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經驗交流_第1頁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經驗交流_第2頁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經驗交流_第3頁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經驗交流_第4頁
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經驗交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外科的入路對于手術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想畢各位都有體會。 談及入路不能不說到定位的問題。定位的準確性與否對于手術的順利 與否是緊密相關的。書本上定位的方法很多。但我想每位戰(zhàn)友都會在 理論與實踐中或多或少的不同的體會和經歷。并會形成自己的一個體 系。故想對此開展一話題。還請各位高手能積極參與。我先將最為簡 單的一些基礎知識貼與此,僅作拋磚引玉之用。頭部重要骨性標志1) 眉弓:適對大腦額葉的下緣 2)顴弓:其上緣相當于大腦顳葉前端下 緣3)翼點:位于顴弓中點上方約3。8CM處,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 前支經過4)星點:位于顱后部兩側,是枕,頂,顳三骨在乳突根后 上方的交匯點。相當于外耳門上緣與枕外隆

2、凸連線上方1。5CM,外耳 道中心點后約3。5CM。其適對橫竇轉折為乙狀竇處 5)乳突:后部的 內面為乙狀竇溝6)枕外隆凸:內面為竇匯主要標志線:1)下橫線: 自眶下緣至外耳門上緣的連線 2) 上橫線:自眶上緣向后畫一與下橫 線平行的線3)矢狀線:眉間至枕外隆凸的連線 4)前垂直線:經顴 弓中點作與上下橫線相垂直的線 5)中垂直線:經下頜骨髁突中點向 上作一與前垂直線平行的線 6)后垂直線:經乳突根部后緣作一與前 中垂直線平行的線樓主的結論都是經典的骨性標志。但是這些標志有其局限:大都是標明了顱底或近顱底結構和病變的關系,在手術前定位時容易發(fā)生“錯覺”性定位。我結合自己的體會提出一個“野路子”

3、的標志:頂節(jié)結。此節(jié)結在頂葉或額葉近頂葉病變的手術定位中作用較大。 尤其 是利用 CT 片在接近頂部的掃描層面定位時作用較大,可以使新手避 免產生病變在額葉或顳部的錯覺。 具體應用上就是認真觀察病變和頂 節(jié)結的相對關系, 在雙頂節(jié)結連線的前面還是后面?據(jù)中線的距離多 少(從比例尺上讀出相對精確的數(shù)字,必要時可以用尺量)?再結合 掃描的層面數(shù)(CT平掃一般10mm/層,小兒有時是8mm/層),就能 從三維的角度定位病變。用此方法不易在讀片時產生精品錯覺”。頂節(jié)結點在 CT 上就是兩側最向外突出的弧線最高點貽笑于高手 。見周良輔的神經外科手術學上有非常好的論述 ,現(xiàn)轉錄如下 ,供大家 參考:1)確

4、定CT或MRI橫斷面掃描的基礎.臨床常用眶耳(0M)線瑞氏 基底(R線和眉聽(EM)線.2)找出0M平面的掃描片和顯影最佳的并于 OM 線平行的腫瘤層面掃描片 .把上述兩片重疊 (即矢狀線和橫徑中點 相互重疊 ),畫出腫瘤層面的外耳道連線 ,求出腫瘤中央距矢狀線和外耳 道連線的距離 . 3)病人頭皮表面的定位 .用龍膽紫畫出病人的 OM 線(雙 側),徑雙側外耳道作0M線的垂直線根據(jù)腫瘤層面與0M層面的距離, 定出病人頭皮表面的腫瘤層面 ,再根據(jù)腫瘤層面掃描片測得瘤中央與 矢狀線和外耳道連線的距離 ,標出腫瘤在病人頭皮的投影 . 再,頭皮的 重要標志如下 : A 中央溝鼻根點至枕外粗隆沿矢狀縫

5、連線的 1/2向后再加 2cm 為中央溝上端 ,顴弓中點與中央溝上端連線與額顴突和 75% 鼻根點至枕外粗隆連線的交點為中央溝下端 ,連接中央溝上下端即為 中央溝的頭皮投影 . B 外側裂 額顴突與75%鼻根點至枕外粗隆連線 的前3/4. C翼點一額顴突后3cm,位于外側裂投影連線上.D星點一 顴弓根與枕外粗隆連線中點 ,觸摸凹陷點 .平時顱內病變手術定位主要靠CT和MRI定出病灶大概位置再畫皮 瓣,頭部CT影象不如MRI準確,因為CT沒有矢狀位及冠狀位,而 且實際工作中CT片第一張片不一定是 0M線水平開始,有時同一張 片左右高度不同不對稱所以以數(shù)CT層面高度定位不是十分理想,在 此介紹的另

6、一種定位方法以腦室系統(tǒng)定位有利于兩種方法相互矯正,鞍區(qū)及腦室結構在標準0M線起始CT片上層面位置較恒定:1顱 底2,聽眥線基線3,碟鞍4,鞍上池,5,三腦室下6三腦室上 側腦室底7側腦室體8皮層下9皮層上層面??纯茨X室結構所 在,就知道層面高度。再談兩點體會:一、根據(jù) CT影象在術前定位:1)在頭皮上劃出 眶耳線,垂直眶耳線每1厘米點一個點,代表相應層面的大致位置, 根據(jù)CT定出腫瘤所在層面的位置。(此乃神外醫(yī)生的常識)2)在耳前1厘米向上作垂直于顴弓的垂線,此線可將頭顱大致分為前后兩等 份。在包含腫瘤的CT片層面上可劃橫線將頭部分為前后兩等份與之 相對應,此橫線與正中矢狀線將該層面分為四個象

7、限,橫線設為X軸,X軸與頭皮交點設為A點,正中矢狀線設為Y軸,兩線交點設 為0點。將腫瘤中心點與0點連成射線,與頭皮相交的交點設為 B 點。在CT上算出AB線在頭皮上的距離,然后在頭皮上找到 B點即 為腫瘤距頭皮最近的投影點。二、我們目測腫瘤直徑往往會有偏差, 我在臨床中常采用這個小辦法:拿一張紙,將紙的一角作為 a 點,到 CT片上量出腫瘤的長徑ab,在紙的b點處折疊,形成標記。然后把 ab 線放到比例尺上得出腫瘤長徑數(shù)值,這要比目測精確得多,而且 取材也很方便。淺談一下依據(jù)顱腦CT的經驗:1)首先看CT掃描是否嚴格按照0 M 線,以及兩側掃描是否對稱。 2)滿足上述掃描后,定病變對應顱 腦

8、表面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選擇病變的最大層面,上下位置根 據(jù)層面平行0M線移動直到病變最大層面L;定前后位置,先用龍膽 紫標出頭皮正中矢狀線N,上述L線平行于0M線向前延長直到與N 相交,交點為M,用軟尺在CT量出病變最大平面病變中心對應顱骨 最近點到顱骨前正中點的弧形距離,從 M 點向后沿 L 線量出上述弧 形距離MP,則P點就是病變中心,可沿該中心根據(jù)病變大小設計手 術切口。 3)如果 CT 掃描不標準,則要根據(jù)原有 CT 大致確定病變中 心,然后在中心處頭皮帖一心電圖電極片定位后再行 CT復查,根據(jù) 復查情況調整病變中心位置。 復查時要嚴格按照自己標出的 0M 線掃 描。 4)CT 定

9、位由于不是三維成相,不如 MRI 準確。但本人體會只 要掃描時滿足上述要求,定位還是比較準確。另外有些病變,如高血 壓腦出血大多還是要根據(jù) CT定位的。對于一些某些手術入路,切口相對固定,比如翼點,額下,乙狀竇 后入路等等,應不在討論之列。實際上在臨床上最困惑的就是幕上腫 瘤的切口確定,現(xiàn)介紹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定位方法,是從張遠征教 授那兒偷來的,病人全麻后,平躺,術者蹲下,眼睛與病人頭部同一 高度,距離病人大約一米遠,將病人的 MRI 片置于眼前,下面諸位該 明白了吧!目光從片子中穿過,調整眼睛和片子之間的距離,使片子 中的頭部輪廓和病人實際頭部輪廓重合,這樣不就可以判斷病變的頭 皮投影了嗎

10、!我也常常用頂結節(jié)作為一個重要標志,倒是真的沒人教過。頂結節(jié) 在 CT 上的位置比較好確定,對于較大的腫瘤以其作為參考點一般比 較準確。需要注意的是要參考低位軸片上眶和外耳孔的相對位置(大 部分 CT 片都不會按標準的眶耳線掃描) ,畫出實際的前后方向的掃描 基線,按照基線的方向參考頂結節(jié)定出腫瘤的位置。如果有 MR 矢狀 位片,我有時會在正中矢狀位片上測量或估計病變的皮膚投影在鼻根 至枕外粗隆之間的比例,比如1/3處的前方幾cm,然后拿一根繩子, 比出病人的鼻根至枕外粗隆的長度,然后將繩子三折,再比在病人頭 上,找到1/3點,這樣確定病變的皮膚投影的矢狀位置就不難了;如果 有冠狀位片,也如法炮制(準確度稍差,因為基準線不好找) 。這些辦 法均是粗略,需多種辦法互相參考。做的多了,經驗多了,感覺就有 了。我曾見老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