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一般民用及工業(yè)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薦剛性防水做法; UEA 補償收縮混 凝土剛性防水施工工藝。2施工準備2.1材料及主要機具:2.1.1 水泥:采用 425 號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嚴禁使用過期、 受潮、變質的水泥。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2.1.3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2.1.4水:飲用水或天然潔凈水。2.1.5U.E.A膨脹劑:其性能應符合行業(yè)標準混凝土膨脹劑(JC476-92),其摻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的規(guī)定,與其它外加劑混合使用時,應經(jīng)試驗試配后使用。2
2、 . 1 . 6主要機具:混凝土攪拌機、翻斗車、手推車、振搗器、溜槽、串桶、鐵板、鐵鍬、吊斗, 計算器具磅秤等。2.2作業(yè)條件:2.2.1 鋼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辦理隱檢、預檢手續(xù)。注意檢查固定模板的鐵絲、螺栓是否 穿過混凝土墻,如必須穿過時,應采取止水措施。特別是管道或預埋件穿過處是否已做好防 水處理。木模板提前澆水濕潤,并將落在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2.2.2根據(jù)施工方案,做好技術交底。2.2.3材料需經(jīng)檢驗,由試驗室試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試配的抗?jié)B等級應按設計要求提高 0.2MPa。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間繼續(xù)做好降水,排水3 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作業(yè)準備f混
3、凝土攪拌f運輸f混凝土澆筑f養(yǎng)護3.2混凝土攪拌:攪拌投料順序:石子f砂f水泥f U.E.A膨脹劑f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攪拌12min (比普通混凝土攪拌時間延長0.5min)?;炷翑嚢枨氨仨殗栏癜丛囼炇遗浜媳韧ㄖ獑尾僮?,不得擅自修改。散裝 水泥、砂、石車車過磅,在雨季,砂必須每天測定含水率,調整用水量?,F(xiàn)場攪拌坍落度控 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3.3運輸:混凝土運輸供應保持連續(xù)均衡,間隔不應超過1.5h,夏季或運距較遠可適當摻入緩凝劑,一般摻入2.5 %。3%。木鈣為宜。運輸后如出現(xiàn)離析,澆筑前進行二次拌合。3.4混凝土澆筑:應
4、連續(xù)澆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縫。3.4.1 底板一般按設計要求不留施工縫或留在后澆帶上3.4.2墻體水平施工縫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墻體上,墻體如有孔洞,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宜少于300mm,施工縫形式宜用凸縫(墻厚大于30cm)或階梯縫、平直縫加金屬止水片(墻厚小于 30cm) ,施工縫宜做企口縫并用 B.W 止水條處理垂直施工縫宜與后澆 帶、變形縫相結合。3.4.3在施工縫上澆筑混凝土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雜物,沖凈并濕潤,再鋪一層23cm厚水泥砂漿(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減石子混凝土,澆筑第一步其高 度為40cm,以后每步澆筑5060cm,嚴格按施工方案規(guī)定的順
5、序澆筑?;炷磷愿咛幾杂?傾落不應大于2m,如高度超過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3.4.4應用機械振搗,以保證混凝土密實,振搗時間一般10s為宜,不應漏振或過振,振搗延續(xù)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鋪灰和振搗應選擇對稱位置開始,防止 模板走動,結構斷面較小,鋼筋密集的部位嚴格按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要求操作,澆筑到 最上層表面,必須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實平整。3.5養(yǎng)護:常溫(2025C)澆筑后610h苫蓋澆水養(yǎng)護,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養(yǎng)護不 少于 14d.3.6冬期施工:水和砂應根據(jù)冬施方案規(guī)定加熱,應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不低于5C,采用綜合蓄熱法保溫養(yǎng)護,冬期施工摻入的防凍劑
6、應選用經(jīng)認證的產(chǎn)品。拆模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 環(huán)境溫度差不大于15C。4 質量標準4.1 保證項目:4.1.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劑及預埋件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檢查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4.1.2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和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配合比及試塊試驗報告。抗?jié)B試塊500m3以下留兩組,一組標養(yǎng),一組同條件養(yǎng)護,養(yǎng)護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兩組。4.1.3施工縫、變形縫、止水片、穿墻管、支摸鐵件設置與構造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 規(guī)定,嚴禁有滲漏。4 .2基本項目:混凝土表面平整,無露筋、蜂窩等缺陷,預埋件位置正確。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 3-
7、1。允許偏差( mm ) 高層框架 高層大模 1 軸線位移 5 尺量檢查 2 樓層標高 5 10 用水準儀或尺量檢查 +5-2 每 層 5 用 2m 托線板檢查 全 高 H/1000 用經(jīng)緯儀或吊線和尺量檢查 5 表面平 整 8 4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6 預埋銅板中心線位置偏移 10 7 預埋管螺栓 中心線位置偏移 5 8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 用吊線和尺量檢查5 成品保護5.1為保護鋼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確,不得踩踏鋼筋,并不得碰撞、改動模板、鋼筋。5.2在拆?;虻踹\其它物件時,不得碰壞施工縫處企口,及止水帶。5.3 保護好穿墻管、電線管、電門盒及預埋件等,振搗時勿擠偏或使
8、預埋件擠入混凝土內。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 嚴禁在混凝土內任意加水,嚴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過大將影響U.E.A 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膨脹率,直接影響補償收縮及減少收縮裂縫的效果。6.2細部構造處理是防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施工前應審核圖紙,特殊部位如變形縫、施工縫、穿墻 管、預埋件等細部要精心處理。6.3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須由防水專業(yè)隊施工,其技術負責人及班組長必須持有上崗證書。施工 完畢,及時整理施工技術資料,交總包歸檔。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現(xiàn)滲漏要負責 返修。6.4穿墻管外預埋帶有止水環(huán)的套管,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固定,止水環(huán)周圍混凝土要細心振搗密實,防止漏振,主管與套管按設計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嚴。6.5結構變形縫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止水帶位置要固定準確,周圍混凝土要細心澆筑 振搗,保證密實,止水帶不得偏移,變形縫內填瀝青木絲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縫內 20mm 處 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鋪一層防水卷材,并抹 20mm 防水砂漿保護。6.6 后澆縫一般待混凝土澆筑六周后,應以原設計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的U.E.A 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澆筑前接槎處要清理干凈,養(yǎng)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工程學院《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鎮(zhèn)江市高等??茖W?!稊?shù)據(jù)挖掘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及應用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固體表面物理化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軌道工程職業(yè)學院《中外劇作家及作品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職業(yè)技術大學《休閑學與休閑文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產(chǎn)業(yè)協(xié)同效應
- DB2201T 69-2024 哺乳母豬智能化飼喂技術規(guī)范
- 數(shù)學社團學習活動
- 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綜合能力-《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綜合能力》模擬試卷1
- GB/T 9978.5-2008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方法第5部分:承重水平分隔構件的特殊要求
- 上海紐約大學自主招生面試試題綜合素質答案技巧
- 辦公家具項目實施方案、供貨方案
- 2022年物流服務師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題庫(含答案)
- ?;钒踩僮饕?guī)程
- 連鎖遺傳和遺傳作圖
- DB63∕T 1885-2020 青海省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綜合改造技術規(guī)程
- 高邊坡施工危險源辨識及分析
- 中海地產(chǎn)設計管理程序
- 簡譜視唱15942
- 《城鎮(zhèn)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guī)程》(CJJ51-2006)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