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講稿第3章地質構造古柏高教_第1頁
工程地質講稿第3章地質構造古柏高教_第2頁
工程地質講稿第3章地質構造古柏高教_第3頁
工程地質講稿第3章地質構造古柏高教_第4頁
工程地質講稿第3章地質構造古柏高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章第章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1教育材料 地殼運動:地殼運動:主要由地球內力地質作用引起地殼變化、主要由地球內力地質作用引起地殼變化、使巖層或使巖層或 巖體發(fā)生變形和變位的運動巖體發(fā)生變形和變位的運動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地殼運動的結果,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地殼運動的結果,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構造形跡,如褶皺、斷裂等構造形跡,如褶皺、斷裂等2教育材料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水平構造水平構造斷裂構造斷裂構造傾斜構造傾斜構造褶皺構造褶皺構造 水平構造水平構造地殼表層沉積的產狀近于水平的原始巖層地殼表層沉積的產狀近于水平的原始巖層 傾斜構造傾斜構造由于地殼運動使原始水平巖層發(fā)生傾斜,巖由于地殼運動

2、使原始水平巖層發(fā)生傾斜,巖層面與水平面之間有一定夾角的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之間有一定夾角的巖層 褶皺構造褶皺構造當巖層繼續(xù)受到構造應力作用時,則產生一當巖層繼續(xù)受到構造應力作用時,則產生一系列彎曲變形的形跡系列彎曲變形的形跡 斷裂構造斷裂構造隨著作用力的進一步增加,當應力超過巖石隨著作用力的進一步增加,當應力超過巖石的強度極限時,巖層便產生破裂錯動的強度極限時,巖層便產生破裂錯動3教育材料 3.1 3.1 地史概要地史概要地史學:地史學:研究地殼的發(fā)展和變化歷史的科學,研究地殼的發(fā)展和變化歷史的科學,它闡明地殼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過程和生物演化的它闡明地殼發(fā)展變化的歷史過程和生物演化的情況,確定巖層形成

3、的先后次序和生成環(huán)境,情況,確定巖層形成的先后次序和生成環(huán)境,以及構造變動等。以及構造變動等。 4教育材料3.1.1 3.1.1 地層年代的確定地層年代的確定 地層年代:地層年代:絕對年代和相對年代。絕對年代和相對年代。 絕對年代:絕對年代:地層形成到現(xiàn)在的實際年數(shù)地層形成到現(xiàn)在的實際年數(shù) 相對年代:相對年代:地層的相對新老關系。地層的相對新老關系。 絕對年代確定方法:絕對年代確定方法:據(jù)巖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規(guī)據(jù)巖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規(guī) 律確定律確定 相對年代確定方法:相對年代確定方法:地層層位法地層層位法 、古生物法、古生物法 、巖性對、巖性對 比法比法 5教育材料3.1.2 3.

4、1.2 地質年代表地質年代表 地質年代表:地質年代表:根據(jù)地層形成順序、巖性變化特征、生物演化階根據(jù)地層形成順序、巖性變化特征、生物演化階段、構造運動性質及古地理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把地質歷史劃分段、構造運動性質及古地理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把地質歷史劃分階段階段年代劃分:年代劃分:地質歷史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兩個大階段;宙以地質歷史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兩個大階段;宙以下分為代,隱生宙分為太古代和元古代,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下分為代,隱生宙分為太古代和元古代,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分紀,紀以下分世,依此類推。相應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分紀,紀以下分世,依此類推。相應每個時代單位宙、代、紀

5、、世,形成的地層單位為宇、界、系、每個時代單位宙、代、紀、世,形成的地層單位為宇、界、系、統(tǒng),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層叫古生界。宙統(tǒng),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層叫古生界。宙(宇宇)、代、代(界界)、紀、紀(系系)、世世(統(tǒng)統(tǒng)),是國際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名稱和劃分單位。,是國際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名稱和劃分單位。6教育材料地質歷史地質歷史顯生宙顯生宙新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中生代白堊紀(k)白堊紀(k)三疊紀(t)三疊紀(t)侏羅紀(j)侏羅紀(j)隱生宙隱生宙元古代(pt)元古代(pt)太古代(ar)太古代(ar)志留紀(s)志留紀(s)寒武紀( )寒武紀( )奧陶紀(o)奧陶紀(o)二疊紀(p)二疊紀(p)泥盆紀(d

6、)泥盆紀(d)石炭紀(c)石炭紀(c)晚古生代晚古生代(pz2)(pz2)早古生代早古生代 (pz1) (pz1)第四紀(q)第四紀(q)第三紀(r)第三紀(r)(pz)(pz)(mz)(mz)(kz)(kz)7教育材料時間單位:時間單位:宙、代、紀、世、段宙、代、紀、世、段地層單位:地層單位:宇、界、系、統(tǒng)、段宇、界、系、統(tǒng)、段8教育材料9教育材料10教育材料3.1.3 3.1.3 地層接觸關系地層接觸關系2.2.巖漿巖與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巖漿巖與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侵入接觸:侵入接觸:指沉積層形成在先,后來火成巖侵入其中。指沉積層形成在先,后來火成巖侵入其中。沉積接觸:沉積接觸:指侵入巖

7、先形成,之后地殼上升受風化剝蝕,然后指侵入巖先形成,之后地殼上升受風化剝蝕,然后地殼又下降接受新的沉積。地殼又下降接受新的沉積。 1.1.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 整合接觸:整合接觸:指同一地區(qū)上下兩套沉積地層在沉積層序上是連續(xù)指同一地區(qū)上下兩套沉積地層在沉積層序上是連續(xù)的,產狀一致,在時間和空間上無間斷。的,產狀一致,在時間和空間上無間斷。 假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也稱平行不整合接觸,指兩套地層產狀基本一致,也稱平行不整合接觸,指兩套地層產狀基本一致,但有明顯的沉積間斷。但有明顯的沉積間斷。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也稱角度不整合接觸,是指上下地層間有明顯的也稱角度不整合接觸,

8、是指上下地層間有明顯的沉積間斷,且上下地層產狀不同,以一定角度相交。沉積間斷,且上下地層產狀不同,以一定角度相交。11教育材料(a) 整合接觸整合接觸 (b) 假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 (c) 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圖圖3-1 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及其形成過程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及其形成過程12教育材料 (a) (b) (c) 圖圖3-2 巖漿巖與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巖漿巖與沉積巖層間的接觸關系13教育材料3.2 3.2 傾斜構造傾斜構造 巖層:巖層:被兩個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巖性組成被兩個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巖性組成的層狀巖石。的層狀巖石。 (a) 厚度穩(wěn)定巖層厚度穩(wěn)

9、定巖層 (b) 尖滅巖層尖滅巖層 (c) 厚度變化巖層厚度變化巖層 (d) 透鏡狀巖層透鏡狀巖層圖圖3-3 巖層的厚度及其形態(tài)巖層的厚度及其形態(tài)14教育材料3.2.1 3.2.1 水平巖層水平巖層 水平巖層:水平巖層:巖層形成后,受構造運動影響輕微,仍保持原始水巖層形成后,受構造運動影響輕微,仍保持原始水平產狀的巖層。平產狀的巖層。水平巖層具有以下特征:水平巖層具有以下特征: (1)(1) 新巖層蓋在老巖層之上。新巖層蓋在老巖層之上。 (2)(2) 水平巖層的地層界線水平巖層的地層界線( (即巖層面與地面的交線即巖層面與地面的交線) )與地形與地形 等高線平行或重合。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3)

10、(3) 水平巖層頂面與底面的高程差就是巖層的厚度。水平巖層頂面與底面的高程差就是巖層的厚度。 (4)(4) 水平巖層的露頭寬度水平巖層的露頭寬度( (即巖層頂層和底面地層界線間即巖層頂層和底面地層界線間 的水平距離的水平距離) )與地面坡度、巖層厚度有關。與地面坡度、巖層厚度有關。15教育材料(a) 立體圖立體圖 (b) 平面圖平面圖圖圖3-4 水平巖層的出露特征水平巖層的出露特征a露頭寬度露頭寬度 h巖層厚度巖層厚度圖圖3-5 水平巖層的露頭寬度水平巖層的露頭寬度16教育材料3.2.2 3.2.2 傾斜巖層傾斜巖層 傾斜巖層:傾斜巖層:巖層層序正常,上層為新巖層,下層為老巖層,層巖層層序正常

11、,上層為新巖層,下層為老巖層,層 面與水平有一交角的巖層。面與水平有一交角的巖層。1.1.巖層的產狀要素巖層的產狀要素產狀:產狀:巖層面在三維空間的巖層面在三維空間的 延伸方位及其傾斜程度。延伸方位及其傾斜程度。走向:走向: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叫走向線,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叫走向線, 走向線兩端延伸的方向就是巖層的走向。走向線兩端延伸的方向就是巖層的走向。傾向:傾向:垂直走向線、沿巖層面向下傾斜的直線叫傾斜線垂直走向線、沿巖層面向下傾斜的直線叫傾斜線( (又稱又稱 真傾斜線真傾斜線) ),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稱為傾向線,傾向,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稱為傾向線,傾向 線所指的方向為傾向線所指的方向

12、為傾向( (又稱真傾向又稱真傾向) )。傾角:傾角:真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真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 (傾向線傾向線) )的夾角叫傾的夾角叫傾 角,又稱真傾角。角,又稱真傾角。 產狀要素產狀要素走向走向傾向傾向傾角傾角17教育材料18教育材料圖圖3-6 3-6 巖層的產狀要素巖層的產狀要素 19教育材料圖圖3-7 3-7 真傾角與視傾角間的關系真傾角與視傾角間的關系 tgtgtgtg cos cos 20教育材料2.2.巖層產狀要素的測定與表示方法巖層產狀要素的測定與表示方法測定方法測定方法:(:(1 1)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面上測量的。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面上測量的。 (2 2)可

13、根據(jù)鉆孔資料、地形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及視可根據(jù)鉆孔資料、地形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及視 傾角值,再用幾何作圖法或赤平投影等方傾角值,再用幾何作圖法或赤平投影等方 法,求出巖層的產狀要素。法,求出巖層的產狀要素。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文字和符號兩種表示方法文字和符號兩種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文字表示: (1 1)方位角表示法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只記傾向和傾角,如一般只記傾向和傾角,如2050250。 (2 2)象限角表示法象限角表示法 一般記走向、傾角和傾向象限。一般記走向、傾角和傾向象限。 如如 n650w250sw。 符號表示:符號表示:3030巖層產狀巖層產狀水平巖層水平巖層巖層直立巖層直立巖層倒轉巖層倒轉

14、303021教育材料 3.3.傾斜巖層地層界線的傾斜巖層地層界線的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v”字形法則字形法則(1 1)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反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反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同,但巖層界線彎彎曲方向相同,但巖層界線彎曲程度較小,等高線彎曲程度曲程度較小,等高線彎曲程度較大。較大。 相反相同相反相同(a) 立體圖立體圖 (b) 平面圖平面圖 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22教育材料(2 2)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同,且?guī)r層傾角大于地面坡角同,且?guī)r層傾角大于地面坡角時,巖層

15、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彎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反相同相反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同,巖層傾角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同,巖層傾角大于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大于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23教育材料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同,巖層傾角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同,巖層傾角小于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小于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的關系 (3 3)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當巖層傾向與地面坡向相同,但巖層傾角小于向相同,但巖層傾角小于地面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面坡角時,巖層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同,地形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同,但彎曲程度較等高線大。但彎曲程度較等高線大。 相同相同相同相同24教育材料3.

16、2.3 3.2.3 直立巖層直立巖層 直立巖層地質界線直立巖層地質界線在空間是一條沿走向延在空間是一條沿走向延伸的直線,不受地形影伸的直線,不受地形影響。直立巖層地質界線響。直立巖層地質界線間的水平距離就是巖層間的水平距離就是巖層的厚度的厚度 圖圖3-11 3-11 直立巖層直立巖層 25教育材料褶皺的形成過程褶皺的形成過程3.3 3.3 褶皺構造褶皺構造褶皺構造褶皺構造: :巖層受到構造運動作用后,在保持連續(xù)性的情況下巖層受到構造運動作用后,在保持連續(xù)性的情況下產生的彎曲變形。產生的彎曲變形。 26教育材料(a) 水平擠壓水平擠壓 (b) 垂向力作用垂向力作用 (c) 力偶作用力偶作用圖圖3

17、-12 褶皺的力學成因褶皺的力學成因3.3.1 3.3.1 褶皺的基本形態(tài)褶皺的基本形態(tài) 褶皺構造有背斜和褶皺構造有背斜和向斜兩種基本形態(tài)向斜兩種基本形態(tài) 27教育材料28教育材料29教育材料 褶曲形成過程褶曲形成過程30教育材料31教育材料32教育材料33教育材料 1. 1.褶皺要素褶皺要素 褶皺構造的各個組褶皺構造的各個組成部分稱為褶皺要素,成部分稱為褶皺要素,主要分為:主要分為: 核、翼核、翼 軸面、軸線軸面、軸線( (軸軸) ) 樞紐、轉折端。樞紐、轉折端。3.3.2 3.3.2 褶皺要素及形態(tài)分類褶皺要素及形態(tài)分類o核核 ab、cd翼翼 egfh軸面軸面 gf軸線軸線 ef樞紐樞紐

18、bed轉折端轉折端軸面軸面軸線軸線核核翼翼翼翼34教育材料2 2褶皺的形態(tài)分類褶皺的形態(tài)分類根據(jù)褶皺軸面的產狀分為以下幾種:根據(jù)褶皺軸面的產狀分為以下幾種: 直立褶皺、傾斜褶皺、倒轉褶皺、直立褶皺、傾斜褶皺、倒轉褶皺、平臥褶皺平臥褶皺 (a) 直立褶皺直立褶皺 (b) 傾斜褶皺傾斜褶皺 (c) 倒轉褶皺倒轉褶皺 (d) 平臥褶皺平臥褶皺平臥平臥褶褶皺皺35教育材料直立褶皺直立褶皺斜歪褶皺斜歪褶皺斜歪向斜斜歪向斜倒轉倒轉褶褶皺皺36教育材料倒轉倒轉背斜背斜平平臥臥褶褶皺皺37教育材料褶皺分類褶皺分類按翼間角按翼間角平緩褶皺:平緩褶皺: 翼間角翼間角120開闊褶皺:開闊褶皺: 翼間角翼間角120-

19、70中常(閉合)褶皺:中常(閉合)褶皺: 翼間角翼間角70-30緊閉褶皺:緊閉褶皺: 翼間角翼間角30平緩褶皺平緩褶皺開闊褶皺開闊褶皺開闊中常褶皺中常褶皺緊閉褶皺緊閉褶皺38教育材料褶皺分類褶皺分類按轉折端形態(tài)分類:按轉折端形態(tài)分類:圓弧褶皺:圓弧褶皺: 轉折端圓弧形彎曲尖棱褶皺尖棱褶皺: 轉折端呈尖棱狀尖棱狀箱狀褶皺:箱狀褶皺: 兩翼陡,且平直扇狀褶皺:扇狀褶皺: 褶皺面彎曲呈扇形兩翼均倒轉圓弧褶皺圓弧褶皺尖棱褶皺尖棱褶皺箱狀褶皺箱狀褶皺扇狀褶皺扇狀褶皺39教育材料褶皺分類褶皺分類長短軸相等的褶皺長短軸相等的褶皺穹隆構造盆地40教育材料褶皺彎曲的方式褶皺彎曲的方式彎滑作用剪切作用柔流作用41

20、教育材料按褶皺樞紐的產狀可分為:按褶皺樞紐的產狀可分為: 水平褶皺、傾伏褶皺水平褶皺、傾伏褶皺(a)、(a) 水平褶皺水平褶皺 (b)、(b) 傾伏褶皺傾伏褶皺圖圖3-16 水平褶皺和傾伏褶皺水平褶皺和傾伏褶皺42教育材料樞紐在空間上的產出狀態(tài)樞紐在空間上的產出狀態(tài)背斜背斜樞紐水平樞紐水平樞紐樞紐傾斜樞紐傾斜43教育材料樞紐水平樞紐傾斜44教育材料樞紐水平45教育材料樞紐水平46教育材料樞紐傾斜47教育材料樞紐傾斜48教育材料3.3.3 3.3.3 褶皺構造的識別褶皺構造的識別 (1 1)應垂直巖層走向進行觀察,當巖層重復出現(xiàn)對稱分布時,應垂直巖層走向進行觀察,當巖層重復出現(xiàn)對稱分布時,便可肯

21、定有褶皺構造;便可肯定有褶皺構造;(2 2)分析巖層新老組合關系分析巖層新老組合關系 49教育材料3.4 3.4 斷裂構造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斷裂構造:巖體受構造應力作用超過其強度時發(fā)生裂巖體受構造應力作用超過其強度時發(fā)生裂縫或錯斷,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而形成。斷裂構造主要分縫或錯斷,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而形成。斷裂構造主要分為節(jié)理和斷層兩大類。為節(jié)理和斷層兩大類。 節(jié)理節(jié)理: :巖體沿破裂面沒有明顯位移或僅有微量位移的稱巖體沿破裂面沒有明顯位移或僅有微量位移的稱為節(jié)理;為節(jié)理; 斷層斷層: :巖體沿破裂面兩側發(fā)生了明顯位移或較大錯動巖體沿破裂面兩側發(fā)生了明顯位移或較大錯動的稱為斷層。的稱為斷層。

22、3.4.1 3.4.1 斷裂構造的力學性質斷裂構造的力學性質 斷裂構造按力學性質可分為壓性、張性、扭斷裂構造按力學性質可分為壓性、張性、扭( (剪剪) )性以性以及壓扭性和張扭性等五類。及壓扭性和張扭性等五類。50教育材料斷斷裂裂面面與與構構造造應應力力場場間間的的關關系系 51教育材料sj剪節(jié)理剪節(jié)理 tj張節(jié)理張節(jié)理 tf正斷層正斷層 cf逆斷層逆斷層 sf平移斷層平移斷層圖圖3-21 斷裂構造的形成過程斷裂構造的形成過程52教育材料3.4.2 3.4.2 節(jié)理節(jié)理1.1.節(jié)理的分類節(jié)理的分類 按成因可將節(jié)理分為:按成因可將節(jié)理分為: 風化節(jié)理、原生節(jié)理、構造節(jié)理風化節(jié)理、原生節(jié)理、構造節(jié)

23、理 按力學性質可將節(jié)理分為:按力學性質可將節(jié)理分為: 剪節(jié)理、張節(jié)理、劈理剪節(jié)理、張節(jié)理、劈理 53教育材料 受剪應力作用形成的破裂受剪應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其兩組剪切面一般形面,其兩組剪切面一般形成成x型的節(jié)理型的節(jié)理 與褶皺斷層伴生與褶皺斷層伴生 節(jié)理產狀穩(wěn)定,沿走向傾節(jié)理產狀穩(wěn)定,沿走向傾向延伸較遠。向延伸較遠。 節(jié)理面平直光滑,裂縫小節(jié)理面平直光滑,裂縫小成閉合狀態(tài)。成閉合狀態(tài)。 發(fā)育密集節(jié)理間距小發(fā)育密集節(jié)理間距小 容易構成軟弱面。容易構成軟弱面。剪節(jié)理剪節(jié)理 張節(jié)理張節(jié)理 巖層受張力作用形成的巖層受張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破裂面 產狀不穩(wěn)定延伸不長產狀不穩(wěn)定延伸不長 面彎曲粗糙,裂縫較

24、寬,面彎曲粗糙,裂縫較寬,常被巖脈填充常被巖脈填充 發(fā)育較稀,間距較大發(fā)育較稀,間距較大 是滲漏的良好通道是滲漏的良好通道54教育材料劈理劈理 密集的構造微節(jié)理間距在幾毫米和幾厘米把巖石切成薄片或薄板狀議和層狀及片狀構造相混淆。 只在構造強烈運動應力集中地段出現(xiàn)。如斷層兩側 面彎曲粗糙,裂縫較寬,常被巖脈填充 發(fā)育較稀,間距較大 是滲漏的良好通道55教育材料剪節(jié)理剪節(jié)理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 特征:長、大、平直光滑,延伸穩(wěn)定,常常呈“x”型56教育材料剪節(jié)理剪節(jié)理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 特征:長、大、平直光滑,延伸穩(wěn)定,常常呈“x”型57教育材料張節(jié)理張節(jié)理由張應力產生的破裂面 特征:短、小、粗糙

25、不平,延伸不遠,豆莢狀、樹枝狀58教育材料2.2.節(jié)理的調查節(jié)理的調查(1 1)觀察點的選擇)觀察點的選擇 考慮因素:考慮因素:1) 露頭要好,最好能在三度空間觀測,其露頭面積一般不于小露頭要好,最好能在三度空間觀測,其露頭面積一般不于小 10m2,便,便于大量測量。于大量測量。2) 構造特征清楚,巖層產狀穩(wěn)定。構造特征清楚,巖層產狀穩(wěn)定。3) 節(jié)理比較發(fā)育,組系及其相互關系比較明確。節(jié)理比較發(fā)育,組系及其相互關系比較明確。4) 觀測點應選在構造的重要部位,并且在不同構造層、不同巖系和不同巖觀測點應選在構造的重要部位,并且在不同構造層、不同巖系和不同巖性巖層中都應布點。性巖層中都應布點。 (2

26、 2)節(jié)理調查的內容)節(jié)理調查的內容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1)測量節(jié)理產狀。測量節(jié)理產狀。 2)2)觀察節(jié)理面張開程度和充填情況。觀察節(jié)理面張開程度和充填情況。 3)3)描述節(jié)理壁的粗糙程度。描述節(jié)理壁的粗糙程度。4)4)觀察節(jié)理充水情況。觀察節(jié)理充水情況。 5)5)確定節(jié)理成因。確定節(jié)理成因。6)6)統(tǒng)計節(jié)理的密度、間距、數(shù)量,確定節(jié)理發(fā)育程度和節(jié)理的主導方向。統(tǒng)計節(jié)理的密度、間距、數(shù)量,確定節(jié)理發(fā)育程度和節(jié)理的主導方向。 59教育材料3.4.3 3.4.3 斷層斷層 1.1.斷層要素斷層要素 斷層的基本組成部分叫斷斷層的基本組成部分叫斷層要素,主要有斷層面、斷層

27、層要素,主要有斷層面、斷層線、斷層帶、斷盤及斷距等線、斷層帶、斷盤及斷距等斷層要素斷層要素 60教育材料下盤下盤c cd dg ge eb ba a上盤上盤dg 垂直分量61教育材料2.2.斷層的基本類型及其特征斷層的基本類型及其特征 (1 1)斷層的形態(tài)分類)斷層的形態(tài)分類 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1) 正斷層正斷層 正斷層的基正斷層的基本特征是上盤相本特征是上盤相對下移,下盤相對下移,下盤相對上移。對上移。 2) 逆斷層逆斷層 逆斷層的基本特逆斷層的基本特征是上盤相對上移,征是上盤相對上移,下盤相對下移。下盤相對下移。 3) 平移斷層平移斷層 斷層兩盤產生斷層兩盤產

28、生相對水平位移的相對水平位移的斷層斷層 62教育材料 迭瓦式斷層迭瓦式斷層 63教育材料 對于兼具正、逆和平移的過渡性質的斷層,一般采用組對于兼具正、逆和平移的過渡性質的斷層,一般采用組合命名,稱之為平移逆斷層、逆平移斷層、平移正斷層合命名,稱之為平移逆斷層、逆平移斷層、平移正斷層和正平移斷層。根據(jù)習慣,組合命名的后者表示主要運動分和正平移斷層。根據(jù)習慣,組合命名的后者表示主要運動分量。量。按滑動線側伏角的斷層命名按滑動線側伏角的斷層命名 64教育材料正斷層正斷層上盤下降65教育材料逆斷層逆斷層上盤上升66教育材料平移斷層平移斷層水平錯動67教育材料斜向運動斜向運動1逆平移斷層逆平移斷層上盤斜

29、向上升上盤斜向上升68教育材料斜向運動斜向運動2正平移斷層正平移斷層上盤斜向下降69教育材料牽引褶皺牽引褶皺70教育材料 斷層角礫斷層角礫標志層標志層71教育材料斷層的組合類型斷層的組合類型 臺中地區(qū)疊瓦斷層帶72教育材料(2 2)按斷層力學成因性質分類)按斷層力學成因性質分類1) 1) 壓性斷層:壓性斷層:壓性斷裂由壓應力作用形成。壓性斷裂由壓應力作用形成。2) 2) 張性斷層:張性斷層:張性斷裂由張張性斷裂由張( (拉拉) )應力作用形成。應力作用形成。3) 3) 扭性斷層:扭性斷層:扭性斷裂由扭扭性斷裂由扭( (剪剪) )應力作用產生。應力作用產生。4) 4) 壓扭性斷層:壓扭性斷層:具

30、有壓性斷層兼扭性斷層的力學特性。具有壓性斷層兼扭性斷層的力學特性。5) 5) 張扭性斷層:張扭性斷層:具有張性斷層兼扭性斷層的力學特性。具有張性斷層兼扭性斷層的力學特性。3.3.斷層的野外識別標志斷層的野外識別標志 (1 1)地層的重復或缺失地層的重復或缺失 (2 2)構造不連續(xù)現(xiàn)象構造不連續(xù)現(xiàn)象 (3 3)斷層破碎帶及構造巖斷層破碎帶及構造巖 (4 4)斷層擦痕和階步斷層擦痕和階步 (5 5)牽引現(xiàn)象及伴生節(jié)理牽引現(xiàn)象及伴生節(jié)理 (6 6)地貌及地下水特征地貌及地下水特征 73教育材料(a)、(b) 正斷層正斷層(重復重復) (c) 正斷層正斷層(缺失缺失) (d)、(e) 逆斷層逆斷層(缺

31、失缺失) (f) 逆斷層逆斷層(重復重復)圖圖3-34 斷層造成的地層重復或缺失斷層造成的地層重復或缺失74教育材料 (a) 巖層錯斷巖層錯斷 (b) 巖脈錯斷巖脈錯斷 (c) 早期斷層錯斷早期斷層錯斷圖圖3-35 斷層造成的不連續(xù)現(xiàn)象斷層造成的不連續(xù)現(xiàn)象圖圖3-36 3-36 斷層造成的褶皺核部寬度變化斷層造成的褶皺核部寬度變化 75教育材料 a碎裂硅質白云巖碎裂硅質白云巖 b斷層角礫巖和構造巖斷層角礫巖和構造巖 z z震旦系白云巖震旦系白云巖 cpcp石炭、二迭系地層石炭、二迭系地層 構構造造巖巖 斷層擦痕和階步斷層擦痕和階步 76教育材料斷斷層層的的牽牽引引現(xiàn)現(xiàn)象象 77教育材料斷層的伴

32、生節(jié)理斷層的伴生節(jié)理 78教育材料3.5 3.5 地質圖地質圖79教育材料3.5 3.5 地質圖地質圖1 1地質圖的類型地質圖的類型 普通地質圖、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圖普通地質圖、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圖 、水文地質圖、水文地質圖 、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圖圖 、剖面圖及柱狀圖、剖面圖及柱狀圖2 2地質圖的規(guī)格地質圖的規(guī)格地質圖應有圖名、圖例、比例尺、編制單位和編制日期等。地質圖應有圖名、圖例、比例尺、編制單位和編制日期等。3.5.2 3.5.2 地質圖的表示方法地質圖的表示方法 1.1.地層巖性地層巖性 通過地層分界線、年代符號或巖性代號,再配合圖例說明通過地層分界線、年代符號或巖性代號,再配合圖例說明來

33、反映。來反映。2 2地質構造地質構造 巖層產狀、褶皺、斷層及巖層接觸關系巖層產狀、褶皺、斷層及巖層接觸關系(1) (1) 巖層產狀巖層產狀 (2) (2) 褶皺褶皺背斜背斜向斜向斜80教育材料(3) 斷層斷層 正斷層正斷層 逆斷層逆斷層 平移斷層平移斷層 3.巖層接觸關系巖層接觸關系整合接觸整合接觸 、假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 、 沉積接觸沉積接觸 、侵入接觸侵入接觸 3.5.3 3.5.3 地質剖面圖和綜合地層柱狀圖的編制地質剖面圖和綜合地層柱狀圖的編制1.1.地質剖面圖地質剖面圖 81教育材料 1 1、剖面線方向、剖面線方向的選取應當盡量垂直的選取應當盡量垂直巖層走向、

34、褶皺軸向巖層走向、褶皺軸向或斷層線方向,這樣或斷層線方向,這樣才能更清楚全面地反才能更清楚全面地反映地質構造形態(tài)。映地質構造形態(tài)。 2 2、但為工程需要、但為工程需要的剖面圖,常沿建筑的剖面圖,常沿建筑物軸線方向繪制,如物軸線方向繪制,如沿壩軸線、隧洞和渠沿壩軸線、隧洞和渠道中心線等。道中心線等。 82教育材料 2.綜合地層柱狀圖綜合地層柱狀圖 綜合地層柱狀綜合地層柱狀圖是把一個地區(qū)從圖是把一個地區(qū)從老到新出露的地層老到新出露的地層巖性、最大厚度、巖性、最大厚度、接觸關系等,自下接觸關系等,自下而上按原始形成次而上按原始形成次序用柱狀圖的形式序用柱狀圖的形式表示出來,表示出來,還描述還描述巖層

35、的工程地質性巖層的工程地質性質。質。83教育材料3.5.4 3.5.4 地質圖的閱讀和分析地質圖的閱讀和分析(1 1)查看圖名和比例尺查看圖名和比例尺(2 2)閱讀圖例閱讀圖例 (3 3)分析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 (4 4)閱讀地層的分布、產狀及其和地形關系。閱讀地層的分布、產狀及其和地形關系。 (5 5)閱讀圖上有無褶皺、褶皺類型、軸部、翼部的位置;有閱讀圖上有無褶皺、褶皺類型、軸部、翼部的位置;有 無斷層、斷層性質、分布以及斷層兩側地層的特征,分無斷層、斷層性質、分布以及斷層兩側地層的特征,分 析本地區(qū)地質構造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析本地區(qū)地質構造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6 6)綜合分析各種地質現(xiàn)象之

36、間的關系、規(guī)律性及其地質發(fā)綜合分析各種地質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規(guī)律性及其地質發(fā) 展簡史。展簡史。 (7 7)在上述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對圖幅范圍內的區(qū)域地層巖在上述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對圖幅范圍內的區(qū)域地層巖 性條件和地質構造特征,結合工程建設的要求,進行初性條件和地質構造特征,結合工程建設的要求,進行初 步分析評價。步分析評價。 84教育材料2.2.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的閱讀與分析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的閱讀與分析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 85教育材料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剖面圖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剖面圖 86教育材料三、地質剖面圖的制作三、地質剖面圖的制作 四、綜合地層柱狀圖的制作四、綜合地層柱狀圖的制作87教育

37、材料五、地質圖的閱讀五、地質圖的閱讀 (一)閱讀步驟:(一)閱讀步驟: 1、圖名、比例尺、方位:了解地理范圍和精度;、圖名、比例尺、方位:了解地理范圍和精度; 2、地形地貌、水系;、地形地貌、水系; 3、圖例;、圖例; 4、地層、巖性、分布、接觸關系;、地層、巖性、分布、接觸關系; 5、地質構造的類型、分布與相互關系;、地質構造的類型、分布與相互關系; 6、分析地史。分析地史。 88教育材料(二)(二) 閱讀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閱讀黑山寨地區(qū)地質圖: r89教育材料1、圖中各個符號、圖中各個符號2、地層及其接觸關系:一個平行不整合,兩個角度不整合,一個侵、地層及其接觸關系:一個平行不整合,兩個角

38、度不整合,一個侵 入接觸及沉積接觸入接觸及沉積接觸 3 褶皺:一個直立背斜,一個傾斜向斜,一個傾斜背斜褶皺:一個直立背斜,一個傾斜向斜,一個傾斜背斜4 斷層:兩條正斷層組成地塹,兩條小平移斷層斷層:兩條正斷層組成地塹,兩條小平移斷層5 地史:地史:dc2,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下降,接受沉積; c3p,地殼發(fā)生強烈運動,本區(qū)上升遭受剝蝕,形成褶皺、,地殼發(fā)生強烈運動,本區(qū)上升遭受剝蝕,形成褶皺、 斷裂,并伴隨巖漿侵入。斷裂,并伴隨巖漿侵入。 t1t3,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下降,接受沉積; t3j,地殼上升,遭受剝蝕;,地殼上升,遭受剝蝕; k1k2,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下降,接受沉積; k2e,地殼上升,遭受剝蝕,并發(fā)生地殼運動,產生傾斜,地殼上升,遭受剝蝕,并發(fā)生地殼運動,產生傾斜 構造;構造; e以后,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無劇烈運動。以后,地殼下降,接受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