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嗜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1頁
《肺嗜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2頁
《肺嗜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3頁
《肺嗜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4頁
《肺嗜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外周血百分比0.05 絕對計數0.5109/L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 寄生蟲感染 過敏性疾病 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 嗜酸粒細胞胃腸炎 高嗜酸粒細胞綜合征 皮膚病 腫瘤,肺嗜酸性細胞增多癥 臨床特點:肺嗜酸性細胞增多性浸潤、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多(常6),伴有胸悶、氣短、咳嗽、發(fā)熱、哮喘等癥狀,肺部X線常表現為游走性浸潤或散在的片狀、云霧狀陰影,全身癥狀輕重不一,病程長短差異較大,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較好,故預后多良好,病因:未明,多有服用某些藥物史 (如阿司匹林等)、真菌、寄生蟲 等感染史。 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變態(tài)反應或異常的免 疫反應有關。 病理學改變:肺組織內呈過敏性

2、滲出性反應, 主要在肺血管周圍、肺間質和肺 泡內嗜酸細胞浸潤和水腫,有的 甚至有肉芽腫形成。遷延型還可 見間質性肺炎、嗜酸細胞性胸腔 積液、肝細胞灶性壞死、肝脾腫 大和心肌損害等,診斷主要方法有: (1)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增高并有肺部X線浸潤性的改變。 (2)肺組織活檢:病變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明顯增多。 (3)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大于百分之5,一、單純性肺嗜酸性細胞增多癥 (游走性肺炎、過敏性肺炎,特點:游走性或一過性肺部炎性浸潤陰影伴外周血 嗜酸粒細胞計數增高,肺部癥狀輕微或無癥 狀,多數僅有輕咳,并呈自限性,常于34 周內自愈。 病因:(1)寄生蟲感染:蛔蟲、鉤蟲、絲蟲、

3、 絳蟲、等等。 (2)藥物反應:阿司匹林、對氨水楊酸、 青霉素、呋喃妥因、磺胺、保泰松等等。 發(fā)病機制:一過性變態(tài)反應,診斷要點 1臨床特點 (1)病史:寄生蟲感染史或服藥史,病程較 短而自限。 (2)癥狀:無癥狀或癥狀輕微。 (3) 體征:常無胸部體征或不明顯,2實驗室檢查 (1)影像學:X線表現為密度較淡、邊界不清的片狀或云絮狀 陰影,呈短暫游走性,病灶消散一般不超過1個月。 (2)病原學:糞便中多可查出相應的蟲卵,藥物引起者,停藥 后癥狀減輕或自愈。 (3)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多高于1。 (4)其他檢查:外周血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可達1020, 直接計數常在(1000

4、2500)*106/L。痰脫落細 胞檢查也可見較多的嗜酸粒細胞。 3、治療反應: 自限性疾病,停藥、驅蟲治療或去除明確的致敏原后多可痊愈。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有效控制癥狀,二、慢性或遷延性肺嗜酸性細胞增多癥,1. 病程和肺部X線表現為遷延,往往超過1個月,臨床癥狀比單純性肺嗜酸性細胞增多癥較重。 2.病因:寄生蟲感染或藥物所致, 多數病人有過敏體質,3.診斷要點: (1)病史:有寄生蟲感染史或服藥史,半數患者有過敏體質。 中青年女性為多,病程約為1-8個月。 (2)癥狀:輕重不一,起病緩慢,有發(fā)熱、干咳、乏力、氣 急等重者可發(fā)生呼吸衰竭。 (3)體征:出現喘鳴,肺部捻發(fā)音及細小濕羅音,肝、脾腫 大

5、,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胸腔積液。 (4)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X線表現不規(guī)則片狀陰影,進展性,游走性持續(xù)1個 月以上。 病原學:同上。 支氣管肺泡灌洗:嗜酸粒細胞比例大于40。 肺功能檢查: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伴彌散障礙。外周血 嗜酸粒細胞比例多大于2070,痰液檢 查發(fā)現大量嗜酸粒細胞,4.治療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有效,X線異常約在2周內恢復正常,三、哮喘型肺嗜酸性細胞增多癥,又稱支氣管肺曲菌病,以反復哮喘發(fā)作為主要特征。 1.病因:對煙曲菌和一些真菌孢子過敏。 2.診斷要點: (1)病史:個人或家族對曲菌或花粉、某些藥物 過敏史,女性多見,病程數月或數年。 (2)癥狀:主要為哮喘,發(fā)熱、咳

6、嗽、痰粘稠、 乏力、氣急,肺不張,繼發(fā)感染,支 氣管擴張的癥狀。 (3)體征:哮喘發(fā)作雙肺可聞及多量哮鳴音, 并發(fā)感染濕羅音,肺不張呼吸音 減低,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相應體征,3.實驗室檢查: (1)影像學:支氣管肺炎樣陰影、手指樣或指套陰影 雙側性、游走性。 (2)病原學:痰檢含煙曲菌絲。 (3)細胞學:痰脫落細胞檢查大量嗜酸性細胞,支氣管肺 泡灌洗見嗜酸性細胞比例大于30%。 (4)支氣管造影:支氣管擴張?zhí)卣餍愿淖儭?(5)肺功能檢查: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6)其他化驗檢查:外周血嗜酸性細胞占20%-30%,繼發(fā) 感染,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哮喘急 性發(fā)作IgE。 4.治療反應:腎上腺皮質激

7、素治療有效,四、熱帶嗜酸性細胞增多癥,1.主要發(fā)生在亞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的熱帶地方,可能與絲蟲感染有關。 2.臨床特點: (1)病史:絲蟲感染史,多為青年人,起病緩慢, 病程數月或數年。 (2)癥狀:咳嗽、喘鳴、胸悶、乏力、發(fā)熱等,發(fā) 作性哮喘,心律失常,消化系統(tǒng)表現, 嚴重時形成肺纖維化、肺氣腫、肺功能 不全。 (3)體征:哮鳴音、濕羅音,輕度肝脾淋巴結腫大, 肺氣腫、肺纖維化體征,3.實驗室檢查: (1)影像學:肺部X線粟粒狀、斑點狀 或模糊陰影。 (2)病原學:多發(fā)生絲蟲病流行地區(qū),絲 蟲補體結合試驗陽性。 (3)細胞學:痰脫落細胞檢查大量嗜酸性 細胞。 (4)其他化驗檢查:外周血嗜酸

8、性細胞明顯增 多,占20%-50%,絕對計數 可達3500*106/L,IgE。 4.治療反應:以乙胺嗪作診斷性治療,五、 肺變應性血管炎與肉芽腫,1.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以女性多見。 2.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屬結締組織疾病的肺部表現。 3.臨床特點: (1) 病史:哮喘、過敏性鼻炎,嚴重發(fā)展到全身性血管炎, 多臟器損害。 (2) 癥狀:支氣管哮喘(首發(fā)),發(fā)熱,體重下降,鼻 塞、腹痛、腹瀉、上消化道出血、關節(jié)疼痛、 多發(fā)性神經炎、心腎功能不全。 (3) 體征: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鼻(竇)炎和鼻息肉、 皮疹、淋巴結腫大、血性胸腔積液、心包積 液、心臟擴大等體征,4.實驗室檢查: (1)影像學:肺部X線散在或片狀浸潤性改變,斑 點狀陰影,多沿肺血管紋理排列,具有游走 性;約1/3病人有胸腔積液或肺門淋巴結腫大。 (2)肺活檢:肺小血管壞死性巨細胞性血管炎,間質和血 管周圍有肉芽腫形成,嗜酸性細胞明顯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