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語文教材與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一、共性與個性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教法的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這是語文教材、教法改革的一個基本立足點,忘記了這一點,就會背離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語文教學服務于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是通過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的,因為“共性寓于個性”是一條具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然而,多年來,我們總是過多地強調了共性,在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用從其他學科中抽象出來的共性取代語文學科的個性,從而使語文教學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科特有的教學規(guī)律,導致了教學效率的低下。比如,“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這個命題,對其他學科而言,也許具有普遍意義,可對語文學科來說,卻未必完全適用。如果把“識字、寫字、積累詞語、背熟若干句子和段篇”等視為語文知識,還可以說,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因為沒有上述基礎,讀寫就無從談起。但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語文知識主要是指文字學、詞匯學、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文章學等學科所講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僅對語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不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必備基礎。因為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沒有學過語法修辭知識的人,完全可以憑著正確的語感使用母語閱讀、說話和寫作。然而,由于我們把“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奉為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又把語文知識僅僅理解為語修邏文等靜態(tài)的知識,于是,我們把大量對中小學生學習語言(不是研究語言)基本無用或用處不大的語文知識灌輸給中小學生,結果是費時甚多,收效甚微。再如,“反對死記硬背”這個口號,對其他學科,特別是數(shù)理學科來說,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死記硬背”一大堆公式、定理,卻并不理解,也不會應用,可以說毫無意義。然而,就語文學習而言,需要的恰恰是“死記硬背”。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語匯、句式就可以化為讀者自己的語言儲備,一旦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自然地傾瀉于筆端,成章于口頭。不少青年看見老一輩隨口引經(jīng)據(jù)典,如數(shù)家珍,常常感到驚奇羨慕,說破了其實也沒有什么,就是因為他們在記憶力旺盛的時候,下過一番熟讀和背誦的功夫。我們的學生筆下生澀,詞匯貧乏,文理不通,原因主要在于讀得太少,背得太少,頭腦里沒有儲備下足夠的文章。事實證明,不背會數(shù)百篇典范的文章,要想在說話和寫作時做到辭順義暢、左右逢源、吞吐自如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少語文教師在“反對死記硬背”口號的影響下,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上,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十分有限,更談不到熟讀、背誦了。長此下去,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豈非一句空話?也許有人會說:你把“反對死記硬背”這個口號的含義理解錯了,我們反對的是在學生根本不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死記硬背,并不是一概反對背誦。我的回答是:以小學生為例,他學習的課文,只要能讀下來,有多少不理解的呢?何況,從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角度講,對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記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讓他透徹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導致繁瑣的分析或傾盆大雨式的講解。二、語文教學與語文課堂教學在語文教材教法的改革中,如果對語文教學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缺乏清醒認識,要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但語文教學不等于語文課堂教學。如果我們把語文教學看做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指導學生進行的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所有活動,那么,就應當承認,語文教學的范圍要比語文課堂教學的范圍大得多。首先,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里所說的“課外活動”主要包括課外閱讀、課外練筆、興趣小組活動和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實踐證明,語文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途徑。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為基礎的。而課內的閱讀和作文,則很難滿足語言實踐需要。早在50多年前,葉圣陶先生在略談學習國文中就曾說過:“國文教本為了要供學生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但是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jīng)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學校里的定期作文,因為須估計教師批改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把次數(shù)規(guī)定得太多。每星期作文一次算是最多了;就學生歷練方面說,還嫌不夠。為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可見,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其次,擴展開來說,語文的學習既不限于語文課堂,也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斯涅克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也就是說,生活的范圍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因此,語文教材、教法的改革要以“大語文教育觀”為指導,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跟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huán)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這個新的體系要求在著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強化語文活動,優(yōu)化語文環(huán)境,溝通語文課堂教學同課外活動的聯(lián)系,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和各項教育活動的聯(lián)系,溝通語文教學同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變封閉的語文教學為開放的語文教學。三、工具性與思想性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語文這個工具,其標志為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有人承認語文是工具,但否認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理由是:語文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作品,而作品或表達一種思想,或闡釋一個道理,是無法用工具性來概括的。事物的性質,指的是該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語文學科的性質指的是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屬性。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屬性是什么呢?不妨從一些最平常最簡單的事例談起。益蟲和害蟲是小學自然課本中的一篇課文,有沒有人會把它編入數(shù)學課本、社會課本呢?大概不會有這樣的人。買東西的學問是小學社會課本中的一篇課文,有沒有人會把它編入自然課本、數(shù)學課本中呢?恐怕也不會有這樣的人。同樣的道理,作為數(shù)學教材的多位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如果有人把它編入自然課本或社會課本,那一定會傳為笑談。但是,請注意,作為自然教材的益蟲和害蟲完全可以編入語文課本,作為社會教材的買東西的學問也完全可以編入語文課本,甚至作為數(shù)學教材的多位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也有編入語文課本的資格。事實上,確曾有一些語文教師,把數(shù)理教材的某些章節(jié)拿到語文課上教,結果提高了學生自學數(shù)理教材的能力,效果很好??梢赃@樣講,凡是語言規(guī)范的文字材料,不管它是屬于哪一門學科的內容,都可入選語文教材,而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具備這樣的特點。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除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內容;而語文學科正好相反,它的著眼點不是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內容,而是表述某些內容的語言文字形式。一個注重的是內容,一個注重的是形式;一個著眼于表述的對象,一個著眼于表述本身,這就是其他學科與語文學科區(qū)別的根本點,這也正是我們認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的主要理由。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但不是語文學科惟一的性質。語文學科還有許多性質,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近年有人提出“人文性”這個概念,筆者認為“人文性”比“思想性”的概念外延更為寬泛,似更為全面。但考慮到對“人文性”這個概念的理解上尚有分歧,故仍用“思想性”這個概念)。語文學科的思想性是由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因素決定的。第一,語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這個工具不用便罷,只要一用它,就必然要流露使用者的傾向或感情?!拔恼虏皇菬o情物”,說話、寫文章都是在借助語言這個工具表達思想感情。既然語言文字這個工具的運用不能脫離思想而獨立存在,而語文學科就是訓練學生使用這個工具的,所以,語文學科也就必然具有思想性。第二,不管教材按什么樣的體例編寫,典范的作品都應該是語文教材的主體。指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著眼點固然應該放在讓學生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上,但根據(jù)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理,誰也不可能脫離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文章的語言形式,因為形式的好壞,歸根結底要看它是否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內容。綜上所述,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掌握語文這個工具;思想性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質,語文學科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應融于聽說讀寫訓練之中,而不應該是空洞的說教或穿靴戴帽。四、學習語文和研究語文把學習語文和研究語文區(qū)別開來,是對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一大貢獻。就筆者涉獵的范圍而言,最早明確提出語文課的任務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而不是研究語文的,是湖北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洪鎮(zhèn)濤先生。遺憾的是,洪先生的這一觀點并未引起語文教學界的足夠重視,也未得到廣泛的傳播,因此,筆者不揣冒昧,想在這里重提這一觀點。如果我們認定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培養(yǎng)語言學家、文學評論家,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指導學生學習語文,而不是組織學生去研究語文。固然,“學習”和“研究”并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概念,“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需研究,“研究”的過程中也難免要學習,但它們畢竟有著質的區(qū)別。“學習語文”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而“研究語文”的目的在于從理性上揭示語文的規(guī)律?!皩W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聽說讀寫的實踐;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考勤制度管理
- 名醫(yī)工作室市場推廣計劃
- 2025年度電商平臺運營計劃
- 夏季高溫施工勞動保護措施
- 18 文言文二則 囊螢夜讀 課件
- 2025年小學二年級上學期閱讀推廣計劃
- 三年級語文復習計劃及評估方法
- 農貿市場消防設施檢測與保養(yǎng)措施
- 臨床醫(yī)學指南解讀
- 湖南省長沙市平高教育集團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探討
- 中國藝術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工廠生產(chǎn)計件方案
-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2006學生問卷
- (高清版)DZT 0130.9-2006 地質礦產(chǎn)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guī)范 第9部分:巖石礦物樣品鑒定
- (高清版)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項目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
- ?;愤\輸安全責任劃分與追究的標準與程序
- 護理質控課件
- 空調維保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TSM0501G 豐田試驗測試標準
- 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題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