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氣候特點_第1頁
四川氣候特點_第2頁
四川氣候特點_第3頁
四川氣候特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氣候特點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qū)域表現(xiàn)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早、夏熱、秋雨、多云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于農(nóng)、林、牧綜合發(fā)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fā)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jīng)常發(fā)生。四川位于亞熱帶范圍內(nèi),由于復雜的地形和不同季風環(huán)流的交替影響,氣候復雜多樣。東部盆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氣候帶為主,從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亞熱帶演變到亞寒帶,垂直方向上有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有利于全面發(fā)展四川經(jīng)濟特別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氣候類型多氣

2、候區(qū)四川氣候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氣候類型極其多樣。最暖的類型是南亞熱帶型,基本無冬;最冷的類型是終年有冰雪的永凍型;最干的類型年干燥度大于35,而最濕的類型年干燥度不足05。氣候類型之紛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所不及。正是由于有多樣化的氣候類型,才孕育出萬千物種,這是省內(nèi)動植物種屬多、物種資源豐富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地理緯度和地貌的影響,氣候的地帶性和垂直方向變化十分明顯,東部和西部的差異很大,高原山地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并存。根據(jù)水、熱和光照條件的差異,大致可分為三大氣候區(qū):一、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溫潤氣候區(qū),即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該區(qū)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xù)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

3、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qū)少600800小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二、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qū)。該區(qū)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干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全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qū)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qū)。該區(qū)海拔高差

4、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xiàn)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傮w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二、區(qū)域差異顯著日照東四川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四川盆地云多霧重日照少,年日照時數(shù)大部分地區(qū)少于1400小時,最少者不足800小時,是全國兩個日照最少的區(qū)域之一。川西高山高原區(qū)及川西南山地海拔高,空氣潔凈,多晴少云,年日照時數(shù)在2200小時以上,最多者超過2600小時,又屬全國日照較多區(qū)之列。而長江中下游年日照時數(shù)多在16002200小時之間,區(qū)

5、際差距顯然比四川小得多。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qū)。在地域上由西向東遞增:盆西9001200小時,盆中12001400小時,盆東1400 1600小時。在時間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陽總輻射量31004200兆焦爾/平方米,其時空分布與日照類似。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數(shù)為20002500小時,地區(qū)差異不大,僅龍門山區(qū)相對少,為16002000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多為50006800兆焦爾/平方米,屬全國光能豐富區(qū)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時數(shù)12002700小時,較東部盆地多一倍??臻g上,由東北向西南部遞增;時間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陽總輻射量40006200

6、兆焦爾/平方米,除小涼山東側外,光能資源大于東部盆地。降水量四川省降水量的區(qū)域分布多寡相差也大,年降水量最多的區(qū)域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雨區(qū)卻不足400毫米。長江中下游的年降水量大部分在10001800毫米之間,分布較均勻。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qū)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jié)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

7、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占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qū)差異大,干濕季節(jié)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與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寧河東側與東部盆地相當,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590%.氣溫四川盆地中年極端最低氣溫不僅要比同緯度高接近 10 度,而且基本和華南沿海地區(qū)的年極 端最低氣溫接近。很顯然是由于盆地四周被高大的山脈包圍所致。從地形圖中可以看出 ,盆地四周的山脈一律都在 2000 米以上,而且還呈層層環(huán)繞態(tài)勢,比如東北部大巴

8、 山之外還有海拔更高的秦嶺。而冷高壓一般是地面和低層天氣系統(tǒng),很容易被高大的山脈 阻擋,因此導致了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要暖和得多并且氣溫振幅相對 較小,比如最冷月平均氣溫和極端最低氣溫差距一般都在 10 度以內(nèi)。東部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同緯度地區(qū)高1。一月平均氣溫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氣溫1519;七月平均氣溫2529,是全年最熱月份:十月平均氣溫1519,接近該區(qū)年平均氣溫。四季分明:春季候溫1021.9,長約3個月;夏季候溫22,長3個多月;秋季候溫1021.9,長2.5個月;冬季候溫10,長3.5 個月。全年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42006100,無霜期280300

9、天。川西高原主體部分年平均氣溫8;一月平均氣溫5左右;四月平均氣溫510;七月平均氣溫1015;十月平均氣溫5左右。全年無夏,冬季漫長,可分3期:寒期候溫0,冷期候溫1.19.9,溫涼期候溫10。全年日平均氣溫10積溫在2000以下。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氣溫:谷地1520,山地515。一月平均氣溫 5,德昌以南谷地1012,為全省冬季最暖地區(qū);四月平均氣溫1024;七月平均氣溫1526;十月平均氣溫1020。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兩季。全年日平均氣溫10,積四川是多山的省份,山地約占總土地面積50,高原約占29。山地氣候在四川氣候中占重要位置,而氣候垂直變化幅度大,變化急劇則是四川山地氣候的最主要特

10、點。以年溫為例,年均溫最高的區(qū)域可達20,最低的在O以下,區(qū)際溫差竟達2O以上,而長江中下游年均溫多在1418之間,區(qū)際間僅差4左右。四川東半部的亞熱帶氣候區(qū),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二分之一強,區(qū)內(nèi)日溫IO 期間積溫(簡稱IO積溫)40007000C,四季宜于農(nóng)耕,西半部高原氣候區(qū),氣候宜于耕作的面積很小,部分地區(qū)IO 積溫不足1000,且有部分區(qū)域終年天寒地凍,寸草不生。冷暖如此懸殊的氣候區(qū)域在省內(nèi)共存,這樣顯著的區(qū)域差異與格局是我國其他省份所未見的。三、垂直變化急劇四川是多山的省份,山地約占總土地面積50,高原約占29。山地氣候在四川氣候中占重要位置,而氣候垂直變化幅度大,變化急劇則是四川山地

11、氣候的最主要特點。氣溫隨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演替的根本原因。四川省地帶性氣候具有較高的溫度水平,高山比比皆是,山地垂直氣候帶呈現(xiàn)多層次結構是普遍現(xiàn)象,且有完備的亞熱帶山地垂直氣候帶譜結構出現(xiàn)。例如全省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位于大渡河谷西側(瀘定縣境內(nèi)),嶺谷相對高差在6200米以上(按位于河谷的瀘定氣象站海拔高度1321米計)。貢嘎山區(qū)河谷是亞熱帶氣候,自下而上從亞熱帶依次演變?yōu)闇貛А⒑畮е敝劣纼鰩夂蝾愋?,層次分明,山體上部終年積雪,有現(xiàn)代冰川。四川盆地西緣高山也不少,鄰近成都平原的九頂山峰海拔4984米,年溫一5左右(探空資料近似計算),與山麓(彭州市)的年溫差2

12、0有余,也有亞熱帶永凍帶完整的亞熱帶山地垂直帶譜出現(xiàn)。而我國大陸東部的亞熱帶山地內(nèi),因無這樣高的山體,山地氣候類型結構的復雜性遠不及四川。例如,我國大陸東部亞熱帶山地的最高峰黃崗山(武夷山區(qū))海拔僅2158米,曾觀測到海拔752100米的年溫差59,這樣小的氣溫變幅顯然不足以形成太多層次的垂直氣候帶;山地垂直氣候帶的最上層最冷型止于溫帶,未見有寒帶類型出現(xiàn)。四川山地氣候另一重要地域性特點,表現(xiàn)在同高度上冬季氣溫比長江中下游同緯明顯偏高,亞熱帶上限位置相應上移。四、季節(jié)氣候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一)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春早冬遲;川西南及川西四季之分不明顯四川東部亞熱帶氣候區(qū)和西部高寒區(qū),一年中隨太陽高

13、度升降均無例外地有相對的冷暖季節(jié)變化。但若以氣溫達到一定標準劃分四季,則只有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山地有的無冬,有的無夏,春秋季特長。川西高山高原區(qū)大部分地區(qū)無夏,北部甚至全年皆冬。地區(qū)間季節(jié)變化出入這樣大是我國東部同緯地區(qū)所無的現(xiàn)象。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同緯相比,春早,夏始期較一致,入秋早,冬遲,因此冬、夏季偏短而春秋季偏長。(二)冬暖,夏溫不高,氣溫年變化??;春溫高于秋溫1、 四川省受地形因素影響,冬暖是顯著的區(qū)域氣候特色之一。不僅四川東部亞熱帶氣候區(qū)比長江中下游同緯冬溫高,即使是川西高寒區(qū),與同緯同高度氣溫比較而言,冬暖特點也突出。最冷月(1月)月溫,成都比杭州、武漢分別高17、25,

14、重慶比南昌高25:西昌更比贛州高32(見下表)。川西高山高原區(qū)單從本地氣溫看冬寒無疑,但在海拔4000米高度上(探空資料)的氣溫高于我國東部同緯。2、夏溫不高是四川省大部分地區(qū)的又一特點川西高山高原區(qū)夏季冷涼,氣溫最低的區(qū)域最熱月月溫低于IO ,比我國位置最北的漠河地區(qū)夏溫還低。川西南山地夏季正值雨季,氣候涼爽,最熱月月溫一般不超過25,遠低于我國大陸東部同緯地區(qū)。四川盆地西部盛夏是降水最集中的時期,最熱月月溫僅26左右,比長江中下游同緯約低23。全省最熱的區(qū)域是四川盆地東南部,盛夏酷熱,但與長江中下游同緯相比夏熱程度仍偏弱。例如重慶是長江流域著名的“火爐”之一,但最熱月月溫(286)比南昌低

15、1.0。由此可見,就全省范圍內(nèi)夏溫普遍不高。冬暖夏溫不高促成氣溫年變化幅度小。四川的氣溫年較差(最熱月月溫與最冷月月溫差值)不僅小于長江中下游同緯地區(qū),從全國范圍看也屬偏小區(qū)域。就這點而論,四川氣候具有海洋性氣候色彩。3、春季,特別是早春,冬季風仍然活躍。四川地形屏障作用于冬季風產(chǎn)生的增溫效應仍表現(xiàn)明顯,所以春溫也高于長江中下游同緯。秋季四川受多陰雨天氣的影響,氣溫略偏低。春溫高于秋溫是四川與長江中下游不同的季節(jié)特色之一,后者秋溫明顯高于春溫,與其秋高氣爽天氣有密切關系。4、四川氣溫季節(jié)變化別具一格的特點,反映在總熱量積累方面也與長江中下游同緯有不同。四川省境東部亞熱帶氣候區(qū),暖季長,總熱量水

16、平高,但熱量積累慢。由于冬暖春早使日溫10持續(xù)期伸長,積溫總量得以增多,但因夏溫不高卻使日平均積溫量偏小。西部高寒氣候區(qū),日溫10持續(xù)期短促,有的且無日溫穩(wěn)定在1O以上的時段,不僅與長江中下游同緯難以相比,即使與我國東北平原的溫帶氣候相比,總熱量也不及。(三)冬干夏雨,春雨少于秋雨1、冬干夏雨是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特色。四川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具有季風氣候的這一共性,而且,冬夏降水量的分配比例差距更大,冬干夏雨的特點更突出。四川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一般不足5,最小僅12;夏季降水量所占比例,多數(shù)地區(qū)是5060,最高可達6075。而長江中下游同緯地區(qū),冬季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5一15,夏季降水量只占35一45。2、四川省秋雨多于春雨,春多旱,秋季常陰雨綿綿。而長江中下游同緯則是春雨多于秋雨,春多陰雨,秋風送爽。3、多夜雨是四川降水的另一特點,全年夜雨量約占年降水量6080。長江中下游則是夜雨少于日雨。4、四川山地最大降水高度的位置比長江中下游同緯山地偏高(見下表)。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四川省地勢高,另一是四周有山脈屏蔽,暖濕氣流一般位于一定高度之上。四川主要經(jīng)濟農(nóng)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