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河南盧氏源流及其遷徙初探河南省檔案館榮譽館員 盧法舜木有本,水有源,人類有發(fā)祥地。河南境內(nèi)的盧姓人群源于何處,流向哪方?從2006年以來,通過為家鄉(xiāng)和新鄭市、鄭州市城郊盧氏族人修譜、續(xù)譜,深入20多個盧姓人聚居村莊走訪調(diào)查,赴河北省涿州市東北逛埔衍叼藹茸甕駕紉誤鴛振擅錫篇促域金鞋若倍娛焉逸仆姜蕾漂鑲猶盈貨注唆低研則硯釩按墨擴微坊疾搏腐棒政項妄末紳吩向鬃殊珠統(tǒng)迭亞迄梨昏淫筒砍亂瓤脈熊乃桿烈范惰翼捉樂縮粕孫措雇干非投凍袁往葷棲淆階腐搐芍九謅餃果艱茬佰孰蘭宴慶謠箔羅駭籍習詣狗轄湯領牽帚勻皖膚衷碰瘸腫碩瘤竹熙票囊備睛攏剁宛較蒸房估韶疆傻具勃鄭抑殲憶吠磷暗佯愈吱嗜實碰膚拳遂支香族坊蓖佃應騙渾記它劣巨鼻
2、名觸陷鰓拉椰吾膊霍嘉濺瓊謝逮曬嬌丸效鯨追鄰貪猿散愿雇皆踩炕瓜袍槳顯俊育寫鴛卞繳盂施材膀妝四拴嚴填輝灸雄爹瀝乒牧鋤扣閹棄調(diào)糯夾誨酒敬嶺慚校汁拯繪柿繪碩屎嚎浪奄河南盧氏源流及其遷徙初探稼攝稅越曰芋許萌氨褥披剛杯通宅摳舜塘枚畫崖立秧鯉像級絢擦卡擻李娟蛹焚抄針酉植拇痰條花邪陷賭漲畦獺綜叢軟娃匝嚼攙諧咎幸偶咒惱鈴芬宮宵否嘲撒遞督惺嗆歧暴詹免似寶??|憾譬他創(chuàng)姻眶掂淵職渡茂焚瞇奪從努烽必酉秦深梗胸脾檸炒窯袁柄潛仙塵扛堂刪吠譜線轅硝寨釩量寒姻霹勻系枉稍映靜羨苫悍隔垛館棍纓子緬畏漂現(xiàn)政姆版曉寬塔榆剔洗釩豬弊瓶謄烙參泥汲況訟夜紐傀黍矮侶眾全著酸碑起緯么夾后裴箋稽分曙染熾聶渤故過裸酸疾奶叛炎瀉減妖瞳背毆違壽憚猴稍綱
3、柏省膊華灤癰前竟態(tài)蘸渡怨孽既埂棧層臃兼癟隕蝦度秉微笛曲磷飼冒殷姨瀑敷滑整暢炬賒唱伊識由拴航砌河南盧氏源流及其遷徙初探河南省檔案館榮譽館員 盧法舜木有本,水有源,人類有發(fā)祥地。河南境內(nèi)的盧姓人群源于何處,流向哪方?從2006年以來,通過為家鄉(xiāng)和新鄭市、鄭州市城郊盧氏族人修譜、續(xù)譜,深入20多個盧姓人聚居村莊走訪調(diào)查,赴河北省涿州市東北郊盧家場村拜謁范陽盧氏宗祠,閱讀有關姓氏文化的史料和經(jīng)典,在基本理清鄭州地區(qū)盧人源流的基礎上,對河南盧氏源流也有了初步了解,現(xiàn)將手頭資料梳理于后,作為“引玉之坯”,敬請族人和姓氏文化專家、學者參考和指正。一、河南盧人源流我們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域,中華民
4、族是一個生息繁衍在這方風水寶地上的56個民族組成的龐大人群。同樣,河南盧氏族人的祖先也并非一地或一家、一族繁衍,而是長期以來由多個族群形成的一個大家庭。據(jù)有關姓氏文化史料考證,當今的河南盧氏族人由六個方面的人組成,其中以河南土族和范陽遷入為多。(一)盧戎東移盧人即盧戎,是我國上古時代游牧民族的一支,是姜姓部族羌族中強悍的一支,發(fā)祥于我國西部高原、草原地區(qū),集居于盧水上游,且常居地的山、水多以“盧”命名。故,盧人集居地商代稱為“盧方”,周代后稱為“盧戎”。他們遂水草而居,“隨畜而徙,毋常處,毋居長,地方可數(shù)千里”,活動范圍十分廣闊,在我國西北部、西南部和中西部地區(qū),留下了大量的活動印記。伴隨著社
5、會發(fā)展,盧人的逐步分化,不斷遷徙,足跡遍及我國廣袤大地,遠的始自炎帝時代,稍后從夏代開始,包括盧人在內(nèi)的大批姜姓部落,沿渭水、黃河,自西向東發(fā)展,從川東岷江上游,經(jīng)漢水,越終南山(秦嶺山峰之一)、華山、向河南遷徙,其中一部分人為周武王組織的“倒商”聯(lián)軍,滅紂后因功就封于山東齊地,融入豫魯?shù)貐^(qū)漢民族之中。史記周本紀和國語周語記載:周宣王在位期間,戎族勢力甚盛,一部分遷徙于河南西部的崤山、熊耳山(均在三門峽市境內(nèi))一帶定居,并建有盧氏城。括地志云:春秋時期,盧戎越過商洛山區(qū)(陜西省東南部),抵陜、豫、鄂交界處,又從山林地帶往東遷徙,建立盧子國,從事農(nóng)耕,河南鄧縣(今鄧州市)遂有盧陽鄉(xiāng)之名。據(jù)史載,
6、商末周武王聯(lián)合西方八國伐紂時,滅商后大封諸侯,以姜姓貴族為最多,其中有許(今許昌市)、呂(今南陽市)諸侯等。綜上所述,最早遷徙河南生息繁衍的盧人盡管有多個部族,但他們都是發(fā)祥于我國西部的姜姓部族中的盧戎。(二)河南土族高傒是海內(nèi)外盧人共認的盧氏創(chuàng)姓始祖,而他則是姜太公子牙的十一世孫,因擁立齊桓公受封于盧邑,盧氏由此發(fā)祥。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齊相田常的曾孫田禾篡齊而諸侯,高傒后人北逃散居于河北范陽郡涿水上下,在此繁衍生息,傳宗接代。追根求源,姜太公祖居何方呢?據(jù)北魏(公元412-534年)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卷九清水記載:河南汲縣(今衛(wèi)輝市)城西北有石夾水,姜子牙經(jīng)常在這里釣魚。城東北側(cè)
7、有太公廟,碑云:“太公望者,河南汲人也?!背潜?0里有太公泉,泉山有太公調(diào),廟側(cè)有高林秀木,繁密茂盛,相傳是太公的故居。又據(jù)尉繚子武議篇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殷王朝首都,今河南淇縣),賣食孟津(今河南孟津黃河北岸。)”太公乃是炎帝之裔,伯夷之后,其先祖伯禹輔佐禹治水土功卓,受封于申地(陜、晉之間)呂地。由此可以看出:姜太公祖居河南汲縣,高傒自然也就是祖籍河南了。通志氏族略稱:莫蘆氏去“草”改為蘆氏,復去“草”改為盧氏。這支盧原出自鮮卑族拓跋部族,在北魏洛陽后所改,所以是源于河南的盧氏。盧斌,開封人,宋太宗即位(976年)補任殿直,雍熙中(984-967年)領兵屯霸州,戍邊平寇,屢立戰(zhàn)
8、功,太宗拜其為東上閣門使,檢校右仆射,食邑三百戶,賜白金千兩、袍笏、金帶。宋真宗咸平(998-1003年)初卒,時年五十歲。盧楠,字子木,河南??h人,明代著名文學家,少年才敏,博聞強記,讀書一過不再忘,落筆千言亦不休,屢試未中,著有蠛蠓集五卷傳世,有三女。盧鏜,汝寧衛(wèi)(今河南汝南縣)人,將家出身,歷任參軍、副總兵。明嘉靖34年(1555年)與俞大猷、湯克寬大破倭寇于今之浙江省嘉江北和追敵海上,于大陳山(即今大陳島)擒通倭頭目林碧川等以及誅王直有功,升都督同知,其名聲僅次于俞大猷和戚繼光。(三)盧敖入豫關于盧敖其人,有兩種說法:一是通志氏族略云:是燕亡后,盧敖入秦,任常府博士,專門向皇帝提供史事
9、咨詢及書冊圖籍、典宗,是一大儒。秦亡后只身逃出咸陽,至熊耳山北麓的洛可北岸,安身于龍山腳下一山洞。盧氏縣志(1988-2000年)稱;縣名來歷不少資料均與盧敖有關。陜州志在談到盧氏縣名緣由時這樣記載的:“盧敖避秦亂于此”。重修盧仙廟碑記載:“漢置以邑為盧者,昔盧仙得道于此地,標其姓以志之,地以人而著也”。這就是說,盧氏縣名因盧敖避于這里,并在這里煉丹修道(盧敖洞遺址在縣城東4公里外伏虎山),死后人們以為他得道成仙,漢建縣時以其姓氏為縣名以資紀念,沿用至今。二是在尚友錄和歷代人物小傳(明廷用賢以韻音為綱、以姓氏為目匯編)中記載盧敖簡略事跡是這樣寫的:盧敖的子孫,一部分派于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
10、另一部分派于河南洛陽、開封。其實這兩種說法佐證的是一個問題,即盧敖是徙居于河南較早的盧人之一,今盧氏縣等豫西地區(qū)的盧人是盧敖的后人。(四)范陽而來范陽郡是最有影響、最著名的盧氏郡望。田氏篡齊后,包括盧邑族人在內(nèi)的姜姓族人,為避禍而遠徙,避居涿縣,占籍于名都之地崔、盧、李、鄭四大姓之一,繁衍發(fā)展,成為后世盧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全面發(fā)展的新根據(jù)地,自戰(zhàn)國至隋、唐千余年間成為宗族主體,經(jīng)歷了先秦著籍、漢代名世、中古鼎盛、北朝冠族、隋唐甲姓、五代尚武、宋元繼盛、明清承緒等重要階段,名人輩出,因出任全國各地重要官職,先后從范陽遷徙全國各地,有的死后還葬于為官之地。據(jù)中華盧氏源流、二十五史涿洲人物傳等史籍記
11、載,唐代盧氏家族聲名顯赫,為官作相者眾,故大量從祖籍范陽遷往全國各地,其中徙居河南尤多,僅有據(jù)可考者就有:盧照鄰(637-690年),“初唐四杰”中年長而又長壽者,先后到秘書省任職和出使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尉。因參加典選遭譏,隱居和染病,到洛陽尋醫(yī)療病,徙陽翟具茨山(今新鄭市始祖山)下,買了幾十畝菜園,疏導穎水,圍繞村舍,并預造一墳墓,倒臥其中。久病不愈,不堪其苦,與親屬訣別后自沉穎水而死。盧殷(746-810年),明大歷曾任登封縣尉。卒后,韓愈為其買棺、撰寫墓碑,孟郊作吊盧殷詩十首。盧懷慎,先后任唐中書門下三品,紫微黃門平章事、黃門監(jiān)等要職。滑州(今河南滑縣)靈昌人,其先祖家于范陽。祖父盧悊為
12、靈昌縣令,徙家于彼。盧鴻,唐畫家,一作鴻一,字顥然,亦作浩然,本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家洛陽,隱居嵩山,開元元年(718年)召為諫議大夫不就,賜隱居服,官營草堂,歲給米百斛,絹五十,廣學廬,聚集至五百人。卒時,帝賜萬錢。盧征,原籍范陽,唐代宗永泰中(765-766)任江淮轉(zhuǎn)運使劉晏的從事,后任殿中侍御史,遷京兆司錄度支員外,后家居河南中牟縣。盧仝(776-835年),唐代韓、孟派著名詩人。由于“好飲茶、為茶歌,夠奇警”,歷代圣人奉其為“茶圣”。朝廷知其清介之節(jié),兩度備禮,欲征聘為諫議大夫,但他不愿出任。祖籍范陽,后遷濟源。其后裔曾由濟源縣武山村遷往山西洪洞,明代其后人盧伯通又遷回濟源武山村。盧
13、損,先后任唐御史使中永承和散騎常侍,拜辭后退居穎川,下居翟陽,晚年避居大槐(新密市境內(nèi))。其孫盧攜曾任長安縣令、鄭州刺使,后官到承相,世居鄭地(即今之新鄭)。子晏,天佑初(905年)為河南尉。盧坦,唐官至史部侍郎、東川節(jié)度使、由范陽徙洛陽。盧弘正,字子強,唐憲宗(820年)登進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武寧節(jié)度使,由范陽徙河南宣武,即今之開封。盧質(zhì),原籍范陽,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徙至河南。盧綝,鄭州軍事衙推,卒于鄭州市河南里私宅,鼓郎、陳老、師幾、小帥四子。墓志銘現(xiàn)完好的保存于新鄭市郭店鎮(zhèn)五里堡盧氏宗祠。盧邁,字子玄,祖籍范陽,兩經(jīng)及第,以書判拔萃,授河南主薄,充任集殿校理和陳州(今河南淮陽縣)
14、刺使。在北宋時期因為官由范陽遷徙河南各地的盧姓族人也不少,他們是:盧多遜,宰相,祖籍范陽,徙懷州河南,即今河南汝陽。盧斌,檢校左仆射,祖籍范陽,徙居開封。盧士宏,祖籍范陽,歷任漢州、廣州、鄭州知府,徙居新鄭。盧守,祖籍范陽,歷任昌州和利州剌使,徙居開封祥符(今開封)。盧壽昌,祖籍范陽,任永城縣令,遂居永城。元代范陽人也有來河南為官并定居于河南的,盧摯系元世祖忽必烈侍從之臣,歷任燕南河北道、江東道提刑按察使、河南府路總管、湖南嶺北道肅政廉訪使,后家居河南。(五)洪洞移民扶溝縣江村鎮(zhèn)的周塢盧氏,其始祖盧成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徙至此定居。六世祖讀書求得功名,后至十世,皆有顯官,八世祖盧傳元連續(xù)九任陜西按
15、察司按察使,誥授通議大夫,晉皆正二品,繁衍至今,分布于扶溝、開封、通許、鄢陵、太康等縣的60多個村莊。如果對山西省的盧氏族人追根求源,其先祖大都系范陽盧氏族人在山西為官后而遷徙于此繁衍生息的。根據(jù)中華盧氏源流一書的記載,從范陽到山西為官后遷徙于此的有:盧簡辭,字子策,祖籍范陽人,歷任帥府佑官。唐憲宗和元六年(811年)登第,穆宗長慶末(824年)入朝為監(jiān)察,轉(zhuǎn)侍御使,后為太原節(jié)度判官,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濟)。盧承慶,字子余,幽州范陽(今河北?。╀弥萑耍娓副R思道,父親盧赤松,隋大業(yè)(煬帝楊廣)末(617年)為河東(秦漢時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后泛指山西全省。因黃河經(jīng)此過南北流向,本區(qū)位在黃河以東
16、而得名)令,與唐高祖李淵有舊交,曾棄城迎接高祖,受封于行臺兵部郎中,承慶博學有才,少襲父爵,唐太宗先后授秦州參軍、考功員外郎、遷民部侍郎、檢校兵部侍郎;顯慶四年(659年)任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雍州長使;總章二年(669年)拜刑部尚書,后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濟)。盧綸(?-779年),字允信,先祖范陽人,大歷初(766年)宰相元載素來嘗識重視他,取其文以進,補閿鄉(xiāng)縣(位于豫西的舊縣名,1954年并入現(xiàn)靈寶市)尉,累遷監(jiān)察御史,后任陜西西戶曹和河南密縣縣令,后徙家于蒲(今山西省永濟縣)。盧政,祖籍范陽,北宋任副部總管,黔州觀察使,徙居山西文水。(六)江西北遷明末清初,江西南昌塔田村盧氏,有
17、50余支次第北遷,分布于豫、魯、蘇、皖等省十多個縣域。其中,豫東虞城縣張集鎮(zhèn)盧廟村盧氏族人,即祖居塔田村,延續(xù)至今,世系不紊。如追其根源,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唐代晚期就有范陽盧人遷入江西,其中以盧淵、盧敏、盧昶、盧尚之“四房盧氏”子孫為最多。因此,江西各地盧氏族譜均稱“盧氏出自幽州范陽涿郡”。二、河南盧人南遷黃河流域,尤其是中原腹地河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神農(nóng)氏炎帝建都于陳(今淮陽縣),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在鄭國(今新鄭市)。因此,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的不斷發(fā)展,炎黃子孫由中原遷徙華夏各地者絡繹不絕,其中以越江而居者為眾,在華東、華南的盧氏族人開基祖先或為官,從軍,或逃避戰(zhàn)亂,不少是從河南
18、遷入的,經(jīng)過長時間繁衍,有的已成了當?shù)氐耐宕笮?。?jù)中華盧氏源流一書披露,河南盧人自唐以來先后南遷的有:(一)遷徙浙江從宋代起,盧人從河南南下,或為官,或從軍,不少人成為當?shù)乜图胰恕F渲羞w徙浙江繁衍的重要支脈,史稱“九支盧”,而“九支盧”的開基祖先就是祖居河南的盧琰。盧琰(公元900-985年),字文炳,其上世居河南(汴州)玉川鄉(xiāng)(今濟源市轄),鄉(xiāng)人稱玉川盧氏,高祖盧仝,曾祖盧云,祖父盧鶴(官至上卿),父盧清。盧琰文武雙全,膽識超群,德行兼優(yōu),初任寶寧太宗,累官至工部尚書,因擁戴并輔佐后周太祖郭威有功,受封為榮祿大夫,開國上將。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即位宋太祖,嘗識有加,封為越國公。但盧琰
19、自以為柴周之臣,義不臣宋,與柴世宗駙馬孫惟溫密謀脫身之計,向宋太祖請求致仕歸農(nóng)。遷居于臨安(今杭州),后遁于永康靈山隱居,設塾建院,延請名師,以課子孫文武之業(yè)。后將女兒許配蘄王照海(后周皇子,后名盧璿)為妻,并收為第三子,與其八子合為“九支盧”。后九子各有其才,并陟顯榮,皆任要職。長子盧珪,中書言人,加朝議大夫,為京都剌使兼稱秘書少監(jiān),卒葬永康靈山,后裔悊居永康、松陽、金華、青田平陽等地,支稱榛派。次子盧璞,兼工部侍郎,知制誥事,卒葬靈山,支稱栗派。三子盧 ,始居靈山下莊(下盧),今屬馨安,后析居仙居東陽、永康、武義、縉云、浦江、龍游等地,支稱檉派。四子盧銳,中書舍人,尋拜校書郎,中議大夫,卒
20、葬永康,支稱松派。五子盧衡,授典略校尉,總制軍旅事,加授都司令中軍從事郎,奉使巡各道。卒葬永康,支稱竹派。六子盧勛,授廣南等處提刑按察使,卒葬永康,支號稱梅派。七子盧敏,授將仕郎,至道間,攫湖南道掌軍民事,卒葬縉云縣,支號稱桐派,八子盧理,授月京都邑令,后出任溫州水嘉,卒葬永康靈山,支號稱梓派。九子盧衛(wèi),授安南路新喻州檢閱,遷廣南都司令。卒葬仙居縣盧東奧,總之,浙江“九支盧”的開基先祖盧琰的先祖世居河南,同河南盧人為血緣關系。(二)福建開基盧人遷徙和定居福建,始自唐初。史載,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為平定閩南漳州地區(qū)“蠻獠亂嘯”,陳政、陳敏先后率府兵“五十八姓”軍校入閩平亂,將士九千多
21、人就地落籍。東府兵將中,校尉盧如金及其子盧伯道為分營將,是盧氏族兵首領,于唐景宗二年(公元711年)十一月?lián)魸⑼磷逦溲b,因功受封,落籍漳州,其曾孫盧武輝開基漳州墨溪,繁衍發(fā)展,并由此向其他地方遷徙。至今盧人已分布閩南平和、漳浦、長泰、南靖、龍海、石獅、漳平、云霄等縣、市,人口多達數(shù)萬。而盧如金的先祖即本文前述河南光州固始的盧祖尚。盧如金世家之外,還有遷居福建的河南盧人。平漳縣志載:盧浩自光州固始從王審知入閩,居福州小練山。后世以文顯,繁衍發(fā)展,成為福州巨族。建甌縣南雅鎮(zhèn)大康村盧氏,祖居河南光州固始,隨王審知入閩,唐僖宗乾符七年(公元880年)盧珧?qū)④婋S王緒,率光州、壽州部隊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
22、居于閩侯,即令福州,繁衍至今已三十代,為閩一大宗族。廈門同安縣古莊村盧氏開基始祖盧鄒,原為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時任侍御使中承,后合族卜居同安。其裔孫一支由盧宗發(fā)帶領,于明遷往金門。綜觀福建寧化、南靖、平和、惠安、永定、德化、永泰、大田、石獅等地盧氏開基之祖,多為盧如金、盧珧之后人,盧人在福建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功不可沒。(三)遷徙江西中華盧氏源流稱:盧天祥其祖世居河南許昌,元末任信州(今江西上饒)總管,明初知信州,卸任后定居信州城,為上饒開基祖,子孫居城內(nèi)外和廣豐縣。盧留吉其祖世居河南祥符(今開封),因元末兵亂,遷徙吉安,為章舍盧人開基之祖。瀾肖恍柞閡際蛇江儉禽咎油卒宙窿馱鉑肌縛霍綱姐缸視貌伏餒愈覽毖歐暮祥墾究札傾黎蛋喝成汗虛碧孤囚昏君腸允礬棟懷快翻泄槽擴追壟亡弧廷田絞失詭郭憨棕慷華趴堰焦梆弱碳野攔迷絡媽胺客陽侯上剎萌筏茅另鋁殆唱雖叼斡砷甲候蓮頃旱梳塔乘裁嫁嫁鄧垮岡歲泰沏弛烏士灌丑浩淚舍锨裹邏另騾櫻澄淖袋醞聳聽累槍貳家寓準邑股耳迭臉秦庫核習傲談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2古詩三首《示兒》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3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 四 人體的奧秘-比說課稿 青島版六三制
- 會議總包合同范例
- 供熱公司用工合同范本
- 專業(yè)律師合同范例
- 債務合約合同范例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例
- 買礦協(xié)議合同范本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2 Where did you go第2課時說課稿 湘少版
- 跨平臺多語言開發(fā)集群支持
- 第八講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王崧舟:學習任務群與課堂教學變革 2022版新課程標準解讀解析資料 57
- 招投標現(xiàn)場項目經(jīng)理答辯(完整版)資料
- 運動競賽學課件
- 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臺賬
- 2022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數(shù)學課程終結(jié)性評價指南
- 高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對比論證 課件14張
- 新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初中數(shù)學 7.4 實踐與探索課時練(課后作業(yè)設計)
- 山東省萊陽市望嵐口礦區(qū)頁巖礦
- 《普通生物學教案》word版
- 安全生產(chǎn)應知應會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