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9講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礎題1S型肺炎雙球菌可使人患肺炎,而R型肺炎雙球菌卻無致病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肺炎雙球菌利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BS型菌再次進入人體后可刺激記憶細胞中某些基因的表達CS型菌與R型菌致病性的差異是細胞分化的結果D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屬于基因突變解析:選B。肺炎雙球菌是原核生物,能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A錯誤;當同種抗原(S型菌)再次進入人體后,會使相應的記憶細胞迅速作出反應,B正確;S型菌和R型菌致病性的差異是遺傳物質不同引起的,C錯誤;R型菌轉化成S型菌的過程,實際是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中,這屬于基因重組,D錯誤。2在肺
2、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在培養(yǎng)有R型細菌的1、2、3、4四支試管中,依次加入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質、多糖、DNA和DNA酶,經(jīng)過培養(yǎng),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試管內仍然有R型細菌的是()A2和3B1、2和3C2、3和4 D1、2、3和4解析:選D。四支試管中都培養(yǎng)有R型細菌,加入S型細菌DNA的1號試管有部分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即R型細菌和S型細菌都有,其余三支試管中都只有R型細菌。3(2016邯鄲模擬)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進行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證實了()DNA是遺傳物質RNA是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和多糖不是遺傳物質S型細菌的性狀是由DNA決定的在轉化過程中,S型細菌的DN
3、A可能進入了R型細菌的體內A BC D答案:A4某同學分離純化了甲、乙兩種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重新組合為“雜合”噬菌體,然后分別感染大腸桿菌,并對子代噬菌體的表現(xiàn)型作出預測如表所示。其中預測正確的是()“雜合”噬菌體的組成實驗預期結果預期結果序號子代表現(xiàn)型甲種DNA乙種蛋白質1與甲種一致2與乙種一致乙種DNA甲種蛋白質3與甲種一致4與乙種一致A.1、3 B1、4C2、3 D2、4解析:選B。以DNA為遺傳物質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體外,DNA注入大腸桿菌中,指導合成相應噬菌體的蛋白質。因此當甲種DNA乙種蛋白質的重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其子代表現(xiàn)為甲種噬菌體的性狀;當乙種
4、DNA甲種蛋白質的重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其子代應表現(xiàn)為乙種噬菌體的性狀。5關于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T2噬菌體的核酸和蛋白質中含硫元素BT2噬菌體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腸桿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DT2噬菌體可利用寄主體內的物質大量增殖解析:選D。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錯誤;病毒的寄生具有專一性,噬菌體寄生在細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錯誤;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C錯誤。6在經(jīng)典實驗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中,進行攪拌分離,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A蛋白質外殼B較輕的大腸桿菌C尚未侵入的噬菌體D噬菌體和細菌的混合物解析:選A。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
5、中,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的表面,DNA注入到細菌的體內。攪拌離心后,噬菌體DNA隨大腸桿菌沉淀,而蛋白質外殼從細菌表面脫離下來懸浮于上清液中。7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未標記的細菌,在產(chǎn)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成分中,能夠找到的帶標記元素為()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B可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C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外殼中找到15N解析:選A。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15N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DNA。讓帶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噬菌體以自身的DNA為模板,利用細菌提供的脫氧核苷酸和氨基
6、酸,合成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由于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故子代噬菌體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而蛋白質外殼是由未標記細菌中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故其中找不到15N和35S,故A項正確。8(經(jīng)典題)已知光滑型(S)肺炎雙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敗血癥。這些有毒菌株的每一細胞外面都含有多糖類的膠狀莢膜保護它們,使它們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機構破壞。以下是格里菲思利用其所做的實驗,據(jù)圖回答:(1)從D組實驗中的小鼠體內可分離出_。(2)為了解釋上述實驗現(xiàn)象,1944年艾弗里從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多糖莢膜等成分,分別與R型菌一起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S型菌的DNA與R型活菌混合,將混合
7、物注入小鼠體內,可使小鼠死亡,這說明_。S型菌的蛋白質或多糖莢膜與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體內,小鼠_,小鼠體內只能分離出_。如果將DNA酶注入活的S型菌中,再將這樣的S型菌與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死亡,原因是_。上述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_。解析:(1)部分活的R型菌可被S型菌DNA通過基因重組轉化為S型菌,故D組實驗可從小鼠體內分離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2)由的實驗結果可推知,S型菌的DNA可使R型菌發(fā)生轉化。由于S型菌的蛋白質或多糖莢膜不能實現(xiàn)上述轉化,故進行實驗時,小鼠體內不能分離出S型菌,只能分離出R型菌。DNA酶可水解破壞DNA,故經(jīng)DNA酶水解后,S型菌將無法實現(xiàn)對R型菌的轉化
8、。該實驗證明了S型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為DNA,而不是蛋白質或多糖。答案:(1)活的S型菌和R型菌(2)S型菌的DNA可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不死亡R型活菌DNA被DNA酶分解DNA是遺傳物質9某科學家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某個噬菌體和細菌的有關結構或物質(如下表所示)。產(chǎn)生的n個子代噬菌體與親代噬菌體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噬菌體細菌DNA或核苷酸32P標記31P標記蛋白質或氨基酸32S標記35S標記(1)子代噬菌體的DNA應含有表中的_和_元素,各占_個和_個。(2)子代噬菌體的DNA中,只含32P的有_個;只含31P的有_個;同時含有32P、31P的有_個。(3)子代噬菌
9、體的蛋白質分子中都沒有_元素,由此說明_;子代噬菌體蛋白質都含有_元素,這是因為_。解析:由題干知細菌中核苷酸含31P,噬菌體中核苷酸含32P,細菌氨基酸含35S,噬菌體蛋白質含32S,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其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只有DNA侵入,合成子代噬菌體所需的原料均來自細菌,因此,每個噬菌體侵染細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體中有2個DNA分子同時含31P、32P,其余均只含31P,而蛋白質外殼應全是由細菌提供的原料構建的,即都只含35S。答案:(1)31P32Pn2(或32P31P2n)(2)0n22(3)32S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35S子代噬菌體的外殼(或蛋白質)都是以細菌內35
10、S標記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的提升題10(2016南昌模擬)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如下:將無毒的R型活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將有毒的S型活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根據(jù)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整個實驗證明了DNA是轉化因子B實驗、實驗可作為實驗的對照實驗C實驗中的死亡小鼠體內S型活細菌毒性不能穩(wěn)定遺傳D重復做實驗與,得到同樣的結果,說明S型活細菌由R型活細菌突變而來解析:選B。肺炎雙球菌轉化的原理是S型細菌的DNA在溫度降低后恢復活性,整合到R型細菌
11、的DNA中,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能夠穩(wěn)定遺傳。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只提出了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但沒有證明“轉化因子”是DNA;實驗與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實驗與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R型活細菌,所以實驗、實驗可作為實驗的對照實驗。11.某生物興趣小組模擬進行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測得其中一組小鼠體內S型、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A本實驗注射到小鼠體內的可能是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物B圖中虛線代表S型菌,實線代表R型菌C兩種細菌都增加是因為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D實驗結果可以證明轉化因子的本質是DNA解析:選D。D項實
12、驗結果只能證明轉化因子存在,不能證明什么物質是轉化因子。12(2016武漢調研)在用35S和32P分別標記的噬菌體探究遺傳因子是DNA還是蛋白質的實驗中,先將大腸桿菌和不同標記的噬菌體混合后立即離心,并測定放射性();再將大腸桿菌和不同標記的噬菌體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離心,并測定放射性(),則下列有關放射性分布的論述,正確的是()A若放射性為35S,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若放射性為35S,則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若放射性為32P,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若放射性為32P,則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解析:選C。根據(jù)教材中的實驗
13、可知,35S標記在蛋白質外殼上,32P標記在DNA分子上;若混合后立即離心,親代噬菌體還沒有侵染,因此,親代的蛋白質外殼(35S)和DNA(32P)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再離心,則蛋白質外殼(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NA(32P)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綜合上述分析,若放射性為35S,則無論是還是,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放射性為32P,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本題應選C。13(2016吉林長春十一中期中)如果用3H、15N、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無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只有噬菌體的蛋白質被標記了,DNA沒有被標記B子代噬菌體
14、的外殼中可檢測到3H、15N、35SC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可檢測到3H、15ND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5S解析:選C。DNA分子中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標記噬菌體后,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都被標記了,A錯誤;由于3H、15N、35S標記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不進入細菌,3H、15N標記的噬菌體DNA分子進入細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外殼,所以子代噬菌體的外殼中應該沒有放射性,B錯誤;由于3H、15N 標記了噬菌體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可檢測到3H、15N,C正確;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不含有S,D錯誤。14下列有關“艾弗里
15、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者都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實驗方法B兩者都運用了一定的方法區(qū)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質C后者的實驗結果表明噬菌體中只有DNA才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內D前者的實驗結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解析:選A。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沒有運用同位素標記法。15近幾年,豬流感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嚴重威脅著養(yǎng)殖業(yè)和人類的健康。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常見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時提出疑問:豬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下面是興趣小組為探究豬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而設計的實驗步驟,請將其補充完整。(1)實驗目的:_。(2)材料用具:顯微注射器,豬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豬胚胎干細胞,DNA酶和RNA酶等。(3)實驗步驟:第一步:把豬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組,_。第二步:取等量的豬胚胎干細胞分成三組,用顯微注射技術分別把A、B、C三組處理過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組豬胚胎干細胞中。第三步:將三組豬胚胎干細胞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然后從培養(yǎng)好的豬胚胎干細胞中抽取樣品,檢測是否有豬流感病毒產(chǎn)生。(4)預測結果及結論:_。_。若A、B、C三組都出現(xiàn)豬流感病毒,則豬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既不是D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營管理流程再造考核試卷
- 音頻變壓器在音頻信號轉換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會展金融與旅游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考核試卷
- 云服務性能評估標準制定考核試卷
- 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策略考核試卷
- 產(chǎn)業(yè)升級與能源結構優(yōu)化考核試卷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癥
- 污染防治宣傳活動方案
- 河源咖啡活動方案
- 檢察院低碳體驗活動方案
- (完整文本版)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單詞表默寫版1-144
- 醫(yī)師入職測考試試題答案(臨床)
- 鋼結構門頭專項施工方案
- SOP標準作業(yè)指導書excel模板
- 染色作業(yè)指導書
- 空間機器人地面遙操作的關鍵技術研究
- 人工智能倫理規(guī)則
- 工程物探-第五章電法勘探課件
- 婦產(chǎn)科護理學教材(課后思考題參考答案)
- 二年級數(shù)學無紙化監(jiān)測試題
- 全同態(tài)加密算法概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