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_第1頁
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_第2頁
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_第3頁
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_第4頁
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物檔案管理工作探討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的許多檔案館(室),都保存有一些實物,它們與館(室)藏現(xiàn)有檔案不同,一般是單獨作為一類保管。于是有人便把它稱之為實物檔案,認為它是檔案家族中的新成員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一、“實物檔案”的討論 檔案的定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是這樣表述的:“本法所稱的檔案。是指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倍奈铮次奈锉Wo法第二條規(guī)定,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具有重

2、要意義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歷史上各時代的珍貴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反映各時代社會制度、生產(chǎn)、生活的代表性實物;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具有科學、歷史、藝術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由以上可以看出,檔案與文物是兩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概念。 “實物檔案”的討論,涉及如何認識和對待現(xiàn)有的檔案概念。什么是檔案?有人認為檔案是信息載體,由于實物本身作為信息的載體存在,可以成為檔案。他們不同意檔案是信息記錄,是實物的轉(zhuǎn)化形態(tài)。他們還認為,檔案具有憑證參考作用,因此具有相同作用的實物可歸于檔案范疇。筆者認為,這是分歧的根本所在。有人提出,“實物檔案”的出現(xiàn),是對檔案“傳統(tǒng)觀念”的沖擊,它表明目前人們對檔案的

3、認識尚不成熟,要經(jīng)歷一個發(fā)展過程,由此懷疑現(xiàn)有檔案概念的合理性,并要以一個新的概念取而代之。那么現(xiàn)有檔案概念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需要修改或舍棄?筆者認為現(xiàn)有的檔案概念是多年來理論研究的成果,并得到檔案法的確認。它對檔案本質(zhì)屬性、構成要素及范圍界定等方面的表述,理論上立得住,實踐上可行,基本方面是正確的,還應繼續(xù)延用。 “實物檔案”的討論。涉及實物是否屬于檔案家族的新成員。有人認為,“實物檔案”是檔案家族中很有發(fā)展前途的一個類別,至少它是檔案,這是確定無疑的。肯定某個事物,莫過于給它一個確切的表述。據(jù)我們看到的材料,是有人對“實物檔案”做過表述。如具有保管價值的直觀物件之類,但都是含混不清。而要

4、做到明確、令人信服是難以辦到的。這正如上述,因為它的內(nèi)涵無法正確揭示,它的外延也無法準確界定。由此可以說。沒有明確范圍和界限的概念和事物是立不住的。這樣不能不使人懷疑,所要肯定的事物是否存在。再有,作為信息之一的檔案具有可以廣泛交流的特性。但“實物檔案致命的弱點是不便于交流。它雖然可以世代相傳或轉(zhuǎn)讓,但基本上是單線的延伸,而不能像文獻資料那樣可以擺脫時空限制,實現(xiàn)多方位傳播?!蹦敲此渴裁催M行交流呢,“必須轉(zhuǎn)化為照片、錄像或文字描述等材料”,“必須配有一定的說明和解說詞”。這些看法恰好說明“實物檔案”仍然是實物,而不是檔案,因為它不具有檔案可以廣泛交流的特性。因為檔案是憑借記錄在不同載體上的內(nèi)

5、容和形式特征,起到憑證參考作用和進行交流傳播的,它不用靠附加的因素。與之相反,需要人們加以說明、考證、研究,才能起到依據(jù)、憑證作用的,正是文物或紀念品。而其轉(zhuǎn)化形式如照片、文字描述材料、說明等才是檔案。 “實物檔案”的討論,涉及如何發(fā)展檔案概念的問題。筆者贊成“當實踐發(fā)展了,概念也應該發(fā)展。否則它將失去指導實踐的作用,甚至會阻礙實踐”的觀點。當我們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時,可以根據(jù)工作發(fā)展,不固守于概念的框架,大膽提出新的見解,形成新的概念。但這里的關鍵是沿著什么樣的思路和方向。筆者認為。檔案概念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即在理論上合乎檔案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在實踐上準確適當,界限明確,易于操作。

6、例如聲像檔案,作為一種新的門類,以其聲像原始記錄方式豐富了檔案的內(nèi)涵。又以其照片、影片、錄音帶和錄像帶等形態(tài)擴大了檔案的外延,因而得到確認,成為共識。相反,“實物檔案”是如何發(fā)展的呢,它在內(nèi)涵揭示上混淆了實物的自身和它的轉(zhuǎn)化記錄形態(tài)的界限,沒有充實新的內(nèi)容。在外延擴展上,也混淆了作為文獻形式存在的檔案。與作為實體存在的文物、紀念物的不同,含混不清。因此。嚴格說來,它沒有前進一步,不是發(fā)展而是混淆了概念。 “實物檔案”的討論,涉及對其實踐后果的評價問題。如果承認“實物檔案”存在,應當提倡收藏和管理,那么實行起來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呢?筆者認為,會偏離檔案工作的正常運行軌道,至少有兩方面值得重視。 第一

7、,檔案概念包容了“有保管價值的實物”,就使檔案管理的范圍擴大了。長此下去。很難想像不會去管理諸如飛機、汽車、機床、樓房等實物。它們?nèi)舳际菣n案,也就湮沒了真正的檔案。什么都是檔案,遍地皆是,處處都有,也就沒有必要把檔案單列出來,形成檔案管理體系。如此這般,不是發(fā)展檔案工作,而只能導致檔案工作的消亡和解體。 第二,倡導管理“實物檔案”,把屬于文物、紀念品的實物都擴充到我們的門下,擴大職權,實行起來,豈不是檔案館與博物館、紀念館的合一嗎?混淆職能分工只能引起混亂,遭到反對。我們國家有檔案系統(tǒng),也有文物系統(tǒng)。兩個系統(tǒng)在職責、任務上是有明確分工的。我們檔案部門的職責是管理檔案,我們再有能力也不能以管理文

8、物、紀念品為己任。 有人會提出,既然現(xiàn)在的某些實物就是將來的文物,那么積累保護某些實物的重任為什么不能由文物工 二、結(jié)論 1、實物與檔案各屬不同的范疇。人類文明的載體有兩種,一是實物,一是文字符號、圖表、聲像之類。實物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它可以直接傳遞信息,如其形狀、顏色、味道、方位、構造等,屬直接信息,不便于傳播交流。而檔案,應當說也是一種實物,因為檔案都要依附于一定物質(zhì)載體而存在。但由于其中必須有以文字、圖表、符號、聲像形式記錄的信息,而使它從實物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文獻形態(tài),屬于間接信息,既可以存貯,又可輸出,廣泛交流。 2、不能任意擴大檔案館(室)管理的實物范圍。目前看檔案部門管理的實物

9、主要有兩類。一是與檔案有密切聯(lián)系的,一同隨檔案接收保管的。二是受委托加以保管的?,F(xiàn)在被稱為“實物檔案”的,其中有的如獎狀、證書之類,可歸于檔案,其余則不是,而是紀念品,或未來的文物,不應列入檔案家族之中。對已保管的實物,姑且稱之為“實物檔案”,應將其轉(zhuǎn)化成照片、文字記錄形式的檔案,同時保管起來為好。 3、檔案與文物的區(qū)別在于:檔案內(nèi)容是抽象思維,文物內(nèi)容是形象思維;檔案是書面形式,文物是結(jié)構形式;檔案具有實用價值,文物具有審美價值。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并進行綜合分析,檔案與文物就不難區(qū)別了。 4、由檔案館(室)保管的,不一定都是檔案,除檔案外,還有資料、圖書,以及少量實物。不具有檔案屬性的,盡管

10、在檔案館(室)保管,也不能稱其為檔案。 5、“實物檔案”的提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流行起來,檔案館(室)保存“實物檔案”的做法也確實存在。但我們不能奉行現(xiàn)實的就是合理的哲學。檔案館(室)保存實物,有屬順乎自然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面。這是因為我國各項文化事業(yè)還不完善,文博事業(yè)很不發(fā)達,使本應由文博部門收藏的物品不得不由檔案部門管理。在大型企、事業(yè)單位也沒有設立類似檔案室一樣的機構,專司管理本地域、本單位具有保存價值的實物。 6、檔案具有憑證查考作用和保存價值。但有憑證查考作用和保存價值的,不一定就是檔案。稱為檔案的,除具備上述特性外,必須符合檔案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實物雖有上述特性,但不符合后者要求,因而不能稱之為檔案。檔案概念應該隨著實踐發(fā)展而變化。但新概念的表述必須沿著符合檔案屬性的思路去充實和概括,否則會走偏方向。在新概念尚未被社會確認成為共識之前,還應遵循現(xiàn)有的表述。 7、檔案工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