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設計例題文檔_第1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例題文檔_第2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例題文檔_第3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例題文檔_第4頁
混凝土結構設計例題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凝土結構設汁習題樓蓋(200題)一、填空題(共48題)1. 單向板肋梁樓蓋荷載的傳遞途徑為 樓而(屋而)荷載一 次梁一主梁一柱 f 基礎 *地基。2. 在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設計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計算 配宜鋼筋,長跨方向按一構造要 求配置鋼筋。3. 多跨連續(xù)梁板的內(nèi)力il算方法有彈性汁算法-和 塑性汁算法兩種方法。4. 四邊支承板按彈性理論分析,當L=/L_2_時為一單向楓_;當L=/Lx_l_時為/嘆向板5. 常用的現(xiàn)澆樓梯有_板式樓梯和梁式樓槎兩種6. 對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上連續(xù)梁、板,可按等跨連續(xù)梁進行內(nèi)力計算。7. 雙向板上荷載向兩個方向傳遞,長邊支承梁承受的荷載為梯形

2、分布:短邊支承梁承 受的荷載為三角形分布。18. 按彈性理論對單向板肋梁樓蓋進行計算時,板的折算恒載g =g +才卩,折算活載9、對結構的極限承載力進行分析時,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 極限條件、機動條件 和平衡條件當三個條件都能夠滿足時,結構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結構的真實極限荷載。10、對結構的極限承載能力進行分析時,滿足_機動條件 和 平衡條件 的解稱為上限解, 上限解求得的荷載值大于真實解:滿足一極限條件和平衡條件的解稱為下限解,下限 解求得的荷載值小于真實解。11、在計算鋼筋混凝上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次梁在其支座處的配筋時,次梁的控制截而位置應 取在支座邊緣處,這是因為支座邊緣處次梁內(nèi)力較大而截而

3、髙度較小。12、鋼筋混凝丄超靜左結構內(nèi)力重分布有兩個過程,第一過程是由于裂縫的形成與開展 引起的,第二過程是由于塑性較的形成與轉動引起的。13、按彈性理論il算連續(xù)梁、板的內(nèi)力時,計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線 之間的距離。按 塑性理論計算時,計算跨度一般取凈跨14、在現(xiàn)澆單向板肋梁樓蓋中,單向板的長跨方向應放置分布鋼筋,分布鋼筋的主要作用是: 承擔在長向實際存在的一些彎矩、抵抗由于溫度變化或混凝上收縮引起的內(nèi)力、將板上作用 的集中荷載分布到較大而積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參與工作、固左受力鋼筋位這。15、鋼筋混凝上塑性鐵與一般鐵相比,苴主要的不同點是:只能單向轉動且轉動能力有限、 能承受一立彎矩、有一

4、左區(qū)域(或長度)。16、塑性鐵的轉動限度,主要取決于鋼筋種類、配筋率和混凝丄的極限壓應變。當?shù)突?中等配筋率,即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纟值較低時,其內(nèi)力重分布主要取決于鋼筋的流幅,這時 內(nèi)力重分布是充分的。當配筋率較髙即纟值較大時,內(nèi)力重分布取決于混凝土的壓應變,苴內(nèi)力重分 布是一不充分的。17、為使鋼筋混凝土板有足夠的剛度,連續(xù)單向板的厚度與跨度之比宜大于丄型_18、柱作為主梁的不動狡支座應滿足梁柱線剛度比iji上5條件,當不滿足這些條件時, 計算簡圖應按框架梁汁算。19、整體單向板肋梁樓蓋中,連續(xù)主、次梁按正截而承載力計算配筋時,跨中按T形截而 計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計算。20、在主梁與次梁交接處,

5、主梁內(nèi)應配置附加箍筋或吊筋21、雨篷除應對雨篷梁、板的承載力進行計算外,還必須進行整體抗傾覆驗算。22、現(xiàn)澆梁式樓梯的斜梁,不論是直線形或折線形,都簡化成水平簡支梁計算。23、雙向板按彈性理論計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加丁 =叫+1仙,閉=竹+伽、,式中 的v稱為 泊桑比(泊松比),可取為0. 2。24、現(xiàn)澆單向板肋梁樓蓋分析時,對于周邊與梁整澆的板,其跨中截面及支座截而的計 算彎矩可以乘0.8的折減系數(shù)。25、在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的跨度一般以1.72. 7 m為宜,次梁的跨度以46 m 為宜,主梁的跨度以58 m為宜。26、混凝上梁、板結構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現(xiàn)澆整體式、裝配式、和裝配整體式 三

6、種形式。27、現(xiàn)澆整體式樓蓋結構按樓板受力和支承條件的不同又分為單向板肋梁樓蓋、雙向板 肋梁樓蓋、無梁樓蓋和井式樓蓋等四種。28、肋形樓蓋一般由板、次梁、主梁組成,每一區(qū)格板一般四邊均有梁或墻支承,形 成四邊支承梁。當厶/厶時按單向板設訃,設計時僅考慮在 短邊方向的受彎,對于 長向的受彎只作局部處理,這種板叫做單向板”。當/,/, S2按雙向板設計,在設計 中必須考慮長向和短向兩向受彎的板叫做雙向板29、單向板肋梁樓蓋的結構布程一般取決于建筑功能 要求,在結構上應力求簡單、整齊、 經(jīng)濟、適用。柱網(wǎng)盡量布苣成長方形或正方形主梁有沿橫向 和縱向兩種布置方 案。30、按彈性理論的計算是指在進行梁(板

7、)結構的內(nèi)力分析時,假左梁(板)為 理想的彈 性體,可按結構力學的一般方法進行計算。31、單向板肋梁樓蓋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別為支承在次梁、主梁、柱或墻上。計算 時對于板和次梁不論其支座是墻還是梁,將其支座均視為狡支座由此引起的誤差,可在 計算時所取的跨度、荷載 及彎矩值中加以調整。32、當連續(xù)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鄰汁算跨度相差不超過10% ,可作為等跨計算。這時,當計算各跨跨中截而彎矩時,應按各自的跨度計算;當計算支座截面彎矩時,則應 按相鄰兩跨計算跨度的平均值計算。33、對于超過五跨的多跨連作用續(xù)梁、板,可按五跨 來計算其內(nèi)力。當梁板跨度少于五 跨時,仍按實際跨數(shù)訃算。34、作用在樓蓋

8、上的荷載有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永久荷載是結構在使用期間內(nèi)基本不 變的荷載:回疊載是結構在使用或施工期間內(nèi)時有時無的可變作用的荷載。35、當樓面梁的負荷面積很大時,活荷載全部滿載的概率比較小,適當降低樓面均布活荷載 更能符合實際。因此設訃樓而梁時,應按荷載規(guī)范對樓面活荷載值乘以折減系數(shù)后取 用36、求某跨跨中截而最大正彎矩時,活荷載應在本跨內(nèi)布置,然后隔跨布置37、求某跨跨中截而最小正彎矩(或最大負彎矩)時,本跨不布置活載,而在相鄰兩跨 布置活荷載,然后隔跨布置。38、求某一支座截而最大負彎矩時,活荷載應該在該支座左右兩跨布置,然后隔跨布巻。39、內(nèi)力包絡圖中,某截而的內(nèi)力值就是該截而在任意活荷

9、載布置下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內(nèi)力 復。根據(jù)彎矩包絡圖,可以檢驗受力縱筋抵抗彎矩的能力并確定縱筋的壘匚或彎起的位 置和數(shù)量。40、為了考慮支座抵抗轉動的影響,一般采用增大恒載和相應減小活荷載的辦法來處理, 即以折算荷載來代替實際計算荷載。當板或梁支承在磚墻上時,則荷載不得進行折算。 主梁按連續(xù)梁讓算時,一般柱的剛度較小,柱對梁的約束作用小,故對主梁荷載不進 行折減。41、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訃算超靜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僅可以消除內(nèi)力按彈性理論計算 和截而按極限狀態(tài)設訃二者之間的矛盾,而且可以合理地估汁構件的承載力。同時又能符 合結構工作的實際情況,節(jié)約材料,獲得一定的技術經(jīng)濟效果。42、關于連續(xù)板、梁考

10、慮內(nèi)力塑性重分布的計算方法很多,目前工程結構設計中應用較多的 是彎矩調幅法。即調整(一般降低)按彈性理論汁算得到的某些截而的最大彎矩值。43、控制彎矩調幅值,在一般情況下不超過按彈性理論計算所得彎矩值的戲生。44、為了保證塑性錢有足夠的轉動能力,規(guī)范規(guī)圧:相對受壓區(qū)髙度4 0. 35 0 愈大,截而塑性較轉動能力或極限塑性轉角就越小45、為了滿足平衡條件,調整后每個跨度兩端支座彎矩MMr絕對值的平均值與調整后 跨中彎矩A/。之和,應 不小于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即卩+卩5 +仏.出。46、板一般均能滿足斜截而受剪承載力,設計時可不進行受剪驗算。47、連續(xù)板中受力鋼筋的配置,可采用分離式或彎起式

11、兩種方式。48、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的構造鋼筋有分布鋼筋、嵌入墻內(nèi)的板其板而附加鋼筋、垂 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鋼筋。二、選擇題(共54題)1在訃算鋼筋混凝上肋梁樓蓋連續(xù)次梁內(nèi)力時,為考慮主梁對次梁的轉動約朿,用折算荷載 代替實際計算荷載,英做法是(B )扎減小恒載,減小活載B.增大恒載,減小活載C.減小恒載,增大活載D.增大恒載,增大活載2. 現(xiàn)澆鋼筋混凝上單向板肋梁樓蓋的主次梁相交處,在主梁中設置附加橫向鋼筋的目的是(D )A. 承擔剪力B. 防止主梁發(fā)生受彎破壞C. 防止主梁產(chǎn)生過大的撓度D. 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縫引起的局部破壞3. 在計算框架梁截而慣性矩I時應考慮到樓板的影響,假左I。為矩形

12、截而梁的截而慣性矩, 則對現(xiàn)澆樓蓋中框架梁截而慣性矩I應取(A )A. I=2I0 B. 1 = 1. 5I0C. 1 = 1. 2I0D. 1 = 1. OIo4、板內(nèi)分布鋼筋不僅可使主筋泄位,分擔局部荷載,還可(B )A.承擔負彎矩C.減少裂縫寬度5、五跨等跨連續(xù)梁,A. 1, 2, 3 B.6、五跨等跨連續(xù)梁,扎 1,2,4B.承受收縮和溫度應力D.增加主筋與栓的粘結 現(xiàn)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彎矩, 1,2,4 C. 2,4,5 現(xiàn)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B. 2, 3, 4C. 1,2, 3活荷載應布置在哪幾跨? ( D )D. 1,3,5活荷載應布置在哪幾跨? ( D )D. 1,3,57、

13、按單向板進行設計(A )。A. 600mmX3300mm的預制空心樓板:B. 長短邊之比小于2的四邊回定板:C. 長短邊之比等于1.5,兩短邊嵌固,兩長邊簡支;D. 長短邊相等的四邊簡支板。8、對于兩跨連續(xù)梁,(D )。各跨跨中正彎矩最大; 各跨跨中負彎矩最大: 中間支座處負彎矩最大: 另一跨跨中負彎矩最大。A. 活荷載兩跨滿布時,B. 活荷載兩跨滿布時,C. 活荷載單跨布置時,D. 活荷載單跨布置時,9、多跨連續(xù)梁(板)按彈性理論計算,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負彎矩,活荷載應布置在(D )。A. 該跨,然后隔跨布置;B.該跨及相鄰跨:C.所有跨:D.該跨左右相鄰各跨,然后隔跨布置。10、超靜立結構

14、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時,必須滿足(D )。A. 變形連續(xù)條件:B. 靜力平衡條件:C. 采用熱處理鋼筋的限制:D. 拉區(qū)混凝上的應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11、條件相同的四邊支承雙向板,采用上限解法求得的極限荷載一般要比采用下限解法求得 的極限荷載(AA.大; B.??; C.相等: D.無法比較。12、在確圮梁的縱筋彎起臾時,要求抵抗彎矩圖不得切入設計彎矩圖以內(nèi),即應包在設計彎 矩圖的外而,這是為了保證梁的(A )0A.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B.斜截而受剪承載力:C. 受拉鋼筋的錨固:D.箍筋的強度被充分利用。13、在結構的極限承載能力分析中,正確的敘述是(BA. 若同時滿足極限條件、變

15、形連續(xù)條件和平衡條件的解答才是結構的真實極限荷載:B. 若僅滿足極限條件和平衡條件的解答則是結構極限荷載的下限解:C. 若僅滿足變形連續(xù)條件和平衡條件的解答則是結構極限荷載的上限解:D. 若僅滿足極限條件和機動條件的解答則是結構極限荷載的上限解。14、按彎矩調幅法進行連續(xù)梁、板截面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時,應遵循下述規(guī)泄(A )。A. 受力鋼筋宜采用I、II級或III級熱軋鋼筋:B. 截而的彎矩調幅系數(shù) 宜超過0.25:C. 彎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壓區(qū)相對計算高度 一般應超過0.35,但不應超過 ;D. 按彎矩調幅法計算的連續(xù)緊、板,可適當放寬裂縫寬度的要求。15、鋼筋混凝上連續(xù)梁的中間支座處,當

16、配置好足夠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彎起鋼筋不能滿足 要求時,應增設(B )來抵抗剪力。A.縱筋B.鴨筋C.浮筋D.架立鋼筋.16、承受均布荷載的鋼筋混凝上五跨連續(xù)梁(等跨),在一般情況下,由于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結果,而使(B )A. 跨中彎矩減少,支座彎矩增加B.跨中彎矩增大,支座彎矩減小C.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都增加17、按彈性方法計算現(xiàn)澆單向肋梁樓蓋時,對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載來進行計算,這是因為考慮到(C )A. 在板的長跨方向能傳遞一部分荷載B.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影響C.支座轉動的彈性約束將減少活荷載布置對跨中彎矩的不利影響18、求連續(xù)梁跨中最小彎矩時,可變荷載(活載)的布置應該是 (B )A. 本

17、跨布巻活載,然后隔跨布it活載B本跨不布置活載,相鄰兩跨布置活載,然后隔跨布垃活載C.本跨及相鄰兩跨布置活載,然后隔跨布置活載19、塑性狡的轉動能力調幅截面的相對高度有關,纟增大,塑性鐵的轉動能力降低,為使塑性較有足夠的轉動能力,纟應滿足(C )AB. = %C. 0.35D.占 A 0.3520、按彈性理論計算單向板肋梁樓蓋時,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載來計算的原因是(C )。 扎考慮到在板的長跨方向也能傳遞一部分荷載B. 考慮到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有利影響C. 考慮到支座轉動的彈性約束將減小活荷載隔跨布置時的不利影響21、連續(xù)梁(板)塑性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之一是(C )o扎必須采用折算荷載B. 不考慮

18、活荷載的不利位置C. 截而受壓區(qū)相對髙度 0.3522、整澆樓蓋的次梁擱宜在鋼梁上時(B )扎板和次梁均可采用折算荷載B. 僅板可以采用折算荷載C. 僅次梁可以用折算荷載D. 二者均不可用折算荷載23、雨篷梁支座截而承載力計算時,應考慮(B )扎彎、扭相關B. 剪、彎、扭相關C. 彎、剪相關D. 彎、壓、剪相關24、為了設計上的便利,對于四邊均有支承的板,當(D )按單向板設訃。25、彈性方法設計的連續(xù)梁、板各跨跨度不等,但相鄰兩跨計算跨度相差10%,仍作為等 跨計算,這時,當計算支座截面彎矩時,則應按(C )計算。A. 相鄰兩跨汁算跨度的最大值B.兩鄰兩跨計算跨度的最小值C. 相鄰兩跨計算跨

19、度的平均值D.無法確定26、兩端擱置在墻上的單跨板,按塑性理論汁算時,計算跨度/等于(A )扎 /”+/為板厚)(為板厚) C. I = ln D. / = 1.05/227、一端擱置在墻上,一端與梁整澆的單跨板,按塑性理論計算時,計算跨度/?。˙ )A. / + h B. ln +- C. I = ln D. / = 1.025/”+(均為板厚)2 228、對于多跨連續(xù)的板梁,對支座為整澆的梁或柱,按彈性進論訃算時,il算跨度/一般可 ?。ˋ )扎支座中心線間的距離 B.板或梁的凈跨/”C取1.025/nD. 105 仃29、對于多跨連續(xù)的板,按塑性理論計算時,當邊支座為磚墻時,邊跨的計算跨

20、度?。– )c. ln +2和仃+上兩者中取小值D. 1.025/r +-n 2 2 2(其中/”一邊跨凈跨度,b板第二支座的寬度,a邊支座支承長度,力一板厚)D. 1.025/”30、對于多跨連續(xù)梁,按塑性理論汁算時,當邊支座為磚墻時,邊跨的汁算跨度/?。– )A. / + - + -2 2C.取/,+?和1.025/”中較小值231、關于折算荷載的敘述,哪一項不正確(D )A. 為了考慮支座抵抗轉動的影響,采用增大恒載和相應減少活荷載的辦法來處理B. 對于板其折算荷載?。赫鬯闩螺dg二計丄j折算活載q = -q2 2i3C. 對于次梁其折算荷載?。赫鬯愫爿dg二計丄g,折算活載q二二q44D.

21、 對于主梁其折算荷載按次梁的折算荷載采用32、關于塑性較,下面敘述正確的是(C )A. 塑性較不能傳遞任何彎矩而能任意方向轉動B. 塑性較轉動開始于Ia,終止于IllaC. 塑性較處彎矩不等于0而等于該截而的受彎承載力MuD. 塑性較與理想錢基本相同33、對于“n”次超靜泄的鋼筋混凝丄多跨連續(xù)梁,可出現(xiàn)(B )個塑性錢,最后將因結 構成為機動可變體系而破壞。A. n-1B. nC. n-2D. n+134、連續(xù)梁、板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方法計算內(nèi)力時,截而的相對受壓區(qū)高度應滿足(B )A. g 務B. 03535、控制彎矩調幅值,在一般情況下不超過按彈性理論計算所得彎矩值的(C )A. 30%B.

22、 25%C. 20%D. 15%36、用彎矩幅法計算,調整后每個跨度兩端支座彎矩血、弘與調整后跨中彎矩Mc,應滿足37、在單板肋梁樓蓋設訃中,一般樓而板的最小厚度h可取為(BA. M50mmB60mm CM80mmD沒有限制38、對于板內(nèi)受力鋼筋的間距,下而哪條是錯誤的(C )A. 間距 s70mmB. 當板厚hW150mnb間距不應大于200mmC當板厚h 150mm,間距不應大于1. 5h,且不應大于250mmD.當板厚h 150mm時,間距不應大于1. 5h且不應大于300mm39、對于連續(xù)板受力鋼筋,下而哪條是錯誤的(B )A. 連續(xù)板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一般可不按彎矩包絡圖確定B.

23、 連續(xù)板跨中承受正彎矩的鋼筋可在距離支座5處切斷,或在人處彎起6 10C. 連續(xù)板支座附近承受負彎矩的鋼筋,可在距支座邊緣不少于丄厶或丄仃的距離處切斷43D. 連續(xù)板中受力鋼筋的配置,可采用彎起式或分離式40、在單向板中,要求分布鋼筋(C )扎每米板寬內(nèi)不少于4根B. 每米板寬內(nèi)不少于5根C. 單位長度上的分布鋼筋的截面而積不應小于單位長度上受力鋼筋截而而積的10%D. 按承載力計算確定41、在鋼筋混凝上單向板中,分布鋼筋的面積和間距應滿足(B )扎截面而積不小于受力鋼筋而積的5%B. 截而而積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0%C. 截而而積不小于受力鋼筋面枳的15%D. 截而而積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

24、20%41、規(guī)范規(guī)宦對嵌固在承重磚墻內(nèi)的現(xiàn)澆板,在板的上部應配置構造鋼筋,下而哪條是 錯誤的(C )扎鋼筋間距不大于200mm,直徑不小于6mm的構造鋼筋,其伸岀墻邊的長度不應小于丄(/, 7為單向板的跨度或雙向板的短邊跨度)B. 對兩邊均嵌固在墻內(nèi)的板角部分,應雙向配巻上述構造鋼筋,英伸岀墻邊的長度不應于k4C. 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包括彎起鋼筋)的截而而積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鋼筋截而2而積的土3D. 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構逍鋼筋可根據(jù)經(jīng)驗適當減少42、規(guī)范規(guī)左,當現(xiàn)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的肋部平行時,應沿梁肋方向配豊板而附加鋼 筋,下而哪條是錯渓的(C )A. 板而附加鋼筋間距不大于20

25、0mm且與梁肋垂直B. 構造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6mmC. 單位長度的總截而面積不應小于板中單位長度內(nèi)受力鋼筋截而而積的丄2D.伸入板中的長度從肋邊緣算起每邊不小于板汁算跨度/“的- 443、在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中,對于次梁的訃算和構造,下面敘述中哪一個不正確(D ) 扎承受正彎矩中截而,次梁按T形截而考慮B. 承受負彎矩的支座截而,T形翼緣位于受拉區(qū),則應按寬度等于梁寬b的矩形截而計算C. 次梁可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方法進行內(nèi)力計算D. 不論荷載大小,次梁的高跨比- =,一般不必進行使用階段的撓度和變形驗算/81444、在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中,對于主梁的計算,下面敘述中哪一個不正確(D ) 扎截面

26、設汁時與次梁相同,跨中正彎矩按T形截而汁算,支座負彎矩則按矩形截而計算B. 主梁內(nèi)力計算,可按彈性理論方法進行C. 在主梁支座處,次梁與主梁支座負彎矩鋼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負彎矩鋼筋放在主梁負 彎矩鋼筋上面D. 計算主梁支座負彎矩鋼筋時,其截而有效髙度取:單排鋼筋時hFh-35:雙排鋼筋時 h。二 h-6045、在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中,對于板的汁算,下而敘述中哪一個不正確(D )A. 支承在次梁或磚墻上的連續(xù)板,一般可按內(nèi)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計算B. 板一般均能滿足斜截而的受剪承載力,設計時可不進行受剪驗算C. 板的計算寬度可取為lm,按單筋矩形截而進行截而設計D. 對于四周與梁整體連續(xù)的單向板

27、,英中間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計算所得的彎矩可減 少10%,其它截而則不予減少46、單向板肋梁樓蓋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連續(xù)板、梁時,下而敘述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D )扎對于均布荷載和承受間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載的多跨等跨連續(xù)梁,其內(nèi)力可分別按M = % (g + q)loM = % (G + Q)l 計算B. 確定連續(xù)梁剪力設汁值時,各跨應取各自的凈跨計算C. 若梁、板兩端均支承在砌體上,苴計算跨度應取為1.05/,.D. 對于等跨連續(xù)梁板,當跨度相差不大于15%時,訃算跨內(nèi)彎矩時取各自的跨度值,而計算 支座彎矩則相鄰兩跨的平均值計算多項選擇題1、關于單向板肋梁樓蓋的結構平而布垃,下列

28、敘述正確的是(ABD )A. 單向板肋梁樓蓋的結構布置一般取決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結構上應力求簡單、整齊、經(jīng) 濟適用。B. 柱網(wǎng)盡量布置成長方形或正方形。C. 主梁有沿橫向和縱向兩種布置方案,沿橫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間剛度較差,而且限制了 窗洞的髙度。D. 梁格布置盡可能是等跨的,且邊跨最好比中間跨稍?。s在10%以內(nèi))。2、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彈性理論汁算時,對于板和次梁不論其支座是墻還是梁,均視為績支 座,由此引起的誤差可在計算時所取的(ABD )加以調整。A.跨度B.荷載C.剪力值 D.彎矩值3、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彈性理論計算時,關于計算簡圖的支座情況,下而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B )。A. 計算

29、時對于板和次梁不論其支座是墻還是梁,將英支座均視為狡支座。B. 對于兩邊支座為磚墻,中間支座為鋼筋混凝上柱的主梁,若延Y丄時,可將梁視作狡支梁5于柱上的連續(xù)梁進行內(nèi)力分析,否則應按框架橫梁計算內(nèi)力。C. 當連續(xù)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鄰計算跨度相差不超過20%可作為等跨汁算。D. 當連續(xù)梁板跨度不等時,計算各跨跨中截而彎矩時,應按各自跨度計算:當計算支座截 而彎矩時,則應按相鄰兩跨計算跨度的最大值計算。4、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彈性理論計算時,連續(xù)梁、板的跨數(shù)應按(ABD )確定。A. 對于各跨荷載相同,其跨數(shù)超過五跨的等跨等截而連續(xù)梁、板將所有中間跨均以第三跨 來代替。B. 對于超過五跨的多跨連續(xù)

30、梁、板,可按五跨來計算其內(nèi)力。C. 當梁板跨數(shù)少于五跨時,按五跨來計算內(nèi)力。D. 當梁板跨數(shù)少于五跨時,按實際跨數(shù)計算。5、鋼筋混凝上超靜泄結構的內(nèi)力重分布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BC )。A. 對于n次超靜定鋼筋混凝土多跨連續(xù)梁,可出現(xiàn)n+1個塑性鐵。B. 鋼筋混凝土超靜左結構中某一截而的“屈服”,并不是結構的破壞,而苴中還有強度儲備 可以利用。C. 超靜怎結構的內(nèi)力重分布貫穿于裂縫產(chǎn)生到結構破壞的整個過程。D. 從開裂到第一個塑性較出現(xiàn)這個階段的內(nèi)力重分布幅度較大。E. 第一個塑性狡岀現(xiàn)到結構破壞這個階段的內(nèi)力重分布幅度較小。6、塑性狡的轉動限度主要取決于(ABD )。A. 鋼筋種類B.配筋率

31、C. 混凝上的極限壓縮變形D.截而尺寸E. 構件的承載能力7、對彎矩進行調整時,應遵循的原則是(AB )。A. 宜采用具有塑性較好的I級或II級鋼筋。采用強度等級為C20C45的混凝丄。B. 控制彎矩調幅值,在一般情況下不超過按彈性理論計算所得彎矩值的20觥C. 截而相對受壓區(qū)高度不能太大,即= 屁一D. i周整后每個跨度兩端支座彎矩血、張絕對值的平均值與調整后的跨中彎距業(yè)之和,應不 小于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Mo的一半。E. 考慮內(nèi)力重分布,構件必須有足夠的抗剪能力,應將斜截而受剪承載力所需的箍筋而積 增加10%。8、對下列結構在進行承載力計算時,不應考慮內(nèi)力塑性重分布,而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其

32、 內(nèi)力(ABD )。A.預應力結構B.直接承受動荷載作用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C.使用階段允許出現(xiàn)裂縫的構件 D.二次受力疊合結構三、是非改錯題(共46題)I. 次梁傳遞荷載給主梁屬于間接荷載,該處應設附加箍筋或吊筋。(V )2現(xiàn)澆框架結構在汁算框架梁截而慣性矩I時應考慮到樓板的影響,對邊框架梁和中框架梁均取1 = 21。3.塑性錢線的位置遵循一泄的規(guī)律,所以一塊板只能有一種破壞機構。4彎矩包絡圖就是抵抗彎矩圖。(X )(X )(X )5、現(xiàn)澆板式樓梯在計算梯段板時,可取1米寬板帶或以整個梯段板作為計算單元。(V )6、現(xiàn)澆梁式樓梯中的平臺梁,除承受平臺板傳來的均布荷載和平臺梁自重外,還承受梯段斜梁

33、傳來的集中荷載。(V )7、由于單向板上的荷載主要沿一個方向傳遞,所以僅需在板中該方向配置鋼筋即可。(X )8、不論樓板的支承條件如何,只要其長短邊比值l=/lt2 ,就可稱之為雙向板。(X )9、作用在雙向板支承梁上的荷載是均勻分布的。(X )10、連續(xù)梁在各種不利荷載布置情況下.任一截面的內(nèi)力均不會超過該截而處內(nèi)力包絡圖上的數(shù)值。(V )11、求多跨連續(xù)雙向板某區(qū)格的跨中最大正彎矩時,板上活荷載應按滿布考慮。12、求多跨連續(xù)雙向板某區(qū)格的板支座最大負彎矩時,板上荷載應按棋盤式布置。13、按塑性理論訃算連續(xù)梁、板內(nèi)力時,需滿足采用熱處理鋼筋的限制。(X )(X )(X )14、對于四周與梁整

34、澆的多區(qū)格雙向板樓蓋,按彈性理論或塑性理論汁算方法得到的所有區(qū)格的彎矩值均可予以減少。15、鋼筋混凝丄四邊簡支雙向板,在荷載作用下不能產(chǎn)生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X )(X )16、在四邊簡支的單向板中,分布鋼筋的作用主要為:澆搗混凝上時固立受力鋼筋位置:抵 抗由于溫度變化或混凝上收縮引起的應力:承受板上局部荷載產(chǎn)生的應力:承受沿短邊方向的彎矩,分布鋼筋一般位于受力鋼筋的下方。(X )17、按塑性理論訃算雙向板時,上限解只滿足平衡條件、屈服條件,計算結果偏大:下限解只滿足機動條件、屈服條件,計算結果偏小。(X )18、單向板只布置單向鋼筋,雙向板需布置雙向鋼筋。(X )19、鋼筋混凝上連續(xù)梁考慮塑性

35、內(nèi)力重分布后,梁截而承載能力的計算值有所提髙。(J )20、在受彎構件中,受拉縱筋配筋率。減小,截面塑性較的轉動能力增大。(J )21、塑性錢可以承受一定的彎矩,并能作單向有限的轉動。(J )22、鋼筋混凝上靜左結構和超靜泄結構均可形成塑性狡,因此都存在內(nèi)力重分布。(X )23、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中,塑性錢總在支座處岀現(xiàn)。(X )24、超靜左結構岀現(xiàn)足夠多的塑性較,形成機動體系后,才是完全內(nèi)力重分布。(X )25、彎矩包絡圖就是抵抗彎矩圖。(X )26、當0.35時,塑性狡形成,內(nèi)力均可實現(xiàn)完全分布。(X )27、具有四邊支承的板,當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較大時,板上的荷載主要沿長跨方向傳遞。(X

36、)28、現(xiàn)澆樓蓋中的連續(xù)梁,在進行正截而承載力計算時,跨中按T形截而汁算,而支座則按矩形截而計算。(J)29、彎矩包絡圖即為抵抗彎矩圖。(X )30、使梁跨中或支座產(chǎn)生最大內(nèi)力的活荷載位置謂最不利位巻。(V )31、不論靜定或超靜立鋼筋混凝丄結構,隨外載的增大,均存在截面應力重分布現(xiàn)象。(J )32、靜定鋼筋混凝土構件,截而之間同樣存在著內(nèi)力重分布。(X )33、不論靜左或超靜左鋼筋混凝上結構,受拉鋼筋屈服后,均可形成塑性錢。(V )34、配件率越大,塑性錢轉動能力也越大。(X )35、超靜定鋼筋混凝土結構內(nèi)力重分布始于塑性鐵的形成。(X )36、超靜左結構岀現(xiàn)足夠多的塑性狡而形成機動體的才能

37、算“完全的內(nèi)力重分布”。(V )37、多跨連續(xù)梁經(jīng)調幅后,可做到既省鋼筋又提髙承載力。(J )38、單向板肋梁樓蓋中,考慮拱作用后,板配筋時跨中及支座彎矩均可按減少20%考慮。(X )39、次梁傳遞荷載給主梁,該處應設附加箍筋或吊筋。(J )40、塑性錢線的位置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因而一個板只能有一種破壞機構。(J )41、當矩形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小于2.0時,就一定是雙向板。(X )42、連續(xù)梁在各種不利荷載布置情況下,任一截面的內(nèi)力均不會超過該截而處內(nèi)力包絡圖上的數(shù)值。(J)43、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中,塑性鐵總是在支座截而先出現(xiàn)。(X )44、按彈性理論計算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時,不必要求滿足4 0

38、.35的要求。(J )45、用調幅法計算連續(xù)梁的內(nèi)力,可以提高梁的極限承載力。(X )46、雙向板的跨中要設置分布鋼筋。(X )四、簡答題(共40題)1如圖連續(xù)梁,若求第一跨跨中最大彎矩,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AHCDEF2. 如圖連續(xù)梁,若求第二跨跨中最大彎矩,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AHCDEF3. 如圖連續(xù)梁,若求B支座最大負彎矩,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7 12 覇刃 $ Tsfez 4i/”5 拐萬AHCDEF4如圖連續(xù)梁,若求C支座最大負彎矩,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AHCDEF5.如圖連續(xù)梁,若求B支座最大剪力,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7 12 覇刃 $ Tsfez 4i/”5

39、 拐萬AHCDEF6如圖連續(xù)梁,若求C支座最大剪力,均布活荷載q該如何布置?7、圖中已給出一塊四邊簡支雙向板的板底鋼筋布置圖,請在A-A、B-B剖而圖中分別畫岀.鋼筋并注明。O 0W2OC0 082003000A-A8、簡述現(xiàn)澆肋梁樓蓋的組成及荷載傳遞途徑。答:現(xiàn)澆肋梁樓蓋由板、次梁和主梁組成,荷載的傳遞途徑為荷載作用到板上,由板傳遞到次梁,由次梁傳遞到主梁,由主梁傳遞到柱或墻,再由柱或墻傳遞到基礎,最后由基礎傳 遞到地基。9、什么是鋼筋混凝上超靜定結構的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答:在混凝上超靜左結構中,當某截而出現(xiàn)塑性錢后,引起結構內(nèi)力的重分布,使結構中 內(nèi)力的分布規(guī)律與一般力學計算方法得到的內(nèi)力(

40、彈性理論得到的內(nèi)力)不同。這種由于塑性 錢的形成與開展而造成的超靜左結構中的內(nèi)力重新分布稱為鋼筋混凝土超靜立結構的塑性 內(nèi)力重分布。10、什么是單向板?什么是雙向板?答:單向受力,單向彎曲(及剪切)的板為單向板;雙向受力,雙向彎曲(及剪切)的板為雙 向板。單向板的受力鋼筋單向布置,雙向板的受力鋼筋雙向布巻。11、單向板和雙向板是如何區(qū)分的?答:兩對邊支承的板為單向板。對于四邊支承的板,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0時,按雙向板考慮: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時,宜按雙向板考慮, 也可按單向板訃算,但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訃算時,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shù)量的構 造鋼筋;當

41、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時,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考慮。12、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內(nèi)應配宜有哪幾種鋼筋?答: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內(nèi)應配置有板內(nèi)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板內(nèi)受力鋼筋種類一般采用HPB235,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 150mm時,不宜大于 200mm,當板厚 150mm時,不宜大于1. 5h,且不宜大于250mm。連續(xù)板中配筋形式采用分藹 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構造鋼筋包括:分布鋼筋、沿墻處板的上部構造鋼筋、主梁處板的上部構造鋼筋和板內(nèi)抗 沖切鋼筋。13、說明單向板肋梁蓋中板的計算簡圖。答:在計算中,取lm寬板作為計算單元,故板截而寬度b二1000mm,為支承在次梁或磚

42、墻 上的多跨板,為簡化汁算,將次梁或磚墻作為板的不動餃支座。因此,多跨板可視為多跨連 續(xù)梁(板寬度b二1000mm)。按彈性理論分析時,連續(xù)板的跨度取相鄰兩支座中心間的距離。對于邊跨,當邊支座為磚 墻時,取距磚墻邊緣一定距離處。因此,板的計算跨度/為:中間跨 l = lc邊跨(邊支座為磚墻)/ =+ ”22 22其中厶為板支座(次梁)軸線間的距離:/”為板邊跨的凈跨;h為板厚:b為次梁截而寬度;a為板支承在磚墻上的長度,通常為120mm。對于等跨連續(xù)板,當實際跨度超過5跨時可按5跨汁算;不足5跨時,按實際跨數(shù)計算。14、說明單向板肋梁蓋中次梁的計算簡圖。答:次梁也按連續(xù)梁分析內(nèi)力,支承在主梁及

43、磚墻上,主梁或磚墻作為次梁的不動狡支座。 作用在次梁上的荷載為次梁自重,次梁左右兩側各半跨板的自重及板上的活荷載,荷載形式 為均布荷載。次梁的計算跨度:中間跨 /=/.邊跨(邊支座為磚墻)/ = / +- + -1.025/, +-2 2 2其中厶為支座軸線間的距離,次梁的支座為主梁:/”為次梁的凈跨:b為主梁截而寬度;a為次梁在磚墻上的支承長度,通常為240mm.對于等跨連續(xù)梁,當實際跨度超過5跨時可按5跨訃算;不足5跨時,按實際跨數(shù)計算。15、說明單向板肋梁蓋中主梁的計算簡圖。主梁的計算簡圖根據(jù)梁與柱的線剛度比確左,一般結構中柱的線剛度較小,對主梁的轉動 約朿不大,可將柱作為主梁的不動狡支

44、座,這時主梁仍可按支承在柱或磚墻上的連續(xù)梁分析。 當結構中柱的線剛度較大,即節(jié)點兩側梁的線剛度之和與節(jié)點上下柱的線剛度之和的比值小 于3時,應考慮柱對主梁轉動的約束,此時應按框架進行內(nèi)力分析。主梁上作用的荷載為主梁的自重和次梁傳來的荷載,次梁傳來的荷載為集中荷載,主梁自 重為均布荷載,而前一種荷載影響較大,后一種荷載影響較小,因此,可近似地將主梁自重 作為集中荷載考慮,英作用點位置及個數(shù)與次梁傳來集中荷載的相同。主梁的計算跨度:中間跨 l = lc邊跨(邊支座為磚墻)/ = /w+- + -1.025/,+-2 2 2其中厶為支座軸線間的距離,主梁的支座為柱:/”為主梁邊跨的凈跨:b為柱截而寬

45、度;a為主梁在磚墻上的支承長度,通常為370mm.16、現(xiàn)澆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塑性理論計算內(nèi)力時,板的計算跨度是如何確左的?答:按塑性理論汁算連續(xù)板內(nèi)力時,計算跨度按下表取用。支承情況板的計算跨度兩端與梁(柱)整體連接凈跨長兩端支承在磚墻上一端與梁(柱)整體連接,另一端支承在磚墻上n 2 n 2注表中h為板的厚度:a為梁或板在磚墻上的支承長度。17、現(xiàn)澆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塑性理論計算內(nèi)力時,次梁的汁算跨度是如何確左的?答:按塑性理論汁算連續(xù)梁內(nèi)力時,計算跨度按下表取用。支承情況梁的計算跨度兩端與梁(柱)整體連接凈跨長/”兩端支承在磚墻上1.051 n ln + a一端與梁(柱)整體連接,另一端支承

46、在磚墻上1.025/“+導注表中h為板的厚度:a為梁或板在磚墻上的支承長度。18、什么叫彎矩調幅法?答:彎矩調幅法就是在彈性理論計算的彎矩包絡圖基礎上,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將構件 控制截而的彎矩值加以調整。19、彎矩調幅法的具體步驟是什么?答:具體計算步驟是:(1) 按彈性理論方法分析內(nèi)力:(2) 以彎矩包絡圖為基礎,考慮結構的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按適當比例對彎矩值進行調幅:(3) 將彎矩調整值加于相應的塑性鐵截面,用一般力學方法分析對結構其他截面內(nèi)力的影 響:(4) 繪制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的彎矩包絡圖;(5) 綜合分析,選取連續(xù)緊中各控制截面的內(nèi)力值:(6) 根據(jù)各控制截面的內(nèi)力值進行配筋汁算。

47、截而彎矩的調整幅度為:P=-MJMe式中”為彎矩調幅系數(shù);為調整后的彎矩設計值;為按彈性方法計算所得的彎矩設計值。20、設計中為什么要控制彎矩調幅值?答:若支座負彎矩調幅過大,則塑性餃形成前只能承受較小的荷載,而在塑性狡形成后還 要承受較大的荷載,這就會使塑性錢岀現(xiàn)較早,塑性鐵產(chǎn)生很大轉動,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載 下也可能產(chǎn)生很大的撓度及裂縫,甚至超過混凝上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的允許 值。因此應控制彎矩涮幅值。21、使用彎矩調幅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答:使用彎矩調幅法進行設計計算時,應遵守下列原則:(1) 受力鋼筋宜采用延性較好的鋼筋,混凝上強度等級宜在C20C45范園內(nèi)選用:

48、(2) 彎矩調整后截面相對受壓區(qū)髙度訐x卩.不應超過0. 35,也不宜小于0. 10:(3) 截而的彎矩調幅系數(shù)0 般不宜超過0. 25;(4) 調整后的結構內(nèi)力必須滿足靜力平衡條件;(5) 在內(nèi)力重分布過程中還應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壞,如斜截而抗剪破壞及由于鋼筋錨 固不足而發(fā)生的粘結劈裂破壞,應適當增加箍筋,支座負彎矩鋼筋在跨中截斷時應有足夠的 延伸長度:(6) 必須滿足正常使用階段變形及裂縫寬度的要求。22、使用彎矩調幅法時,為什么要限制?答:因為纟為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疳值的大小直接影響塑性鐵的轉動能力。弓,時為超筋梁,受壓區(qū)混凝丄先破壞,不會形成塑性鐵。疳Y気時為適筋朵,可以形成塑性狡。值

49、越小,塑性鐵的轉動能力越大,因此要限制一般要求40.35o23、設計計算連續(xù)梁時為什么要考慮活荷載的最不利布置?確泄截而內(nèi)力最不利活荷載布巻 的原則是什么?答:活荷載的位置是可以改變的,活荷載對內(nèi)力的影響也隨著荷載的位置而發(fā)生改變。因 此,在設計連續(xù)梁時為了確左某一截面的最不利內(nèi)力的影響,即如何通過對活荷載的作用位 置進行布置,找到計算截而的最不利內(nèi)力。因此,須對活荷載進行不利布置。24、確左截面內(nèi)力最不利活荷載布宜的原則是什么?答: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彎矩時,應在該跨布苣活荷載,然后向其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 載。求某跨跨中最大負彎矩(即最小彎矩)時,該跨不應布程活荷載,而在左右相鄰各跨布置活

50、荷載,然后再隔跨布置。求某支座最大負彎矩時,應在該支座左、右兩跨布置活荷載,然后再隔跨布置。求某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時,其活載布宜與求該支座最大負彎矩時的布置相同。在確 泄端支座最大剪力時,應在端跨布宜活荷載,然后每隔一跨布巻活荷載。25、什么是連續(xù)梁的內(nèi)力包絡圖?答:將幾種不利荷載組合下的內(nèi)力圖繪制在同一個圖上,形成內(nèi)力疊合圖,其外包絡線形 成的圖形稱為內(nèi)力包絡圖。也就是梁各截而可能岀現(xiàn)的最不利內(nèi)力。無論活荷載如何布宜, 梁上各截而的內(nèi)力都不會超過內(nèi)力包絡圖上的內(nèi)力值。由此種內(nèi)力確定的梁的配筋是安全 的。26、哪些結構不宜按塑性理論方法計算結構內(nèi)力?答:對于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輕質混凝

51、上結構及其他特種混凝丄結構、受侵蝕性 氣體或液體作用嚴重的結構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和二次受力的疊合結構不宜采用塑性理論 方法計算結構內(nèi)力。27、什么是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塑性較?答:鋼筋混凝上受彎構件塑性鐵:由于受拉鋼筋屈服,發(fā)生塑性變形,從而產(chǎn)一左的塑性 轉角。在彎矩增加極少的情況下,截而相對轉角劇增,截而產(chǎn)生很大的轉動,好像出現(xiàn)一個 錢一樣,稱之為“塑性較”。28、影響塑性較轉動能力的因素有那些?答:影響塑性鐵轉動能力的因素有:(1) 鋼筋的種類,采用軟鋼作為受拉鋼筋時,塑性鐵的轉動能力較大:(2) 混凝上的極限壓應變,而混凝上的極限壓應變除與混凝土強度等級有關外,箍筋用量 多或受壓縱筋較多時

52、,都能增加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3) 在以上條件確泄的情況下,受拉縱筋配筋率對塑性鐵的轉動能力有決泄性的作用。29、塑性鐵有哪些特點?答:與理想的狡不同,塑性錢不是集中在一個截而,而是具有一泄的長度,稱為狡區(qū)長 度,只是為了簡化認為塑性錢是一個截而:理想餃不能傳遞彎矩,塑性鐵能承受彎炬,為簡 化考慮,認為塑性較所承受的彎矩為左值,為截而的屈服彎矩,即考慮為理想彈塑性:理想 錢可以自由轉動,塑性狡為單向狡,只能使截而沿彎矩方向發(fā)生轉動,反方向不能轉動,塑 性狡的轉動能力有限,其轉動能力與鋼筋種類、受拉縱筋配筋率及混凝上的極限壓應變等因 素有關。30、簡述用機動法汁算鋼筋混凝土四邊固泄矩形雙向板極

53、限荷載的要臾及步驟。答:首先根據(jù)板的支承情況假立破壞機構,根據(jù)外功與內(nèi)功相等建立功能方程,從多種 可能的破壞機構中找出最危險的塑性鐵線分布,求出所能承受的荷載最小值。31、按彈性理論計算肋梁樓蓋中與次梁的內(nèi)力時,為什么要采用折算荷載?答:在確定板、次梁的汁算簡圖時,分別將次梁和主梁視為板和次梁的鐵支座,在這種假 立下,板和次梁在支座處可以自由轉動,而忽略了次梁和主梁對節(jié)點轉動的約束作用,這將 使汁算岀的內(nèi)力和變形與實際情況不符。為此,采用折算荷載的方法來考慮支難的轉動約束 作用。32、按彈性理論計算肋梁樓蓋中與次梁的內(nèi)力時,折算荷載如何計算?答:采用增大恒載并相應減小活載數(shù)值的方法,考慮由于支

54、座約束的存在對連續(xù)梁內(nèi)力 的影響。此時的計算荷載稱為折算荷載,折算荷載值為:樓板:1g =S+-P11g = g + -p次梁:43P = P4其中g、P分別為實際的恒載和活載。33、簡述鋼筋混凝上連續(xù)雙向板按彈性方法計算跨中最大正彎矩時活荷載的布置方式及計算 步驟。答:為計算某區(qū)格的跨中最大正彎矩,在本區(qū)格以及在其左右前后每隔一個區(qū)格布置活荷 載,形成棋盤式的活荷載布宜。有活荷載的區(qū)格內(nèi)荷載為g + g,無活荷載的區(qū)格內(nèi)荷載僅 為g。將棋盤式荷載分解為兩種情況的組合:一種情況為各區(qū)格均作用相同的荷載g+q/2: 另一種情況在各相鄰區(qū)格分別作用反向荷載q/2。兩種荷載作用下板的內(nèi)力相加,即為連續(xù) 雙向板的最后跨中最大正彎矩。查表計算時,第一種荷載情況下的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