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栽培技術_第1頁
榆耳栽培技術_第2頁
榆耳栽培技術_第3頁
榆耳栽培技術_第4頁
榆耳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榆耳代料栽培新課:一、XX栽培歷史和現(xiàn)狀如何1、榆耳主要腐生在榆樹和春榆的枯干上。特別是在成年榆樹砍伐后的樹樁 上,頂部部分干枯而死,但下部仍存活,形成良好的遮蔭條件,榆耳子實體多 發(fā)生在枯死和正在枯死部分的結合部位。在粗大榆樹的樹洞中也常有榆耳生 長。每年 8月中下旬至 9 月份是榆耳子實體大量發(fā)生的季節(jié)。榆耳還能生長在 槭樹屬的枯樹上,榆耳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和日本北海道。1984 年,張金霞、王云、田希文和王玉萬等對榆耳生物學特性、菌種分離 和人工馴化栽培進行深入研究,并已取得成熟的栽培經驗,為我國榆耳人工栽 培奠定了基礎。遼寧省清原、新賓、本溪、撫順和鐵嶺以及吉林省、黑龍江省 東部是榆耳

2、的主產區(qū)。目前在吉林省四平市葉赫鎮(zhèn)形成了規(guī)模超過 100 萬袋的 榆耳生產基地,栽培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而且有擴大栽培規(guī)模的趨勢。2、栽培 XX 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咋樣野生榆耳與栽培的榆耳相比,野生榆耳采收不及時,產量小,質量差,而 且含有大量的雜質,價格低于栽培的榆耳,而栽培的榆耳由于技術成熟,產品 質量好,病蟲害發(fā)生少,不使用農藥防治病害,無農藥殘留,產品色澤純正, 等級高,價格高,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栽培榆耳的經濟效益按照100 袋計算,投入 8000元,可產干榆耳 250 千克,每千克按照最低收購價格 100 元計算,產 值25000元,純收入17000元,投入產出比為1 : 3。二、榆耳

3、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 1 )榆耳即肉色粘韌革菌,又名粘韌革菌,我國東北地區(qū)民間俗稱榆耳、 榆蘑和沙耳。榆耳子實體單生或覆瓦狀疊生,較小或中等大,無柄或有極短的 柄,膠質,新鮮時柔軟,干后收縮成軟骨質,堅硬。菌蓋初期近球形,漸平 展,呈半圓形、貝殼形、扇形或盤狀,邊緣內卷,直徑 213厘米,厚 310毫 米,表面污白色、米黃色或橘黃色,被松軟而厚的絨毛,密布小疣。菌肉粉紅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至近膠質。子實層面粉肉色或淡土黃褐色,具輻射狀曲折 的棱脈,表面似有粉末。孢子無色,卵形至橢圓形;(2)榆耳是我國東北地區(qū)特有的藥食兼用真菌,在榆耳子實體浸提液中, 含有類似呋喃唑酮(商品名痢特靈)的活性

4、成分。產地民間采后曬干保存,用 于治療腹瀉,與雞蛋煮或炒食可治白痢,與紅棗水煮食用則可治紅痢等腸道疾 病,特別是對紅白痢疾療效奇特,食用 12 片即可痊愈。二榆耳的生物學特性1、榆耳對溫度有啥要求榆耳屬低溫結實性菌類。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 5C 30C,適溫范圍為22C 27C,以25C最為適宜。溫度在15C以下生長緩慢;10C以下經12天菌 絲才開始萌動;30 C以上生長雖快,但菌絲細弱;35 C以上停止生長而死亡, 菌絲的致死溫度低于大多數(shù)食用菌。有的菌株可耐 37C高溫,經14天菌絲仍不 死亡,致死溫度為40C。子實體原基形成的溫度范圍為 5C 26C,以10C22C為適宜。原基分化的最適

5、溫度為 18C22C。在適溫范圍內,子實體 發(fā)育速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在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生長階段溫度也影響榆耳 子實體原基形成。不同溫度下培養(yǎng)的菌絲體,原基出現(xiàn)率和出現(xiàn)時間早晚有差 別。在30C溫度下的培養(yǎng)物,不容易形成原基。在 25C溫度下進行發(fā)菌,對原 基形成最有利。2、榆耳對水分和空氣相對濕度有何要求(1)榆耳菌絲在基質含水量 4075下均能生長,以 6065生長最 佳。接種前基質含水量低于 55,菌絲雖可生長,但難以分化子實體原基;高 于 70時,菌絲生長緩慢;( 2)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間,空氣相對濕度要求達到 85。低于 80時, 原基不易分化,已經分化的原基則生長緩慢;低于 70時

6、,原基不分化,已經 分化的原基干枯死亡。榆耳是膠質菌,出耳階段環(huán)境濕度以干、濕交替為好。 在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中,比恒濕條件下耳片伸展更為有利,同時也有利于預防出 耳期雜菌侵染四、XX耳子實體顏色與光照有關系嗎榆耳菌絲在有散射光和無光條件下均能生長,但菌絲長勢和速度明顯不 同。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快而粗壯。光照對菌絲生長的抑制強度與光照度呈 正相關。雖然強光照下菌絲長速比弱光快,但強光照能抑制菌絲萌發(fā),使菌絲 生長前端分枝減少,菌絲稀疏,氣生菌絲完全消失,因而在發(fā)菌階段,最好置 于黑暗或弱光照下培養(yǎng)。光照可誘導子實體原基形成,以弱散射光效果最好; 光照度過強,會抑制子實體形成。在完全黑暗條件下,不

7、能形成子實體原基。菌絲體在培養(yǎng)基內長滿后,在黑暗條件下處理 30 天,一直未見原基出現(xiàn)。 生產上可利用這一特性來貯藏栽培種。榆耳菌絲對光照極為敏感,菌絲體在培 養(yǎng)基內長滿后,每天偶爾有幾次幾分鐘的 2060 勒克斯的光照刺激,就足以滿 足原基形成對光照的需求。在每天 68小時 15 勒克斯光照度下,也能較快地形 成子實體。此外,光照對子實體色素形成和積累至關重要,暗光下生長子實體 色淺,散射光照和強光照下生長的子實體色深,且肉厚。但強光照會抑制子實 體原基形成。3、xx生長發(fā)育對空氣要求嚴格嗎榆耳屬好氣性菌類,特別是子實體形成和分化期,需要供給充足的氧氣。 培養(yǎng)室內空氣新鮮,氧氣充足,能加速原

8、基分化展片。當培養(yǎng)室通風不良,室 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原基不能正常分化,形成菜花狀畸形子實體。4、xx適宜生長發(fā)育的酸堿度是多少榆耳喜微酸性環(huán)境。菌絲在 pH 值為 49的培養(yǎng)基上均能生長。最適 pH 值 為5.56。在pH值在3時菌絲不能萌發(fā)。pH值4時接種6天萌發(fā)。在pH值 59時接種 48 小時萌發(fā)。在不同酸堿度條件下,菌絲生長量顯著不同。三、榆耳的生長周期(1)菌絲扭結期:培養(yǎng)基表面的菌絲變濃、加厚,繼而出現(xiàn)菌絲扭結成為白色菌絲團;( 2)原基形成期:白色菌絲團組織化,出現(xiàn)淺黃褐色的、形狀不規(guī)則的凸狀突起,即子實體 原基。此時,子實體原基上常伴有黃褐色水珠出現(xiàn)。菌絲團出現(xiàn)到原基形成一

9、 般經歷 24 天;(3)原基膨大期:原基形成后,不斷膨大并連結成片,表現(xiàn)凹凸不平,呈腦狀,并非很快進 入分化期。原基膨大期一般需經歷 312 天;(4)耳片分化伸展期:當原基充分膨大后,可以從任何一個部位分化出片狀耳片并不斷伸展。當 耳片生長到直徑 715 厘米時,邊緣卷曲變薄,即不再伸展。耳片伸展期一般經 歷 715 天;( 5)成熟期:耳片邊緣卷曲時,標志子實體完全成熟,并開始釋放孢子。四、榆耳的栽培技術1、XX適合哪些地區(qū)栽培栽培榆耳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玉米芯和硬雜木屑,栽培場所為溫室、大棚 或各種房屋,屬于保護地栽培,所以榆耳適宜栽培區(qū)域為具有林木資源和農作 物資源的地區(qū),如平原玉米主

10、產區(qū)和林木資源豐富的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其他地區(qū) 如果具有這些資源優(yōu)勢,也可進行榆耳栽培。2、栽培xx需要哪些原材料榆耳人工栽培可利用富含纖維素的棉籽殼、廢棉等作栽培原料;也可用闊 葉樹木屑作栽培原料。這是因為榆耳能很好地分解利用葡萄糖、糊精和可溶性 淀粉等碳源,也能較好地分解利用木屑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榆耳能很好地 分解利用豆餅粉、麥麩、米糠、酵母粉和蛋白胨等氮源,而利用無機氮能力 差,不能利用尿素和硫酸銨。因而培養(yǎng)基必須添加有機氮源,而不宜使用化 肥。培養(yǎng)料適宜碳氮比為2430: 1,培養(yǎng)基中還必須加入磷酸二氫鉀、硫酸鎂 和硫酸鈣等無機鹽作為輔助營養(yǎng)。3、栽培 xx 常用哪些配方配方 1:玉米

11、芯 85,麥麩 14,石膏 1,另加石灰 0.5;配方 2:豆秸 84,麥麩 15,石膏 1;配方 3:豆秸 30,棉籽殼 29,稻草 25,麥麩 15,石膏 1;配方 4:木屑 40,廢棉 40,麥麩或米糠 16.5,蔗糖 1.5,石膏 2。4、栽培 xx 一般在什么季節(jié)野生榆耳主要腐生在榆和春榆的枯干上。特別是在成年榆樹砍伐后的樹樁 上,頂部部分干枯而死,但下部仍存活,形成良好的遮陰條件,榆耳子實體多 發(fā)生在枯死和正在枯死部分的結合部位上。在粗大榆樹的樹洞中也常有榆耳生 長。每年 8月中下旬至 9 月份是榆耳子實體大量發(fā)生的季節(jié)。北方地區(qū)可春秋 兩季栽培。春季栽培以 2 月上旬至 3 月上

12、旬為適宜接種期,具體時間應根據當 地氣象條件而定, 4月下旬至 6月上旬為出耳期;秋季栽培以 6 月上旬至 7月上 旬為接種期, 8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為出耳期。5、栽培 xx 需要什么場所榆耳栽培場所與大多數(shù)食用菌生產相同,房屋、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等均 可用于栽培榆耳。根據榆耳生物學特性,栽培場所應具有良好的遮光和防高溫設施,并且有 水源和電源,交通便利。6、xx 栽培選用什么容器榆耳栽培通常在室內、大棚或溫室等栽培場所進行熟料袋栽、瓶栽。袋栽 生物學效率高于瓶栽,袋栽一般選擇 17厘米x 33!米的低壓乙烯折角袋或者料 筒,一般折角袋采用袋口接種,袋壁劃口出耳;而料筒則采用兩頭接種,兩

13、頭 出耳。7、xx 栽培袋如何滅菌榆耳對雜菌抗性差,尤其是對綠色木霉,所以栽培榆耳一般采用熟料滅菌 方式。先把栽培袋移入滅菌鍋內,合理排放,中間留一定空隙,使蒸汽流暢, 培養(yǎng)基受熱均勻,避免出現(xiàn)滅菌死角。栽培袋裝好后,采用常壓滅菌,即專用 滅菌灶或簡易滅菌灶。常壓滅菌要求在 46小時升至100C,并持續(xù)1012小 時;火力要 “攻頭、保尾、控中間 ”。即栽培袋放好后,旺火猛攻,使鍋內溫度 46小時達到100 C,避免耐咼溫雜菌在培養(yǎng)基內繁殖;然后控制溫度在 100C,最后旺火猛攻。防止 大頭、小尾、中間松”;滅菌后,自然冷卻2小時 趁熱搬出,擺放在干燥通風處或接種室內床架上冷卻。8、栽培 xx

14、 一般都采用哪種接種方法榆耳熟料袋栽如果兩頭出耳則兩頭接種,如果側面出耳則一頭接種。栽培 袋在溫度降到 20C 或室溫時,搬進接種箱(室)內進行接種。先用2 3來蘇兒噴霧消毒,再按 24克/立方米用量的氣霧消毒盒點燃熏蒸半小時。接種 時,拔去菌種瓶口棉塞,用接種鉤去掉原種表面菌膜,用 25 厘米長醫(yī)用鑷子在 菌種瓶內鑷取菌種,迅速移入袋口,然后迅速封好袋口。750 毫升菌種瓶可接種 1015 袋。如果采用 “兩頭接種法,應把棉塞拔掉, 接上菌種后重新塞好。9、xx 栽培袋接種后如何擺放榆耳栽培袋接種后可以放在培養(yǎng)架上發(fā)菌,如果采用培養(yǎng)架發(fā)菌可直接橫 放在培養(yǎng)架上,每層床架可擺放 23 層;也可

15、順袋堆疊在培養(yǎng)架上,但不可橫 放,橫放會壓扁菌袋而透氣污染雜菌或袋口出耳。而順袋排放可解決這一問 題,如果是夏季咼溫,在每層袋間放 2 根玉米稈通風降溫。10、xx 栽培袋如何進行發(fā)菌管理榆耳接種后,將菌袋搬入培養(yǎng)室內上堆發(fā)菌,根據栽培季節(jié)和培養(yǎng)室條件 決定保溫升溫或通風散熱降溫等。發(fā)菌期間,室溫應控制在22C 26C。夏季高溫發(fā)菌要采取降溫措施,長期處在 27C以上,不但易引發(fā)雜菌污染,使菌絲生 活力下降,而且不利于子實體形成。發(fā)菌室門窗要掛遮光簾,室內忌用照明 燈,使菌絲生長處于完全黑暗條件下。夏季多雨季節(jié)注意通風排潮,發(fā)菌室空 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70。一般 4560天,菌絲即可長滿菌袋。

16、11、xx 如何進行刺激出耳榆耳可在室內或棚內平放在床架上出耳,或上堆后進行墻式出耳。也可以 采用串袋側面劃口出耳。菌絲長滿菌袋后,兩頭出耳的解開袋口適當通風后再 松散的扎上,劃口出耳的在栽培袋側面劃兩排、4個“V”口,口深0.5厘米,口長1.5厘米,角度 40度。然后進行出耳刺激:( 1)溫度控制:應將室(棚)內溫度調節(jié)到 22C以下、17C以上;( 2)濕度控制:一般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70 80;( 3)光照刺激:當袋內菌絲長滿后,不需達到生理成熟即可給予一定光照刺激,誘導原基 形成。光照強度在 15100勒克斯,光照過強會抑制子實體原基形成。一般經 710天,即可在培養(yǎng)基表面出現(xiàn)乳白色

17、不規(guī)則凸起物,即原基。12、榆耳出耳期間如何管理(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 11.5厘米、直徑 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 形成即進入分化期。此時要加強通風,兩頭出耳的要打開袋口,并向地面和墻 壁噴水增濕,使菇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若濕度不夠,也可直接向原基表面噴水。噴水后要及時通風,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 腐爛。溫度降至14C 16C,不能過高或過低。溫度過低耳片不易形成;溫度過 高則原基會繼續(xù)膨大,使培養(yǎng)基表面長滿原基,耳片生長過密,影響耳片形 成,朵形甚差;(2)原基分化后,當耳片長至3厘米時,溫度控制在15C 18C,不要超 過18C ;當耳片超過3厘米時,溫度在

18、14C 20C均可,但以18C為最佳。每 天噴水 45次,保持耳片濕潤。水分不足耳片質量差,產量低。當耳片長到 4 厘米時,培養(yǎng)料出現(xiàn)收縮現(xiàn)象,適當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內,以免培 養(yǎng)料出現(xiàn)厭氧發(fā)酵而酸敗。在展片期間要給予適量光照,以提高產品色澤。13、榆耳出耳期間發(fā)生哪些病害,如何防治榆耳出耳期間一般發(fā)生綠霉病、軟腐病、枯萎病和根腐病,具體發(fā)病特征 和防治方法如下:( 1)枯萎?。菏且环N生理性病害,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培養(yǎng)料過分干燥,噴水不及 時,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或干熱風直接吹向子實體,造成生理缺水所引起。發(fā)病 后,原基或耳片停止生長,逐漸萎縮變干而枯死。防治方法:第一,配料時培養(yǎng)料含水

19、量要適宜,出耳階段應及時調整菇房空氣相對濕 度,低于 85時要及時噴水;栽培室通風換氣要緩慢進行,防止空氣流速過大 或干熱風直吹菌袋,出耳期要防止陽光直射菇床;第二,當發(fā)病癥狀出現(xiàn)之 初,應及時補足水分,其癥狀可隨之消失。為防止因子實體生活能力下降而導 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結合噴水噴施 1次 0.1苯菌靈液;( 2)綠霉?。菏且环N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fā)育期間都危害的病害。一般在高溫高濕不通風 的條件下發(fā)病,菌絲生長階段表現(xiàn)為菌袋內有綠色木霉菌污染,并且在高溫條 件下危害榆耳菌絲體。在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階段表現(xiàn)在子實體上面基部產生綠色 木霉,并且使子實體腐爛變黑。防治方法:第一是栽培袋滅菌要徹底,接種采用

20、無菌操作,降低污染率;第二是盡量 在溫度達到20C以下時開袋出耳,并且適當通風換氣,防止高溫高濕不通風; 第三是發(fā)生病害要盡早采收,防止木霉蔓延整個子實體;( 3)軟腐?。河址Q指孢霉病,是危害榆耳主要病害。榆耳發(fā)育各個階段都可遭受指孢霉 侵害。發(fā)病時在培養(yǎng)料表面產生棉毛狀白色菌絲,并迅速蔓延,菌絲逐漸由白 色變成水紅色;子實體被侵染后逐漸變成褐色,使耳片變軟腐爛。防治方法:第一,栽培室濕度大時,應加強通風換氣,降低空氣相對濕度,出耳階段 噴水時要加大通風,耳片表面不能長期積水,以防病菌侵染;第二,發(fā)病初 期,可用 2石炭酸或 2來蘇兒水溶液噴灑料面,抑制病菌的蔓延;第三,局 部發(fā)病時,用 0.

21、1苯菌靈或多菌靈噴灑,還可在料面撒生石灰粉或漂白粉,以 控制病情發(fā)展;( 4)根腐病: 是一種細菌性病害。感染初期在培養(yǎng)料表面有白色混濁水滴滲出,這種水 滴積聚在菌袋內,導致幼耳腐爛。發(fā)病原因是滅菌不徹底或環(huán)境中病菌的傳 播,培養(yǎng)料含水量過高。以室溫偏高時發(fā)病最為嚴重。防治方法:第一,配制培養(yǎng)料要掌握用水量。在接種之后如發(fā)現(xiàn)菌袋內含水過多,可 用消毒后的鋼針在菌袋底部穿刺小孔排水,然后用膠帶貼封孔眼;第二,防止 菇房溫度過高。夏季室溫過高時夜間開門窗通風降溫;第三,料面有白色水滴 時,可用無菌棉球吸干,并撒少許生石灰粉控制病害蔓延。14、xx達到什么標準可以采收榆耳形成原基后,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從原基出現(xiàn)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 2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