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體檢量表_第1頁
設計體檢量表_第2頁
設計體檢量表_第3頁
設計體檢量表_第4頁
設計體檢量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設計體檢量表,把握方向努力 目標:通過這個專題的學習,培訓教師可以了解我國學業(yè)評價的發(fā)展歷史,對學業(yè)評價的功能有準確的定位,思考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維度。 1. 健康體檢的意義 養(yǎng)生主要在于平時生活中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的疾病篩查。對于很多疾病來說,能否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是決定預后的關鍵,提高生命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醫(yī)院按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yè)、身體情況等度身設計個性化體檢方案。健康管理的意識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才是最終目的。 人的成長充滿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性。青少年兒童的才能、素養(yǎng)更多的處在潛在狀態(tài),“認識你自己”對成長中的孩子顯得尤為重要。學業(yè)評價如同定期體檢,目的

2、不是對孩子的過去給一個鑒定,貼一個標簽,它的要義在于促進學生的自我觀察與自我分析,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質所在、成長空間所在,并為之提供適當的舞臺使其潛質能夠顯露、充分發(fā)揮出來,并由此得到提升。 2. 教學評價的三個發(fā)展階段 總體上說 , 教學評價主要經歷了考試、測量、評價三個發(fā)展階段。了解教學評價的歷史,對于我們理解“現(xiàn)代教學評價”的本質有很大幫助。 2.1 傳統(tǒng)考試階段 目前各國教育評價學者都認為,從公元 606 年開始,在中國持續(xù)了近 1300 年的科舉考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教育評價形式。考試作為一種鑒定和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對檢查學生的記憶性知識、檢驗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也是比較有效的

3、。但這種傳統(tǒng)的考試存在許多嚴重的弊端,如考試內容大多是有關陳述性知識,偏于記憶,命題缺乏科學性,評分標準不統(tǒng)一,不夠公正、客觀、準確。為改進考試方法,教育測驗應運而生。 2.2 教育測驗階段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 E.L.Thondike )發(fā)表了精神與社會測量導論,提出“凡存在的東西都有數量,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拉開了美國教育史上著名的測驗運動的序幕,他被稱為“教育測驗之父”。教育測驗企圖用數字來表示受教育者的全部特征,難免流于形式而機械化。學生的態(tài)度、興趣、創(chuàng)造力、鑒賞力等十分復雜,很難全部量化。正是因為測驗的這些不足,從 20 世紀 30 年代起,

4、隨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fā)展,開始了對教育測試的評判運動,教育測驗逐步向教育評價發(fā)展。 2.3 教育評價階段 最早倡導從“測驗”轉向“評價”的是美國的教育評價與課程理論專家泰勒( . .Tyler )。泰勒認為,評價必須建立在清晰地陳述目標的基礎上,根據目標來評價教育效果,促進目標的實現(xiàn)。 2.4 ILT ( Instruction Learning Test )實踐發(fā)生變化,促進學習的評價興起 在工業(yè)化時代, ILT 實踐可以歸納為: 1 )教學智慧知識傳授 2 )學習智慧死記硬背 3 )評價智慧標準化測驗 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新的 ILT 實踐范式正在出現(xiàn):學習是主動的建構,是一個自我組織的工

5、程,也是一個文化適應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關注結果評價也關注過程評價,特別強調評價與教學的整合。在這種實踐中,促進學習成為評價的核心功能。 3. 評價文化的前提假設 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是“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必須適合于高質量的學習并用以促進這種學習,鼓勵學生思考而不僅是記住或復述事實。 評價涉及領域和結構是多維度的、復雜的。學生、成就和評價之間的互動十分復雜。 教育評價依賴于清晰的標準。應鼓勵學生監(jiān)控并反思學習表現(xiàn)。因此,標準的理解不應只是教師的事,也應當是學生的事。提供反饋是教育評價過程的一個關鍵因素,強調的是掌握和進步,而不是與其他學生比

6、較。 教育評價應引出學生最佳表現(xiàn)。這需要具體的、學生經驗范圍內的任務,這些任務應當清楚地呈現(xiàn)、與學生當前所關注的東西相關;是無威脅的,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以提高表現(xiàn)。 在教育評價中決定分數的不是準確答案的數量,而是任務完成的整體質量。不是聚合多種復雜的數據形成單一的分數,而是要借助于對學習成就多維度描述。 教師評價應能支持學生學習并為之提供支架,應能評價多種情境中的表現(xiàn)。 要保證評價的教育性,元評價即“對評價的評價”非常必要,教師的評價素養(yǎng)應該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中的重要內容。 4. 我國教學評價的演進過程 1986 年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在“教學方法”部分首次提出“測試方法”。 1992 年九年義

7、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單獨設置了“考試、考查”部分,并與“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等并列。 2000 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將“考試、考查”改為“教學評價”,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 試行 ) 的通知 , 在第 14 條中指出 :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 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 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 , 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 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 促進學

8、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2001 年和 2003 年先后頒布實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更加強調了要對學習者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評價。 5. 高中英語課標中對于評價的描述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與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加以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以對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化。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9、,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 6. 學業(yè)評價的概念 學業(yè)評價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恰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tǒng)地收集學生在各門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評價是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的發(fā)展性評價。在英語學業(yè)評價過程中,應當以生為本,關注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應將英語教學的長遠效果和對學

10、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置于重要的評價地位,應該讓每個學生在人性化的評價中得到全面而長足的發(fā)展。 7. 評價的意義 促進學習:依據評估,了解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進步;提供反饋,進行激勵 報告進步 提供綜合性信息:整體表現(xiàn)概況,知識、技能、學習策略和態(tài)度。是否具備完成課程的條件,對未來的學習選擇做出決定 改進教學方案 反饋:學生學習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提供反饋,學生的進步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履行的責任。 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斯塔費爾比姆)。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理念的新課程學業(yè)評價,強調的是 評價要從“ 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 ” 轉向“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進行多項檢測,全面摸查能力 1 英語

11、學業(yè)評價的理論依據 1.1 人本主義( Humanism )學習理論的觀點 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fā)展,是人格的發(fā)展,是自我的發(fā)展; 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他有選擇和安排自己學習的權利; 人際關系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學習應注重人的情感因素。 1.2 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的學習理論的觀點 知識是學習者的經驗建構的結果,它存在于心里而不是外部世界中。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學習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和價值對客觀或事件進行解釋的過程,是一種主動地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習發(fā)生于與學習者相關的情境中,反思是學習的關鍵

12、成分,學習又是通過協(xié)作吸收多種觀點的過程。 認知沖突或疑問是學習的激勵因素,并決定著學習內容的性質和組織。 當代學習理論的五個要素 (5Cs 要素 ) 1 ) Context 2 ) Construction 3 ) Caring 4 ) Competence 5 ) Community 1.3 多元智能理論 1983 年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 (Howard Gardner) 撰寫的智力的結構:多元智力理論一書,在美國出版。從此,多元智力理論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就開始流行于美國教育界。加德納提出,任何一個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 7

13、 種智力: 語言智力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力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空間智力 Spatial Intelligence 身體運動智力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音樂智力 Musical Intelligence 自知智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知人智力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2. 評估的類別 評估有多種分類方法,可以從過程、功能、內容和參照標準四個方面來確定評估類別: 過程:起點評價( sizing-up as

14、sessment )、形成性評價( formative assessment )、終結性評價( summative assessment ) 功能:診斷性、選拔性 內容:以課程標準為基礎的評估( 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 ) 以學業(yè)為基礎的評估( achievement-based assessment ) 以能力為基礎的評估( competence-based assessment ) 參照標準:常模參照評估( norm-referenced assessment ) 標準參照評估( 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 ) 3. 測試

15、的不同類型 Diagnostic To find out learner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t the beginning or during a course. Thus when we know what the problems are, we can do something about them. They are especially useful with mixed-level groups. Progress To check how well learners are doing after each lesson or unit, an

16、d provide consolidation or remedial work if necessary. They obviously only work if they contain item types which the students are familiar with. Achievement To check how well learners have done over a whole course or term. These are the commonest basis for the marks teachers give learners at the end

17、 of each course. They should reflect progress, not failure and should reinforce the learning that has taken place. They can also help decide on changes to future teaching programmes if students do significantly worse in parts of the test than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Proficiency To determine learne

18、rs level in relation to generally accepted standards. These give a general picture of a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rather than measure progress). Proficiency tests have a profound backwash effect, as students obviously want to pass them, especially if they are external exams. 4. 課程目標 5 行為表現(xiàn)評估 行

19、為表現(xiàn)評估可通過多種評價工具來實行,如觀察( observation ) , 學生學習檔案( portfolios ) , 訪談( conferences ) , 多媒體項目( multimedia project )(網絡評估、音頻文件作業(yè)),習作等。 學生學習檔案評估 大多數傳統(tǒng)考試既沒有改進學生的學習進程,也沒能給他們提供新型的教學指導方法。學生學習檔案評估方式基于以下理念: 學生應該積極參與自我評估,引導學生一步步發(fā)展成為終生學習者,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過程和自身作品的責任感。 學生學習檔案評估方式是眾多評估工具之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評價工具。 長期使用學生學習檔案的益處: 動力:

20、反映學生個性特點,有利于教師給予更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分析查體數據,確定發(fā)展?jié)摿?1. 用北大試點本科考試“試卷返還制度”的案例來進一步說明評價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為教師改進教學的服務功能 (中國教育報 1 月 11 日)這項被稱為“試卷返還制度”的本科教學改革試點,從 2015 年春季學期開始在北大化學學院、心理系、哲學系進行試點。去年 5 月,學校教務部在下發(fā)的相關通知中,將這一改革試點的目的定義為“為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給予學生反思的機會、與教師深入交流的機會”,并稱教務部將在試卷返還過程中及時跟蹤和總結經驗,之后制訂出更加完善和符合北大實際的制度,并穩(wěn)步推廣。 北大一直有保留考試試卷的傳統(tǒng)。 2

21、006 年北京大學與耶魯大學有一個本科教育國際化項目,稱為“北大耶魯聯(lián)合計劃”。項目中除學生交換之外,耶魯大學每學期還派教師到北京大學上課。耶魯教師所開設課程的試卷均返回給學生,并未按照北京大學的要求予以保存,這就與“試卷保留 5 年”的要求呈現(xiàn)出矛盾。 應北京大學要求,耶魯大學對他們的試卷返還制度專函予以說明:“耶魯大學教師將所有期末考試試卷均直接返還給學生,因為他們認識到,在對學生的試卷評價和給出分數之后,讓學生有機會反思他們的答卷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因此,我校的政策是,教師不需要保存試卷和期末論文復印件,這些復印件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的成績一旦給出就不能更改(除非有筆誤)?!?北大此次試

22、點試卷返還與交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考試時,主講教師向學生公布試卷返還時間,教師和助教在所公布的試卷返還時間之前完成考卷批改工作,試卷返還當天,任課教師和助教接待學生查閱試卷,并與學生討論考試內容,學生離開現(xiàn)場時,教師將學生的試卷返還本人。第二階段,下學期開學前兩周,學生可以到教師辦公室領取試卷,但在這一階段學生提出的對于試卷評閱的意見則不再有效。 “考試的目的是什么?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分數,而是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雖然目前試點范圍僅限于三個試點院系的部分課程,北大教務部部長董志勇仍認為這項改革是“革命性的變化”,讓教師在出題、閱卷過程中直面學生的質疑,讓師生在面對面交流中將考試搞得“清楚明白”。 為驗證改革實效,上學期董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