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傳》PPT.ppt_第1頁
《方山子傳》PPT.ppt_第2頁
《方山子傳》PPT.ppt_第3頁
《方山子傳》PPT.ppt_第4頁
《方山子傳》PPT.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你知道“河東獅吼”的意思嗎?你又能說出它的出處來歷嗎?,意思: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出處: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龍丘居士:陳慥、陳季常,也即方山子,這個陳慥有著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蘇軾又為什么為他作傳呢? 讓我們走進蘇軾的方山子傳,方 山 子 傳,蘇軾,【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2、明確方山子的獨特個性與人生取向,體會作者借傳主形象體現(xiàn)自己情志的筆法,提高鑒賞能力。,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斷句,檢查自學,閭( )里 謫( )居 陳慥(

2、 ) 著( )帽 矍( )然 奴婢( ) 岐( )亭 精悍( ) 勛( )閥 儻見之與( ),l,b,zh,ju,zhu,zo,hn,q,tng,xn,字音,重要詞語的釋義,1、閭里之俠皆宗之 2、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3、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 4、不與世相聞 5、徒步往來山中 6、方屋而高 7、過岐亭,適見焉 8、環(huán)堵蕭然 9、獨念方山子少時 10、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 11、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12、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以。為宗,引申為尊奉,漸漸;使。折;被賞識,就,使。知道,步行,郯子之徒: 徒役 善教者視徒如己 徒見欺 而藺相如

3、徒以口舌為勞 亦免冠徒跣 視徒隸則心惕息,同類的人,服勞役的人,門徒,白白地,僅僅,光著腳,帽頂;表并列,恰好;他,四面墻,私下,使。怒,或者強壯,等同,獨自;自得,獄卒,古今異義詞辨析,理解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 古義:_ 。今義:人死后留下的畫像或照片 2.環(huán)堵蕭然 古義: 。今義: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義: 今義:妻子 4.使從事于其間 古義: 今義:指投身到事業(yè)中,遺留的樣式,指墻,妻子和兒女,從事政事,詞類活用(指出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1.余既聳然異之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異) 2.庵居蔬食 (名詞作狀語;以庵為居,以蔬菜為食) 3.歲得帛千

4、匹 (名詞作狀語,每年) 4.見方山子從兩騎 (使動用法,使跟從) 5.方山子怒馬獨出 (形容詞使動用法,策馬使奮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點:,1.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判斷句) 2.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 (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4.何為而在此 (賓語前置) 5.鵲起于前 6.呼余宿其家,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方山子檔案,陳慥,季常,少時,稍壯,晚年,方山子檔案,陳慥,季常,環(huán)堵蕭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世有勛閥,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少時,稍壯,晚年,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折節(jié)讀書,然終不遇,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其所著帽

5、,方聳而高,似“古方山冠”,“由一個人引發(fā)的一篇文章”,帶著思考學文章,蘇軾邂逅方山子后“聳然異之”說說方山子有哪些異人之處?,方山子異人之處,少年俠氣而晚年避世 環(huán)堵蕭然而怡然自得 文武全才而終身不遇 世有功勛而山居隱逸,對比,問題探究2:,蘇軾為何寫這個奇異人?,引導提示: 蘇軾是什么原因來到這個地方的? 蘇軾接觸了這個故友之后會作何感想?,【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人誣以詩文謗訕新法,下獄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對一向胸懷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業(yè)的蘇軾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因此,他對方山子的“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的遭遇,別有感觸。寫方山子,實際上是

6、自悲不遇。,問題探究2:,蘇軾為何寫這個奇異人?,“同是天涯淪落人”具有相似的遭遇。一個是讀書沒有受到賞識的陳季常,另外一個是當官不受重用的蘇軾, 兩人可謂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其實,文中有一個細節(jié)已經(jīng)表達出了這層意思,請找出。,細節(jié):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笨芍^“此時無聲勝有聲”,他的言外之意是?,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 要對名利成敗看淡一點,對生活上工作的無奈或無法改變的東西,灑脫一點,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 仰笑,體現(xiàn)了方山子的瀟灑、豪放及與蘇軾交情深厚。,蘇軾見到方山子如此態(tài)度和生活會有何感受?,找到知己,豁然開朗,表露贊許和羨慕之情。向往方山子的隱居生活和超然心態(tài)。,由此看出蘇軾寫作本文僅僅是為了記方山子其人嗎?還是另有深意?,探討,一方面贊賞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潔品德。 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流露出同為不遇的感慨。,還折射出作者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