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_第1頁
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_第2頁
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_第3頁
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_第4頁
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DBJ51 004-2012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四川省住宅建設通信配套 光纖入戶工程技術規(guī)范 Technical code for fiber to the hom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ichuan DBJ51/004- 2012 主編部門: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批準部門: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實施日期:2012 年 6 月 1 日 2012 年 成都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關于發(fā)布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 工程技術規(guī)范的通知 川建標發(fā)2012108 號 各市州及擴權試點縣住房城鄉(xiāng)

2、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通信科研規(guī)劃設計 有限責任公司主編的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技術 規(guī)范 ,已經我廳組織專家審查通過,現(xiàn)批準為四川省工程建設強 制性地方標準,編號為:DBJ51/004-2012,自 2012 年 6 月 1 日起 在全省實施。 該標準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 中國建筑西南設 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通信科研規(guī)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技術 內容解釋。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二 O 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1 前 言 根據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下達編制計劃的通知 (川建標 發(fā)(2011)357 號) ,由中

3、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通信科研規(guī)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的本規(guī)范, 經審查委員會確定,更名為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 程技術規(guī)范 。 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調查研究, 認真總結實踐經驗, 全面分析了住宅建筑通信設施建設中關注的問 題,廣泛征求意見,經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規(guī)范。 本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一般規(guī)定、光纖入戶設計、 光纖入戶施工和光纖入戶驗收。 標準中,第1.0.3條、3.0.1條、4.2.6條以黑體字標注的條文 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 由中國建筑西南 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4、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本規(guī)范在執(zhí)行過程 中,請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并請將有關意 見和建議反饋給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 天府大道北段866號,郵編:610042),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2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通信科研規(guī)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參編單位: 四川省建筑設計院 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四川省通信產業(yè)服務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 成都市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 主要起草人:熊澤祝 向 兵 杜毅威 唐 明 陳 剗 銀瑞鴻 伍金明 王 科 劉 勇 江春雨 徐航宇 王 鍔 王愛軍 主要審

5、查人:黃兆雄 趙濟安 毛玉明 呂 立 任兆祥 徐兆峰 夏雙兵 李英祥 楊運平 3 目 次 1 總則 1 2 術語 2 3 一般規(guī)定 5 4 光纖入戶設計 7 5 光纖入戶施工15 6 光纖入戶驗收19 附錄 A FTTH 光鏈路段落傳輸性能指標 23 附錄 B FTTH 光纜信息及工程驗收部分附表示例 26 附錄 C FTTH 光纖入戶布線方案參考示例 31 附錄 D FTTH 箱體參考 36 附錄 E 住宅建筑戶內布線指南 39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41 引用標準名錄42 附:條文說明 43 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General

6、 requirement 5 4 Design of FTTH 7 5 Construction of FTTH 15 6 Acceptance of FTTH 19 Addition 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FTTH optical link 23 Addition B Partial schedules of FTTH cable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acceptance 26 Addition C Wiring reference samples of FTTH 31 Addition D Reference sam

7、ples of FTTH boxes 36 Addition E Indoor wiring guid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3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3 1 1 總則 1.0.1 為規(guī)范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FTTH)工程的設 計、施工和驗收,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 1.0.2 本規(guī)范適用于四川省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 建設。改、擴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

8、戶工程建設可參照執(zhí)行。 1.0.3 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采用光纖入戶方式建設時,應納入 建筑的統(tǒng)一規(guī)劃中,并與住宅建筑同步建設。 1.0.4 本規(guī)范中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包括住宅 區(qū)、住宅建筑樓內與戶內的通信管網系統(tǒng)和線網系統(tǒng)的建設。 1.0.5 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纖入戶工程建設,除應符合本規(guī) 范外,還應符合國家、行業(yè)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 2 術語 2.0.1 住宅建筑通信配套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指建筑規(guī)劃用地紅線內的住宅區(qū)地下通信管道、 住宅建筑內的 通信管線、配線設備以及用于安裝通信設施

9、的場地。 2.0.2 光纖入戶(FTTH) Fiber to the Home 用戶與公用電信網之間, 全程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一種接入 承載方式,稱為 FTTH。即以光纖為傳輸媒介,為家庭終端用戶提 供接入到公用電信網的服務。 2.0.3 光纜交接箱(OCC) Cross Connecting Cabinet for Communication Optical Cable 用于連接主干光纜、配線光纜等的接口設備。 2.0.4 配線區(qū) The wiring zone 在住宅區(qū)通信光纜網中,根據住宅建筑的規(guī)模、住戶密度,以 單體或若干個住宅建筑組成的配線區(qū)域。 2.0.5 光分纖箱 Optica

10、l Fiber Cable Distribution Box 用于室外、 樓道內或室內連接用戶光纜與入戶光纜或者連接樓 內垂直光纜與水平光纜的接口設備。 光分纖箱內包含光纜終端和光 纖熔接/機械接續(xù)保護單元。 用戶光纜與入戶光纜/垂直光纜與水平 光纜的光纖連接可以是活動連接或固定連接。 3 2.0.6 光分路器 Optical Fiber Splitter 將一路或兩路光信號分成多路光信號的無源器件, 本規(guī)范中的 光分路器指基于光功率分路的器件。 2.0.7 家居配線箱(H-BOX) Home Wiring Box 安裝于住戶內的配線箱體。 具有電話、 數據等網絡綜合接線功 能的有源信息多媒體

11、配線箱體。 2.0.8 無源光網絡(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由光線路終端(OLT)、光分配網(ODN)、光網絡單元/終端 (ONU/ONT) 組成的信號傳輸系統(tǒng), 簡稱 PON。 包括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網方式的無源光網絡) 和 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比特無源光網 絡)。 2.0.9 入戶光纜 Indoors Wiring Optical Cable 引入到家居配線箱的光纜。 2.0.10 皮線光纜 Optical Ca

12、ble Packed/covered with Rubble Wire 一種具有低煙無鹵阻燃特性外護套并具有小彎曲半徑的非金 屬光纜,常用于室內暗管、線槽、釘固等敷設方式的入戶光纜。 2.0.11 光纖現(xiàn)場連接器 Field-mountabl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施工現(xiàn)場采用機械方式快速實現(xiàn)光纖接續(xù)的光纖接續(xù)器件。 采 用該器件進行的連接稱為冷接方式。 2.0.12 信息點 Information Point 住戶戶內光纜和電纜終接的信息插座模塊。 4 2.0.13 接入機房或交接間 Access Room or Intersection room 用于通信業(yè)務接

13、入設備安裝和運行的房間或用于連接主干線 纜和配線線纜、配線設備安裝的房間。 5 3 一般規(guī)定 3.0.1 縣級及以上城鎮(zhèn)住宅建筑的通信配套應采用光纖入戶 (FTTH)建設方式。 3.0.2 其它住宅建筑的通信配套采用光纖入戶建設方式時,可參 照本規(guī)范中要求實施。 3.0.3 住宅建筑應遵照城市規(guī)劃要求,按規(guī)范在住宅區(qū)預埋地下 通信管道, 在樓內和戶內預設配線管網, 并在適當位置預留接入機 房或交接間。住宅建筑應設置通信光纜及配線設備。 3.0.4 建設方與公用電信網提供方的工程建設范圍及分工界面 應根據光纜引接點設置的位置確定。一般情況如圖 3.0.4 所示: 圖 3.0.4 工程建設范圍及分

14、工示意圖 3.0.5 公用電信網提供方負責提供住宅建筑的外部引接光纜、光 纜引接點處箱體與設備建設, 并滿足多個公用電信網提供方共建共 享的要求。 6 3.0.6 建設方負責建筑紅線內通信管網系統(tǒng)(管道、橋架和暗管 等)與住宅區(qū)光纜引接點至戶內線網系統(tǒng)(光纜和設備箱體等)的 建設。建設方應提供符合組網要求的光纜引接點位置和空間。 7 4 光纖入戶設計 4.1 光纖入戶系統(tǒng)結構設計 4.1.1 光纖入戶系統(tǒng)結構由住宅外部光鏈路和內部光鏈路段落 組成。如圖 4.1.1 所示。 圖 4.1.1 光纖入戶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4.1.2 公用電信網光鏈路段落由公用電信網提供方提供的公用 通信網絡設施及到住宅

15、的引接光纜、 光交接箱 (含光分路器) 組成。 4.1.3 駐地網光鏈路段落由住宅建筑內部各箱體和箱體間光纜 組成。 1. 光分纖箱設置在住宅樓內,家居配線箱設置在住戶戶內。 2. 用戶光纜由光纜交接箱至光分纖箱, 入戶光纜由光分纖箱 至家居配線箱。 4.1.4 光纖入戶傳輸指標設計 1. 設計時宜計算出駐地網光鏈路段落的最大衰減值。 計算公 式參考附錄 A.1。 2. 駐地網光鏈路與含維護余量的公用電信網光鏈路段落的 最大衰減值之和應符合光纖到戶(FTTH)體系結構和總 體要求YD/T1636 中無源光網絡(PON)系統(tǒng)對傳輸指標 的要求。傳輸指標的要求參考附錄 A.2。 8 4.2 住宅區(qū)

16、通信配套設計 4.2.1 設計階段應按圖 3.0.4 確定光纜引接點。光纜引接點宜設 于接入機房、交接間或室外光纜交接箱處,并符合以下要求: 1. 用戶規(guī)模較小或分散建造的住宅建筑, 可采用室外光交接 箱作為光纜引接點。 2. 住宅區(qū)設置接入機房或交接間, 應滿足至少 3 個公用電信 網提供方接入的需要,其預留房間的使用面積可按表 4.2.1 選用。 表 4.2.1 接入機房、交接間預留房屋的使用面積 類型 分類 場地 備 注 交接間 接入機房 面積 () 建議尺寸 (m) 面積 () 建議尺寸 (m) 住建 宅筑 多層住宅(樓) 9 33 - - 高層住宅 單棟 9 33 - - 別墅 5

17、2.22.3 - - 住 宅 區(qū) 組團 300 戶 - 9 33 700 戶 - 15 35 小區(qū) 2000 戶 - 18 36 3000 戶 - 30 65 4000 戶 建議分設機房 4.2.2 接入機房與交接間滿足以下要求: 1. 接入機房與交接間宜設置于住宅區(qū)的中心區(qū)域, 一般設置 于住宅建筑的地下層或一層公共區(qū)域。 2. 應選擇不易淹水、 有良好通風的位置;室內應做好防水防 潮處理;不應有風管、排污和排水管穿越;不應設置于易 產生積水的房間下方。 9 3. 室內凈高不宜小于 2.6m,地面荷載不宜低于 6KN,房 間形狀方正適用。 4. 應引入穩(wěn)定可靠的交流 220V 電源供電, 提

18、供至少 3 個 16A 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回路。 5. 接入機房的電源系統(tǒng)應設三級防電涌保護。 接入機房與交 接間內的所有金屬體及帶有金屬構件的線纜均應設防雷 保護。 接入機房與交接間內的相關設備和設施應進行等電 位聯(lián)接。 應設專用接地排。保護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與 住宅建筑接地系統(tǒng)共用一組接地裝置, 其接地電阻按其中 最小值確定,不應大于 4。防雷與接地應同時符合行業(yè) 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guī)范YD5098 中規(guī)定。 6. 室內裝修材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 需按規(guī)定配置滅火器材 和消防應急器材。 4.2.3 光纜交接箱應符合行業(yè)標準通信光纜交接箱YD/T988 的有關規(guī)定,并符合

19、下列要求: 1. 應設置在通信光纜的交匯處。 2. 應設置在靠近通信管網處便于光纜布放和維護。 3. 室內光纜交接箱安裝于接入機房或交接間。 4. 室外光纜交接箱應設置在安全穩(wěn)固的地方, 并盡量不影響 環(huán)境美觀。 5. 光纜交接箱內應有配置光分路器的區(qū)域。 4.2.4 配線區(qū)劃分及要求: 1. 宜根據住宅區(qū)建筑的范圍、 住戶分布以及建筑總平面等條 件,設立一個或多個配線區(qū)。 10 2. 一個配線區(qū)用戶數量一般不低于 64 戶,但不宜超過光纜 交接箱最大容量規(guī)格(常見最大規(guī)格為 576 芯)。 3. 配線區(qū)設置的光纜交接箱的總容量應能滿足遠期用戶數 量需求。 4.2.5 住宅區(qū)通信管道的設計,應

20、根據地理條件、住戶數量、公 用通信網提供方數量,結合住宅區(qū)綜合管道規(guī)劃, 確定管道的總容 量、敷設方式及敷設路由。 4.2.6 住宅區(qū)通信管道與其它管線及建筑物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 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373 中相應要求。 4.2.7 住宅區(qū)通信管道設計 1. 與公用通信管道相連接的孔數應不少于 3 孔, 宜由兩個路 由方向進行連接。 2. 容量應按住宅規(guī)劃的通信光纜終期容量設計, 并預留備用 管孔。 3. 路由宜選擇沿綠化帶、人行道或車道地面下敷設,宜與電 力、煤氣管安排在道路的不同側。 4. 應根據住宅區(qū)綜合管道的規(guī)劃確定住宅建筑樓棟引入管 道的位置及方位。 4.2.8 住宅區(qū)

21、光纜設計 1. 應符合行業(yè)標準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YD5102 的相 關規(guī)定。 2. 住宅建筑間宜采用 G.652D 光纖的通信室外型光纜。 3. 容量的配置,應能滿足住宅區(qū)住戶需求,并有適當余量。 4. 路由的選擇應結合住宅區(qū)管道、線槽或橋架等合理選擇, 應符合捷近、安全、施工維護方便的原則。 11 4.3 住宅樓內通信配套設計 4.3.1 住宅樓內應根據建筑物特點和建筑配套需要設置弱電井、 暗管、橋架或線槽等配線管網,以滿足入戶光纜敷設需要。 4.3.2 樓內垂直光纜敷設,宜在弱電管道井內設置橋架或線槽敷 設,不設弱電管道井的建筑物應采用暗管敷設。 1. 橋架或線槽宜采用金屬材質, 線槽的

22、截面利用率不應超 過 50%。 2. 暗管敷設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 PVC 管,管徑根據需布 放線纜數量確定。直線管的管徑利用率不超過 60%,彎管 的管徑利用率不超過 50%。 4.3.3 樓內水平光纜敷設,應采用預埋鋼管、阻燃硬質 PVC 管或 設置線槽敷設。 1. 預埋管內徑采用15-25mm 時,敷設彎曲半徑應大于管 徑 10 倍。 2. 當內徑大于 25 mm 時,其彎曲半徑應大于管徑 6 倍,彎 曲角度不得小于 90 度。 4.3.4 住宅建筑樓內光纜線網包括各種接入光纜和配套設備。 1. 接入光纜主要包括樓內用戶光纜和入戶光纜。 2. 配套設備主要包括掛墻式或嵌入式光分纖箱。 4

23、.3.5 接入光纜的選擇 1. 光纖類型應符合以下原則: (1) 光纖宜采用符合 G.652D 特性標準的單模光纖。 (2) 當需要使用彎曲不敏感光纖時(如入戶光纜), 宜選用模場直徑與G.652D光纖相匹配的G.657類 單模光纖。 2. 光纜結構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 12 (1) 為保障通信系統(tǒng)安全,建筑物樓內宜采用非金屬 光纜。若采用金屬構件的光纜,金屬構件與箱體 接地裝置應可靠連接。 (2) 垂直布線宜采用干式結構+緊套光纖+非延燃外護 層結構的光纜, 水平布線宜采用干式結構+非延燃 外護層結構的光纜。 (3) 用戶光纜根據引入點位置宜采用管道引入敷設方 式。引入光纜宜采用室內外用、

24、干式防潮層 非延燃外護層結構的光纜。當采用架空引入時, 宜采用室內外用自承式、干式+防潮層+非延燃外 護層結構的光纜。 (4) 室內布線入戶光纜宜采用干式+非延燃外護層結 構的光纜,常采用皮線光纜。 4.3.6 住宅樓內設置的光分纖箱規(guī)格宜符合表 4.3.6 的規(guī)定: 表 4.3.6 光分纖箱規(guī)格 規(guī)格容量 外形尺寸(高寬深)(mm) 光纖分配芯數(芯) 24 芯 400(H)350(W)80(D) 24 芯及以下 48 芯 400(H)350(W)100(D) 24-48 4.3.7 光分纖箱體應可靠接地。 4.3.8 每戶應設置不少于 1 根單芯入戶光纜,可根據需求增加入 戶光纜的數量。

25、4.3.9 住宅樓內光纜與其它管線的最小凈距應滿足表 4.3.9 中的 要求。 13 表 4.3.9 樓內光纜與其它管線的最小凈距表 管線種類 平行凈距(mm) 垂直交叉凈距(mm) 電力線 200 100 避雷引下線 1000 300 包含地線 50 20 給水管 150 20 壓縮空氣管 150 20 熱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熱力管(包封) 300 300 燃氣管 300 20 4.3.10 光纜在箱體中應預留長度: 1. 用戶光纜: (1) 在光纜交接箱每端預留長度為 3.0m5.0m。 (2) 在光分纖箱每端預留長度宜為 1.0m1.5m。 2. 入戶光纜: (1) 在光分纖

26、箱的預留長度應不小于 1.0m。 (2) 在家居配線箱成端后預留長度應不小于 0.5m。 4.4 戶內通信配套設計 4.4.1 每戶住宅應設置家居配線箱,位置宜設置在戶內布線管網 的匯聚處。 4.4.2 家居配線箱規(guī)格宜符合表 4.4.2 的規(guī)定。 14 表 4.4.2 家居配線箱規(guī)格 外形尺寸 (高寬深) (mm) 要 求 300 (H) 400 (W) 120 (D) 箱體應有光(電)纜出入孔。 箱門應有散熱孔并設防塵網,箱門宜用 全塑材質,滿足無線 Wi-Fi 使用要求。 箱體內提供電話、數據、有線電視等網 絡綜合接線模塊。 注:如箱內需安裝路由器、CATV 分支分配器等設備,尺寸應相應

27、增大。 4.4.3 應設置入戶暗管從戶外進入家居配線箱,入戶暗管的設置 應綜合其它進入家居配線箱的系統(tǒng)一并考慮,數量不少于 1 根。 4.4.4 距家居配線箱水平 0.15m0.2m 處應預留 AC220V 電源插 座, 插座面板底邊與家居配線箱面板底邊齊平, 插座接線盒與家居 配線箱之間應預埋金屬導管。 4.4.5 家居配線箱金屬外殼及引入箱體的金屬導管應可靠接地。 4.4.6 戶內客廳、書房、臥室等應設置信息點;電視機位置應設 置信息點。 4.4.7 家居配線箱到信息點均需預設暗管, 并布放 5e 類及以上 4 對對絞線纜。 4.4.8 戶內布線應符合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311

28、 規(guī)定。 15 5 光纖入戶施工 5.1 施工基本要求 5.1.1 施工前場地和器材檢查 1. 應根據設計對接入機房或交接間、 戶外的環(huán)境條件和安全 進行全面檢查。 2. 施工中使用的主要設備和材料規(guī)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 3. 光纜及器材應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 廠方提交的產品測 試記錄。 不符合標準或無出廠檢驗合格證的設備、 光纜和 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4. 進行光纜及器材檢驗時,現(xiàn)場應有建設方代表或監(jiān)理、工 程施工代表和設備供應商代表同時在場。經過檢驗的設 備、光纜及器材應做好詳細記錄。 5. 設備器材型號需作較大改變時,應征得設計、監(jiān)理和建設 單位的同意并辦理設計變更手續(xù)。 5.1

29、.2 通信管網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滿足通信管道工程施 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50374 和 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 GB50312 中相關規(guī)定。 5.1.3 光纜的敷設路由、方式、空間和布放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 求。 5.1.4 光纜敷設應根據敷設地段環(huán)境條件,在保證光纜不受損原 則下,選擇采用人工或機械敷設。 5.1.5 住宅區(qū)光纜敷設工藝應符合 通信線路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規(guī)范 YD5123 中規(guī)定。 16 5.1.6 住宅樓內和戶內光纜敷設工藝應符合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 驗收規(guī)范GB50312 和住宅區(qū)和住宅建筑內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guī) 范GB/T50605 規(guī)范之外,還應符合本規(guī)范 5.25.5 章節(jié)規(guī)

30、定。 5.2 入戶光纜敷設及設備工藝要求 5.2.1 入戶光纜敷設要求如下: 1. 入戶光纜應安裝在暗管、橋架或線槽內。 2. 敷設皮線光纜的最小彎曲半徑不應小于 30mm。 3. 暗管敷設時,可采用石蠟油、滑石粉等無機潤滑材料。皮 線光纜宜單獨敷設,盡量避免與其它線纜共穿一根暗管。 4. 線槽敷設時應平直,不得產生扭腳、交叉打圈等現(xiàn)象。光 纜在線槽的進出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內光 纜應每隔 1.5m 固定一次。 5. 橋架垂直敷設時,自光纜的上端向下,每隔 1.5m 綁扎固 定。水平敷設時,在光纜的首、尾、轉彎處和每隔 5-10m 處應綁扎固定。 6. 對無法使用暗管、橋架和線槽的

31、住宅建筑,在保證安全前 提下也可采用釘固方式沿墻明敷。 但應選擇不易受外力碰 撞、安全的地方,穿越墻體時應穿保護套管。 7. 敷設皮線光纜時, 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80%。 瞬間最大牽引力不得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 100N。光纜敷 設完畢后應釋放張力保持自然彎曲狀態(tài)。 8. 常用皮線光纜不能長期浸泡在水中, 一般不適宜直接在地 下管道中敷設。管道中布放時,應采用管道型皮線光纜。 5.2.2 光分纖箱安裝工藝要求如下: 1. 應安裝在安全可靠、便于維護的公共地點。 2. 箱體底邊距地坪的高度不應小于 1.2m。 17 5.3 光纜接續(xù)和成端 5.3.1 光纜接續(xù)和成端的方式選擇 1.

32、光纜的直通或分支接頭應采用熔接方式。 2. 用戶光纜在光纜交接箱和光分纖箱內成端應采用熔接方 式。 3. 入戶光纜在家居配線箱成端采用熔接 SC/UPC 尾纖方式, 可選用光纖現(xiàn)場連接器冷接方式。 5.3.2 光纜接續(xù)和成端的衰減限值應滿足表 5.3.2 的規(guī)定。 表 5.3.2 光纜接續(xù)衰減限值 接續(xù) 衰減 熔接方式 冷接方式 測試波長 (nm) 單纖(dB) 光纖帶光纖(dB) 單纖(dB) 光纖 類別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G.652 0.06 0.12 0.12 0.38 0.15 0.3 1310/1550 注:平均值的統(tǒng)計域為中繼段內的全部光纖接頭損耗。

33、5.4 戶內布線安裝工藝 5.4.1 戶內布線安裝工藝應符合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 GB50312 等國家、通信行業(yè)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家居配線箱安裝工藝要求: (1) 家居配線箱采用墻壁嵌入安裝。 (2) 箱體下沿距地高度宜為 0.5m。 2. 家居配線箱到各信息點的線纜應采用放射式布置到位。 5.5 線纜和設備標簽 5.5.1 線纜和設備施工完成后均應粘貼標簽。 18 5.5.2 光纜兩端應有標注出光纜規(guī)格型號及兩端連接位置的統(tǒng)一 標簽。 5.5.3 同類型箱體設備應采用同一類標簽。 1. 光纜交接箱應有標注出光纜纖芯成端信息的標簽, 可參考 附錄 B.1 中示例。

34、2. 光分纖箱應有標注出光纜纖芯對應的住戶位置信息的標 簽,可參考附錄 B.2 中示例。 3 家居配線箱中皮線光纜成端處應有提示保護眼睛的標簽。 19 6 光纖入戶驗收 6.1 竣工資料 6.1.1 光纖入戶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應及時編制竣工文件,工 程驗收前將竣工文件提交建設單位,份數一式三份。 6.1.2 竣工文件應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內容: 1. 工程說明 2. 安裝工程量總表 3. 各種材料、設備材質合格證明 4. 器材和設備明細表 5. 施工過程與變更記錄 6. 隱蔽工程記錄 7. 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報告 8. 質量控制資料 9. 隨工檢查記錄 10. 竣工圖紙及工程決算 11. 測試記錄

35、 6.1.3 竣工文件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內容應齊全,竣工圖紙應與實際竣工狀況相符。 2. 記錄數據應完整真實準確。 6.1.4 監(jiān)理文件中應包括光纖入戶相關內容。 6.2 工程驗收 6.2.1 光纖入戶工程施工結束,施工單位提交完工報告和竣工文 件后,應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對工程進行竣工驗 收,共同形成驗收報告。 20 6.2.2 光纖入戶工程應重點檢查驗收的部分項目及內容參考附錄 表 B.3。 6.2.3 光纜及器材子項檢查。 1. 工程所用光纜及器件的規(guī)格、程式、型號和相關指標均應 符合設計要求。 2. 光纜檢驗: (1) 光纜和接插件性能指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 通信用

36、 單模光纜 第 3 部分:波長段擴展的非色散位移單模 光纖特性 GB/T9771.3、 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tǒng) 第 2 部分: 綜合布線用電纜、 光纜技術要求 YD/T926.2 和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tǒng) 第 3 部分:綜合布線用 連接硬件技術要求YD/T926.3 的有關規(guī)定。 (2) 光纜外護套應完整無損、光纜纖芯應無斷纖等現(xiàn)象。 3. 器材檢驗: (1) 箱體應做外觀檢查。 (2) 箱體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箱體材料應與護套的材料性能相符合。 b) 應與通常用于外部線路的防腐和防其它化學損 害的材料性能相符合。 6.2.4 器材安裝子項檢查 1. 光纜交接箱和光分纖箱的安裝: (1) 箱體

37、的型號、安裝位置、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 箱體的安裝應端正、牢靠。 (3) 箱門的開啟與閉合靈活。 (4) 防雷接地應符合設計要求。 (5) 標簽應符合建設方要求,標簽應統(tǒng)一、清楚、明確, 位置適當。標簽選用不宜損壞材料。 2. 家居配線箱安裝: (1) 箱體型號、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位置不應 受水、汽及高溫影響。 21 (2) 箱體的安裝應端正、牢固。 (3) 箱內各部件不扭曲,緊固件連結牢固。 (4) 應滿足便于進線(入戶各類線纜)及出線(戶內各類 線纜)的要求。 6.2.5 光纜敷設子項檢查 1. 光纜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 2. 室外光纜部分應符合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guī)范Y

38、D5121 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 3. 室內光纜布線部分應符合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 GB50312 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 4. 布放應順直,無明顯扭絞和交叉, 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 操作損傷。 5. 光纜兩端均應有標明規(guī)格型號及光纜走向的吊牌。 6. 管孔、 轉彎以及熔接、 成端等處的預留長度符合設計要求。 7. 入戶光纜在進線、轉彎、預留、成端和接頭處,以及過線 箱(盒)、纜線維修口應有統(tǒng)一標識。標簽書寫應清晰、 端正和正確,并應注明光纜兩端連接的位置。 6.2.6 光纜和光纖的接續(xù)和成端子項檢查 1. 接續(xù)和成端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 光纜接續(xù)應包括光纖接續(xù)和接頭衰減的測量。 光纜接頭安

39、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 光纖接續(xù)和成端衰減應符合設計的要求, 衰減值不應大于 表 5.3.2 中損耗值。 4. 光纜在各箱體內接續(xù)和成端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光纖成端的制作方式、 光纖活動連接器的型號應符合 設計要求。 (2) 成端光纖與尾纖接續(xù)的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尾纖余 留長度應適中。 (3) 未使用的活動連接器或尾纖插頭應蓋上防塵帽。 (4) 光分纖箱內光纖纖序分配應符合設計要求。 22 5. 光纜金屬構件的連接應符合以下要求: (1) 箱內應使用截面不小于 6mm 2 的多股銅芯線將光纜金 屬構件與電氣保護接地裝置可靠聯(lián)接。 (2) 光纜的金屬構件應與箱體電氣斷開。 (3)

40、 室外光纜與室內光纜的金屬構件不得電氣連通。 6.2.7 工程測試 1. 光纖線路衰減測試采用光源、光功率計進行測量,測試結 果需進行記錄。光纖線路衰減應符合設計的性能指標要 求。 2. 部分記錄表格式可參考附錄 B.4 和附錄 B.5。 6.3 驗收交付 6.3.1 工程安裝質量各項指標符合設計要求,被檢項的合格率為 100%,則工程安裝質量判為合格。 6.3.2 對于檢測不合格項,應在整改后加大檢測比例重新檢查。 6.3.3 全部檢測或抽樣檢測的結論為合格,則竣工檢測的最后結 論為合格。 6.3.4 工程質量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附 錄 A FTTH 光鏈路段落傳輸性能指標 (規(guī)范

41、性附錄) A.1 光鏈路段落衰減計算 A.1.1 據光纖鏈路的實際配置、結合設計中選定的各種無源器件 技術性能指標,計算工程實施后預期應滿足的指標。 計算公式如下: 駐地網光纖鏈路段落衰減= L*Af+X*A熔+Y*A冷+N*Ac 式中: L 光纜交接箱成端到家居配線箱成端間光纖鏈路總長度(單位: km); Af 光纖(不含接頭)衰減系數(單位:dB/km); X 光纖鏈路段落中光纖熔接(含光纜接續(xù)、成端尾纖熔接)接 頭數(單位:個); A熔光纖接續(xù)(熔接方式)平均衰耗指標(單位:dB/個); Y 光纖鏈路段落中光纖冷接接頭數(含現(xiàn)場組裝機械式連接器 固定接頭,單位:個); A冷光纖接續(xù)(冷接

42、方式)平均衰耗指標(單位:dB/個); N 光纖鏈路段落中活動接頭數量(單位:個); Ac活動連接器的損耗指標(單位:dB/個)。 A.1.2 計算時光鏈路段落中技術性能指標要求。 1. G.652 光纜的光纖衰減不應大于: (1) 1270/1310nm 波長時取 0.36dB/km。 24 (2) 1490nm 波長時取 0.23db/km。 (3) 1550/1577nm 波長時取 0.22dB/km。 2. 光纖熔接接頭平均衰耗指標不應大于: (1)分立式光纜接頭:0.06dB/接頭。 (2)帶狀光纜接頭:0.12dB/接頭。 3. 冷接接頭平均衰耗指標不應大于:0.15 dB/接頭。

43、 4. 光活動連接器插入衰減不應大于:0.5dB/個。 25 A.2 無源光網絡(PON)系統(tǒng)最大通道插入損耗 駐地網光鏈路與公用電信網光鏈路共同組成PON系統(tǒng)的ODN 網絡,其最大衰減值與線路維護余量之和應小于 PON 系統(tǒng)的最大 通道插入損耗,才能滿足公用電信網提供方的 PON 系統(tǒng)業(yè)務開通 需要。 PON 系統(tǒng)常見指標如表 A.2 和表 A.3: 表 A.2 PON 系統(tǒng)最大通道插入損耗參考值(dB) PON 技術 工作中心 波長 光模塊類型/ODN 等級 最大通道插入 損耗(dB) EPON 下行:1490nm 上行:1310nm 1000BASE-PX10 20 1000BASE-P

44、X20 24 1000BASE-PX20+ 28 GPON 下行:1490nm 上行:1310nm Class B 25 Class B+ 28 Class C 30 Class C+ 32 10G-EPON (非對稱模式) 下行:1577nm 上行:1310nm PRX10 20 PRX20 24 PRX30 29 10G-EPON (對稱模式) 下行:1577nm 上行:1270nm PRX10 20 PRX20 24 PRX30 29 表 A.3 光鏈路線路維護余量取值 光鏈路傳輸距離(km) 線路維護余量取值(dB) L5 1 510 3 26 附 錄 B FTTH 光纜信息及工程驗收

45、部分附表示例 (規(guī)范性附錄) B.1 光纜交接箱光纜信息表 表B.1光纜交接箱光纜信息表 光纜交接箱 編號 GJ001-1 地址 XX 市 XX 區(qū) XX 路 XX 小區(qū)內 接入光纜 信息 PXG01:1-12 主 干 區(qū) 熔纖盤 主干盤 01 GJ001.PXG01:1-12 成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主干芯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熔纖盤 主干盤 02 GJ00*.PXG0*:*-* 成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主干芯序 * * * * 配 線 區(qū) 熔纖盤 配線盤 01 YH

46、G01:1-12 成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配線芯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熔纖盤 配線盤 02 YHG02:1-12 成端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配線芯序 01 02 03 04 05 06 * * * * * * 熔纖盤 配線盤* YHG*:*-* 成端 * * * * * * * * * * 287 288 配線芯序 * * * * 注1:PXG01:1-24是指配線光纜01的1-24芯。 注2:YHG01:1-12是指用戶光纜01的1-12芯。 27 B

47、.2 光分纖箱光纜信息表 表B.2 光分纖箱光纜信息表 用戶光纜信息: YHG01:1-24 地址: XX 市 XX 區(qū) XX 路 XX 小區(qū) X 棟 X 單元 X 樓弱電井 芯序 住戶門 牌號 芯序 住戶門 牌號 芯序 住戶門 牌號 芯序 住戶門 牌號 1 101 13 401 * * 2 102 14 402 * * 3 103 15 403 * * 4 104 16 404 * * 5 201 17 501 6 202 18 502 7 203 19 503 8 204 20 504 9 301 21 601 10 302 22 602 11 303 23 603 12 304 24 6

48、04 注1:YHG01:1-24是指用戶光纜01的1-24芯。 28 B.3 竣工驗收部分項目及內容表 表B.3 竣工驗收部分項目及內容表 檢驗項 目 驗收子項 檢驗內容 檢驗方式 安裝工 藝 光纜交接箱 安裝位置與安裝加固 抽驗比例不少于 10% 光分纖箱 型號、安裝位置安裝加固 家居配線箱 型號、安裝位置及安裝加固 光纜敷設 路由復測、光纜布放 與其它設施間距* 接頭盒位置* 防水、防火等防護措施 光纜成端與接續(xù) 光纖接續(xù)與余纖盤放處理 接地電 阻 接地位置 抽驗比例不少于 15% 接地電阻測量 主要傳 輸特性 駐地網光鏈路段落衰耗(dB) 竣工驗收抽測比例 不少于 10% 注1:*為隱蔽

49、工程。 注2:安裝工藝項目同時應是隨工檢驗中項目。 29 B.4 光纖接頭損耗測試記錄表 表 B.4 光纖接頭損耗測試記錄表 熔接機: OTDR: 波長: 折射率: 溫度: 接頭編號 ( )號 接頭位置 測試點 A 位置 測試點 B 位置 纖長(A-B) Km 纖長(B-A) Km 纖號 損耗(dB) 纖號 損耗(dB) A 向 B 向 A-B B-A 平均 A 向 B 向 A-B B-A 平均 接續(xù)人: 測試人: 隨工代表或監(jiān)理: 日期: 30 B.5 光纖線路衰減測試記錄表 表 B.5 光纖線路衰減測試記錄表 OTDR: 折射率: 溫度: 段落起點 A (例:交接箱) 段落起點 B (例:

50、住戶家居配線箱) 段長 (Km) 1310nm 衰減指標(dB/Km): 1490nm 衰減指標(dB/Km): 光纖序號 測試 方向 1310nm 1490nm 光纖序號 測試 方向 1310nm 1490nm A 向 B 向 dB dB/Km dB dB/Km A 向 B 向 dB dB/Km dB dB/Km 1 A-B A-B B-A B-A 2 A-B A-B B-A B-A 3 A-B A-B B-A B-A 4 A-B A-B B-A B-A 5 A-B A-B B-A B-A 6 A-B A-B B-A B-A 7 A-B A-B B-A B-A 8 A-B A-B B-A B

51、-A 9 A-B A-B B-A B-A 10 A-B A-B B-A B-A 11 A-B A-B B-A B-A 12 A-B A-B B-A B-A 測試人: 隨工代表或監(jiān)理: 日期: 31 附 錄 C FTTH 光纖入戶布線方案參考示例 (資料性附錄) C.1 多層住宅布線方案參考示例 圖C.1 多層住宅布線方案參考圖 如上圖 C.1 所示,新建小區(qū)共 2 個單元,每單元 6 層 1 梯 2 戶,共計 24 戶。方案如下: 公用電信網提供方:負責通信光纜引入住宅區(qū),在住宅區(qū)內的 光纜引接點新建光纜交接箱 (宜采用優(yōu)化跳接次數的跳接光纜交接 箱) ,箱內配置光分路器。引接光纜建議配置 1

52、2 芯室外光纜。 建設方: 負責在住宅區(qū)從光纜交接箱布放接入光纜 (建筑內宜 采用非金屬光纜) 進入單元,在每個單元樓道內安裝一臺 24 芯光分 纖箱,垂直接入光纜采用住宅區(qū)人孔內接頭,光纜直達方式布放; 從光分纖箱布放室內皮線光纜(G.657)到達用戶家居配線箱,皮 32 線光纜在光分纖箱內采用熱熔法一次性完成熔接。 皮線光纜布放至住戶家居配線箱內(H-BOX)預留并成端。 33 C.2 高層住宅布線方案參考示例 圖C.2 高層住宅布線方案參考圖 如上圖 C.2 所示,新建小區(qū)共 2 個單元,每單元 30 層 2 梯 8 戶,共計 480 戶。方案如下: 公用電信網提供方:負責通信光纜引入住

53、宅區(qū),住宅區(qū)內的光 纜引接點新建光纜交接箱(宜采用優(yōu)化跳接次數的跳接光纜交接 箱) ,箱內配置光分路器。引接光纜建議配置 12 芯室外光纜。 建設方:負責在住宅區(qū)從光纜交接箱布放接入光纜進入單元, 在單元弱電豎井內按照每個光分纖箱覆蓋 6 層 48 戶的原則,在樓 層安裝 48 芯光分纖箱,垂直接入光纜采用豎井內接頭,光纜直達 方式布放;從光分纖箱布放室內皮線光纜(G.657)到用戶家居配 線箱,皮線光纜在光分纖箱內采用熱熔一次性完成熔接。 皮線光纜布放至住戶家居配線箱預留并成端。 1 座 (240 戶) 2 座 (240 戶) 34 C.3 別墅布線方案參考示例 圖C.3 別墅布線方案參考圖

54、 圖 C.3 所示,該新建小區(qū)共 24 棟別墅,每棟為 1 戶,共計 24 戶。方案如下: 公用電信網提供方:負責通信光纜引入住宅區(qū),在住宅區(qū)內的 光纜引接點新建光纜交接箱 (宜采用優(yōu)化跳接次數的光纜交接箱) , 箱內配置光分路器。引接光纜建議配置 12 芯室外光纜。 建設方: 負責在住宅區(qū)設置壁掛式室外24芯光分纖箱, 如圖中, 選擇靠近管道匯集點的位置,安裝壁掛式室外24芯光分纖箱, 然后 從光分纖箱布放管道皮線光纜(G.657)入戶。 皮線光纜布放至住戶家居配線箱(H-BOX)內預留并成端。 說明: 1附錄C中的參考示例均以每戶1芯皮線光纜進行配置,可根據需求調整 芯數配置。 35 2跳

55、接光纜交接箱應根據住宅區(qū)光纜引接點的位置和環(huán)境,選用室內型 或室外型光纜交接箱。 3新建別墅中,可采用光纜接頭盒替代光纜分纖箱方式。 36 附 錄 D FTTH 箱體參考 (資料性附錄) D.1 FTTH家居配線箱 FTTH家居配線箱內部可安裝各類ONU及各種信息擴展模塊。 D.1.1 家居配線箱的安裝位置 家居配線箱一般安裝在住戶入戶通道的墻上,采用暗裝方式, 可與住戶配電箱同側或異側安裝。距地高度宜為0.5m。 D.1.2 家居配線箱規(guī)格標準 D.1.2.1 家居配線箱底箱推薦尺寸為HWD:300mm400mm 120mm(高寬厚)。面板為阻燃ABS材料。 D.1.2.2 機箱的左側左半部分為各種擴展設備及信息化住宅 室內監(jiān)控信息面板安裝區(qū)域, 面板可翻轉, 可安裝CA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