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課件第三章第一節(jié).ppt_第1頁
毛概課件第三章第一節(jié).ppt_第2頁
毛概課件第三章第一節(jié).ppt_第3頁
毛概課件第三章第一節(jié).ppt_第4頁
毛概課件第三章第一節(jié).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本節(jié)內容提要: 一、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 二、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第一節(jié)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正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對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正確認識之上的。,認清國情是認清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人民革命并取得勝利,就必須認清國情,深入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和時代特征。,一、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形成的時代背景/客觀條件),1、近代中國的國情,(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相對于獨立國家和完全的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實際上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控制的國家。其表現是:在政治上,國家主權遭到破壞,部分喪失國家獨立自主權;在經濟上,社會經濟喪失獨立地位,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識傳入并有所發(fā)展。,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封建制生產關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但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已經產生并日益發(fā)展壯大,因而它是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產生和發(fā)展了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tài)。其表現是:在政治上,封建勢力與外國資本主義相勾結,維持反動統(tǒng)治;在經濟上,封建生產關系繼續(xù)存在,同時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在文化上,資本主義文化開始傳入,但封建文化仍占主導地位。,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隨著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fā)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軌道,使社會性質發(fā)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獨立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除要求中國割地賠款外,外國侵略者從中國取得了諸如關稅協(xié)定、治外法權、傳教、商船和軍艦內河航行、駐扎軍隊、投資設廠以及租界、租借地和海關等一系列特權,使中國不斷地半殖民地化。 巨額的戰(zhàn)爭賠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極其沉重的負擔。從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元,到馬關條約賠款23000萬兩,再到辛丑條約賠款45000萬兩,數量越來越大。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軍人侵的六十年間,清政府的對外賠款,連利息在內共約13億兩白銀。為了應付賠款,清政府一方面加強對人民搜括,弄得民窮財盡;一方面只好向帝國主義借款,以關稅等收人為擔保,從而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財政的控制。,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表現,西方列強根據不平等條約而取得了關稅協(xié)定權。外國向中國進出口貨物盡量壓低稅率,中國當時成為世界上進口稅率最低的一個國家。 外國資本主義還掠取中國沿海和內河的航運權,壟斷和控制中國的鐵路運輸。因此,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大量推銷他們的商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工業(yè)品市場,同時又使中國農業(yè)生產服從于帝國主義的需要。,西方的列強控制了中國的外貿和金融。在20世紀初,有2300多家外國商行掌握著中國的對外貿易,90家外籍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操縱著中國外匯,經辦對中國政府貸款,投資開設工礦,大量發(fā)行紙幣,形成在中國金融系統(tǒng)中的壟斷地位。 西方列強依仗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特權,在中國經營了許多企業(yè),不斷擴大外資在華勢力,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據統(tǒng)計,外國在華資本占中國資本總額的比重:1894年為60%,1913年為80.3%,1920年為70.4%,1936年為78.4%。,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但并沒有使中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中國不再是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也沒有發(fā)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一個半封建社會。,獨立的中國,封建的中國,半封建的社會的中國,半殖民地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政治上喪失許多主權、經濟上喪失獨立,自然經濟解體、資本主義經濟又沒有成為主要形式,帝國主義入侵,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澤東,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2)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變革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富強民主國家、改善人民生活、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3)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2、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但是,自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后,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1)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此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原來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轉變?yōu)閷儆谛碌馁Y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從世界角度來看),(2)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近代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國內角度看),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不同的階級先后在近代中國政治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展示著自己的力量,不同程度地推動著中國革命不斷向前發(fā)展。,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期待新的階級及其政黨領導新的革命,呼喚新的革命理論的產生。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近代中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以及世界形勢的新變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zhàn)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都不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不僅基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近代中國國情的正確判斷和對中國革命特征的正確把握,而且還來源于其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二、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與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實踐基礎/主觀條件),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二大明確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三大提出了建立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思想;四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的思想。1926年前后黨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第一階段(19211927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論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及其條件;總結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經驗;提出中國革命應當先占領農村、后奪取城市的戰(zhàn)略,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點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論。,第二階段(1927年-1937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初步形成時期,第三階段(19371945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熟時期,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革命兩次成功兩次失敗的實踐經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綱領、人民軍隊建設、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使新民主義義理論達到成熟。,第四階段(19451949年)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繼續(xù)發(fā)展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和毛澤東總結中國革命尤其是解放戰(zhàn)爭以來新的經驗,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思想。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系統(tǒng)論述了人民民義專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2、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是對兩次國共合作實踐中與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斗爭的經驗教訓的概括和總結;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是對堅持“工農武裝割據”,創(chuàng)建農村革命根據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