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10-11學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歷史試題.doc_第1頁
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10-11學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歷史試題.doc_第2頁
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10-11學年高二10月月考文科歷史試題.doc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廈門理工學院附屬中學2010年10月高二文科歷史月考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下列因素有關的是封建經(jīng)濟的產(chǎn)生私學的興盛各國紛爭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的劇烈變革ABCD2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對這一思想準確的理解是A認為民性本善,君權天授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C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D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4.孟子主張“君輕民貴”,董仲舒主張“君權神授”,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釋正確的是A孟子、黃宗羲都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B三種主張都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C三種主張都遭到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輕視D三種主張都反映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劇變5.在某中學進行的學生制作模型比賽中,有一位同學展示了右圖模型,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A觀測天象B指引方向C烹飪燒烤D察看風水6.下列文獻中把救國救民同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代表歷史發(fā)展方向的是來源:Ks5uABCD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7隸書是我國書法的五種主要字體之一,它源于殷商時期的甲古文和金文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體書寫了秦始皇廿六年詔銘變化最為豐富,最能表現(xiàn)書法寫意性常用于書寫古代官方文書,故又稱正書8.明清時期,以“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為特征的文人畫興盛。圖1是明清文人畫的代表作之一。這類作品所表現(xiàn)的是A個人的情感B真實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會9.說到人生追求,我們也許會吟誦,“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依次引用的文學形式是A楚辭、漢賦、唐詩B楚辭、唐詩、宋詞C宋詞、唐詩、楚辭D唐詩、宋詞、元曲10.有學者對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敘述:“(他)想把廉溪、康節(jié)、橫渠、二程種種意見都包容和會通,再加上通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釋,而且組織一大系統(tǒng)思想上還是沿襲二程?!闭垎栠@位古人是A董仲舒B朱熹C陸九淵D王陽明11.林則徐、魏源等人主張學習的西方“長技”,指的是A外國先進科學技術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D外國歷史地理知識12.魏源編著海國圖志,主要資料來源于A四洲志B瀛環(huán)志略C華事夷言D康輶紀行13.魏源在19世紀50年代寫到:“西方人講禮貌、正直、有知識,根本不應該稱之為夷”。四五十年代的許多著作把西方人稱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這些著作再版時都改作“洋”了。該變化反映了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變化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14.鴉片戰(zhàn)爭前后萌發(fā)的新思潮,其核心內(nèi)容和實質(zhì)是A“貴華夏,賤夷狄”,維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B“貴華夏,賤夷狄”,維護清朝統(tǒng)治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C向西方學習,發(fā)展本國資本主義D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15.19世紀90年代傳播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康有為B梁啟超C嚴復D姚瑩16.19世紀末的中國面臨瓜分豆剖的危機,應當如何自救?當時中國人對這一艱深的課題做出的最符合時代潮流的回答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7.在近代中國,維新派和革命派都為國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下關于兩個派別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A針鋒相對,勢不兩立B齊心協(xié)力,相得益彰C異曲同工,殊途同歸D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8.1917年,李大釗撰文指出:“孔子者,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也:憲法者,現(xiàn)代國民自由之證券也;專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當存于憲法。今以專制護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證券之憲法,則其憲法將為萌芽專制之憲法,非為孕育自由之憲法也?!崩畲筢撛诖藦娬{(diào)的是A批判封建皇權B反對尊孔復古C捍衛(wèi)臨時約法D倡導科學精神19.陳獨秀認為,“孔教與共和乃絕對勢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庇纱丝梢?,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采取的基本態(tài)度是A.徹底批判,全面否定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C.萬世圣論,不容置喙D.中西互補,古今交融20.康有為“尊孔”與陳獨秀“排孔”本質(zhì)上的相同點是A.否定舊思想,實現(xiàn)各自的政治主張B.否定守舊勢力的理論基礎C.發(fā)動群眾D.為實現(xiàn)各自主張?zhí)峁├碚撘罁?jù)21.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指出,“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的變動?!彼谶@里強調(diào)歷史研究要A與時代同行B有歷史觀引導C為現(xiàn)實服務D充分掌握史實22.下列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是蔡元培前期的指導思想是科學與民主動搖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既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zhuǎn)型運動A.B.C.D.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23.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后,中國第一個介紹十月革命的先進知識分子是A梁啟超B李大釗C孫中山D陳獨秀24.“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的主要含義不包括A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B把反清與建立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結(jié)合起來C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時代的要求D將反清與反帝結(jié)合起來25.孫中山認為,西方國家貧富不均,勞資矛盾尖銳“社會革命其將不遠”中國應該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A.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民主主義26.有四位同學對新三民主義進行評價,形成下列四種觀點,其中不正確的是A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B新三民主義推動了中國革命發(fā)展C新三民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性質(zhì)的綱領D新三民主義就是三大政策27.孫中山思想發(fā)生轉(zhuǎn)變,提出新三民主義的原因不包括A辛亥革命后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不斷失敗B認識到清政府本來面目,突出反對清王朝統(tǒng)治C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D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影響28.近代史上,頑固派“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指責主要針對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A魏源B李鴻章C康有為D孫中山29.毛澤東思想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具有時代特征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產(chǎn)物使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變具有科學性的特征A.BC.D.30.鄭燮的墨竹圖,寫修竹數(shù)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借物抒情,表現(xiàn)自我,追求神韻意趣是什么繪畫的特點:A.原始巖畫B.漢代帛畫C.中國文人畫D.民間繪畫31古代有一個佛偈故事:廟前佛幡隨風而動,方丈以此考問眾徒。甲徒曰:“風催幡動!”乙徒曰:“幡何動?分明是你心動!心動才有幡動!”。下面的思想與乙徒相近的是A萬物只有一個本原理B理在氣先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32孔子說:“仁者,愛人,愛有差等?!蹦诱f:“兼相愛、交相利”“愛無差等”。造成這種分歧的根源是A所處的時代不同B代表的階級立場不同C思想觀念不同D看問題的角度不同33明清之際形成的進步思想,最能從根本上體現(xiàn)時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B“嚴以治吏,寬以養(yǎng)民”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工商皆本”34京劇成為流行全國的最大劇種是在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5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對中西科技有過如下一番論述:“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fā)明,中國人都比我們早??墒怯幸粋€區(qū)別,在歐洲,有一種發(fā)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fā)展成為一種奇妙有用的東西,而在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tài),無聲無嗅。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毕铝杏嘘P這段話的認識比較合理的是A雨果否認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B雨果認為中國的社會狀態(tài)對科技發(fā)展起到了保護作用C雨果認為西方科學技術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國傳統(tǒng)科技沒有發(fā)展為近代科技的事實36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等重要文章,主要論證了()A.農(nóng)民問題和農(nóng)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社會各階級的革命態(tài)度B.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問題D.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37“自權利之禍于人心,破家族,削親權,亂男女,蔑尊卑長幼,盡棄吾中國數(shù)千年之禮俗教治,而從事于其所謂平等自由之說?!辈牧戏从沉说缹W先生對哪一歷史事件后社會變遷的不滿A鴉片戰(zhàn)爭B維新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38唐朝以來,商業(yè)日益發(fā)展,城市走向繁榮,市民階層壯大,與這些經(jīng)濟現(xiàn)象相適應,文化領域出現(xiàn)的成就是:小說的出現(xiàn)和繁榮黃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宋朝民間風俗畫的發(fā)展草書的形成和發(fā)展ABCD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39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礎。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對應的排列組合是A君子、俠客、隱士、英雄B英雄、俠客、隱士、君子C君子、俠客、英雄、隱士D英雄、隱士、俠客、君子40“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的這句詩描述了當時一位書法家的創(chuàng)作情景,這位書法家是A.王羲之B.張旭C.顏真卿D.柳公權廈門理工學院附屬中學2010年10月高二文科歷史月考試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41.(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李贄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黃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無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訓。顧炎武請回答:據(jù)材料歸納李贄、黃宗羲、顧炎武三位思想家對人性認識的共同點。(2分)結(jié)合時代背景,分析上述認識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4分)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指出上述認識給我國經(jīng)濟思想帶來的變化。(2分)42.(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汝之民為餓也,何不白于君,發(fā)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顯示)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笨鬃蛹艺Z觀思材料二康有為認為,要達到幸??鞓返拇笸溃仨毻菩小肮B(yǎng)”、“公教”、“公恤”的社會福利制度。婦女懷孕后入公立政府組建的“人本院”贍養(yǎng),實施胎教,嬰兒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嬰院”、“慈幼院”撫養(yǎng);兒童6歲入“小學院”,11歲入“中學院”,16歲入“大學院”,20歲畢業(yè)。經(jīng)過長達14年的義務教育培養(yǎng),使每一個年輕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專門的技術訓練;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傷致殘,可以進入社會舉辦的“醫(yī)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療;人到了晚年,則可進入社會舉辦的“養(yǎng)老院”、“恤貧院”,受到“公恤”。據(jù)康有為大同書整理材料三“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xié)力,共謀農(nóng)業(yè)之發(fā)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fā)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計劃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chǎn),山林川澤之息,礦產(chǎn)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經(jīng)營地方人民之事業(yè),及育幼、養(yǎng)老、濟貧、救災、醫(y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闭?924年孫中山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回答有關問題:實施救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評價孔子在救濟問題上的主要觀點。(4分)根據(jù)材料二,與孔子相比,康有為的社會福利主張有何特點?并指出其思想來源。(4分)根據(jù)材料三,指出孫中山的民生主張又有何發(fā)展?(4分)月考高考中學學習資料43.(8分)閱讀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指出:“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這種感覺,從鴉片戰(zhàn)爭后漸漸發(fā)動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所以開始在社會上運動。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敝袊霸谄魑锷细杏X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在“從器物上感覺不足”、“從制度上感覺不足”、“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的三類人當中,材料的作者應屬于哪一類?(1分)材料中所說的“在社會上運動”具體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其開始標志是什么?(2分)44(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在海國圖志敘中指出:“不善師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又說:“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張之洞發(fā)表勸學篇中說道:“中國之禍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內(nèi)”,宣傳“民權之說,無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期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