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制度的思考.doc_第1頁
對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制度的思考.doc_第2頁
對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不公開審理制度的思考.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刑事訴訟法中“個人隱私”以及不公開審理制度的幾點思考【案情回顧】今年7月1日,15歲女孩芊芊到慈溪看父母,凌晨3點下錯站,被咸某實施搶劫、強奸并遭殺害。12月14日,該案由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開庭審理當日,咸某大哥咸于梁和二弟帶著一幫親友,連夜從江蘇東海趕到慈溪,芊芊的父母也帶著親友來聽庭審,但雙方被告知除了芊芊父母之外的原告親屬、被告親屬均不允許旁聽。因涉及未成年人隱私,不允許聽庭,咸某的妻子張霞和一對兒女,也只好守在審判庭門外。在兩個小時的庭審中,張霞幾乎保持了一個姿勢:耳朵緊貼在審判庭的大門門縫上,唯恐漏掉里面?zhèn)鞒龅拿恳粋€字。在庭外兩個多小時的等待中,被告和原告雙方親屬,彼此沒有對望過一眼、沒有交流過一句話。(新聞來源:男子搶劫奸殺15歲少女 法庭求死稱工資太低 /s/2012-12-15/143225820010.shtml)【拓展思考】1、該案是否適用個人隱私案件不公開審理制度我國憲法第125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guī)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根據(jù)憲法精神,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但是,審判公開有其例外情況。刑事訴訟法第183條第一款規(guī)定:“人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歐冠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绷硗猓淌略V訟法第274條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不公開審理問題作出規(guī)定,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在本案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案件本身并未涉及國家秘密,也無商業(yè)秘密,且本案中雖有未成年人15歲的芊芊,但芊芊本人并不是本案的被告人,而是受害人,因此這三種情況都不適用。那么,該案是否涉及個人隱私呢?關于個人隱私如何界定,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明確,只是借用了民法原理中的隱私概念;而我國民法通則中也沒有規(guī)定隱私權制度。為了彌補這一缺失,最高人民法院在民通意見第140條、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中規(guī)定,宣揚他人隱私侵害他人名譽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個人隱私的內容通說認為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于個人及家庭的單項資料,如身高、體重、血型、女性三圍、身體缺陷、健康狀況、財產(chǎn)收人狀況、心理性格特征等。二是私人活動和關系,如婚姻愛情生活、夫妻兩性關系、求學工作經(jīng)歷和活動、家庭和社會關系、愛好與信仰活動、未成年時期的犯罪及不光彩歷史等。三是私人空間和領域,如住宅隱秘、通訊秘密、生活安寧、感情空間秘密。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咸某對受害人芊芊不僅實施了搶劫和殺害行為,更對其實施了強奸行為,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涉及到未成年受害人芊芊的個人隱私,因此,該案符合刑事訴訟法對不公開審理案件的規(guī)定,適用于不公開審理制度。2、對刑事訴訟法中“個人隱私”如何界定的進一步思考在上文中我們看到了關于個人隱私內容界定的通說,然而,任何權利的形式也都應當受到合理的限制,隱私權也不例外。例如,賣淫嫖娼行為也涉及男女兩性關系,通常也是當事人不愿告訴別人且別人不采用窺視、竊取、偷聽、刺探等手段根本無法知曉的私人信息,但是這種“隱私”由于其既違反法律規(guī)定,亦有悖倫理道德,顯然不應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個人隱私還應當特別強調其合法性。所謂個人隱私的合法性是指,該隱私涉及的應當是有關該當事人的合法行為的個人信息。合法性要件是權利不得濫用原則的體現(xiàn),是對個人隱私的必要限制。依此可以將個人隱私分為兩類:一為法律予以保護的隱私;一為法律不予保護的隱私。只有前者才構成隱私權的客體,是刑事訴訟法的個人隱私條款予以保護的對象,而對于后者則應該排除在外,否則所有關于個人的案件都不應公開進行審理了,如此豈不大謬?違法犯罪以及不道德的行為不應作為個人隱私,不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8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但由于各自的立場和角度不同,法院和檢察院對在具體案件中是否使用第183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的認識往往會有差異,甚至不同法院之間也存在認識差異,導致同案不同審的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這既有損法律尊嚴亦有礙司法機關的權威。因此對于何為個人隱私,以及在司法實踐中應如何防止濫用個人隱私條款在倡導公開審判的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合法性要件作為個人隱私在外延上的必要限制應當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予以明確。3、刑事訴訟法第183條個人隱私條款的適用范圍個人隱私作為一個民法學上的概念,當它身處刑事訴訟法的語境之中時,其內涵及外延必然要發(fā)生變化,筆者認為主要應對其適用的主體范圍進行限制。是否對所有的訴訟參與人都可以案件涉及個人隱私為由進行不公開審理?究竟對哪些人,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根據(jù)該條款適用不公開審理程序?筆者認為,只有案件涉及被告人、被害人的個人隱私時,才可以不公開審理,而證人等其他訴訟參與人則不得引用個人隱私條款。(1) 刑事審判中被告人的隱私權應該得到保障刑事訴訟法的首要價值在于保障人權,而在刑事訴訟中最易受侵害的即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因此保障人權首先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審判程序中被告人的合法權利應受刑事訴訟法重點保護,不能以被告人是被追訴的對象為理由剝奪其合法的民事權利。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2條之規(guī)定“任何人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被告人在審判過程中作為被推定無罪的人,其合法權利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另外,由于被告人必須到庭參加訴訟并如實回答法官和檢察官的訊問,因此當案件涉及被告人個人隱私時,只有不公開審理方能保障其個人隱私,而無法采取其他變通手段。另外,被告人的個人隱私依法應受保護這一點從刑事訴訟法第274條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因為,法津出于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對未成年人被告予以持殊保護也是以被告人享有隱私權為基礎的。司法實踐中,因為被告人系未成年人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也是關于是否公開審理爭議最少的案件。(2) 被害人是個人隱私條款的主要保護對象刑事審判的目的除了追訴犯罪,還要給被害人以心理慰籍,如果公開審判非但不能撫慰被害人反而會侵犯其隱私給其帶來更大的精神痛苦,則顯然違反其價值訴求,因此被害人當然亦得引用個人隱私條款。審判實踐中適用個人隱私條款的被害人多為強奸罪、強制狠裹婦女兒童罪的受害者。顯然,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作為犯罪的間接受害者其隱私權亦受到了法院的肯認,而法院在此除了考慮到上述利益外更重要的也是考慮到了維護公共道德的需要。而強奸等案件的直接受害者作為程序意義上的被害人則是個人隱私條款的主要保護對象,審判實踐中適用該條款的也以這種情況居多。4、 因涉及個人隱私不公開審理的刑事案件是否允許被告人親屬旁聽在案情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被害人芊芊的父母被允許進入庭審現(xiàn)場進行旁聽,其余人員均未被允許進入庭審現(xiàn)場旁聽,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咸某的近親屬其妻、其子女以及兄弟等。面對咸某近親屬在庭審門外的苦苦守候、焦急等待,筆者不禁想問,在這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是否可以在控制數(shù)量的情況下允許被告人咸某的近親屬進行旁聽呢?對于這個問題,目前主要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不公開審理的隱私案件,親屬不能旁聽。其理由是被告人親屬旁聽后可能會對被害人及其親屬進行報復,對被害人名譽也會有影響。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親屬要求旁聽的,可以允許旁聽。其理由是被告人親屬總認為被告人不會做侮辱被害人的事,往往判決后被告人服判,其家屬卻要為其上訴或申訴。所以允許他們在法庭審理時旁聽,了解案情的真相,可使被告人親屬消除對法院判決所持的懷疑態(tài)度。最高人民法院對此的回復是:“依法不公開審理的個人隱私案件,被告人的近親屬要求旁聽時,可否準許?我們意見,被告人的近親屬如未經(jīng)被告人委托擔任辯護人,也不應準許旁聽?!庇纱宋覀兛梢缘弥?,本案中的被告咸某的近親屬確是不被允許旁聽。但盡管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上述回復,筆者認為,法律不外乎人情,在維持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