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最新最全比較閱讀精練4篇(含答案)(共7頁)_第1頁
《河中石獸》最新最全比較閱讀精練4篇(含答案)(共7頁)_第2頁
《河中石獸》最新最全比較閱讀精練4篇(含答案)(共7頁)_第3頁
《河中石獸》最新最全比較閱讀精練4篇(含答案)(共7頁)_第4頁
《河中石獸》最新最全比較閱讀精練4篇(含答案)(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中石獸比較閱讀精練4篇班級:_ 姓名:_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題。(29分)【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

2、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4分)蓋 石 性 堅 重 沙 性 松 浮 水 不 能 沖 石 其 反 激 之 力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處 嚙 沙 為 坎 穴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4分)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_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_湮于沙上_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_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譯文:_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譯文:_4閱讀理解全文后填空。(3分)對于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水中”、“順流下矣”;講學家判斷其在_,理

3、由是_;老水兵則判斷其在_,是因為“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答:_【乙】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jīng)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jīng)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試于一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fā)病死。 后,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蛐χ?,則歘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

4、一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zhí)舊譜;國醫(y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經(jīng)年:一年左右。干:求見。溝恤:溝渠。歘(x):火光一現(xiàn)的樣子。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自謂可將十萬(率領、帶領) B會有土寇(聚會、會合)C人幾為魚(幾乎) D溝洫甫成(剛剛)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2分) A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幾為所擒 士卒多為用者 C使試于一村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非獨賢者有是心 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5、 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 譯文:_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譯文:_9古人欺騙劉羽沖了嗎?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zhí)舊譜;國醫(y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的議論,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4分)答:_二、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14題。(14分)【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6、:“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豈可據(jù)理臆斷歟? 河中石獸【乙】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 杜處士好畫【注解】杜處士:姓杜的讀書人。戴嵩:唐代畫

7、家,韓滉弟子。拊:拍。搐ch:收縮。此指“夾”。 掉:擺動。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2分)(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閱:(2)一日曝書畫曝: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譯文:_(2)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譯文:_3.結合語境,用自已的話說說下列句中“笑”的具體原因。(4分)(1)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原因:_(2)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原因:_4.結合文本,談談你讀了甲乙兩文后分別得到的啟示。(4分)甲文:_乙文:_三、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15題。(14分)【甲】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

8、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選自河中石獸)【乙】門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灘河,夜半有數(shù)盜執(zhí)炬露刃入,眾皆懾伏。一盜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驚。即割一左耳,敷以藥末,曰:數(shù)日勿洗,自結痂愈也。遂相率呼嘯去。怖幾失魂,其創(chuàng)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復。以為仇耶?不殺不辱,以為盜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殺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

9、贈以良藥,是專為取耳來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萬索,終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茍得此盜,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見之理耳。然則論天下事,可據(jù)理以斷有無哉!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一灤陽續(xù)錄三)【注釋】末:粉末。愈:痊愈,愈合。旋:不久1.請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2分)夜 半 有 數(shù) 盜 執(zhí) 炬 露 刃 入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轉轉不已:_ 但知其一:_其創(chuàng)果不出血:_可據(jù)理以斷有無哉:_3下列幾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A至石之半定非我所見之理 B如其言一盜拽其妻起 C果得于數(shù)里外不得其所以然 D而又戕其

10、耳人不知而不慍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求之地中,不更顛乎?譯文:_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驚。譯文:_5比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石獸逆流而上這樣的事看來不可思議,然而仔細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針對乙文作者的提問:“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們可以引用“”(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準確判斷事物的主要原因是“”(用甲文原文填空)。四、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14題。(14分)【甲】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

11、,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紀昀河中石獸【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機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獨不瞑 ,為之伺察?;蛭⒙勅寺?,必先號鳴,群雁則雜然相呼引去。后鄉(xiāng)人益巧設詭計,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視陂藪 雁所常處者,陰布大網(wǎng),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 并匿穴中,須其夜艾,則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滅其火。群雁驚視無見,復就棲焉。于是三燎三滅,雁奴三叫,眾雁三驚;已而無所見,則眾雁謂奴之無驗也,互唼 迭擊之,又就棲然。少選,火復舉,雁奴畏眾擊,不敢鳴。鄉(xiāng)人聞其無聲,乃舉網(wǎng)張之,率十獲五而僅

12、有脫者。馮生工屬文嘗為雁奴說,嘆其以詐相籠、以禍相嫁也,其言日:“奚獨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趙高詐燎而胡亥擊之,國入于漢;陳蕃漢之警也,曹節(jié)詐燎而孝靈擊之,家獲于魏。由是觀之,可不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說【注釋】瞑,通“眠”。陂藪(bi su),陂,堤岸、湖邊。藪,湖澤通稱??A,亂麻繩。唼(sh),水鳥吞食聲。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 分)轉轉不已:_ 但知其一:_果得于數(shù)里外:_ 陰布大網(wǎng):_2.翻譯下面的語句。(4 分)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譯文:_已而無所見,則眾雁謂奴之無驗也譯文:_3.兩文分別諷喻了什么現(xiàn)象?(2 分)答:_4.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及其作

13、用。(4 分)答:_參考答案:一、1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2經(jīng)歷 劃船 埋沒 顛倒,錯誤3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漲的河水帶著它離開原地呢? 那么天下的事,有很多只知道它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難道可以依據(jù)常理主觀想象嗎?4“湮于沙下,漸沉漸深”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5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作出主觀的判斷。6B 7B、D 8劉羽沖自認為可以使千里荒野變成肥沃的良田。 拘泥于古法,不思變通的人愚鈍,怎么竟愚鈍到這樣的地步?。?9沒有,因為情況在不斷變化

14、,他不懂得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用,只會死搬書本,所以失敗了。對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應該辨證地看待,不應將它看得毫無用處,也不能為它束縛。正確的態(tài)度是:既要繼承它,又要發(fā)展它。二、1.(1)經(jīng)歷 (2)曬2.(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的迎水面沖刷沙子,形成空洞。(2)蜀地有個姓杜的讀書人,喜歡書畫,(他)珍藏的書畫要用百來計算。3.(1)講學家笑找石頭的人弄不清沙輕石重的性質,不在原地找,而是順水而下去尋找。(2)牧童笑杜處士珍藏的斗牛畫把尾巴畫錯了。斗牛時牛的尾巴應當夾在兩條大腿之間,而畫家畫的牛的尾巴卻是翹起(擺動)的。(意思對即可)4甲文示例:(1)我們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

15、,更不能主觀臆斷。(1分)計學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1分)(2)實際經(jīng)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實際經(jīng)驗,所以能作出正確的判斷。(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應該尊重事實,不能想當然。(1分)戴嵩畫畫,沒有仔細觀察斗牛,而是想當然認為斗牛時牛的尾巴是翹起(擺動)的,所以畫錯了。(1分)(2)要注意觀察生活,向生活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觀察,一下子就看出畫的錯誤。(1分 )(3)要注意細節(jié)。(1分)戴嵩作為大畫家,忽略了細節(jié),把斗牛的尾巴畫錯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參考譯文】四川境內有姓杜的讀書人,愛好書畫,他珍藏

16、的書畫有成百件,有戴嵩畫的一幅斗牛畫,他特別喜愛,用錦囊裝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翹著尾巴斗角,畫錯了啊!”隱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有句古話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边@句話是不可改變的。三、1 夜 半 有 數(shù) 盜 執(zhí) 炬 露 刃 入2.已,停止。只,僅僅。 傷口,創(chuàng)傷。斷定、判定。3C4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加錯誤嗎?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驚慌(驚恐)。5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