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研究報告_第1頁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研究報告_第2頁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研究報告_第3頁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研究報告_第4頁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示范園區(qū)可行性研究報告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示范園區(q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 目 名 稱: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示范園區(qū)項目 項目申請單位:盤縣響水鎮(zhèn)車田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項 目地 址:盤縣響水鎮(zhèn)車田村 項 目 負責人: 唐春雷 聯(lián) 系 電 話:申 報 時 間: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項目名稱 盤縣車田村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示范園區(qū)項目 項目建設單位(公章)盤縣響水鎮(zhèn)車田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項目建設負責人 唐春雷 職稱、職務 總經理 項目建設地點 盤縣響水鎮(zhèn)車田村二組和格勒村二組 項目建設性質 新建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負責人(公章) 李仲佰 資質證書編號 黔高200780162 (附:資質證書)可行性研究總負責人 李仲佰 職稱、職務 高級畜牧師 編寫人 李仲佰 職稱、職務 高級畜牧師 可行性研究編寫時間 二0一一年 十二月二十日 目錄第一章 總論- 7 -一、項目名稱- 7 -二、項目提出的背景及依據- 7 -1、項目提出的背景- 7 -2、項目編制的依據- 9 -三、 項目概況- 10 -1、項目地點- 10 -2、項目負責人- 11 -3、項目建設規(guī)模- 11 -4、項目建設期- 11 -5、項目建設性質- 11 -四、問題與建議- 11 -1、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12 -2、建議- 12 -第二章 市場預測及風險分析- 12 -一、市場現狀調查- 12 -二、產品供需預測- 13 -三、價格預測- 13 -四、競爭力分析- 13 -五、市場風險分析- 14 -六、防范風險對策- 14 -第三章 自然資源與社會條件評價- 14 -一、資源可利用量- 14 -二、資源品質情況- 15 -三、資源賦存情況- 15 -四、資源開發(fā)價值- 15 -五、自然資源分析- 16 -六、社會評價結論- 17 -第四章 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 18 -一、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的構成- 18 -二、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的比選- 18 -三、推薦的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 18 -第五章 場址選擇- 19 -一、場址現狀- 19 -二、場址方案比選- 19 -三、推薦的場址方案- 19 -第六章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19 -一、技術方案選擇- 19 -(一)、半夏種植技術方案- 20 -1、土地整理- 20 -2、繁殖方法- 20 -(1)球莖繁殖- 20 -(2)珠芽繁殖- 20 -3、田間管理- 21 -(1)及時追肥- 21 -(2)做好排灌和培土- 21 -(3)適時摘蕾- 22 -4、病蟲害防治- 22 -(1)球莖腐爛病- 22 -(2)縮葉病- 22 -(3)蚜蟲- 23 -(4)菜青蟲- 23 -5、采收加工- 23 -(二)、獨腳蓮種植技術方案- 24 -1、選地整地- 24 -2、種植方法- 24 -種子種植- 24 -直播- 25 -育苗移栽- 25 -根莖種植- 25 -3、田間管理- 26 -間苗補苗- 26 -中耕除草- 26 -遮蔭- 26 -培土- 27 -病蟲害防治- 27 -、綜合運用農業(yè)技術措施- 27 -、采用經濟有效的物理措施- 28 -、推廣生物防治技術- 29 -、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 31 -幾種病害的防治- 32 -施肥- 33 -水分控制- 33 -打花薹- 33 -4、采收處理- 34 -二、主要設備方案選擇- 34 -1、種苗培育主要設備- 34 -2、大田擴繁主要設備- 35 -3、產品加工主要設備- 35 -三、工程方案選擇- 35 -1、工程規(guī)劃設計- 35 -(1)平整土地- 36 -(2)水利灌溉工程- 36 -(3)輸電工程- 36 -(4)田間道路、倉庫、烤房、住房工程- 36 -2、土建工程內容- 37 -3、安裝工程建設內容- 37 -第七章 原材料燃料供應- 37 -一、主要原材料供應方案- 37 -1、主要原材料- 37 -2、原材料供應方案- 38 -(1)種苗- 38 -(2)肥料農藥- 38 -(3)農藥- 38 -二、燃料供應方案- 38 -1、主要燃料- 38 -2、燃料供應- 39 -第八章 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39 -一、總圖布置方案- 39 -1、規(guī)劃原則- 39 -2、總平面布局- 39 -二、場內外運輸方案- 40 -三、公用工程與輔助工程方案- 40 -1、給水排水系統(tǒng)- 40 -(1)、給水系統(tǒng)- 40 -(2)、排水系統(tǒng)- 41 -(3)、消防設計- 41 -2、供電系統(tǒng)- 42 -3、通信系統(tǒng)- 42 -4、園林綠化工程- 42 -第九章 節(jié)水節(jié)能措施- 42 -一、節(jié)能措施及指標分析- 42 -二、節(jié)水措施- 43 -第十章 環(huán)境影響評價- 44 -一、環(huán)境條件調查- 44 -二、影響環(huán)境因素分析- 44 -1、項目建設對環(huán)境的影響- 44 -(1)、噪聲振動污染- 44 -(2)、粉塵污染- 45 -(3)、廢水污染- 45 -(4)、建筑垃圾污染- 45 -2、項目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 45 -(1)、污水- 45 -(2)、固體廢棄物- 45 -(3)、噪聲- 45 -三、環(huán)境保護措施- 46 -1、項目建設期環(huán)境保護措施- 46 -(1)、嚴格執(zhí)行有關標準- 46 -(2)、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46 -2、項目運營期環(huán)境保護措施- 46 -(1)、嚴格執(zhí)行污水排放標準- 46 -(2)、及時處理各類垃圾- 47 -(3)、綠化、美化環(huán)境- 47 -第十一章 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消防- 47 -一、危險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47 -1、施工過程中危害因素分析- 47 -2、項目運營過程中危害因素- 47 -二、安全防范措施- 48 -1、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48 -2、項目運營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48 -三、衛(wèi)生保健措施- 48 -四、消防設施- 49 -第十二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50 -一、組織機構設置及其適應性分析- 50 -二、人力資源配置- 50 -三、員工培訓- 51 -第十三章 項目實施進度- 51 -一、建設工期- 51 -二、實施進度安排- 51 -1、項目前期準備工作- 51 -2、項目建設實施階段- 52 -3、竣工試投產階段- 52 -第十四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52 -一、建設投資估算- 52 -二、流動資金估算- 52 -三、投資估算表- 52 -四、融資組織形式- 53 -五、資本金籌措- 53 -第十五章 項目經濟效益分析與評價- 54 -一、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54 -二、銷售收入與成本費用估算- 54 -三、盈利能力分析- 55 -四、不確定性分析- 55 -五、財務評價結論- 55 -第十六章 項目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分析- 55 -一、社會效益- 55 -1、促進農村農業(yè)經營模式的轉變- 55 -2、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56 -3、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56 -4、增加就業(yè)機會,提高了就業(yè)人員素質- 56 -5、增加農民收入- 56 -二、生態(tài)效益- 56 -第十七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57 -一、項目研究結論- 57 -1、建設目標明確,符合國家農業(yè)產業(yè)政策- 57 -2、投資規(guī)模適宜,結構合理- 57 -3、建設方案合理- 57 -4、綜合效益顯著- 58 -5、管理系統(tǒng)健全- 58 -6、技術條件及市場供銷有保障- 58 -二、建議- 58 -1、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58 -2、加強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 59 -3、嚴格工程實施管理- 59 -4、建議國家和地方給予支持- 59 -第一章 總論一、項目名稱盤縣車田新型農業(yè)科技發(fā)展示范園二、項目提出的背景及依據1、項目提出的背景建立現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是農村經濟、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科技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以高投入、高產出、低資源消耗為主要特征的農業(yè),是以產業(yè)化經營和現代科技支撐的高效可持續(xù)的農業(yè)發(fā)展模式。建設農業(yè)科技園是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有效載體,是推動現代農業(yè)的重要方法,是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F代農業(yè)科技園集農業(yè)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展示與科技服務于一體,是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的加速器,也是為農民提供科技示范的綜合平臺?,F代農業(yè)科技園的建設對于農業(yè)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增強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推進我國農業(yè)現代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是建立21世紀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支持體系,適應經濟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實際意義。進入二十一世紀,盤縣農業(yè)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有了顯著改善,農業(yè)和農村經濟正在進入加快發(fā)展的重要機遇期。2010年,盤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加速發(fā)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工業(yè)強縣”,將響水鎮(zhèn)列為區(qū)域中心和重點城鎮(zhèn),大力推進工業(yè)集中區(qū)建設的戰(zhàn)略舉措,利用響水區(qū)位優(yōu)勢和交通優(yōu)勢,以響水為中心,建設響水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響水鎮(zhèn)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fā)展時機。響水鎮(zhèn)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是在盤縣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及產業(yè)結構調整轉型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建設響水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有利于提高響水鎮(zhèn)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優(yōu)勢特色農產品區(qū)域化布局、專業(yè)化生產、產業(yè)化經營;有利于合理利用農業(yè)資源,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市場競爭率;建設響水農業(yè)科技示范園,是發(fā)展響水鎮(zhèn)現代高效農業(y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響水鎮(zhèn)地處南昆鐵路旁,區(qū)內有盤南電廠、響水煤礦、小雨谷火車站。近年來,由于支持國家“一廠一礦”及威紅公路的建設,車田村大部分人口已無耕地可種。在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的形勢下,由于山高路遠、坡陡谷深等原因,當地土地利用水平極差。今年縣委縣政府把中藥材種植列為八大產業(yè)的其中一項,為了帶動我鎮(zhèn)的中藥材種植,為了實現產業(yè)結構調整的目標,在此大背景下發(fā)展本項目有很重要的帶頭作用。根據國家國土部門加強土地開發(fā)利用工作的意見,為了加快我村的經濟發(fā)展步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土地,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車田村委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對車田經濟發(fā)展出謀劃策。最后決定走集約化道路開發(fā)土地項目,機械化耕作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此項目實施必然給車田村大部分群眾帶來實惠,因此,車田村廣大群眾對本項目非常支持。2、項目編制的依據 本項目編制以下列文件為依據:(1)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關于創(chuàng)建國家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的意見(農業(yè)部農計發(fā)200933號);(3)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yè)發(fā)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4)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產業(yè)園區(qū)發(fā)展的意見(黔府發(fā)201017號);(5)貴州省特色農產品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6)貴州省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發(fā)展規(guī)劃;(7)盤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8)盤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2011年3月9日盤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三、 項目概況1、項目地點項目實施地點位于盤縣響水鎮(zhèn)車田村二組和格勒村二組。項目區(qū)水源豐富,道路交通等均十分便利,氣候溫和,土壤類型為高原黃土和風化土為主,土壤質地為黃砂壤土,空隙適中,土壤的導水性、通氣性、保水保肥性、導熱性等均為良好,并且沒有受到任何污染,非常適宜中藥材的生長。2、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唐春雷,系村委會主要領導之一。年輕有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很強的協(xié)調能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望,完全有能力組織領導本項目的實施。3、項目建設規(guī)模半夏種植區(qū):位于車田村二組,占地40畝,項目建成后年產商品半夏12噸(一般畝產鮮重600-750公斤)。獨腳蓮種植區(qū):位于格勒村二組,占地60畝,項目建成后年產商品獨腳蓮18噸。4、項目建設期一年。5、項目建設性質新建。四、問題與建議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實施,可使項目區(qū)土地規(guī)整連片,大幅提高農業(yè)基礎設施水平,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為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園區(qū)的建設,對我鎮(zhèn)的中藥材種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增加就業(yè)人數,改善當地的人居環(huán)境。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1、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是新建項目,初期存在一是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力量比較薄弱;二是水、電、路等基礎建設不完善;三是經濟實力需要進一步增強等問題。2、建議建議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給予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第二章 市場預測及風險分析一、市場現狀調查旱半夏和獨腳蓮是云貴高原的特有中藥材,民間已經有上百年采集、加工、利用的歷史。但是人工馴化、培育、種植近年來才開始。旱半夏是西藥的主要配方之一,銷售市場比較廣泛。盤縣將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藥材生產列入農村產業(yè)調整項目之一。旱半夏種植目前在珠東等鄉(xiāng)鎮(zhèn)試種已獲成功,但是規(guī)模不大,滿足不了市場需要。獨腳蓮主產在貴州、云南,是云南白藥的主要配方之一,市場也是供不應求,目前在盤縣人工種植尚處于起步階段。二、產品供需預測近年來,外地商家在盤縣境內大量收購,野生資源數量越來越少,供需矛盾日趨突出。隨著我國對中藥開發(fā)和加工越來越大,為了保護野生資源,發(fā)展人工栽培勢在必行。旱半夏、獨腳蓮以球莖入藥,按標準、規(guī)格采集,經過初加工處理,可運到貴陽,昆明等地的市場批發(fā)銷售。盤縣生產的旱半夏、獨腳蓮由于海拔高,生長期長,品質較好。實行人工種植,依然保持地方特色,完全是地道藥材,銷路比廣泛。當前,半夏可依托成熟的有銷售渠道的公司銷住國內外各大藥廠,獨腳蓮可直接根云南白藥廠簽約,實行定單生產,產多少銷多少,銷路不愁,價格有保障。三、價格預測隨著中藥材的廣泛應用及近幾年西方國家對中醫(yī)的認可,中藥市場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經市場調查和查閱相關資料,目前半夏市場價格為120元/公斤,獨腳蓮為360元/公斤,近期市場價格預測在百分之十以內波動。四、競爭力分析旱半夏、獨腳蓮是云貴高原特有中藥材,是云南白藥和多種西藥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市場需求比較旺盛。由于種植投資大,生長周期長,目前規(guī)?;?、規(guī)范化種植比較少,市場缺口比較大。該項目通過野生種苗的采集、馴化、培育、加工,然后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組織生產,形成標準化、規(guī)?;N植。采用訂單式收購等模式經營,迅速擴大公司生產規(guī)模和產品市場占有率,增強公司的競爭力。五、市場風險分析本項目產品銷售環(huán)節(jié)目前不存在風險,但是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存在風險,主要以腐爛病為主。因此,針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必須制定并運用嚴格的病害防治操縱技術規(guī)程。六、防范風險對策對惡性的干旱天氣,采用非常實用的滴灌技術可以有效防范,對價格因素的影響,由于種植的半夏和獨腳蓮都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果價格不好可繼續(xù)種植選擇合適的價格銷售。第三章 自然資源與社會條件評價一、資源可利用量我縣氣候溫和,很適宜各類中藥材的生長,俗話說黔地無雜草,草草可入藥。野生的旱半夏和獨腳蓮在我縣分布廣泛,荒山野嶺、田邊地角山隨處可見,雖然個體分布比較散,但是種群數量比較大,資源可利用量比較大。為保護優(yōu)質野生中藥材資源,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藥材基地,本項目采用采集、培育、馴化野生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種群擴繁,不僅可以迅速提供大量的原材料,而且可以保證質量的同一性和優(yōu)良。二、資源品質情況云貴高原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特點,造就了本地野生旱半夏和獨腳蓮具有獨特的植物學特點,形成了品質好、藥用價值高的特性。是外地藥商年年到我地爭搶收購,價格年年攀升的主要原因。三、資源賦存情況 旱半夏和獨腳蓮廣泛分布在我縣的荒山野嶺、田邊地角,種群數量比較大,野生資源賦存量大。四、資源開發(fā)價值1、獨腳蓮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葉58片輪生于莖頂,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7cm,寬2.55cm?;ü那o頂抽出,通常比葉長,頂生一花,寬11.5mm,長為萼片的1/3至近等長;雄蕊810,花藥長1.22cm。蒴果球形?;ㄆ?7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下蔭處或溝邊的草叢陰濕處。具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功效。主治癰腫瘡毒,咽腫喉痹,乳癰,蛇蟲咬傷,跌打傷痛,肝熱抽搐等功效,是云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之一。2、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幼苗常為單葉,卵形漿果,花期5-7月,果期8-9月。具有炒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癡散結等功效,是多種西藥的原材料。旱半夏和獨腳蓮在我縣分布廣,品質好,藥用價值高,種群數量大,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但是個體分布比較分散,給直接利用野生中藥材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園區(qū)的建設和野生中藥材的采集、培育、擴繁,能有效的保護我縣兩大特色中藥材,創(chuàng)我縣優(yōu)質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有效提高資源開發(fā)利用價值。五、自然資源分析1、本項目區(qū)土壤類型為高原黃土和風化土為主,土壤質地為黃砂壤土,空隙適中,土壤的導水性、通氣性、保水保肥性、導熱性等均為良好,并且沒有受到任何污染。2、本項目區(qū)屬高山高海拔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降雨量1460MM,無霜期271天,該點不屬明顯冰雹帶,土壤PH值在6.5-7.2之間,開發(fā)后土層厚度可達25-35厘米,可利用土地坡度均在25以下,經有關數據論證符合機械化耕作的條件,小水窖的建成,能滿足農業(yè)和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土壤化驗等均符合中藥材種植的需要,氣候適宜,比較適合半夏,獨腳蓮的生長。3、 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本項目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具備生產優(yōu)質中藥材的生產條件。4、 基礎設施條件:本項目區(qū)外圍交通便利,農業(yè)生產的電力、道路等均有保障。六、社會評價結論1、群眾基礎條件:本項目是一項惠民利民工程,園區(qū)的示范可帶動周邊村鎮(zhèn)中藥材的種植,車田村群眾非常支持,積極參與。鎮(zhèn)黨委政府及村委十分重視。2、通過園區(qū)的建設對我鎮(zhèn)的中藥材種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增加就業(yè)人數,改善當地的人居環(huán)境。3、通過園區(qū)的建設,增強了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有效利用機械化耕作,村整體經濟得到提高。4、 增加就業(yè),安置部分閑置勞動力,對本鎮(zhèn)的社會穩(wěn)定起到十分積極地作用。第四章 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一、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的構成本項目計劃建設用地總規(guī)模100畝。其中在響水鎮(zhèn)車田村二組種植半夏40畝、格勒村一組種植獨腳蓮60畝。項目建成后年可以生產商品半夏12噸、獨腳蓮18噸。二、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的比選本項目計劃建設用地總規(guī)模100畝。其中種植半夏40畝、獨腳蓮60畝。如果總規(guī)模增加到200畝,由于野生中藥材在自然條件下分布比較散,采集成本高,種植周期長,增加了人工種植成本。無論是企業(yè)還是農戶,生產的風險都比較高,容易傷害企業(yè)或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果本項目種植規(guī)模按照50畝建設,雖然可以降低采集成本,縮短種植周期,但是比較效益低,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三、推薦的建設規(guī)模與產品方案鑒于當前的技術條件和生產水平,推薦按照總規(guī)模100畝,其中種植半夏40畝、獨腳蓮60畝組織生產。項目建成后年可以生產商品半夏12噸、獨腳蓮18噸。第五章 場址選擇一、場址現狀建設用地選擇在交通便利,水源豐富,氣候特別適合半夏、獨腳蓮種植的地方。項目一園區(qū)總面積40畝,有坡地15畝,坡度25度左右,整塊平地25畝,其中一塊10畝、一塊15畝;二園區(qū)60畝,主要由不規(guī)范小塊坡地組成,坡度15度左右。二、場址方案比選按照“交通便利、水源豐富、土地平緩、氣候適宜”的基本原則選擇生產用地。分別考察了響水鎮(zhèn)5個村。最后認為車田村二組、格勒村一組均滿足上述場地選擇的基本要求,是半夏、獨腳蓮種植的理想之地。三、推薦的場址方案 響水鎮(zhèn)車田村二組、格勒村一組均滿足上述場地選擇的基本要求,是半夏、獨腳蓮種植的理想之地。第六章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一、技術方案選擇本項目技術路線采用“野生中藥材樣品采集-種植馴化-選育-擴繁-應用”。其中,影響該項目成敗的關鍵是種植技術。因此建設準備期,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種植馴化、開展選育工作、培訓技術人員,項目建成后,聘請農業(yè)技專業(yè)技術員做平時技術指導,按照相關技術規(guī)范做好日常田間管理,才能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本項目采用的建設方案如下。(一)、半夏種植技術方案1、土地整理 半夏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種植地宜選擇高海拔、疏松、肥沃、濕潤、日照不強的山間緩坡地域小平地。土地經多次翻耕打碎, 每畝施農家肥 3000-4000公斤作基肥,起畦高20厘米、寬100-120厘米。由于半夏屬耐陰性植物,可在果園和高桿作物下進行間作。2、繁殖方法(1)球莖繁殖在11-12月選擇無病蟲害、不受傷、直徑1.2-1.3厘米的球莖作種用,放通風處晾1-2天后,在室內陰涼處貯藏,或當年采挖當年種植。(2)珠芽繁殖在夏秋間,當老葉將要枯萎時,將葉柄上長出的珠芽采集后種植。 半夏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前將球莖大小分級,分別下種,以便管理。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溝深5厘米左右),再按株距1.5厘米把 球莖或珠芽均勻播于溝內,覆土平畦面,上覆蓋一層稻草或無籽雜草,并用水淋透畦面。一般每畝播放球莖100-120公斤或珠芽50-60公斤。3、田間管理(1)及時追肥半夏 是一種喜肥植物,出苗后即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2000公斤,以后看苗再進行多次追肥。小滿以后,當第一批珠芽長出許多新植株時,田塊內植株密度增大,而且球莖生長迅速,需要水肥較多,此外要重施糞肥、餅肥和尿素,每畝施放腐熟廄肥、草皮灰混合肥 4000-5000公斤,同時加放花生麩50公斤(經粉碎堆漚過),撒施于畦面上。施肥后即進行培土,防止肥料流失。(2)做好排灌和培土高溫和土壤干燥,往往會引起植株枯黃,甚至倒苗,直接影響塊莖生長。因此,在半夏的整個生長發(fā)育期內,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植株和塊根生長;雨季要抓好排水工作,防止球莖腐爛。 每年6月以后,成熟的種子和珠芽陸續(xù)落地,宜在芒種(6月上旬)至小暑(7月上旬)進行兩次培土,以利珠芽人土生長,長成新的粗壯植株。培土從畦邊取土打碎,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5厘米,再用手將土撥平,以防積水。(3)適時摘蕾為了促進球莖生長,減少營養(yǎng)物質消耗,當植株抽苔時,要分期分批把長出的花苞摘除。此外,半夏繁殖力強,珠芽落地后,生長極快,不易清除。因此,佛焰苞長出時必須把它摘除,使球莖積累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從而提高半夏產量。4、病蟲害防治 (1)球莖腐爛病一般在雨季和低洼漬水處發(fā)生。發(fā)病后,球莖腐爛,地上莖葉枯萎。防治方法:要注意排水,在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的石灰水澆灌病株病穴,或在病穴處撒施石灰粉,防止此病蔓延。(2)縮葉病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多在夏季發(fā)生,發(fā)病后小葉皺縮扭曲,植株變矮、畸形。防治方法:一是徹底消滅傳播病源的蚜蟲;二是選用無病植株留種(3)蚜蟲其成蟲和幼蟲吮吸嫩葉嫩芽的汁液,使葉片變黃,植株生長受阻。防治方法:一是在蚜蟲發(fā)生期,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釋液噴灑;二是用滅蚜松(滅蚜靈) 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4)菜青蟲其幼蟲咬食葉片,造成孔洞和缺口,嚴重時,整片葉被吃光。可在發(fā)生期用90敵百蟲1500倍稀釋液或敵敵畏1000倍稀釋液噴殺。5、采收加工 用塊莖種植的當年9月下旬至11月收獲。相對低海拔地區(qū)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進行,相對高海拔地區(qū)在10月至11月,過遲采收不易脫皮。當植株地上葉片枯黃后,選擇晴天用小四齒鐵耙,順著畦面淺翻細翻,將橫徑10毫米以上的球莖揀起,作加工人藥用。小于10毫米的球莖則留在地里繼續(xù)培育,待來年長大后再收獲。土層疏松的地塊,可把生長球莖的土層鏟入篩內,把球莖篩出。 將采收回的半夏球莖堆放在室內 10-15天,厚40-50厘米,待其發(fā)酵后 (外皮稍為腐爛易脫時即成,但不宜堆得過久,以免球莖腐爛)放人竹筐內,置流水處,穿上草鞋或長筒膠鞋,在竹筐內不斷踩踏,以脫去球莖外層粗皮,然后沖洗雜質,晾干表面水分后,再放人硫磺柜(爐)內熏磺至透心,取出在太陽下曬干。若遇上陰雨天,繼續(xù)放人柜(爐)熏磺,待晴天再曬。商品以足干、成個、粉足結實、去凈皮、外表淡黃色、肉潔白、橫徑10毫米以上者為優(yōu)質品。(二)、獨腳蓮種植技術方案1、選地整地獨腳蓮對大氣候和土壤類別的要求不嚴,但力求有生長發(fā)育的特殊小氣候,選地最為重要。選擇日照較短的背蔭緩坡地或平地和質地疏松,保水性、透水性都比較強的夜潮地、灰泡土、腐殖土地種植最為理想。獨腳蓮根系不深,整地后,理成120150厘米寬的墑,每畝施農家肥或森林腐殖質30005000千克,然后撈溝蓋肥,翻鋤l遍,使耕作層肥土均勻,整平整細待種。 2、種植方法獨腳蓮以種子種植為主,亦可用根莖種植。 種子種植 最好采用直播,但為了節(jié)省種子和密植高產,可采用種子育苗移栽。直播于5月中、下旬透雨后,在整好的墑面上以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打35厘米深的小淺塘,130厘米的窄墑打4行,150厘米的寬墑打5行。播種前將種子冷浸24小時后,拌草木灰播種,每塘下種23粒,播后覆蓋細糞、細土各半的肥土23厘米,土干應及時澆水,710天萌發(fā)出苗。育苗移栽這是節(jié)省種子和爭取節(jié)令的重要措施。于4月上旬在有水源的旱地或菜園地中選擇苗床。翻挖土地前最好用4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10克拌細土撒施,進行土壤消毒,然后反復翻挖表土層,把墑面整平整細后,在墑面上按15厘米的行距開5厘米左右深的播種溝,在溝中按株距5厘米播種,然后覆土3厘米,蓋細糞2厘米,澆透水并覆蓋地膜,57天可出苗。育苗1月后,按直播規(guī)格把小苗移栽大田。 根莖種植秋、冬季采挖健壯、無病蟲害根莖置于陰涼干燥處砂貯,于翌年4月上、中旬取出,按有萌發(fā)能力的芽殘莖、芽痕特征,切成小段,每段保證帶1個芽痕,切好后適當晾干并拌草木灰,像播種一樣條栽于苗床,并蓋薄膜,1520天生根長芽后,于5月中下旬,按直播規(guī)格移栽大田。 3、田間管理 間苗補苗 5月中、下旬對直播地進行間苗,同時查塘補缺。間苗前要先澆水,用木棍撬取苗,補苗時澆定根水,充分利用小苗,保證全苗和足夠的密度。 中耕除草 獨腳蓮要求土壤疏松。地上部分長勢較弱,要特別注意松土除草。苗齊或移植后,應及時除草松土,做到勤鋤、淺鋤,避免傷根,影響生長。平時畦面蓋草保濕,5月下旬到6月上旬,暴雨多,土壤易板結,要及時排水、防澇,要勤中耕,淺松土,隨時注意清除雜草。 遮蔭 獨腳蓮喜蔭蔽、怕強光,全生育期均以透光度40%50%為好。因此出苗、移栽后,就要采取遮蔭措施。在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采用遮陽網;沒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插樹枝遮蔭的辦法,還可視行間套種玉米等高稈作物遮蔭,但要注意密度和間、套種方式。 培土 獨腳蓮通常有上面開花、下面塊莖就膨大的生長規(guī)律,一般6月中、下旬到8月膨長最快。必須在6月上旬重施追肥,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加普鈣2030千克,追于根部后結合清溝大培土,培上的土必須松散,保持墑面、溝底無積水。 病蟲害防治 獨腳蓮尚未發(fā)現蟲害,這與其有輕度毒性有關。但遇到低溫多雨或高溫高濕天氣,則較易發(fā)病,須及早防治。 、綜合運用農業(yè)技術措施、選育優(yōu)良種苗品種:選用抗逆性強、抗耐病蟲危害、高產優(yōu)質的優(yōu)良種苗品種,是防治種苗病蟲危害,奪取種苗優(yōu)質高產的有效途徑。、實行倒茬輪作:倒茬輪作都是減輕病蟲害發(fā)生,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奪取高產的主要途徑。在倒茬輪作中,同一種種苗在同地塊上連續(xù)生產不應超過兩茬。換茬時,不要再種同一個品種的種苗。、深耕細作:能促進種苗根系發(fā)育,增強吸肥能力,使其生長健壯,同時也可直接殺滅害蟲。、合理施肥 :生產實踐證明,合理施肥,生長健壯,地塊發(fā)病少,反之則發(fā)病重。增施磷鉀肥,特別是鉀肥可以增強種苗抗病性。施肥不當,偏施氮肥也會加重病蟲危害。使用未腐熟的廄肥或堆肥,病菌和蟲卵尚存活,使病蟲害加重,應施用高溫堆肥及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采用種苗栽培新技術: 推廣種苗的壟作和高畦栽培,不僅可有效調節(jié)土壤的溫度、濕度,而且有利于改善光照、通風和排水條件。在定植種苗時,應采用地膜覆蓋。膜下推廣暗灌、滴灌、滲灌,露田推廣噴灌,嚴禁大水漫灌。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用水,而且還可降低田的濕度,減少病害發(fā)生。對于種苗棚室內溫濕度的調節(jié),要實行放項風,不要放地風。要保持覆膜的清潔,以利于透光。施藥時,要用粉塵和煙劑代替噴霧,以降低溫度,對于越夏生產的種苗,應采用遮陽網、遮陽棚,以減少光照強度。打開通風透光的通路,促進植株生長,并降低病蟲危害。、及時清理田園:種苗收獲后和種植前,都要及時清理田園,將植株殘體爛葉、雜草以及各種廢棄物清理干凈。在種苗生育期間,也要及時清理田園,將病株、病葉及時清出田園予以燒毀或深埋,可更好地減輕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采用經濟有效的物理措施、人工捕殺:對于活動性不強,危害集中或有假死性的害蟲可以實行人工捕殺。如金龜子、銀紋夜蛾幼蟲、象鼻蟲等,利用假死性將害蟲振落進行撲殺。、誘殺-燈光誘殺:對有趨光性的鱗翅目及某些地下害蟲等,利用誘蛾燈或黑光燈誘殺。-毒餌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化性誘殺,如用炒香的麥麩拌藥誘殺螻蛄,糖醋酒液誘殺小地老虎。-潛所誘殺:用人工做成適合害蟲潛伏或越冬越夏的場所,以誘殺害蟲。如在棉鈴蟲活動期,田間設置楊樹枝把誘殺。-黃板誘殺:用30em40CM的紙板上涂橙黃色或貼橙黃紙,外包塑料薄膜,在薄膜外涂上廢機油誘殺成蟲。-隔離保護:根據有遷移危害習性的害蟲,應在地塊四周挖溝(或利用排水溝),溝內撒藥,以殺死遷移的大量害蟲。木本中藥材的樹干上刷涂白劑,可保護樹木免受凍害,并防止害蟲在樹干上越冬產卵及病菌侵染樹干。、推廣生物防治技術、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利用捕食性益蟲防治害蟲 如螳螂、步行蟲、某些瓢蟲等。目前在生產上應用較多是瓢蟲。-利于寄生性益蟲防治害蟲 如寄生蜂和寄生蠅,應用較多的是通過人工繁殖赤眼卵蜂,釋放在田間可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利于有益動物防治害蟲 如蛙類、益鳥、魚類等。蛙的食料中害蟲占70一90以上,消滅害蟲能力很強。斑啄木鳥防治越冬吉丁蟲幼蟲效果達97-987,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達99。對于這些有益動物應加以保護和繁殖。-利用天敵微生物防治害蟲 包括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天敵微生物來防治害蟲。細菌目前應用較多的是蘇蕓金桿菌類,如殺螟桿菌、青蟲菌、蘇蕓金桿菌等,是能產生晶體毒素的芽孢桿菌,它們被害蟲吃了以后,使害蟲中毒患敗血病,一般2-3d后死亡。寄生于昆蟲的真菌如白僵菌,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白僵菌孢子萌發(fā),并在蟲體內不斷生長繁殖,最后使蟲體僵硬死亡。寄生于昆蟲的病毒有核多角體病毒和細胞質多角體病毒等類來防治害蟲。、施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用后無污染、無殘留,是一種無公害農藥。目前用于種苗的生物農藥主要有BT乳劑、農抗120、農用鏈霉素等,如每公頃用15001800gBT乳劑加水750kg噴霧,可有效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用2農抗120水劑150-200倍液,可防治白粉病、葉斑病等。用72的農用鏈霉素3000-4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軟腐病、細菌性角斑病等。、施用無污染的植物性農藥植物農藥原料來源廣,制作簡單,不僅防病殺蟲效果好,且無副作用。如用鮮苦楝樹葉15kg,過濾后去渣,每kg汁液加水40kg噴霧,可防治菜青蟲、菜螟蟲。用臭椿葉1份加水3份,浸泡1-2d,將水浸液過濾后噴灑,可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學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 高毒以上農藥如甲拌磷、蘇化203、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殺螟威、呋喃丹、涕滅威、久效磷、磷胺、異丙磷、三硫磷、甲胺磷、氟乙酰胺、氧化樂果、滅多威等,禁止在種苗生產中使用。滴滴涕、六六六雖為中毒,但為高殘留農藥,國家早已禁止生產和使用。三氯殺螨醇雖為低毒,但它的原料為滴滴涕,三氯殺螨醇中含有大量滴滴涕,也禁止使用。殺蟲脒、除草醚等農藥雖毒性不高,但對人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國家也禁止使用。生產無公害種苗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嚴格按照農藥使用間隔期安全使用絕大多數農藥品種都有間隔使用期限,要嚴格按照說明使用。對種苗生產上允許限量使用的農藥,要限量使用。、改進施藥技術,合理使用農藥根據病蟲害種類、危害方式以及發(fā)生特點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有針對性的適期施藥,嚴格控制施藥面積、次數和濃度。要根據當地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制定化學防治綜合方案,做到多種病蟲害能兼治的不要專治,能挑治的不普治,防治一次有效的不要多次治,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幾種病害的防治-立枯?。涸摬橛酌缙诓『?,45月低溫多雨時發(fā)病嚴重,發(fā)病初期,幼苗莖基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病斑,并向基部周圍擴展,致使幼苗枯萎,嚴重時成片枯死倒苗。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進行土壤消毒,發(fā)病后拔除病苗,苗床用藥消毒,并噴代森鋅藥液。-菌核?。涸摬∥:乐兀磕?月份雨多高濕時發(fā)病,危害基部,先出現軟腐狀,后可見病部出現白色絲狀物,之后病部周圍出現黑褐色顆粒的病原菌菌核,最后全株枯死倒伏。 防治方法: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拔除病株,在發(fā)病中心撒施石灰;用農藥托布津或紋枯利連噴23次,嚴重時用百菌清噴霧。 -黑斑病。病害從葉尖或葉基開始,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有時病害蔓延至花軸,形成葉枯和莖枯。防治措施:注意排水排濕,降低空氣濕度,減輕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噴灑5%菌毒清水劑或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莖腐病。此病多在苗床期發(fā)生,高溫多雨大田期危害更為嚴重。首先在莖基部產生黃褐色病斑,病斑擴大后,葉尖失水下垂,嚴重時莖基濕腐倒苗。防治措施: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移栽前苗床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作為“送嫁藥”;間除病苗;大田發(fā)病初期用9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灌塘,每隔10天1次,連灌23次。 -金龜子。以成蟲危害葉片,以幼蟲(白土蠶)咬食根莖,影響獨腳蓮生長。防治措施:晚間火把誘殺成蟲,用鮮菜葉噴敵百蟲放于墑面誘殺幼蟲。 施肥人工栽培獨腳蓮,所用基肥占總肥量的7080%必須在移植前施入土中,后期的追肥量只能占總肥量的20%左右,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人糞水1次,不用或少用化肥,禁用化學氮肥。水分控制獨腳蓮喜陰濕環(huán)境,畦面及土層要保持濕潤,遇旱季要及時澆水,平時間隔噴水,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田間積水,誘發(fā)病害。 打花薹為減少養(yǎng)分消耗,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地下塊莖生長,在56月份出現花薹時,除留種外,應及時剪除全部花薹,以提高產量。4、采收處理 一般情況下,以獨腳蓮種子栽培的5年收獲塊莖入藥,塊莖種植的3年后采收塊莖人藥。秋季倒苗前后,即1112月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收獲。獨腳蓮塊莖大多生長在表土層,容易采挖,但要注意保持塊莖完整。先割除莖葉,然后用鋤頭從側面開挖,挖出塊莖,抖落泥土,清水刷洗干凈后,切下有芽苞的塊莖作種用,其余部分洗凈泥土,除去須根,切片曬干或烘干入藥。趁鮮切片,片厚23毫米,曬干即可。陰天可用30左右微火烘干。 二、主要設備方案選擇本項目主要包含野生中藥材種苗培育(含野生品種馴化、田間試驗)、大田擴繁、產品加工等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其中第一個個環(huán)節(jié)在小范圍的實驗室和田間進行,中間環(huán)節(jié)在大范圍的田間進行,最后一個在加工廠進行,因此涉及的機械設備種類比較多。1、種苗培育主要設備該環(huán)節(jié)主要設備有土壤理化性質分析設備;植物理化性質分析設備;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盤;天平;空氣溫濕度控制器等設備。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委托有關科研院所具體實施,選育出合適的種苗后再由本項目實施單位組織擴大生產,這樣可以減少投資,降低投資風險。2、大田擴繁主要設備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土地耕翻機械;農藥、肥料撒布設備;給排水設備;運輸車輛。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設備應當通過農機部門購置,爭取國家農機補貼。規(guī)模化、標準化生產應當成立專業(yè)農機服務隊伍,進行社會化經營,提高農業(yè)機械的利用率,參與社會化分工,增加農業(yè)機械經營收入。3、產品加工主要設備該環(huán)節(jié)主要設備有產品清洗、烘干、分級、包裝、儲存等設施設備。同時還包含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備。三、工程方案選擇1、工程規(guī)劃設計該項目包含土建工程和安裝工程兩部分。施工前必須進行規(guī)劃設計。主要思路如下。(1)平整土地本項目區(qū)位于車田村二組,格勒村一組,園區(qū)內地勢較陡,小塊地多,必須先對土地進行平整、連片。根據機耕路的規(guī)劃劃分幾個片區(qū),目的是便于機械化耕作。經初步預算,需開土方1萬余方,修建圍墻600米。(2)水利灌溉工程為滿足生產生活用水的需要。共需建小水窖2個(50m),管道2000米,配備抽水設備,實施末端軟管連接灌溉,主管直徑40,長200米,支管直徑25,長1800米,總閥門2處,分閥門20處,潛水泵2臺,井房2處。(3)輸電工程項目區(qū)高壓電就近架設引入,設計1萬伏高壓線0.5公里,380伏低壓線0.5公里。(4)田間道路、倉庫、烤房、住房工程園區(qū)可連接通村通組公路,田間利用改良土壤開挖的石頭鋪設路面,預計路面寬為3米,總長0.5公里,烤房1個,50噸小型倉庫1個,住房150,曬壩300平米。2、土建工程內容包含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生產生活用房等內容。施工前,進行田間道路、灌溉設施等綜合規(guī)劃布局,全面提高土地質量,有效利用土地。施工時,嚴格按照規(guī)模布局,采取自行組織實施的辦法完成。計劃經過前期土地平整、土壤改造改良與灌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后,一園區(qū)全部用來種植生長周期短的半夏,二園區(qū)用于種植生長周期較長的獨腳蓮。3、安裝工程建設內容根據項目需要,安裝工程包含水、電、通信、消防、各種生產生活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內容。該內容采取招投標的辦法,讓有資質的單位完成,確保各種設備安全運行。第七章 原材料燃料供應一、主要原材料供應方案1、主要原材料該項目的主要原材料是半夏和獨角蓮種苗、肥料、農藥等。2、原材料供應方案(1)種苗采集當地野生種源,通過對野生種的馴化培,達到大面積種植的種苗要求后,再進行擴繁。也可以向相關生產企業(yè)購買合格的種苗。但是注意植物檢疫,嚴防病蟲害帶入。(2)肥料農藥主要使用農家肥。從附近畜牧生產場采購。(3)農藥堅持不使用或者盡量少使用農藥的原則。確實需要,必須使用國家規(guī)定的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并從當地農資供應部門采購。使用時嚴格按照國家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標準執(zhí)行。二、燃料供應方案1、主要燃料生活生產用燃料主要是煤炭、煤氣、沼氣、太陽能等。2、燃料供應安裝太陽能,解決生產、生活熱水供水問題。建設沼氣池,解決烤房照明、烘烤問題。盡量減少煤炭、煤氣的使用量。第八章 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一、總圖布置方案1、規(guī)劃原則(1)、功能分區(qū)布局的原則。根據生產流程和技術工藝的需要,結合現有地形地貌的實際,將現有土地進行整理,并劃分為生產加工區(qū)、辦公生活服務區(qū)、廢棄物處理區(qū)。辦公生活服務區(qū)位于全園區(qū)主入口處;生產加工區(qū)緊鄰辦公生活服務區(qū),但是他們之間用綠化帶隔離;廢棄物處理區(qū)位于全園區(qū)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各個區(qū)即相互聯(lián)系,又各自獨立,各區(qū)之間用道路及綠化隔離帶分開。(2)、各區(qū)留有發(fā)展余地的原則。該項目既可以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組織生產,也可以公司租用土地實施。因此,各區(qū)應當留有發(fā)展余地。2、總平面布局根據規(guī)劃原則進行總平面布局。辦公生活服務區(qū)位于全園區(qū)主入口處;生產加工區(qū)緊鄰辦公生活服務區(qū),但是他們之間用綠化帶隔離;廢棄物處理區(qū)位于全園區(qū)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各個區(qū)即相互聯(lián)系,又各自獨立,各區(qū)之間用道路及綠化隔離帶分開。核心區(qū)域圍墻隨地形修建。二、場內外運輸方案項目區(qū)場外運輸依托國道運輸網,場內運輸依靠場內路網。其中入園區(qū)公路50米,機耕路500米。場外運入的物資主要是種苗、肥料等物品。運出的物資主要是商品中藥材半夏和獨角蓮。商品中藥材由農業(yè)園區(qū)的冷藏車運輸完成,其他均依托機耕道路,用人工配合拖拉機運輸。主要貨物運進量:種苗200萬株、肥料(農家肥)50萬公斤。主要貨物運出量:商品中藥材半夏1.2萬公斤、獨角蓮1.8萬公斤。三、公用工程與輔助工程方案公用工程與輔助工程主要有給排水(含消防)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通訊系統(tǒng)、園林綠化等工程。1、給水排水系統(tǒng)(1)、給水系統(tǒng)、水源。園區(qū)生產、生活、消防用水均從附近山澗泉水用供水管網引入。引水點到核心區(qū)距離約1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