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_第1頁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_第2頁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_第3頁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_第4頁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主題單元教學與資源整合 談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一、二單元備課思路各位領(lǐng)導、老師:大家好!剛才老師就整冊教材的編寫意圖、教學的基本策略以及結(jié)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談了很多的教學設(shè)想。這就像一把撐船的舵,掌握著船前進的方向。而我也將努力做一把竹槁,為五年級語文這條大船的破浪前行盡力。受命于周主任的任務(wù)之后,就語文第九冊第一二單元的課文,我一直在思考與學習之中,現(xiàn)向老師們作一匯報。過去的小學語文單元是以單元訓練重點為中心編寫教材,以單元訓練重點為中心設(shè)計和實施教學的。一個單元的課文分為講讀課文、閱讀課文和獨立閱讀課文三類。這種單元中的課文還是圍繞某項思想教育選編的,這就形成了思想教育和語文基本

2、功訓練結(jié)合的單元。語文教學的模式是以“篇”為單位的,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是“各自為政”,沒有站在宏觀的位置上來預(yù)設(shè)一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以至于“篇”和“組”嚴重脫節(jié)。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零星的,雜亂的,因而造成長期以來“花時多收效低”的現(xiàn)狀。如今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以“主題單元”取代“知識體系單元”, 采用主題單元的方式組合教材。每個專題中的課文都洋溢著時代氣息、充滿著童真童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樣的編排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間的聯(lián)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的總指導思想。但如果課程標準變了,

3、教材變了,而我們教學的思路沒有改變,仍然按照“知識體系單元”的形式一課一課地教,學生一課一課地學,那么課程教材再先進,新課程帶來的變革將是浮光掠影。主題單元不同于這種知識和思想教育為中心的訓練組單元,以文化主題為核心設(shè)計的。單元主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突破了過去的思想教育為核心的編排體系,只要學生讀了,他都會從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實。教材以“主題單元”呈現(xiàn),提倡“主題單元教學”。 所謂“主題單元教學”,事實上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一種單元整體備課、教學的理念與意識。也就是以主題單元為依托,在整合教科書選文內(nèi)容、教學活動內(nèi)容

4、,聯(lián)系可鏈接的豐富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chǔ)上,進行全片考慮的單元整體備課、教學。也叫整體模塊教學。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主題單元教學著眼于學生的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更強調(diào)課程資源的整合與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教學策略,考慮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問題,特別要注意教科書同一主題下各部分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實施主題鮮明,課堂開放的教學。主題單元教學中,老師、學生都要注意整體把握單元內(nèi)容。老師備課,學生學習,一般都要先瀏覽一遍整個單元,了解單元的大體內(nèi)容,確定教與學的重點篇目,制訂綜合性學習的計劃,著手搜集資料,分工組織,構(gòu)思習作,統(tǒng)籌安排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包括:“整體感知” “部分感悟” “整體回顧”

5、。“整體感知”是在單元內(nèi)容學習之前,進行單元“導讀”。其具體操作為: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導趣”,以單元導語“導學”。以“文本、插圖”導讀,以“實踐活動”導行,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單元內(nèi)所有學習內(nèi)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單元專題的情感意識,孕育求知欲望;與此同時,教師相機指導收集相關(guān)資料,為部分感悟做準備。 “部分感悟”指分塊學習。該環(huán)節(jié)是一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學習活動過程。它依據(jù)教材特點,可順課次學習;也可依學生意愿,從多數(shù)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開始,進行精讀訓練。(我班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其余內(nèi)容,可根據(jù)深淺難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學習方式;還可根據(jù)學習需要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重組。同時,在進行分塊學習時加強序

6、列性,注重能力的增量,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罢w回顧”,即學完本單元后,進行整體回顧交流:我學到了哪些知識,我掌握了哪些學習本領(lǐng),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深化收獲,并相機向課外拓展:一面組織匯報課外閱讀、課外實踐感受,交流積累收獲;一面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引向更廣闊的實踐空間?,F(xiàn)以第一單元教學為例第一單元教材的編排沒有看出很嚴密的體系,教材倒有一種復習前面內(nèi)容的意向在這里面。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盡量把教材教得有體系一些。針對剛開學有一個教師節(jié),所以第一單元課文圍繞“園丁之歌”這一主題選入了3篇課文。師恩難忘平實的語言傳遞的是濃濃的師生情;陶校長的演講演講稿辭真意切,極有鼓動性,感染性,體現(xiàn)的是老師對孩子們無

7、微不至的關(guān)懷。古詩尋隱者不遇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所見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習作也是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師幫助、教育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安排不僅從認識上了解我們的老師、孩子,強調(diào)尊師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動中落實這一主題。單元導讀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結(jié)合開學后第二周的重要節(jié)日教師節(jié),以及第一單元的課文目錄,引入本單元的主題。 介紹教師節(jié)的由來二、閱讀思考,初步感知  本單元共有三篇課文,其中師恩難忘、陶校長的演講是直接寫老師的,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也寫到了老師。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瀏覽一下這幾篇課

8、文,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課文講述了怎樣的故事。1、師恩難忘 自讀全文,誰來說說讀完課文有什么感受?讀完這篇課文,你想起了教過你的哪些老師?為什么會想起他(她)的?今年的教師節(jié)你會怎么做?2、陶校長的演講 教師以演講的口吻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陶校長的演講中主要講了幾層意思?他這么說的目的是什么?你對陶校長的演講內(nèi)容作何評價?3、古詩兩首 說說自己以前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你覺得學習古詩有哪些更好的方法?朗讀這兩首古詩,了解詩人,想象揣摩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意境、心情、目的等。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篇你最喜歡的課文,認真讀一讀,然后大家討論討論應(yīng)該怎樣

9、學習這篇文章?你還喜歡哪一篇?四、閱讀鏈接,搜集資料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對第一單元中3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大體的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圍繞單元學習主題園丁之歌,去搜集有關(guān)贊美老師的名言、故事,閱讀關(guān)于老師的文章。以便于單元學習結(jié)束時進行相關(guān)的語文綜合實踐和匯報。 閱讀推薦: 名人尊師小故事師恩難忘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田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學習古典詩詞、培養(yǎng)孩子成長的往事,體現(xiàn)出他巧妙的教學方法,歌頌了老師的敬業(yè)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老師的崇敬感激之情。這是一篇語言樸實、情感真摯的記敘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為3段。課文通過典

10、型事例反映老師的教學有方,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劉紹棠的作品,語言清新淳樸,富有鄉(xiāng)土氣息。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的一貫風格,沒有大肆渲染,沒有大段抒情,甚至沒有細致的人物描寫,但是讀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師可親的形象,聽到田老師娓娓道來的故事。少許幾處議論,是“我”長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評老師的教學而發(fā)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二、教學策略:1、師恩難忘我覺得這篇課文的教學應(yīng)該抓“難忘”二字,什么難忘?師恩。師恩為什么那么難忘呢?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要抓住田老師所編的故事對我的影響來引導學生體會田老師的教育對我的影響。課后作業(yè)第二、三題教師應(yīng)該抓住,讓學生細致體會。2、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

11、設(shè)計這樣的問題:你覺得田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有哪些值得欣賞的地方?引導學生尋找、總結(jié)、概括。(江蘇教育第七期上有一篇本課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以對聯(lián)的形式給田老師寫評語。如果你班的學生素質(zhì)較高的話也可以嘗試一下。)3、本課是本學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也是第一次學習寫摘錄筆記,教師應(yīng)收上筆記本,批閱后向全體學生講評,并個別指導后進生。4、閱讀寫老師的文章、故事等。搜集一些關(guān)于贊頌老師的名言,記到自己的筆記本上。5、實踐活動自制賀卡,在教師節(jié)前夕送給你現(xiàn)在和以前的老師,寫上你由衷的祝福,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陶校長的演講一、教材分析:陶行知是中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辦教育,他對待學生、對待教育真

12、可以稱得上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篇課文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講稿。演講稿辭真意切,極有鼓動性,感染性;結(jié)構(gòu)上,按“總分總”方式謀篇,以“問什么、為什么問,怎么辦”方式構(gòu)段,十分整齊,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另外,學習陶行知的語言,他講解得通俗易懂,用一些問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設(shè),有深入透徹的說理,也有淺顯易懂的比方。二、教學策略初讀課文 討論:什么是演講?演講有什么特點?這篇演講講了些什么呢?精讀課文 (主要學習第一問,其他三問可以采用自學匯報的形式加以學習。) 1、默讀,思考:作者第一問問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先問這一問?體會“健康”的重要性。 2、健康是如此重要

13、,所以陶蔣長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那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3、小結(jié)學習方法。先默讀思考“問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問”,找出有關(guān)句子,抓住關(guān)鍵詞語,朗讀理解;再思考“怎樣才能做到”,找出有關(guān)句子,抓住關(guān)鍵詞,朗讀理解。 4、自學第4、5兩個自然段。 5、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這四問中哪一問給你感觸最深?為什么? 6、用演講的口吻朗讀課文,注意表達出老一輩教育家對下一代的關(guān)情和愛護。實踐活動 1、做評委,給“陶校長”演講的內(nèi)容打分并說明理由。當然,老師們也可以嘗試著把這樣一種方式就作為課堂教學時主要的形式來進行,也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呂校長說過的一句話:一周之內(nèi),他一般不會采用

14、上兩種相同的教學方法,別讓學生覺得,我們老師上課就那兩下子,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新穎的方式一定會吸引更多學生的目光,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尋找身邊的老師關(guān)心、教育自己的事例。尋隱者不遇一、教材分析尋隱者不遇作者是唐代的詩人賈島。詩歌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課文主要寫了詩人和童子的問答,體現(xiàn)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本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平白如話。 這首詩簡單易懂,學習這首詩應(yīng)重點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nèi)在意境 體會感情,欣賞意境,既是學習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

15、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 二、教學策略古詩教學的重點是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guān)鍵??梢圆捎脙煞N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 (2)情境教學法”。 詩句“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泵髅魇侨瑔柎?,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

16、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jù)生活的邏輯、經(jīng)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yǎng)去補充完善。(補充: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詩的上下文的內(nèi)容進行補白,注意發(fā)揮補白的作用,從中品悟賈島這首詩語言簡練的特點。本課主要是根據(jù)答句補問句。這樣經(jīng)過引導學生補白,學生在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品悟出詩句中暗含的詩句和隱藏的尋訪人。并且學生能真正懂得至少六句話才能表述清楚的意思,詩人只用了四句話二十個字就表達了。這首詩語言簡練的特點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體會到了。 當學生進行補白,弄清詩的主要意思之后,教師還應(yīng)讓學生二人一組演一演,一人扮演童子,一人扮演尋訪者。學生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根據(j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揣摩朗讀與

17、問答的語氣,把尋訪者內(nèi)心由滿懷希望到失望再到惘然若失的情感狀態(tài)演繹出來。所見一、教材分析: 古詩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澳镣T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膀T黃?!北憩F(xiàn)了牧童悠閑自在的神態(tài)?!案杪暋眲t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耙庥而Q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耙庥?/p>

18、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閉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fā)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二、教學策略: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彼娭心莻€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yīng)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lǐng)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lǐng)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歌

19、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lǐng)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毖a充:上述這兩首詩安排在第一單元,作為“園丁之歌”這一主題下的課文,我個人以為不是太妥當。老師們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比較典型的寫老師的詩歌。比如:園丁和白揚誰會留意?曾滿是丹青的狂草已發(fā)白,玉樹凌風的腰開始微弓。誰不仰慕?一排挺拔的白楊正抗拒夏日的驕陽令酷暑穿不過那勃勃

20、蔥蘢。這是個南風習習的正午,我舉起顫抖的手臂,輕拂一扇虛掩的門窗,一位白發(fā)駝背的老人依窗四望葉兒“啦啦”,是在輕喚主人啊,別感到驚詫,我本是您窗前的一株白楊,此刻,只想邀出您,來我華蓋般的樹陰下息涼。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練習1練習1中的語文與生活安排了兩個情節(jié):寫兒童詩和背誦描寫風的古詩。寫兒童詩因為是續(xù)寫,所以難度不是太大。教師在此處教學生寫一寫兒童詩,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工整,應(yīng)該把關(guān)注點放在語言的選擇與運用上。背誦帶“風”的詩句,對學

21、生來講應(yīng)該沒有多大的困難,但是教學在學生背誦之前可以多補充一些含有“風”的詩句,讓學生多積累一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大風起兮云飛揚 ;楊柳岸,曉風殘月 ;吹面不寒楊柳風 ;風急天高猿嘯哀 ;風吹草低見牛羊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風瀟瀟兮易水寒 ;任爾東西南北風)誦讀與欣賞中編者給學生編排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的特色很是鮮明。詩后編者還附了一個問題,“詩中有畫”。這也是古人寫詩的一大特點,老師們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學會請教,這個口語交際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如何把話說得體,學生應(yīng)該不存在問題。而我們該真正關(guān)注的該是課

22、堂訓練與實際生活的結(jié)合。教材只是提供了簡單的例子,教會了一些淺顯的方法,而真正形成能力,素質(zhì),更多的訓練與指導應(yīng)該在平時。因為,我們的教學不是去應(yīng)試,最起碼現(xiàn)在不是。整體回顧 1、本單元學習了哪幾篇課文,主題是什么?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說說自己現(xiàn)在最喜歡的課文。3、談?wù)勛约航螘r間以來自己的閱讀體會,交流所寫的作文、讀書筆記等。4、開展一次“園丁之歌”的朗誦比賽。5、談?wù)勥@樣的主題單元式學習的感受與體會。再以第二單元課文為例第二單元課文,是圍繞“自然的奧秘”這一主題選入了4篇課文。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以滿腔熱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裝滿昆蟲的衣袋記述了著名

23、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癡迷于昆蟲的故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則給學生提供了兩個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范例,使他們知道應(yīng)當怎樣去仔細觀察;“誦讀與積累”則要求學生誦讀巴甫洛夫、伽利略、蘇霍姆林斯基有關(guān)觀察方面的名言,從而懂得觀察的重要意義。本單元還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要求學生“利用課余觀察一種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能從不同的側(cè)面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觀察的方法,豐富自然知識。通過記觀察日記,又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單元導讀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1、課前,布置大家預(yù)習這組課文,請學生交流預(yù)習情況。2、這個單元的主題

24、是什么呢?二、閱讀思考,初步感知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瀏覽一下這幾篇課文。1、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試著讀出詩的韻味。這首現(xiàn)代詩主要寫了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把大自然比作綠色的課本的?你覺得大自然還像什么?所以總有很多人對它充滿好奇。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2、裝滿昆蟲的衣袋 自讀文章,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概括出來嗎?文中的小法布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3、變色龍 談?wù)勛约阂姷降淖兩埢蛘唢曫B(yǎng)變色龍的經(jīng)歷。讀讀課文,文中也是寫作者飼養(yǎng)的變色龍嗎?你還知道動物世界

25、中哪些神奇的現(xiàn)象?4、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有一個歷史故事,說說這個故事。讀課文,感受真實的金蟬脫殼的全過程以及小作者細心的觀察。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篇或幾篇你最喜歡的課文,認真讀一讀,然后大家討論討論應(yīng)該怎樣學習這篇文章?你還喜歡哪一篇?四、閱讀鏈接,搜集資料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對第一單元中四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大體的了解和掌握,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圍繞單元學習主題“自然的奧秘”,去搜集有關(guān)資料(科學探索、人類的老師等),以便于單元學習結(jié)束時進行相關(guān)的語文綜合實踐和匯報。閱讀推薦昆蟲記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教材分析: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xiàn)代詩。作者以敏

26、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動的筆觸展示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激發(fā)少年兒童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這首詩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激情,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應(yīng)把指導朗讀和啟發(fā)想象貫穿于全過程。在對課文語言的朗讀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二、教學策略:1、課前可以帶領(lǐng)學生走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利用清晨與黃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體會自然的神奇,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2、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說說自己的感受,談?wù)勛约杭倨谌ベN近自然的感受。3、大自然又怎會成為綠色的課本呢?說說這綠色的課本中有些什么?我們該如何去打開這課

27、本呢?因為這首詩和古詩不一樣,教這首詩歌還是要從詩歌的語言入手,從詩歌語言背后的意蘊入手。4、拓展訓練:(1)選擇一處景物或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觀察,并寫一個片段,抒發(fā)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之情。(2)收集描繪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詩歌,舉行一次詩歌朗誦會;組織一次郊游活動,帶領(lǐng)學生讀一讀大自然這本“綠色的課本”。(春之歌濱河廣場詩歌朗誦會)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教材分析: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迷戀的故事。文章的敘述非常簡單,通過幾個細小的事例寫出了法布爾,表現(xiàn)出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由著迷到癡迷的過程,表現(xiàn)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二、教學策略:本文中的法布

28、爾正是憑著對昆蟲的“癡迷”走進了科學的殿堂,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整篇文章落眼“癡迷”,以小法布爾抓會唱歌的蟲子、放鴨子的故事來生動地講述他從小對昆蟲“癡迷”程度。所以可以從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為主線設(shè)計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詞句的朗讀,去感受想象法布爾在具體的情境中迷戀昆蟲的樣子,抓住“著迷”,從一些關(guān)鍵詞語、關(guān)鍵句子中感悟、體會出大自然對法布爾的誘惑,給法布爾帶來的樂趣,感受法布爾身上的探究精神。最后,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還可以拓展一下課文,讓學生談?wù)勀銖闹惺盏侥男﹩l(fā),還有這樣的事例嗎?能開個“故事會”嗎?等等。拓展練習: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覽。變色龍和金蟬脫殼一、教材分析:變色龍用敘事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變色龍的三個特點:一能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改變自己的體色;二眼睛能獨立活動;三捕捉食物的速度驚人。金蟬脫殼作者以細膩的文筆,詳實地介紹了自己愛捉蟬,決心揭密,耐心等待,最后終于親眼目睹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兩篇文章語言生動,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引領(lǐng)孩子走進動物世界,聆聽動物的歌唱,讓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萌生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從而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二、教學策略:對于這兩篇課文,學生應(yīng)該普遍較感興趣。教學的重點應(yīng)放在動物活動或變化的神奇上;放在總結(jié)描寫動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