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_第1頁
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_第2頁
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_第3頁
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_第4頁
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xiàn)場急救的基本方法觸電急救1脫離電源: 1.1觸電急救,首先要使觸電者迅速離電源,越快越好。1.2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救護人員不準直接用手觸及傷員,因為有觸電危險。1.3如觸電者處于高處,解脫電源后會自高處墜落,因此,要采取預防措施。1.4觸電者觸及低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或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蚴褂媒^緣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繩索等不導電的東西解脫觸電者。也 可抓住觸電者 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如果電流通過觸電者入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絕身軀。也可戴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地,并且觸電者緊握電

2、線,可設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與地隔離,緣柄的鉗子等將電線剪斷。剪斷電線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斷,并盡可能站在絕緣物體或干木板上。1.5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 (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并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 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1.6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 救護人員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緊跳躍地接近觸電者)前,不能接近斷線點至 810m范圍內(nèi),防止跨步電壓傷人。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亦應迅速帶至810m范圍以外后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jīng)

3、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立即就地進行急救。2、傷員脫離電源后的處理:2.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躺平,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2.2觸電傷員如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躺平,且確保氣道通暢,并用5s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定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2.3需要搶救的傷員,應立即就地堅持正確搶救,并設法聯(lián)系醫(yī)療部門接替救治。2.4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nèi),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2.4.1看一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242聽一用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243試一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

4、。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244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2.5心肺復蘇法:2.5.1觸電傷員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正確進行就地搶救。a. 通暢氣道。b.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c. 胸外按壓(人工循環(huán))。2.5.2 通暢氣道:觸電傷員呼吸停止, 重要的是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fā)現(xiàn)傷員 口內(nèi)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個手指或用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 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采用仰頭抬頦法。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

5、抬起,兩手協(xié)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它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更加重氣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流向腦部的血流減 少,甚至消失。2.5.3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上的手的手指捏住傷員鼻翼,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xù)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s。如兩次吹氣后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jīng)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 正常口對口(鼻)呼吸的吹氣量不需過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

6、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咀唇緊 閉,防止漏氣。2.5.4胸外按壓:1 )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a.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 點。b. 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c. 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挨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即為正確按壓位置。2 )正確的按壓姿勢:a. 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救護人員的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jié)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b. 以髖關節(jié)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

7、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c. 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按壓必須有效,有效的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頸動脈搏動。3 )操作頻率:a. 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b. 胸外按壓與口對口 (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jié)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 15次 后吹氣2次(15 : 2),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 5次后由另一人吹氣1次(5 : 1),反 復進行。2.6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2.6.1按壓吹氣1min后(相當于單人搶救時做了 4個15: 2壓吹循 環(huán)),應用看、聽、試 方法在57s時

8、間內(nèi)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2.6.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s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xù)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2.6.3 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shù)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s。在醫(y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xiàn)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xiàn)場搶救。中毒窒息應急處理急救措施1. 搶救者與監(jiān)護者 明確聯(lián)絡信號后方可進入事故部位。2. 搶救者進入事故部位,必須佩帶長管防毒面具或空氣呼吸器并檢查其氣密性。3 進入塔、容器、下水道、電纜溝等事故現(xiàn)場,必須系好安全帶(繩),攜帶防爆手電。有兩個以上的人監(jiān)護,監(jiān)

9、護人佩戴適用的防毒面具。4. 監(jiān)護人負責把搶救者佩帶的長管防毒面具的長管固定在上風口新鮮空氣處,保持長管空氣流暢,并將營救用安全繩就近固定,將營救繩另一端放入。密切觀察營救狀態(tài)。5. 搶救者將營救繩綁在中毒者腰間或腋下后,即刻發(fā)出提拉信號,提拉用力要小心,防止撞傷。6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應判斷呼吸、心跳狀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臟胸外擠壓法并盡快送往醫(yī)院搶救。7. 對呼吸心跳不好甚至停止的,要就地搶救待情況好轉后再送往醫(yī)院。8. 在送往醫(yī)院途中,使中毒者平躺,保持呼吸暢通,并繼續(xù)實施人工急救。9. 以上(6)( 8)條款內(nèi)容,再急救中心醫(yī)務人員到現(xiàn)場后,由醫(yī)務人員接替進行,其他 人員現(xiàn)場配合

10、。創(chuàng)傷急救1. 人員自保1.1若作業(yè)人員從高空墜落的緊急時刻,應立即將頭前傾,下頜緊貼胸骨,這一姿勢應保持 到身體被懸托為止。1.2下墜時,應盡可能地去抓附近可能被抓住的物體,當被抓的某一物體松脫時,應迅速抓 住另一物體,以減緩下墜速度。1.3凡有可能撞到構筑物和墜地時,墜落者應緊急彎腳曲腿以緩和撞擊。2. 急救措施2.1. 創(chuàng)傷急救的基本要求2.1.1創(chuàng)傷急救原則上是先搶救,后固定,再搬運,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傷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醫(yī)院救治的,應立即做好保護傷員措施后送醫(yī)院救治。2.1.2搶救前先使傷員安靜躺平,判斷全身情況和受傷程度,如有無出血、骨折和休克等。2.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

11、措施,防止失血過多而休克。外觀無傷,但呈休克狀態(tài),神 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慮胸腹部內(nèi)臟或腦部受傷的可能性。2.1.4為防止傷口感染,應用清潔布片覆蓋。救護人員不得用手直接接觸傷口,更不得在傷口內(nèi)填塞任何東西或隨便用藥。2.1.5搬運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運時傷員頭部在后,上樓、下樓、下坡時頭部在上,搬運中應嚴密觀察傷員,防止傷情突變。2.2. 止血2.2.1傷口滲血:用較傷口稍大的消毒紗布數(shù)層覆蓋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2.2.2 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鮮紅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

12、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2.2.3用止血帶或彈性較好的布帶等止血時,應先用柔軟布片或傷員的衣袖等數(shù)層墊在止血帶下面,再扎緊止血帶以剛使肢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上肢每60min,下肢每8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12min。開始扎緊與每次放松的時間均應書面標明在止血帶旁。扎 緊 時間不宜超過四小時。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處和肢窩下使用止血帶,以免損傷神經(jīng)。若放松時觀察已無大出血可暫停使用。注:嚴禁用電線、鐵絲、細繩等作止血帶使用。2.2.4高處墜落、撞擊、擠壓可能有胸腹內(nèi)臟破裂出血。受傷者外觀無出血但常表現(xiàn)面色蒼白, 脈膊細弱,氣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狀態(tài)

13、,應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溫暖,速送醫(yī)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時間較長,可給傷員飲用少量 糖鹽水。2.3骨折急救2.3.1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竹竿等將斷骨上、下兩個關節(jié)固定,也可利用傷員身體進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以減少疼痛,防止傷勢惡化。2.3.2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凈布片覆蓋傷口,然后速送醫(yī)院救治。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nèi)。2.3.3.疑有頸椎損傷,在使傷員平臥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頭部兩側使頸部固定不動。必須進行口對口呼吸時,只能采用抬頭使氣道通暢,不能再將頭部后仰移動或轉 動頭部,以免引起截癱或死亡。 234腰椎骨折應將傷員平臥在平硬木板上,

14、將腰椎軀干及二側下肢一同進行固定預防癱 瘓。搬動時應數(shù)人合作,保持平穩(wěn),不能扭曲。2.4顱腦外傷2.4.1應使傷員采取平臥位,保持氣道通暢,若有嘔吐,應扶好頭部和身體,使頭部和身體同時側轉,防止嘔吐物造成窒息。2.4.2耳鼻有液體流出時,不要用棉花堵塞,可輕輕拭去,以利降低顱內(nèi)壓力。也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內(nèi)液體,或將液體再吸入鼻內(nèi)。2.4.3顱腦外傷時,病情可能復雜多變,禁止給予飲食,速送醫(yī)院診治。燒傷、燙傷急救1. 人員自保1.1傷員應迅速脫離現(xiàn)場,及時消除致傷原因。1.2處在濃煙中,應采用彎腰或匍匐爬行姿勢。有條件的要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鼻子行走。1.3樓下著火時,可通過附近的管道或固定物

15、上拴繩子下滑?;蜿P嚴門,往門上潑水。1.4若身上著火應盡快脫去著火或沸液浸漬的衣服。如來不及脫著火衣服時,應迅速臥倒, 慢慢就地滾動以壓滅火苗。如鄰近有涼水,應立即將受傷部位浸入水中,以降低局部溫度。 但切勿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焰,以免助長燃燒和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2. 現(xiàn)場救護2.1. 燒傷急救就是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滅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盡量縮短燒傷時間。2.2. 對已滅火而未脫衣服的傷員必須仔細檢查,檢查全身狀況和有無并合損傷,電灼傷、火焰燒傷或高溫氣、 水燙傷均應保持傷口清潔。傷員的衣服鞋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傷口全部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

16、然后用清潔布片消毒紗布 覆蓋送醫(yī)院。2.3. 對爆炸沖擊波燒傷的傷員要注意有無腦顱損傷,腹腔損傷和呼吸道損傷。2.4. 燒毀的、打濕的、或污染的衣服除去后,應立即用三角巾、干凈的衣物被單覆蓋包裹, 冬天用干凈單子包裹傷面后,再蓋棉被。2.5. 強酸或堿等化學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迅速將被侵蝕的衣物剪去。為防止酸、堿殘留在傷口內(nèi),沖洗時一般不少于10min。對創(chuàng)面一般不做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保護表皮。同時檢查有無化學中毒。26對危重的傷員,特別是對呼吸、心跳不好或停止的傷員立即就地緊急救護,待情況好轉后再送醫(yī)院。2.7.未經(jīng)醫(yī)務人員同意,灼傷部位不宜敷搽任何東西和藥物。酸液灼燒部位的現(xiàn)

17、場處理名稱現(xiàn)場處理辦法硫酸、體表灼傷時,可用大量清水沖洗或用2%蘇打溶液洗滌;、口眼宜用1%-2%小蘇打溶液沖洗和漱口后送醫(yī)院治療;.、使用5%蘇打粉和藥用凡士林調(diào)制成油膏涂于患處皮膚;四、皮下組織壞死者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硝酸、濺至體表可用大量清水沖洗、加強通風、使中毒者吸入新鮮空氣或氧氣三.、站在安到醫(yī)院治療。鹽酸、體表可用大量清水沖洗并敷以5%碳酸氫鈉油膏;、急性或慢性中毒的應送醫(yī)院治療;三.、口、眼、鼻宜用3%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氫氟酸、皮膚、眼睛灼傷應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特別是指甲與皮膚的交界處,和眼睛結膜等處;、由呼吸道吸入的病人及受傷者均應送醫(yī)院治療。堿液灼傷部位的處理名稱

18、現(xiàn)場處理辦法苛性堿(氫氧化鉀和氫灼傷皮膚宜用水或 2%醋酸、硼酸溶液沖洗、浸泡或送醫(yī)院治療氧化鈉)熟石灰(氫氧化鈣)用水沖洗、浸泡硅酸鈉(水玻璃溶液)用水沖洗或送醫(yī)院治療氨水皮膚灼傷可用2%硼酸或2%寧檬酸水溶液沖洗、浸泡,急性中毒應送醫(yī)院治療凍傷、高溫中暑急救1. 凍傷急救1.1凍傷使肌肉僵直,嚴重者深及骨骼,在救護搬運過程中,動作要輕柔,不要強使其肢體 彎曲活動,以免加重損傷,應使用擔架,將傷員平臥并抬至溫暖室內(nèi)救治。1.2將傷員身上潮濕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軟的衣服覆蓋,不得烤火或搓雪。1.3全身凍傷者呼吸和心跳有時十分微弱,不應該誤認為死亡,應努力搶救。1.4發(fā)生液態(tài)烴、液氧、液氮、液

19、氨等的凍傷應立即使患者脫離現(xiàn)場,去除附著制冷物質(zhì)的衣物,并采取保暖措施迅速送醫(yī)院醫(yī)冶。2. 高溫中暑急救2.1烈日直射頭部,環(huán)境溫度過高,飲水過少或出漢過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現(xiàn)象,其癥狀一般為惡心、嘔吐、胸悶、眩暈、嗜睡、虛脫,嚴重時抽搐、驚厥甚至昏迷。2.2應立即將病員從高溫或日曬環(huán)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用冷水擦浴,濕毛巾覆蓋身體,電扇吹風,或在頭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溫,并及時給病人口服鹽水。嚴重者送醫(yī)院治療。中毒1中毒事故2聯(lián)絡程序a)事故發(fā)現(xiàn)者首先報告班長。b)班長活安排人報告值班干部、調(diào)度中心。c)若有人員傷亡,則應通知急救中心。a)值班干部向車間應急組長報告,協(xié)調(diào)人員進行事故處理。b)派人

20、到路口接應救護車輛。c)班長或安排他人佩帶合適的防毒面具從上風處接近事發(fā)地點,在視線可及的地方擔 任警戒或聯(lián)絡工作。3應急處理措施1)迅速脫離危險區(qū)域的方法a)搶救者與監(jiān)護者明確信號傳遞方式后,方可進入事故部位。b)搶救者進入事故部位,必須佩戴長管防毒面罩或空氣呼吸器類的隔絕式防毒用具, 并按照規(guī)范使用。c)搶救者進入隔油池、下水井、塔、容器內(nèi),必須系好安全繩、攜帶防爆手電。且必 須有兩人以上監(jiān)護,監(jiān)護人要佩戴適宜的防毒面具。d)監(jiān)護人負責把搶救者佩戴的長管防毒面具的長管固定在上風口新鮮空氣處,保持長 管空氣暢通。并將營救繩、安全繩就近固定,將營救繩另一端放入,密切觀察營救 狀態(tài)。e)搶救者將

21、營救繩綁在中毒者腰間或腋下后,即刻發(fā)出提拉信號,提拉用力要小心, 防止碰傷。f)盡快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新鮮的場所,在轉移的過程中要服從統(tǒng)一指揮,沉著、冷靜, 不要強拉硬扯,以防造成骨折。2)現(xiàn)場急救方法中毒患者轉移到安全場所后,應立即松解衣扣和腰帶,摘下假牙并消除口腔異物;神智是否清楚;瞳孔反應如何;脈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無出血和骨 折等。若心跳或呼吸停止,則要就地搶救,進行心臟外擠壓術配以人工呼吸,決不輕易 放棄;或者邊進行以上搶救,邊送往醫(yī)院搶救。在送往醫(yī)院途中,使中毒者平躺,保持呼吸暢通,并繼續(xù)實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 擠壓法(詳見附錄 G)。B. 1氣防用具使用方法:B. 1

22、.1長管呼吸器使用方法1 )佩戴長管呼吸器前先檢查整套長管呼吸器外表有無缺損,檢查面罩視鏡是否干凈,然后取下面罩戴在頭上用手后住吸氣口,如感到憋氣,則證明該面罩氣密性良好, 可以使用,否則查明原因或另換面罩。2 )面罩接上長管將長管吸氣口堵上,用力吸氣,若感到憋氣則說明長管氣密性良好可 用。3 )使用長管呼吸器長管要有專人看管以防被壓,被踩、被戳破或打折。1)長管吸入口要放在空氣新鮮、流通處,并固定上。2)使用過程中嚴禁摘下面罩,口內(nèi)有異味,立即停止工作,撤離有毒區(qū)。B. 1 . 2正壓型空氣呼吸器使用方法:1)將呼吸器背在身后,根據(jù)身材調(diào)節(jié)肩背、腰帶至合身、牢靠為宜。2) 使用前,先打開氣瓶

23、開關檢查氣瓶的壓力,隨著管路壓力的上升, 會聽到報警器發(fā)出短暫的哨聲。氣瓶工作壓力應是28-30Mpa。3) 將氣瓶開關關閉,然后將快速插頭插牢。 打開氣瓶開關,讓氣體從氣瓶經(jīng)減壓器軟 導管輸出。4)在檢查全面罩密封情況前,先檢查全面罩的鏡片,使其保持清潔、明亮。5) 將全面罩與輸氣管相連,帶上全面罩后,進行2-3次深呼吸。正常情況下,呼吸時 應無憋氣感,屏氣時氣瓶應停止供氣。6)收緊全面罩系帶,使之與面部貼合良好并具氣密性,但不可過緊緊面部感覺舒適、無明顯壓迫感及頭痛為宜。 此時深吸一口氣,供氣開并自動開啟, 供給適量氣體使 用。7)關閉氣瓶開關,深呼吸數(shù)次,全面罩內(nèi)產(chǎn)生負壓,人感覺呼吸困難則證明氣密性良 好。此時打開氣瓶開關兩圈以上即可使用。在作業(yè)中,氣瓶壓力下降到 4-6Mpa時,報警器會發(fā)出報警哨聲,此時佩戴者必須立即 撤離現(xiàn)場。作業(yè)完畢,摘下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