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此文檔收集于網(wǎng)絡(luò),僅供學(xué)習(xí)與交流,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xí) 一、文言文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diào)寶雞尉,知柏鄉(xiāng)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zhuǎn)運使黃浞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日:“君真能吏也?!甭手T使者合薦之。 西將高永年死于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卑肝瓷?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zhí)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币蝗?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shù),雖古賢相何以加?!钡垲h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于肆,皆疑法當變。”蒙曰: “吾府之積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泵獤|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1.下列對文中畫框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白贖B.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C.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白贖D.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白贖2.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稟報工作,轉(zhuǎn)運使黃浞大怒,想借審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卻發(fā)現(xiàn)無可指責(zé),最后以禮相待。B.侯蒙善于勸諫,解救大臣?;实叟珊蠲傻角刂萑ヘ?zé)罰五路將帥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勸皇帝不要白殘肢體,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評鑒,結(jié)怨蔡京?;实劢泻蠲稍u鑒蔡京,侯蒙認為蔡京心術(shù)不正,要不然也是賢相。蔡京聞知后,心里記恨并報復(fù)了侯蒙。D.侯蒙忠于國事,為君分憂。侯蒙認識到大面值的錢幣流通有弊病,建議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場恐慌,所以斥責(zé)府庫主管并安撫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正德時,歷吏、兵二科給事中,乞假去。世宗踐阼,起故官。 嘉靖元年,主事霍韜言,科道官褻服受詔,大不敬。磐偕同官論韜先以議禮得罪名教,恐言官發(fā)其奸,故摭拾細事,意在傾排。帝置不問。中官張欽家人李賢者,帝許任為錦衣指揮。磐極言不可,不聽。錦衣千戶張儀以附中官張銳黜革,御史楊百之忽為訟冤,言:“儀當宸濠逆謀時,首倡大義,勸銳卻其饋遺。今銳以是免死,儀功不錄,無以示報?!迸褪柩?“百之奸邪,陽為儀游說,而陰與銳交關(guān),為銳再起?!卑僦榈?乃誣磐因請屬不行,挾私行謗。吏部尚書喬宇等議黜百之,刑部謂情狀未明,宜俱逮治。帝兩宥之,奪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帝頻興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為左右所盅,命番僧鎖南綽吉出入豹房,內(nèi)官劉允迎佛西域。十數(shù)年間糜費日甚,流謗道路。自劉允放而鎖南囚供奉減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此豈陛下本意?實太監(jiān)崔文等為之。文鐘鼓廝役,夤緣冒遷,既經(jīng)降革,乃營求還職。導(dǎo)陛下至此,使貽譏天下后世,文可斬也?!笔枞?報聞。 錦衣革職旗校王邦奇屢乞復(fù)職,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盜也,或以一人而牽十余人,或以一家而連數(shù)十家,鍛煉獄詞,付之司寇,謂之鑄銅板。其緝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詭異之書,或購奸僧潛行誘愚民彌勒之教,然后從而掩之,無有解脫,謂之種妖言。數(shù)十年內(nèi),死者填獄,生者冤號。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領(lǐng),亦已幸矣,尚敢肆然無忌,屢瀆天聽,何為者哉?且陛下收已渙之人心,奠將危之國脈,實在登極一詔。若使此輩攘臂,一朝壞之,則奸人環(huán)立蜂起,堤防潰決。宜嚴究治,絕禍源?!钡鄄荒軓?。其后邦奇卒為大厲,如磐言。 歷兵科都給事中。以率眾伏闕再受杖,除名為民。卒于家。(選自明史安磐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劉允放/而鎖南囚/供奉減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此豈陛下本意/B.自劉允放/而鎖南囚/供奉減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此豈陛下本意/C.自劉允放/而鎖南囚/供奉減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此豈陛下本意/D.自劉允放/而鎖南囚/供奉減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此豈陛下本意/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踐祚,踐,履也。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祚階。祚階上為主位,因稱即位行事為“踐祚”。B.吏部、刑部皆為古代官署。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刑部通常主管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各部主官為“尚書”。C.錦衣,明代官署錦衣衛(wèi)的省稱,錦衣衛(wèi),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明洪武十五年設(shè)置。D.闕常指古代在宮廷大門之外修建的兩個對稱的臺子,被視作帝王宮廷的代表。伏闕意為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安磐忠于職守,直言敢諫。步入官場后,他積極指出皇上過失、斥退奸佞小人。他的意見,皇上有時聽取,有時卻置若罔聞。最終他被革職為民,死于家中。B.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他與同僚揭發(fā)主事霍韜傾軋言官為求自保的惡行,又看穿御史楊百之替張儀鳴冤的險惡用心是替宦官張銳翻案。C.安磐堅持正統(tǒng),反對邪教。他認為武宗當年熱衷禮佛、皇上如今執(zhí)迷道法都是受了別有用心的小人蠱惑,均帶來了空耗國庫、百姓怨聲載道的惡果。D.安磐清醒警覺,頗有遠慮。他反對恢復(fù)酷吏王邦奇的職務(wù),認為應(yīng)當防微杜漸,來回追究,如果讓王邦奇囂張得志,發(fā)生后患。后來的情況果如他所料。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磐偕同官論韜先以議禮得罪名教,恐言官發(fā)其奸,故摭拾細事,意在傾排。文鐘鼓廝役,夤緣冒遷,既經(jīng)降革,乃營求還職。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jīng),補臨清尉。河?xùn)|節(jié)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累進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異績。召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俄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梁崇義反東道,耽進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東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馬樊澤奏事。澤還,耽大置酒會諸將。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大將張獻甫曰:“天子播越,而行軍以公命問行在,乃規(guī)旄鉞,利公土地,可謂事人不忠矣。軍中不平,請為公殺之。”耽曰:“是何謂邪?朝廷有命,即為帥矣。吾今趨覲,得以君俱?!蹦诵?軍中遂安。俄為東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優(yōu)詔許獵近郊。遷義成節(jié)度使。淄青李納雖削偽號,而陰蓄奸謀,冀有以逞。其兵數(shù)千自行營還,道出滑,或謂館于外,耽曰:“與我鄰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館城中,宴廡下,納士皆心服。耽每畋,從數(shù)百騎,往往入納境。納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謀。貞元九年,以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常以方鎮(zhèn)帥缺,當自天子命之,若謀之軍中,則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順宗立,進檢校司空、左仆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屢移疾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曰元靖。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與使夷狄者見之,必從詢索風(fēng)俗,故天下地土區(qū)產(chǎn)、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蓋長者也,不喜臧否人物。為相十三年,雖安危大事亡所發(fā)明,而檢身厲行,自其所長。每歸第,對賓客無少倦,家人近習(xí),不見其喜慍。世謂淳德有常者。(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九十一)1.對文中畫框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曰/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B.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曰/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C.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曰/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D.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曰/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2.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明經(jīng),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xí)經(jīng)學(xué),故以明經(jīng)為名。B.貞元,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號。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xiāng)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委婉說法。D.謚,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耽胸懷寬廣,維護大局。大將張獻甫在樊澤將要取代賈耽為帥這件事上,心存不服。賈耽不為自己軍權(quán)旁落而生氣,反而對張獻甫好言相勸,并帶走了張獻甫,保證了軍隊的安定。B.賈耽誠心待人,處事有度。他不隨意評價別人;而且在李納士兵路過滑州時,沒有采納手下讓他們住在城外的建議,而是摒棄疑慮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請了他們,李納的士兵對他很信服。C.賈耽建言治軍,頗有見地。他建議應(yīng)當由天子任命軍隊的將領(lǐng),不應(yīng)在軍隊將士中選拔,那樣容易導(dǎo)致軍心不穩(wěn),皇上雖然認為有道理,但沒有采納。D.賈耽嗜愛讀書,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賈耽在讀書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拜見他,向他請教各地的風(fēng)俗,以及物產(chǎn)、山川地理等知識。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優(yōu)詔許獵近郊。耽每畋,從數(shù)百騎,往往入納境。納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謀。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皇甫無逸,字仁儉,京兆萬年人。父誕,隋并州總管府司馬,漢王諒反,逼之不從,見殺。時五等廢,煬帝熹誕忠,贈誕柱國、弘義郡公。 無逸歷淯陽太守,治為天下最,再遷右武衛(wèi)將軍。帝幸江都,詔居守洛陽。帝被殺,乃與段達、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棄母妻,斬關(guān)自歸。追騎及,無逸顧曰:“吾有死,終不能同爾為逆。”解金帶投之地,曰:“以與爾,無相困?!彬T爭下取,由是獲免。 高祖以無逸本隋勛舊,尊遇之,拜刑部尚書,封滑國公。時蜀新定,吏多橫恣,人不聊生,詔無逸持節(jié)巡撫,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貪暴,用廉善,法令嚴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誣告無逸為母故陰交世充,帝判其詐,斬希仁,遣給事中李公昌馳諭。又有告無逸交通蕭銑者,時無逸與行臺仆射竇璡不協(xié),因表自陳,并上璡罪。有詔劉世龍、溫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黜璡。及還。帝勞曰:“比多譖毀,但以正直為佞人憎爾?!睙o逸頓首謝,帝曰:“卿無負,何所謝?” 拜民部尚書,出為同州刺史。所至輒閉閤不通賓客,左右無敢出入者;所須皆市易它境。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然過自畏慎,每上表疏,讀數(shù)十猶懼未審,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長安疾篤,太宗命馳驛召還承問,憂悸不能食,道病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孝。王珪駁曰:“無逸入蜀,不能與母俱,留卒京師,子道未足稱,不可謂孝?!蹦烁u良。(選自新唐書皇甫無逸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B.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C.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D.嘗按部宿/民家鐙炷盡/主人將續(xù)進無逸/抽佩刀斷帶為炷/其廉介類如此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等,禮記中將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B.謚號是人死之后,后人給予評價的文字。分為官謚和私謚兩大類,文中的謚是官謚。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諱而改為戶部,是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guān),六部之一。D.高祖、煬帝均為皇帝的廟號。高祖指開國之君,煬是貶義,隋煬帝是中國聲名較差的皇帝之一。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煬帝巡視江都時下詔命他守衛(wèi)洛陽;隋煬帝被殺后,他同段達等人一起擁立越王為帝。B.無逸做事細致,處事謹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讀了上十遍還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還要追上去再三叮囑后才讓派送。C.無逸嚴于律己,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時,所到之處往往閉門不交接賓客,所需要的物資都是從轄境以外買來。D.無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時,他擔任淯陽太守,政績被評為優(yōu)等;唐高祖時,他將戰(zhàn)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蜀新定,吏多橫恣,人不聊生,詔無逸持節(jié)巡撫,得承制除吏。有詔劉世龍、溫彥博按之,無狀,遂斬告者而黜璡。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國紀,信臣僚,寶賢才,謹財用,恤民命,重邊防。帝不省。王貴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為言。命偕中官往擇地,得吉。中官難以煩費,正春勃然曰:“貴妃誕育元良,奈何以天下儉之?”奏上,報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貢,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貢物多倭器,絕之,便矣;否,亦宜詔福建撫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钡凼侵?。四十年,進士鄒之麟分校鄉(xiāng)試,私舉子童學(xué)賢,為御史馬孟禎等所發(fā)。正春議黜學(xué)賢,謫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給事中趙興邦、亓詩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許。頃之,言官發(fā)韓敬科場事,正春坐敬不謹,敬黨大恨。詩教復(fù)劾正春,正春疏辯,益求去。帝雖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尋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養(yǎng)歸。天啟元年,起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事??拐撯栉褐屹t,被旨譙責(zé)。明年,御史趙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歸。帝以正春嘗為皇祖講官,特加太子少保,賜敕馳傳,異數(shù)也。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fēng)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 (節(jié)選自明史卷二百十六)注 萬壽節(jié):皇帝誕辰日。元良:太子的代稱。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fēng)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B.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fēng)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C.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fēng)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D.時正春年逾七十/母百歲率子孫/奉觴上壽/鄉(xiāng)閭艷之/正春風(fēng)度峻整/終日無狎語/倦不傾倚/暑不裸裎/目無流視/見者肅然2.下列文學(xué)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三傳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的合稱,都是編年體史書,左傳是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國史春秋編成。B.西漢劉向編寫的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xué)著作,又稱國策,所記錄的多是東周后期時諸國混戰(zhàn)、縱橫家為其所輔之國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C.鄉(xiāng)試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考生以舉人身份參加,一般在春天舉行,又叫“春闈”或“禮闈”。D.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翁正春忠誠正直,敢于諍諫。日食出現(xiàn)時他極力陳述朝廷的過失,萬壽節(jié)上向皇上提出八點勸告,這些直言均未被采納。B.翁正春深明國體,建言得當。他認為應(yīng)該詔令福建撫臣阻止已歸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來朝入貢,這個建議得到皇帝認同。C.翁正春遭人彈劾,辭官自辯。在處理韓敬科場事件中遭人彈劾而請求去職,皇帝雖安慰留任他,卻不想讓他再擔任官職。D.翁正春為人正派,不媚權(quán)貴。他因為抵觸魏忠賢被朝廷降旨斥責(zé),后又遭趙胤昌借機中傷彈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請回鄉(xiāng)。4.把文中畫橫線句和荊軻刺秦王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頃之,言官發(fā)韓敬科場事,正春坐敬不謹,敬黨大恨。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屈原列傳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徳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1.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爭寵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B.平伐其功 伐:夸耀C.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疾:痛心D.明道徳之廣崇 明:闡明2.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當時朝廷內(nèi)部邪惡不正的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憂愁深思,作了離騷。B.屈原在楚懷王面前稱頌遠古的帝嚳、稱道近古的齊桓公,稱述中古的商湯、周武王,目的是諷喻楚懷王不夠賢明。C.屈原文筆簡約,言辭含蓄,志趣高潔,品行端正,這些都表現(xiàn)在他的離騷當中,文如其人,其志潔行廉是其文約辭微的基礎(chǔ)。D.屈平正道直行,竭盡忠心和智慧來侍奉君王,卻遭到小人離間,處境艱難,怨恨遂生;這是他寫作離騷的內(nèi)在原因。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曾處士傳處士諱輝,姓曾,字虞光,湖廣承天人。父遜,字克讓,治經(jīng)為儒,以鄉(xiāng)進士宰蜀之金堂七載而歸,清苦自潔,貧至鬻田以償夙逋。蜀人稱廉焉。 處士少誦習(xí)儒家者,言受周易論語,旁覽史、傳及俾官小說,下帷績學(xué),而體羸多疾。母高夫人以一子憂之,乃命廢業(yè),退而明農(nóng)。有別業(yè)在郭外,歲恒居之。時時作詩詞,與鄰翁倡和,以為娛樂。事金堂公最孝,比卒,哀毀骨立,治喪一遵朱氏家禮。母年八十,處士已六十也,怡愉繞膝,有老萊子兒啼戲采之歡焉。厚宗族,親戚急難則力赒之。平生與人無爭族弟有橫者妄侵田畝遇輒恚怒處士避之曰寧相讓毋失兄弟權(quán)也橫者后竟心服。從子同室而居,不可教誨,處士愧之。一日,恃酒憑怒敢犯,竟不與較,惟仰天叩頭曰:“蒼蒼在上,應(yīng)鑒我心。彼其人早死,哀而撫之,人以為不可。及子弟有言,人過者輒戒之,曰豈嘗親見之乎?慎勿輕言?!庇灼陀刃羝漯嚭畡诳?。晚年好禮佛,每五鼓起盂漱,端坐誦經(jīng)。遇老稚癃疾不能自給者,給之。病且死,則為資藥與槥焉。 初督課二子璠、秉及孫省吾業(yè),曰:“家世衣冠,余以病中墜,負先志矣。然祖廉吏,后必復(fù)興,繩闕祖武在汝嗣人,念哉!念哉!”丁酉,璠舉于鄉(xiāng),則喜曰:“吾母尤及見也已。”而悲曰:“嗟乎!吾父無及矣?!北仁∥岢鲈赘豁?乃乎錄金堂公清白吏事以為教,復(fù)戒以詩曰:“官在清兮民在恤,農(nóng)宜勸也學(xué)宜敦?!比硕嗾b之。甲子璠將告歸省,處士持書止之曰:“我且無恙,汝受主上厚恩,三年滿考,庶幾無過。我幸獲封一官,志愿畢矣,趣歸何為?”先是有司屢請鄉(xiāng)飲,不赴。是年鄭太守、孫推官造家敦請,始一赴飲郡中。處士蓋八十有一矣,始入見官長也。(選自曾處士傳,嶺南歐大任著,有刪改)【注】金堂公:指曾處士的父親曾遜。 槥 :小棺材。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平生與人/無爭族弟有橫者/妄侵田畝/遇輒恚怒處士/避之曰寧相讓毋失兄弟權(quán)也/橫者后竟心服B.平生與人/無爭族弟有橫者/妄侵田畝/遇輒恚怒處士避之曰/寧相讓毋失兄弟權(quán)也/橫者后竟心服C.平生與人無爭/族弟有橫者妄侵田畝/遇輒恚怒/處士避之曰/寧相讓/毋失兄弟權(quán)也/橫者后竟心服D.平生與人無爭/族弟有橫者/妄侵田畝/遇輒恚怒處士/避之曰/寧相讓毋失兄弟權(quán)也/橫者后竟心服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進士,是舉人的別稱。明清科舉由鄉(xiāng)試產(chǎn)生舉人,考試地點在省城,主考官為布政使司。鄉(xiāng)試的第二年,在京城進行會試,舉人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產(chǎn)生進士。B.從子,在宗法意義上,從父兄弟之子稱之為從子,也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孫。如果乙是甲的父親的親兄弟的孫子,那么乙便是甲的從子。C.五鼓,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D.丁酉,為干支之一。干支紀年法是指干和支組合后用于紀年,即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于紀年。共六十年一輪回。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處士為人孝順,不忘先祖。他像老萊子一樣彩衣娛親,聽從母親的安排停止學(xué)業(yè),退而務(wù)農(nóng)。勸勉子孫讀書,希望可以繼承先祖志向。B.曾處士飽讀詩書,寄情山水。他從小就讀了儒家學(xué)說,涉獵很廣。住在城外的一套園林房舍中,和鄰家老者吟詩唱和。C.曾處士嚴于家教,勉勵子孫。曾璠出任管理富順的官員時,就記錄下金堂公的清正廉潔的做官的事,并用這個教給曾璠,又寫詩來勸誡他。D.曾處士與人為善,善于反思。他體恤僮仆是否饑餓、貧窮、勞累。子侄沖撞了他,他也不計較,反而后悔自己沒有教導(dǎo)好子侄。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事金堂公最孝,比卒,哀毀骨立,治喪一遵朱氏家禮。遇老稚癃疾不能自給者,給之。病且死,則為資藥與槥焉。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袁忠徹,字靜思。從父袁珙謁燕王,王宴北平諸文武,使忠徹相之。謂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氣浮,布政使張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揮謝貴擁腫蚤肥而氣短,僉都御史景清身短聲雄,于法皆當刑死。王大喜,起兵意益決。及為帝,即召授鴻臚寺序班,賜赍甚厚。遷尚寶寺丞,已,改中書舍人,扈駕北巡。駕旋,仁宗監(jiān)國,為讒言所中,帝怒,榜午門,凡東宮所處分事,悉不行。太子憂懼成疾,帝命蹇義、金忠偕忠徹視之。還奏,東宮面色青藍,驚憂象也,收午門榜可愈。帝從之,太子疾果已。帝嘗屏左右,密問武臣朱福、朱能、張輔,文臣姚廣孝、蹇義、金忠等禍福,后皆驗。九載秩滿,復(fù)為尚寶司丞,進少卿。禮部郎周訥自福建還,言閩人祀南唐徐知諤、知誨,其神最靈。帝命往迎其像及廟祝以來,遂建靈濟宮于都城,祀之。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忠徹一日入侍,進諫曰:“此痰火虛逆之癥,實靈濟宮符藥所致?!钡叟?“仙藥不服,服凡藥耶?”忠徹叩首哭,內(nèi)侍二人亦哭。帝益怒,命曳二內(nèi)侍杖之,且曰:“忠徹哭我,我遂死耶?”忠徹惶懼,趨伏階下,良久始解。帝識忠徹于藩邸,故待之異于外臣。忠徹亦以帝遇己厚,敢進讜言,嘗諫外國取寶之非,聞之韙之。宣德初,睹帝容色曰:“七日內(nèi),宗室當有謀叛者?!睗h王果反。嘗坐事下吏罰贖。正統(tǒng)中,復(fù)坐事下吏休致。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節(jié)選自明史袁忠徹傳)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B.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C.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D.帝每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藥性多熱/服之輒痰壅氣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諫/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平,北京在歷史上曾經(jīng)使用的城市名稱之一,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B.帝,即“皇帝”的簡稱,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由秦王贏政首創(chuàng)。C.內(nèi)侍,指的是宮廷內(nèi)部侍奉皇帝的人,相當于荊軻刺秦王“左右乃曰”中的“左右”。D.休致,意思是將職位還給朝廷,這里指官員因犯罪而被迫退休,故與“致仕”不完全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忠徹受命相人,堅定燕王決心。他在參加燕王舉行的宴會時,受指派給宋忠、張昺、謝貴、景清等官員看相,看相后的結(jié)論堅定了燕王造反的心意。B.袁忠徹深受恩寵,洞察太子心疾。他曾跟隨皇帝巡視北方,還曾和蹇義、金忠一起前往看視太子,使太子遭到驚恐憂懼,最終建議午門收榜,太子的病即治愈。C.袁忠徹敢于進諫,導(dǎo)致皇帝大怒?;实墼?jīng)服藥不當,他利用入宮奉侍的時機,向皇帝直言其病癥的原因,惹得皇帝震怒,過了很久皇帝才消氣。D.袁忠徹預(yù)測準確,自我約束不嚴。他預(yù)測到了朱福、朱能、姚廣孝、蹇義等文武官員的禍福和漢王的造反,自己卻兩次因為犯罪被交給司法官吏審訊。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帝怒,榜午門,凡東宮所處分事,悉不行。忠徹亦以帝遇己厚,敢進讜言,嘗諫外國取寶之非,聞之韙之。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劉基,字伯溫,青田人。幼穎異,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ń?jīng)史,于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xué)。 太祖聞基及宋濂等名,以幣聘?;磻?yīng),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wù)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nèi)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碧嬗闷洳?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賞基?;o。友諒兵復(fù)陷安慶,太祖自討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請逕趨江州,搗友諒巢穴。友諒出不意,帥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后蹋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誠,北伐中原,遂成帝業(yè),略如基謀。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責(zé)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diào)和諸將?!碧嬖?“是數(shù)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被D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奔吧崎L罷,帝欲相楊憲。憲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問胡惟庸,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钡墼?“吾之相,誠無逾先生?!被?“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后憲、惟庸皆敗。三年授弘文館學(xué)士。十一月,授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祿二百四十石。明年賜歸老于鄉(xiāng)。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挾前憾,使吏訐基,謂談洋地有王氣,基圖為墓,民弗與,則請立巡檢逐民。帝雖不罪基,然頗為所動,遂奪基祿?;鶓秩胫x,乃留京,不敢歸。未幾,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驗,蒼生福也?!睉n憤疾作。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诰┎r,惟庸以醫(y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節(jié)首惟庸逆謀,并謂其毒基致死云。(節(jié)選自明史劉基傳)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nèi)/太祖曰/先生計安出B.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nèi)/太祖曰/先生計安出C.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nèi)/太祖曰/先生計安出D.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召入內(nèi)/太祖曰/先生計安出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象緯之學(xué),指的是象數(shù)讖緯之類的學(xué)問,古人研究星象經(jīng)緯等的天文現(xiàn)象,也研究讖緯卜象吉兇預(yù)兆等。讖緯是古代漢族官方的儒家神學(xué),讖書和緯書的合稱。B.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即馬扎。古代詩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C.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明清廢御史臺設(shè)都察院,設(shè)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監(jiān)察職責(zé)。D.頓首,古時的一種最重的拜禮,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以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見君王時所用的拜禮,拜師禮、拜祖,民間的拜賀、拜別,也用此大禮。也常用于書信中的起頭或結(jié)尾。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基善于謀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龍興守將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舊部,用錢財買通關(guān)節(jié),對此太祖十分生氣,劉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終于答應(yīng)。B.當太祖詢問繼任宰相人選時,劉基提出了一些見解,評論胡惟庸時用一比喻,就像駕車時可能掀翻車轅一樣,具有潛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C.劉基與李善長有些構(gòu)怨,但在太祖責(zé)罰李善長時,劉基為他說好話,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為小木柱。D.胡惟庸拿一塊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員在太祖面前詆毀攻訐劉基,皇上雖然沒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劉基的俸祿。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太祖曰:“是數(shù)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竇榮定,扶風(fēng)平陵人也。榮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偉,美須髯,便弓馬。周太祖見而奇之,授平東將軍,賜爵宜君縣,邑三百戶。后從太祖與齊人戰(zhàn)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二千邀擊之,齊師乃卻。以功拜上儀同。后從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桿侵齊之并州,賜物三百段。襲爵永富縣,邑千戶,進位開府,除忠州刺史。從武帝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將軍。其妻則高祖姊安成長公主也。高祖少小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jié)。及高祖作相,領(lǐng)左右宮伯,使鎮(zhèn)守天臺,總統(tǒng)露門內(nèi)兩箱仗衛(wèi),常宿禁中。高祖受禪,來朝京師。上顧群臣曰:“朕少惡輕薄,性相近者,唯竇榮定而已?!辟n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之故,尋拜右武候大將軍。上數(shù)幸其第,恩賜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國、寧州刺史。突厥沙缽略寇邊,以為行軍元帥,率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與虜戰(zhàn)高越原,兩軍相持,其地?zé)o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有二三。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乃復(fù)振于是進擊數(shù)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歲余,拜右武衛(wèi)大將軍,俄轉(zhuǎn)左武衛(wèi)大將軍。上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曰:“臣每觀西朝衛(wèi)、霍,東都梁、鄧,幸托,位極臺鉉,寵積驕盈,必致傾覆。向使前賢,少自貶損,遠避權(quán)勢,推而不居,則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覽前修,實為畏懼?!鄙嫌谑悄酥?。開皇六年卒,時年五十七。上為之廢朝,令左衛(wèi)大將軍元旻監(jiān)護喪事,賻縑三千匹。上謂侍臣曰:“吾每欲致榮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今欲贈之,重違其志。”于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曰懿。(節(jié)選自隋書竇榮定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乃復(fù)振/于是進擊數(shù)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B.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乃復(fù)振/于是進擊/數(shù)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C.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乃復(fù)振/于是進擊/數(shù)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D.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乃復(fù)振/于是進擊/數(shù)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2.下列對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子”“公”“長公主”均為爵位。所謂“爵位”,也稱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按國之大小待遇不同,權(quán)限也不同。B.受禪,也叫禪讓,是中國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lǐng)的一種方式,即部落各人表決,以多數(shù)決定。后來中國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quán)之實的,如東漢獻帝劉協(xié)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C.葭莩,本意是蘆葦稈內(nèi)的薄膜,常常用來作為親戚的代稱。如文中“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賴妻女姊妹等有關(guān)的親戚關(guān)系。D.謚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給的帶有褒揚意義的稱號。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周太祖一見沉著穩(wěn)健、氣概不凡的竇榮定就感到奇異,授予他平東將軍的官職,賜給他宜君縣子爵位,食邑三百戶,其被重視可見一斑。這對榮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機。B.竇榮定曾出兵涼州,在高越原與沙缽略開戰(zhàn),兩軍勝負難分。此地沒有水,隋軍官兵干渴難禁,竟有十二三個官兵被活活渴死。C.竇榮定因為妻子的關(guān)系和功績卓越,屢被封賜。當高祖還想封賜他三公的爵位時,竇榮定援引先例,擔心自己重蹈先賢覆轍,高祖才作罷。D.竇榮定逝世,高祖很悲痛,為此不上朝,命令左衛(wèi)大將軍元旻親自掌管喪事,并追封竇榮定為冀州刺史、陳國公。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后從太祖與齊人戰(zhàn)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二千邀擊之,齊師乃卻。向使前賢,少自貶損,遠避權(quán)勢,推而不居,則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思禮,高麗人,入居營州。父為朔方軍將。思禮習(xí)戰(zhàn)斗,從王忠嗣至河西,與哥舒翰同籍麾下。翰為隴右節(jié)度使,思禮與中郎將周佖事翰,以功授右衛(wèi)將軍、關(guān)西兵馬使。從討九曲,后期當斬,臨刑,翰釋之,思禮徐曰:“死固分也,何復(fù)貸為?”諸將壯之。天寶十三載,吐谷渾蘇毗王款附,詔翰至磨環(huán)川應(yīng)接,思禮墜馬,蹇甚。翰謂監(jiān)軍李大宜曰:“思禮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祿山反,翰為元帥,奏思禮赴軍,玄宗曰:“河、隴精銳,悉在潼關(guān),吐蕃有釁,唯倚思禮耳。”翰固請,乃兼太常卿,充元帥府馬軍都將,翰委以軍事。密勸翰表誅楊國忠,翰不應(yīng);復(fù)請以三十騎劫至潼關(guān)殺之,翰曰:“此乃吾反,何與祿山事?” 潼關(guān)失守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同走行在肅宗責(zé)不堅守引至纛下將斬之宰相房琯諫以為可收后效遂獨斬承光赦思禮等尋副房王官戰(zhàn)便橋不利,更為關(guān)內(nèi)行營節(jié)度、河西隴右伊西行營兵馬使,守武功。賊安守忠來戰(zhàn),思禮退保扶風(fēng)。賊分兵略大和關(guān),去鳳翔五十里,李光進戰(zhàn)未利,行在戒嚴,從官潛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識其姓名,眾稍稍止。命郭子儀以朔方兵擊之。會崔光遠行軍司馬王伯倫、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風(fēng)。聞賊已西,欲乘虛襲京師,徑至高陵。賊引軍還擊椿等,椿已至中渭橋。殺守者千人,進攻苑門。伯倫戰(zhàn)死,椿被執(zhí)。先是,賊余眾留武功,既傳官軍入京師,乃燒營遁,自是賊不敢西。 長安平,思禮先入清宮;收東京,戰(zhàn)數(shù)有功。遷兵部尚書,封霍國公,食實戶五百。尋兼潞、沁等州節(jié)度。乾元元年,總關(guān)中、潞州行營兵三萬、騎八千,與子儀圍賊相州,軍潰,惟李光弼、思禮完軍還。尋破史思明別將萬余眾于直千嶺。光弼徙河陽,代為河?xùn)|節(jié)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來,三公不居宰輔,唯思禮而已。二年,薨,贈太尉,謚曰武烈。(選自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七十二,有刪改)【注】纛:讀do,古代軍隊里的大旗。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潼關(guān)失守/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同走行在/肅宗責(zé)不堅守/引至纛下將斬之/宰相房琯諫以為可收后效/遂獨斬承光赦思禮等/尋副房琯戰(zhàn)便橋/不利B.潼關(guān)失守/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同走行在/肅宗責(zé)不堅守/引至纛下將斬之/宰相房琯諫/以為可收后效/遂獨斬承光/赦思禮等/尋副房琯戰(zhàn)便橋/不利C.潼關(guān)失守/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同走行在/肅宗責(zé)不堅守/引至纛下將斬之/宰相房琯諫以為/可收后效/遂獨斬承光赦思禮等/尋副房琯/戰(zhàn)便橋/不利D.潼關(guān)失守/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同走行在/肅宗責(zé)不堅守/引至纛下/將斬之/宰相房琯諫以為/可收后效/遂獨斬承光赦思禮等/尋副房琯/戰(zhàn)便橋/不利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一是升遷,二是改任同品級官職,三是降職;“代”,在本文中為“代理”之意,古代表示代理、暫時擔任官職的詞有“署”“權(quán)”等。B.“三公”,周代已有。據(jù)杜佑的通典記載:“夏、商以前,云天子無爵,三公無官?!敝芤蕴珟?、太傅、太保為三公,后來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C.“薨”“崩”“卒”“不祿”“死”都表示“人死”的意思,在古代不同階層人的死需依據(jù)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嚴加區(qū)別,“薨”在古代指大夫或相當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級官員的死。D.“贈”,在本文中指為已死的官員加封?!爸u”,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予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思禮熟悉作戰(zhàn),因立功而授官。后在接應(yīng)吐谷渾蘇毗王歸附時,不幸從馬上掉下,腳跛得厲害。不久加授為金城郡太守。B.安祿山反叛時,哥舒翰極力奏請朝廷派遣王思禮前往軍中,玄宗最終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王思禮曾秘密勸說哥舒翰上表請求誅殺楊國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絕。C.潼關(guān)失守后,王思禮、呂崇賁等人逃到皇帝外出停駐的地方,皇帝十分生氣。在宰相房琯的勸諫下,王思禮才免于一死,改任關(guān)內(nèi)行營節(jié)度使、河西隴右伊兩行營兵馬使,鎮(zhèn)守武功。D.長安平定后,王思禮先進城清理宮殿;收復(fù)東京,多次立下戰(zhàn)功。升任兵部尚書,封霍國公。并成為武德以來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行在戒嚴,從官潛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識其姓名,眾稍稍止。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汝何不讀書?”子良曰:“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帝異之,即召后還縣。 子良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賜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蘇。郡閣下有虞翻舊床,罷任還,乃致以歸。后于西邸起古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為護軍將軍,兼司徒。四年,進號車騎將軍。子良少有清向,禮才好士,傾意賓客,天下才學(xué)皆游集焉。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shè)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貴辭翰,皆發(fā)教撰錄。 武帝不豫,詔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醫(yī)藥。子良日夜在殿內(nèi),太孫間日入?yún)?。居幾?武帝暴漸,內(nèi)外皇懼,百僚皆已變服,物議疑立子良。武帝俄頃而蘇,問太孫所在,因召東宮器甲皆入,遺詔使子良輔政,蕭鸞知尚書事。子良素仁厚,不樂時務(wù),乃推蕭鸞。詔云:“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弊恿妓疽?。太孫少養(yǎng)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愛,既懼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與文惠太子同好釋氏,甚相友悌,其勸人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進位太傅,增班劍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進督南徐州其年疾篤謂左右曰門外應(yīng)有異遣人視,見淮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尋薨,年三十五。 (南史蕭子良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工傷人員傷殘評定及賠償協(xié)議
- 2025年度集體合同協(xié)商中的勞動爭議處理
- 2025年度幼兒園保安聘用合同標準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專業(yè)護工針對心血管疾病病人護理合同
- 2025年度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基金借款連帶擔保人合同
- 2025年度單位食堂承包及員工滿意度提升協(xié)議
- 2025年度知識產(chǎn)權(quán)股份代持許可使用協(xié)議
- 2025年度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合作誠意金協(xié)議
- 2025年度工程監(jiān)理個人勞動合同(工程質(zhì)量安全管理)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器復(fù)合材料維修合同
- 簡單的路線圖(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西師大版
- 成都市2024-2025學(xué)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財務(wù)工作計劃
- 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3 First-Time Experiences 說課稿 2024-2025學(xué)年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 中小學(xué)智慧校園建設(shè)方案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20年權(quán)威完整改進版
- 【MOOC】影視鑒賞-揚州大學(xué) 中國大學(xué)慕課MOOC答案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安全管理措施
- 高壓輸電線路質(zhì)量、檢查、驗收培訓(xùn)課件
- 混合型頸椎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