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語文《觀書有感》教學設計_第1頁
六上語文《觀書有感》教學設計_第2頁
六上語文《觀書有感》教學設計_第3頁
六上語文《觀書有感》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上語文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詩中 3 個生字。3、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詩中所描繪的 景象,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領悟不斷學習、不斷汲 取新知識的深刻內涵。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指導學生通過朗讀、 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 言材料。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不斷學習、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哲理。 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走近詩人1、板書:朱熹(XI )指導朗讀、書寫2、學生簡單介紹詩人3、教師談話:朱熹的思想很多成為明清兩朝治國的方針,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緣于

2、他一生勤奮讀書、 積極思考。 一天他走到一個池塘邊坐下來 ( 媒體出示圖 ) ,一池清水引發(fā) 了他對讀書的有一種思考頗有感觸的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 在 上圖中出示全詩 )。二、誦讀詩句,感受詩篇1、指導朗讀a、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指導讀準字音b、領讀、齊讀2、指導背誦a、學生閉目輕背b、指名背、齊背3、指導默寫a、教師談話:光會背還不行,能默寫嗎 ?還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打開書,看看那些字在書寫上要注意。b、指導寫字:徘徊鑒渠c、學生在作業(yè)紙上默寫并自查(提示書寫姿勢,輕音樂)三、圖文結合,體味詩意1、媒體出示: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a、指名讀b、 這“半畝放糖”好理解,“一鑒開”怎么

3、理解呀?要是“一劍開”,老師肯定知道是詩人手持利劍,一劍把半畝 方塘的水劈成兩半,可這兒是“鑒”字呀 ?c、理解“鑒”,出示:鑒:a、鏡子(古代用銅制成)b照c 仔細看 ; 審查d、可作為警戒或引為教訓的事e、舊式書信套語d、理解“開”(打開),教師介紹:古代銅鏡有鏡袱蓋 著,用時打開。指導理解“徘徊” (來回移動 ) ,引導串講詩意。相機板 書:清澈明凈e、教師小結:查字典、借助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都是學 習古詩的好方法。2. 媒體出示: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a、指名讀詩句,理解“渠”(方塘)b詩人在問什么?(引導說第一句詩意)。詩人有答案嗎? 你知道答案嗎 ?( 引導說第二句詩意

4、) ,相機板書:源頭活水c、引導用“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 為 ”的句式串講詩意。d、 教師反問:如果沒有這源頭活水呢?3. 二讀詩句,指導讀出感情4. 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閉目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四、文題勾聯(lián),感悟詩情1、美讀全詩2、教師即興創(chuàng)作 觀塘有感 ,并將詩題出示在前面 出示的四句詩上。 ( 附:觀塘有感:半畝方塘不見開,一 片垃圾在徘徊。問渠哪的臟如許 ?為有別人亂扔來。 )3、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后設問: 朱熹的詩中沒有一處提到“書 “字,都是寫池水的清澈明凈, 我看不如就把他的詩改為 觀 塘有感怎么樣呢 ?4、引導學生辯論,教師相機點撥:這首詩以暗喻的手 法告訴我們正像這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明 凈那樣,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而更加 敏銳,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