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期末復習題.doc_第1頁
兒科學期末復習題.doc_第2頁
兒科學期末復習題.doc_第3頁
兒科學期末復習題.doc_第4頁
兒科學期末復習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資料收集于網絡,僅供參考第一章1新生兒期是指【】A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1個月的時期 B胎齡2天8周至生后7天C從臍帶結扎到滿30天 D從胎兒娩出到未滿30天E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28天之前的時期2兒童死亡率的時期是【】A幼兒期 B學齡前期C學齡期 D新生兒期E嬰兒期3兒童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 A幼兒期 B嬰兒期C學齡期 D青春期E學齡前期4兒童意外傷害發(fā)生率最高時期是【】A幼兒期 B嬰兒期C學齡期 D新生兒期E血齡前期5學齡期兒童的疾病特點為【】A易發(fā)生消化絮亂 B意外傷害發(fā)生率最高C容易發(fā)生近視齲齒.情緒行為障礙 D感染和傳染性疾病發(fā)病率高E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率高6青春期生長發(fā)育的特點為【】A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功能不穩(wěn)定 B意外傷害發(fā)病率高C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成熟 D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迅速E容易發(fā)生心力.行為和精神障礙7圍生期是【】A妊娠28周到胎兒出生后30天 B妊娠28周到胎兒出生后28天C妊娠30周到胎兒出生后30天 D妊娠30周到胎兒出生后1周E妊娠28周到胎兒出生后1周8最易造成胎兒先天性畸形的高危時間【】A妊娠早期 B妊娠晚期C妊娠中期 D 妊娠中.晚期E妊娠早.中期9兒科學的范疇不包括【】A研究兒童生長規(guī)律 B研究兒童發(fā)育和行為C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D提高兒童疾病防治水平E研究兒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10以下不是兒童疾病特點的是【】A起病急 B變化快C并發(fā)癥多 D后遺癥多E感染性疾病多第二章1. 判斷兒童體格生長最常用的指標是 A.動作發(fā)育能力B.語言發(fā)育程度C.智能發(fā)育水平D.神經反射發(fā)育 E。體重身高頭圍 2.身高第一年身高增長約 A.35cm B。32cm C.30cm D.27cm E.25cm 3.正常小兒前閉合最晚的年齡是 A10個月 B。1歲半 C。1歲8個月 D。2歲半 E.3歲 4.乳牙最晚于何時出齊 A1.5歲 B.2歲 C.2.5歲 D.3歲 E.3.5歲 5.嬰兒期通過X線檢查骨齡應選擇 A.左手腕部 B.左足 C.左手腕部及膝部 D.右手腕部 E.右足6.脊柱出現(xiàn)胸曲 的年齡是 A.12個月 B.6個月 C.8個月 D.10個月 E。3個月 7.丹佛發(fā)育篩查測驗的最適年齡范圍為 A.6歲以下的兒童 B.4.5歲以下的兒童 C. 4.5歲以上的兒童 D.6歲以上的兒童 E.5歲以上的兒童8.體型勻稱度反映 A.身高與體重的比例 B.頭圍與胸圍的比例 C. 胸圍與身高的比例 D.坐高與身高的比例 E體重與身高兩項指標的關系 9.不屬于兒童運動異常的是 A.4個月不能抬頭 B。1歲不會站 C. 1歲半不會走 D.8個月能獨坐 E.10個月不會坐 10.不屬于嬰兒的暫時性反射的是 A.擁抱反射 B.吞咽反射 C.握持反射 D.踏步反射 E。緊張性頸反射第三章 兒童保健1.在我國,1歲內小兒需完成的基礎計劃疫苗中,不包括A.卡介苗 B.脊髓灰質炎疫苗 C.麻疹疫苗 D.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 E.乙型腦炎疫苗2.關于預防接種的初種時間,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2個月時開始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 B.2個月后接種卡介苗C.45個月時接種麻疹疫苗 D.68個月時接種乙型腦炎疫苗E.1歲后開始接種百白破混合疫苗3.不屬于1歲以內嬰兒計劃疫苗的是A.脊髓灰質炎疫苗 B.肺炎鏈球菌疫苗 C.麻疹疫苗D.百日咳疫苗 E.乙肝疫苗4.我國規(guī)定1歲內必須完成的計劃疫苗是A.麻疹疫苗 B.乙腦疫苗 C.流腦疫苗 D.流感疫苗 E.甲型肝炎疫苗5.新生兒期保健的重點時間是A.生后1小時內 B.生后1天內 C.生后3天內 D.生后1周內 E.生后2周內第四章 兒科疾病診治原則1.嬰兒體液總量占體重的A.90% B.60% C.70% D.80% E.50%2.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是A.鉀 B.鈉 C.鎂 D.鈣 E.氯3.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是A.鉀 B.鈣 C.鎂 D.鈉 E.氯4.低滲性脫水主要指A.血鉀低 B.血鈣低 C.血鎂低 D.血鈉低 E.血磷低5.體內酸堿平衡中,最常見的類型A.呼吸性堿中毒 B.代謝性堿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謝性酸中毒 E.混合型堿中毒6.嬰兒腹瀉重度脫水的人主要診斷依據是A.皮膚彈性差 B.哭無淚,尿量少 C.眼眶及前囟凹陷 D.外周循環(huán)衰竭 E.精神萎靡7.下列有關中度脫水的錯誤描述是( )A.失水量為體重的5%-10% B.尿量明顯減少C.前囪、眼眶明顯凹陷 D.煩躁不安E.皮膚干燥,但皮膚彈性正常8.下列有關兒童體液平衡特點的錯誤描述是( )A.容易發(fā)生水、電解質紊亂 B.體液量以細胞內液為主C.年齡越小,體液量相對越少 D.體液調節(jié)功能不成熟E.嬰幼兒需水量大,隊缺水的耐受性較成人差9.下列有關低鉀血癥的錯誤描述是( )A.可有心律失常 B.血鉀濃度3.5mmol/lC.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D.低鉀血癥均有癥狀E.可有腹脹、腸鳴音消失10.下列有關體液療法中補鉀的錯誤描述是( )A.靜脈補鉀時間不宜短于8小時 B.靜脈補鉀的體液濃度0.3%C.口服補鉀安全、有效 D.在糾正脫水的過程中,見尿補鉀E.血鉀濃度回恢復正常即可停止補鉀第五章1.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估計每日給奶量應按( )A. 實際體重計算 B.體表面積計算 C.胃容量大小計算 D.所需熱量計算 E.實際體重及所需熱量計算2. 母乳喂患佝僂病較人工喂養(yǎng)少的原因是因為母乳中( )A.含維生素D多 B.含鈣多 C.含磷多 D.鈣 磷比例適宜 E.含鎂多3.用全脂奶粉配置乳液,奶粉與水的比例按容量計算一般為( )A.1:2 B.1:4 C.1:5 D.1:6 E.1:84. 不屬于母乳增進嬰兒的免疫力的原因的是( )A.母乳中含有抗體 B.母乳中不含有SIgA C.母乳中有T.B淋巴細胞 D.含有雙歧因子5.營養(yǎng)不良常見于( )A.1歲以下兒童 B.2歲以下兒童 C.3歲以下兒童 D.5歲以下兒童 E.8歲以下兒童6. 中度營養(yǎng)不良腹部皮下脂肪減少到( )A.0.5cm B.0.8cm C.0.40.8cm D.0.4cm以下E.完全消失7. 營養(yǎng)不良時患兒皮下脂肪消失的順序是( )A. 腹部 面部 軀干 臀部 四肢 B.腹部 軀干 臀部 四肢 面部C.四肢 軀干 臀部 腹部 面部C.面部 腹部 軀干 四肢 臀部 E軀干 四肢 面部 臀部 腹部8.4個月的佝僂病患兒可有( )A.顱骨軟化 B.雞胸 C.上肢彎曲 D.方顱 E.X型腿9.引起嬰兒佝僂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鈣 B.缺乏維生素D C.甲狀旁腺功能不全 D食物中的熱量和蛋白質不足 E.食物中鈣磷比例不當10.佝僂病激期X線表現(xiàn)為( )A.干骺端增寬,鈣化預備帶消失 毛刷樣 杯口狀改變 B.鈣化預備帶重新出現(xiàn),致密增厚C.長骨鈣化預備帶模糊或無改變,骨質輕度稀疏D.長骨短粗和彎曲,敢骺端彎寬,呈喇叭狀,輪廓光整E.長骨鈣化預備帶密度增加,骨皮質增厚及骨硬化第六章1,低出生體重兒指(C)A,出生體重1000g的新生兒 B,出生體重1500g的新生兒C,出生體重4000g的新生兒2,下列符合早產兒外觀特點的是(E)A,皮膚紅潤,胎毛少 B,耳殼軟骨發(fā)育好C,乳暈明顯,有結節(jié) D,指甲長過指端E,足底光滑,紋理少3,新生兒窒息復蘇時應首先(A)A,清理呼吸道 B,建立呼吸C,維持正常循環(huán) D,藥物治療E,評估4,新生兒HLE的最主要病因是(B)A,產傷 B,圍生期窒息C,寒冷 D,感染E,PS缺乏5,新生兒顱內出血控制驚厥時首選(A)A,苯巴比妥鈉 B,地西泮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鈉E,異丙嗪6新生兒ABO溶血病最常見的母嬰血型是(C)A、母A型、嬰O型 B、母B型、嬰O型 C、母O型、嬰A型 D、母AB型、嬰B型 E、母AB型、嬰A型7為防止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發(fā)生核黃疸,臨床首選的有效方法是(E)A、PS替代治療 B、換血療法 C、抗生素治療 D、降顱壓治療 E、光照療法8早產兒易發(fā)生肺透明膜病是因缺乏(D)A、凝血因子 B、維生素DC、蛋白質 D、肺泡表面活性物質E、維生素K9新生兒最常見的病因是(A)A、葡萄球菌 B、大腸埃希菌C、溶血性鏈球菌 D、輪狀病毒E、支原體10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硬腫最早出現(xiàn)的部位是(C)A、面部 B、上肢C、小腿 D、腹部E、臀部 第七章1,12體三體綜合癥最有確診價值的是 (C)A智力低下 B. 特殊面容C. 染色體核型分析 D. 通貫手2,苯丙酮尿癥患兒的特殊體味是 (B) 爛蘋果味 B. 鼠尿臭味C 糞臭味 D 氨臭味E 腐臭味3,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的主要的治療是 (C)A 低苯丙氨酸飲食 B 胰島素治療C 甲狀腺素終身代替治療 D 運動治療E 左旋多巴4,型糖尿病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D)A 冠心病 B 腦血管意外C 低糖血癥 D 酮癥酸中毒E 感染性休克5,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是 (A)A 胰島素治療 B 飲食治療C 運動治療 D 血糖檢測E 控制感染兒科學 第八章1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的主要臨床特點是AA慢性反復感染史 B體質虛弱 C營養(yǎng)不良 D扁桃體小 E肝、脾腫大2急性風濕熱的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指征是CA舞蹈病 B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 C心臟炎 D皮下結節(jié) E環(huán)形紅斑3風濕熱心內膜炎是最易受累的心臟瓣模是A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動脈瓣 D肺動脈瓣 E冠狀動脈4不符合急性風濕熱的表現(xiàn)是EA急性期可有紅、腫、熱、痛 B炎癥消退后功能完全恢復C常侵犯大關節(jié) D常為游走性、多發(fā)性 EX線檢查有關節(jié)破壞5有利于區(qū)別風濕熱與兒童類風濕病的是CA血沉增快 BASO測定 C類風濕因子陰性 D關節(jié)疼痛 EPPD陰性6決定風濕熱治療方法與預后好壞的最主要因素EA受累關節(jié)數(shù)目 B發(fā)熱時間長短 C有無舞蹈病 DASO水平高低 E是否伴有心臟炎7先天性低丙球蛋白血癥狀突出的表現(xiàn)是BA反復較重的病毒感染 B反復較重的細菌感染 C反復較重的真菌感染 D反復較重的原蟲感染 E反復較重的支原體感染8嬰兒型暫時性低丙球蛋白血癥與先天性低丙球蛋白血癥的鑒別要點是EA血清IgA低 B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低 C抗體形成不足 D細胞免疫功能正常E淋巴結活檢找到漿細胞9預防風濕熱復發(fā)的常用藥物是EA阿司匹林 B潑尼松 C丙種球蛋白 D甲氨蝶呤E長效青霉素10病情最為嚴重的過敏性紫癜的類型為DA單純性 B腹型 C關節(jié)型 D腎型 E混合型第九章一、選擇題1.兒童麻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A喉炎 B心肌炎 C腦炎 D肺炎 E結膜炎2.麻疹的主要傳播途徑A 消化道 B 水源 C間接接觸 D呼吸道飛沫 E血液傳播3.在我國麻疹疫苗初次接種的適宜年齡為A 6個多月 B 8個月 C 1歲 D 2歲 E 4個月4.麻疹的隔離期一般為A 出疹后3天 B 出疹后5天 C 疹退后 D 出疹后十天 E 病程2周5.典型麻疹的出疹順序為A 耳后四肢軀干手掌足底 B 耳后額面部軀干四肢手掌足底 C 軀干四肢頭面部 D 額部面部軀干四肢 E 前胸背部四肢手掌足底6.麻疹前驅期的臨床診斷依據為A 發(fā)燒與出疹的關系 B 皮疹的形態(tài) C 拉他癥狀 D 接觸史 E Koplik斑7.屬于水痘的臨床特點是 A 同期可見斑丘疹、水泡疹及痂疹 B 皮疹分布以四肢為主 C 發(fā)熱3-4天出疹,出疹3-4天 D 僅累及皮膚 E 疹退后多有斑痕遺留8.水痘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A 腦炎 B 心肌炎 C 肺炎 D 敗血癥 E 腎炎9.兒童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A 腦膜腦炎 B 心肌炎 C 睪丸炎 D 胰腺炎 E 腎炎A2型題10.患兒,男,6個月。發(fā)熱3天,體溫每日高達39C,無咳嗽,流涕,一般狀況良好。今日熱退,但發(fā)現(xiàn)軀干部出現(xiàn)淡紅色斑丘疹。該患兒最可能的診斷是A 麻疹 B 風疹 C 幼兒急疹 D 腸道病毒感染 E 猩紅熱十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選擇題 A1型題1.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體最主要為A腺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C支原體 D.肺炎鏈球菌E金黃色葡萄球菌 2.呼吸系統(tǒng)分上下呼吸系統(tǒng),其分界為 A.會厭部 B.喉 C.甲狀腺 D.環(huán)狀軟骨 E.氣管 3.重癥肺炎時,最常見的情況為 A.中毒性腦病 B.DIC C.呼吸衰竭 D.感染中毒性休克 E.中毒性腸麻痹 4.兒童支氣管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統(tǒng)病理生理變化的關鍵是 A.病原體的侵入 B.毒素的作用 C.組織破壞 D.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E.機體免疫功能低下 5.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 A.發(fā)熱,咳嗽,氣促 B.咳嗽,氣促,三凹征 C.發(fā)熱,咳嗽,氣促,喘憋 D.咳嗽,氣促,雙肺呼吸音粗 E發(fā)熱,咳嗽,氣促,雙肺可聞及濕啰音 6.關于兒童下呼吸道的解剖特點,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毛細血管與淋巴組織間隙較成人窄 B.軟骨柔軟,缺乏彈性組織,支持作用差 C.肺的彈力纖維發(fā)育差,血管豐富 D.肺泡數(shù)量少 E.支氣管腔相對窄,分泌粘液少,纖毛運動差 7.引起咽結膜熱的病原體是 A.柯薩A組病毒 B.鼻病毒 C.腺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流感病毒 8.不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發(fā)癥的是 A.支氣管炎,肺炎 B.喉炎,中耳炎,鼻竇炎 C.結合膜炎,內囊炎 D.麻疹 E.咽后壁膿腫9.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兒,突然出現(xiàn)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加重,應優(yōu)先考慮 A.高熱 B.酸中毒 C.心力衰竭 D.膿氣胸 E.肺炎加重A2型題 10.患兒,5個月。咳嗽,發(fā)熱3天,氣促1天。體溫39,P160次/分,R60次/分,肺底部吸氣末聞及少許細濕啰音。肺右肋下1CM。診斷最可能為 A.毛細支氣管炎 B.支氣管肺炎 C.支氣管炎 D.支氣管肺炎合并心衰 E.支氣管肺炎合并呼衰十一章:消化系統(tǒng)疾病1.嬰兒消化系統(tǒng)特點,下列不符合的是EA.34個月時可出現(xiàn)生理性流涎 B.胃呈水平位C.賁門括約肌發(fā)育不成熟 D D.食管似漏斗狀E.腸道相對較短2.診斷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為DA.胃液分析 B.腹部X線平片 C.胃腸X線鋇餐造影D.上消化道內鏡檢查 E.幽門螺桿菌檢查3.學齡期兒童潰瘍病的特征表現(xiàn)為CA.惡心,嘔吐 B.腹脹,噯氣 C.上腹部規(guī)律性疼痛D.出汗,心悸 E.畏食,乏力4.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DA.幽門梗阻 B.胃食管反流病 C.癌變D.出血 E.腸穿孔5.病毒性腸炎最常見的病原是AA.輪轉病 B.??刹《?C.冠狀病毒 D.諾如病毒 E.腸道腺病毒6.細菌性腸炎的常見病原是AA.致腹瀉大腸埃希菌 B.耶爾森菌 C.空腸彎曲菌D.鼠傷寒沙門菌 E.金黃色葡萄球菌 7.輕型與重型腹瀉的主要鑒別點是有無DA、發(fā)熱,嘔吐 B、腹痛,腹瀉C、蛋花湯樣大便D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E、每日大便可達十余次8.等滲性脫水時血清鈉的濃度為EA110130mmol/L B115135mmol/LC120140mmol/L D125145mmol/LE130150mmol/L9、腹瀉病常見的酸堿失衡為( A )A、代謝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謝性堿中毒 D、呼吸性堿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10、重度腹瀉糾正酸中毒時宜用( B )A、0.9%Nacl液 B、1.4%NaHCO3液 C、1.87%乳酸鈉溶液D、10%葡萄糖液 E、25%MgSO4液十二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1、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楚翔顯著肺動脈高壓時主要是 BA、左心房增大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D、左心室增大 E、右心房增大2、房間隔缺損時血流量增大的部位是 EA、左心房 B、左心室 C、主動脈 D、體循環(huán) E、肺循環(huán)3、動脈導管未閉脈壓增寬是由于周圍東動脈 A、收縮壓降低 B、收縮壓增高 C、舒張壓降低 D、舒張壓升高 E、收縮壓、舒張壓均升高,尤以前者明顯4、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喜蹲踞,是因為 AA、增加體循環(huán)阻力、減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B、緩解漏斗部痙攣 C、使腔靜脈回心血量增加 D、使心腦供血增加E、使勞累、氣急緩解5、不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常見并發(fā)癥的是 B A、肺炎 B、心包炎 C、心內膜炎 D、心衰 E、肺水腫6.先天性心臟畸形預防的最佳時期是在受孕的( )A. 第2-4周 B. 第2-8周 C. 第4-8周 D. 第4-10周 E. 第6-12周7.法洛四聯(lián)癥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 )A.室間隔缺損的大小 B. 室間隔缺損的部位 C. 主動脈騎跨的程度D. 肺動脈狹窄的程度 E. 右心室肥厚的程度8.動脈導管未閉而未及時手術,發(fā)展為顯著肺動脈高壓時,可以出現(xiàn)青紫,青紫部位為( )A. 頭面部 B. 上半身 C. 末梢 D. 全身 E. 左上肢及下半身9.患兒,9歲。反復呼吸道感染,2歲之內患肺炎數(shù)次,易感乏力,互動后有氣促無青紫,胸骨昨緣第3、4肋間聞及4級風吹樣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瓣區(qū)第2音亢進,心尖聞及短促舒張期雜音。心電圖:左、右心室合并肥大,胸部X線片:兩肺充血,左、右心室均大,以左心室為顯著,肺動脈段突出,主動脈結偏小,最可能的診斷為()A. 房間隔缺損 B. 室間隔缺損 C. 動脈導管未閉D. 房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 E. 法洛四聯(lián)癥10.患兒女,3歲?;?,先天性心臟病,無發(fā)紺X線檢查示左心室增大,主動脈影增寬,肺野充血。診斷可能性大的是()A. 室間隔缺損 B. 動脈導管未閉 C. 房間隔缺損D. 法洛四聯(lián)癥 E. 艾森門格綜合征第十三章1學齡期兒童造血的紅骨髓位于AA胸骨 B股骨 C肱骨 D脛骨 E尺骨2嬰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是CA牛奶攝入量少 B生長發(fā)育遲緩 C為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 D過期產兒E未及時添加鈣劑3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血象特點是DARBC減少比Hb減少明顯 B粒細胞分葉多 CMCH38pg D紅細胞中央淡染區(qū)大E粒細胞左移4ITP首選的治療是DA大劑量靜脈丙種球蛋白 B輸單采血小板 C病程自限,只需避免外傷,無需治療D糖皮質激素 E免疫抑制劑(除糖皮質激素外)5患兒男,1歲。面色蒼白1個月,易疲勞,時而煩躁,納差。體檢:肝肋下3cm,質中等,脾肋下1.5cm。查血常規(guī):Hb86g/L,RBC3.4*1012/L,MCV70fL,MCHC0.26.最可能的診斷是CA葉酸缺乏性貧血 B再生障礙性貧血 C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 D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 E生理性貧血第十四章1、 急性腎炎出現(xiàn)水腫的特點是A、 下行性,凹陷性B、 下行性,非凹陷性C、 上行性,凹陷性D、 上行性,非凹陷性E、 向心性,非凹陷性2、 關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 臥床休息4周以上B、 無鹽飲食至血壓正常C、 低蛋白飲食至尿蛋白消失D、 肉眼血尿消失后,可恢復正?;顒覧、 應用抗生素7-10天,以消除殘存感染3、 與單純性腎病相鑒別,腎炎性腎病的最主要特點是A、 尿蛋白多為+B、 血清蛋白降低不明顯C、 血清膽固醇增高不顯著D、 血尿、高血壓、氮質血癥E、 年齡常大于7歲,水腫顯著4、 腎病綜合癥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A、 感染B、 循環(huán)充血C、 電解質紊亂D、 急性腎功能不全E、 高凝狀態(tài)或血栓形成5、 泌尿道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A、 大腸桿菌B、 副大腸桿菌C、 克雷伯桿菌D、 變行桿菌E、 金黃色葡萄球菌6、 患兒男,4歲。顏面、眼瞼重度凹陷性水腫一周,雙眼不能睜開,陰囊水腫發(fā)亮,腹水征陽性,尿蛋白(+),血沉15mm/h,抗鏈球菌溶血素O為1:100,該患兒最可能的疾病為A、 急性腎小球腎炎B、 腎病綜合癥C、 泌尿系感染D、 病毒性腎炎E、 急性腎衰竭7、 患兒男,7歲。反復水腫一月余。入院后查:血壓130/80mmHg,尿蛋白+,紅細胞010個/HP,血尿素氮11.5mmol/L,血漿總蛋白為42g/L,白蛋白15g/L,本例患兒診斷首先考慮A、 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B、 急進型腎炎C、 單純性腎病D、 腎炎性腎病E、 病毒性腎炎第十五章 神經系統(tǒng)疾病1.患兒女,1歲,高熱3小時,體溫39,驚厥1次,為全身性發(fā)作。為控制驚厥首選的藥物及給藥途徑是A.肌內注射苯巴比妥 B.肌內注射地西泮 C.靜脈注射苯妥英鈉D.靜脈注射副醛 E. 靜脈注射地西泮2.化膿性腦膜炎合并硬腦膜下積液,常見的病原菌為A.金黃色葡萄球菌 B.大腸桿菌 C.B族溶血性鏈球菌D.流感嗜血桿菌 E.銅綠假單胞菌3.患兒女,10月齡。已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曾用青霉素加氯霉素治療一周,病情好轉,體溫正常:近3天來又出現(xiàn)發(fā)熱、驚厥,查體前囟緊張,腦脊液檢查:外觀清亮,白細胞12*109/L,蛋白450mg/L,氯化物110mmol/L,糖4.0mmmmol/L。應首先考慮的診斷是A.腦膜炎復發(fā) B.硬腦膜下水腫 C,腦水腫D.腦膿腫 E.腦膜炎后遺癥4.患兒女,9月齡。因突發(fā)高熱39.8、驚厥1次而來急診,查體:神清,精神可,身上有少許皮疹,前囟平。咽部充血,扁桃體II度腫大,心、肺、腹(),無病理反射。此患兒的驚厥最可能為A.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B.高熱驚厥 C.中毒性腦病D.嬰兒手足搐弱癥 E.低血糖5.化膿性腦膜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A.腦膿腫 B.腦積水 C.硬腦膜下積液D.腦室膜炎 E.腦神經損傷6.腦性癱瘓中最常見的類型為A.痙攣型 B.手足徐動型 C.強直型D.震顫型 E.肌張力低下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