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doc_第1頁
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doc_第2頁
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doc_第3頁
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doc_第4頁
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 拜訪習俗和送禮習俗拜訪就是訪問,指人們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中到親戚、朋友、熟人、同時或者陌生人的住所或工作單位去看望、敘舊、晤談、辦事等方面的社交活動。一般來說,拜訪有官方和私人拜訪之分。前者比較正式和隆重,要求禮節(jié)周到,嚴格按照禮儀規(guī)范進行;后者則是平民之間的相互訪問,一般比較隨便,不甚拘泥于形式。一、 拜訪習俗(一) 預約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拜訪某人之前要先做好安排,向被拜訪者提出前去的建議、目的、時間和地點,經雙方商定后方可進行。也就是說,在拜訪之前一定要事先約好。原因:現(xiàn)代西方社會,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較快,計劃性強,不與被訪者預約就突然造訪,容易打亂對方的計劃,造成不便。中國人拜訪某一人一般不事先預約或通知。這樣做也有各種原因:首先,事先預約或通知,主人要為待客準備飲料和飯菜,會給被訪者造成麻煩和負擔;其次,中國人訪客一般會選擇一個主人不忙的日子,如周末,不會帶來多大的麻煩;最后,預約顯得過于正式,中國人訪客一般不會為此而驚擾主人。由于在傳統(tǒng)上中國人訪客并不事先預約,所以當客人大駕光臨時,主人并不介意。有時還會為要見的人不在向客人表示歉意。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而且,隨著通訊方式的突飛猛進,人們聯(lián)絡起來越來越方便,在一些大城市,預約的做法也多起來。在英美等國家預約拜訪有各種辦法。兩個人面對面地商定,打電話或用書信等其他聯(lián)絡方式聯(lián)系都無不可。如果被訪者在外埠,由于時間短促,無法事先約好,訪客到達后再打電話也可。但是,訪前一定要事先通知。如果事先沒有約好就去拜訪某人,訪問者會遇到兩種情況:主人可能會接待你(這是最好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訪客不要待得時間太長,說完話、辦完事立即告辭;主人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不能接待你(這樣,拜訪者被拒之門外),發(fā)生這種情況,人們要善于處理,不要造成一種僵持的局面。與他人預約時,說話要客氣,語氣要婉轉,要與主人商量,不可強加于人。例如: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I could come round to visit you sometime. Id like to come and see you sometime. Would you be free one afternoon next week? Mr. Zhang and I would like to come and visit you. Would it be convenient for us to come Wednesday evening?按照英語國家的習俗,初次拜訪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人,在得到對方肯定的答復之后,還要寫一封信,表示自己將按時赴約。另外,經雙方商定好的拜訪一般不得取消。萬一有急事不能前往時,要盡早通知對方,并表示歉意。前去拜訪某人時,一定要準時,不得提前或遲到。在中國,雖然可以直接去拜訪一個人而不必事先預約,但要注意選擇比較恰當?shù)臅r間,若是一般性的拜訪,要盡量避開主人工作、吃飯或睡覺休息的時間。(二) 到訪和迎客英語國家的做法:訪客按早約定的時間到達被訪者的家門時先按門鈴。主人開門迎客,并說些客氣話,如:Hello, glad to see you. Do come in.西方人的習慣是客人入室后要脫掉外衣。這時主人常常會說:”Let me take your coat.” 或“Shall I take your coat?” (當然,也有訪客身體欠佳的情況,如感冒等,或者是拜訪時間較短,這時就不一定要脫外衣了。)同樣,入室脫帽也是英語國家人們必須遵守的禮貌習俗。緊接著,主人便請客人落座。常用的套語是:”Do sit down.”或 “Take a seat.” 或“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請隨便坐。)等等??腿俗ê螅魅顺R愿鞣N飲料待客。他們一般先征詢客人的意見,問他們想用點什么,諸如茶、咖啡、啤酒、冷飲等??腿诵枰裁唇o什么。有時主人會先與客人聊一會兒,然后再問客人用什么飲料。比如,他們會用如下一些話來征詢客人的意見: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Tea or coffee? Or something cold? 或How about a cup of tea? (需要注意的是,當主人問”Would you like a drink?”時,那常常指帶酒精的飲料,如啤酒或葡萄酒之類。在飯前和啤酒或葡萄酒是常有的事,但這時候一般不喝熱茶或咖啡。)主人請客人用飲料時,訪客會根據(jù)各自的需要或情況做出不同但很客氣的回答,例如: Oh, thank you. That would be lovely.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Yes, please, if it is not too much bother. No, thanks. Ive just had a cup of tea. Not for me, thanks.對于表示不想喝什么的客人,主人有時還會客氣地再問一次”Are you sure? Its not trouble at all.”主人一般將客人要的飲料放在客人落座旁邊的桌上。當主人送上飲料時,客人不必站起來接過去。但是按照西方人的習俗,端上來的飲料需要全部喝掉。如果喝不了多少,則少要。如果要了飲料又剩下很多,這人會認為客人嫌飲料不好,或者表示不喜歡這自然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誤解。雖然吸煙仍然是不少西方人的一種嗜好,但到其他人家做客時,主人主動請人吸煙的情況極少。客人自己想吸煙時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貿然地從口袋中掏出香煙便吞云吐霧起來。中國人的做法:客人達到主人房前,應該輕輕敲門,問一聲:“*在家嗎?”們若開著,也不可貿然進屋,應先問:“家里有人嗎?”當?shù)玫街魅说难垥r方可進入。由于多數(shù)中國人拜訪客人沒有事先約好,所以到訪時,要拜訪的人不一定在家。遇到此類情況時,客人多說:“對不起,我改日再來吧!”或者告訴其家人自己的姓名、單位和來訪的目的,請代為轉達。有的則寫一張留言條簡單說明一下來訪的目的。西方人在家中待客一般在客廳中進行。中國人在以前受居住條件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在客廳中迎客,這時,就會在自己的臥室待客(北方農村的住宅雖有堂屋,但人們更習慣在長輩的臥室內待客),當然,現(xiàn)在居住條件寬敞了,人們也在客廳中待客。中國人一向有好客和禮貌待客的傳統(tǒng)??腿说皆L時,不管是家中哪一個人的客人,一般都會出來見面、寒暄。讓座之后便向客人獻茶敬煙。請客人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禮俗。由于中國幅員遼闊,以茶待客的規(guī)矩也不完全一致。據(jù)說在北京用茶壺倒茶,壺嘴不能對著客人,茶杯無論大小都不可倒?jié)M,名為“淺茶”。倒茶后雙手捧杯送到客人手里,單手端茶杯或者把茶杯放在客人的面前都是不禮貌的。(現(xiàn)在這種嚴格按照規(guī)矩獻茶的已經很少見了。)對于客人來說,當主人雙手獻茶時,他應該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并說一聲“謝謝!”在廣東一帶,主人敬茶時,客人右手指彎曲后輕敲桌面三下,以示感謝。在廣西用幾個手指輕叩桌面則有不同的含義。單指表示個人的謝意,雙指表示夫妻的謝意,五指則代表全家的謝意。在河南一些地區(qū),客人想要繼續(xù)喝茶時,杯中應留一些茶水,主人見此會給你繼續(xù)添茶。如果將杯中茶水全部喝完,則表示不再喝了,主人也就不再添茶了。除了以茶待客外,也有人端出糖果或水果請客人享用的。目前,中國城鎮(zhèn)軟飲料十分流行,在夏季用汽水、礦泉水或可樂之類的飲料待客的也大有人在。對于主人的熱情招待,客人會一再表示不必麻煩。這種主客之間的禮讓和推辭有時會使某些外國人感到大惑不解,但它確實表現(xiàn)了主人的待客之誠、客人的感激之情。中國人在外做客,一般遵循一條原則:客隨主便。所以客人在主人家訪談時,一般不會主動提什么要求,在吃、喝等方面尤其如此。如果主人問客人用點什么時,客人多半會說:“隨便,什么都行?!保ㄈ?交談和話題待客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與客人交談。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不管客人來訪的目的是什么,與客人進行一般性的交談是免不了的。如果拜訪的目的純粹是為了看望或敘舊,主客雙方少不了談些目前各自狀況的話題,如工作、生活、家庭之類。如果拜訪的目的是商討某種事情,雙方在寒暄之后就會言歸正傳。英語國家的人們在社交場合與他人交談時所涉及的題目種類繁多,十分龐雜,從政治時事到家長里短幾乎無所不談。 英語國家的大眾話題之一是工作。談工作可以設計談話人的職業(yè)、任職時間、職業(yè)興趣,以及與工作有關的某些細節(jié)。但是談話時切莫涉及人們的工資收入,因為它屬于個人隱私,是不能觸及的。談有關工作的細節(jié)時要掌握好分寸,不可打破砂鍋問到底。談話時大談自己的工作也欠妥當,因為它容易給人一種三句話不離本行的印象或兼有炫耀之意。聽話人也會感到你知識面狹窄,只知道自己鼻子底下那點事。 住所是人們感興趣的另一個話題。與人交談時可以詢問對方住在何處,住什么樣的房子,住房是否寬敞、舒適、方便之類的問題。如果在別人家做客,主人更喜歡客人恭維他們的住室寬敞、明亮和整潔。女主人常常帶領客人參觀自己的住室,并向你詳細介紹房子的特點。談住房可以,但切莫詢問房子的價錢,因為這也是個人隱私,主人常常守口如瓶。 英語國家人們的第三個大眾話題是個人愛好。個人愛好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閱讀、集郵、運動、服飾、旅游、垂釣等幾乎無所不包。談論個人愛好方面的題目容易引起聽話人的興趣和好奇心。如果交談雙方發(fā)現(xiàn)二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不但談話投機,并可能由此建立起長期的友誼。 旅游或度假是西方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常常促使他們尋找放松或休息的機會。在這些國家里,經常待在住地而不外出旅游的人是很少的。旅游或度假之前,他們樂意談論自己的計劃。旅游或度假之后,則喜歡大談個人的經歷,甚至邀請親朋好友到家做客,展示自己拍攝的照片,或者放映自己錄制的幻燈或錄像,和別人一起分享旅游的收獲和愉快。所以和別人交談旅游經歷或度假見聞是個很合適的題目。 電影、電視、戲劇、音樂以及許多其他形式的大眾娛樂活動也是人們樂意談論的談話題目。由于電影電視的普及率很高,談到電影的內容或電視的節(jié)目人人有話可說,人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喜歡或厭惡的感想或評論。所以,各種各樣的大眾娛樂活動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大眾話題。 英語國家有一個傳統(tǒng)話題,就是談天氣。英國人尤善此道。天氣是個長存不滅的題目。天氣的好壞與變化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切身生活,人們不會不注意它,也不能不理會它,所以談論天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且天氣也是個中性話題,它不涉及任何人的隱私。當然西方人談天氣也不是死死板板地說:天下雨了;天刮風了。他們更多的是發(fā)表一些評論性的一件,例如:Its lovely weather today, isnt is?或 Rather cold, isnt it? 英語國家的另一個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是有關國家或地方的大事情,如選舉、罷工、自然災害、政治丑聞、大型的犯罪活動、影響人民生活的政治和經濟政策等等。在談論有關政治方面的題目時,不同政治派別或傾向的人會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或看法。中國人與英語國家的人們談論他們國內的此類話題時一定要謹慎,切莫不了解情況妄加評論,以免引起意見沖突,導致不愉快的后果。由于社會或文化背景的差異,一個國家的大眾話題到了另一個國家就可能成了十分敏感的禁忌。例如: 西方人對于諸如年齡、工資收入、婚姻狀況、家庭財產等屬于個人隱私方面的題目是諱莫如深。但中國人對于這些卻十分開放。即使是一個年輕女子,當問及她的年齡時,會毫不遲疑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歲數(shù),而臉上并沒有尷尬的表情。中國人見面時,常常會談到個人收入的問題,“你每月掙多少錢?”會脫口而出,也不覺得問這樣的問題有什么不當之處。 西方人見面時問候對方的身體情況,表示關心,但對別人生病的情況一般不刨根問底,追問病情病因。而中國人對于這一點卻不怎么在乎,有的病人甚至會把求醫(yī)治療的情況詳細說給別人聽。 在西方,宗教信仰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由于西方人在不同程度上多有信教的傳統(tǒng),一些虔誠的教徒對異教徒或無神論者感到不可理解。所以談及這類題目要掌握分寸,不宜爭論。中國信教或不信教的人都有,過去不少人把宗教看成一種迷信,容易引起信教人的不快。在不得不涉及這類問題時,比較得體的做法是尊重對方的個人信仰,不可妄加評論,以免引起不快。 中國人也有禁忌,只是與西方不同罷了。中國人最忌諱的是“當著矮人說短話”,“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兩句中國俗語的意思無非是說在與對方交談時不要涉及他個人或與其有關的家庭或單位的短處或痛處,其中包括對方的生理缺陷,女士的胖瘦丑美等。另外,中國人一般忌諱“飛短流長”。對于那些沒有根據(jù)的“流言蜚語”或“東家長西家短”,中國人多數(shù)是不屑一顧的。人們更不愿意背著某人談他的缺點或說他的壞話。中國人不當面揭他人的短處,主要是顧及對方的面子,不能使人家下不來臺,而影響雙方的人際關系。中國人忌諱流言蜚語、背后議論他人反映的是中國人做人光明磊落的傳統(tǒng)美德。其次,在住所或其他的社交場合,中國人忌諱談論粗俗不雅或者低級趣味的話題。只有那些沒有教養(yǎng)、沒有品味的個別人才有興趣談這些話題。即使這類人在一些大眾社交場合也會有所顧忌或收斂。中國人認為這些粗俗的話題登不得大雅之堂,因此也就成了社交場合忌談的題目了。除了話題之外,人們還需要注意談吐、舉止和風度。在這一點上中國和英語國家的禮儀規(guī)范大致是一樣的。總的要求是:談吐得體、舉止文雅。 與人交談時,夸夸其談,不著邊際;自吹自擂,炫耀個人;言辭刻薄,諷刺挖苦等都是談吐不得體的表現(xiàn)。為使交談生動活潑,趣味橫生,中西方文化都主張談吐要幽默機智。當然幽默和機智是有文化差異的,中國式的幽默外國人不一定能夠理解,而西方國家的幽默,中國人也不一定能夠接受。只要在交流中把話說得風趣,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交談時舉止的文雅,中國和英語國家都有近乎一致的規(guī)矩,但也有差異。談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不要東張西望,也不要隨便打斷對方。在傾聽別人談話時,不可默不作聲,沒有反應,應不時地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反對,或者微笑表示高興。別人在談話時不可站在一邊偷聽,更不能只與一個人交談,把別人拋在一邊不管。也不可只與女士交談,忘了男士的存在。在與他人談話時自己想要離開,最好找一個恰當?shù)睦碛?。如果要去衛(wèi)生間方便,最好用委婉語表達,以免使人聽了尷尬。(四) 告辭和送客告辭和送客是拜訪活動的最后一項禮儀習俗,哪一個國家或哪一種文化都不可能沒有,只是做法不同而已。美國社會學家E.Goffman認為,人們見面時互致問候標志著交際活動的開始,而相互告別則象征著交際活動的終結,二者都具有促進和加強社交關系的功能。在英語國家,拜訪結束時,一般由客人中的女士或年長者提出告辭之意。如果拜訪時間較短,客人提出告辭,再稍呆一會便可離去。如果拜訪活動的時間較長,主人留飯或應邀參加其他一些活動,而且又是在夜晚,客人在晚上10點半到11點之間告辭較為適宜,而且客人提出告辭和他真正離去之間應有一個短暫的時間間隔,約為15到20分鐘??腿颂岢龈孓o后不應馬上離去,他需反復表示告辭之意兩到三次。否則,會顯得唐突。在中國,除非主人一再挽留,客人一旦表示告辭會立即行動。如果是宴請活動,客人吃完飯后馬上告辭是不禮貌的,他至少還要呆上半個小時才能表示告辭。 客人起身告辭,主人送客,這是中外一致的做法。中國人送客一般要送到大門外,甚至大街上,而英語國家的人們送客到大門口為止,一般不出大門??腿穗x開前自然要說些感謝的話,而主人同樣對客人的光臨表示感謝,并表示有機會再次聚首。但是人們觀察到,雙方在告別時有時話長,有時話短。這多半與兩個人分別后再次會面的時間長短有關。如果雙方分別后明后天又能見面,告別時話就短;如果分別后長時間不能相見,雙方告別時話就長。另外,雙方分別時還伴有握手的禮儀,稱為握別。英語中有一些固定的套語供告辭和送客禮儀之所需。例如,客人告辭時常說的話有:I think Id better be going now.Ive got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I think I ought to be going now.My baby sitter must leave at 11:00.I think I must be going now.I must not hold you any longer.告辭時,主客雙方都要說“再見”,英語中這類用語已經司空見慣,如”See you”, “ So long”, “See you later”, “Bye-bye”, “Good bye”等等。此外,還有某些問候語被用作告別語的情形,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在語氣上非常正式,有時甚至有逐客的含義,人們在使用時應當特別注意。”Good night”也是告別用語之一,但它用于晚間分別后不再相見的情形下。有人在告別中也使用 “Have a good (nice) day.” 或“Take care.”等用語。前者是祝聽話人一天中好運,后者是請對方保重。據(jù)人們觀察,老年人使用這些辭別用語的較多。告別時雙方說的一些感謝話的套語有: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Thank you, Ive enjoy this beautiful evening.Thank you for coming.中國人待客,聽到客人表示告辭之意時則一再表示挽留,并說:“時間還早呢,再坐會兒吧!”挽留客人表示待客之誠。如果客人一說要走,主人就表示同意,好像主人樂意客人盡快離去。即便是主人真有此意,嘴上也不會表示出來??腿藞?zhí)意要走,主人為客人掀簾開門。對于熟人或??停魅怂偷酱箝T外即可。對于生客、貴客或遠道而來的客人,往往一家人全部出動,送客到門外、汽車站或村口,看到客人離開后才回家。中國人在送客時口頭上常說的客套話有:“請慢走”、“請走好”、“不遠送了”、“有空再來”等等??腿藢λ妥约旱闹魅藙t說:“不要送了”、“回去吧”、“請留步”、“再見”等客氣話,這樣,主客雙方在熱情洋溢的話語中分手,完成了拜訪的整個禮儀過程。二、 送禮習俗送禮或饋贈是世界各國通行的社交禮儀,是人們表達心意的一種物質體現(xiàn)。中國有句俗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人際交往中,按照各個國家或民族的習俗適當?shù)厮托┒Y物是為了向他人表示祝賀、慰問、友情、感謝,甚至是愛慕之意。并且,人際關系也會從一個并不引人注意的方面得到加強和鞏固。送禮雖然是國際通行的社交禮儀,但在送什么樣的禮物,在什么場合送禮,如何送法等問題上,各國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少的差異。 首先,贈送禮品,不是為了滿足某人的物質欲望,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更不是為了借此打通關節(jié),為自己撈取額外的好處,而應以“禮輕情意重”為原則。中國和英語國家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據(jù)說,英國人向他人贈送禮品時注意“禮輕”,因為花費過多會使人覺得有“賄賂之嫌”。英國人認為私人關系和業(yè)務關系要涇渭分明。如果業(yè)務上有聯(lián)系,送禮不宜過重,更不要送帶有本公司標記的禮品。在美國,親友之間互贈禮品也避免饋贈昂貴的物品,否則會使受禮者感到心情不安。美國人喜歡個人獨立,不愿意于他人有很深的私人關系,更不愿意由此什么義務。Edward Steward在美國文化模式一書中曾這樣論述:“雖然社會活動占去許多時間,但是美國人避免對他人承擔個人義務,他們不愿被牽扯進去。像邀請或饋贈這類社交活動,接受下來,向對方表示謝意,就此為止。接受者并沒有義務必須回請或還禮,盡管人們模糊地感到某種答謝的舉動是恰當?shù)?,但是這種社會壓力并不具有其他文化中明顯的社會義務所具有的那種正式的約束力。美國人從事社交活動通常喜歡在盡可能不牽扯什么社會義務的條件下進行?!敝袊嗽诮煌谢旧鲜且浴岸Y輕情意重”的原則行事的,但有些人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常常是厚禮相贈,這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陋習。 關于送禮的場合,中國和英語國家也有異同之處。西方人通常在生日、訂婚、結婚周年紀念日、喬遷、送別、大學畢業(yè),以及圣誕節(jié)這些重要的日子送禮。應邀到他人家中做客通常也帶些禮物。中國由于歷史悠久,地區(qū)差別較大,送禮的日子或場合也比西方復雜。例如,中國有誕生禮,即從孩子出生第一天到一周歲,要舉行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內容不同的,在這些日子,但傳統(tǒng)習俗,親朋好友是要送禮的。再如,中國人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非常重視給長輩或老年人過生日,現(xiàn)在小孩和年輕人也開始流行過生日了,因此,只要舉行生日慶賀活動,應邀的親朋好友自然要送禮。還有,中國人在婚喪嫁娶等重大活動時,禮儀復雜,送禮的要求也高于平時。中國人基本不過圣誕節(jié),但春節(jié)是送禮的重要日子,尤其盛行給孩子送禮。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幸運”的孩子有時會得到數(shù)目驚人的“收入”。當然,平時人們免不了有一些看望、拜訪或宴請活動,按照習俗,大家也帶些禮物表示自己的心意。 關于送何種禮物,不僅中西差異大,而且與送禮的對象和場合密切相關。下面介紹英語國家在不同的場合給不同的對象送禮的具體情形。(一) 英語國家的送禮習俗1. 生日禮物給十五六歲的女孩子贈送生日禮物可以是帶有小飾物的手鐲、耳環(huán)、女孩喜歡的書籍、刻有孩子名字的文具、香水、頭巾、腰帶、墻畫或者其他女孩子臥室的裝飾品等;給十幾歲的男孩子的生日禮物可以是衣服、體育器具、唱片或者受人歡迎的搖滾樂隊的錄音帶、墻畫、游戲機軟盤、電腦軟件等;給妻子或丈夫的生日禮物最好是那種她或他十分想要,但由于錢貴或別的原因而沒有買的東西。這種禮物會給對方一個驚喜;給老年夫婦最理想的生日禮物是商店禮品券、盆花、他們感興趣的書籍等。為他們訂一份報紙,甚至給他們提供旅行機票都無不可;對任何人來說,你親手制作的東西(DIY),如自己烤制的食品、手織的衣物或木工制品都是很好的生日禮物。“A baby shower”: a party at which the expectant parents receive gifts for their expected child. By tradition, a baby shower is intended to help parents get items that they need for their baby.“A sweet sixteen”: a type of pa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usually celebrated for a girl on her 16th birthday. Today, the party is more generally taken as an age celebration, a must for todays teenage girl, marking her beginning of independence as she steps further into the adult world. At such a party, although unique chocolate bars can make an excellent gift, giving her some money as gift may be the best, because she will have a lot of expenses if she is getting a car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urse, clothes, books, and CDs all can be excellent choices.2. 訂婚禮物年輕人訂婚時贈送禮物的人主要限于關系密切的親戚和要好的朋友,主要的送禮對象是女方,即新娘(Engagement gifts, specially designed by the bride, are usually given by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close relatives and intimate friends.)。Kitchen items, jewelry, and bathroom towels, just to name a few, are conventional items and are usually appreciated. Perfumes are also nice for both the future bride and the groom. However, if the person to be gifted is a lover of art works, then paintings by famous artists can also be presented. 3. 新娘送禮會禮物新娘送禮會(Bridal showers)是指親朋好友為即將結婚的女子舉行的贈送禮物的祝賀活動。有三條嚴格的規(guī)范需要遵守。首先,禮品必須在送禮會上贈于主賓,不能讓商店轉交。如果送禮人不能參加送禮會,應將包裝好的禮物事先送到主人家里。其次,在贈送的禮物上應附有一張賀卡,這樣,當主賓打開禮物時知道禮物是哪位客人贈送的。最后,禮物要在送禮會上打開,主賓應當向饋贈者表示感謝。新娘也可以事后寫信致謝,但是,除非送禮人當時不在場,一般情況下是不必要的。The purpose of a shower is to assist the couple in equipping their new home. The gifts may be utensils for kitchen, bath, gardening or camping, etc. today, a bride may still appreciated pots, pans, dishes and dishtowels, but if the kitchen is already fully-stocked, then specially cookbooks, or a gift certificates for private cooking lessons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choices. However, keepsakes such as handmade quilt, crystal vase, or a photo frame can be better gifts that will honor the memory of this special occasion while helping the couple decorate their home.4. 婚禮禮物婚禮禮物多半是裝飾性的或實用的器物,例如:折疊桌椅、穿衣鏡、料器花瓶、食品加工器、臺燈、一套玻璃杯、一套刀具、木制色拉碗、調味品器具、帶框的裝飾畫或照片、裝食品用的托盤、銀器或瓷器制品,等等。贈于二婚的新郎新娘的結婚禮物應該不同于一婚者的禮物。因為二婚夫婦的基本生活用品齊備,如果買了這類物品相贈,對他們并沒有多大用處。所以為二婚者選擇禮物要以稀有或少見為原則。例如:為新婚夫婦的花園里送一種花、一棵樹或裝飾用灌木,好的葡萄酒或香檳酒,有紀念意義的帶框的照片, 訂一份他們喜歡讀的雜志,油畫或平板畫,戲票、音樂會票,參觀禮券,為他們的小孩請保姆,等等。If the bride and groom have listed their gifts, it is wise to buy according to the list, or at least review i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idea of their taste and needs.5. 參加結婚周年紀念活動的禮物年輕夫婦舉行結婚周年紀念活動時,參加人一定要帶點禮物,以實用的家庭用品為好。中老年夫婦舉行此類活動時,他們生活用品齊備,參加人可以考慮送些別的東西。例如:紙或塑料制品、印花布或棉織物、皮或仿皮制品、絲綢或合成纖維布料、木制品、金屬制品、電動生活用具、陶器或瓷器、帶有裝飾圖案的精致織物、水晶或玻璃制品、象牙制品、珍珠或金銀首飾,等等。6. 告別活動禮物如果有人遷居他地而舉行告別活動,贈送的禮物要有一定的紀念意義,例如一張舊居的或與他們的朋友在一起的照片;為他們訂一份當?shù)氐膱蠹垼顾私庠幼〉胤降南?;送給他們印有自己地址的而且郵資已付的信封和信紙,使他們常寫信以便保持聯(lián)系。如果主人舉行的是旅行告別活動,參加這可以送讀物、旅行日記本、游戲器具、旅行指南、護照夾子、貨幣兌換指南、旅行用具等。7. 喬遷活動禮物Moving to a new house, people also hold a house-warming party to celebrate, which is an opportunity to let old friends see the house and to get to know new neighbors. It is also a party for friends to give gifts to furnish the new home. Since the party is generally very informal, the host can send invitations by cards or simply just a phone call. Guests should bring such gifts to the party to congratulate the host on his new home as a potted plant, a vase, a picture frame, a bottle of wine, a bunch of flowers, or a gift basket of foodstuffs.8. 學生畢業(yè)時的禮物這里指大學以上學歷的人畢業(yè)時,家屬親友或其他相關人士應贈送的禮物。例如:鐘表或鐘表收音機、電視機、個人電腦、臺燈、與學生專業(yè)有關的書籍或參考書、照相機、體育用品、手表或戒指之類的首飾、商品禮券、錢、股票、禮券等。9. 周末訪客時應送的禮物周末訪客或者參加私人宴請,人們通常送的禮物有鮮花、水果、糖果、書籍等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人的庭院里沒有花木時,送鮮花才合適。如果主任家里沒有果樹時,送水果才恰當。送書時要了解主任的愛好和需要。有的人也有拜訪之后送禮的。如果這樣做,他們可以先送一些一般的禮物,如一瓶酒、自己種的西紅柿或一瓶特制的果醬。待到知道主人的需要時再補送一份禮物。如果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你可以帶牛扒或其他半成品的菜,到時做一下就可吃用。如果主人有孩子,可送玩具、游戲器具、拼板玩具等孩子喜歡的東西。10. 去家中或醫(yī)院看望病人時應送的禮物看望病人,應考慮病人的病情和住院時間的長短。對大多數(shù)病人來說,輕松有趣的讀物或填字字謎的書籍都是可送的禮物。如果病人住院的時間較長,送晨衣、睡衣或靠墊是合適的??赐∪艘部梢运王r花和食物。但送花時要注意花的禁忌;送食品時要事先征得醫(yī)生或家人的同意。11. 送給教師的禮物學生給老師送禮可以集體送也可以單獨送。如果是集體送給老師一件禮物,可考慮送一本地圖冊、一部精裝的詞典、一本專業(yè)方面的書籍等對老師教學有用的器物。當然也可以送一些老師日常生活方面的用品,如一件毛衣、一個臺鐘、一張墻畫等。學生單獨給老師送禮可以考慮下列物品: 手帕、錢夾、領帶、圍巾、家制果醬或糕餅、圣誕樹飾物等。12. 送給醫(yī)護人員、律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員的禮物給醫(yī)院的護士送禮時比較合適的禮品是糕餅、糖果、水果等。給醫(yī)生、律師或其他專業(yè)人員送禮時可選擇下列物品:文具用品、家制的風味食品、廚房刀具、體育用品、他本人喜歡的葡萄酒或烈性酒等。13. 送給修女、牧師、猶太教士等神職人員的禮物給修女送禮要看她們平時穿不穿法衣,即修女服。對那些不穿法衣的修女來說,贈送支票、現(xiàn)金或商店禮券較為恰當。其他可送的禮物還有白色亞麻手絹、圣像、宗教畫、書籍、訂一份雜志、黑色手套、護膚液、撲面粉、浴室用品、小糕餅、糖果、女用披肩等。美國有給新任神職人員如牧師、猶太教士等送禮的習俗??晒┻x擇的禮物有:皮面日記本或通訊錄、文具用品、訂一份雜志、手表、錢夾、文件夾、禮券等。如果就要到任的神職人員吸煙,打火機、煙斗、煙灰缸之類的小物品也是受歡迎的。思考題:除了上述提到的禮物規(guī)范外,就你所了解的一些英語國家的重要節(jié)日中,人們送禮一般按照什么規(guī)范來進行?14. 送鮮花的規(guī)范和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鮮花作為一種特殊的禮品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向任何人贈送鮮花。在某些場合,贈送鮮花可以說是一件必行的事。例如少女初進社交界的晚會,參加歐洲人舉行的家宴、出席葬禮等贈送鮮花是最適宜的。在英語國家應邀出席私人晚宴,送給女主人最好的禮物就是鮮花,而最理想的做法是提前將花送去,以便女主人在客人到達之前把花插好。如果送禮人隨身帶去,最好事先把花編排整理好,免得女主人再去勞神整理而將客人撇在一邊。送禮人也可以采摘自己花園里的鮮花相送。在把花送給女主人時,自己可以主動要求為她把花插好,以免給她增加麻煩。在歐洲,人們習慣于向女主人送插花,如果不送插花,第二天也應送去鮮花。在美國,送插花也很受歡迎。以前一般都認為不宜向男士贈送鮮花,現(xiàn)在,這一習俗也有了改變。鮮花完全可以作為禮物送給過生日、生病或者新開業(yè)的男人。如果送禮人擔心對方感到鮮花的“女性”色彩太濃,可以用盆栽花木或長青植物相贈。這類花草無需精心照料,擺在男士的公寓或辦公室都是比較理想的。送花的習俗和禁忌: 花的顏色很有講究:紅色象征生命力和熾熱的愛情,粉色象征忠誠的愛,橘黃色象征蓬勃的朝氣,紫色象征敬意和良好的祝愿,黃色象征輕蔑,白色象征死亡等等。 每一種花都會有特定的含義,例如,在西方國家,青年男女之間,送紅薔薇花表示求愛,回贈香石竹意味著拒絕。母親給子女贈花,常將冬青、櫻草、金錢花、凌霄花、僧鞋菊搭配成一束,表示母親的愛撫。 在英國,人們忌送百合花;在法國,人們忌送菊花,因為這些花都意味著死亡。 送花成單,忌成雙。15. 英語國家送禮的特點: 他們注重禮物的實用性,美國人尤其如此,因為崇尚實用是他們的價值觀之一。 在饋贈禮物時要盡量考慮對方的愛好。 送禮時,要確保禮品對受禮者有特殊意義。(二) 中國的送禮習俗1. 結婚禮物中國人十分重視結婚禮儀,按照中國人的習俗贈送的結婚禮物有以下幾種形式: 贈送喜聯(lián)喜幛。這是傳統(tǒng)的婚禮禮品形式,較為高雅大方,適合于交友廣泛、結婚場面較大的受禮者。喜聯(lián)喜幛可從書畫社購買或請其代作,但要告之送禮人和受禮者的姓名及二者的關系。如果送禮人能親筆書寫喜聯(lián)喜幛,就更好了。 致電致函祝賀。異地親友結婚,不能親往祝賀者可用寫信或發(fā)電報(電郵/傳真)的形式表達送禮人的祝賀之意。一般人們隨信隨電附寄禮金或禮物若干。 贈送花束花籃。贈送花籃較為典雅大方,具有現(xiàn)代氣息。但也比較昂貴,實用價值不大。中國人更注重實惠的禮品。 贈送實物?,F(xiàn)代中國人結婚,親友贈送實物的仍然很多。在這一點上,中國人與英語國家的做法差不多,都注重禮品的實用性。一般人們送的禮品有:家用電器、家具、金銀首飾、床上用品、廚房用品、工藝品、衣物等。為了使自己贈送的禮物派上用場,送禮者可事先征詢受禮者的意見,看他們需要什么。這樣做不算是失禮的舉動。 贈送現(xiàn)金。 贈送現(xiàn)金上一種方便實惠的送禮形式。禮金不論多寡,習慣上要成雙數(shù),取其吉利,即所謂“成雙成對”的意思。贈送現(xiàn)金可以幫助受禮者解決許多實際經濟問題。 除了上述各種形式外,還有人送紀念冊、影集、工藝品、絲繡制品等物品的。只要禮品投合受禮者的興趣愛好,那就是最得體最恰當?shù)慕Y婚禮物了。2. 生子禮物人生得子是一件喜事,親朋好友送些禮物表示祝賀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做法。要送的禮物可以是嬰兒的衣物、玩具、營養(yǎng)品,甚至幾個人一起贈送一定數(shù)量的錢財,以小孩的名義存入銀行,也可以送生肖紀念章。若有產婦的同性熟人,也可同時給產婦送些小禮物。3. 生日禮物在傳統(tǒng)習俗上,中國人注重孩子過第一個周歲生日。這時親戚朋友多來賀禮,祝孩子長命百歲??腿怂偷亩Y物多為衣物、食品和玩具。現(xiàn)在中國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每到周歲給孩子過生日的家庭也多起來,這時家庭成員多送孩子一些實用的小禮物,以示祝賀。有的給孩子買一個生日蛋糕或者帶孩子出去玩一次,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紀念禮品。在傳統(tǒng)習俗中,中國人非常重視給父母長輩過生日。除了開家宴表示祝賀外,子女和晚輩都會送父母一些生日禮物。如果父母年紀較大,一般人們會送壽桃、壽糕、壽聯(lián)或壽幛,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傳統(tǒng)上也有送龍頭拐杖的?,F(xiàn)代中國人送糕點、衣物或其他生日人感興趣的物品也為數(shù)不少。夫妻過生日時,先生最好給妻子送鮮花,要成束的。但贈送衣物、化妝品、首飾也很好。妻子給丈夫送禮多是衣物或其他先生喜歡的東西。戀人過生日時,送給對方的禮物以小巧、精致、新穎、自制的東西為好,如戀人喜歡的錄音帶、書籍、小工藝品、影集、鮮花等。4. 慰問傷病者的禮物親朋好友或同事因故受傷或生病,人們常到傷病者家中或醫(yī)院進行看望和慰問。常帶的禮品有:糕點、水果、罐頭、營養(yǎng)品或滋補品等,主要以食品為主,這與英語國家的做法有較大的差異。但也有相似之處,如送鮮花?,F(xiàn)在中國人看望病人,送鮮花的也非常普遍了。5. 殯喪禮品中國人在殯喪等白事中有贈禮的習俗,但以不留紀念為原則,以免病故者的家人觸物生哀,引起悲痛的心情?,F(xiàn)代城鎮(zhèn)居民每遇到親朋中有喪事者多送花圈挽聯(lián),對死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追思之情。農村中有不少迷信群眾仍贈送紙人、紙馬、紙錢等喪品,以備死者九泉之下使用。中國人還有在殯喪時給死者家屬贈送現(xiàn)金的做法,習慣上稱為“燭金”或“帛金”。如果是參加農村的殯喪活動,每個人都要拿一定的錢,稱為隨禮,錢的多少以關系密切程度而定。6. 社交活動禮物在日常生活或節(jié)假日中,為了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暢通,人們常常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看望或拜訪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或業(yè)務上的伙伴。有時則是應對方的邀請去參加家庭宴請或各種聚會。按習俗,在參加這類社交活動時也要送些適當?shù)男《Y品。送什么沒有一定的規(guī)矩,要視對方的愛好來定。中國人常送的禮物有糕點、水果、酒類、茶葉、飲料、營養(yǎng)品、補品、土特產、工藝品等。如果自己的親友或相知有天災人禍,比如火災、水災、風災、被搶、失竊等意想不到的災禍,贈以適當?shù)腻X物,使其渡過難關是必要的。如果有人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幫助了自己,解決了實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贈予對方適當?shù)亩Y物,以示感謝,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事的一種習慣。送什么禮物,要以個人的情況而定。這時恐怕贈送有紀念意義的禮物較為恰當。(三) 中國和英語國家送禮習俗的差異 首先,西方人在贈送禮物時注重禮品的包裝。買來或自制的禮物一般要用彩色禮品紙包起來, 然后用彩帶扎起, 或用膠條封住。有的禮物雖然有包裝盒,但送禮時還是要再包裝一下。如果送一瓶酒做禮物,最好要酒瓶外面有包裝紙的那一類。圣誕節(jié)時贈送給每個人的禮物可以放在一兩個大盒子里,里面的小禮物可不必再包裝。有時送禮,還要在禮物上加上個人標記,或綴上姓名首字母組成的交織圖案(當然,這樣做有一個缺陷:一旦物品標上了首字母就無法再退換。因此,在為貴重禮品標上姓名首字母之前,必須確定該禮品是受禮者需要或喜歡的東西,而且式樣、顏色和尺寸都合適。如果送禮者確有把握,標上姓名首字母可以使許多禮物更加美觀。當然,在受禮人接受了禮物之后再標上姓名首字母亦無不可。如果贈送標有首字母的手帕或其他禮物,對女人要用叫名的首字母,對男人則用姓的首字母。對于禮品的包裝,中國人有好長一段時間不太重視。有時,中國的一些禮品是上乘的,但包裝卻不雅觀,這無疑減輕了禮品的含義。這種狀況正在發(fā)生變化。英語國家的人們送生日禮物、圣誕禮物或結婚禮物時,通常附有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