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_第1頁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_第2頁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_第3頁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_第4頁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張敏關鍵詞歐洲 金融危機出版人中國歐洲學會網站出版時間2010-1-27中文書名世界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及其原因英文書名成果形式論文文本格式word世界金融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及其原因張 敏(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華爾街危機,進而引爆世界金融危機。從演進路徑看,這場危機已從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向全球擴散蔓延,阻斷了世界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進程,致使世界面臨自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來罕見的嚴重經濟危機。危機向全球蔓延的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歐洲金融業(yè)。隨后巨大的金融沖擊波對歐洲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在廣度上和深度上也

2、是空前的。一 歐洲銀行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此次次貸危機的導火索是美國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以及這些貸款被不斷證券化后形成的包括初級金融衍生產品rmbs(住宅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衍生的衍生金融產品cdo(抵押貸款擔保債務憑證)和 cds(信用違約掉期)。這些創(chuàng)新的金融債券具有高收益、高風險、以及風險可無限轉移等特點,受到歐洲銀行和投資基金的青睞。因此,金融危機首先沖擊歐洲金融業(yè),持有大量美國次貸證券的歐洲銀行因此遭到重創(chuàng),信貸急驟緊縮、資金流動性嚴重短缺,最終導致幾乎歐洲所有主要銀行和保險公司均受到危機的牽連。從時間上來看,迄今為止,歐洲金融業(yè)前后遭受了二輪巨大沖擊。第一輪的時間大約在2007年7月20

3、08年4月期間。在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提出破產申請后,2007年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是歐洲最早宣稱卷入美國次級貸的銀行,不久媒體還披露德國ikb工業(yè)銀行在美國擁有兩只此類基金而瀕臨破產邊緣,法國興業(yè)銀行以及瑞聯(lián)銀行等均宣布卷入了美國次級債而蒙受損失。2007年9月,英國北巖銀行遭到儲戶擠兌標志著歐洲的信貸緊縮已經升級為信用危機,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發(fā)生罕見股災,歐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5%,加劇了歐洲民眾和投資者的危機恐慌心理。第二輪沖擊的時間從2008年9月至今。2008年9月中旬,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標志著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fā),旋即歐洲銀行業(yè)、保險業(yè)接連報損,信貸緊縮,市場信心急驟下

4、跌,特別是當比利時、荷蘭合資的富通集團瀕臨破產終被拆分,標志著歐洲銀行業(yè)危機全面升級。國際金融危機對歐洲金融業(yè)造成了多種影響。1. 銀行資產大幅縮水,出現(xiàn)巨額虧損。單單從量上看,此次金融危機給歐洲銀行業(yè)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歐洲中央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多次披露歐洲銀行的虧損和資產減值情況。隨著危機的逐漸加深,預計虧損總額還會上升。截至到2008年11月,全球信貸損失和資產減值總額為7000億美元,歐洲銀行損失占了其中的1/3 european commission: autumn economic forecast, 2008, p.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4月公布,歐洲銀行虧損和

5、資產減值為9040億美元 imf: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april, 2009.。6月歐央行公布2008年歐元區(qū)綜合性銀行大集團(lcbgs)的資產減值為105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底虧損及資產減值將達6490億美元,其中資產減值為2180億美元,貸款虧損為4310億美元ecb: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june 2009, p.103.。最新的歐央行歐盟銀行穩(wěn)定報告稱,截至到2009年7月底,歐洲銀行累計的資產減值已超過3594億美元ecb: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

6、st 2009, p.15.。相對于其他國家,英國、德國、瑞士、法國、荷蘭的銀行業(yè)在次貸危機中受損最為嚴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銀行則由于較少涉及次貸產品以及經營較為穩(wěn)健而損失較小,并趁機收購破產銀行而迅速得到擴張通過分析受危機影響最大的30家歐洲銀行,可以發(fā)現(xiàn):英國在次貸危機中受損最為嚴重,虧損和資產減值總額高達682億美元,名列歐洲之首;德國次子,虧損總額670億美元,瑞士位居第三,虧損總額634億美元;法國和荷蘭相當,分別虧損298億美元和253億美元。在虧損榜上,意大利僅有聯(lián)合信貸銀行,西班牙則“榜上無名”,其他歐洲銀行的虧損和資產減記總額僅為85億美元。根據宋瑋:“歐洲銀行在金融危機下黯

7、然失色”,銀行家2009年第3期中提供的資料加以整理。2. 銀行贏利能力普降,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從2007年下半年起,幾乎歐洲所有銀行的贏利率均大幅下降,2008年銀行的總股本回報率(roe)嚴重下滑,從2007年的15%下降到了2008年的-3%。而且,銀行規(guī)模越大,贏利能力下降越大,損失也更大,同期,歐洲大銀行受嚴重的結構性信貸證券損失(structured credit securities)、交易收入下降,以及貸款資產減值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其股本平均回報率從14.2%下降到了5.8%。但也有一些歐洲大銀行,以經營傳統(tǒng)的銀行中介業(yè)務為主,能夠較好地抵御金融風暴,在2008年依然保

8、持贏利。與此同時,中小銀行贏利能力也趨于下降,分別從2007年的13%和7%,下降到了2008年的5%和3.6% ecb: 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st 2009, pp.8-30.。不論銀行大小,其營業(yè)利潤均出現(xiàn)大幅下滑,其中營業(yè)收入占銀行總資產的比重持續(xù)下降,2007年和2008年的非利息收入大幅減少,凈手續(xù)費及傭金收入也在減少,特別是投資銀行,在此方面的損失更為嚴重。由于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繼續(xù)呈上升趨勢,歐洲銀行未來很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風險。信貸違約掉期的蔓延,銀行資產減記損失及加重,打壓了投資者信心。銀行資產減值從有毒證券蔓延到優(yōu)質的抵押貸款支

9、持證券、商業(yè)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汽車貸款,可疑和不良貸款比率從2007年的2.1%,上升到了2008年底的2.4% ecb:eu banking sector stability, august 2009, p.10.。3. 主要銀行面臨美元資本短缺壓力。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近期報告,歐洲銀行由于過去在全球過度擴張,危機后資本嚴重受損。隨著債務期限的陸續(xù)臨近,各大銀行在債務市場上不同程度面臨轉倉困難。銀行對美元需求急增導致美元缺口高達2萬億美元。其中,英國、德國、瑞士的銀行業(yè)各存在3000億美元缺口,荷蘭銀行業(yè)存在1500億美元缺口。銀行美元缺口大敞將可能推升美元幣值,進一步加劇歐洲銀行資本金短缺壓

10、力 bis: quarterly review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s”, september 2009.。4.金融業(yè)繼續(xù)面臨大裁員。歐盟金融機構營業(yè)額與盈利能力顯著下降迫使其大幅裁員。英國工業(yè)聯(lián)會稱,英國金融業(yè)將在2009年度第二季度裁減1.5萬個職位,相當于金融從業(yè)者總數的1.4%。2009年1月26日,荷蘭銀行和保險公司“荷蘭國際集團”宣布裁員7000人。2009年4月9日,瑞士銀行宣布將再裁員8000人 信息來源:中國駐歐盟使團經商處:。5.掀起歐洲銀行的資產重組和國有化浪潮。為了盡可能減少危機

11、給各國銀行帶來的損失,歐洲銀行之間出現(xiàn)了重組、兼并和國有化的新浪潮,旨在通過擴大規(guī)模提高銀行競爭力。相比較而言,英國被兼并或國有化的大銀行數量居歐洲之首。自次貸危機爆發(fā)至2008年底,英國北巖銀行、布拉福德-賓利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勞埃德銀行4家銀行最終被國有化,聯(lián)合萊斯特銀行和哈利法克斯銀行則分別被西班牙國際銀行和勞埃德銀行并購。2008年9月底,德國地產融資抵押銀行因遭遇嚴重的流動性短缺,政府及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出資500億歐元進行救助,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大的救助行動。鑒于德國銀行受損面較大,德國政府開始重視金融業(yè)過度分散的問題,并設法對350家私立銀行、近520家公立的州立銀行和 500家

12、合作社制的大眾與信用社銀行進行整合。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yè)銀行收購該國第三大銀行德累斯頓銀行,這是2008年歐元區(qū)金融服務業(yè)內規(guī)模最大的一樁并購案,德國第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還收購德國郵政銀行29.75%的股份。西班牙銀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一方面是由于該國銀行業(yè)的次貸資產較少,另一方面,西班牙海外銀行業(yè)務以拉美國家為主。當英國、德國等銀行遭受嚴重虧損時,西班牙還在危機中尋求新的發(fā)展機遇,西班牙國際銀行在2007年收購了荷蘭銀行在巴西的業(yè)務,2008年還收購了英國聯(lián)合萊斯特銀行。隨著歐洲加強金融監(jiān)管,歐洲各國銀行資產重組的進程還將繼續(xù)。二 對實體經濟影響顯著在信貸緊縮、資金短缺、市場信心急

13、挫、消費預期下降、投資萎縮等的影響下,金融業(yè)風險很快傳導至實體經濟,其主要表現(xiàn)特征是:1. 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結束多年持續(xù)繁榮局面。盡管受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歐元大幅升值和油價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2007年歐盟及歐元區(qū)gdp增長率仍然分別達到了2.9%和2.6%,僅略低于2006年的3.1%和2.9%的增長率。2008年下半年危機開始蔓延至實體經濟,歐盟經濟在2008年第二、第三連續(xù)兩個季度呈負增長(分別為-0.1%和-0.4%),從2008年第三季度起,歐洲各國經濟增長呈加速下滑態(tài)勢,表明危機由金融業(yè)向實體經濟的蔓延和滲透趨于加速。2008年歐盟委員會在秋季經濟預測報告中表示,源

14、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已使歐洲經濟陷入衰退,歐盟及歐元區(qū)經濟增長分別為1.4%和1.2%,不及上年增速的一半,歐盟國家持續(xù)近兩年的經濟復蘇就此終結。歐盟及歐元區(qū)2008年經濟增長僅為0.8%和0.9%,大大低于2007年的增長水平。進入2009年上半年,歐洲經濟仍在繼續(xù)惡化。2. 房地產泡沫大面積破裂、建筑業(yè)最早受到沖擊。從2008年下半年起,歐洲幾乎所有實體經濟部門均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中建筑業(yè)和房地產是首當其沖者。歐洲國家房地產的繁榮局面持續(xù)了數10年,法國、英國、西班牙、愛爾蘭等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年均增幅均在二位速以上。2007年,英國、西班牙和愛爾蘭等國房地產業(yè)出現(xiàn)嚴重泡沫,呈現(xiàn)回調跡象,而

15、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房地產業(yè)的深度回調步伐,信貸緊縮、融資困難使住宅投資大幅下滑,房價出現(xiàn)大跌,2008年上半年愛爾蘭房地產實際價格比上年同期下調了8%以上,丹麥和西班牙的房地產價格均有大幅下降。 受房地產業(yè)持續(xù)深度下調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建筑業(yè)快速下滑,到2008年第三季度歐元區(qū)建筑業(yè)出現(xiàn)負增長,這是近40多年來歐洲建筑業(yè)的首次收縮。3. 消費受影響較小,但投資、貿易接連受挫。在拉動歐洲經濟增長的三大基本要素消費、投資和出口中,消費對危機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和韌性,受危機影響的程度相對最小。危機影響初期嚴重打擊了消費者信心和市場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大跌,但此后逐漸得以恢復。因為當危機對實體經濟

16、影響開始顯現(xiàn)時,歐洲通脹率趨于下降通道,從2008年8月4.4%下跌到了2009年7月的0.2%,加上歐洲國家工資剛性、政府為恢復信心延長各種短期工作合同等,使得個人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居民消費信心逐漸上升。據統(tǒng)計,歐元區(qū)私人消費信心指數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下跌至-30以下,期間零售業(yè)消費信心指數只有2008年12月、2009年1月和4月下跌為-20。2009年5月起,這二項指標雙雙止跌回升。歐洲和美國互為世界最大的投資和貿易伙伴,當美國以及世界投資和貿易環(huán)境趨于惡化時,歐洲的投資和貿易必然受較大影響。相比2008年第一季度,2009年第二季度的固定資本構成總值降幅高達14%,在

17、企業(yè)融資困難以及對未來消費市場預期持續(xù)悲觀的情況下,非建筑性投資,尤其是制造業(yè)中的設備投資自2008年春季以來降幅高達20%,資本利用率降至70%。貿易受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更大。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來,歐洲國家的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額降幅分別達到了17%和16%。這里補充進出口額下降的數量。4. 失業(yè)人數急劇攀升。投資萎縮、出口下滑,直接影響就業(yè)市場,造成失業(yè)人數持續(xù)攀升。2008年底,歐盟國家失業(yè)總人數高達1680萬人。按照經濟活動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發(fā)展關系特征,經濟下滑對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影響相對要滯后2-3個季度,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特別是第三季度經濟下滑對就業(yè)市場的沖擊,很可能會導致2

18、009年第二季度以后歐洲的失業(yè)問題更為嚴峻。2009年第一季度,歐盟及歐元區(qū)就業(yè)率環(huán)比下降0.9%,高于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任一個季度降幅。預計,在2009年和2010年,歐盟和歐元區(qū)國家的失業(yè)率將創(chuàng)下戰(zhàn)后記錄,預計歐盟(歐元區(qū))的失業(yè)率分別為9.4%(9.9%)和10.9%(11.5%),2008-2010年歐盟國家新增失業(yè)人數為950萬。西班牙、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失業(yè)率均將再創(chuàng)記錄,其中西班牙、立陶宛和愛爾蘭在2010年的失業(yè)率預計高出2007年10個百分點,1994年西班牙高達24%的失業(yè)率將會再現(xiàn) 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fore

19、cast, spring 2009.。5. 各國實體經濟受影響程度的非均質性??紤]到歐洲國家經濟發(fā)展周期的不同步性,基本經濟面存在差異,受危機嚴重影響的國家至少存在以下一項或多項因素:一是房地產市場的大幅回調;二是本國經濟的高度國際化,特別具有較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三是本國經常項目賬戶存在巨額赤字;四是金融中介服務在總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較高。綜合衡量這些指標,不難理解,西班牙、英國、丹麥和愛爾蘭等國家,最先感受次貸沖擊,房地產和建筑業(yè)等相關產業(yè)受沖擊較大,房價普遍大幅下跌,居民財富收益嚴重收縮。德國貿易高度國際化,國際外貿環(huán)境的惡化,德國外貿受沖擊程度比其他國家更為嚴重。英國或盧森堡等國家金融

20、中介服務非常發(fā)達,因此金融危機及銀行的償付問題會更加凸顯 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forecast, spring 2009.。三 國際金融危機對歐盟經濟必然沖擊的多種因素盡管“此次危機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上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幾乎所有經濟體無一幸免 unctad: “2009 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 pp. ixvii, 2009.”,但與其他經濟體相比,歐洲國家不僅是首當其沖,最早受到危機的沖擊,且范圍最廣、影響最深。對此,一種解釋是:跨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國家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制度模式、經濟體制、投資、貿易等諸方面具有較高

21、的相似性、關聯(lián)度,加上不斷發(fā)展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了資本證券化、金融自由化、高度的經濟相互依賴性,使得這二個地區(qū)的關聯(lián)度遠遠超出了任何其他的兩個地區(qū)。因此,大西洋兩岸之間任何一方的微小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發(fā)兩岸共同的軒然大波。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基本表現(xiàn)特征是消費過度、負債過高、信用緊縮、資本流動性嚴重不足、消費需求萎縮、投資大幅收縮、出口疲軟、進口銳減、企業(yè)停工破產、失業(yè)加劇等等,具備了歷次經濟危機的所有典型特征。關于此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學術界見仁見智,大致有這么幾種論點:“借貸過度論”、“監(jiān)管缺失論”、“政策失靈論”、“人性貪婪論”、“虛擬膨脹論”、“經濟周期論”以及“資本主義私有制”,等等。多

22、數西方經濟學家將這場危機歸咎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也有學者認為,“這場危機被稱之為金融危機,在于證券化是危機的觸發(fā)因素,但危機的根源遠不是單純的金融危機,而是我們正在見證一個特有資本主義模式的崩潰,猶如戰(zhàn)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那樣這場危機必將成為21世紀的重要轉折點”jacuese sapir, “from financial crisis to turning point. how the us subprime crisis turned into a world wide one and will change the global economy,”, internation

23、al politics and society, 1/2009, pp.27-44.。包括英、法、德、葡、西、希等主要歐洲國家的共產黨從資本主義制度根源上進行了分析。如葡共認為,“不應該把這場危機僅僅解釋為次貸泡沫的破滅,當前的危機也是世界經濟愈益金融化、大資本投機行為的結果。這場危機表明非干預主義國家、市場之看不見的手等新自由主義教條是錯誤的。資本主義再次展示了它的本性及其國有的深刻矛盾。資本主義體系非但沒有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反而使得不平等、非正義的貧困進一步惡化” 于海青:“歐美發(fā)達國家共產黨論當前金融危機”,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tài)2008年12月30日,第50期。中國也有學者認為:“當前

24、世界經濟危機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世界經濟危機,我們不能從體制運作層面上尋找危機的原因,而且要從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層面,尋找其深刻根源 李慎明主編:美元霸權與經濟危機今天對今天危機的剖析(上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7月,第51頁?!?。并從資本主義“制度失靈”、“理論失靈”、“市場失靈”、“國家監(jiān)管失靈”以及“文化價值觀”失靈多個層面分析了危機原因。上述不同看法反映出人們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和制度本質的不同認識,體現(xiàn)了彼此之間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異。但是,筆者認為,上述任何一種單一的解釋都無法全面詮釋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及本質特征,必須

25、綜合考慮制度、機制、政策運行等多種因素。馬克思的資本論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的深刻剖析對理解當今金融危機的本質特征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指導意義。根據馬克思的理論,我們認為,危機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經濟和金融全球化則緊密了美歐之間的投資和貿易往來,使得通過資金、投資和貿易等傳導機制蔓延和擴散的危機影響來得更加快捷和迅猛。歐盟國家在經濟結構上的固有缺陷及監(jiān)管不力對危機爆發(fā)和持續(x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資本主義制度根源論。我們提出的“資本主義制度根源論”,是指因為資本主義制度因素所引發(fā)的危機,“人性貪婪論”、“虛擬膨脹論”、“經濟周期論”以及“資本主義私有制”等均可歸咎于資本

26、主義的制度因素。因而這里側重從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和因貪婪而導致的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角度這二個角度加以分析。(1)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指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周期爆發(fā)的生產過剩的危機。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fā)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這次危機具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典型特征,只不過生產過剩的內涵及表現(xiàn)形式與歷次危機有所不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這次的生產過剩危機,在發(fā)達國家出現(xiàn)房產、汽車等生產過剩,同時在流通領域出現(xiàn)各種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過剩,

27、形成虛假購買力,刺激了發(fā)展中國家為發(fā)達國家提供廉價產品,造成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嚴重的生產過剩。這是符合馬克思早在19世紀資本論中提出的經濟危機理論的。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它表現(xiàn)為各個企業(yè)內部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生產無限制的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從而引發(fā)周期性生產過剩的危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并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fā)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

28、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界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頁。而生產過剩直接表現(xiàn)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買不出去,最終引發(fā)危機,股市崩盤。這次金融危機的生產過剩表現(xiàn)方式不同于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生產過剩表現(xiàn)為一種虛擬的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現(xiàn)為“有效需求過度”,在房地產、汽車銷售上出現(xiàn)了“過度透支消費”等。而虛擬的需求泡沫一旦破滅,危機便接踵而至,不可避免。馬克思揭示出了經濟危機的根源,還預見了危機產生的方式。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升級引發(fā)的銀行大量倒閉。馬克思曾經作過如下精辟的論述:“危機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費有關的零售商業(yè)中暴露和爆發(fā)的,而是在批

29、發(fā)商業(yè)和向它提供社會貨幣的銀行中暴露和爆發(fā)的” 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40頁。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由次貸危機引發(fā)華爾街金融危機,并最終蔓延至全球金融和實體經濟,這一演變路徑完全應驗了馬克思的上述推論。(2)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試圖繞過生產過程而賺錢”。此次金融危機不僅暴露出資本主義的制度性痼疾,危機還暴露了資本家貪婪的本性,連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也譴責華爾街不計后果的貪婪和冒險行為。當今資本主義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遠遠超出了實體經濟所能承受的能力,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結構比例嚴重失衡。自1972年作為現(xiàn)代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衍生品誕生以來,在30多年時間內,衍生品市場規(guī)模呈指數式膨脹。根據國際清算

30、銀行的統(tǒng)計,1998年底全球場外衍生產品名義額80萬億美元,2001年增長至111萬億美元,到2008年6月底暴增至683萬億美元。場外衍生品總市值從2001年底的38萬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6月底的204萬億美元,相當于當前全球60萬億美元gdp總量,全球場外衍生品規(guī)模是其11倍之多,總價值是其3.5倍 羅熹:“從金融危機看衍生產品”,紅旗文稿2009年第一期,第12頁??焖倥蛎浀膱鐾饨鹑谘苌a品,使全社會的“虛擬財富”極度膨脹,成為了過度消費和借貸消費的催化劑和膨化劑。正是這種虛擬財富的膨脹,導致歐美國家在危機爆發(fā)前推行了過度消費和借貸消費模式。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深刻揭示了資本家的這種

31、貪婪本性:“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4頁。,“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類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頁,注250。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資本家不能滿足于僅僅依靠賺取工人的剩余價值,并想方設法繞過生產過程而賺錢,虛擬資本的出現(xiàn)滿足了資本家的這一貪欲。虛擬經濟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馬克思提

32、出的。馬克思深刻地提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升級后,資本人格化自我膨脹的結果,馬克思預言了一個金融資本統(tǒng)治的世界,“一切資本主要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性地患一種狂想病,企業(yè)不用生產過程作中介而賺到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7-68頁。歐盟國家不斷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推動虛擬經濟呈指數式擴張,暴露了當今資本主義貪婪性和瘋狂性,這也正如馬克思的那句經典的至理名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頁。歐洲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晚于美國,但有“后來者居上”之勢。2002年泛歐交易所(euro

33、next)完成了對倫敦國際金融期貨市場(liffe)的戰(zhàn)略收購。按交易額計算,目前泛歐交易所衍生產品平臺(euronext.liffe)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衍生產品市場交易平臺,為全球29個國家的客戶提供450多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實時電子交易。依托這一平臺,歐洲的虛擬資本規(guī)模不斷擴大,虛擬經濟呈指數式擴張。2005年歐洲交易所(eurex)的期貨總成交量約為7.85億手,在全球交易所排名中名列第二; 泛歐交易所的期貨期權總成交量約為3.44億張,在全球交易所排名中名列第四。2008年,歐洲金融衍生產品期貨營業(yè)額高達590萬億美元(包括利率、外匯和債券),占全球該類營業(yè)額總量的38% http:/w

34、/publ/qtrpdf/r_qa0909.pdf#page=108.。與以往的歷次經濟危機不同,這次金融危機與資本虛擬化或金融化,虛擬經濟相對于實體經濟急劇膨脹密不可分,因此由虛擬資本運動所引發(fā)的經濟危機比歷史上任何一次危機都要嚴重得多。當國家過度依賴虛擬資本,經濟發(fā)展如同“空中閣樓”,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會更大。2.經濟全球化加快緊密了歐美之間的資本、投資和貿易鏈。如果我們剖析一下不斷發(fā)展的全球化進程,以及美歐之間投資、貿易等不斷密切的聯(lián)系,就不難理解,危機為何在跨大西洋兩岸之間傳導、蔓延得如此迅猛了。在不斷發(fā)展的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就“量”而言,20世

35、紀晚期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與此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包括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有很大的不同。世界經合組織(oecd)概述了20世紀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六大不同之處:(1)貿易與世界gdp之比超過了1929年的最高值;(2)資本流動規(guī)模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3)通信、信息和交通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生產結構發(fā)生重大的重構和分散化;(4) 跨國公司已經實現(xiàn)了真正的立足全球,擁有土生土長的跨國公司的國家數量有了顯著的增長;(5)大量跨國勞動力出現(xiàn)了更為暫時(相對于永久)和頻繁的流動;(6)全球化席卷了整個世界 oecd, “the world in 2020: towards a new gl

36、obal age, paris, 1997, pp.29-30.。當今世界,全球化已經滲透到了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學界對全球化這一概念的界定充滿爭議,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片面、分歧的甚至經常是沖突的解釋。但是絕大多數社會科學家都贊同以下二個觀點:第一,世界范圍內的社會變化和社會轉型的步伐在20世紀后半期急劇加快;第二,這一社會變化與世界上人與人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不斷加深的聯(lián)系相關,即約翰湯姆林森所說的“復雜的連通性” 美威廉i. 羅賓遜,高明秀譯: 全球資本主義論:跨國世界中的生產、階級和國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中譯本,第2頁。這種復雜的連通性通過金融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推

37、動世界經濟走向全球經濟,不同民族國家的生產、投資、貿易被整合到了一個單一的全球體系中?!叭蛏a鏈”、“資本跨國化”,“貿易國際化”等等術語均是用來表明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之間不斷加深的相互依賴程度。歐美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實行金融自由化、市場化和放松管制,客觀上推動了歐美在資本、投資、貿易等方面保持了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美歐之間的危機傳導機制至少包括三個渠道:首先,資金渠道:歐洲金融部門內的“美國有毒資產”引爆歐洲金融業(yè)危機;其次,投資和貿易渠道,二者必不可分。華爾街危機造成美國經濟下滑,美國消費需求疲弱和投資嚴重不足,直接沖擊歐盟出口商,與此同時,美聯(lián)儲大幅降息,美元

38、對歐元大幅貶值,抑制了美國對歐洲國家的出口需求。長期以來,歐盟(歐共體)和美國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伙伴,美歐在投資和貿易上具有高度的關聯(lián)性。在對外直接投資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吸引的對外直接投資(fdi)總量在持續(xù)增加,1994年為450億美元,其中來自歐洲國家的fdi為292億美元。到了1998年,來自世界和歐洲國家的fdi雙雙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fdi總流入為1744億美元,來自歐洲的為1531億。2000年創(chuàng)下新高,分別達到了3140億,2510億,此后略有下降,2007年美國的fdi流入為2711億,其中來自歐洲國家1723億美元,占了美國吸引全球fdi總量的64% 據

39、美國經濟分析局提供的統(tǒng)計數據整理而成,。從美歐雙邊貿易額看,2006年歐盟和美國gdp總量占全球gdp的60%,全球貨物貿易的33%和全球服務貿易的42%??绱笪餮蟮臍W盟和美國之間每天的貿易流量為17億歐元左右,兩者之間高度的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可見一斑。從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總額看,2007年美國和歐盟是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對美的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4425億歐元,占了全球比重的16.6%,美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為也4466億歐元,占美國在全球總值中的19.7%http:/ec.europa.eu/trade/issues/bilateral/coun

40、tries/usa/index_en.htm.。2009年1-6月,相比上年同期,歐盟27國對美國出口額從1268億下降到1009億歐元,降幅達20%。與此同時,從美國進口額從2008年上半年的941億歐元,下降為851億歐元,降幅達10%。因此,2009年1-6月,歐盟27國與美國貿易順差從去年同期的327億歐元下降到了159億歐元eurostat: newsrelease,17, september 2009.。最新的世界貿易組織統(tǒng)計報告中的一組數據進一步說明了美歐貿易之間的高度聯(lián)動性。次貸危機爆發(fā)后,世界貿易進出口額增長率均從2007年的6.0%下降為2008年的2.0%,美國從7.0%到5.5%,出口額從1.0%下降為-4.0%,世界主要地區(qū)中,歐美之間的貿易聯(lián)動效應最為明顯,歐洲(歐盟27國)4.0%(3.5%)降為0.5%(1.0%),出口從4.0%(3.5%)收縮為-1.0%(-1.0)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地區(qū)和國家的貨物進出口貿易均造成一定的沖擊,除了危機引爆國家美國外,歐洲受沖擊最大。在出(進)口額中,獨聯(lián)體國家從2007年的7.5%(20.0%)下降為2008年的6.0%(15.0%),非洲國家4.5%(1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