng)計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圖是我國《“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該數據反映了“一五計劃”期間(
)A.農、輕、重工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 B.各行業(yè)均取得顯著的增長C.培養(yǎng)了大量專業(yè)技術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答案】D【解析】據題干《“一五計劃”的基建投資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業(yè)的占比達到51%,這說明“一五計劃”期間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D項正確;圖片反映出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農、輕、重工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顯然與圖表信息不符,排除A項;各行業(yè)均取得顯著的增長與圖片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情況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反映不出培養(yǎng)了大量專業(yè)技術人才,排除C項。故選D項。18.(2023·河北·中考真題)據下圖中的信息,判斷該圖名稱應為(
)A.中國農民與地主階級占有土地數量統(tǒng)計圖B.中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成分統(tǒng)計圖C.中國農業(yè)生產總值與工業(yè)生產總值統(tǒng)計圖D.中國外資企業(yè)產值與內資企業(yè)產值統(tǒng)計圖【答案】C【解析】新中國成立后為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實行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所以黑色柱體代表的是工業(yè),白色柱體代表農業(yè),工業(yè)和農業(yè)持續(xù)增長,在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后,工業(yè)大幅增長超過農業(yè),C項正確;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階級被消滅,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而題中圖片顯示農民與地主階級土地占有持續(xù)上升,這與題中圖片內容不符,排除A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所以1956年之前不會存在社會主義,排除B項;中國引進外資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D項。故選C項。19.(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毕铝心芊从澄覈谝晃逵媱澲腥〉玫慕ㄔO成就的語句是(
)A.“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 B.“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C.“包干到戶生產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談話指方向,祖國建設譜新章”【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屬于一五計劃的成就,B項正確;“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排除A項;“包干到戶生產忙,喜看稻菽千重浪”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C項;“南方談話指方向,祖國建設譜新章”反映的是南方談話,排除D項。故選B項。20.(2023·湖南岳陽·中考真題)1953年《人民日報》的元旦社論寫道:“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睘榱藢崿F“最高利益”,新中國當時采取的措施是(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進行三大改造C.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召開中共“八大”【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953年、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可知,該時期我國為實現工業(yè)化,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我國的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A項正確;我國開始進行三大改造的時間是1952年下半年,三大改造在政治上推動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中國初步建立,經濟上促進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中國基本確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B項;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于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我們國家政治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偉大跨越,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造,排除C項;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大會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經濟方針,排除D項。故選A項。21.(2023·安徽·中考真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對經濟、文教衛(wèi)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C.貫徹優(yōu)先發(fā)展輕工業(yè)戰(zhàn)略 D.實現了文教衛(wèi)生現代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國家對經濟、文教衛(wèi)生的基本建設投資達493億元,超過計劃15.3%。棉布的銷售量在1950年是5647萬匹,到1956年達到了17700萬匹,同時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經濟恢復時期增加了163%。”可知,經濟、文教衛(wèi)生、棉布、食糖這些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項目,這些比例的增加,說明一五計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項正確;材料不僅設計經濟方面還有文教衛(wèi)生等其他方面,排除B項;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的是重工業(yè),排除C項;文教衛(wèi)生現代化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22.(2023·重慶·中考真題)下圖反映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yè)交通建設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的突出作用是(
)A.保障了東北重工業(yè)基地的建設 B.帶動了沿海地區(qū)經濟快速發(fā)展C.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qū)的聯系 D.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qū)的聯系,C項正確;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的開通,與“保障東北工業(yè)基地的建設”、“帶動沿了海地區(qū)經濟快速發(fā)展”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B項;一五計劃時期,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故“加速了長江南北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與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開通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3.(2023·四川自貢·中考真題)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一汽嶄新的總裝線上,裝配出了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之后,新中國汽車制造業(yè)取得巨大成就(見下表)。這主要得益于(
)
項目年份汽車總數解放牌汽車(整車)吉斯150型汽車(仿蘇)195561611956165412254291957790462271A.第一個五年計劃 B.改革開放 C.“三步走”戰(zhàn)略 D.西部大開發(fā)【答案】A【解析】觀察表格可知,到1957年,我國汽車制造業(y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且自行設計制造的能力迅速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經濟建設,我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集中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任務大都超額完成。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因此,題干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第一個五年計劃,A項正確;改革開放開始于1978年底,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fā),均與題干“1956—1957年”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24.(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題)1953年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經濟領域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從此,我國政府(
)A.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B.推動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C.提倡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D.鼓勵沿海地區(qū)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等等,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zhí)行,A項正確;推動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是第一五年計劃中的一部分,內容片面,排除B項;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城市改革全面展開,主要是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yōu)楣兄茷橹黧w、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對國有企業(yè)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沿海城市的經濟發(fā)展不僅需要依賴國內市場,更需要擴大到國際市場。因此,沿海城市需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促進國際合作,開展國際間的經濟交流和技術合作,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5.(2023·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B.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確立于1949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后,排除A項;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與題干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表述無關,排除B項;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強調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fā)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26.(2023·四川遂寧·中考真題)民主進步與法制完善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體現。為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各國在法律文獻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對各國的“努力”,解讀對應正確的是(
)A.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王權至上”的原則B.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C.1912年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性質),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排除A項;“第一個人權宣言”指的是《獨立宣言》,排除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C項。故選D項。27.(2023·天津·中考真題)如圖描繪了某憲法草案公布后人們在田間地頭熱議的畫面。隨后出臺的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是(
)憲法草案公布了(版畫)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D【解析】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A項;《中華民國約法》,又名“袁記約法”,是指民國三年五月一日由中華民國總統(tǒng)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此約法在民國五年袁世凱創(chuàng)立“中華帝國”時被廢棄,后一直未再恢復,排除B項;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準備,排除C項。故選D項。28.(2023·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
)A.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B【解析】根據“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國舉行了涉及5.7億人口的基層選舉,全國各地共選出500多萬名基層人大代表?!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選舉主要是為了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B項正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在1949年召開,排除A項;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召開,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29.(2023·江蘇南通·中考真題)下圖是畫家王信創(chuàng)作于1954年的宣傳畫。該作品體現出(
)A.土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B.工業(yè)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人民參與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情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54年的宣傳畫《走合作化道路,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農民的神情表現了對農業(yè)化道路的認可,體現了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可和參與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情,C項正確;土地革命1952年完成,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不是合作化運動,也與材料時間不相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業(yè)領域的變革,與工業(yè)化無關,排除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是在1978年,不是合作化運動,也與材料時間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C項。30.(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yè)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tǒng)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為此,中共中央決定逐步推開(
)A.第一個五年計劃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D.分田包產到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內容“隨著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中農已成為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但農業(yè)生產效率還是很低,使用最傳統(tǒng)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種,解決不了翻身農戶缺乏口糧的困難。”可知,該政策是在土地改革之后實施的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村土地改革后,分散的、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需要,后實施了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運動,使得農民可以集體勞動,實現勞動力的規(guī)?;?,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B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初步建立起了我國的工業(yè)化基礎,與農業(yè)不符,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我國在農村出現的失誤,排除C項;分田包產到戶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在農村實施的政策,與材料時期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31.(2023·吉林長春·中考真題)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經濟特區(qū)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排除A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排除C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建立經濟特區(qū),排除D項。故選B項。32.(2023·四川樂山·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北京市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聯合總社發(fā)給北京第一食品生產合作社的入社批準書”。這件文物可以作為研究三大改造的(
)A.口述史料 B.間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實物史料【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分析“批準書”可知,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這張“批準書”是三大改造時正式下發(fā)的批準書,是當時產生的實物史料,D項正確;“批準書”屬于實物,不是當事人回憶口述的口述史料,也不是通過音頻影像記錄下的音像史料,排除AC兩項;“批準書”是三大改造時期產生的,能直接反映當時的歷史,屬于直接史料,不是間接史料,排除B項。故選D項。33.(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國務會議上說:“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边@一講話聚焦的是(
)A.新中國成立 B.土地改革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1956年”、“在我國的條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變個體的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而且可以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可知,這一講話聚焦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D項正確;新中國成立不涉及所有制的問題,排除A項;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依然是私有制,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與所有制的改造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4.(2023·湖南邵陽·中考真題)下邊是張燕同學制作的“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學習卡片中的1953年部分,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時間事件1953年A.開始實施“一五計劃”B.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來C.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知“1953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錯誤的,D項符合題意;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一五計劃”;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來;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知ABC項都是符合史實,但是都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35.(2023·陜西·中考真題)下圖是1955年創(chuàng)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該作品反映了(
)A.打土豪,分田地,開展土地革命 B.農業(yè)合作化的現實成果C.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圖片“1955年創(chuàng)作的年畫《拖拉機到咱社來代耕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對農業(yè)的改造,我國對農業(yè)的改造是走農業(yè)合作化道路,展示了農業(yè)合作化的現實成果,B項正確;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zhàn)爭,排除A項;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項;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排除D項。故選B項。36.(2023·云南·中考真題)在三大改造中,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變了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D項正確;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的大包干,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37.(2023·四川瀘州·中考真題)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針”的提出【答案】C【解析】根據圖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結合所學可知,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項;中共八大的召開闡明了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排除B項;“八字方針”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項。故選C項。38.(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題)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指出:“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由個體的所有制變?yōu)樯鐣髁x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yè)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yōu)樯鐣髁x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歷史事件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土地改革 C.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由個體的所有制變?yōu)樯鐣髁x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yè)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yōu)樯鐣髁x所有制……”和所學可知,我國通過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D項正確;第一個五年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有性質,排除A項;土地改革是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項;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只體現了材料的部分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39.(2022·甘肅金昌·中考真題)下表為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經濟成分變化表。該表說明(
)年份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9%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D.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1952年,個體經濟占71.8%到1956年,國營經占32.2%,濟合作社經濟占53.4%,公私合營經濟7.3%可知,中國經濟成分由個體轉變?yōu)楣兄平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B項正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1952年底,排除A項;“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在1957年,排除C項;改革開放全面推進在1978年以后,排除D項。故選B項。40.(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國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方面的創(chuàng)舉是(
)A.贖買政策 B.自負盈虧 C.互助合作 D.按勞分配【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yè)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fā)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A項正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排除B項;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的改造方式是建立生產合作社,實行互助合作,排除C項;改革開放后,改變吃“大鍋飯”的分配方式,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41.(2023·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上海水泥廠創(chuàng)辦于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資本主義的經營管理和剝削制度下,工人的積極性不高,最高的產量還達不到設計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來,產量超過設計能力的40%。促使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生產合作社 B.實行公私合營C.開展大躍進運動 D.推行一五計劃【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水泥廠屬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材料體現了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作用。通過公私合營,改善了企業(yè)的管理制度和勞保條件,工人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促進了產量的提高,B項正確;建立生產合作社是對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改造方式,排除A項;大躍進運動始于1958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一五計劃與材料中上海水泥廠的變化沒有直接聯系,上海水泥廠的變化主要得益于公私合營的實行,排除D項。故選B項。42.(2023·山東濱州·中考真題)下表為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我國1956-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從表中可以看出(
)時間(年)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國內生產總值(億元)1030.71071.41312.31447.51470.11232.31162.21248.31469.91734A.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 B.國內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C.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答案】A【解析】據題干“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我國1956-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可知,1956年-1960年,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高;1960年-1962年,國內生產總值不斷下降;1962-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高。這說明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A項正確;國內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無法從題干中得出,排除C項;人民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曲折變化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43.(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題)“1962年,他是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弥约夯剂税┌Y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他”是(
)A.焦裕祿 B.雷鋒 C.王進喜 D.鄧稼先【答案】A【解析】1962年12月,焦裕祿調到河南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他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領導工作方法,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舊忍著劇痛堅持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焦裕祿精神”,被稱為“黨的好干部”,故選A項。雷鋒被譽為“解放軍好戰(zhàn)士”,王進喜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家喻戶曉,人稱“鐵人”。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兩彈一星元勛”,排除BCD項。故選A項。44.(2023·湖南長沙·中考真題)他是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筋加工合作協(xié)議模板
- 項目管理采購管理策略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資格證考試的知識點歸納試題及答案
- 律師在企業(yè)并購中的作用
- 微生物檢驗技術考試指南與答案
- 項目文檔標準與規(guī)范試題及答案
- 項目預算控制能力試題及答案
- 分析市場變化的管理策略計劃
- 倡導學生友善待人的習慣計劃
- 分析品牌建設中的關鍵成功因素計劃
- 2025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8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青桐鳴高三4月大聯考數學試題及答案
-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筆試真題2024
- 甘肅省2025年甘肅高三月考試卷(四4月)(甘肅二診)(英語試題+答案)
- 2025年河南地礦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5屆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 河北省縣市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醫(yī)療機構名單目錄地址2415家
- 世界航空區(qū)劃IATA一區(qū)(美洲次區(qū))
- 毛衫參考資料針織英文簡介
- 夯管與定向鉆對穿相結合的施工工藝
- 年產30萬噸甲醇工藝設計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