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_第1頁
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_第2頁
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_第3頁
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_第4頁
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減壓裝置腐蝕及應對措施曹東學(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煉油事業(yè)部 北京 100029)摘要:隨著進口原油數量增加,常減壓裝置加工的原油品種和結構變化很大,裝置防腐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本文根據大量的現場調查數據,分析了裝置的腐蝕與防護現狀,找出了存在問題,提出了工藝與設備防腐密切配合、各有側重的防腐策略和強化“一脫三注”工藝防腐等一系列措施。關鍵詞:常減壓 腐蝕 防腐 措施1 前言近幾年受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強勢拉動,中國石化原油加工量和原油進口量迅速增長,2004年原油進口量為93mt,2005年預計將超過109mt。為降低原油采購成本,煉廠采購硫含量12或酸值0.51.0mgkohl等高含硫含酸

2、原油的數量在增加。原油性質變劣帶來的新問題首當其沖反映在常減壓裝置上,使裝置的生產、安全、設備防腐受到嚴重影響,并對下游裝置也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影響客觀存在,需引起高度重視。本文根據近期到企業(yè)調研的情況,分析、歸納了常減壓裝置目前存在的腐蝕問題,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以期引起重視,并對常減壓裝置生產和管理有所幫助。2 腐蝕的危害據報導,在工業(yè)化國家,腐蝕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351。在美國,以1995年的價格水平計算,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3000億美元/年。197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使用一個精心設計的模型,綜合考慮了130多個經濟因素,指出1975年金屬腐蝕給美國造成的

3、經濟損失為820億美元,約占當期gnp的4.9。報告認為,其中有60的經濟損失是不可避免的,而其余的40,若采用當時最好的防腐措施,是“可以避免的”。盡管各煉油企業(yè)加工的原油性質、裝置設防和生產工況存在差異,然而2004年被調研的5家企業(yè)9套裝置多次出現三頂管線腐蝕穿孔,冷換和空冷設備內外泄漏,有的部位出現裂紋等較為嚴重的低溫腐蝕問題。某企業(yè)3#常減壓裝置,2003年11月發(fā)現有一重油高溫管線壓力表接管焊縫泄漏,進一步擴大檢查時發(fā)現大部分常壓重油高溫管線減薄非常嚴重,自開工運行18個月,平均減薄35mm,常壓爐輻射出口管線最薄處只有3mm。另一家企業(yè)500萬噸年常減壓檢修后運行一年多時間,常壓

4、爐出口管集合管腐蝕穿孔造成火災事故,采取包套處理維持運行,進行測厚普查發(fā)現高溫重油線減薄嚴重,平均減薄34mm。還有一家企業(yè)套常減壓裝置減壓塔內構件大梁、降液板、填料嚴重垮塌,給生產帶來極大威脅。3 腐蝕機理探討 常減壓裝置的腐蝕分為低溫腐蝕和高溫腐蝕兩種,分別探討如下:3.1 低溫腐蝕低溫腐蝕的腐蝕介質主要是hcl-h2s-h2o,腐蝕部位為常減壓裝置的初餾塔、常壓塔和減壓塔頂部及塔頂的冷凝冷卻系統(tǒng)。腐蝕的原因石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物,即使經脫鹽后還含有微量的鎂鹽、鈣鹽甚至鈉鹽,mgcl2和cacl2在200以下開始水解,nacl在300時亦發(fā)生水解,生成氯化氫,遇有液相水的環(huán)境產生鹽酸,

5、并產生強烈的腐蝕作用: fe +2hcl fecl2 + h2 當有硫化氫存在時,發(fā)生如下反應: fecl2 + h2s fes+ hclfe + h2s fes + h2fes + 2hcl fecl2+h2s以上反應形成循環(huán),腐蝕加劇。常減壓低溫部位的腐蝕主要是由原油中所含的無機鹽水解造成的,與原油中是否含酸含硫關系不大。研究表明:原油中含鹽量與設備的腐蝕速率基本成正比(圖1)。圖1 含鹽量與腐蝕率的關系可見,原油中含鹽是造成腐蝕的根本原因。3.2 高溫腐蝕 高溫腐蝕主要是活性硫和環(huán)烷酸導致的。高溫硫腐蝕主要是硫化氫、硫醇和單質硫腐蝕,這些物質在大約350400時能直接與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

6、h2s + fe fes + h2rch2ch2sh + fe fes + rch=ch + h2 硫化氫在340400按下式分解h2s s + h2s + fe fes 硫醚和二硫化物等在240c左右發(fā)生分解,成為硫醇、硫和硫化氫等。 如:二硫醚高溫分解生成元素硫和硫化氫: rch2ch2s-sch2ch2 rch2ch2sh十rch-ch2十s rch2ch2s-sch2ch2r rch=ch-s-ch-chr十h2s+2h2而環(huán)烷酸酸值大于0.5mgkohg時,溫度在270280和350400,環(huán)烷酸的腐蝕最重。環(huán)烷酸在低溫不發(fā)生腐蝕,在其沸點附近特別是無水環(huán)境中腐蝕最為激烈。反應如下:

7、2rcooh+fe fe(rcoo)2十h2 fes十2rcooh fe(rcoo)2十h2s環(huán)烷酸與鐵發(fā)生反應生成油溶性的環(huán)烷酸鐵,物理吸附于金屬表面,隨油品流動使金屬活性表面暴露,特別是流速增大時油品中的雜質對金屬表面沖刷,從而出現了溝槽狀的腐蝕。環(huán)烷酸的腐蝕性能與分子量有關,低分子環(huán)烷酸腐蝕性最強。溫度在220以下時,環(huán)烷酸基本不腐蝕。隨著溫度的升高,腐蝕逐漸增加,到270280時腐蝕性最強。溫度再升高,環(huán)烷酸部分氣化但未冷凝,而液相中環(huán)烷酸濃度降低,故腐蝕性又下降。到350左右時,環(huán)烷酸氣化增加,氣相速度增加,腐蝕又加劇,直至425左右時,原油中環(huán)烷酸已基本全部氣化,對設備的高溫部位不

8、產生腐蝕。4、存在問題分析及措施4.1 低溫部位腐蝕與防護盡管大部分企業(yè)常減壓裝置脫后含鹽基本達到3mg/l以下,然而仍有部分企業(yè)脫后含鹽超高,甚至達到10mg/l以上;即使是脫后含鹽基本達到3mg/l以下要求,仍有許多裝置初、常、減頂冷凝水中鐵離子的含量達到5mg/l,甚至超過l0mg/l,說明腐蝕非常嚴重。因此,開好電脫鹽,搞好“一脫三注”非常必要。4.1.1 電脫鹽分析脫后含鹽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原油性質波動大,破乳劑篩選和效果跟蹤不及時,監(jiān)控不到位,造成盡管破乳劑用量高達2070mg/l,但使用效果不理想,脫鹽效果差。(2)電脫鹽操作溫度偏低,一般只有110120,并且沒

9、有根據油品性質而調整。(3)注水質量差,個別企業(yè)電脫鹽注水使用雜質含量較高的新鮮水,或雖使用污水汽提凈化水,但水質差,有的nh3n含量高達400mg/l,h2s含量達200mg/l,ph值高達9。針對這些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從源頭抓起,穩(wěn)定原油品種和混合比例,以穩(wěn)定進常減壓裝置原油的性質,避免原油性質大幅度波動。認真篩選適應性好、破乳率高、注入劑量小的破乳劑,嚴格控制使用量。嚴把破乳劑進廠質量關,不使用技術質量性能不合格的破乳劑。(2)根據原油性質,調整電脫鹽的操作溫度至130140,并調整油水混合強度。(3)保證電脫鹽注水的質量。暫不能解決的,可用蒸汽凝結水或其他低鹽水,并把二級水

10、回注到一級。(4)間斷性加工性質差別較大原油的裝置,可根據不同原油的性質分別使用不同的破乳劑,選擇不同的操作條件,并形成制度。掐好油頭,及時調整操作。4.1.2 注氨、注水、注緩蝕劑 在分餾塔頂餾出線上注氨,是低溫部位防腐的有效措施,注氨中和hcl,h2s,調整冷凝冷卻系統(tǒng)的ph值,降低腐蝕的同時保證緩蝕劑的使用效果。緩蝕劑分子內帶有極性基團,能吸附在金屬表面上形成保護膜,使腐蝕介質不能與金屬表面接觸,因此具有保護作用。注水可以使露點前移,保護設備,還可以溶解洗滌nh4c1。目前裝置存在嚴重腐蝕的原因主要是“三注”設施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1)部分裝置注氨設施不完善,不能保證氨的均勻、適量注入

11、,導致塔頂凝結水ph值波動大,不能有效中和hcl,h2s,并影響到緩蝕劑的使用效果。(2)部分裝置塔頂注水運行不正常,或注水量偏?。ɑ驔]有),不能達到應有效果。(3)緩蝕劑選擇和使用不當。導致盡管使用量高達1520 mg/l,仍不能得到緩蝕率90的要求。部分緩蝕劑不適應含硫或高硫原油的防腐;部分緩蝕劑有效成份偏低,需大劑量使用;緩蝕劑性能不穩(wěn)定,造成同量不同效;注入量分配不盡合理,三頂緩蝕劑的分配量與三頂腐蝕不匹配等。 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強化“三注”管理,改善效果:(1)完善注氨、注水、注緩蝕劑設施,滿足均勻、多點、可調節(jié)功能,使塔頂至冷凝冷卻完成的整個低溫系統(tǒng)處于堿性緩蝕環(huán)境。(2)健全脫后含

12、鹽、塔頂fe2、cl和ph值的分析監(jiān)測控制管理系統(tǒng)。脫后含鹽、塔頂fe2、cl分析建議1次/天, ph值1次/班,為優(yōu)化調整操作和對緩蝕劑的使用效果提供準確、完整、可塑的數據支持。(3)篩選合適的緩蝕劑,并嚴把進廠質量關。油相緩蝕劑經過頂回流可循環(huán)使用,所以損失較小,而水相緩蝕劑隨冷凝水排掉,因此使用油溶性緩蝕劑較經濟。(4)緩蝕劑應在多點、均勻分散條件下注入,保證緩蝕劑濃度穩(wěn)定,根據fe2含量調整注入量,防止保護膜反復破壞修補,影響使用效果。常減壓低溫腐蝕采用以“一脫三注”的工藝防腐為主,設備材料防腐為輔,經過“一脫三注”后控制的工藝指標建議為:原油脫鹽后含鹽量小于3 mg/l(無深加工的可

13、小于5.0 mg/l),冷凝水fe2含量小于1mg/l,冷凝水氯離子含量小于20 mg/l, ph值控制7.58.5。4.2 高溫部位腐蝕與防護影響高溫部位腐蝕的因素很多,腐蝕與溫度、活性硫的含量、介質流速、材質及環(huán)烷酸的含量等有關。在高溫部位腐蝕方面,存在以下問題:(1)有些企業(yè)加工原油的硫含量或酸含量超過了設計允許值。由于原油資源緊缺,不得不加工品質較差的原油,這些企業(yè)缺乏對高硫、高酸原油的加工和腐蝕嚴重性認識,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造成裝置腐蝕加劇,前面提到的常壓爐出口管集合管腐蝕穿孔造成火災事故,屬于這一類。(2)對選材的技術評價不夠細致,特別是對工藝介質物性及可能產生的問題估計不

14、足,或選用材料的化學性能雖達到設計要求,但機械性能較差,以及塔內件設計的腐蝕裕量偏小等問題,前面提到的減壓塔內構件大梁、降液板、填料嚴重垮塌事故,屬于這一類。(3)出現了新的情況。某廠3#常減壓裝置,其高溫重油部位的腐蝕穿孔、減薄是由于該裝置在130多天連續(xù)加工酸值為0.30.5mgkoh/g左右、硫含量0.230.46的原油,所以腐蝕逐漸加重,腐蝕率23mm/a。通過對拆除的爐管、管線等觀察認為是以酸為主的腐蝕,腐蝕形貌為蝕坑和溝槽。初步分析原因如下:當原油酸值超過了0.3mgkoh/g,隨著硫含量增大超過酸值的數量時(硫含量大于0.3),腐蝕產物主要為硫化亞鐵,而環(huán)烷酸鐵生成非常少,腐蝕較

15、輕。如果硫含量再增大時,則生成的硫化亞鐵保護膜厚但不致密,而且比較脆,容易脫落,腐蝕反而加重。當酸含量再增大而硫含量已低于酸值的數量時,則整個體系表現出非常嚴重的環(huán)烷酸腐蝕。(4)在設備監(jiān)控方面,存在著工藝管理與設備管理聯(lián)系和協(xié)調較少的問題。當原油性質發(fā)生了變化,造成腐蝕后才去監(jiān)控和查找原因;原因分析過程中專業(yè)間溝通不夠,對故障判斷不及時等。(5)在過程監(jiān)控方面,有些工作不夠扎實,數據的準確性、可比性較差。個別單位甚至無監(jiān)控手段,只憑經驗估算。主要應對措施:(1)提高對裝置腐蝕程度嚴重性的認識。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負責原油計劃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本企業(yè)裝置對原油的適應性,從源頭抓起,盡最大可能地調

16、配適合裝置加工的原油進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一旦劣質原油進廠,也要充分利用廠內庫存進行調合,加強工藝、設備管理,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腐蝕程度降低,并使其處于受控狀態(tài)。(2)加工低硫原油,材質未升級的裝置,可借鑒已出現問題的企業(yè)在監(jiān)控方面的做法:對比監(jiān)測、殘余壽命評估、調整生產負荷和原油進裝置的酸硫比;成立了工藝、設備管理人員組成的特護組加強監(jiān)控,使高腐蝕率的情況得到緩解。如果總部已經規(guī)劃原油品種劣質化,應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完成材質升級,選材時注意避免上述問題。(3)對油種的配比做一些必要的研究,特別是對酸值、硫含量,介質流速等幾個因素起作用下所產生的腐蝕情況作深入研究,找出理論依據,指導原油調

17、配、生產和設備管理,并對已制定的高硫油加工選材導則進行完善和修訂。(4)強化計劃、工藝、設備管理的融合性,計劃采購的原油品種要得到工藝人員的認可,工藝管理的信息和資源與設備共享,設備管理部門應主動與工藝管理部門進行溝通,掌握原油性質的變化,及時提出相應的建議,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預測。(5)對由于原油劣質化而有可能導致出現腐蝕加劇的裝置、設備及輔助系統(tǒng)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制定相關的檢查規(guī)定和要求,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可比性。6 結論(1)隨著原油資源緊缺,原油性質變劣,常減壓裝置防腐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和困難,須引起高度重視。(2)低溫腐蝕應以“一脫三注”的工藝防腐為主,設備材料防

18、腐為輔。合適的破乳劑、緩蝕劑篩選對“一脫三注”效果作用明顯;注氨、注水、注緩蝕劑應考慮均勻、多點、可調節(jié),根據總鐵含量調整注入量。經過“一脫三注”后控制的工藝指標建議為:原油脫鹽后含鹽量小于3 mg/l(無深加工的可小于5.0 mg/l),冷凝水fe2含量小于1mg/l,冷凝水氯離子含量小于20 mg/l, ph值為7.58.5。企業(yè)必須認真貫徹關于一脫三注的管理規(guī)定并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各項要求。(3)高溫腐蝕應以材料防腐為主,工藝防腐為輔。選材要嚴格遵照加工高硫原油選材導則,不得已時可注高溫緩蝕劑。(4)加強計劃、工藝、設備管理的融合性,實現變更認可、信息共享、齊抓共管、互相促進和技術攻關相結

19、合,這些都是搞好防腐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5)由于原油劣質化而有可能導致出現腐蝕加劇的裝置、設備及輔助系統(tǒng),有必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制定相應措施。參考文獻:1. pierre r. roberge(加),吳蔭順等譯,腐蝕工程手冊,第一版,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p1several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atmospheric and vacuum distillation unit corrosion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 amount of crude oil,atmospheric and vacuum distillation units processed more and more co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