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匯報材料_第1頁
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匯報材料_第2頁
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匯報材料_第3頁
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匯報材料_第4頁
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匯報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讓學生的心靈自由放飛中學語文學科課改實驗初探從年7月開始到現(xiàn)在,我區(qū)八所中學的53名語文教師、106個教學班、6000余名學生參加了新課程的改革實驗。一年來,在上級省市有關領導的大力關心與支持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扎扎實實地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新課程改革在我區(qū)蓬勃地開展起來。作為課改的實驗區(qū),我們在課改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在探索中總結經(jīng)驗和不足。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研討,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币虼?,“使語文課成為最富個性、最富魅力的精神創(chuàng)造,成為最自由、最愉悅、最

2、美好的心靈之旅”,便成了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我們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努力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活”的局面。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過分偏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偏重于思想觀念的灌輸,而忽略了價值判斷的個性養(yǎng)成。要順利進行語文教學改革,首先不是方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理念問題。因此,針對課改,我們組織老師參加了一系列的培訓、學習與研討,并聘請專家介紹其它地區(qū)的課改情況,聆聽他們對課程改革的建議和看法,等等。通過學習,各校領導和教師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強烈地感受到了新課程的魅力,樹立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

3、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認真研讀新課標,深入領悟其精神內涵,依據(jù)課標,鉆研教材,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備課時以課標為依據(jù),以學生為主體,備學生,備“可能”,并在教案中留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從而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腦中有課標,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手中有教案?!泵课唤處熞孕碌慕虒W理念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語文課堂一改過去的陳舊模式,異彩紛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出現(xiàn)了幾個明顯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設置“文化快餐”。在每一節(jié)課開始時,拿出三至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表達的內容可以是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可以是自由演講,還可以推薦一篇文章、介紹一首詩,等

4、等。內容豐富多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擴大了視野。學生在此項活動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第二個變化是重視課堂導語、結束語的設計。如果把教學比作一曲樂章,我們追求“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和“終曲”余味無窮。像介紹一個故事、一副對聯(lián),欣賞一幅插圖,設置一個懸念好的導語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激發(fā)求知欲。例如齊禮閆一中的王培軍老師在講授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時,開始師生一起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輕輕的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干”,優(yōu)美的歌聲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氛圍,學生在情境中進入了本單元及以及本課 “愛”的主題?!?起如爆竹,結如鳴鐘?!痹谡n文結束時,教師以激勵學

5、生、點評課文、續(xù)補后篇、排演課本劇等方法結課,收效良好。比如王慧敏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了流沙河的理想之后,將蘇格拉底的一句話送給學生:“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喚發(fā)了學生潛在的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點評課文,就是指導學生在充分品讀作品的基礎上,以片言只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只談文中的某個細節(jié)、某件道具,但要從較新的角度切入,用語簡潔優(yōu)美。這一訓練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帶動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提高鑒賞能力,從而獲得興味盎然的學習效果。第三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使學生從“被追問”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皢柎鹗健苯虒W表面看去,學生似乎是在主動學習,但其實質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地位,

6、他們始終處于“被追問”的狀態(tài)中。可以說,“問答式”教學只為學生打開了主動學習的半扇窗戶,并沒有為學生真正打開主動學習的大門?,F(xiàn)代教學理念要求我們不僅要使學生脫離“被灌輸”的狀態(tài),而且還要讓他們從“被追問”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進一步釋放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思維的火花,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成果。因此,老師在組織教學時,要讓學生與課文直接對話,甚至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標或目的,完全讓學生無功利地接近文本,充分自由的去接近作者的心靈,去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散步這一篇課文時,讓學生在預讀之后,談談對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立即就有很多學生發(fā)言,而且他們的回答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內容。生

7、1:這篇文章表現(xiàn)了他們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生2:文中的“我”既愛他的母親,又愛他的孩子。一家人在一起,關系非常親密和諧。生3:文中的景物描寫非常美,不但寫出了春天的特點,而且表現(xiàn)出了一家人散步時的和諧環(huán)境。生4:文章中的母親也很疼愛孫子,雖然小道不好走,但她還是按孫子的愿望去走小道了。生5:這篇文章僅僅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但一家人的親情正是通過這一件小事表現(xiàn)出來的。(可以說已經(jīng)抓住了本文的寫作特點)生6:本文中的“妻子”也表現(xiàn)得非常好,她雖然沒有說話,但可以看得出來她不僅是一個賢妻良母,而且還是一個很好的兒媳婦。通過以上學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學生的閱讀初感是多么逼近了文章的主題和表現(xiàn)方法

8、!學生的閱讀初感不僅說明了他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而且顯示出教師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的東西應該怎樣連接起來。讓學生和文本直接對話,就可以避免課堂上簡單的問答儀式,使教學進入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但是讓學生從“被追問”中解放出來,并不是說不讓提出問題,而是提倡由學生代替老師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袁振國教授最近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是問題教學的精髓?!边@可以說是研究性學習中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根據(jù)教學目標,在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中,除了對文本的直接感受外,也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以“伙伴

9、”的身份隨機參與一個小組的交流與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征答,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對各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篩選,同時也可作為參與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看法提出質疑,進一步與學生進行思維上的碰撞,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這樣語文教師就點燃了學生思考的火花,使語文課堂成為了學生思考的王國。青少年的生活是斑斕的,青少年的心靈也是色彩斑斕的,處處可見學生思考碰撞的火花。如在分析世說新語·詠雪一文時,雖然說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看好“柳絮因風起”這個比喻,但有些同學卻堅持認為雪可以形成雪粒、雪片,用空中撒鹽來比喻雪粒嘩嘩下是很恰當?shù)模屑毱肺兑膊粺o

10、道理。再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春中,描寫春花時寫到了春風,一般人分析為“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一句,但有學生卻認為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一句,初一聽不知所然,再一聽解釋:蜜蜂如此喧鬧,翅下定扇出陣陣香風。仔細捉摸,確也有理這富有幻想、童心未泯的答語不禁讓人頓覺語文課文的魅力無窮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能在課堂上得到解決,也不必要都在課堂上解決。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師對通過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設置適當?shù)姆绞郊右灾笇Ш忘c撥,還可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提供查閱資料的途徑,以供課后繼續(xù)與學生探討。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更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培

11、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包括網(wǎng)上查找)的能力。第四個變化是在課堂上對學生多使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在課堂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閃光點,作為老師就是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像一些日常評價:“你真聰明,回答問題非常準確?!薄澳慊卮鸬煤苌羁?,思考問題很全面,將來一定會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你板書的字很漂亮,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書法家的。” 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對老師來說沒什么,但對學生來說,卻是極高的獎賞。第五個變化是在課堂的教學方式及活動方式上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豐富課堂教學。過去教師獨占講臺,過于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而現(xiàn)在,教師走下講臺與學生融為一體,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從而使整個

12、課堂教學活動起來,課堂氣氛熱烈起來。例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分角色飾演課文中的情景,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也可以學生向老師提問,有時學生還讓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參與到他們的節(jié)目中,等等。于是學生們在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氣氛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不僅如此,教師還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與家庭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如二十二中的顧巧玲老師在處理羚羊木雕這一課時,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請家長走進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力,自己則充當節(jié)目主持人,采用實話實說的方式,讓家長和學生分別根據(jù)文中的內容,調動親身體驗,訴說真情。課堂上家長、師生平等互動,情緒飽滿,興致盎然。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顧老師總是用平等商討的語氣與學

13、生溝通交流,使在場的家長受到了很深的啟發(fā)。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家長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也會采用平等的方式與自己的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再例如在處理散步這一課時,老師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在預習中布置了一道作業(yè)題讓家長完成,題目設計如下:尊敬的家長,您好。為使教學效果更佳,我真誠邀請您加入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請您在飯后品茶的時候,讀一讀這篇課文,并寫下您真摯的見解與感受。中年人讀這篇文章最能引起共鳴。在完成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后,老師在課堂上讀了家長的作品,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成功,成了課堂上的一個高潮。通過家長的參與,拓寬了合作學習的領域,并達到了家長、學生、老師三者之間的有效溝通,使這篇文章的學習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14、第二,課外語文作業(yè)以及語文活動發(fā)生了變化變化之一就是學生在課外的語文作業(yè)不再僅僅是抄抄寫寫,而是教師鼓勵學生多閱讀,多背誦,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畢業(yè)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當一個人在上學時代里就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里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在畢業(yè)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痹斍壅f過:“語文能力讀占鰲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中心?!笨梢娬Z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才真正提高了語文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讀書,重視對閱讀的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能。而日常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對教材中課文的精讀,這些閱讀量是非常有

15、限的。于是教師在課堂上的精讀之后,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后面,教材編者推薦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愛的教育、伊索寓言三本名著以供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外,將此書推薦給學生及家長,由學生自己進行三人小組的自由結合,每人一本,三人結合進行交換閱讀。在學期開始之初,讓每位學生列出閱讀計劃,并對學生的閱讀做出具體要求,要求每人每周最少交兩篇閱讀筆記,寫下自己在閱讀中對文章的理解與感受,也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句子加以欣賞,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及筆記情況加以指導。像侯寨一中語文教研組全體老師在副校長羅木林的帶領下,一起收集資料共同編寫了閱讀,

16、書中的內容按照故事類、科普類、現(xiàn)代詩歌類、散文類等題材分別選編優(yōu)秀的文章,既有陶冶情操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的文章,例如伊索寓言選文、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等;也有感悟人生、感悟時間的,例如朱自清的匆匆等;還有對自然對宇宙的認識的,例如月球是怎樣形成的、植物也有喜怒哀樂等等。這些文章,是教材內容的進一步延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更加擴大了學生閱讀的視野。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前面也如教材一樣寫了“寫在前面”這樣一段話。在后面還附上了閱讀方法薈萃,用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除此之外,教師還給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作品及優(yōu)秀雜志,學生在完成以上閱讀要求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閱讀材料。在每

17、周開設的閱讀課上,學生可以自由閱讀,教師可以把優(yōu)美的文章范讀給大家,學生也可以把自己讀到的好文章介紹給其他同學,達到共同欣賞的目的。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讀書筆記積了厚厚一疊,摘抄了大量的優(yōu)美文章,而且有些同學對文章的見解評價非常獨特,顯示出他們自身的可貴的思想火花。比如二十二中的孫亞楠老師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有的學生積累下來竟達到了近十萬字。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擴大了視野,而且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了“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做到了“四到”,即“眼到、嘴到、手到、心到”。同時廣泛的閱讀也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提高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不僅指導學生閱讀,寫讀書筆記,同時也下大

18、力氣指導學生進行鋼筆書法的練習。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對于學生來說,寫好鋼筆字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作業(yè)及試卷卷面的整潔,更重要的是修身養(yǎng)性,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問題。因此我區(qū)各學校的老師根據(jù)本校的不同情況,因人而異,指導學生進行書法練習。并且以半個月或一個月為階段,將學生前后的作業(yè)放在一起加以比較,使學生看到自己在練字上的進步,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練字的興趣。有的學校如二十二中、侯寨一中等學校,不僅僅指導學生練習鋼筆書法,而且每周專門開設一節(jié)書法課,進行毛筆書法的練習。要想通過這一節(jié)課來提高學生的毛筆字,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卻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毛筆書法的魅力,激發(fā)起他們

19、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熱愛,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練習的熱情。這每周一節(jié)的書法課,以及上面所提到的文學閱讀課,成了很受學生歡迎的課,每一節(jié)他們都是興致盎然。第三,在學生的日常學習評價及期末成績評價上進行探索改革在學生日常作業(yè)的評價上,每位教師都從易于被學生接受,易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取心出發(fā),努力挖掘新的評價方式。例如一位教師有感于傳統(tǒng)的作業(yè)評價中甲、乙、丙、丁,優(yōu)、良、中、差的等級過于呆板,于是便改變評價方法,將簡筆畫運用到了評價中。對于優(yōu)秀的作業(yè),她在學生的作業(yè)下面畫了一張燦爛的笑臉;對于普通的作業(yè),就畫了一張面無表情的臉;對于不合格的作業(yè),則畫上了一張苦瓜臉;而對于最差的作業(yè),則不僅僅是畫上了一張

20、苦瓜臉,還在上面加上了幾滴眼淚,表示對他的同情,并提醒其改正。以前作業(yè)本發(fā)下來以后,同學們翻開作業(yè)看一眼自己的等級,便面無表情地將作業(yè)扔到了一邊,更有同學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便放到了桌斗里。這樣一改評價方式,再看學生,則不再是一臉的漠然了,大家都爭著互相看對方的作業(yè)畫了一張什么樣的面孔。得到笑臉的同學在同學們的羨慕聲中是滿面的興奮,而得到苦瓜臉的同學則是一臉的惆悵,有的是不服氣,自言自語說下次一定要得到一張笑臉。果真,通過努力,在下次的作業(yè)中,他就得到了燦爛的笑臉。如此一來,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可愛的學生為了得到一張笑臉,作業(yè)寫得非常認真非常仔細。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

21、就很少看到有苦瓜臉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方式的變化,帶來了整個語文學習的變化。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樂趣,學習興趣提高了,尤其表現(xiàn)在合作學習時,學生討論發(fā)言的氣氛比較熱烈,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疑難問題,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得到了提高。在語文科目的期末成績評價上,我們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期末不再是由一張試卷定成績,而是將學生學習的過程也作為了成績評定的標準。每個學校根據(jù)本校教學過程中的不同情況,將語文學習的日常行為按照不同的比例納入到期末成績中。例如二十二中語文教師設計了有針對性的過程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日常評價中,設置了語文“五卡”制,

22、既寫字卡(針對書法)、背誦卡(課內外的詩詞背誦)、閱讀卡(記錄課外讀書筆記的篇數(shù))、積累卡(積累的名人名言,優(yōu)美詞語等,由班委打分)、表達卡(課前三分鐘的講故事、即興演講、口頭小作文等)。在以上評價的基礎上,把本學期的綜合評價分數(shù)按照背誦5、默寫5、朗讀5、單元測試(綜合測試)10、書寫練習(每周規(guī)定頁數(shù))5、讀書筆記10、綜合實踐活動10、期末統(tǒng)考成績50折合后填寫在中學生手冊和學籍表上,作為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成績既注重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技能的考察,又注重了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考察,從而改變了以前的僅由試卷分數(shù)定成績的局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參與語文活動的積極性。值得一提的

23、是,二十二中的語文教師在孫天章老師的指導下,早在課改前幾年,已經(jīng)在期末評價這方面開始了改革實驗,將學生的日常朗讀、背誦、寫字納入到了期末評價中。當時有很多老師不理解,因為學校、社會、家長評價教師,包括升學考試,都是以一張試卷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的,即使現(xiàn)在也有很多老師有這方面的矛盾心理。如今看來,這些擔心是完全多余的。隨著課改的深入,評價改革也開始展開,以后的升學考試制度也必然會隨之課改進行大的改革。因此可以說晚改不如早改,改得越早,向前邁進的步伐也就越大。第四,在實驗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開設語文校本課程。語文校本課程是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而編寫的課程。比如我

24、們地處中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河南,是我國光輝燦爛文化的發(fā)祥地。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中原大地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僅從文學來說,就有老子、莊子、韓非子、李斯、賈誼、張衡、蔡文姬、范曄、杜甫、白居易、韓愈、劉禹錫、李賀、李商隱、范仲淹、陸游等幾十位著名文學家、詩人,或生于河南,或長眠豫土,他們的遺跡遍布中原大地。他們的作品,是中華子孫璀璨的文化明珠,更是河南兒女的驕傲。因此有的學校在教材基礎上,又開設了中原古代詩詞鑒賞,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程度,選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河南籍文學家的代表作品,讓學生通過對它的閱讀,從一個側面了解河南的傳統(tǒng)文化,領略中原文化的悠久與浩瀚,從而提高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更加

25、熱愛祖國,熱愛河南,為中華的騰飛和河南的振興而努力,同時開拓視野,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觀,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比如杜甫、白居易,分別出生于河南的鞏義、新鄭,作為他們的家鄉(xiāng)人,學習他們的一些較容易的詩歌,像杜甫的春夜喜雨、春望,白居易的憶江南、觀刈麥等,之后讓學生查找有關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觀念,以及其他的作品等。另外像侯寨鄉(xiāng)中學,根據(jù)本地大量種植櫻桃、葡萄,并舉辦櫻桃節(jié)、葡萄節(jié)等地方特色,和生物學科的有關老師一起編寫了侯寨鄉(xiāng)常見種子植物分類,在介紹植物的同時,又介紹了舉辦櫻桃節(jié)、葡萄節(jié)等活動的文化意義,融進了地方特色,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第五,提倡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26、并加強合作交流新課程的實施需要反思精神。在學習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以達到在反思中不斷提高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提倡教師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學小結,在備課中提倡教師寫教學反饋,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再實踐中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同時,不定時組織課改課堂教學的觀摩研討活動、課改實驗教師座談會、課改經(jīng)驗交流會,提問題、擺困難、談感受、講經(jīng)驗,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如二十二中教務處給每位教師發(fā)了一個課改實驗專用記錄本,要求每位實驗教師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并在每周三下午進行一次座談會,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學中取得的好的經(jīng)驗以及遇到的問題,每次校領導都要親自參會并進行指導,及時解決教

27、學中遇到的問題。另外,為了更好地促進課改教師之間的交流,認真組織課改教師舉行說課活動以及公開課觀摩研討活動。首先是區(qū)里在經(jīng)過層層選拔后,由22中孫亞楠老師和齊禮閆一中劉妍老師面向全區(qū)語文教師作了課改實驗研討公開課,然后各學區(qū)、各學校也都開展了一人一節(jié)課的展示課活動,加強教師間的研討交流,達到了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新課改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語文教學成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新局面。我區(qū)在課改的探索中,有一些改革方法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著很多的失誤。在此我想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以促進以后的教學。第一是仍然有一些教師穿新鞋走老路,雖然參加了新課改,但由于受過去的“教學大綱”的影響,仍只注重學科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因此在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上,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